① 武夷山網頁欄目
自然景光;溪、幽谷、山峰岩、怪石奇洞、瀑布
文化遺產:岩茶文化、理學文化、摩崖石刻、古越文化、館藏文化
② 誰去過武夷山啊有什麼感受和要注意的啊什麼時候去最好呢有沒有相關的網站介紹介紹啊
武夷山是我國的自然保護遺產,風景非常美,是非常值得遊玩的地方,當地的閩菜口味外地人不大適應,可以嘗嘗當地的特色小吃:文公菜,蛇宴,建甌板鴨等等.葯品一定要備好,天氣濕度大,雨季較長,旅遊最佳季節是5月--10月.是夏季避暑的好去處.
③ 武夷山有哪家網站建設得比較好的我是搞旅行社的最好做過這方面的
你網路搜索 萬域城, 做網站比較好。 而且不貴。
④ 請問有沒有什麼好的關於武夷岩茶的網站
武夷茗茶網(www.cha-wys.com),很好的關於武夷岩茶的網站。
武夷山市政府網站www.wuyishan.gov.cn,裡面也有武夷岩茶的欄目。
⑤ 武夷山好玩嗎
武夷山好玩 武夷山 武夷山遺產地處中國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7°32′36″~27°55′15″;東經117°24′12″~118°02′50″,總面積99975ha。根據區內資源的不同特徵,將全區劃分為西部生物多樣性、中部九曲溪生態、東部自然與文化景觀以及城村閩越王城遺址等4個保護區。核心面積63575ha,核心次面積36400ha,同時,劃定了外圍保護地帶--緩沖區,面積27888ha。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分布著世界同緯度帶現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東部山與水完美結合,人文與自然有機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險壑等諸多美景、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而享有盛譽;中部是聯系東西部並涵養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區域。 鑒於武夷山具有上述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自然與文化資源,中國政府推薦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武夷山於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一、 自然遺產 武夷山擁有獨特、寶貴的自然遺產價值,符合世界自然遺產第3、4條標准。 1、 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發育有明顯的植被垂直帶譜:隨海拔遞增,依次分布著常綠闊葉林帶(350-1400m,山地紅壤)、針葉闊葉過渡帶(500-1700m,山地黃紅壤)、溫性針葉林帶(1100-1970m,山地黃壤)、中山草甸(1700-2158 m山地黃紅壤)、中山苔蘚矮曲林帶(1700-1970m,山地黃壤)、中山草甸(1700-2158m,山地草甸土)五個植被帶,分布著南方鐵杉、小葉黃楊、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幾乎囊括了中國亞熱帶所有的亞熱帶原生性常綠闊葉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 2、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是尚存的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 武夷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區內峰巒疊障,高差懸殊,絕對高差達1700m,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地理演變過程中許多動植物的"天然避難所",物種資源極其豐富。 (1)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 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種。種子植物類數量在中亞熱帶地區位居前列,有中國特有屬27屬31種,許多如銀杏等為單種屬孑遺植物3728種。種子植物種類數量在中亞熱帶地區位居前列,有中國特有屬27屬31種,許多如銀杏等為單種屬孑遺植物;有28種珍稀瀕危種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如鵝掌楸、銀鍾樹、南方鐵杉、觀光木、紫莖等。武夷山蘭科植物尤其豐富,已知有32屬78種,寬距蘭,多花寬距蘭為中國新記錄種,盂蘭為福建省公布新記錄。而蕨類就有14個,如武夷山鐵角蕨、武夷蹄蓋蕨、武夷耳蕨、武夷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凸軸蕨等以"武夷"作為種加詞的就達6種之多。武夷山的古樹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點,如武夷宮880年樹齡的古桂、坑上980年樹齡的南方紅豆杉等,具有極高的科研和保存價值。 (2)珍稀特有野生動物的基因庫 武夷山已知的動物種類有5110種,其中:哺乳綱71種,鳥綱256種,魚綱40種,兩棲綱35種,爬行綱73咱,昆蟲已定名4635種(其中有700餘個新種,20種中國新記錄)。在動物種類中尤以兩棲、爬行類和昆類分布眾多而著名於世,中外生物學家把武夷山稱為"研究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鳥類天堂"、"蛇的王國"、"昆蟲世界"。目前,已列入國際《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動物有46種,黑麂、金鐵豺、黃腹角雉等11種列入一級保護。屬中日、中澳侯鳥保護協定保護的種類有97種。中國特有野生動物49種,崇安髭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鱗蛇、掛墩鴉雀更為武夷山所特有。 (3)世界著名的模式標本產地 武夷山豐富的種質資源早已成為中外科學家和研究機構所關注,十九世紀,英、法、美、奧地利等國學者就進入武夷山採集標本。武夷山現已發現或採集的野生動植樹物模式標本近1000種,其中:植物模式產地57種;野生動物新種中的昆蟲模式標本779種,脊椎動物模式標本產地種達56種。至今,仍有大量模式標本保存在倫敦、紐約、柏林、夏威夷等地的著名博物館內。 3、武夷山具有獨特、稀有的自然景觀,屬罕風的自然美地帶,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代表 (1)武夷山九曲溪自然風光獨樹一幟 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質清澈,全長62.8公里,流經中部的生態保護區,蜿蜒於東部丹霞地貌,分布巒岩壑間和深刻的斷裂方向控制下,形成深切河曲,在峰巒岩壑間縈回環繞,9.5公里的河曲,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曲率達1.9公里。九曲溪兩岸是典型的單斜丹霞地貌,分布著36奇峰、99 岩,所有峰岩頂斜、身陡、麓緩,昂首向東,如萬馬奔騰,氣勢雄偉,千姿百態。優越的氣候和生境,又為群峰披上一層綠裝,山麓峰巔、岩隙壑嶂都生長著翠綠的植被,造就了"石頭上長樹"的奇景,構成了罕風的自然山水景觀。 (2)九曲溪風光是山與水完美結合的典範 曲折縈回的九曲溪貫穿於丹崖群峰之間,如玉帶串珍珠,將36峰、99岩連為一體。山臨水而立,水繞山而行,峰岩高低、河床寬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緩、視域大小、視角仰俯等都達到絕妙的程度,構成"一溪貫群山,兩岩列仙岫"的獨特美景,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國傳統的詩情畫意和美學意境。登山可覽碧水清溪,涉水能看奇峰異石,乘一葉古樸的竹筏順溪而下,可賞奇拔秀偉、千姿百態、爭奇斗妍的形象美;可品泉歌鳥鳴、浪擊輕舟、篙點褐石、綠樹紅花的色彩美;可看流水游魚、浮雲飛鳥、艄公遊人的動態美;可睹雲繞山嶂、霧鎖峰腰、雨罩群峰的朦朧美,身臨秀色美景,猶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畫廊,聆聽豐富有變奏的交響樂章,欣賞韻味獨特的瑤池歌舞,品味韻律有致的美麗詩篇,如痴如醉,飄飄欲仙。這是武夷山自然景觀的精華,堪稱世界一絕。 (3)武夷山九曲溪是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突出代表 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特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在山中或游覽、或隱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後繼,你來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們的性情,啟迪了人們的智慧,人類的活動傳播,發展了武夷山,為自然山水增輝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駐足在九曲溪兩岸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有高懸崖壁數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處;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35處;有堪稱為中國古書法藝術寶庫的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鄉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宮觀寺廟及遺址60餘處。這些遺存星羅棋布,如璀璨的寶石,鑲嵌於武夷山的溪畔山澗、峰麓山巔、岩穴崖壁,將古人的智慧、先哲的思想、人民的勞動融於自然山水之間,為武夷山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給人以渾然天成的和諧美感。這在我國的諸多景觀中是極為罕見的。 二、 文化遺產 從歷史和科學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價值,不僅能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見證,而且與理學思想文明有著直接的、實質性的聯系,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第3、5標准。 1、武夷山的"古閩越"、"閩越族"文化遺存是業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歷史見證 武夷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逐步形成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後的"閩越族"文化,綿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反映這一時期文化特徵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橋板"以及佔地48萬m2的漢代閩越王城遺址。 在武夷山東部絕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橋板是古先民喪葬遺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殘片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棉紡織品實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現今國內發現年代最久遠的懸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學家認為是懸棺葬俗的發祥地,其實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和已消逝的古閩族文化的極為珍貴資料。 佔地48萬m2的漢城遺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研究價值。它是中國長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漢代古城址,在創建選址、建築手法和風格上獨具一格,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的一個典型代表,在中國和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現已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築材料、文字瓦當、鐵器青銅器等,分別代表當時先進的生產力,體現了中國文明的最高水平,為研究漢代閩越族盛衰及江南經濟文化發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朱熹(1130-1200)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集孔子以下學術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學思想文化的傑出代表---朱子理學,被欽定為官方的正統哲學思想,構築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