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站知識 > 網站開發設計模式有什麼和什麼

網站開發設計模式有什麼和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22 22:25:44

⑴ 開發中都用到了那些設計模式用在什麼場合

我用的多的是:
singleton:單例,用來減少垃圾對象和緩存用
factory:工廠模式,用來解耦(呵呵,其實模式都是用來解耦的)
facade和decorator:封裝介面
command:命令模式,傳遞
Iterator:用來遍歷對象
Observer:用來監聽狀態變化(現在習慣用listener機制替代)
templete:模板模式,用來處理相同的操作步驟
strategy:策略模式,策略選擇
proxy:用來附加功能,屬性或隱蔽。
bridge也很實用,用來解耦工廠與產品搭配之類的選擇

⑵ 在網路開發中有幾種開發模式

建議參考:Java設計模式

Java設計模式

一:創建型模式

工廠方法,抽象工廠,建造者模式,單態模式,原型模式

二:構造型模式

適配器模式,橋接模式,組合模式,裝飾模式,外觀模式

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三:行為型模式

責任鏈模式,命令模式,解釋器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

備忘錄模式,觀察者模式,狀態模式,策略模式,模版方法,訪問模式

⑶ ASP.NET 常用的設計模式有那些

工廠模式(三種)
外觀模式
策略模式、
觀察者模式
適配器模式
模式只是根據需要適用,學習重構思想和看看大話設計模式

根據業務需求特點以及軟體的開發、維護需求來決定採用什麼樣的設計模式,設計模式的靈活運用是開發經驗和對業務精通的結果。要真正用好設計模式,要在大量的開發經驗基礎上,總結系統架構的不足之處,才會真正體會到設計模式為什麼要這樣做。設計模式不可濫用,大多數採用的設計模式都會或多或少降低程序的性能,採用設計模式的目的在於方便對軟體的開發和維護。
採用分層結構來開發網站的優點是層次清晰,便於維護和分工,但是對程序性能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以ASP.NET來說大都用的一種MVC三層結構的變種,主要採用的是抽象工廠,生成器等設計模式。這些東西不需要學,做的多了,不自覺之間就會了。平時沒注意,其實你天天都在用設計模式

⑷ jsp有哪兩種開發網站的模式

模型-視圖-控制器(MVC)是XeroxPARC在八十年代為編程語言Smalltalk-80發明的一種軟體設計模式,至今已被廣泛使用。最近幾年被推薦為Sun公司J2EE平台的設計模式,並且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 ColdFusion 和 PHP 的開發者的歡迎。模型-視圖-控制器模式是一個有用的工具箱,它有很多好處,但也有一些缺點。

MVC如何工作

MVC是一個設計模式,它強制性的使應用程序的輸入、處理和輸出分開。使用MVC應用程序被分成三個核心部件:模型、視圖、控制器。它們各自處理自己的任務。

視圖

視圖是用戶看到並與之交互的界面。對老式的Web應用程序來說,視圖就是由HTML元素組成的界面,在新式的Web應用程序中,HTML依舊在視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一些新的技術已層出不窮,它們包括MacromediaFlash和象XHTML,XML/XSL,WML等一些標識語言和Webservices.

如何處理應用程序的界面變得越來越有挑戰性。MVC一個大的好處是它能為你的應用程序處理很多不同的視圖。在視圖中其實沒有真正的處理發生,不管這些數據是聯機存儲的還是一個雇員列表,作為視圖來講,它只是作為一種輸出數據並允許用戶操縱的方式。

模型

模型表示企業數據和業務規則。在MVC的三個部件中,模型擁有最多的處理任務。例如它可能用象EJBs和ColdFusionComponents這樣的構件對象來處理資料庫。被模型返回的數據是中立的,就是說模型與數據格式無關,這樣一個模型能為多個視圖提供數據。由於應用於模型的代碼只需寫一次就可以被多個視圖重用,所以減少了代碼的重復性。

控制器

控制器接受用戶的輸入並調用模型和視圖去完成用戶的需求。所以當單擊Web頁面中的超鏈接和發送HTML表單時,控制器本身不輸出任何東西和做任何處理。它只是接收請求並決定調用哪個模型構件去處理請求,然後用確定用哪個視圖來顯示模型處理返回的數據。

現在我們總結MVC的處理過程,首先控制器接收用戶的請求,並決定應該調用哪個模型來進行處理,然後模型用業務邏輯來處理用戶的請求並返回數據,最後控制器用相應的視圖格式化模型返回的數據,並通過表示層呈現給用戶。

為什麼要使用 MVC

大部分Web應用程序都是用像ASP,PHP,或者CFML這樣的過程化語言來創建的。它們將像資料庫查詢語句這樣的數據層代碼和像HTML這樣的表示層代碼混在一起。經驗比較豐富的開發者會將數據從表示層分離開來,但這通常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精心的計劃和不斷的嘗試。MVC從根本上強制性的將它們分開。盡管構造MVC應用程序需要一些額外的工作,但是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無庸質疑的。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多個視圖能共享一個模型,正如我所提及的,現在需要用越來越多的方式來訪問你的應用程序。對此,其中一個解決之道是使用MVC,無論你的用戶想要Flash界面或是 WAP 界面;用一個模型就能處理它們。由於你已經將數據和業務規則從表示層分開,所以你可以最大化的重用你的代碼了。

由於模型返回的數據沒有進行格式化,所以同樣的構件能被不同界面使用。例如,很多數據可能用HTML來表示,但是它們也有可能要用Macromedia Flash和WAP來表示。模型也有狀態管理和數據持久性處理的功能,例如,基於會話的購物車和電子商務過程也能被Flash網站或者無線聯網的應用程序所重用。

因為模型是自包含的,並且與控制器和視圖相分離,所以很容易改變你的應用程序的數據層和業務規則。如果你想把你的資料庫從MySQL移植到Oracle,或者改變你的基於RDBMS數據源到LDAP,只需改變你的模型即可。一旦你正確的實現了模型,不管你的數據來自資料庫或是LDAP伺服器,視圖將會正確的顯示它們。由於運用MVC的應用程序的三個部件是相互對立,改變其中一個不會影響其它兩個,所以依據這種設計思想你能構造良好的松偶合的構件。

對我來說,控制器的也提供了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使用控制器來聯接不同的模型和視圖去完成用戶的需求,這樣控制器可以為構造應用程序提供強有力的手段。給定一些可重用的模型和視圖,控制器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選擇模型進行處理,然後選擇視圖將處理結果顯示給用戶。

MVC的缺點

MVC的缺點是由於它沒有明確的定義,所以完全理解MVC並不是很容易。使用MVC需要精心的計劃,由於它的內部原理比較復雜,所以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去思考。

你將不得不花費相當可觀的時間去考慮如何將MVC運用到你的應用程序,同時由於模型和視圖要嚴格的分離,這樣也給調試應用程序到來了一定的困難。每個構件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經過徹底的測試。一旦你的構件經過了測試,你就可以毫無顧忌的重用它們了。

根據我個人經驗,由於我們將一個應用程序分成了三個部件,所以使用MVC同時也意味著你將要管理比以前更多的文件,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這樣好像我們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是請記住這比起它所能帶給我們的好處是不值一提。

MVC並不適合小型甚至中等規模的應用程序,花費大量時間將MVC應用到規模並不是很大的應用程序通常會得不償失。

MVC是一條創建軟體的好途徑

MVC設計模式是一個很好創建軟體的途徑,它所提倡的一些原則,像內容和顯示互相分離可能比較好理解。但是如果你要隔離模型、視圖和控制器的構件,你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你的應用程序,尤其是應用程序的構架方面。如果你肯接受MVC,並且有能力應付它所帶來的額外的工作和復雜性,MVC將會使你的軟體在健壯性,代碼重用和結構方面上一個新的台階。

Java開發Web Application有幾種符合MVC設計模式的開發方式。

1:Jsp+Servlet+JavaBean(EJB)

2:Jsp+JavaBean(Controller)+JavaBean(EJB)(Model)

3:TDK(Turbine,Velocity...)

4:Xsp

5:Jsp+Struts+JavaBean(EJB)

⑸ 設計模式都有哪些

總體來說設計模式分為三大類:

一、創建型模式,共五種:工廠方法模式、抽象工廠模式、單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二、結構型模式,共七種:適配器模式、裝飾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觀模式、橋接模式、組合模式、享元模式。

三、行為型模式,共十一種: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觀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責任鏈模式、命令模式、備忘錄模式、狀態模式、訪問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釋器模式。

1、工廠方法模式:

定義一個用於創建對象的介面,讓子類決定實例化哪一個類。Factory Method 使一個類的實例化延遲到其子類。

工廠模式有一個問題就是,類的創建依賴工廠類,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拓展程序,必須對工廠類進行修改,這違背了閉包原則,所以,從設計角度考慮,有一定的問題,這就用到工廠方法模式。

創建一個工廠介面和創建多個工廠實現類,這樣一旦需要增加新的功能,直接增加新的工廠類就可以了,不需要修改之前的代碼。

2、抽象工廠模式:

提供一個創建一系列相關或相互依賴對象的介面,而無需指定它們具體的類。抽象工廠需要創建一些列產品,著重點在於"創建哪些"產品上,也就是說,如果你開發,你的主要任務是劃分不同差異的產品線,並且盡量保持每條產品線介面一致,從而可以從同一個抽象工廠繼承。

3、單例模式:

單例對象(Singleton)是一種常用的設計模式。在Java應用中,單例對象能保證在一個JVM中,該對象只有一個實例存在。這樣的模式有幾個好處:

(1)某些類創建比較頻繁,對於一些大型的對象,這是一筆很大的系統開銷。

(2)省去了new操作符,降低了系統內存的使用頻率,減輕GC壓力。

(3)有些類如交易所的核心交易引擎,控制著交易流程,如果該類可以創建多個的話,系統完全亂了。(比如一個軍隊出現了多個司令員同時指揮,肯定會亂成一團),所以只有使用單例模式,才能保證核心交易伺服器獨立控制整個流程。

4、建造者模式:

將一個復雜對象的構建與它的表示分離,使得同樣的構建過程可以創建不同的表示。

5、原型模式:

原型模式雖然是創建型的模式,但是與工程模式沒有關系,從名字即可看出,該模式的思想就是將一個對象作為原型,對其進行復制、克隆,產生一個和原對象類似的新對象。本小結會通過對象的復制,進行講解。在Java中,復制對象是通過clone()實現的,先創建一個原型類。

6、適配器模式:

適配器模式將某個類的介面轉換成客戶端期望的另一個介面表示,目的是消除由於介面不匹配所造成的類的兼容性問題。主要分為三類:類的適配器模式、對象的適配器模式、介面的適配器模式。

7、裝飾器模式:

顧名思義,裝飾模式就是給一個對象增加一些新的功能,而且是動態的,要求裝飾對象和被裝飾對象實現同一個介面,裝飾對象持有被裝飾對象的實例。

8、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就是多一個代理類出來,替原對象進行一些操作,比如我們在租房子的時候回去找中介,為什麼呢?因為你對該地區房屋的信息掌握的不夠全面,希望找一個更熟悉的人去幫你做,此處的代理就是這個意思。

9、外觀模式:

外觀模式是為了解決類與類之家的依賴關系的,像spring一樣,可以將類和類之間的關系配置到配置文件中,而外觀模式就是將他們的關系放在一個Facade類中,降低了類類之間的耦合度,該模式中沒有涉及到介面。

10、橋接模式:

橋接模式就是把事物和其具體實現分開,使他們可以各自獨立的變化。橋接的用意是:將抽象化與實現化解耦,使得二者可以獨立變化,像我們常用的JDBC橋DriverManager一樣。

JDBC進行連接資料庫的時候,在各個資料庫之間進行切換,基本不需要動太多的代碼,甚至絲毫不用動,原因就是JDBC提供統一介面,每個資料庫提供各自的實現,用一個叫做資料庫驅動的程序來橋接就行了。

11、組合模式:

組合模式有時又叫部分-整體模式在處理類似樹形結構的問題時比較方便。使用場景:將多個對象組合在一起進行操作,常用於表示樹形結構中,例如二叉樹,數等。

12、享元模式:

享元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對象的共享,即共享池,當系統中對象多的時候可以減少內存的開銷,通常與工廠模式一起使用。

13、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定義了一系列演算法,並將每個演算法封裝起來,使其可以相互替換,且演算法的變化不會影響到使用演算法的客戶。需要設計一個介面,為一系列實現類提供統一的方法,多個實現類實現該介面,設計一個抽象類(可有可無,屬於輔助類),提供輔助函數。

14、模板方法模式:

一個抽象類中,有一個主方法,再定義1...n個方法,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實際的方法,定義一個類,繼承該抽象類,重寫抽象方法,通過調用抽象類,實現對子類的調用。

15、觀察者模式:

觀察者模式很好理解,類似於郵件訂閱和RSS訂閱,當我們瀏覽一些博客或wiki時,經常會看到RSS圖標,就這的意思是,當你訂閱了該文章,如果後續有更新,會及時通知你。

其實,簡單來講就一句話:當一個對象變化時,其它依賴該對象的對象都會收到通知,並且隨著變化!對象之間是一種一對多的關系。

16、迭代子模式:

顧名思義,迭代器模式就是順序訪問聚集中的對象,一般來說,集合中非常常見,如果對集合類比較熟悉的話,理解本模式會十分輕松。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需要遍歷的對象,即聚集對象,二是迭代器對象,用於對聚集對象進行遍歷訪問。

17、責任鏈模式:

責任鏈模式,有多個對象,每個對象持有對下一個對象的引用,這樣就會形成一條鏈,請求在這條鏈上傳遞,直到某一對象決定處理該請求。但是發出者並不清楚到底最終那個對象會處理該請求,所以,責任鏈模式可以實現,在隱瞞客戶端的情況下,對系統進行動態的調整。

18、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的目的就是達到命令的發出者和執行者之間解耦,實現請求和執行分開。

19、備忘錄模式:

主要目的是保存一個對象的某個狀態,以便在適當的時候恢復對象,個人覺得叫備份模式更形象些,通俗的講下:假設有原始類A,A中有各種屬性,A可以決定需要備份的屬性,備忘錄類B是用來存儲A的一些內部狀態,類C呢,就是一個用來存儲備忘錄的,且只能存儲,不能修改等操作。

20、狀態模式:

狀態模式在日常開發中用的挺多的,尤其是做網站的時候,我們有時希望根據對象的某一屬性,區別開他們的一些功能,比如說簡單的許可權控制等。

21、訪問者模式:

訪問者模式把數據結構和作用於結構上的操作解耦合,使得操作集合可相對自由地演化。訪問者模式適用於數據結構相對穩定演算法又易變化的系統。因為訪問者模式使得演算法操作增加變得容易。

若系統數據結構對象易於變化,經常有新的數據對象增加進來,則不適合使用訪問者模式。訪問者模式的優點是增加操作很容易,因為增加操作意味著增加新的訪問者。訪問者模式將有關行為集中到一個訪問者對象中,其改變不影響系統數據結構。其缺點就是增加新的數據結構很困難。

22、中介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也是用來降低類類之間的耦合的,因為如果類類之間有依賴關系的話,不利於功能的拓展和維護,因為只要修改一個對象,其它關聯的對象都得進行修改。

如果使用中介者模式,只需關心和Mediator類的關系,具體類類之間的關系及調度交給Mediator就行,這有點像spring容器的作用。

23、解釋器模式:

解釋器模式一般主要應用在OOP開發中的編譯器的開發中,所以適用面比較窄。

(5)網站開發設計模式有什麼和什麼擴展閱讀:

介紹三本關於設計模式的書:

1、《設計模式:可復用面向對象軟體的基礎》

作者:[美] 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John Vlissides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2、《軟體秘笈:設計模式那點事》

作者:鄭阿奇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3、《設計模式:基於C#的工程化實現及擴展》

作者:王翔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閱讀全文

與網站開發設計模式有什麼和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6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5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0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7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4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17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2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7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0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96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