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站知識 > 辛迪加網站是什麼國家的

辛迪加網站是什麼國家的

發布時間:2022-08-23 10:26:35

① 什麼是辛迪加

馬克思對一種壟斷組織的定義
辛迪加: 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資本主義企業間關於共同銷售商品和采購原料的協定。通過這種在流通領域內的集中和壟斷,辛迪加可以按照抬高的價格銷售商品,並按照壓低的價格收購原料。
現在很少用這個概念啦,成為政治經濟學歷史概念啦

② 辛迪加、卡特爾、拖拉斯好象都是壟斷集團的代稱,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托拉斯Trust是指若乾性質相同或互有關聯的企業為了獨占市場、獲取高額利潤而組成的壟斷組織。1879年首先在美國出現,如美孚石油托拉斯、威士忌托拉斯等。托拉斯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企業組織,參加者在法律上和業務上完全喪失其獨立性,而由托拉斯的董事會掌握所屬全部企業的生產、銷售和財務活動。原來的企業主成為托拉斯的股東,按照股權的多少分得利潤。資本主義托拉斯一方面可以保障投資者的優厚利潤,提高投資者興趣,刺激投資,促進業務擴充,有利於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會減少競爭,阻礙企業技術進步和新興企業的發展,影響中小企業的生存,增加消費者的負擔。生產、銷售和財務,法律活動已經喪失獨立性的壟斷 康采恩Konzern:高級壟斷組織形式。晚於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出現,規模更為龐大。德語Konzern的音譯。原意為多種企業集團。一般以一兩個實力最雄厚的大壟斷企業為核心,把跨部門、跨行業的許多大企業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壟斷企業集團。 辛迪加(法語Syndicat),原義是」組合」、」聯合」。是壟斷組織的一種重要形式。指同一生產部門的少數大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通過簽訂共同銷售產品和采購原料的協定而建立的壟斷組織。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在生產上、法律上保持獨立,但在商業上已失去了自主性。辛迪加較卡特爾牢固。– 辛迪加主要是在采購與銷售領域。 卡特爾(源自法語Cartel),原義協定或同盟,是壟斷組織的一種重要形式。指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在劃分銷售市場、規定商品產量、確定商品價格等方面達成協議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聯合。參加卡特爾的企業在生產上、貿易上、財務上和法律上都保持各自的獨立性。因此,卡特爾這種壟斷聯合並不穩固。但如果違北共同協議的規定,也會受到罰款、撤銷享受的特權等處罰。德國曾是卡特爾最為盛行的國家。– 卡特爾主要是在銷售領域

③ 辛迪加服務企業

辛迪加是壟斷組織形式之一。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在生產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是喪失了商業上的獨立性,銷售商品和采購原料由辛迪加總辦事處統一辦理。其內部各企業間存在著爭奪銷售份額的競爭。
法語syndicat的音譯,原意是「組合」。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由同一生產部門的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通過簽訂統一銷售商品和采購原料的協定以獲取壟斷利潤而建立的壟斷組織。
特點
同卡特爾相比,辛迪加較為穩定,存在的時間也較持久。辛迪加的參加者雖然在生產上和法律上還保持著獨立性,但在商業上則已完全受制於總辦事處,不能獨立行動。在各參加者不能與市場發生直接聯系的情況下,它們要想隨意脫離辛迪加,事實上也很困難。如果某一成員想要退出,必須花一筆資本去重新建立購銷機構和重新安排與市場的聯系,而且每每受到辛迪加的阻撓和排擠。
組織機構
參加辛迪加的企業,推選出它們的代表,組成辛迪加總辦事處。辛迪加參加者的商品銷售和原料采購,都得通過這個總辦事處統一進行。這種統一的、集中的購銷,意味著辛迪加在流通領域中佔有一定的壟斷地位,使它有可能抬高商品的銷售價格和壓低原料的采購價格,從而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在辛迪加內部的各個資本家之間存在著矛盾和斗爭。他們為了爭奪商品銷售份額和原料分配比例而經常展開激烈的競爭。當參加者的實力對比或市場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時,往往要調整分配的份額或對辛迪加總辦事處進行改組。
產生和發展
辛迪加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的。當時在歐洲一些國家都出現了辛迪加。德國的許多辛迪加是由卡特爾發展而來的。在1905年的 385個工業卡特爾中,約有200個已具有辛迪加性質。辛迪加在德國經濟中的壟斷地位也是明顯的。1893年成立的萊茵-威斯特法倫採煤辛迪加,1909 年在多特蒙德地區生產了8500萬噸煤,而其他所有局外企業的生產量不過420萬噸(只等於採煤辛迪加產量的4.9%);1913年1月,採煤辛迪加的產量占魯爾地區全部產量的92.6%,佔全德煤炭總產量的54%。在當時,鋼鐵辛迪加的生產在全國鋼鐵總產量中所佔比重已上升到43~44%。
在法國的冶金、製糖、玻璃、造紙、石油、化學、紡織、採煤等工業部門中,也有很多辛迪加。其中特別重要的有:隆維商行,它生產了法國幾乎全部的鑄鐵;製糖辛迪加幾乎完全控制了法國的製糖市場;聖戈班玻璃總公司也居於絕對的壟斷地位。
在奧地利,一些著名辛迪加佔有重要地位。例如:波希米亞的採煤辛迪加,占奧地利全部煤產量的90%;制磚辛迪加,年產值達4億克朗(未參加辛迪加的企業產值不過4000萬克朗);石油辛迪加,佔全國產量的40%。
在俄國,辛迪加是壟斷組織的一種主要形式。俄國的重要工業企業大多掌握在不同國家的資本家手中,在生產上不易聯合起來;但是由於政府大批訂貨和實行保護關稅政策,國內工業品價格大大提高,資本家在爭奪訂貨數額和瓜分國內市場方面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而辛迪加正是分配訂貨和瓜分市場的有利形式。這樣,在商業上聯合起來的辛迪加便得到較大的發展。1886年俄國出現了鐵釘、鐵絲工業的辛迪加;20世紀初,在鋼鐵、採煤、采礦、機器製造部門中,相當大一部分企業都為辛迪加所控制。1904年建立的「煤炭公司」辛迪加,控制了頓巴斯煤區產量的75%。橡膠辛迪加幾乎控制了全部橡膠的銷售。製糖辛迪加壟斷了全國90%以上的食糖生產。1912年建立的煙草辛迪加,控制了全國75%的煙草生產。俄國的辛迪加和其他國家的辛迪加相比,帶有某些半封建的特徵。例如,糖業辛迪加就是由製糖工業資本家和種植甜菜的大地主共同組成的;烏拉爾「克羅夫羅」辛迪加的成員即是一些擁有幾十萬俄畝土地的大領主。這樣的壟斷組織往往採用一些帶有封建性的剝削形式和管理方法。

④ 辛迪加和托拉斯什麼意思

辛迪加和托拉斯都是壟斷組織的兩種形式

一、辛迪加

辛迪加,原指企業中的工會,大都是同一生產部門的少數大企業通過簽訂統一銷售商品和采購原料的協定而建立的組織。

辛迪加內各企業不能獨立地進行商品銷售和采購原料,須由總辦事處統一辦理,從而在爭奪產品銷售和原料分配份額上進行激烈競爭。它們在生產上和法律上雖保持獨立性,而在商業上喪失獨立性。

二、托拉斯

壟斷組織的高級形式之一。由許多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或產品有密切關系的企業合並組成。旨在壟斷銷售市場、爭奪原料產地和投資范圍,加強競爭力量,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參加的企業在生產上、商業上和法律上都喪失獨立性。

托拉斯的董事會統一經營全部的生產,銷售和財務活動,領導權掌握在最大的資本家手中,原企業主成為股東,按其股份取得紅利。參加的資本家為分配利潤和爭奪領導權進行劇烈的競爭。

(4)辛迪加網站是什麼國家的擴展閱讀

辛迪加和托拉斯等壟斷組織形成的原因

壟斷組織是在企業生產集中的基礎上產生的。由於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社會化和生產集中的發展程度的不同,大型企業之間互相勾結或聯合的程度和具體目的也不一樣,因而壟斷組織便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是壟斷組織的四種主要形式。

1870年以後,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重工業的興起,使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

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要求的資本與勞動力也就越來越多,於是股份公司這種早已出現的集資經營方式開始得到廣泛的發展。隨著股份公司的發展與逐步完善,中小工廠被兼並,資本與生產迅速地集中了。

此外,市場的激烈競爭也加速了大企業兼並小企業的進程。生產的集中引起了壟斷組織的產生。早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歐美先進市場國家中就已開始出現個別的壟斷組織。

1873年的經濟危機使更多中小企業破產,進一步推動了企業兼並,促進生產的集中,於是壟斷組織較多較快地發展起來。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組織在所有發達國家普遍地發展起來,成為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

⑤ 辛迪加是印度的什麼

辛迪加是法語Syndicat的音譯,原義是「組合」。辛迪加是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一種基本形式,它是指同一生產部門的少數大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通過簽訂共同銷售產品和采購原料的協定而建立起來的壟斷組織。參加辛迪加的各個企業雖然在生產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獨立性,但是,它們商業上卻已經失去了獨立性。它們銷售產品和采購原料的業務都由辛迪加的總辦事處統一負責辦理,然後再在參加者之間按照協議規定的份額進行分配。通過這種在流通領域內的集中和壟斷,辛迪加可以按照抬高的價格銷售商品,並按照壓低的價格收購原料。由於辛迪加促進統一經營,辛迪加的成員事實上就不再與市場發生直接的聯系,一般情況下,它們很難退出辛迪加組織,因為一旦退出,就脫離了現有的商品和原料市場體系,不得不重新組織自己的銷售網路和采購渠道,而這都是非常不易的。因此,辛迪加的組織形式一般比較穩固。辛迪加大約出現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國和俄國最為流行。俄國早在1886年就出現了辛迪加,那是一個由鐵釘和鐵絲工廠組成的辛迪加,在20世紀初的前10年,在俄國的鋼鐵、採煤、采礦和機械等部門,辛迪加壟斷了大部分生產。除辛迪加以外,壟斷組織的組織形式還有托拉斯、卡特爾和康采恩等。

⑥ 報業辛迪加是什麼

所謂「報業辛迪加」,就是不同的報紙雜志,有償共享新聞報道、新聞圖片和專欄文章,從而打破各家媒體細分市場的格局,並形成規模,催生出優秀的新聞作品。

⑦ 什麼是特稿辛迪加

特稿辛迪加-大型特稿社:提供專稿、特稿的通訊社

新聞媒介的生產流程究竟應如何安排,也應依據知識管理進行標准化分類,以分眾傳播或小眾傳播為基本模式規范其生產組織。因此,就有必要重新思考主要依賴通稿方式向媒體用戶提供服務的模式。提供專稿、特稿是通訊社一種傳統的運行方式,也就是針對個性化需求提供專稿、特稿,成為一種稱為特稿辛迪加的組織形式和運作方式,是100多年來通訊社的基本組成方式和運行方式之一。這在發達國家是一種非常成熟的運作模式。未來,我們可以判斷,規模化、工業化的特稿、專稿提供,應當成為通訊社的標准產品提供樣式,應為通訊社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相比之下,通訊社現在的專稿、特稿提供方式還停留在小農經濟式的經營水平上。

要實現特稿辛迪加的運營方式,就應充分利用地域性媒體的錯位競爭、差別競爭的特點,進一步明確專稿的地域性概念,將之作為一種標準的營銷模式。紙介媒體主要是地域性的,傳統的電子媒介即廣播電視也主要是地域性媒介,在特定的地域有足夠的影響,在特定的地域要與競爭對手捉對「廝殺」。地域性就意味著處在不同地域的媒介基本不構成競爭。這對通訊社營銷而言,就是機會與切入點,就不能再只一般化地提供通稿,或一般化地提供專稿和特稿。通訊社將來的專稿提供方式,一定要改變。如果把一個城市只向某一家媒體提供某一篇專稿作為一種標准化營銷模式,通過網路實現征詢、商談、提供等程序完成交易過程,那麼,理論上說,一份專稿在全國至少應該賣出200份。這不已經等於「通稿」了嗎?哪怕賣出100份也等於「通稿」了。

媒介辛迪加應運而生

在國際媒介市場中,主流媒介在依靠自身采編隊伍的同時,大都需要藉助外部資源獲得更多的內容。這種媒介內容供應商主要分三種形式:一是新聞與圖片性質的通訊社,二是特稿專題性質的辛迪加,三是獨立供稿與特約供稿。這三種形式都是媒介以商業契約形式簽定的上流供應商。

所謂辛迪加,是美國經濟的一種形式,即同步發行。在電影、電視、廣播節目以及報刊的非新聞體裁領域,由版權的擁有者(往往是代理者),向各地不同媒介聯系授權出售使用權。尤其是漫畫、專欄,大都是辛迪加經營。獨家的固然好,但價錢貴得多,所以即使是大報,也往往選擇辛迪加,以減少成本且又不降低質量。1992年筆者曾與京城一些業務上頗前衛的同事探討在擴版之後辛迪加的市場機遇,當時幾乎沒有什麼人能夠聽懂。作為國內目前惟一對媒介辛迪加的運作與機制有專門研究的學者,也是出版過《怎樣當自由撰稿人》的筆者,如今我非常高興地看到這一媒介服務業在電視、廣播與報刊等領域已經遍地開花。

雖然目前我國沒有明確提出辛迪加這一說法,但是辛迪加的市場運作模式已經深入人心,因為這是現代化媒介市場經濟的規律所催生的必然結果。電視觀眾所熟悉的中國娛樂現場、光線公司,實際上就是典型的電視節目辛迪加。

以前在報界,同樣的市場行為卻被蒙上了一稿多投的惡名。其實,這種說法完全是由於沒有受過系統的新聞學教育導致的無知。當然,關鍵是要有約在先、按約行事。在這個基礎上,同一作品無論發多少家都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在國外,由於知識產權的保護非常健全有效,加之市場需求的普遍存在,所以專門為不同的媒介提供同一成品的媒介辛迪加,一直是個興旺的行業。

最近,北京甚至出現了一家專門面向各地電台出售節目的臨界公司,已經有44家電台購買了該公司開發製作的11檔節目,累計播出時間達上千小時。

閱讀全文

與辛迪加網站是什麼國家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6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5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0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7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4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17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2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7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0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96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