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濡以沫形容愛情是什麼意思
相濡以沫的愛情指的是雙方相互付出、真誠對待並互相將對方當做自己的依靠,專一且共同互相扶持走下去。
愛,就是要去真心付出,真誠的相待。愛那不是缺了你就可以找,更不是累了便可以換。愛,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兩個人的對手戲!女人善變的是臉,而男人善變的卻是心。
別人為什麼對你熱情是因為你還不屬於他,因為你還新鮮,因為你身上有好處。在感情里,人們總是開始時熱情十足,得到後越來越淡漠,沒必要太計較,這是人之常情。重點是熱情消退後,他並沒有離開你。其實相濡以沫,不過就是越來越平淡後,卻依然離不開那個人。
愛情本身就是相互的,是兩個人真心地付出,真誠的相對,體諒對方,理解對方,把對方當做自己的依靠,對他專一,爭取做相濡以沫的兩人!
2. 相濡以沫是什麼意思表達怎麼樣的感情
「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出自《莊子》,意思是泉水乾涸了,魚兒困在陸地上相互依偎 ,以相互大口出氣來取得一點濕氣 ,以唾沫相互濕潤著 ,不如將過去江湖裡的生活徹底忘記 ,自由自在來的快樂 。由此可見 ,莊子這句強調的並不是相互依偎 ,而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生死態度 ,莊子說過 :人的生死變化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我們無法干預 ,那不如尊重事實 ,只有這樣才合乎了天地萬物之道。
描述感情時,表達的是人們不必過於執著。沒有結果的感情就像一個包袱,放在心裡非常重,卻找不到一個人把它卸下來。
3. 文言文《相濡以沫》全文是什麼意思
白文翻譯:
意思是泉水幹了,兩條魚一同被擱淺在陸地上,互相呼氣、互相吐沫來潤濕對方,顯得患難與共而仁慈守義,倒不如湖水漲滿時,各自游回江河湖海,從此相忘,來的悠閑自在;與其稱譽堯而譴責桀,不如把兩者都忘掉而把他們的作為都歸於事物的本來規律。
相濡以沫解釋 :濡:沾濕;沫:唾沫。泉水幹了,兩條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只為了保住生命。
出自出處 《莊子·大宗師》。
(3)相濡以沫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文章全文: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注釋:
(1)濡:沾濕
(2)沫:唾沫
(3)呴:張口呼吸;噓氣。
莊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 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4. 相濡以沫什麼意思
相濡以沫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xiāng rú yǐ mò,相:外相;濡:沾濕;沫:唾沫。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魚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濕對方的身體。後用來指夫妻感情,也可用於朋友。比喻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原文出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後面還有一段,「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歷來的解釋,都是上句的」相「(除魚相的」相「外)指相互,但是上句講魚的身體處於陸地上(因泉涸)互相幫助存活和譽堯非桀、兩忘化道毫無關系,再聯系下文,如果我們把」相「都當作外相來講,就很容易說得通了。
上句的意思是:泉水幹了,魚的身體處於乾涸的陸地上,如果要保持其外相(魚相),就要」呴以濕,濡以沫」,不如把它們放到江里湖裡,這樣就可以忘掉他們的外相。
(同樣的道理)與其贊譽堯和不認可桀,不如都忘了把他們都化作「道」。(此處可參考《老子》,「挫其銳,解其紛,合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下句的意思是:魚的外相是因為水創造的,人的外相是道創造的。外相由水創造的(魚),在池水中穿行就可以得到給養;外相由道創造的「人」,不無端生事就可以得到安定。
所以說:在江湖裡,魚的外相可以忘掉了,人相從道的角度來看,也可以不去計較。(所以後文才有,子貢曰:「敢問畸人?」,畸人,長相奇怪或有殘疾的人)
(4)相濡以沫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傳統說法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呴:吐口水,吐沫。
泉水乾涸了,魚就共同困處在陸地上,用濕氣相互滋潤,用唾沫相互沾濕,就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而自在。與其稱譽堯(仁慈)而非難(nàn)桀(鬥狠),就不如恩怨兩忘而與大道化而為一。
《莊子·天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泉乾涸了,魚共同困處在陸地上,用濕氣來相互滋潤,用唾沫相互沾濕,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而自在。但是在現實中,魚是不可能出現相濡以沫的。
5. 「相濡以沫」是什麼意思
相濡以沫
拼音 xiāng rú yǐ mò
解釋 濡:沾濕;沫:唾沫。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出處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近義詞 同甘共苦、生死與共
反義詞 自私自利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
兩條魚被困在車轍裡面,為了生存,兩條小魚彼此用嘴裡的濕氣來喂對方。 這樣的情景也許令人感動,但是, 這樣的生存環境並不是正常的,甚至是無奈的。對於魚兒而言,最理想的情況是,海水終於漫上來,兩條魚也終於要回到屬於它們自己的天地,最後,他們,相忘於江湖。在自己最適宜的地方,快樂的生活,忘記對方,也忘記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夠忘記的魚,或許是最快樂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條魚不能忘記呢?
對於人,對於感情或許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時是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無奈。
「相濡以沫」,或許令人感動;而「相忘於江湖」則是一種境界,或許更需要坦盪、淡泊的心境吧。
能夠忘記,能夠放棄,也是一種幸福
6. 相濡以沫是什麼意思
相濡以沫意識是相互幫助,形容夫妻或者朋友之間互相幫助。
7. 相濡以沫形容愛情什麼意思
相濡以沫形容愛情的意思是指一對戀人在困難時期一直都互相幫助,一起度過艱難時刻,感情很好。
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泉水乾涸,魚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濕潤(語見《莊子·大宗師》)。後用「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
出 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譯文:泉水乾涸了,魚兒困在陸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氣來取得一點濕氣,以唾沫相互潤濕,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而自在。
(7)相濡以沫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
1、同甘共苦
[ tóng gān gòng kǔ ]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
出 處:《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譯文:燕王無論誰家有婚喪娶等事,都親自過問,和百姓共度苦難二十八年。
2、生死與共
[ shēng sǐ yǔ gòng ]
生一起生,死一起死,形容情誼很深。
出 處:《深情憶念周伯伯》:「幾十年來,周總理與我父親生死與共,休戚相關。」
8. "相濡以沫"是什麼意思
相濡以沫
xiāng rú yǐ mò
〖解釋〗濡:沾濕;沫:唾沫。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9. 相濡以沫是代表什麼意思
相濡以沫
拼音 xiāng rú yǐ mò
解釋 濡:沾濕;沫:唾沫。泉水幹了,兩條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只為了保住生命。
出處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濡以沫,相掬以濕,不如相忘於江湖。」
事例 或低首下心,求其民之~。 ★清·梁啟超《外債平議》
近義詞 同甘共苦、生死與共
反義詞 自私自利 ,背信棄義,
後來的引申義: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朋友是用來出賣的。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故事 戰國時期,莊子家貧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妻子叫他外出借糧食,他去找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許諾秋後再借,莊子說這是遠水不解近渴就回家。妻子讓他再去別的地方借,他說要像車轍里的鯽魚一樣相濡以沫過日子,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
妻子只好偷偷地流淚非桀也,領取休書後,不久,就嫁給闊佬,然後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兩條魚被困在車轍裡面,為了生存,兩條小魚彼此用嘴裡的濕氣來喂對方。 這樣的情景也許令人感動,但是, 這樣的生存環境並不是正常的,甚至是無奈的。對於魚兒而言,最理想的情況是,海水終於漫上來,兩條魚也終於要回到屬於它們自己的天地,最後,他們,相忘於江湖。在自己最適宜的地方,快樂的生活,忘記對方,也忘記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能夠忘記的魚,或許是最快樂的。而如果有其中一條魚不能忘記呢?
對於人,對於感情或許也是如此吧。
相濡以沫,有時是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無奈。
「相濡以沫」,或許令人感動;而「相忘於江湖」則是一種境界,或許更需要坦盪、淡泊的心境吧。
能夠忘記,能夠放棄,也是一種幸福。
我們曾經深深地愛過一些人。愛的時候,把朝朝暮暮當作天長地久,把繾綣一時當作被愛了一世,於是承諾,於是奢望執子之手,幸福終老。然後一切消失了,然後我們終於明白,天長地久是一件多麼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幸福是一種多麼玄妙多麼脆弱的東西。也許愛情與幸福無關,也許這一生最終的幸福與心底最深處的那個人無關,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牽住誰的手,一生細水長流地把風景看透。
其實承諾並沒有什麼,不見了也不算什麼,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歸宿。我們學著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把你深深埋藏,藏到歲月的煙塵企及不到的地方。
只是,只是為什麼在某個落雨的黃昏,在某個寂寂的夜裡,你還是隱隱地在我心裡淡入、淡出;淡出、淡入,拿不走,抹不掉。
我,曾經,這樣愛你;我,曾經以為,你是幸福的原因。
現在,回頭想想我們的過去。 那曾經以為鍀相濡以沫是什麼?
相濡以沫 又談容易?
世間也許有兩種可以稱之為愛的情感,一種是相濡以沫,一種是相忘於江湖。
"泉涸,魚雙與予處於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 《莊子.大宗師篇》
原文意為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及時離開,終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兩條魚朝夕相處,動彈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忍受著對方的吹氣,忍受著一轉身便擦到各自身體的痛楚。此時,兩條魚便不禁緬懷昔日在江河湖水裡各自獨享自由自在快樂的生活。
故事只是人們虛幻的,真實的情況是:海水總要漫上來,兩條魚也終於要回到屬於它們自己的天地,最後它們要相忘於江湖。是啊,終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與其天涯思君,戀戀不舍,莫若相忘於江湖。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許在古人看來,相濡以沫才是感情的最高境界。時至今日,似乎相忘於江湖也和浪漫聯系起來了。相忘於江湖,一種浪漫的感覺。江湖中,一定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有一段令人辛酸的往事,有一種若即若離的惆悵。
真正的大愛,究竟是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於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