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站知識 > 網站機構設置如何改

網站機構設置如何改

發布時間:2022-11-05 03:30:50

『壹』 頭條號自媒體修改企業網址怎麼樣填寫

如下所示
頭條號注冊成功後可在「電腦端頭條號後台-設置-帳號詳情」中修改帳號信息,其中,基本信息也可以在「今日頭條App-我的-系統設置-編輯資料」中修改。修改後的信息,平台會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方可正常使用。在注冊時輸入了機構網站的帳號,可以對網站信息進行修改。沒有輸入網站的帳號不支持後續添加網站信息。在「電腦端頭條號後台-設置-帳號詳情-網站」處,點擊【更改網站】,進入網址修改頁面;輸入新的網站鏈接,勾選「我同意並遵守《頭條號用戶注冊協議》」,並點擊下一步;根據提示進行網站管理權驗證。完成驗證,修改成功。

『貳』 網站證書錯誤怎樣更改設置

1、選擇「繼續瀏覽此網站(不推薦)」,忽略證書警告並繼續訪問網站,此時能夠正常訪問該頁面,同時會在地址欄上旁的安全狀態欄中顯示「證書錯誤」的通知信息。
2、單擊地址欄上那個紅色的證書錯誤鏈接,會在這里看到「不受信任的證書」的提示,忽略微軟的建議(關閉此網頁);選擇「查看證書」可以了解到這份證書的詳細信息。
3、接下來,請點擊「安裝證書」按鈕,此時會彈出一個證書安裝向導,單擊「下
一步」按鈕繼續,在進入「證書存儲」這一步時,注意不要選擇「根據證書類型,自動選擇證書存儲」,而是應該選擇「將所有的證書放入下列存儲」,然後單擊
後面的「瀏覽」按鈕,手工指定存儲路徑為「受信任的根證書頒發機構」;然後系統會彈出安全性警告的對話框,確認後即可安裝成功。
證書導入成功後關閉所有ie窗口後重新打開,再次訪問該站點時就正常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電腦的日期時間設置好,否則還是不行的。
謝謝採納

『叄』 頭條號如何修改機構/公司名稱為什麼後面沒有修改圖標

機構公司名稱應該是不可以修改的。
申請頭條號機構公司號是需要資質的,需要提供相關文件,才能被認證。這種賬戶應該是一對一的,如果想要變更,就需要用新的資質文件重新注冊,而不會讓你修改原來的資料。
這里修改可能指的是頭像和頭條號名稱上的修改,而不是原來資質上的修改。

『肆』 如何修改百度機構行家帳號信息

進入網路機構行家頁面,點擊「機構信息修改」,即可對企業名片、企業聯系方式以及企業認證信息。
註:企業認證信息修改需通過的網路機構行家連續三個月的月回答採納總數>=1000,月高質量認證數>=100,成為專業機構。

『伍』 如何修改金蝶K3帳套管理-設置-屬性設置-系統里的機構名稱!注意,是機構名稱,不是公司名稱!!

這里的機構名稱就是我們公司的名稱,在賬套管理那裡不能編輯,需要到,軟體裡面的系統設置-系統設置-總賬-系統參數,打開修改公司名字,那裡就是代表機構名稱

『陸』 如何修改網站備案

1. http://www.miibeian.gov.cn/ 具體請看系統幫助國家主管部門相關規定:所有網站必須進行備案,否則依法關閉。那麼如何進行網站備案那? 國家主管部門相關規定:所有網站必須進行備案,否則依法關閉。那麼如何進行網站備案那?下面我們就說說如何備案非經營性的網站(經營性網站除了做非經營性的網站必須做的工作外,還要做其它的工作,具體辦法見後面)非經營性網站備案流程(備案前本文假設你已經申請了頂級域名,並於空間綁定)登陸備案網站www.miibeian.gov.cn先注冊一個用戶,然後按照網站上的注冊流程,填寫手機和郵箱(建議用163.com的郵箱,效果比較好,一般都能很快收到郵件),然後重新登陸,輸入收到的手機、郵件驗證碼通過身份驗證,按照界面提示分步驟錄入備案信息,提交後等待管局審核發證書。流程很簡單,按照網站提示做就行了,這里就不多說了,下面重點說說網站備案中遇到的4個問題。1) 手機和郵件收不到驗證碼如果大家在備案的時候收不到驗證碼,建議大家填寫好手機和郵箱好,在IE地址欄里直接敲入 http://www.miibeian.gov.cn/index_icp.jsp,也可復制進IE地址欄,跳過驗證程序直接進行備案。2) 網站備案很久了,總是收不到備案號建議大家直接撥打你所在地的省通信管理局的電話,一般當天就能通過備案。3) 我有多個網站,如何快速備案這個要分2種情況,如果這些網站的備案主體都是同一個備案單位(比如都是你),那麼只需提交一個備案申請就可以了。如果你以前有通過備案的網站,現在你又新建了幾個網站,備案主體還是你,那麼你只需在原備案申請上進行修改,選項中有「是否僅通過IP地址登陸」,選擇」否」,即可增加或修改域名。當然,如果備案主體不是同一個,就要依次備案了。4) 人在本地,網站伺服器在外地如何備案?按照規定是以網站伺服器所在省為主,不過最好是詢問本省的情況。其它問題:1)網站備案需要多長時間答:一般是20天2)我的網站備案時系統提示需要辦理前置審批答:這是因為你把新聞、出版、教育、醫療保健、葯品和醫療器械等互聯網信息服務選中了,建議取消3)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怎麼備案?答:除了要經過非經營性網站備案的流程外,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申請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4)網站備案是否收費?答:免費5)備案是否需要年檢,如何年檢?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每年規定時間登錄信息產業部備案管理系統,履行年度審核手續。涉及相關備案信息變化的,應及時登錄系統辦理備案變更手續。

『柒』 如何修改網站名稱,SEO標題設置方法

1、以織夢後台為例,登錄網站後台。

『捌』 網站改版怎麼做

情況一,網站改版還是找以前做網站的,把改版後的網站上傳,新的把舊的就覆蓋了,就ok了.
情況二,你有域名的管理密碼,找誰改版網站都行,把域名解析到現在的ip地址上,打開的就是改版後的網站了.
情況三.沒有域名密碼,就看有域名密碼的人願意不願意給你做解析.如果願意,就好辦.如果不願意,那你的網站域名打開的還是以前的網站
綜上,域名密碼最關鍵,其次你需要找到一個網站製作公司,協助你進行代碼修改,祝你好運.
有什麼不清楚的都可以問我。

『玖』 如何修改網頁網址

工具原料

電腦

方法/步驟

1、打開一個網頁後,在左上角選擇【工具】--【選項】。

『拾』 地方政府機構設置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改革

中國政府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 劉智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政府進行了多次機構改革。1978年改革開放後又先後於1982年、1988年、1993年進行了三次機構改革。始於1998年的第四輪改革正在進行之中。從以往機構改革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國政府機構存在著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政府機構設置不穩定

這種不穩定性是有跡可尋的,基本上是在三個層面進行周期性循環:從政府職能上看,是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政府與企業經濟管理權力之間的配置上進行權力下放與上收之間的循環;任何政府機構的設置都以職能為核心,職能的變化直接導致另外兩個層面的變化——在政府機構設置上進行分開與合並、撤銷與增加之間的循環;在機構內部工作人員的數量上進行精簡與膨脹之間的循環。

在1978年前後兩個時期導致政府機構出現有規律變化的原因有所不同。此前是由計劃經濟體制運行的內在邏輯決定的;此後則是由於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造成的。

計劃經濟的主要特徵是用行政力量來配置資源和主宰經濟活動,本應由市場和企業承擔的種種經濟職能被集中到政府中來[1],它客觀上要求一個規模龐大、復雜完備的政府機構以便承擔和實現這些職能,其結果必然導致政府行政機構——主要是經濟管理機構的不斷細分和不斷膨脹。就是說,計劃經濟體制是巨型政府的經濟基礎[2]。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1949年發表的演講《大步進入社會主義》中對此有過論述:幾乎不可能設想,這種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即由國家當局控制生產資料、決定怎樣生產、生產什麼以及誰該得到什麼的那種社會組織)可以沒有龐大的官僚機構來管理生產和分配過程。

1949年政務院(即國務院的前身)成立時,設立政法、財經、文教、人民監察四個委員會,分管35個部門,機構比較精簡。1953年,由於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加強了中央計劃指導,中央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開始向直接、微觀方面發展,綜合管理部門分化為專業管理部門,如重工業部進一步細分為一機部、二機部、建築工程部和地質部;從財政部中分出了糧食部;貿易部一分為二,變成商業部和對外貿易部。這樣,政務院的機構由35個增加到42個,經濟管理部門增加到21個。1954年國務院成立,計劃程度進一步提高。為加強直接管理,撤銷了四個委員會,改設八個辦公室,實際上是管理權力的進一步細化,行政機構相應增加到64個,其中經濟管理部門達到35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體制的初步建立使中央政府集權的范圍空前擴大,經濟管理部門管理的產業越來越多,原來的機構設置已經無法適應龐大的管理業務,遂更細致地劃分了管理系統:撤銷了重工業部和燃料工業部,分設和增設了冶金工業、化學工業、建築材料工業、煤炭工業、電力工業、石油工業、森林工業等部。同時,為加強中央政府的宏觀協調能力,又增設了國家經濟委員會和國家技術委員會兩個綜合職能部門。這樣,國務院的機構膨脹到81個,是建國後的第一個高峰[3]。

但這一體制的弊端也很快暴露出來——中央集權過多,統得過死,地方和企業都喪失了自主性和靈活性,經濟發展陷入停滯狀態,地方政府紛紛要求中央放權。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做的題為《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指出,傳統的蘇聯體制的弊病,主要在於權力過分集中,損害了地方政府、生產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積極性,必須加以改革。他說:「我們不能像蘇聯那樣,把什麼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的死死的,一點機動權也沒有。」[4]於是,中央提出改革國家行政體制,開始下放權力;一部分由中央管理的企事業單位下放給地方政府,國務院各部門所屬企事業單位由1957年的9300個減少到1958年的1200個[5];同時,國務院所屬機構裁減了21個部門,機構減少到60個。

計劃經濟正常運行的前提是中央高度集權,政令統一,步調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經濟的正常秩序。而一旦權力下放,政出多門,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又沒有市場的調節,由中央政府宏觀協調失控導致經濟秩序的混亂是必然的。到1959年,這種混亂已發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於是,從1960年開始,中央重新強調集中統一,反對半無政府主義,被撤銷的部門陸續恢復。1962年的七千人大會進一步作出加強計劃紀律的21項規定。到1965年底,國務院機構達到79個,又回到了1956年的規模。

以後的機構調整差不多都是上述循環圈的復制或放大。這一循環的起始和結束基本上與整個經濟運行的一統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亂、一亂就收的循環周期相吻合,它是計劃經濟體制運行自我調整的周期性在行政機構上的反映。

如同1978年以前的經濟改革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體制改革一樣,這一時期的機構變化也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機構改革——它只涉及經濟管理權力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劃分以及隨之而來的機構設置和人員的增減,而不涉及機構改革的實質,即明確劃分政府和企業的職能。

1978年以後,中國逐步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大致與經濟體制改革同步進行了政府機構的改革,這種改革也逐漸涉及政府的職能。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首先觸及到政府職能問題,文件批評了政府直接管理經營企業的做法,提出政企分開的思想。1986年,鄧小平更深刻地認識到精簡機構的實質乃是精簡政府職能,他說,必須下放權力,國家發號施令少了,上面的機構就沒有多少事情可干,就可精簡了[6]。在這一認識的指導下,1988年進行的第二輪機構改革就明確提出了轉變政府職能的原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提出下決心進行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可以說,經濟體制改革總目標的最終明確,為政府機構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精簡政府機構的主要目標是逐步放鬆行政權力對經濟的控制,釋放經濟發展的活力。

二、政府機構的規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

從行政的角度看,中國政府機構的規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變化的隨意性很大,人治色彩濃厚。

所謂政府機構的規范化,即指韋伯所說「按章程辦事的運作」,「受規則約束的運作」,它遵循「非個人的制度」,是「形式主義的非人格化的統治」,它「不因人而異」。反之,就會導致官僚的「任性專斷」[7]。

中國政府機構存在的問題之一就在於不按形式、規章辦事,盡管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制定了很多政府機構方面的規章制度,但在習慣上、現實生活中,人們並不按這些規范辦事。表面上的行政法規約束不了現實中的官場邏輯,人們遵從領導個人的權威,人格權威大於機構權威和法律權威,領導者個人的言行、意志不受規章制度的限制。

法制化與規范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有完備的可操作性的行政法規;其二是有對行政權力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

從行政法規方面看,還不夠完備。1980年,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我們的黨政機構以及各種企業、事業領導機構中,長期缺少嚴格的從上而下的行政法規和個人負責制,缺少對於每個機關乃至每個人的職責許可權的嚴格明確的規定,以至事無大小,往往無章可循,這是機構臃腫和官僚主義的重要病根。具體地說,三個方面的行政法規有待完善:1行政機關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內容相當簡約,前者僅11條,後者13條,如此簡約的行政機關組織法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8]。內容過於簡略,增大了法規的靈活性,也相應增大了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的隨意性,為機構膨脹准備了制度空間;2部門組織法。建國初期,我國政府比較重視部門組織立法,1949年和1950年各頒布一部,1955年至1956年先後制定了12部。但1957年以後就停頓下來,政府機構的設置不再重視法律依據,或者簡單地走一下形式,或者發個「文件」、「紀要」甚至個別領導一句話機構就設立了。這樣的機構設置既無法律依據,又無明確的職責許可權,嚴重違背了現代行政管理法制化、規范化、理性化的要求,是典型的人治行政;3行政程序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行政權力向各個領導的滲透,官僚機構本身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一是由於自身利益的驅動出現自我膨脹、自我擴張的趨勢;二是官僚者個人的因素如對權力的慾望、裙帶關系、官官相護等正在使公共權力發生異化[9]。這樣,就必須對行政權力進行嚴格的限制、監督,制定行政程序法的目的就在這里。

行政法規可以理解為行政機構的自我約束,法治行政還要求有來自外部的制約。在中國,這種外部制約從理論上說有兩個方面,一是黨,二是人大。但在現實當中,黨政合一削弱了黨對政府的監督職能;而人大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地位和憲法規定的對政府的諸多監督制約職能長期得不到落實。於是,對行政機構的外部監督和制約往往流於形式。

三、政府職能長期不明確

政府職能問題是機構改革的核心問題,它決定著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編制。中國政府之所以不斷地進行機構改革而始終走不出循環怪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職能不明確。

在現代社會,隨著社會總體規模的擴大、國家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等原因,政府的職能越來越復雜,主要可分為兩類:(一)對外職能,即維護國家的獨立與主權——主要通過軍隊執行;(二)對內職能:1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即政府的立法、執法職能,主要通過議會(人大)、兩院及公安部門執行;2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主要通過政府的行政機構執行。

一個國家不論採取何種政治體制和政府形式,政府的權力和權威主要建立在能否有效地執行上述職能上。但我們長期以來對政府的職能及政府的權力和權威基礎的認識都是模糊的、有偏差的。在1957~1978年間,由於黨的工作重心是抓階級斗爭,搞政治運動,政府的職能也主要以階級斗爭為主。1978年以後,黨的工作重心實現歷史性轉折,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政府的職能也隨之轉向經濟方面。但人們在對政府職能的認識上依然存在著一些誤區。

誤區之一是全能政府的觀念和做法。即政府的行政權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深入並控制社會的全部領域和各個層面,行政機構集中了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各個方面的職能。在傳統的中國社會,國家權力對社會的控制是有限度的,縣級政權以下則基本上實行地方精英自治,國家行政機構的權力無法深入社會基層。1949年以後,政府的行政組織隨著各級黨組織在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發展起來,民間自治組織被納入國家制度的軌道。一方面,中國政府機構並沒有繼續完善和提高執行自身職能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把其他領域——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權利和職能集中到政府中來,使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民間組織都成為准政府組織和政府衍生物。其結果造成三個方面的弊端:其一是政府機構臃腫,冗員過多,財政負擔沉重。這是政府管了太多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帶來的必然結果。其二是降低了政府行政能力。由於政府承擔了太多的本不屬於政府的職能,使政府執行自身職能的能力——諸如宏觀調控、貫徹中央政府意志、維護公民基本權利提供良好的公共產品等——受到削弱;其三是全能政府使政府成為社會發展的唯一推動力,企業、社會組織、個人都喪失了自主性、獨立性和創新的動力,不得不依附於政府。

誤區之二是政府過度干預經濟。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政府都有復雜的經濟管理職能,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調控是各國的普遍現象。「一切經濟制度都是各種規則和條例的集合,根本不存在不受調控的經濟。」[10]中國政府經濟管理職能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在於它干預了經濟,而在於它獨特的干預方式:(1)政府包辦企業。這種做法除了是對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這一思想的片面理解外,還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即政府的權力和權威的基礎在於直接控制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並認為這是社會主義政權的經濟基礎,「有人擔心,如果國家不控制國有企業,國家就會失去權威。」[11]但蘇聯、東歐國家擁有的國有企業和企業的國有化程度遠高於中國,卻不能避免失敗的命運。陳錦江教授在研究近代中國工商企業失敗的原因時也指出,那些官督商辦、官商合辦及私營企業之所以沒有成長壯大起來,不在於國家的監督,而在於國家的監督逐漸演變為官僚對企業的控制,從而窒息了企業的活力[12]。(2)行政權力對經濟生活不受限制的干預。全能政府造成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官本位」,行政權力壟斷一切資源的配置、交換、分配,權力在社會財富的積累和再分配中起決定作用。它使投資企業具有極大的冒險性和回報的不確定性,從而抑制了私人發展經濟的熱情。這種體制鼓勵人們投資於仕途而不是投資於企業,更願意走向官場而不是走向市場。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已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但「官本位」依然嚴重存在,行政權力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依然在進行,加之法治行政體制尚未健全,使得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扭曲變形,阻礙著經濟的健康發展。

要糾正上述偏誤,就必須在政府機構改革中明確政府的職能范圍。簡單地說,要明確四個原則:1政企必須分開,官商必須分離;2政府不能充當經濟活動的主角;3政府幹預經濟的方式應當由行政權力的直接控制轉向經濟手段的間接控制,應是確立規則和確保規則的執行;4行政權力應該是有限度的。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原則。從九屆人大決定進行機構改革以來,政府加大了政企分開和退出市場的步伐。今年以來,一些地方政府也開始進行機構改革,貫徹中央政府的上述精神。

四、黨政關系長期不規范對政府機構的影響

由於黨在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各領域事實上的核心領導地位,黨政關系成為中國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關系[13]。這種關系必然極大地規定和影響著中國政府機構的設置。

黨政關系表現在中國政治制度的方方面面,從政府行政的角度看,體現為「二元行政」或「黨政雙軌行政」的獨特結構,即黨組織不僅具有與政府機構相對應的嚴密的科層體制,而且具有從決策到執行的系統功能[14]。盡管從理論上講,只有政府才有行政權力,但事實上,黨的領導地位決定了黨的系統的權力要大於政府的行政權力。所以,有學者甚至認為,政府機構不過是黨的「輔政系統」[15]。

這種體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年代的革命根據地時期,從今天政治生活中人們慣用的一些語言如「黨和政府」、「黨政機關」等可以看出這種體制的深遠影響,其不易變革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種體制是頗能適應中國現實的。

這種缺乏制度上、法律上嚴格規范的黨政關系制約之下的「雙軌行政」格局,對政府機構帶來相當多的負面影響。第一,機構重疊,冗員太多。黨的機構的設置是和政府機構相對應的,這種平行式的雙軌結構,必然造成機構膨脹,從這個意義上說,精簡機構就不能僅僅局限於精簡政府機構和職能,也應包括黨的機構和職能的精簡。第二,職能交叉,降低行政效率。機構的重復設置必然帶來職能上的交叉重疊。黨政都管同一件事,但又沒有從制度上對各自的職責和許可權進行明確的劃分,責權不清。同時,又存在黨政責權分離的現象,即黨的機構往往有權無責,而政府機構卻有責無權。這樣,責權不清與責權分離容易造成遇事或爭權奪利,或相互推諉,形成行政的低效率和官僚主義現象[16]。此外,交叉重疊也造成行政權力的分散,增加了管理和處置的環節,無形中增加了尋租與設租的機會,助長了腐敗現象的發生。第三,降低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政府的威信,這是以黨代政的必然結果。對這一點,鄧小平在1941年《黨與抗日民主政權》一文中就有相當尖銳的批評:「這些同志誤解了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解釋為『黨權高於一切』,遇事干涉政府工作,隨便改變政府法令;不經過行政手續,隨便調動在政權中工作的幹部;有些地方沒有黨的通知,政府法令行不通,形成政權系統中的混亂現象。結果群眾認為政府是不中用的,一切要決定於共產黨。政府一切法令都是共產黨的法令,政府一切錯誤都是共產黨的錯誤,政府沒有威信,黨也脫離了群眾。這實在是最大的蠢笨!」[17]。另一方面,雙軌行政的實行,政權又統一於黨權,限制了政府機構獨立地行使自己的職能,導致機構的理性化無法充分實現。這既表現在行政機構的分工不細,行政權力不足,能力不高,無法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公共產品方面;更主要地表現在司法機構方面,黨權嚴重妨礙了司法機構充分地行使依法獨立審判的權力,不利於司法公正的實現。第四,對政府機構的法制化不利。政府機構法制化的實現應包括來自行政權力外部的對政府機構的職能、編制、人員的監督和制約。從理論上講,這種制約應來自作為權力機關的人大。但事實上,一方面,人大的權力和地位名不符實,低於政府;另一方面,人大的權力又控制在黨的系統,形成了黨→政府→人大的關系。如果是在黨政分開的條件下,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權力分立及其制衡的張力,人大還可以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但面對黨政合一的堅強機構,人大便處於絕對的弱勢,監督和制約必然流於形式。這樣,失去了外部的制約,機構改革的成果便難以鞏固,往往改革一過,便又死灰復燃。

應該說,對於黨政關系不規范給政府機構帶來的不利影響,領導層是有充分認識的。1986年鄧小平在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步驟時,就主張要分三步走:即首先解決黨政關系問題,實現黨政分開,其次是權力下放,最後才是機構改革[18]。他明確指出,黨的組織不是政府,不是國家的權力機關,要認真考慮黨在整個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黨的機關、國家機關怎麼改革這些問題[19]。這說明他已經意識到理順黨政關系是機構改革的重要前提。但在實際運作當中,由於黨政分開難以實現,雙軌行政的權力結構沒有根本上的改變,只能就政府機構進行孤立的改革,從而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並不具備黨政分開的制度基礎。看不到這一點,只從行政意義上推進黨政分開,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給行政權力和政府機構帶來更加不利的影響[22]。所以,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只能是逐步在制度上和法律上規范黨政關系。

五、政府機構的單位化

單位組織是極其復雜的,它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政府機構的各個方面。比如,中國政府機構目前有行政官員800萬人,按人口比例推算官民之比為1000∶6,即每千人中有六名政府官員[21]。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這個比例不算高,如美國每千人中有政府官員12名[22]。即是說,在同樣的人口規模中,美國的政府官員是中國的一倍,但美國並沒有像中國這樣感到機構膨脹的巨大壓力。只有從單位的角度才能對這一矛盾的現象作出合理的解決。

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之下,政府機構是相對獨立於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它只承擔政府機構本身應該承擔的職能。但在中國的單位體制影響之下,政府機構的職能就表現得更加復雜,它不僅僅是單純的政府機構,而且是結構龐大的「行政單位」,單位化給政府機構帶來兩個方面的消極後果:

後果之一是單位職能合一導致政府機構發育不良,行政能力不足。不論單位的性質是行政、事業或企業,它都有三項基本職能:1專業職能,如行政單位的政府職能、企業單位的生產職能、事業單位的教育科研等職能;2政治職能,如通過本單位的黨組織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3社會職能,如為本單位職工提供福利待遇、住房、醫療、幼兒園、養老等社會保障。可以看出,除了專業職能以外,單位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職能交叉現象,職能分工不明顯,每個單位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這里對政府機構帶來的影響是,企業、事業單位承擔了相當多的政府職能,比如:組織基層選舉、提供社會保障、失業救濟、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等。這種現象帶來兩方面的後果:1企業事業單位背上了沉重的額外負擔,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2由於政府部分職能被企業事業承擔,使政府機構發育不健全,行政能力不足。從而使中國政府與美國政府機構相比顯得「小」和「弱」。

後果之二是造成政府機構行使超行政權力,政府機構嚴重膨脹。在企業事業單位承擔了一部分政府職能的同時,政府又承擔了本來是企業事業單位的一部分專業職能。這就是中國政府機構和美國相比,盡管官員隊伍規模不大,但又顯得相當臃腫的原因。

從這個角度來看,機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逐步改革傳統的單位體制,按照社會分工的原則,充分發揮各種社會組織自身的職能。在這個意義上,機構改革就不僅僅是政府的職能轉換問題,而是讓政府及各種社會、經濟組織的職能各歸其位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網站機構設置如何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1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4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75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58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24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33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2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94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31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90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0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1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0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73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