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誰知道好的關於 "名人逸事" 的網站
權貴的虛榮
義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曾在佛羅倫薩雕刻了一尊石像,因為那尊雕像體積龐大,又將擺放在城市的顯要位置,米開朗基羅從構思、手法上竭盡全力。經過將近兩年的創作,米開朗基羅終於完成了作品。當他自己看到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時,他自己也為自己感到驕傲。作品預展時,佛羅倫薩萬人空巷,對他的創作嘆為觀止。最後連佛羅倫薩市長也來參觀了,眾多權貴圍在雕像前竊竊私語,等待市長發表意見。市長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幾眼,問:「作者來了嗎?」米開朗基羅被人請到市長面前。市長說:「雕石匠,我覺得這座石像的鼻子低了點,影響了整座雕像的藝術氛圍。」米開朗基羅聽罷說:「尊敬的市長,我會按照你的要求加高石像的鼻子。」說完,米開朗基羅便讓助手取出工具,提著石粉對石像的鼻子進行加工。米開朗基羅在石像的鼻子上抹著石粉。抹了一會兒,他來到市長面前,說:「尊敬的市長,我已經按照你的要求加高了石像的鼻子,你看現在還行嗎?」市長看了點點頭說:「雕石匠,現在好多了,這才是完美的藝術。
」市長走後,米開朗基羅的助手百思不得其解,問:「你只是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根本沒有加高啊?」米開朗基羅說:「可是,市長認為高了。
」據說那尊石像還矗立在佛羅倫薩的街頭,知道那尊石像來歷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諺語:「權貴的虛榮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摘自《知音》海外版第4期,作者流沙)
一句妙語求職成功
2003年,巧克力之父弗斯貝里的公司獲准登陸中國市場,他就發出了招聘廣告。公告很簡單,是這樣寫的:請用一句最簡潔的話,回答下面四位名人在說什麼。
1.1954年4月2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邀請愛因斯坦回母校演講,愛因斯坦在演講中說了這樣幾句話:「我學習中等,按照學校的標准,我算不上是個好學生,不過我後來發現,能忘掉在學校學的東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6月2日,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丁肇中回母校清華大學演講,在接受同學提問時說;「據我所知,在諾貝爾獎的90多位物理學家中,還沒有一位在學校里經常考第一;經常考倒數第一的到是有幾位。」
3.1999年3月27日,比爾.蓋茨應邀回母校哈佛大學去參加募捐活動,當記者問他是否願意繼續學習拿到哈佛大學的畢業證書時,他向記者笑了一下沒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美國總統布希回到母校耶魯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由於他當年學習成績平平,在被問到現在的感想時,他說:「對那些取得優異成績的畢業生,我說『乾的好』,對那些成績較差的畢業生,我說『你可以去當總統』。」
有400多名優秀中國大學生參加了應聘。2003年3月10日,他的分公司在北京開業了,只有一個學生收到通知來參見他們的開業典禮。這位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學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外沒有,校門外總是把校門里的一切打亂重整。
那是你的油田
曾是美國首富的石油大亨保羅·蓋蒂,年輕時家境並不富裕,只有一片收成很差的旱田。
後來,在田裡挖水井的時候,田裡冒出一些黑濃濃的石油。於是水井變成了油井,旱田變成了油田,保羅·蓋蒂看到了致富之路。他開始僱工開采起石油來。
保羅·蓋蒂很用心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沒事便到各油田去巡視。可是,他每次都能發現有人浪費原料,而且有閑人遊逛。他把工頭找來,要求工頭們消除浪費和清除閑人。然而,他下次再去的時候,一切依然如故。保羅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我一去就能看得出浪費和閑人,而那些工頭天天在此,卻視而不見?後來,一位管理學家一句話點醒了保羅,他說:「那是你的油田。
」保羅立即召來各工頭,向他們宣布:「從今天起油田交給各位負責經營,效益的25%由各位全權支配。」從此,保羅再巡視油田時,發現不僅浪費現象消失,閑人也絕跡,而且產量大幅增加。
(摘自2月28日《羊城晚報》)
拿破崙對落水的士兵開槍
拿破崙一次騎馬穿過一片森林,看到一個不會游泳的士兵掉進水裡,正向深處漂移,岸上的士兵慌作一團,因為他們誰也不會游泳。
拿破崙問:「他會游泳嗎?」回答:「只能劃幾下,現在不行了。
」拿破崙隨手從士兵手裡拿過一支手槍,朝落水者大聲喊道:「您趕快游回來,不然,我就開槍了。」說著真的向水裡開了兩槍。
落水的人聽見這么一說,猛然轉過頭來,拚命地劃著,居然很快靠上了岸。他不解地問拿破崙:「陛下,我都快嚇死了,你為什麼還要向我開槍?」拿破崙笑了:「傻瓜,不嚇你一下,你就真的淹死了,你看這幾個人誰能救你呢?你經這么一嚇,不是自己回過頭來救了自己嗎?」
(摘自《文明導刊》第4期)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嚴承章
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傳媒報道優秀醫務工作者的事跡時,曾言及「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是何人,他的「誓言」說了些什麼?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古希臘醫生,史載約生活在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據史載並非全是希氏之作。希氏一直被西方認作「西方醫學之父」,其「誓言」一直作為醫學道德准則。《西方文化大辭典》中記述的「誓言」是這樣的:「……我願盡余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並檢束一切墮落及害人行為,我不得將危害葯品給予他人,並不作該項之指導,雖有人請求亦必不與之。尤不為婦人施墮胎手術。我願以此純潔與神聖之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凡患結石者,我不施手術,此則有待於專家為之。無論至於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並檢點吾身,不作各種害人及惡劣行為,尤不作誘奸之事。凡我所見所聞,無論有無業務關系,我認為應守秘密者,我願保守秘密。倘使我嚴守上述誓言時,請求神祗讓我生命與醫術能無上光榮,我苟違誓,天神鬼神實共亟之。」
(摘自2003年6月9日《羊城晚報》)
磨 坊
流 沙
十九世紀的德國有個威廉一世皇帝,他在波茨坦市近郊蓋了一座佔地面積很大裝潢豪華的行宮。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行宮不遠處的一間磨坊十分礙眼,剛好把前面的風景給擋住了。威廉一世讓內務大臣去問清楚是誰的磨坊,然後給磨坊主一些錢,把它拆了。內務大臣找到那磨坊主,向磨坊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可是磨坊主說:「那是祖宗傳下來的財產,我要把它一代一代傳下去。」
威廉一世生氣了,派出自己的宮廷衛隊把房子強行給拆了。拆房子的時候,磨坊主對衛隊隊員們說:「皇帝當然權高勢重,但德國尚有法院在,此不公平之事我必訴之於法庭解決。」不久,法院作出判決,皇帝敗訴,而且必須「恢復原狀」。於是,威廉一世只得派人把已拆毀的磨坊重新建了起來。
幾十年後,威廉一世去世了,那磨坊主也去世了。磨坊主的兒子因為經濟拮據,准備將磨坊出售給即位的威廉二世,他認為皇室肯定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但威廉二世卻給磨坊主的兒子六千馬克,並親筆寫了信,囑咐他這磨坊是德意志國家的司法獨立和裁判公正的紀念,也是你們家族的光榮所在,要求把這磨坊世世代代傳下去。
在波茨坦市那座古舊的磨坊仍然還在,每年都有不少觀光者。特別是一些法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以觀摩磨坊為自己從業的必經程序。
(摘自2003年7月3日《新聞晨報》)
愛因斯坦給五千年後人類的一封信
聞 山
1938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打電話給愛因斯坦,請他寫一封信,把「我們時代的思想和感情,告訴5000年後的人。」愛因斯坦寫了。這信被裝在牢固的容器里,深埋在紐約世界博覽會地下,上面立一個石碑,說明後人要在6939年才能取出來。信中寫道:
我們這個時代產生了許多天才人物,他們的發明可以使我們的生活舒適得多。我們早已利用機械的力量橫過海洋,並且利用機械力量可以使人類從各種辛苦繁重的體力勞動中最後解放出來。我們學會了飛行,我們用電磁波從地球的一個角落方便地同另一個角落互通信息。
但是,商品的生產和分配卻完全是無組織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懼的陰影里,生怕失業,遭受悲慘的貧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國家裡的人民還不時互相殘殺。由於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將來,都不得不提心吊膽和極端痛苦。
我相信後代會以一種自豪的心情和正當的優越感來讀這封信。
(摘自《共鳴》2003年第3期)
路曲心直
黎 民
在一座寺中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灑掃,做過早課後要去寺後很遠的市鎮上購買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還要讀經到深夜。
有一天,他發現,雖然別的小和尚偶爾也會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於是,小和尚問方丈:「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干個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小米從後山走來時,方丈把他帶到寺的前門。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方丈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么近,又這么平坦,怎麼回來得這么晚呢?」
幾個小和尚說:「方丈,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得還要早些呢?」
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裡只有目標,沒有道路了!」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志啊!」
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在西去取經的途中,雖艱險重重,他的心卻一直閃耀著執著之光。
(摘自《遼寧青年》2003年第10期)
大師的風格
吳錫平在2003年7月6日《中國青年報》上撰文說,明末清初的啟蒙思想家顧炎武,把讀書和著書喻為「鑄錢」。他說:我曾說今人著書立說正如古人鑄銅造錢,古人從礦山中開采銅,而今人卻靠收買舊銅錢做原料,前者鑄的錢數量少,但品質精良,而後者不僅新鑄造出來的銅錢質量粗劣,而且把古人傳世之技藝給毀了。我一年多來,盡管從早到晚讀書,反復研究,只不過考慮清了幾個問題,數量雖少,但也算得上是直接從礦山中采銅吧!
文章說,可嘆的是,三百多年前學人的這段比喻卻一語切中了當今的現實。時下的學界正是浮躁之風盛行:重數量而輕質量,粗製濫造,動不動就是皇皇數萬、數十萬言的巨著,一年一本甚至幾本,寫書變得比寫論文還容易;拼湊之作比比皆是。
與這些「著作等身」的後輩學人相比,老一輩的學者們要「相形見絀」得多了。哲學大師維特根斯坦一輩子只出了一本書——《邏輯哲學論》,而且薄薄的不到80頁,以後便不再著書。直到他去世以後,別人才將他的筆記、講義匯編成書。就是這本披沙揀金的「小書」成就了大師一生的盛名。大師這樣一種集謙遜與浪漫與勇氣於一體的真誠真令人欽佩。我想這來自於他深厚的積累和深入的思考,來自於他良好的學術操守和道德情懷,來自於他優雅的氣質和恰當的自我認知。大師的風格,也應該是學界的一桿標尺,既指引學問的方向,又標識涵養和道德的高度。
懸崖邊上的智慧
謝隆艷
沙俄時代,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失足掉到了河裡。無論他怎樣大喊「救命」,在岸邊值勤的警察都無動於衷。落水人奄奄一息,慌亂中突然大喊:「打倒沙皇!」
這還了得,在當時的俄國,辱罵沙皇是要坐牢的。兩名警察立即跳入水中,把落水的人提上岸來,送進了警察局。溺水的人也因此得救。
當一個人被某種緣由逼入絕地時,智慧就會突然開花。這種現象被人稱為「懸崖邊上的智慧」。
英國著名大畫家索希爾有一次應英國女王的邀請,在皇宮里畫了幅大壁畫。為畫這幅巨制,畫家搭起了一個三層樓高的腳手架。女王帶領一批大臣前來觀看,當時索希爾正站在腳手架上全神貫注地審視著自己的作品。他一邊看一邊往後退,直退到了腳手架的邊緣,站在腳手架下的女王和大臣們全都嚇呆了,但誰也不敢出聲:大家知道,誰要是喊出聲來,索希爾一定會受到驚嚇,很可能掉到地上摔死。
這時,站在索希爾身邊的助手急中生智,他大步沖到壁畫前,拿起畫筆在壁畫上亂塗亂抹起來。索希爾見此勃然大怒,急忙奔上前去搶奪助手手裡的畫筆:「你瘋了嗎?」這樣。他的助手用逼出來的靈感,救了他的一條性命。
(摘自2003年7月3日《北方法制報》)
人生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卡莉·菲奧利娜是惠普的女總裁,她曾在斯坦福大學學習過。畢業25年後,她回到母校演講。她說:我在斯坦福上過的最難忘的一門課程是一次研討會,一次關於「中世紀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三大教派的政治哲學」的研討會。
每一個星期我們都得閱讀一部有關中世紀哲學的著作,比如說阿奎拿(Aquinas)、培根(Bacon)、Abelard——都是些長篇巨作啊——我們一個星期平均要讀1000頁的東西。而每一個周末,我們就得把這些哲學家們的思想言論進行提煉,總結成一份僅有2頁紙的精髓。
當時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先把它們縮成20頁的東西,然後10頁,最後到2頁,而且是單面的稿紙。這豈止是總結啊?這簡直就是把所有的事物還原成其最原始的形態,回復到事物最根本的精髓!
而緊接著的另一個星期,我們又開始著眼於另外一個哲學家的著作了。
這些思想家們的哲學和意識形態無疑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那種近乎苛刻的提取精髓、追求完美精緻的「蒸餾」過程才是我真正學到的東西。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近乎頑固的技能。而一直以來,我都反復受益著。這是一種提取事物精髓,還原事物本質的綜合練習,而那門課程同時也讓我領悟了生命的意義。人生就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摘自《中國大學生》2003年第7期)
斯隆先生的愛好
林夕
斯隆先生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專業的經理人,在此以前,美國的大企業一直是「老闆」自己管理企業。
斯隆先生年輕時愛好交友、遊玩,也曾是個交遊廣闊的人,有許多好友,但是他擔任通用總裁以後,卻把自己孤立起來,不與同級主管親近,對他們都以禮相待,保持同樣距離。
「沒有人喜歡孤寂,我也喜歡交友,喜歡身邊有個伴,可是公司給我高薪,不是讓我來交朋友的,我的工作是評估公司里的人表現如何,從而做出正確的人事決策,假如我和我共事的人有交情,自然就會有好惡之分,會影響我做決定。因此,我不得在工作場合建立私交。」
不僅如此,斯隆先生從不在公開場合談自己的愛好、家人。在介紹他的書中,他堅持不讓編輯加入兩頁介紹他的家庭、童年和早期生涯的文章。斯隆認為,「專業人才」不應該透露自己的興趣、信念和私人生活,這是他的私事,和「專業」無關。
也正因為如此,斯隆領導下的通用,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特別是他手下的35位高級主管,風格迥異,各有特色,這也正是通用的活力所在。
寫到這,我不僅想起最近從報上看到的一句話:「制度、條例再嚴我也不怕,最怕的是領導幹部沒有愛好。」這句話出自涉案金額最大的廈門遠華案主犯賴昌星之口。
(摘自2003年7月26日《新華日報》 )
這是你們的傑作
畢加索畢生反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出入巴黎的畢加索藝術館,有一天,畢加索發給每個德國軍人一幅他的「格爾尼卡」的復製品。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城市格爾尼卡遭德軍轟炸後的慘狀。一個德軍軍官指著畫問畢加索:「這是您的傑作嗎?」
「不,這是你們的傑作。」畢加索一句話使這個德軍官瞠目結舌。
善惡由心
流沙
蘇東坡信仰佛教。一次與方丈辯經,兩人坐於蒲團之上,相論許久。
方丈說:「我在對方的眼裡是什麼?」
蘇東坡說:「方丈你在我眼裡是一堆牛屎。」方丈微微一笑,說:「施主你在我眼裡是一朵花。」
蘇東坡滿意而歸,與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說:「佛家有言,心在地獄緣惡念,你心中有牛屎,才會把別人看成牛屎。」
蘇東坡聽罷,滿臉愧色。
任何善惡的念頭,在未變成行動和事實之前,其實在心中早已存在了,心中充滿惡念的人,看別人的眼光就會變異,而心中充滿友誼、寬容的人,便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歡樂。
佛家有地獄和天堂之說。心想行惡的人,心中充滿憤怒,做過惡事的人,因害怕別人發現他的惡事就會天天做惡夢,他雖在人間,心卻早在地獄中了。而行善之人,光明磊落,與人為善,無名利得失,雖身在塵世,心卻早在天堂了。
其實,善和惡有時只是一念之差,一線之距。看豐子愷先生的回憶錄,裡面記載著一段關於他的恩師李叔同的軼事。上音樂課時,有一個學生在下面看閑書,另一個學生則隨地吐痰。李先生是個極其嚴肅的人,他當場看到了卻不出聲,下課後,李先生請那兩位同學留下來,用很緩和的聲音對他們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閑書也不要隨地吐痰。兩個學生覺得老師小題大作,剛要申辯,只見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們鞠了一躬,兩個學生頓時滿臉通紅。
在善面前,只有春風化雨般的滋潤,這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一個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時候,一切塵世間的浮華光景早已退卻,只有一個個平等和應該尊重的靈魂。
——《解放日報》2003.10.24日
勇 氣
19世紀,在英國的名門公立學校——哈羅學校,常常會出現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個強悍的高個子男生,攔在一個新生的面前,頤指氣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來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斷然拒絕。高個子惱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領子,劈頭蓋腦地打起來,嘴裡還罵罵咧咧:「你這小子,為了讓你聰明點,我得好好開導你!」新生痛得齜牙咧嘴,卻並不肯乞憐告饒。
旁觀的學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鬨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個外表文弱的男生,看著這欺凌的一幕,眼裡漸漸湧出了淚水,終於忍不住嚷起來:「你到底還要打他幾下才肯罷休!」
高個子朝那個又尖又細的抗議的聲音望去,一看也是個瘦弱的新生,就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問這個干嗎?」
那個新生用含淚的眼睛盯著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管你還要打幾下,讓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頭吧。」
高個子看著他的眼淚,聽到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從這以後,學校城反抗惡行暴力的聲音開始響亮,幫助弱者的善舉也逐漸增多,兩個新生也成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毆打的少年,深感愛與善的可貴,後來成為英國頗負盛名的大政治家羅伯特·比爾;挺身而出,願為陌生弱者分擔痛苦的,則是揚名全世界的大詩人拜倫。
人生途中,我們也需要像拜倫一樣,在別人只是畏懼地逃避,或幸災樂禍地觀看時,能夠拿出罕有的勇氣,為了善,為了愛,也為了啟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靈。
五元和十元
有一個美國鄉村小孩,人家拿出一張五元紙幣和一張十元紙幣送他,讓他挑一張,他挑了那張五元紙幣。人們都說他笨,紛紛嘲弄他、笑話他。這事傳了出去、很多人都來找他試驗,結果還是這樣,這事也就傳得越來越遠了。過了幾十年,這個小孩成了美國總統。有記者向他問起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總統答。
「那您為什麼要五元,不要十元呢?」
「如果我一開始就要十元,那以後還有誰拿錢來試探我是不是真的很愚蠢呢?」
世上不少聰明人,猶如這位美國總統。他得了便宜,卻能讓對方也覺得愉快。世上也有許多自以為聰明的人,自以為是地笑話別人,卻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笨蛋。
自由的價值
今年盛夏,戰功赫赫的美國四星上將弗蘭克斯將軍退役了。國防部長、各界名人,愛戴他的士兵們,都在歡送儀式上向他致敬,這位服役將近四十年的老兵,退役後,很多優厚待遇也就隨之失去。然而他卻淡然處之。他說:「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被稱為自由。自由的價值高於一切。」自由的意義,在於其人格的獨立和思想的自在。
華盛頓功成身退,在總統任期內,他曾經兩度提出辭職。在他離開政治舞台的時候,他說,「朋友們,重新選舉一位公民來管理美國政府的日子已為期不遠……我以良好的意願在政府的組織與管理方面有所建樹。加以年事日長,體質日衰,深感引退不僅為我所必須,亦將系受人歡迎之舉。」不久,他真正變成了踏踏實實的農民華盛頓,從費城返回弗農山莊。在那裡經營碩大的果園農庄;他的園林講究得很,裡面溪流潺潺,蜜蜂嚶嗡,水流花放,生機盎然。他優游林泉,自得其樂。他是人類自由理念的偉大的踐行者,偉大的先行者,自由是他生命中至高的原則,為了追求自由,他不斷地去擴大他的生活體驗,所以他也是一個愛好創造的人。勞動的喜悅,落實在現實中的桃花源,是自由精神給他的報答。
2. 有哪些專門介紹一些名人的節目,專接受名人的一生的節目,最精彩的是介紹哪些名人啊
可凡傾聽 曹可凡
楊瀾訪談錄 楊瀾
魯豫有約 陳魯豫
藝術人生 朱軍
波士堂 曹啟泰
超級訪問 李靜&戴軍
面對面 王志
羽西看世界 靳羽西
春華秋實 戴軍
相約名人坊 夢雪
天下女人 楊瀾
高端訪問 水均益
名人面對面 許戈輝
至於哪幾期比較精彩,我也並沒有全部看過,所以不清楚。你可以去搜搜看,有沒有感興趣的名人,選你感興趣的看。或者上網看看有沒有哪一期大家評論比較多的。
3. 哪些網站有介紹名人的生平呀
http://www.mrmy.net/index.htm
4. 誰能告訴我個常常更新名人勵志文章的網站
我推薦「一夜成名網」。這是青年人最喜歡的勵志網站。也是我每天必上的網站,我曾經對我愛人說「一天不吃飯不行,一天不上一夜成名網也不得勁」,相信您會喜歡
5. 請推薦能夠列舉當今名人、大師級人物的網站
站長類的有阿飛,阿江,圖王等
網站有:www.chinaz.com www.admin5.com www.cnzz.com www.webmaster6.com等等
哦,還有落伍的拒絕游泳的魚 www.im286.com
希望對你有用
6. 哪個網站有關於古今中外名人的詳細介紹
。
太原名人簡介
(以時間排序)
姬 虞(前?-前?),史稱唐叔虞,周武王姬發幼子,周成王之弟。成王時,唐(今山西翼城西)人作亂,周公平亂,把唐封給他,並賜予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允許他在戎狄間立國。後其子燮父,徙居晉水旁,改稱晉侯,為晉國的始祖。
廉 頗(前?-前?),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戰國時趙國將領,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
狄仁傑(630-700),唐朝名相,太原狄村人。一生剛直不阿,政績頗豐,是武則天晚年最敬信的大臣,後世稱其為「狄梁公」。
王 翰(?-?),唐朝詩人,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時著名邊塞詩人。其詩《涼州詞》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為後人廣為傳誦。
王之渙(688-742),唐朝詩人,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縣。其詩《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登顴雀樓》最為人稱頌。
王昌齡(698-約756),唐朝詩人,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所寫邊塞軍旅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
王 維(701-761),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盛唐時著名的詩人、畫家和音樂家。
白居易(772-846),祖籍太原,與李白、杜甫並稱唐代三大詩人。16歲時寫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千古名句。
石敬瑭(892-942),五代時後晉建立者,太原人。
劉知遠(895-948),五代時後漢建立者,太原人。開運四年(947),稱帝於晉陽(今太原西南)。
劉 崇(895-954),五代十國時北漢建立者,太原人。
王全斌(908-976),北宋初將領,太原人。先後在後唐、後晉、後周任職。在宋初統一中國的過程中作出了貢獻。
楊 業(?-986),北宋將領,太原人。是廣為傳誦的「楊家將」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
呼延贊(?-1000年),並州太原人,是北宋有膽有勇、性格剛強的著名武將。
米 芾(1051-1107),北宋書畫家。祖籍太原,遷居襄陽。與蔡襄、蘇軾、黃庭堅並稱宋四家。
郭若虛,北宋畫家,太原人。著有《圖畫見聞錄》。
喬 吉(約1280-1345),也稱喬吉甫,冀寧路陽曲(今太原市)人。元代著名的劇作家、戲曲理論家。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太原清徐人。元末明初傑出的古典小說家,撰有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演義》、《三遂平妖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等。
王 瓊(1459-1532),太原人。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個皇帝,與於謙、張居正並稱為明代三重臣。
傅 山(1607-1684),清初學者。先世居大同,後徙於忻州,逮至其曾祖傅朝宣移居太原陽曲(今太原)西村。博通經史、諸子、佛道、醫葯之學,亦工詩文、書畫、金石,尤以音韻見長。
閻若璩�1636-1704,清初著名學者,清代漢學(或考據學)發軔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山西太原人。著有《日知錄補正》、《孟子生卒年月考》、《潛丘札記》等。
高君宇(1896-1925),「五四」運動領導人,山西靜樂(今屬太原婁煩縣)人,山西最早的共產黨員。
名人與太原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李淵次子,627-649年在位。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年),隨父於太原起兵反隋。626年登位,次年改元貞觀。死後廟號太宗。李世民青年時期在晉陽度過,時人稱「太原公子」。貞觀二十九年春(公元646年),回太原休息數月,親書御制《晉祠之銘並序》碑,豎置於晉陽西城乾陽門街。晉陽城毀後,遷至晉祠「貞觀寶翰亭」。
李 白(701-762),我國最富盛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曾兩次來太原,留下了《太原早秋》、《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等詩。《太原早秋》是盛開元二十二年(735年)他與元演同游太原時所作。
趙匡胤(927-976),宋王朝建立者,涿州(今河北涿縣)人。960-976年在位,廟號宋太祖。969-979年,趙匡胤歷經十餘年攻伐晉陽,最後火燒水灌將晉陽城夷為廢墟。移並州治於榆次;廢晉陽、太原二縣,改為平晉縣,於晉陽故城城東10公里處築平晉縣城。
潘 美(925-991),北宋初將領,大名(今河北大名東)人。太平興國七年(982),時任三交(今太原北)都部署的潘美在晉陽故城東北20公里的唐明村(今太原市羊市街大關帝廟一帶)建起新城一座,即今太原城所在位置。
岑春煊(1861-1933),廣西西林人。歷任陝西、山西巡撫,四川、兩廣總督等職。山西大學堂創辦人,第一任山西大學堂節制。
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1912年9月18日,孫中山先生抵達太原視察。19日上午,太原各界在山西大學禮堂舉行歡迎大會。孫先生即席講演:「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是日下午2時,山西全省農工商學各界在勸工陳列所召開歡迎大會,4時,出席「晉同盟會支部」歡迎大會。
(山西省檔案館 太原日報副刊部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