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水電話區號是多少
三水區的電話區號是:0757
【行政歸屬】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
【歷史】
三水區白坭鎮銀洲貝丘遺址證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三水這塊土地上已有人類居住活動。據舊志載:三水之地,秦時屬南海郡。西漢至東晉屬番禺、四會縣。隋、唐以後中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涌,三水地區遠離所屬縣治,官府鞭長莫及,成為「沖、難之區」。明朝為了綏靖邊遠,有利統治,遂於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縣34圖;高要縣17圖設置新縣,隸屬廣州府。因縣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西江、北江、綏江匯流(三江匯流)、綏三江匯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縣名為三水。
1913年,三水縣隸屬粵海道;
1920年,撤銷粵海道建制,三水縣直隸屬廣東省西區善後公署;
1931年,三水縣劃歸廣東省西區綏靖公署管轄;
1936年,三水縣劃歸廣東省第一行政區管轄;
1938年,三水縣劃歸廣東省第三行政區管轄;
1945年,三水縣恢復隸屬廣東省第一行政區;
1949年10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三水縣;
1949年10月17日,成立三水縣臨時治安委員會,接管國民黨三水縣政權;
1949年10月29日,佛山軍管會成立並接管三水縣,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
1949年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隸屬粵中行署,三水縣受佛山市(縣級市)管轄;
1949年11月,成立三水縣支前指揮部、中共三水縣委;
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縣人民政府,受佛山市人民政府管轄,佛山市人民政府隸屬珠江專區;
1950年7月1日,撤銷佛山市,建置佛山鎮,受南海縣管轄,三水縣直隸屬珠江專區。
1951年6月26日,恢復佛山市建制,三水縣受佛山市管轄。
1952年,撤銷珠江專區,建置粵中行政區,三水縣受佛山市管轄,佛山市隸屬粵中行政區;
1956年1月4日,撤銷粵中行政區,建置佛山專區,三水縣受佛山市管轄,隸屬佛山專區;
1958年11月至1959年3月,佛山專區一度改稱廣州專區,三水縣受佛山市管轄,佛山市隸屬廣州專區;
1959年3月2日,三水縣並至南海縣,南海縣受佛山市管轄;
1960年9月30日,恢復三水縣建制,受佛山市管轄;
1966年,佛山市升為地級市,由廣東省、佛山專區雙重管轄,三水縣受佛山市(地級市)管轄;
1970年,佛山專區更名為佛山地區,佛山市、江門市由地級市降為縣級市,三水縣受佛山市(縣級市)管轄;
1983年6月1日,撤銷佛山地區建制,建置佛山市(地級市),三水縣受佛山市管轄;
1993年5月28日,撤銷三水縣,建置三水市(縣級市),直隸屬廣東省,委託佛山市代管;
2002年12月8日,撤銷三水市(縣級市),建置三水區,受佛山市管轄。
2003年1月8日,三水區掛牌成立。因西、北、綏江在境內匯流,故名三水。
【行政區劃】
2000年,三水市共轄4個街道(西南街道、河口街道、金本街道、南邊街道)、7個鎮(青岐鎮、大塘鎮、六和鎮、樂平鎮、范湖鎮、白坭鎮、蘆苞鎮)、1個經濟區(雲東海旅遊經濟區)。
2002年,撤銷河口街道,建置河口鎮;撤銷范湖鎮,並至樂平鎮;撤銷青岐鎮,並至西南街道。
2003年,三水撤市設區後撤銷六和鎮,並至大塘鎮;撤銷南邊街道,並至樂平鎮;撤銷河口鎮、金本街道,並至西南街道;逕口華僑經濟區劃歸三水區管轄。三水區共轄1個街道(西南街道)、4個鎮(蘆苞鎮、大塘鎮、樂平鎮、白坭鎮)、2個經濟區(雲東海旅遊經濟區、逕口華僑經濟區)。
2008年,撤銷雲東海旅遊經濟區,建置雲東海街道;大塘鎮六和村並至逕口華僑經濟區,建置逕和鎮。
2009年,逕和鎮更名為南山鎮 。
【地理環境】
1.地貌土壤
三水區地形地貌復雜,有低山、崗地、平原、窪地等,在土地利用上具有多樣性。三水區地形狹長,南北相距68km,東西相距30km,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屬半丘陵區。西北部多為200~300m的低山高丘,最高峰西平嶺海拔591m。東部、中部、南部均為低壑丘陵台地,河涌縱橫,土地肥沃;西北部為低山高丘,土壤母質為砂礫岩、變質砂岩、花崗岩及石灰石等,約佔全區土地面積的8%。分布於全區各地的丘陵區,均為砂岩、沙頁岩、礫岩赤紅壤等組成,約佔24.4%。其餘為泥沙沖積平原和河網地帶,土地肥沃。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土地分布格局。
2.氣候
三水區地處亞熱帶,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降雨充沛,但分布不均勻,時有洪澇、乾旱等災害發生,夏秋兩季常受熱帶風暴(台風)影響,雷電災害頻繁,屬雷暴盛發區。影響三水區的氣象災害主要有:早春的低溫陰雨、夏季的台風、暴雨及強對流天氣(強雷暴、大風、冰雹等);冬季的寒潮等。
氣溫:年平均氣溫為21.9℃。1月份為全年最冷月,7月份氣溫最高。年極端最高氣溫39.1℃(03.7.15);年極端最低氣溫零下0.7℃ (57.2.11) 。
降水:年平均降水日數(≥0.1)154.3天。年平均降水量1682.8毫米(4-9月:占總雨量80%)。全年雨季分為兩段:4—6月為前汛期,主要是鋒面低槽帶來的降水;7—9月為後汛期,主要是熱帶氣旋、熱帶輻合帶等引起的降水。
日照:全年日照總時數1721.7小時。一年中最長的日照時數是7月為218.7小時,最短是3月為65.5小時。
雷暴:三水是雷暴多發區,歷年平均雷暴日數為81天。
3.河流
三水區境內河涌交錯,西江、北江、綏江在此匯流。西江流經西南街道、白坭鎮邊境,北江從北至南縱貫大塘、蘆苞、樂平、西南等鎮(街道),並經思賢滘與西江相通。另流經區境內,長度在14.6公里以上的河涌有西南涌、蘆苞涌、漫水河、青岐涌、樵北涌、九曲河、左岸涌、大棉涌、劉寨引水涌、樂平涌等10條。全區主要江河西江、北江水質保持良好[13]。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經勘查,三水區內礦產資源有石油(含油頁岩)、天然氣、煤、鐵、鎢、鋅、鉍、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崗石、石料)、鹽、硫鐵礦、磷、地下水、礦泉水、泥炭土(含黏土)、二氧化碳氣等16種。還有一定儲量的銀礦1處、金礦多處。曾開採的礦產有石油(含油頁岩)、煤、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崗石、石料)、硫鐵礦、礦泉水[10]。
野生動物
三水區內野生動物原種類繁多,由於人口增加,荒山荒地不斷開發,已日益減少。
獸 類
建國後在六和鎮山區多次發現老虎,當地民兵鍾鑒清等於1952~1959年擊斃2隻,1962年擊斃1隻,後再無發現。此外,在縣境北部山區有野豬、黃猄、豪豬、山貓、果子狸、豬狸、五間狸、七間狸、豹狸、松鼠、穿山甲等。縣內各地均有田鼠、褐家鼠、蝙蝠[14]。
禽 類
候鳥主要有禾花雀、燕子、鳧(又名野鴨、水鴨、蜆鴨。有綠翅鴨、扒口鴨、錫咀鴨、圓頭鴨、關公鴨等)。其他有鷓鴣、鵪鶉、雉(又名山雞。有花、白兩種)、五更雞(三趾鵪鶉)、畫眉、喜鵲、烏鴉、白頭翁、翠鳥、黃鸝(俗稱黃鶯)、鷹(有蒼鷹、魚鷹、尖咀花鷹、山崖鷹、低頭鷹)、鴞(俗稱貓頭鷹)、杜鵑(又名子規、催歸等)、草鴞(猴面鷹)、鸕鶿、大杜鵑(又名布穀)、鶴(有蓑衣鶴、夜遊鶴、黃嘴白鶴、黑嘴白鶴)等[14]。
魚 類
流經縣境的西、北江水域魚類品種繁多。主要有:嘉魚(相傳是向嘉慶皇帝的貢品,因而得名)、鱖魚(又名桂花魚、桂魚)、魚、鱸魚(分白鱸、桂花鱸)、鯿魚(又名魚)、比目魚(俗稱撻沙、龍利)、鳳鱭(即鳳尾魚)、草魚(即鯇魚。分白鯇、黑鯇)、三黎魚、黃魚、鯰魚、錦魚、鱅魚(即大頭魚)、鯪魚、鯽魚、鯉魚、筍殼魚、鱔(分白鱔、黃鱔、黑鱔、龍鱔、花錦鱔)、和順、坑娟、沉沙、立追、莎蘇、泥鰍、山鯰魚等[14]。
節肢、兩棲、爬行類
節肢動物有蝦、蟹、蜈蚣(俗稱百足)、蠍等。兩棲動物有青蛙(俗稱田雞)、石蛤、蟾蜍等。爬行動物有龜、鱉(俗稱水魚)、蛇(有蟒蛇、金環蛇、銀環蛇、蝮蛇、眼鏡蛇、草花蛇、過樹榕、三索線、青竹蛇、水蛇)、蜥蜴(俗稱四腳蛇)、壁虎(俗稱鹽蛇)。軟體動物有螺(分田螺、石螺)、蚌、蜆、蝸牛等。環節動物有蚯蚓、水蛭(俗稱蜞乸)等。兩棲類的有石蛙、澤蛙等。還有煎鯽魚等特種動物[14]。
昆蟲類
主要有蜂、蝴蝶、蜻蜓、螳螂、蚱蜢、蟋蟀、螢火蟲、蚊、蒼蠅、金龜子(俗稱攪花蟲)、蜣螂(俗稱牛屎龜、笨屎蟲)、蟻(有紅蟻、黑蟻、白蟻)、蟑螂(俗稱曱凷)、蟬等[14]。
野生植物
樹木
主要有:木棉、榕、樟、荷木、烏桕、苦楝、格木、柚、橄欖、馬尾松、紅楝子、垂柳、仁面子、無花果、黃牙果、山肺、鴨腳木等[15]。
竹
主要有:簕竹、籬竹、篙竹[15]。
葯用植物
野生中葯材主要有:海金沙、狗脊、骨碎補、淡竹葉、蘆根、香附、水菖蒲、石菖蒲、廣東狼毒(野芋頭)、半夏、天門冬、土伏苓、草解(土太)、山葯(淮山)、羌黃、莪術、鬱金、草蔻(草扣仁)、石楠藤、榕樹須、穿破石、五指毛桃、桑寄生、火炭母、地膚子、青葙子、倒扣草、茨實、寬根藤、蓽澄茄、金櫻子、金櫻根、蛇泡勒、草決明、金錢草、皂角、葫蘆茶(葫蘆葉)、千斤拔(老鼠尾)、葛根、入地金牛、三丫苦、鴉膽子、苦楝皮、紫荊皮、崗梅根、救必應、毛冬青、無患根、鐵包金、布楂葉、海桐皮(木棉樹皮)、木棉花、山芝麻、半楓荷、紅水葵、了哥王、天香爐、鴨腳樹皮、蛇床子、紫花杜鵑、白花茶、馬鞭草、五指金、半枝連、益母草、防風草、顛茄根、穿心蓮、車前草、白花蛇舌草、杞子(山枝子)、絡石藤、黨參、半邊蓮、廣東劉寄奴、田基黃、廣東土牛藤(土牛七)、鵝不食草、蒼耳子(粘頭芒)、薟草(蝦鉗草)、旱蓮草(白花蟛蜞菊)、九里明(千里光)等。
【人口】
1.三水市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2000年)
西南街道
194030
河口街道
23708
金本街道
26361
南邊街道
28611
青岐鎮
7042
大塘鎮
34446
六和鎮
14220
樂平鎮
30404
范湖鎮
13,19
白坭鎮
32163
蘆苞鎮
35415
合計
440119
2.佛山市三水區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2010年)
西南街道
雲東海街道
白坭鎮
大塘鎮
樂平鎮
蘆苞鎮
南山鎮
合計
2011年全區常住人口625375人,其中戶籍人口397150人,戶籍人口全部為非農業人口。全區出生4254人,出生率為10.75‰。死亡2309人,死亡率為5.83‰。自然增長人口1945人,自然增長率4.92‰。三水區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是廣東省唯一的富裕型長壽之鄉 。
三水區居民絕大部分為漢族,占總人口99.7%以上;其餘為壯族、瑤族、滿族、土家族、回族、侗族、藏族、苗族、土族、黎族、布衣族、蒙古族、朝鮮族、仡佬族、彝族、白族、傣族、毛南族、京族等少數民族,有部分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口流動等原因遷入的。絕大部分地區說粵語-廣府片、佛山方言,南山鎮六和片多數村落說客家話,約占總人口的3% 。
【經濟】
1.綜述
三水位於廣佛同城化的西北邊界、廣佛肇經濟圈的中部,是佛山市與肇慶市聯系的重要核心城市之一;2009年10月9日,三水與四會市簽訂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大力促進廣佛肇經濟圈的拔起。2012年的全國百強區評選中,三水躋身第二十位,在佛山市五個轄區內排名第三位(第一,順德區;第二,南海區;第四,禪城區;高明區未入排名)。
2011年三水工業園區被納入佛山高新區核心園區,太陽能光伏和飲料產業基地入選省市共建項目。提高項目准入門檻,引入海爾、寶鋼等147個項目,引資總額和投資強度創歷史新高。加大項目落實力度,恆益電廠、愛康二期等191個項目建成投產,預計可新增年產值442億元。深化政產學研合作,省醫療器械檢測中心投入使用,能源環境育成中心動工建設,新增企業工程中心5家。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創中國馳名商標1件,2家企業完成股改及券商內部審核,培育出年納稅超2億元企業。加快推進轉型升級,電子信息、機械裝備、食品飲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迅猛,占工業比重不斷提高;在全省率先將清潔生產引入農業領域,新增省清潔生產企業14家。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穩步推進製造業主輔分離試點工作,金太陽酒店掛牌五星級飯店,實現零的突破,三水溫泉度假村建成開業。加快農業園區和農業科技推廣示範基地建設,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2.第一產業
2011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55.28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種植業產值16.40億元,增長5.7%;畜牧業產值27.13億元,增長4.1%;漁業總產值9.62億元,增長3.5%。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74662畝,增長2.3%。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0743畝,減0.5%;花生種植面積14737畝,減0.5%;蔬菜種植面積186645畝,增長1.9%。糧食產量3.51萬噸,減0.2%;花生產量0.25萬噸,減4.4%;蔬菜產量40.75萬噸,增長3.4%;水果產量2.83萬噸,增長9.7%。全力推進農業園區建設,投入資金8440萬元,已驗收的農業園建設面積約3.4萬畝。全年撥付示範基地補助款1071.84萬元,花卉溫室大棚建設面積約614畝、水產保溫棚面積約1171畝。推廣優質高值筍殼魚的養殖,全年投苗量和養殖范圍從上年的50戶、800畝、333萬尾發展到100戶、2000畝、600萬尾。推進「一村一景」綠化建設,全年種植各種樹苗4.5萬多株,完成綠化示範村建設30條,新增或改造綠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完成低效林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帶建設1255畝[16]。
3.第二產業
三水縣工業基礎原來十分薄弱,1949年西南街僅有火柴廠、醬油廠、犁頭廠和煙絲廠等幾家作坊式的小廠。建國後的前30年,雖辦了一些工業企業,但發展緩慢,生產水平低下,產值徘徊不前。至197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32億元(1990年不變價,下同)。
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56億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35.52%,而縣屬工業產值僅3000多萬元。198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6.58億元,在工農業總產值比重中,工業產值大於農業產值;縣屬工業總產值1.9億元,比1980年增長5倍多,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上升到42.41%。1992年縣屬工業產值27.2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56.11%,成為三水經濟的強大支柱。在縣屬工業中,涌現一批年產值超億元、年稅利超千萬元的企業,如廣東健力寶飲料廠年產值超10億元、年稅利超億元。縣屬工業還擁有健力寶、強力系列飲料、三鹿牌和三虎牌水泥等一批國優、部優、省優的名牌產品;1992年名優產品實現年產值10多億元,占縣屬工業產值的40%多。
工業的蓬勃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全縣形成以建材、紡織和飲料工業為三大支柱的工業體系。這三大支柱工業的總產值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全縣工業(含鄉鎮企業)已形成年產水泥超200萬噸、石膏18萬噸、各種建築陶瓷數千萬平方米的建材工業規模,現代化紡織工業規模和年產健力寶、強力啤酒及系列飲料、金嗓可樂等飲料40多萬噸(全縣飲料人均產量連續多年居全省第一位)的飲料工業規模。90年代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全縣形成以飲料、建材、包裝(易拉罐、塑料瓶、紙箱)、有色金屬(鍍鋅板、鋁型材)為主的新型工業體系。[17]
4.第三產業
2008年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西南街道被評為「中國飲料名鎮」之後,2010年9月28日,為期三天的第三屆中國三水飲品文化節在三水啟動,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此喜慶之際為三水授予「中國飲料之都」牌匾。
三水區把飲料產業作為六大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依託西、北、綏三江匯流的優質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飲料工業,積極培育出健力寶、強力、華力等著名民族飲料品牌,引領了中國食品飲料工業的快速發展,尤其在西南街道獲得「中國飲料名鎮」的基礎上,又引進百威、紅牛、可口可樂、楊協成等國內外大型知名食品飲料企業。形成了國內最具特色的飲料產業集群。
三水區食品飲料企業共184家,相關配套企業60家,初步形成了以飲料包裝、飲料製造、飲料銷售為主的飲料產業格局。據統計,2009年,三水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397.85億元,其中食品飲料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7.29億元(不含配套產業產值為89.29億元),銷售額30億元,納稅超過3億元(不含配套產業納稅額為3.5億元)。全區飲料行業共獲得中國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廣東省名牌產品1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個。目前還有一批企業正在積極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廣東省著名商標。
2. 佛山蘆苞怎麼那麼偏僻
10
我想說~
蘆苞西河:昔日偏僻村落謀振興
南方日報
2018-04-04 07:01
關注
蘆苞鎮西河片區生態環境優良。蘆苞鎮供圖
推動農旅結合或將成為西河新出路。 蘆苞鎮供圖
4月南風漸起,雨水增多。在三水區蘆苞鎮西河村一個名為綠島方洲的農業園內,三五個工人正在打理火龍果苗。這個主打綠色種植、休閑觀光的園區里,連片雪梨瓜、葡萄長勢良好。幫忙打理的西河村村民老岑說,到了夏天,這里就會吸引很多外地遊客前來採摘瓜果,可熱鬧了。
曾被稱為蘆苞「西伯利亞」的西河村,正謀求從農業突圍,打破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現狀。但機遇與挑戰並存,發展的機遇來自於交通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為西河村打開了發展新格局;而挑戰在於,高值種養面臨的資金、技術門檻以及規劃等方面,為西河的農業轉型升級增加了難度。
綠島方洲這樣的農業大項目,成為西河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口。西河著力引入的項目不僅要發展集體經濟,提升集體經濟收入,還要能引導、帶動村民的種養,並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同時帶動農旅融合。在對發展的迫切渴望下,變化正在西河村悄然發生。
林洛峰
小農戶渴望發展 探索高值水產養殖
西河村在蘆苞鎮的西面,東臨北江。在肇花高速通車之前,村民通常是乘坐渡船往來村與蘆苞鎮城區,要是有駕車進出西河的,就需從蘆苞鎮北上進入大塘鎮,經油金大橋過北江,再往南折返回蘆苞境內。由於地理偏僻、交通不便,西河曾一度被稱為蘆苞的「西伯利亞」。
蘆苞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西河原來是不開發區,面積達35平方公里,約占蘆苞1/3的面積,同時全區約五分之一的林地也分布在這里。去年該村12個村民小組集體經濟總收入1437.3萬元,常住人口4700多人,村民從事的主要行業是種養業,「自然植被條件很好,但基本沒有什麼工業項目,經濟相對比較落後,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是農業種養、外出務工和集體分紅。」
這種經濟狀況背後,是西河對經濟發展的迫切渴望。實際上,因為開發限制,西河一直以種養業為主,其中,產值和附加值較高的水產養殖是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西河村黨委副書記李耀秋是當地的水產養殖大戶,去年他用8畝魚塘養殖了2.6萬尾桂花魚,5個月後收入近100萬元,利潤超30萬元。隨著當地或周邊從事高值水產養殖的農戶增多,市場渠道逐步打通,西河村逐步形成了飼料魚與高值水產養殖相結合的水產產業鏈。
「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李耀秋說,本著靠水吃水的便利,西河村村民很早就開始養殖四大家魚,但慢慢由於經濟效益不高,養殖戶都不約而同地尋找新出路,包括在2012年前後在政府部門引導下探索過筍殼魚養殖,最後才形成麥鯪等飼料魚加桂花魚這一相對固定的水產養殖結構。
從事高值水產養殖的西河村民仍是少數。據李耀秋估計,目前村裡1000多戶家庭中,約有400戶從事水產養殖,其中只有20多戶能夠從事桂花魚養殖;5000多畝魚塘中,大部分用於養殖飼料魚。而與桂花魚養殖超過10萬元的畝產值,每畝接近4萬元的利潤額相比,飼料魚的畝產值和每畝利潤額往往只有0.5萬元和0.2萬元上下。
「資金就是最大的瓶頸。」李耀秋以自己為例說,短短5個月內要將2.6萬尾桂花魚養到1.2斤,他要拿出60多萬元來購買16萬斤飼料魚,同時支付電費和魚病醫葯費。這樣的投入並非大部分村民能承受,「以大博大」的風險也不是很多人願意冒,要是缺乏養殖技術,大家更是望而卻步。
與水產養殖相比,西河村的種植業和禽畜養殖業產值都相對較低。一直以來,當地村民以禽畜養殖配套水產養殖,既創收又增加魚肥。但隨著環保政策的調整,當地禽畜養殖業的縮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產養殖。
大項目帶動效應 兩項目提供200個崗位
出於對發展的迫切渴望,西河村在種植業方面也有著不少的探索經驗。
「多年前,在現在的肇花高速橋底,新村村民小組轄區引入過香蕉種植等項目,但畝產值一直徘徊在2000—3000元,而且種香蕉對土質、肥性的破壞比較明顯,我們也一直想引入更優質的農業項目。」西河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岑頌剛表示,慈航綠蘿項目正好切中了這一需求。
2014年下半年,一個朋友偶然提供了蘆苞農業發展的信息,讓企業家李五章將目光瞄向了蘆苞和綠蘿種植業,「農業發展的整體市場環境不錯,綠蘿的市場行情也比較好,尤其在北方一些大城市,需求很大。」
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和近2個月的籌備,李五章和合作夥伴將項目地點選在了蘆苞西河村。「西河種綠蘿是很好的位置,基本沒有工業污染,請專業機構測評過,土壤、水質、空氣條件都很好。」她說。
於是,西河原先種植香蕉的部分土地,進入李五章和合作夥伴的視野。通過連片轉租480畝原先產出效益低下的農地,成立佛山慈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他們一頭扎進了西河村。
到目前為止,佛山慈航已累計投入近6000萬元,綠蘿種植范圍也從原來新村的480畝地,向豐湖村民小組、洲面村民小組分別拓展了173畝和163畝連片土地。「公司從2015年就實現了盈利。」李五章透露,按一畝地一年產出7000—8000盆綠蘿,一盆綠蘿大約售價10元,800畝地能帶來5600萬—6400萬元年收益,約合每畝7萬—8萬元產值。
項目對西河村的帶動作用顯而易見。據李五章介紹,公司聘請的近80名工人中,90%以上都是西河當地村民,除了向這些村民支付每月約3000元的工資,公司還會向3個村民小組支付每年每畝800元的租金,該租金標准每隔5年會遞增10%。
嘗到甜頭後,西河村在2015年又引入了綠島方洲項目,該項目位於西河村委會附近、北江大堤外的一處江心島上,佔地531畝,由一對夫妻投資經營,聘請當地村民打理,如今島上種植有葡萄40餘畝、雪梨瓜和西瓜200餘畝,還有桃樹、番石榴、香蕉、木瓜、草莓等水果,以及矮向日葵、紅向日葵、滿天星、高牽牛等觀賞花卉,探路休閑觀光農業。
據統計,慈航綠蘿和綠島方洲兩大農業生產項目的落地,已為西河村民提供近200個就業崗位。西河村民老岑除了在「綠島方洲」上做幫工,自己也會種點菜來賣。他算過一筆賬,一戶大約5畝地,如果種冬瓜,除去肥料等成本,一年大約收益2萬元。現在除了每年3萬多元的工資收入,還有一些賣菜收入。
農旅融合新前景 將打響西河知名度
目前西河的經濟發展已經有一定的成效,但在政府部門和當地幹部、村民看來,提升的空間仍有不少。
「從產品結構方面考慮,高值種養是一個發展方向。」三水區農林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說,一個高值農產品完全有可能成為一個傳統種養品種,正如20多年前,三水引進推廣桂花魚,讓農戶們見識到優質高值水產品所具備的市場潛力以及豐厚回報。但高值農產品從引進到推廣,不可避免要耗費較長培育的時間,其間農戶也會面臨資金、技術等瓶頸以及選種、市場等風險。所以從現實角度出發,高值種養的推廣只能循序漸進。
「單個的村民比較缺乏明確的市場導向,有大項目、大企業、大農戶示範後,引導性和帶動性就會逐漸顯現出來。」蘆苞一位長期與農村打交道的幹部認為,無論是引導農產品結構調整,還是推動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西河村仍需要加大力度引進和培育諸如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組織,以點帶面帶動西河農業的發展。
李耀秋也認同上述觀點,但他更看重大型農企、種養大戶能夠「跳出農業發展農業」,通過推動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業找到更大的突破口。「例如之前綠島方洲項目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前來採摘水果,一下子就帶旺了周邊的農家樂,其他農戶也可以賣點蔬果,做點小生意。只可惜採摘水果的季節局限性比較大,項目投資方還沒能做出更大的影響力。」
除了項目本身的帶動能力外,「不開發區」的定位也為西河村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帶來了一定的制約。此前,李五章也考慮將綠蘿種植基地逐漸建成集生產、觀光、加工、科普於一體的高值花卉基地,後來這一計劃只能暫時擱置。但李五章對西河村發展觀光農業仍持樂觀態度,「近年西河的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上原有的青山綠水,可以看到西河很好的發展前景。」
2016年初,在區、鎮、村三級推動下,一條長約1.35千米的雙向四車道接駁道路連通了肇花高速北江西出入口和西河大道,西河村民從此告別陸路繞行的老大難問題,如今進出西河的物資也主要經由這條連接線進行運輸。而得益於三水近年持續推進北江以西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西河村在2016年底也實現了自來水進村,村民們告別喝井水、山泉水的歷史。
「接下來關鍵要打響西河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帶動力強的農業項目落戶西河。」李耀秋說,最近村委會打算在肇花高速出入口附近安放一塊廣告牌,結合蘆苞鎮對西河片區打造成為田園休閑景觀帶的規劃定位,對西河村進行形象宣傳。「當然,村委會的力量也有限,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繼續幫助西河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推動西河片區的經濟發展。」他說。
現在,肇花高速連接西河大道接駁線已經被命名為「新豐大道」。就像「新豐」的美好寓意一樣,對於未來,西河村民並不缺少決心和盼頭。
相關
黨建引領西河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近年來,西河村持續加強基層黨建,首先從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入手,包括以去年村級「兩委」換屆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兩委」交叉任職率;通過由上級黨委派駐「第一書記」駐村,進一步建強組織堡壘,激發黨員活力,帶領村民找到了一條黨建引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有效路徑。
綠島方洲項目負責人孟國雄表示,西河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岑頌剛時不時就會到他的種植園,遇到問題都會隨時通電話,西河村幹部也能夠迅速落實解決。而岑頌剛和他的同事在開展工作時也更有底氣,他說:「大家一條心,都想把西河的經濟搞上去,隨著黨員幹部的服務意識增強,群眾的對我們的信任感也在不斷提升。」
自蘆苞鎮在2016年啟動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以來,西河村黨總支舊寨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員周惠嫻認領了「關愛老人崗」,平時有時間就走訪村裡的10戶獨居老人,了解他們的生活所需、身心狀況,力所能及地幫助老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受到群眾的好評。她說,通過為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許多黨員有位更有為,通過解決群眾身邊的疑難事,贏得大家的認可和尊重。
在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的同時,西河村黨委還積極藉助「民生微實事」立辦制、結對幫扶等舉措,探索整合外部資源。如通過與三水相關部門協調聯動,西河村實施了新農村建設、森林家園工程、肇花高速出入口接駁西河大道連接線工程、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流動圖書館項目、健身場所建設、籃球架更新等一批民生工程,築牢了當地的民生保障。
岑頌剛說,去年西河村被確定為三水首批15個美麗文明村居示範點之一。接下來西河村將圍繞「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服務優」的總體要求,按照「一村一品牌」「一村一景觀」的創建思路,突出「生態文明」品牌特色,實施「美居、育德、惠民、便民」四大工程。通過進一步加強黨建,探索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他山之石
四川康定瓦澤鄉營官村:
借力國道318 發展特色村莊旅遊
曾經的營官村村民都以種青稞、養氂牛為收入來源。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加上緊臨國道318天然地理優勢,村裡興辦起了旅遊接待,大力發展旅遊業,每年入夏,來營官村的遊客就漸漸增多,特別是國慶期間,幾乎家家戶戶住宿就會「爆滿」。
據了解,營官村以木雅文化為特色,打造木雅藏族民居和藏鄉田園風貌,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功能。2016年,該村發展民居接待戶71戶,共接待遊客60餘萬人次,解決本村就業100餘人,實現旅遊收入近1200萬元,較2015年翻一番。
營官村文化旅遊業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康定市以精品景觀、精美村寨、精緻農庄為方向,提質升級旅遊沿線特色村莊,打造宜居宜游的幸福美麗新農村。圍繞「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把獨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到鄉村旅遊中,成立了旅遊和民居接待協會,完善「支部+協會」和「村民入股、成果共享」的經營管理模式,推動鄉村旅遊向標准化、規范化、精細化邁進。
浙江麗水:
變農產品為旅遊商品 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旅遊商品是可以攜帶的旅遊記憶。為了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浙江麗水致力於將生態特色農產品轉化為頗受歡迎的旅遊紀念品(旅遊地商品),讓農產品走出「山門」,走進都市。
2016年7月,麗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麗水市加快推進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三年行動計劃》,旨在通過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加快農業規模化、組織化、標准化、品牌化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旅深度融合,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麗水還在2014年9月創建了中國首個地級市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品牌,使當地農產品小微企業以統一品牌形象面向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麗水山耕」品牌累計銷售額達58.2億元,平均溢價率達30%。截至去年7月底,麗水市已有農產品商標4265件,「麗水山耕」「麗」等系列商標47件。
3. 三水蘆苞恆福水岸南苑二期爛尾了嗎
沒有。根據疫情防控顯示:2022年12月31日0時至24時,三水蘆苞恆福水岸南苑二期由於疫情防控,進行了管控,因此是停止了施工,並沒有爛尾,了解詳細情況可關注當地官方網站,獲取第一手權威信息。
4. 哪裡在招聘會計人員, 我想去醫院做, 做了4年.
佛山市三水區同方蘆苞醫院在招聘會計,你的要求比較符合,可以直接去那醫院看下。工作地點:佛山市 專業要求:財政學 從事會計專業三年以上工作經驗,有從業資格證,能獨立完成單位全盤帳務,責任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