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兀讀什麼字
兀
部首:兒
五筆:GQV
筆畫:3
繁體:兀
[wù]
基本釋義:1.高而上平;高高突起。2.形容山禿。泛指禿。
常用組詞:突兀森郁突兀兀自兀鷲
[wū]
基本釋義:〔兀禿〕也作兀突。水不涼也不熱。
兀(拼音:wù、wū)是漢語通用規范二級漢字[1]。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兀」最初與「元」是同一個字,都是突出頭部的人形,本義指人的頭。後來為了突出「人」上之「首」,就在上面加了一橫,成為「元」字,分化成了兩個字。頭是人體最高之處,所以「兀」有高聳突出的意思。[2]
② 「兀」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一、兀的拼音是wù和wū。
二、兀的基本釋義:
[ wù ]
1、高而上平;高高突起。
2、形容山禿。泛指禿:兀鷲。
[ wū ]
〔兀禿〕也作兀突。水不涼也不熱:兀水。
三、兀的筆順:
相關組詞
一、兀自
[wù zì]
仍舊;還是:他那方寸之間,兀自鬱郁不樂的,不曉得要怎樣才好。
二、突兀
[tū wù]
高聳的樣子:這一句有份量的話雖然顯得突兀,卻是深思熟慮,工於心計的。
三、兀立
[wù lì]
直立:危峰兀立居然聽成了微風無力,和上兩屆的健步如飛聽成箭不如飛一樣。
③ 「兀」多音字怎麼讀
「兀」有兩個讀音,分別如下:
讀音一
兀:wù
【釋義】高而突起:突兀形容山禿的樣子;泛指禿:山峰兀立兀鷲;曲中作發語詞。
讀音二
兀:wū
【釋義】(兀突)也作烏塗。水既不涼也不熱:兀突水;不幹脆,不爽利:你怎麼總是干兀突事?
兀字詳解
1、「兀」字的甲骨文及篆文皆從「一」從「人」,其字構形乃置一橫畫於人首處,以標示人頭的位置,本義是人首。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從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按「兀」從高出之義,引申指斬斷高出之物。
3、《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曰:『吾唯不知務而輕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4、從「兀」聲之字亦多帶有斬斷事物的意義,例如「髡」指斷發,「豎刀旁的兀」指刊削樹枝,「足字旁的兀」則指斷足。
5、另「兀」可指光禿貌,杜牧《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又字可用作副詞,指仍然,《水滸傳》第九十一回:「黑旋風李逵兀是火剌剌的只顧砍殺。」
④ 兀怎麼讀
讀音:[wù]
部首:兒
五筆:GQV
釋義:1.高而上平,形容禿山,泛指禿。 2.高高地突起。 3.中國元曲中用作發語詞。
⑤ 「兀」的讀音是什麼
「兀」的的兩個讀音分別是:(wū)和(wù)
讀音一
兀:wù
釋義:①高而突起:突兀。②形容山禿的樣子,泛指禿:山峰兀立∣兀鷲。③元曲中作發語詞。
1. 高而上平,形容禿山,泛指禿:~鷲。「蜀山~,阿房出。」
2.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樣子;b.突然;c.昏沉無知的樣子)。突~。
3. 中國元曲中用作發語詞:~那。~的(dì)(a.這,這個;b.怎麼,怎的;c.突然)。[1]
4.靜止。
組詞:兀傲詞義:倔強孤傲。
組詞:兀立 詞義:直立。
組詞:兀兀詞義:用心的樣子。
組詞:兀自詞義:仍然,還。多見於早期白話。
例句:盤山的山頂上有一塊大石凌空側向兀立著。
讀音二
兀:wū
釋義:(兀突)也作烏塗。①水既不涼也不熱:兀突水。②不幹脆,不爽利:你怎麼總是干兀突事?
⑥ 兀字怎麼讀
「兀」字讀[ wù ]
⑦ 兀怎麼讀
兀讀作:wù,聲母w,韻母u,聲調四聲。
1、高而上平,形容禿山,泛指禿:兀鷲。
2、高高地突起:兀然(高高突起的樣子;突然;昏沉無知的樣子)。
3、中國元曲中用作發語詞:兀那。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兀臲[wū niè]
兀臬 。
2、醉兀[zuì wù]
醉兀兀。
3、睡兀[shuì wù]
倦極而睡。
4、盪兀[dàng wù]
顛簸,震盪。
5、峍兀[lù wù]
峍屼。
⑧ 兀怎麼讀
組詞:兀鷲、兀傲、兀臬、兀自、突兀、兀立
1、陶陶兀兀 [ táo táo wù wù ]
【解釋】:形容沉湎於酒,放縱傲慢。
【出自】:《晉書·劉伶傳》:「伶雖陶兀昏放,而機應不差。未嘗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頌》一篇。」宋·黃庭堅《醉落魄》詞:「陶陶兀兀,尊前是我華胥國。」
2、兀兀窮年 [ wù wù qióng nián ]
【解釋】:兀兀:勞苦的樣子;窮年:終年。一年到頭辛苦勞動,勤勞不懈。
【出自】:唐·韓愈《進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