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薊拼音怎麼讀
薊
拼音:jì
部首:艹
筆畫:13
解釋: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入葯,亦稱「大薊」。
⑵ 薊字怎麼讀
薊
拼音: jì, 筆劃: 10
部首: 艹 部首筆劃: 3
解釋1: 薊 (薊) jì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入葯,亦稱「大薊」。 筆畫數:13; 部首:艹; 筆順編號:1223525121122
解釋2: 薊 薊 jì 【名】 (形聲。從艸,魝jiè聲。本義:薊屬植物的泛稱) 同本義〖thistle〗。多年生直立草本。有大薊和小薊兩種。莖和葉有刺和白色軟毛,初夏開紫紅色花。全草供葯用。嫩莖葉可食用或作飼料。如:羅平薊;貢山薊 古州名〖Jiprefecture〗。唐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 古縣名〖Jicounty〗 薊縣。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 縣名。在天津市北部,鄰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秦置無終縣,隋改漁陽縣,明入薊州,1913年改為薊縣
⑶ 「薊」怎麼讀
「薊」的讀音是[jì]。解釋如下:
1、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有刺,葉子羽狀,花紫紅色,瘦果橢圓形。全草入葯。也叫大薊。
2、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曾為周朝燕國國都。
3、薊縣,地名,在天津。
4、姓。
組詞:小薊、大薊、濱薊、遼薊、薊丘、薊門、刺薊、薊邱、枹薊、幽薊、馬薊、薊城
(3)薊怎麼讀擴展閱讀:
詞語解釋:
1、濱薊[bīn jì]
俗名:雞角刺、南國小薊特徵:多年生草本,海濱或野地自生。主根深入地中,葉面有光澤,羽狀缺刻,根生葉有柄,葉背脈密生毛茸;頭狀花單生於短枝,花冠紫紅色或白色,先端成針狀集生,莖長3.5公分。
2、遼薊[liáo jì]
遼地和薊地。
3、薊丘[jì qiū]
亦作「薊邱」。古地名。在北京城西德勝門外西北隅。
4、馬薊[mǎ jì]
大薊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大薊小薊》。
5、刺薊[cì jì]
泛稱大薊、小薊。因葉皆有刺,故稱。
⑷ 「薊」是什麼字怎麼讀
【字典釋義】薊 jì
▲<名> 形聲。從艸。義:薊屬植物的泛稱
古州名,唐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
古縣名 。
薊縣。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
縣名。在天津市北部,鄰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秦置無終縣,隋改漁陽縣,明入薊州,1913年改為薊縣。
姓氏。上古時周武王建立周朝,他敬仰先賢的功德,尊重他們的後代為薊地的首領,建立了薊國,那地方就在現今的北京。薊國國君的後代,就形成了薊姓。
⑸ 薊白話怎麼念
薊 [jì]四聲
[ 國標碼:BCBB 部首:艹 筆畫:13 筆順:1223525121122 ]
⑹ 薊怎麼讀
薊【jì 】
基本字義: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可入葯,亦稱「大薊」。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艸,魝 jiè聲。本義:薊屬植物的泛稱)
2、同本義 [thistle]。多年生直立草本。有大薊和小薊兩種。莖和葉有刺和白色軟毛,初夏開紫紅色花。全草供葯用。嫩莖葉可食用或作飼料。如:羅平薊;貢山薊
3、古州名 [Ji prefecture]。唐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
4、古縣名 [Ji county]
5、薊縣。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
6、縣名。在天津市北部,鄰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秦置無終縣,隋改漁陽縣,明入薊州,1913年改為薊縣
⑺ 薊讀什麼音
一、薊拼音jì。
二、釋義:
1、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有刺,葉子羽狀,花紫紅色,瘦果橢圓形。全草入葯。也叫大薊。
2、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曾為周朝燕國國都。
3、薊縣,地名,在天津。
4、姓。
三、繁體漢字:薊
四、薊的部首:艹
五、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六、造字法:上形下聲
七、異體字:薊
(7)薊怎麼讀擴展閱讀:
一、漢字筆順:一丨丨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丨丨
二、筆順讀寫:橫、豎、豎、撇、橫撇/橫鉤、豎、橫折、橫、豎、橫、提、豎、豎鉤、

三、相關組詞:
1、濱薊[bīn jì]
俗名:雞角刺、南國小薊特徵:多年生草本,海濱或野地自生。主根深入地中,葉面有光澤,羽狀缺刻,根生葉有柄,葉背脈密生毛茸;頭狀花單生於短枝,花冠紫紅色或白色,先端成針狀集生,莖長3.5公分。
2、薊丘[jì qiū]
亦作「薊邱」。古地名。在北京城西德勝門外西北隅。
3、薊門[jì mén]
即薊丘。
4、刺薊[cì jì]
泛稱大薊、小薊。因葉皆有刺,故稱。
5、遼薊[liáo jì]
遼地和薊地。
⑻ 「薊」這個字怎麼讀
薊
薊
jì
〔名〕
(1) (形聲。從艸,魝jiè聲。本義:薊屬植物的泛稱)
(2) 同本義 [thistle]。多年生直立草本。有大薊和小薊兩種。莖和葉有刺和白色軟毛,初夏開紫紅色花。全草供葯用。嫩莖葉可食用或作飼料。如:羅平薊;貢山薊
(3) 古州名 [Ji prefecture]。唐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
(4) 古縣名 [Ji county]
(5) 薊縣。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
(6) 縣名。在天津市北部,鄰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秦置無終縣,隋改漁陽縣,明入薊州,1913年改為薊縣
⑼ 薊字怎麼讀
jì。部首:艹。筆畫:13。筆順:橫、豎、豎、撇、橫撇/橫鉤、豎、橫折、橫、豎、橫、提、豎、豎鉤。
組詞:小薊、薊馬、大薊、薊城、馬薊、山薊、幽薊、薊丘、薊邱、刺薊、濱薊、遼薊、枹薊、薊門煙樹。
基礎釋義:1、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有刺,葉子羽狀,花紫紅色,瘦果橢圓形。全草入葯。也叫大薊。2、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曾為周朝燕國國都。3、薊縣,地名,在天津。4、姓。
詳細釋義:〈名〉(形聲。從艹,魝jiè聲。本義:薊屬植物的泛稱)同本義。多年生直立草本。有大薊和小薊兩種。莖和葉有刺和白色軟毛,初夏開紫紅色花。全草供葯用。嫩莖葉可食用或作飼料。如:羅平薊;貢山薊古州名。唐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古縣名薊縣。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縣名。在天津市北部,鄰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秦置無終縣,隋改漁陽縣,明入薊州,1913年改為薊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