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GDP是什麼意思
GDP,英文名Cross Domestic Proct,國內生產總值,通常指一年內,該國國境內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值。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
(1)gdp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GDP的主要特徵
局限性
(1)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2)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
由此可見,就大多數情況,但不是對所有情況而言,GDP是衡量經濟福利的一個好指標。
(4)GDP概念是源自於交換產生財富的原理。這個原理的基本條件是:一是交換必須自願,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生。
假定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麼所得出的GDP數值的准確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說GDP的數據就會有瑕疵。如強制交易的GDP、妨礙他人的GDP、出口創造的GDP、投資產生的GDP 、消費帶來的GDP等等都會影響GDP的總有效積累。
可比性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採納了聯合國1993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因而GDP數據具有國際可比性。
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准發生變化後對季度GDP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因此1992年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時間序列具有可比性。
發展態勢
經濟運行發展態勢穩中有進,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興動能加快積聚,一些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國民經濟開局良好。
一、農業生產形勢平穩;
二、工業生產緩中趨穩;
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中有升;
四、市場銷售穩定增長;
五、進出口總額下降;
六、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
七、居民收入增長平穩;
八、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但我國正處在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陣痛仍在持續,下行壓力不容忽視
❷ GDP是什麼意思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❸ 通俗講gdp是什麼意思
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
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
主要特徵:
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
❹ GDP是什麼意思
GDP意思是國內生產總值,是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
GDP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所有的常住單位在一年之內或者一定時期內新創造出來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中國近14億人口超過1億戶的市場主體,基礎數據需求量很大,所以季後20天內把初步的GDP數據核算出來,有一套高效的調查和統計管理體系,有比較敬業的統計人員隊伍。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4)gdp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
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出產的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
❺ gdp是什麼意思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2021年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49310億元, 同比上漲18.3%, 環比上漲0.6%, 相比2019年上漲10.3%,兩年平均增長5.0%,實現穩健開局。
累計數據的修訂
中國對季度GDP數據修訂的方法是比例銜接法,即利用年度基準值與年內四個季度匯總數的差率調整季度數據的方法。比例銜接法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對國民經濟各行業現價和不變價增加值分別進行銜接,GDP、三次產業增加值是銜接後的行業增加值的匯總。
即銜接後的農林牧漁業季度現價增加值為第一產業季度現價增加值;將銜接後的工業和建築業季度現價增加值加總,得到銜接後的第二產業現價增加值;將銜接後的第三產業各行業現價增加值加總,得到銜接後的第三產業現價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