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絳字怎麼讀
jiàng<形>(形聲。從糸(mì)。本義:大紅色) 同本義 [deep red]絳,大赤也。——《說文》纁謂之絳。凡九旗之帛皆用絳。——《廣雅》絳樹在其南。——《淮南子·地形》綸組紫絳。——左思《吳都賦》絳皓駁色。——清·姚鼐《登泰山記》又如:絳帳(絳幃。紅色帷帳;對師長之尊稱);絳脂(大紅胭脂);絳紗(紅色的紗帳);絳幘(大紅色頭巾。代指宮中侍衛人員);絳節(紅色符節)
② 絳的讀音及意思
絳 拼音:jiàng
釋義:
1、一種顏色,即大紅色
2、地名,春秋時代晉國都城
補充:
例子:
絳,大赤也。——東漢·許慎《說文》
纁謂之絳。凡九旗之帛皆用絳。——《廣雅》
絳樹在其南。——《淮南子·地形》
綸組紫絳。——左思《吳都賦》
絳皓駁色。——清·姚鼐《登泰山記》
造句:絳天:把天空染為絳色
③ 絳字的讀音
絳,[jiàng],即大紅色、正紅色,三原色中的紅,為傳統的中國紅。
④ 絳字的讀音
絳拼音:
jiàng
絳,漢字,簡體部首:糹部外筆畫:6。總筆畫:9。
一種顏色,即大紅色;地名,春秋時代晉國都城。
⑤ 絳怎麼讀
一、絳只有一個讀音,拼音是是jiàng,第四聲。
二、基本釋義
深紅色。
三、絳字的結構是左右結構,偏旁部首是糹,總筆畫是9畫。
四、組詞有絳紫、絳帕、絳霄、渥絳、絳符、絳人、絳鞴、絳紗、絳采、絳老、高絳、服絳、絳宮、絳籠等。
一、字形演變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絳,大赤也。從糸,夅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絳,大紅色。字形採用「糸」作邊旁,採用「夅」作聲旁。
三、相關組詞
1、絳闕
[jiàng quē]
宮殿寺觀前的硃色門闕。亦借指朝廷、寺廟、仙宮等。
2、絳綃
[jiàng xiāo]
紅色綃絹。綃為生絲織成的薄紗、細絹。
3、絳宮
[jiàng gōng]
傳說中神仙所住的宮殿
4、絳紫
[jiàng zǐ]
暗紫中略帶紅的顏色。也作醬紫。
5、絳色
[jiàng sè]
即大紅色、正紅色,三原色中的紅,為傳統的中國紅。
⑥ 絳怎麼讀
一、絳:jiàng,聲母:j,韻母:iàng,第四聲。
二、基本釋義
赤色,火紅。
文言版《說文解字》:絳,大赤也。從糸,夅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絳,大紅色。字形採用「糸」作邊旁,採用「夅」作聲旁。
三、絳字的結構是左右結構。
四、組詞有:絳紫、絳帕、絳霄、渥絳、絳符、絳人、絳鞴、絳紗、絳采、絳老、高絳、服絳、絳宮、絳籠等。
(6)絳怎麼讀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絳闕:[jiàng quē]
宮殿寺觀前的硃色門闕。亦借指朝廷、寺廟、仙宮等。
2、絳綃:[jiàng xiāo]
紅色綃絹。綃為生絲織成的薄紗、細絹。
3、絳宮:[jiàng gōng]
傳說中神仙所住的宮殿
4、絳紫:[jiàng zǐ]
暗紫中略帶紅的顏色。也作醬紫。
5、絳色:[jiàng sè]
即大紅色、正紅色,三原色中的紅,為傳統的中國紅。
⑦ 絳是怎麼讀
絳(拼音:jiàng),中國的漢字,簡體部首:糹,部外筆畫:6。總筆畫:9一種顏色,即大紅色;地名,春秋時代晉國都城。
⑧ 絳讀什麼音
絳字的讀音是匠
『絳』 拼音:jiàng讀音:匠
拼音:jiàng注音:ㄐㄧㄤˋ
⑨ 絳這個字怎麼讀
絳
jiàng
【形】
(形聲。從糸(mì)。本義:大紅色)同本義〖deepred〗
絳,大赤也。——東漢·許慎《說文》
纁謂之絳。凡九旗之帛皆用絳。——《廣雅》
絳樹在其南。——《淮南子·地形》
綸組紫絳。——左思《吳都賦》
絳皓駁色。——清·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絳帳(絳幃。紅色帷帳;對師長之尊稱);絳脂(大紅胭脂);絳紗(紅色的紗帳);絳幘(大紅色頭巾。代指宮中侍衛人員);絳節(紅色符節)。
jiàng
【動】
染為絳色〖redden〗。如:絳天(把天空染為絳色)
Jiàng
【名】
今縣名.山西省運城市屬縣.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部,縣境東部和南部由中條山環抱,高峻而挺拔;西部和北部由平川和盆地構成,低凹平坦。東部與翼城縣毗連,西部和聞喜縣接壤,南跨中條山與垣曲相鄰,北部自東向西由翼城、曲沃兩縣和侯馬市環繞。
地理坐標為:東經100°24′—110°48′,北緯35°20′—35°38′。東西長49.1公里,南北寬35.4公里,總面積993.49平方公里。
古都名。春秋晉地〖Jiangcapital〗
絳人也。——《國語·晉語》。註:「晉國都,在今山西絳縣。」
又如:絳人(絳縣的老人);絳侯(指漢高祖劉邦的大臣周勃,他以功封絳侯,在鏟除諸呂中起了重大作用);絳老(本指春秋晉國絳縣的老人,後泛指高壽的老年人)。
絳紫
jiàngzǐ
〖darkreddishpurple〗紫中略帶紅的顏色。
又如:絳人
絳jiàng深
⑩ 作家楊絳的讀音「絳「怎麼讀
絳jiàng:赤色,火紅。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 ,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 《 走到人生邊上 》 ,102歲出版250萬字的《 楊絳文集 》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10)絳怎麼讀擴展閱讀:
作品風格
楊絳文學作品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有時明凈到有些冷,但由於滲入詼諧幽默,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因而使靜穆嚴肅的語言自有生機,安靜而不古板,活潑而不浮動,靜中有動,動還是靜。
沉靜詼諧中有沉著老到、雍容優雅的氣派,鋒芒內斂後的不動聲色,有種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節選自《人在邊緣──楊絳創作論》,《文學評論》1995年第5期)楊絳的文字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更難得的是,當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擁有不枝不蔓的冷靜,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張力,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