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站知識 > 眩暈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眩暈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發布時間:2022-04-20 11:41:19

㈠ 頭暈是什麼什麼原因導致的

頭暈又稱為眩暈,是一種主觀的感覺異常。可分為兩類: 一為旋轉性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 以傾倒的感覺為主,感到自身晃動或景物旋轉。二為一般性暈,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頭昏的感覺為主,感到頭重腳輕。

分類及常見疾病
頭暈是一種常見症狀,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因此,我們可將引起頭暈的疾病進行分類敘述,使大家對「頭暈」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轉性眩暈 按其病因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
(1)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症。常見於梅尼埃病<曾譯美尼爾病)、迷路炎、葯物性眩暈(用鏈黴素或慶大黴素等葯後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
(2)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干、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常見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多發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

2.一般性眩暈
(1)心源性眩暈:常見於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暈: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暈:常見於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壓性眩暈: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眩暈。
(5)其它:貧血、頸椎病、急性發熱、胃腸炎、內分泌紊亂及神經官能症等均可引起頭暈
1. 貧血 老人如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表現,應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貧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營養保健,很容易患貧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繼發貧血。 2. 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緩慢,造成腦部供血足,發生容易疲倦、頭暈、乏力等症狀。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時飲食結構的不和理。 3. 腦動脈硬化 患者自覺頭暈,且經常失眠、耳鳴、情緒不穩、健忘、四肢發麻。腦動脈硬化使血管內徑變小,腦內血流下降,產生腦供血、供氧不足,引起頭暈。 4. 頸椎病 常出現頸部發緊、靈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發麻、發涼,有沉重感。頸椎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是該病引起頭暈的主要原因。 5. 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除頭暈之外,還常伴隨頭脹、心慌、煩躁、耳鳴、失眠等不適。 6. 心臟病 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覺頭痛、頭暈、四肢無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臟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頭暈。 1. 對頭暈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預防。老人應定期作血壓、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規、血脂、血黏度、腦電圖、腦血流圖、頸部x線等檢查,防患於未然。
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㈡ 眩暈症是什麼引起的

病情分析:中年男性咨詢眩暈症的產生的原因的問題意見建議:眩暈症(vertigo),發作時的特徵是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的暈,甚至惡心,嘔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眩暈的原因1.貧血 老人如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表現,應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貧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營養保健,很容易患貧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繼發貧血. 2.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緩慢,造成腦部供血不足,發生容易疲倦,頭暈,乏力等症狀.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時飲食結構的不合理. 3.動脈硬化 患者自覺頭暈,且經常失眠,耳鳴,情緒不穩,健忘,四肢發麻.腦動脈硬化使血管內徑變小,腦內血流下降,產生腦供血,供氧不足,引起頭暈. 4.頸椎病 常出現頸部發緊,靈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發麻,發涼,有沉重感.頸椎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是該病引起頭暈的主要原因. 5.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除頭暈之外,還常伴隨頭脹,心慌,煩躁,耳鳴,失眠等不適. 6.心臟病 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覺頭痛,頭暈,四肢無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臟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頭暈. 7.美尼爾綜合症 美尼爾綜合症是一種內耳疾病,眩暈是美尼爾綜合症最主要的表現. 8.血液疾病 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㈢ 眩暈症是什麼什麼原因引起的一般多久才可恢復

眩暈症,發作時的特徵是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的暈,甚至惡心、嘔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要注意的一點是,眩暈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變,它是一種症狀,並不是一個疾病。主要分為兩種即: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 眩暈的原因 1.貧血 老人如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表現,應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貧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營養保健,很容易患貧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繼發貧血。 2.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緩慢,造成腦部供血不足,發生容易疲倦、頭暈、乏力等症狀。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時飲食結構的不合理。 3.動脈硬化 患者自覺頭暈,且經常失眠、耳鳴、情緒不穩、健忘、四肢發麻。腦動脈硬化使血管內徑變小,腦內血流下降,產生腦供血、供氧不足,引起頭暈。 4.頸椎病 常出現頸部發緊、靈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發麻、發涼,有沉重感。頸椎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是該病引起頭暈的主要原因。 5.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除頭暈之外,還常伴隨頭脹、心慌、煩躁、耳鳴、失眠等不適。 6.心臟病 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覺頭痛、頭暈、四肢無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臟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頭暈。 7.美尼爾綜合症 美尼爾綜合症是一種內耳疾病,眩暈是美尼爾綜合症最主要的表現。 8.血液疾病 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眩暈的分類 (1)真性眩暈(周圍性、前庭外周性):呈陣發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轉、傾倒感、墮落感,症狀重,多伴有明顯的惡心、嘔吐等植物神經症狀,持續時間短,數十秒至數小時,很少超過數天或數周者。因多見於前庭外周性病變 。 (2)假性眩暈(中樞性、腦性):為外物或自身的搖晃不穩感,或左右或前後晃動,注視活動物體時,或嘈雜環境下加重。症狀較輕,伴發植物神經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月之久,多見於腦部和眼部等疾患 。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 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聽功能檢查: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佔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 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 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 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復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卧時的變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鍾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 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竇綜合症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頸、低頭、衣領過緊等。 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飢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鍾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症鑒別。 眩暈的預防和治療 患有眩暈的病人外出時應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1、腦血管性眩暈:夏冬季節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發生各種腦血管意外,導致腦血管性眩暈的發生。應注意多飲水,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夜晚上廁所時猛起,都容易引發腦血管性眩暈。一旦發生,應盡快到醫院就診,經確診後可以適當給以擴血管葯物、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葯物等。 2、腦腫瘤性眩暈:此類眩暈發病多較緩慢,初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對於逐漸出現的輕度眩暈,若伴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或其他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應盡早到醫院診治,明確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3、頸源性眩暈:應注意平時工作學習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枕頭高度適宜,不能墊枕過高,以導致頸源性眩暈的發生。治療上多採用康復方法,如頸椎頜枕吊帶牽引、推拿手法治療、針灸等,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4、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內分泌 性眩暈、高血壓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控制血壓,治療眼科疾病,在原發病恢復的基礎上,眩暈可以自然緩解。 5、神經官能性眩暈:對於因精神因素導致的眩暈,首先應解除病人的焦慮不安情緒,可適當給以抗焦慮或抗抑鬱葯物,但要避免長時期使用鎮靜葯物,以免增加葯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 眩暈的臨床表現 梅尼埃病 過去稱為美尼爾病,為最典型的內耳病引發的眩暈,其病理改變是內淋巴積水,發病以中年人多見,10歲以下小兒少見,老年以後發作逐漸減少。該病特點是反復發作性眩暈、伴有耳聾、耳鳴、耳悶為主要症狀,可伴有復聽、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等症狀;耳聾多為單側,早期有聽力波動,可恢復正常,約15-20%患者耳聾可波及對側耳;耳鳴多在眩暈發作前加重,早期伴隨眩暈緩解 耳鳴可消失,反復眩暈發作後耳鳴會經久不息。前庭功能檢查溫度試驗一般為患側半規管功能低下或消失。聽力測試為感音神經性聾,早期典型者為低頻感音神經性聾。如做耳蝸電圖,典型者應記錄到一個基底增寬的負相和電位,發作期患者-SP/AP≥40%。 前庭神經元炎 前庭神經元炎 此病為末梢神經炎的一種。病變發生在前庭神經節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病前兩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暈症狀可突然發生,持續數日或數月,活動時症狀加重。植物神經系的症狀一般比梅尼埃病稍輕。無聽力改變,即無耳鳴及耳聾的主訴。多數患者兩三個月後症狀完全緩解,僅少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現象。檢查時可見有向健側的自發眼震,患側前庭功能低下或半規管麻痹。無其它顱神經受損症狀。 突發性聾伴眩暈 突發性聾伴眩暈 30~50歲多見,可能因內耳病毒感染或血管病變或窗膜破裂引起。患者突發一側耳鳴、耳聾,其中部分病例伴眩暈嘔吐,病情似梅尼埃病,但眩暈持續時間較長,以後無反復發作。聽力檢查呈重度感覺神經性聾(多大於60dB),伴眩暈者前庭功能可有損害。 迷路炎 迷路炎 患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者,感染擴散可波及內耳迷路,發生漿液性或化膿性迷路炎,此時患者除耳漏外,會伴有耳鳴、眩暈、惡心、嘔吐及聽力下降,可出現向患側的自發眼震,迷路有瘺孔時,外耳道加壓可引起眩暈,眼震更加明顯,即瘺管試驗陽性。當病情進展為化膿性迷路炎時不僅眩暈嚴重,持續存在,聽力可下降為全聾,自發眼震轉向健側,前庭功能檢查患側反應消失。上述情況發生時,應拍耳乳突X線片,最好做顳骨CT掃描,明確是否存在乳突炎、膽脂瘤、迷路瘺管。病毒性迷路炎多因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繼病毒感染後,患者出現眩暈、步態不穩,明顯的惡心嘔吐,多伴有重度耳聾。前庭功能檢查患側功能低下或消失。眩暈症狀由於患者健側前庭功能正常,經1~3個月左右眩暈症狀可逐漸完全消失。 迷路震盪 迷路震盪 多由於頭外傷引起,常與腦震盪同時存在,因爆炸後產生強大的空氣氣浪沖擊,同樣可引起內耳迷路震盪。創傷後患者出現眩暈、惡心、嘔吐、受傷耳聽力明顯下降。耳科檢查時部分可見伴有鼓膜外傷,鼓膜出現破裂或出血。聽力檢查中可見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質的單側或雙側的聽閾改變,重者可全聾,有的聲導抗測聽可提示有聽骨鏈損傷,患側前庭功能低下。在診斷腦震盪患者時,特別是伴有聽力障礙和眩暈主訴者,應注意到同時可有迷路震盪存在。

㈣ 眩暈是什麼原因

眩暈症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症發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國內外醫務界廣泛重視。Smith(1993)報道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的第三位。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門診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暈症,占老年門診的81-91%;其中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佔57%,男性佔39%。
什麼是眩暈?
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以眼花、視物不清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如天旋地轉不能站立為暈,因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稱眩暈。
眩暈的分類:真性眩暈、假性眩暈
1、真性眩暈
是指由於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
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眩暈多數症狀較重,如美尼爾綜合征、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塞等,常反復發作。
眼性眩暈可以是生理現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車上長時間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現眩暈及鐵路性眼震;在高橋上俯視腳下急逝的流水,會感到自身反向移動和眩暈。這些都是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的生理性眩暈,脫離環境症狀就會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現復視和眩暈。
本體感覺障礙引起的眩暈稱為姿勢感覺性眩暈,見於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覺障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
2、假性眩暈
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葯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盪盪」沒有明確的轉動感。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
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聽功能檢查: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佔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
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
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
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復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卧時的變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鍾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
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竇綜合征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頸、低頭、衣領過緊等。
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飢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鍾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征鑒別。
眩暈的預防和治療
患有眩暈的病人外出時應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1、腦血管性眩暈:夏冬季節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發生各種腦血管意外,導致腦血管性眩暈的發生。應注意多飲水,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夜晚上廁所時猛起,都容易引發腦血管性眩暈。一旦發生,應盡快到醫院就診,經確診後可以適當給以擴血管葯物、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葯物等。
2、腦腫瘤性眩暈:此類眩暈發病多較緩慢,初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對於逐漸出現的輕度眩暈,若伴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或其他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應盡早到醫院診治,明確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3、頸源性眩暈:應注意平時工作學習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枕頭高度適宜,不能墊枕過高,以導致頸源性眩暈的發生。治療上多採用康復方法,如頸椎頜枕吊帶牽引、推拿手法治療、針灸等,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4、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內分泌 性眩暈、高血壓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控制血壓,治療眼科疾病,在原發病恢復的基礎上,眩暈可以自然緩解。
5、神經官能性眩暈:對於因精神因素導致的眩暈,首先應解除病人的焦慮不安情緒,可適當給以抗焦慮或抗抑鬱葯物,但要避免長時期使用鎮靜葯物,以免增加葯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
結語
眩暈症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涉及到多種學科,幾十種疾病。患者應積極預防,控制原發病;一旦出現症狀應盡快到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㈤ 眩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眩暈即頭暈目眩的總稱。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視物模糊;頭暈是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站立不穩。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為「眩暈」。

眩暈多屬肝的病變,可由風、火、痰、虛等多種原因引起。在歷代文獻中,本病還有「眩運」、「目眩」、「暈眩」、「眩冒」、「眩仆」等不同稱謂。

本病與西醫學中的眩暈含義基本相同。臨床上凡以眩暈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如梅尼埃病、迷路炎、前庭神經元炎、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高血壓、低血壓,以及其他腦部疾患眩暈症狀突出者,均可參考本篇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1.主要症狀為目眩、頭暈。患者眼花或眼前發黑,視外界景物旋轉動搖不定,或者自覺頭身動搖;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甚則仆倒。

2.伴有惡心、嘔吐、眼震、耳鳴耳聾、汗出、面色蒼白、懈怠無力、肢體震顫等症狀。

3.慢性起病,逐漸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復發作。可因勞累、緊張、感受風寒等因素而引發。

【預後及轉歸】

眩暈的預後與病情輕重有關。若病情較輕,治療護理得當,則預後多良好;反之,若病久不愈,發作頻繁,發作時間長,病情重篤,則難以獲得根治。尤其是肝陽上亢者,陽愈亢而陰愈虧,陰虧則更不能涵木潛陽;陽化風動,血隨氣逆,夾痰夾火,橫竄經隧,蒙蔽清竅,即成中風危證,預後不良。少數內傷眩暈患者,也可因肝血、腎精耗竭,耳目失其榮養,而發為耳鳴或失明之病證。

【預防與調護】

平時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防止七情內傷;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飲食有節,戒煙限酒;節制房事,切忌縱欲過度。

眩暈發病後,要及時診治,注意休息;症狀嚴重者卧床休息,注意生活調理,飲食清淡;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突然、劇烈的體力活動,避免高空作業。

㈥ 眩暈症是怎麼引起的

1、低血壓症:低血壓眩暈也是非常多見的,特別是年輕人,容易反復發作。姿勢性低血壓眩暈則多見於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時突然眩暈,旋即消失,再做同樣動作時又覺眩暈。

2、高血壓病:高血壓所致的眩暈多數是由於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響,使血壓產生波動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濫用降壓葯,使血壓突然大幅下降,發生眩暈。

3、貧血:貧血容易引起腦缺氧而出現眩暈,惡性貧血眩暈尤為明顯,患者可因中樞神經系統缺氧,導致神經系統的器質性變化。因此,患者的運動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動感均可喪失,眩暈加重。

4、運動不足:有些人平時缺乏鍛煉、心肺功能較弱,如果突然劇烈運動,可出現頭暈。運動時間過長,體內營養物質耗損過多,血糖濃度降低,或者劇烈運動時,呼吸加快體內氧氣供應不足也易產生眩暈。

5、腦血栓:輕度的腦血栓可引起眩暈。這是因為動脈硬化造成動脈管腔內膜病變出現狹窄後,其遠端部分仍可通過自動調節,使血管阻力減低,並建立側支循環而維持「正常」的血流量,暫時不使腦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現頭暈或眩暈。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等症狀。

6、動脈硬化症:動脈硬化造成腦血栓附著可誘發腦缺血發作。這種腦缺血如果來自頸內動脈,就可出現浮動性眩暈和眼前發黑。

(6)眩暈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擴展閱讀

眩暈患者發作期會出現旋轉、嘔吐,同時還會造成迷路、前庭、耳蝸器官損害,造成耳蝸毛細胞死亡和前庭功能喪失,進而引起耳鳴、耳聾、共濟失調等危害性。如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思維下降、頭痛痴呆、腦血栓、腦溢血、半身不遂、中風偏癱,甚至猝死。

㈦ 眩暈症是怎麼引起的眩暈症要如何進行緩解

患上眩暈症原因有許多種,一種常見的說法是老年人因特殊的體位,姿勢改變時內影響內淋巴的流動因而眩暈。另外就是一種疾病引起的—梅尼爾氏症,患上這種病症會出現耳鳴、耳朵脹痛等。

發生眩暈時,可以看看遠處的物體。由於人類的視覺,近的物體移動得更快,而遠的物體移動得更慢。所以出現眩暈時,可以凝視遠處的物體,直到頭暈眼花的感覺消失。另外不要重復動作,重復動作會改變患者的平衡,使頭暈更加嚴重,患者應小心移動平穩,也應注意移動速度要慢,這樣眩暈感就消失了。 如果感覺眩暈很嚴重時,可以按醫囑用鎮靜劑,在出現眩暈時,頭部神經機能分泌異常會比較嚴重,這個時候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鎮靜劑,可以讓腦神經恢復。

有時過度疲勞或睡眠不足也會導致眩暈,在眩暈發作期間或發作後應注意休息。 在急性眩暈發作時應卧床休息。如果眩暈是由於椎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的,站立時症狀會加重,躺在床上時症狀會緩解,卧床休息也可以防止身體受傷暈倒。而且充足的睡眠對眩暈患者非常重要,只要睡眠充足,症狀就會減輕或消失。

㈧ 頭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有些人在日常活動中可能動不動就會感到一陣頭暈,剛一開始可能不注意,但是如果常出現這種頭暈的情況,那就說明身體出了問題,可能是這三種疾病所導致的。
第三種可能是腦動脈硬化所導致的,其實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中老年群體,如果腦動脈硬化出現的時候,就會導致腦血管變得狹窄,從而導致大腦內的血液減少,這樣就會引起頭暈。

㈨ 眩暈症原因多種多樣,不同病因,眩暈症是怎麼引起的

目眩是指的眼花或眼前發黑,頭暈是指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二者同時並見統稱眩暈,這是較為常見的老年性疾病。

隨著我國人民在物質生活方面的質量提高,生活水平提升,我國居民平均壽命獲得了極大的提升,老年人口已經突破3億,並且仍然在逐步的提升。

眩暈是神經內科和耳鼻喉科患者就診時常主訴的臨床症狀, 是患者對自身平衡和空間位象障礙而出現動性或位置性自我感覺錯誤。

具體臨床表現方面患者可感到周圍環境出現傾斜、晃動、旋轉或搖擺不定等運動幻覺。並很難用准確的語言來表達其對方向和位置的測量。

門診上常見很多病人因為「孕吐、行走不穩」來就診


是中樞前庭通路病變導致的。比如血管病、外傷、炎症、中毒、神經變性病以及腫瘤等等。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同時還會伴有腦乾的症狀與體征,包括吞咽障礙、共濟失調、眼球震顫、視野缺損等等。一般進行頭顱的CT檢查來分析確診,有時候也需要造影、血液檢查等輔助分析。

這個時候不妨試試通過中醫的方式進行調理,可能會有不錯的效果。對於有眩暈症者平時應該多注意休息,不可過度勞累,調整好心態,不要過度思慮。

對於有一些基礎疾病比如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問題的人,需要謹防眩暈症的發生,疾病控制好基礎疾病。

閱讀全文

與眩暈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63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431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739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407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16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68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157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43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801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1038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46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10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64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7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8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57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37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94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1001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