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產前需要做哪些檢查
孕期合理的產前檢查次數及孕周不僅能保證孕期保健的質量,也可節省醫療衛生資源。
根據目前我國孕期保健的現狀和產前檢查項目的需要,《孕前及孕期保健指南》推薦的產前檢查孕周分別為:妊娠6~13周+6,14~19周+6,20~24周,25~28周,29~32周,33~36周,37~41周。共7~11次。有高危因素者,酌情增加次數。
2. 常規保健:
(1)建立孕期保健手冊。
(2)仔細詢問月經情況,確定孕周,推算預產期。
(3)評估孕期高危因素。
孕產史(特別是不良孕產史如流產、早產、死胎、死產史),生殖道手術史,有無胎兒畸形或幼兒智力低下,孕前准備情況,孕婦及配偶的家族史和遺傳病史。
注意有無妊娠合並症,如:慢性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肝腎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血液病、神經和精神疾病等,及時請相關學科會診,不宜繼續妊娠者應告知並及時終止妊娠;
高危妊娠繼續妊娠者,評估是否轉診。
本次妊娠有無陰道出血,有無可能致畸的因素。
(4)全面體格檢查,包括心肺聽診,測量血壓、體質量,計算BMI;
常規婦科檢查(孕前3 個月未查者);
胎心率測定(多普勒聽診,妊娠12周左右)。
3. 必查項目:
(1)血常規;
(2)尿常規;
(3)血型(ABO和Rh血型);
(4)肝功能;
(5)腎功能;
(6)空腹血糖水平;
(7)HBsAg 篩查;
(8)梅毒血清抗體篩查;
(9)HIV篩查;
(10)地中海貧血篩查(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重慶等地區)。
(11)超聲檢查。在孕早期(妊娠6~8周)行超聲檢查,以確定是否為宮內妊娠及孕周、胎兒是否存活、胎兒數目、子宮附件情況。
4. 備查項目:
(1)丙型肝炎(HCV)篩查。
(2)抗D 滴度檢測(Rh 血型陰性者)。
(3)75 gOGTT(高危孕婦)。
(4)甲狀腺功能檢測。
(5)血清鐵蛋白(血紅蛋白<110 g/L者)。
(6)結核菌素(PPD)試驗(高危孕婦)。
(7)子宮頸細胞學檢查(孕前12個月未檢查者)。
(8)子宮頸分泌物檢測淋球菌和沙眼衣原體(高危孕婦或有症狀者)。
(9)細菌性陰道病(BV)的檢測(有症狀或早產史者)。
(10)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的孕早期(妊娠10~13 周+ 6)母體血清學篩查[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APP-A)和游離β-hCG]。
注意事項:空腹;超聲檢查確定孕周;確定抽血當天的體質量。
(11)超聲檢查:
妊娠11~13 周+ 6 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層(nuchal translucency,NT)的厚度;
核定孕周;
雙胎妊娠還需確定絨毛膜性質。
NT的測量按照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標准進行(超聲醫師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並進行質量控制)。
高危者,可考慮絨毛活檢或羊膜腔穿刺檢查。
(12)絨毛穿刺取樣術(妊娠10~13周+6,主要針對高危孕婦)。
(13)心電圖檢查。
產前檢查的時間是孕6~13+6周。首次產前檢查的內容包括:常規保健的內容如建立孕期保健手冊,確定孕周,推算預產期,評估孕期高危因素,測量血壓,體重與體重指數,必要時行婦科檢查。抽血化驗如血常規,肝腎功,免疫五項,尿液檢查,超聲檢查確定宮內妊娠及核對孕周,以及在孕11~13+6周行彩超檢查,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還有一些檢查項目需結合患者的既往史和婦科檢查決定是否檢查,如丙肝抗體監測,對於Rh陰性血型,檢查抗D滴度,宮頸的排癌檢查,分泌物的檢測等。檢查的目的主要是讓孕婦對流產的認識和預防,指導營養和生活方式,避免接觸有害有毒物質和寵物,慎用葯物。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避免高強度的工作,避免家庭暴力,保持心理健康,指導孕婦繼續補充葉酸至懷孕三個月。
B. 產前檢查主要查什麼內容
產前檢查應在確認為已經妊娠後進行,必須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其主要內容包括下列各項:
了解病史
了解本次妊娠的經過,早孕反應情況,有無病毒感染及用葯史、射線接觸史。詳細了解孕婦以往的情況,重點了解孕婦以往的月經情況,以往妊娠分娩有否異常,有無心臟、腎及結核等病史。家族中有無糖尿病、高血壓、結核病和遺傳病史。
全身檢查
對全身情況進行觀察及檢查各臟器,尤其注意心臟有無病變,測量身高、體重、血壓和雙側乳房發育情況。
產科檢查
腹部檢查包括子宮高度、腹圍、胎位、胎心等。陰道檢查了解產道、子宮頸、子宮及附件有無異常。
檢驗
初診必須做的檢驗項目為血常規、小便常規、血型。若夫婦雙方血型不合,要進一步做血中抗體效價和Rh因子的檢測,可作B超了解胎兒宮內情況。
其他
高危妊娠者,若有產史不良,比如死胎、胎兒畸形、遺傳病史等,應進行有關化驗,包括母體血清或羊水穿刺檢查染色體,甲胎蛋白主要用於篩選畸形。
產前檢查,一旦發現異常現象,就應做好相應准備。
C. 產前檢查有哪些啊
1、血壓:這也是孕婦產前檢查項目每次必測的。一般標准值不會超過130/190mmHg,或與基礎血壓相比增加不超過30/15mmHg。每一次檢查都要測量血壓,看看是否有所升高,並用來預防孕婦是否會得妊娠高血壓。
2、測宮高與腹圍:孕婦的宮高、腹圍和胎寶寶的大小密切相關,在孕早、中期,每月的增長都是有一定標準的,根據宮高、腹圍大小能估算胎兒的體重,並了解胎兒發育情況,是否出現發育遲緩或巨大兒。
3、浮腫檢查:懷孕5-6個月之後,隨著胎兒的增大和羊水的增大,宮體對下肢血管的壓迫會使下肢血液迴流不暢,容易出現浮腫。如果浮腫現象嚴重,必要時還要進行利尿治療。
4、血液檢查:在孕婦產前檢查項目中,血液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第一次最為細致。它主要檢查的是孕婦是否有身體功能障礙,有無其他病變和隱形病變。
5、b超:b超檢查一般會做3次,第一次是妊娠16-20周之間,重點是排畸。第二次是妊娠23周左右,主要是結構的畸形篩選。第三次是妊娠36周後,主要查看胎兒有沒有臍帶繞頸、臍腦動脈的血流好不好,並確定胎位。
D. 生育保險產前檢查項目有哪些
一、產前檢查包括以下基本項目:
第一次檢查:16周辦理《廣州市就醫憑證》或異地分娩;尿HCG、婦科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B超、血紅蛋白電泳試驗(地貧篩查);
第二次檢查:產科檢查(均含胎心多普勒)、血型(ABO、Rh)、血常規、尿常規、腎功能(3項)、肝功能(5項)、乙肝兩對半、丙肝病毒抗體、梅毒血清抗體、血糖;
第三次檢查:產科檢查、尿常規、彩色B超;
第四次檢查:產科檢查、尿常規、血糖篩查;
第五次檢查:產科檢查、尿常規、ABO抗體檢測;
第六次檢查:產科檢查、血常規、尿常規、B超;
第七次檢查:產科檢查、尿常規;
第八次檢查:產科檢查、胎兒監護、尿常規;
第九次檢查:產科檢查、尿常規、B超、血常規、肝腎功能、胎兒監護;
第十次檢查:產科檢查、胎兒監護、尿常規;
第十一次檢查:產科檢查、尿常規、B超、胎兒監護;
第十二次檢查:產科檢查、胎兒監護、尿常規。
二、計劃生育手術項目包括:
(一)放置(取出)宮內節育器;
(二)人工終止妊娠(流產術),包括人工流產(負壓吸引術、鉗刮術)、中期妊娠引產術、葯物終止妊娠;
(三)放置、取出皮下埋植避孕劑;
(四)輸卵管絕育術、輸精管絕育術;
(五)輸卵管復通術、輸精管復通術。
E. 重慶渝北區,孕婦享受哪些免費檢查
目前到渝北區公共衛生定點醫院可以享受孕常規,唐氏復查,彩超等,還有的渝北地區可享受2000多的基因檢測。
F. 產檢都包括什麼項目
現在隨著家裡孩子的變少,也因為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使得家裡的孕婦非常受關注。在整個孕期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到定點醫院做產檢,並建立相應的孕期檔案。
就我個人看來,在整個孕程中,必須產檢的項目有,胎心監護、B超、糖耐,以及四維彩超。針對不同的檢查項目,有著不同的作用:
三、四維彩超四維彩超也是孕婦在產檢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檢查,而且四維彩超也是必做的檢查。通過四維彩超的檢查,可以排除胎兒有無畸形的情況出現。
如果有不好的情況,醫生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寶媽寶爸,然後給出他們合理的建議。讓他們決定寶寶的去留,通常情況下,寶寶都不會有問題出現。
通過四維彩超我們可以收到,寶寶的第一張“照片”,也可以通過這張片子,看到寶寶的模樣,這是他和我們的第一次見面。
除了以上幾點檢查的項目以外,在整個孕程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檢測項目,都需要我們按時去做。
G. 產前檢查項目具體有哪些有誰能幫我解答一下
您好,產前檢查時早期發現遺傳病、先天疾病的方法;在妊娠早期、中期進行必要的檢查,如果發現異常,早期採取措施,達到優生的目的。 常見產前檢查項目如下: 一、超聲波產前診斷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產前診斷手段,尤其是近年來採用了先進的B型超聲波掃描儀,使診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它的優點是無痛苦、快速(半小時以內...),可以反復檢查等。對地明顯的肢體畸形、無腦兒、胎兒內臟畸菜、胚胎發育異常、小頭畸形、多胎妊娠,以及羊膜腔穿刺時的盈盤定位,具有很高的診斷價值。 二、羊膜腔穿刺 羊膜腔穿刺是用於確診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神經管缺陷,以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來的遺傳性代謝疾病。穿刺時用穿刺針穿過孕婦的腹壁刺入宮腔吸出少許羊水,進行羊水細胞和生物化學方面的檢查。 三、X射線檢查 眾所周知X射線對胎兒有一定的損傷,但這主要是在妊娠早期。開展超聲波檢查以後,X射線檢查已很少用於產前診斷了。但X射紅檢查在觀察胎兒的骨骼發育方面具有其他檢查手段所不可替代的優點。在妊娠晚期,醫生懷疑胎兒骨骼發育異常時,往往需要用到這一檢查手段。 四、絨毛細胞檢查 絨毛細胞檢查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產前診斷技術。它主要用一根細細的塑料管或金屬管,通過孕婦的子宮口,沿子宮壁入內,吸取少量絨毛進行細胞學檢查。懷孕40-70天時,胚泡周圍布滿絨毛,是進行檢查的最佳時間,比羊膜腔穿刺的最佳時間(第16-20周)要早得多,其意義當然就大多了。 五、胎兒鏡檢查 這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產前診斷項目。一般在懷孕第15-20周時時行檢查。用超聲波定位後,經過局部麻醉作一腹部小切口,將此鏡插入羊膜囊,可以直接觀察胎兒的外形、性別,判斷有無畸形,進行皮膚活檢或從胎盤表面的靜脈抽取胎兒血標本。能對胎和的某些遺傳性代謝疾病、血液病進行產前診治斷。 綜上所述,對於可能有異常的胎兒進行產前診斷是優生的一項重要措施。其可能發生的副作用與生出異常兒的風險相比,顯然是微不足道的,孕婦和家屬應正確認識這些檢查技術,有產前診斷指征的孕婦應該聽從醫生的勸告,接受檢查,千萬不要因為某些不必要的疑慮而失去產檢診斷的最佳時機。祝您健康!
H. 產前檢查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孕早期:在確診懷孕後,在停經12周內到相關婦產科機構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並進行第一次產前檢查。
孕早期主要是記錄既往病史、葯敏史、家族史、月經史、妊娠史等;了解有無影響妊娠的疾病或異常情況;全身檢查:血壓、體重、身高、心、肺、肝、脾、甲狀腺、乳房等,了解孕婦發育及營養狀態;婦科檢查:子宮位置、大小,確定與妊娠月份是否相當,並注意有無生殖器炎症、畸形和腫瘤;化驗血常規、尿常規、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腎功、梅毒篩查等及心電圖檢查。
2
孕中期:每四周進行一次產前檢查(16、20、24、28周)。
孕中期主要是每次體格檢查測量血壓、體重、宮高、腹圍、胎心率,並注意有無下肢浮腫;復查血常規及時發現妊娠合並貧血,復查尿常規及時篩查妊娠高血壓病和妊娠;孕15-20周建議做唐氏綜合征和神經管缺陷的血清學篩查;孕20-24周建議做B超篩查胎兒體表畸形;孕24~28周建議做妊娠合並糖尿病篩查 (50g葡萄糖篩查試驗)。
3
孕晚期:孕28-36周,兩周檢查一次;孕36周以後每周檢查一次。
孕晚期要繼續孕中期體格檢查,注意檢查胎位,如發現異常及時糾正;記數胎動並記錄;建議定期做胎心監護;適時復查B超,觀察胎兒生長發育情況、胎盤位置及成熟度、羊水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