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線區域網有那些拓撲結構
。。無線區域網的拓撲結構,也只有AP、橋接、中繼模式了。
Ⅱ 無線區域網的網路結構有哪些
扁平化網路架構
Ⅲ 無線區域網 經常採用哪種拓撲結構 1 2 3
1、點對點Ad-Hoc結構
2、基於AP的infrastructure結構
Ⅳ 無線區域網有哪兩種組網模式各有什麼特點
無線區域網有兩種組網模式,Ad-hoc模式(點對點無線網路)和Infrastructure模式(集中控制式網路)。
1、Ad-hoc模式(點對點無線網路)
點對點無線網路是一種點對點的對等式移動網路,沒有有線基礎設施的支持,網路中的節點均由移動主機構成。網路中不存在無線AP(無線接入點),通過多張無線網卡自由的組網實現通信。
2、Infrastructure模式(集中控制式網路)
集中控制式模式網路,是一種整合有線與無線區域網架構的應用模式。在這種模式中,無線網卡與無線AP進行無線連接,再通過無線AP與有線網路建立連接。實際上Infrastructure模式網路還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無線路由器+無線網卡建立連接的模式;一種是無線AP+無線網卡建立連接的模式。
(4)無線區域網可採用什麼網路結構擴展閱讀:
WLAN的實現協議有很多,其中最為著名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當屬無線保真技術——Wi-Fi,它實際上提供了一種能夠將各種終端都使用無線進行互聯的技術,為用戶屏蔽了各種終端之間的差異性。
在實際應用中,WLAN的接入方式很簡單,以家庭WLAN為例,只需一個無線接入設備-路由器,一個具備無線功能的計算機或終端(手機或PAD),沒有無線功能的計算機只需外插一個無線網卡即可。
有了以上設備後,具體操作如下:使用路由器將熱點(其他已組建好且在接收范圍的無線網路)或有線網路接入家庭,按照網路服務商提供的說明書進行路由配置,
配置好後在家中覆蓋范圍內(WLAN穩定的覆蓋范圍大概在20 m~50 m之間)放置接收終端,打開終端的無線功能,輸入服務商給定的用戶名和密碼即可接入WLAN。
Ⅳ 無線區域網的結構
無線區域網拓撲結構概述:基於IEEE802.11標準的無線區域網允許在區域網絡環境中使用可以不必授權的ISM頻段中的2.4GHz或5GHz射頻波段進行無線連接。它們被廣泛應用,從家庭到企業再到Internet接入熱點。
簡單的家庭無線WLAN:在家庭無線區域網最通用和最便宜的例子,如圖1所示,一台設備作為防火牆,路由器,交換機和無線接入點。這些無線路由器可以提供廣泛的功能,例如:保護家庭網路遠離外界的入侵。允許共享一個ISP(Internet服務提供商)的單一IP地址。可為4台計算機提供有線乙太網服務,但是也可以和另一個乙太網交換機或集線器進行擴展。為多個無線計算機作一個無線接入點。通常基本模塊提供2.4GHz802.11b/g操作的Wi-Fi,而更高端模塊將提供雙波段Wi-Fi或高速MIMO性能。
雙波段接入點提供2.4GHz802.11b/g/n和5.8GHz802.11a性能,而MIMO接入點在2.4GHz范圍中可使用多個射頻以提高性能。雙波段接入點本質上是兩個接入點為一體並可以同時提供兩個非干擾頻率,而更新的MIMO設備在2.4GHz范圍或更高的范圍提高了速度。2.4GHz范圍經常擁擠不堪而且由於成本問題,廠商避開了雙波段MIMO設備。雙波段設備不具有最高性能或范圍,但是允許你在相對不那麼擁擠的5.8GHz范圍操作,並且如果兩個設備在不同的波段,允許它們同時全速操作。家庭網路中的例子並不常見。該拓撲費用更高但是提供了更強的靈活性。路由器和無線設備可能不提供高級用戶希望的所有特性。在這個配置中,此類接入點的費用可能會超過一個相當的路由器和AP一體機的價格,歸因於市場中這種產品較少,因為多數人喜歡組合功能。一些人需要更高的終端路由器和交換機,因為這些設備具有諸如帶寬控制,千兆乙太網這樣的特性,以及具有允許他們擁有需要的靈活性的標准設計。 中等規模的企業傳統上使用一個簡單的設計,他們簡單地向所有需要無線覆蓋的設施提供多個接入點。這個特殊的方法可能是最通用的,因為它入口成本低,盡管一旦接入點的數量超過一定限度它就變得難以管理。大多數這類無線區域網允許你在接入點之間漫遊,因為它們配置在相同的以太子網和SSID中。從管理的角度看,每個接入點以及連接到它的介面都被分開管理。在更高級的支持多個虛擬SSID的操作中,VLAN通道被用來連接訪問點到多個子網,但需要乙太網連接具有可管理的交換埠。這種情況中的交換機需要進行配置,以在單一埠上支持多個VLAN。
盡管使用一個模板配置多個接入點是可能的,但是當固件和配置需要進行升級時,管理大量的接入點仍會變得困難。從安全的角度來看,每個接入點必須被配置為能夠處理其自己的接入控制和認證。RADIUS伺服器將這項任務變得更輕松,因為接入點可以將訪問控制和認證委派給中心化的RADIUS伺服器,這些伺服器可以輪流和諸如Windows活動目錄這樣的中央用戶資料庫進行連接。但是即使如此,仍需要在每個接入點和每個RADIUS伺服器之間建立一個RADIUS關聯,如果接入點的數量很多會變得很復雜。 交換無線區域網是無線連網最新的進展,簡化的接入點通過幾個中心化的無線控制器進行控制。數據通過Cisco,ArubaNetworks,Symbol和TrapezeNetworks這樣的製造商的中心化無線控制器進行傳輸和管理。這種情況下的接入點具有更簡單的設計,用來簡化復雜的操作系統,而且更復雜的邏輯被嵌入在無線控制器中。接入點通常沒有物理連接到無線控制器,但是它們邏輯上通過無線控制器交換和路由。要支持多個VLAN,數據以某種形式被封裝在隧道中,所以即使設備處在不同的子網中,但從接入點到無線控制器有一個直接的邏輯連接。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管理員只需要管理可以輪流控制數百接入點的無線區域網控制器。這些接入點可以使用某些自定義的DHCP屬性以判斷無線控制器在哪裡,並且自動連結到它成為控制器的一個擴充。這極大地改善了交換無線區域網的可伸縮性,因為額外接入點本質上是即插即用的。要支持多個VLAN,接入點不再在它連接的交換機上需要一個特殊的VLAN隧道埠,並且可以使用任何交換機甚至易於管理的集線器上的任何老式接入埠。VLAN數據被封裝並發送到中央無線控制器,它處理到核心網路交換機的單一高速多VLAN連接。安全管理也被加固了,因為所有訪問控制和認證在中心化控制器進行處理,而不是在每個接入點。只有中心化無線控制器需要連接到RADIUS伺服器,這些伺服器在圖6顯示的例子中輪流連接到活動目錄。
交換無線區域網的另一個好處是低延遲漫遊。這允許VoIP和Citrix這樣的對延遲敏感的應用。切換時間會發生在通常不明顯的大約50毫秒內。傳統的每個接入點被獨立配置的無線區域網有1000毫秒范圍內的切換時間,這會破壞電話呼叫並丟棄無線設備上的應用會話。交換無線區域網的主要缺點是由於無線控制器的附加費用而導致的額外成本。但是在大型無線區域網配置中,這些附加成本很容易被易管理性所抵消。
Ⅵ 區域網按照拓撲結構可分為哪幾種類型有什麼優點
1、匯流排拓撲結構
匯流排拓撲結構將網路中的所有設備通過相應的硬體介面直接連接到公共匯流排上,結點之間按廣播方式通信,一個結點發出的信息,匯流排上的其它結點均可「收聽」到。
優點:結構簡單、布線容易、可靠性較高,易於擴充,是區域網常採用的拓撲結構。
2、星型拓撲結構
每個結點都由一條單獨的通信線路與中心結點連結。
優點:結構簡單、容易實現、便於管理,連接點的故障容易監測和排除。
3、環形拓撲結構
環形拓撲結構各結點通過通信線路組成閉合迴路,環中數據只能單向傳輸。
優點:結構簡單、容易實現,適合使用光纖,傳輸距離遠,傳輸延遲確定。
4、樹型拓撲結構
是一種層次結構,結點按層次連結,信息交換主要在上下結點之間進行,相鄰結點或同層結點之間一般不進行數據交換。
優點:連結簡單,維護方便,適用於匯集信息的應用要求。
5、網狀拓撲結構
又稱作無規則結構,結點之間的聯結是任意的,沒有規律。
優點:系統可靠性高,比較容易擴展,但是結構復雜,每一結點都與多點進行連結,因此必須採用路由演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目前廣域網基本上採用網狀拓撲結構。
Ⅶ 區域網常用的幾種網路拓撲結構及其特點。
網路的拓撲結構有很多種,主要有星型結構、環型結構、匯流排結構、分布式結構、樹型結構、網狀結構、蜂窩狀結構等。
1、星形網路拓撲結構:
以一台中心處理機(通信設備)為主而構成的網路,其它入網機器僅與該中心處理機之間有直接的物理鏈路,中心處理機採用分時或輪詢的方法為入網機器服務,所有的數據必須經過中心處理機。星形網的特點:
(1)網路結構簡單,便於管理(集中式);
(2)每台入網機均需物理線路與處理機互連,線路利用率低;
(3)處理機負載重(需處理所有的服務),因為任何兩台入網機之間交換信息,都必須通過中心處理機;
(4)入網主機故障不影響整個網路的正常工作,中心處理機的故障將導致網路的癱瘓。
適用場合:區域網、廣域網。
2、環形網路拓撲結構:
入網設備通過轉發器接入網路,每個轉發器僅與兩個相鄰的轉發器有直接的物理線路。環形網的數據傳輸具有單向性,一個轉發器發出的數據只能被另一個轉發器接收並轉發。所有的轉發器及其物理線路構成了一個環狀的網路系統。環形網特點:
(1)實時性較好(信息在網中傳輸的最大時間固定);
(2)每個結點只與相鄰兩個結點有物理鏈路;
(3)傳輸控制機制比較簡單;
(4)某個結點的故障將導致物理癱瘓;
(5)單個環網的結點數有限。
適用場合:區域網,實時性要求較高的環境。
3、匯流排形網路拓撲結構:
所有入網設備共用一條物理傳輸線路,所有的數據發往同一條線路,並能夠由附接在線路上的所有設備感知。入網設備通過專用的分接頭接入線路。匯流排網拓撲是區域網的一種組成形式。匯流排網的特點:
(1)多台機器共用一條傳輸信道,信道利用率較高;
(2)同一時刻只能由兩台計算機通信;
(3)某個結點的故障不影響網路的工作;
(4)網路的延伸距離有限,結點數有限。
適用場合:區域網,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的環境。
4、分布式結構
分布式結構的網路是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一種網路形式。分布式結構的網路具有如下特點:
(1)由於採用分散控制,即使整個網路中的某個局部出現故障,也不會影響全網的操作,因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2)網中的路徑選擇最短路徑演算法,故網上延遲時間少,傳輸速率高,但控制復雜;各個結點間均可以直接建立數據鏈路,信息流程最短;
(3)便於全網范圍內的資源共享。缺點為連接線路用電纜長,造價高;網路管理軟體復雜;報文分組交換、路徑選擇、流向控制復雜;在一般區域網中不採用這種結構。
5、樹型結構
樹型結構是分級的集中控制式網路,與星型相比它的特點如下:
(1)它的通信線路總長度短,成本較低,節點易於擴充,尋找路徑比較方便,
(2)除了葉節點及其相連的線路外,任意節點或其相連的線路故障都會使系統受到影響。
6、網狀網路拓撲結構:
利用專門負責數據通信和傳輸的結點機構成的網狀網路,入網設備直接接入結點機進行通信。網狀網路通常利用冗餘的設備和線路來提高網路的可靠性,因此,結點機可以根據當前的網路信息流量有選擇地將數據發往不同的線路。
適用場合:
主要用於地域范圍大、入網主機多(機型多)的環境,常用於構造廣域網路。
7、蜂窩
蜂窩拓撲結構是無線區域網中常用的結構,它以無線傳輸介質(微波、衛星、紅外等)點到點和多點傳輸為特徵,是一種無線網,適用於城市網、校園網、企業網。
Ⅷ 常見的無線網路結構有哪些
無線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有: 無中心的分布對等方式、有中心的集中控制方式、以及上述方式的混合方式。 常見的無線網路協議: IEEE802.11 是第一代無線區域網標准之一。該標準定義了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 (MAC) 協議的規范,允許無線區域網及無線設備製造商在一定范圍內建立互操作網路設備。 802.11 是 IEEE 最初制定的一個無線區域網標准,業務主要限於數據存取,速率最高只能達到 2Mbps 。 由於它在速率和傳輸距離上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 IEEE 小組又相繼推出了 802.11b 和 802.11a 兩個新標准。 2003 年 IEEE 還通過了 802.11g 技術標准。 802.11b 標準是 IEEE 制定的無線區域網標准,它工作在 2.4GHz 免執照的 ISM 頻帶,物理層速率可達 11M ,傳輸層可達 5.5Mbps 。該標准採用 DSSS 直序擴頻技術。 802.11a 標準是 802.11b 的後續標准。它工作在 5GHz 頻帶 (5.2GHz,5.4GHz,5.8GHz) ,物理層速率可達 54M ,傳輸層可達 25Mbps 。採用正交頻分復用( OFDM )技術。 802.11g 標准結合了 802.11b 和 802.11a 兩種標準的優點,克服了它們的局限性。它工作在 2.4GHz 免執照的 ISM 頻帶,可以比工作在 5GHz 的 802.11a 覆蓋更大的區域,同時,採用正交頻分復用( OFDM )技術,物理層速率可達 54M ,傳輸層可達 25M ,傳輸速度比 802.11b 要快 5 倍左右。 802.11n 計劃採用 MIMO (多入多出技術)與 OFDM 相結合,使傳輸速率成倍提高。另外,新的天線技術及無線傳輸技術,使得無線區域網的傳輸距離大大增加。相對 802.11g 標准,新標准計劃在保障 100M 的傳輸速率下使傳輸距離增加 10 倍左右。 802.11n 標准對 802.11 標准做了多項修改,不僅涉及物理層標准,同時也採用新的高性能無線傳輸技術提升 MAC 層的性能,優化數據幀結構,提高網路的吞吐量性能。不過目前這類 MIMO 產品還相當稚嫩。實際性能在 100 米以內大約是 802.11g 產品的 2 倍,而超過 100 米後,其性能將非常接近 802.11g 產品。
Ⅸ 無線區域網可以採用什麼網路結構進行互聯
一般的用星型結構
Ⅹ 區域網最常見的拓撲結構是什麼
星形拓撲是由中央節點和通過點對點鏈路鏈接到中央節點的各站點(網路工作站等)。星形拓撲結構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