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氣對無線網路的影響
wifi的電磁波基本上只能直線傳播,衍射現象很微弱。雨天、霧天對無線電波的吸收、散射影響是比較大的, 雨天的衰減主要是由於雨點所引起的電波散射和吸收作用,霧天里對無線電波的吸收比散射更起主要作用。
自然界天氣變化莫測,雷電、雨、、風、霧、雪等變化無窮,而無線通訊在某種條件下會受到天氣的影響,一般情況下雷電和暴雨影響比較大,其他天氣對微波通訊影響不大。
一、雷電
無線通訊屬於電子通訊范疇,雷電對於電子設備有著強大的摧毀力,無線通訊由於天線架設位置比較高,所以必須要做好設備防雷,一般情況下被雷擊中的概率一般會極低,即便某個建築物被雷擊中,也是之中了大樓的避雷針,強大的電流會在瞬間流入地下,在無線設備上會產生感應電壓,通過射頻防雷器將電流瀉入地下。基帶電纜也會受到一些影響,通過安裝網路防雷器,卸掉基帶電纜的瞬間高電壓。
二、暴雨
當電波穿過降雨的區域時,雨滴會對電波產生吸收和散射,故而造成衰減。雨衰的大小與雨滴半徑與波長的比值有著密切的關系,而雨滴的半徑則與降雨率有關。實測結果表明雨滴的半徑約在0.025cm~0.3cm之間,但無線電波長越接近此波長時,雨衰值越大。雨衰對電波產生的影響主要是吸收衰減,大部分表現為熱損耗。2.4Ghz 的波長為12.5厘米左右,3.5Ghz的波長為8.3厘米, 5.8Ghz的波長為5.5厘米左右,在Ku波段(11G~12Ghz)內電波的波長在2.5cm左右,從上述波長中可以看出,Ku波段雨衰的大小與雨滴的物理模型比較接近受影響最大,其他頻率的雨衰我們一般根據實驗結果估算為 40公里6dbi ,採用高增益天線和高發射功率是抵抗雨衰的有效手段。無線通訊要求信號的凈增益儲備,一般2.4Ghz 要求必須達到10dbi以上,5.8Ghz必須達到15dbi以上,我們在設計無線鏈路時一般會把凈增益儲備設計到30dbi以上,即便有暴雨減去6dbi的損耗,系統得增益儲備還在20dbi以上,所以無線通訊系統不會受到雨天的影響。
三、如何計算系統凈增益儲備根據用戶對無線鏈路設計的具體要求:所有的聯網節點設計要求達到客戶需求的鏈路傳輸速率,系統餘量至少為15bm,結合方案設計的總體設計思路和設無線定位系統_基於WiFi信號的定位解決方案_信銳技術計原則、用戶提供的相關數據、點對多點組網模式、不同產品來進行整體方案設計。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理論計算算出在自由空間中不同的天線配置在滿足15dBm的餘量的前提下所能夠傳輸的距離。已知的參數有LB產品的6Mbps時的接收靈敏度為-91dBm,設備的輸出功率按最大輸出功率計算為Pout=27dBm,發射端天線的增益為Gt,接收端天線的增益為Gr,發射端的饋線損耗為Ct,接收端的饋線損耗為Cr,空間的信號衰減為PL,1/2英寸的Andrew電纜的衰減為0.12dBm;接收端接收的信號強度為Si; 由於LB系列產品的室內/室外單元之間使用基帶電纜相連,其最大允許長度為90米,所以對於饋線長度小於90米的網點,可以直接使用基帶電纜,對無線信號不會產生損耗,所以在上述計算公式中饋線的損耗為0,在設計方案中沒有站點的饋線長度超過90米,由此帶來的饋線的損耗為0。
接收端的信號接收強度為(見附圖): Si=Pout-Ct+Gt-PL+Gr-Cr 電磁波在空間傳輸時的信號功率衰減的計算公式為:32.4+20xLogFmhz+20xLogRKm 在5.8GHz時為:PL=108+20LogD[km] 將此公式帶入上公式:Si=Pout-Ct+Gt-108-20LogD[km]+Gr-Cr 根據此公式就可以計算出不同增益的天線在滿足條件的前提下傳輸的距離: 以監控中心與各個監控點為例:監控中心採用120°扇區天線的增益為15dBi,在只使用基帶電纜的情況下,遠端站點採用外接28dBi定向天線,以距離15公里帶入上面的公式: 接收靈敏度=27-0+15-(108+20LogD[km])+28-0=-61dBm 得到的接收信號強度比6Mbps速率的接收靈敏度-91dBm有30dBm以上的儲備量。
Ⅱ 濕度與無線網路信號的關系
無線電信號和溫度、濕度、大氣壓和雲的折射、大山的阻擋都有一定度關系,不過不像你所說的那麼明顯!濕衣服有屏蔽作用,再次應該是折射的作用。
Ⅲ WIFI無線網路的覆蓋范圍是多少
無線路由器在純凈環境(無障礙和干擾的理想環境)中的無線傳輸距離為室內100米,室外300米。
在實際家庭環境中,無線信號穿過牆體、玻璃、門、傢具、隔斷等障礙物時,這些障礙物會衰減無線信號,影響路由器的無線傳輸距離,其中牆體對無線信號的衰減最大。例如無線信號經過普通磚牆衰減8~15dB,終端上搜索的無線信號可能減少1格,穿過鋼筋混凝土牆衰減15~30dB,終端上搜索的無線信號可能減少2格以上,更多障礙物對無線信號的衰減值請參考附錄。
家庭無線WiFi使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在購買到路由器之後,就要及時修改路由器的登錄密碼。如果路由器的登錄密碼還是默認密碼,那麼蹭網者和黑客就很容易進入路由器後台,對連接該路由器的設備惡意入侵。
還要預防網關地址的泄露。無線路由器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就是DHCP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存放IP地址、網關、DNS的資料庫,如果不是必要,最好關閉這一功能,防止他人通過DHCP獲得網關地址等信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無線網路、人民網-WIFI無線路由器怎麼設置 三步輕松搞定
Ⅳ 工業級zigbee模塊標准通信距離和使用環境溫度范圍是多少
根據工業級設計要求,參考SZ05系列 ZigBee模塊的參數回答如下:
1 ZigBee模塊標准距離為100米,通過PA的方式最遠2KM;
2 工作溫度為 -40~+85℃
3 工作濕度為10%~90%不結露
Ⅳ 無線路由器傳輸距離有多遠 有效距離是多少
由於因為路由器產品中所標注的無線信號傳輸距離是在理想狀況下可以達到的距離,所謂理想狀態下就是以一個路由器為中心,四周無任何障礙物,也沒有任何干擾下所
能達到的最大距離。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因為無線路由器的有效距離取決於你的路由器和網卡的無線發射功率以及很重要的一部分障礙物的多少來決定的。
在大多數品牌的家用無線路由器,器產品說明書上標注的無線信號信號傳輸距離在100-300米左右,這給許多用戶造成了誤解,認為知道在離無線路由器100-300米的范圍內都可以連接上。
但請用戶注意,無線路由器上面所標注的有效距離指的是理論情況下的傳輸距離,也就是以無線路由器為中心,四周沒有任何無障礙物的情況下可以傳輸到100-300米左右的距離。在實際使用環境中,無線信號的傳輸距離根本達不到如此元的距離,會大大的低於100-300米這個范圍。
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情況下,無線信號的發射功率越大,那麼無線信號的傳輸距離就越大,不同廠商生產的家用無線路由器,使用的無線信號的發射功率的大小有所差異,導致無線信號的傳輸距離也有很大的差別。
另外,在發射功率既定的情況下,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下,無線路由器的有效傳輸距離也不僅相同。使用的環境不同,障礙物的布局、多少也就不同,對無線信號的阻擋、削弱程度也就不同,最終無線路由器的信號傳輸距離也不相同。
總結:單純的說無線路由器的無線信號的有效距離是多少?這是不科學的、不嚴謹的,因為沒有考慮到障礙物的對信號的阻擋、削弱情況。
根據測試,在一般的家庭住宅中,無線路由器的信號大約可以傳輸到20-50米左右的距離,如果建築物的牆體較多,則可能信號還達不到10米的距離;如果室內的牆體建築較少,達到60-70米的距離也是有可能的。
Ⅵ 家裡無線網路的有效距離是多遠
有遠的,有近的,距離取決於路由器的天線,有一根天線的,也有8根天線的。
由於因為路由器產品中所標注的無線信號傳輸距離是在理想狀況下可以達到的距離,所謂理想狀態下就是以一個路由器為中心,四周無任何障礙物,也沒有任何干擾下所能達到的最大距離。但現實卻並非如此,因為無線路由器的有效距離取決於你的路由器和網卡的無線發射功率以及很重要的一部分障礙物的多少來決定的。
1、家用的常用品牌有Dlink,Tplink、華為等。
2、根據IEEE802.11標准,一般無線路由器所能覆蓋的最大距離通常為300米,不過覆蓋的范圍主要應視環境的開放與否有關,在設備不加外接天線的情況下,在視野所及之處約300米;若屬於半開放性空間,或有隔離物的區域,傳輸大約在35~50米左右。如果藉助於外接天線(做鏈接),傳輸距離則可以達到幾公里甚至更遠,這要視天線本身的增益而定。因此,需視用戶的需求而加以應用。
3、無論什麼隔離物,都會影響傳輸距離,如果是金屬類隔離物則衰減很快的。
Ⅶ 無線路由器能傳多遠
無線網路理論上的傳輸記錄和實際使用傳輸距離是有很大差別的,
一般的無線路由器,價位大概150上下的,能保證兩堵承重牆以內,30米直徑內,擁有良好的傳輸信號。非承重牆的話,如木板牆等,那穿越5-8堵是沒問題的,一旦承重牆太多,對信號的阻隔很大,或者無線網范圍內,無線路由器與接受無線網的電腦之間有微波爐等電磁干擾很強的電器的話,也會對信號產生很大幹擾。
簡單的來說,無線路由器與接受無線信號的電腦之間,少於三堵承重牆,無電磁干擾強烈的電器,距離小於20米,可以保證信號的良好。
所謂的理論值,200、300米什麼的,那是在極限環境下測試的,無線路由器與電腦間無任何阻隔,無電磁干擾,然後最遠的傳輸距離,而在這個距離上,一般信號已經很微弱了,掉線什麼的時常有之。
至於有線路由器,需要自己拉網線,網線超過80米要加一個信號放大器,不然信號衰減很厲害。
Ⅷ 無線路由器傳輸距離是多少
如果你說的是區域網內的無線上網(無線路由器),在沒有阻隔的情況下50米信號都有85%左右,如果是有阻隔,例如房間之間的牆壁,樓層之間的天花板,那麼信號衰減就比較厲害,一堵牆估計20%的衰減左右。
根據IEEE802.11標准,一般無線路由器所能覆蓋的最大距離通常為300米,不過覆蓋的范圍主要應視環境的開放與否有關,在設備不加外接天線的情況下,在視野所及之處約300米;若屬於半開放性空間,或有隔離物的區域,傳輸大約在35~50米左右。如果藉助於外接天線(做鏈接),傳輸距離則可以達到30~50公里甚至更遠,這要視天線本身的增益而定。因此,需視用戶的需求而加以應用.
通過無線路由器,理論上無線路由在室外的環境距離可以達到150~400m,室內可以穿透兩到三堵牆。根據IEEE802.11標准,一般無線路由器所能覆蓋的最大距離通常為300米,不過覆蓋的范圍主要應視環境的開放與否有關,在設備不加外接天線的情況下,在視野所及之處約300米;若屬於半開放性空間,或有隔離物的區域,傳輸大約在35~50米左右。如果藉助於外接天線(做鏈接),傳輸距離則可以達到30~50公里甚至更遠,這要視天線本身的增益而定。
一般情況下,出現無線網路連接受限制,都是IP沒分配好,或者有沖突。出現無線網路無法連接的主要原因有兩種,一是無線連接TCP/IP設置錯誤;二是密碼格式不符。
1、將無線連接TCP/IP設置為自動獲得IP地址,如果還是無法連接,你可以點擊右下角無線連接圖標右鍵屬性,選擇修復試試,若還是不能上網,重啟路由器試試,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可以根據路由器的IP段將電腦無線連接TCP/IP設置為固定IP地址和DNS再試試。
2、檢查電腦無線連接中的安全密碼格式是否與無線路由器中的安全密碼格式相符合(一般都採用這兩種格式WEP、WPA),格式不符也是無法連接無線網路的主要因素。線路由器可能的安全設置:
1.設置訪問密碼。結果就是你能看到對方的無線信號,而在無線信號上的小鎖的顯示為鎖上狀態。你點擊鏈接,電腦會提示你輸入密碼。
2.MAC地址過濾。每台電腦都有MAC地址(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台電腦的MAC地址是重復的),路由器可以設置MAC地址過濾,即可允許所設MAC地址的電腦可以訪問網路(或設置所設MAC地址的電腦不能訪問網路)。
3.IP地址分配,電腦通過路由器訪問網路必須要得到路由器分配的IP地址才可以。如果路由器不開IP地址自動分配許可權,你就得不到IP地址,也就無法訪問網路。
4.IP地址和MAC的綁定。就只給每個電腦的MAC分配一個固定的IP地址。如果你的MAC不在路由器的MAC的IP地址分配列表中,你一樣是得不到IP地址,一樣是無許可權上網。
這四種設置可以任意組合使用所以,你應該去看看路由器的IP地址綁定和MAC地址過濾是不是有設置……
Ⅸ 無線發射接收的距離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
我認為主要與物理層協議及硬體特性相關。
比如ZigBee:
1.應用頻率范圍;
在我國使用2.4GHz,歐洲868MHz,美國915MHz,不同頻率,調制方式和傳輸速率不同。
2.調制方式與擴頻技術;
3.接收靈敏度和發射功率;
不同國家,對不同的無線技術規定相應的最大功率值。在允許范圍內,發射功率大,接收靈敏度大,傳輸距離越遠。
控制發射功率,可以使用服務原語,這是物理層協議提供的。接收靈敏度大小,則主要看硬體特性(如天線)。
所以,
1.傳輸距離與上層協議無關;
2.物理層協議,既然是協議,是雙方的一種約定,主要是定義軟體,當然也與硬體密切相關;
3.制約無線通信距離的,有使用頻率、調制方式與擴頻技術、接收靈敏度與發射功率大小。
舉例:
藍牙與ZigBee,使用頻率都是2.4GHz,調制方式不同,分別是GFSK和O-QPSK,擴頻方式不同,分別是FHSS和DSSS,接收靈敏度與發射功率大小不同,導致了10m與100m的差異;
ZigBee與WiFi(無線區域網),使用的都是2.4GHz, 都是DSSS,在發射功率上WiFi比ZigBee大得多,所以能達1000m。
Ⅹ 無線信號跟什麼環境有影響
1. 無線信號的干擾
由於無線區域網的無線射頻採用的是ISM(工業,科學,醫學)無線頻段,其中802.11b、802.119標准使用的是2.4G頻段,802.11a標准使用的是5.8G頻段。因此無線區域網會由於在實際的運行環境當中一些突發的同頻段的無線設備的射頻干擾而受到影響。如微波爐、藍牙手機信號都處在2.4G頻段。
所以在無線區域網工作時,在它的區域中突然打開一台微波爐,或者藍牙手機使用藍牙耳機,或者突然有其他的同頻段的無線設備運行都干擾無線區域網的無線信號。無線網路的物理環境發生變化,如在無線AP和無線客戶端之間突然有大的障礙物移動出現等因素,會直接導致無線區域網的網路性能產生突然較大的降低,並且直接導致無線信號中斷或速率降低。
還有一個干擾是來自無線區域網的本身,那就是同頻段不同信道的干擾。這種有趣的情況在家庭用戶發生,只能是在相同樓層相鄰或相近建築物的無線AP的相互干擾。相鄰的無線AP設備之間應使用無干擾的不同信道。如:802.11b、802.11g使用相差五個頻段的信道即可消除干擾,典型的無干擾信道的設置方式為分別為1、6、11信道。
2. 無線信號覆蓋及穿透
家庭環境中,距離都較短,一般的無線區域網設備都號稱傳輸距離在100米以上,所以信號的傳輸距離都不是問題。但是家庭環境卻帶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家庭的空間都比較擁擠,空間不夠開闊,其中房間中的牆壁是最主要的障礙物。由於無線區域網採用的是無線微波頻段。微波的最大特點就是近乎直線傳播,繞射能力非常弱,因此身處在障礙物後面的無線接收設備會接到很微弱的信號,或沒有收到信號。那麼穿透呢?
這是很多網友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希望無線信號能至少穿透屋內的隔牆。要提高無線信號的穿透隔牆的能力,有效的辦法是提高天線的增益,我們在選購無線AP時最好能選擇天線增益高的產品,一般至少要2 dBi以上為好。按照經驗,2dbi的增益天線信號可以穿透兩堵牆。若是房間太多,經過的隔牆比較多,最好是設備是天線可拆,以便配置高增益天線,如改換5dBi 的全向天線加以增強。
金屬物體的障礙物,不僅阻擋微波無線信號,它還能把電磁的能量給吸收掉,生成弱電流泄流掉,因此,無無線信號在家庭環境中最大的金屬物體的障礙物是內有鋼筋網的樓板,這個方向的信號幾乎沒有穿透的可能。要能穿透,信號也是非常的弱。這么大尺寸的的障礙物,微波的繞射更是不可能。若天線設備的天線放在屋中央,則無線信號只能從開闊的通路從窗戶直線發射出去。
在上述的因素我們都認識以後,就得為無線AP選擇一個最佳的放置地點。這個放置點的要求如下:
一、位置應偏高一些,以便在較高地方向下輻射,減少障礙物的阻攔,盡量減少信號盲區;
二、位置點選擇應是使信號盡量少地穿越隔牆,最好是房間中的無線客戶端能與無線AP之間可視。
所以無線AP在家中的最佳放置點應選擇在客廳當中,並能最好與房間中的電腦主機可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