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辦法的論文

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辦法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2-08-05 13:27:24

① 無線區域網絡的設計論文

很簡單就能實現吧,外網通過光纖或者你說的ADSL來實現,可以通過設置代理伺服器來代理外網(一般企業都是通過代理伺服器,可以設置很全面的上網許可權,一般路由上的許可權設置相對簡單),或者通過路由器直接上網,往下級聯通過交換機,看你的網路大小設置,當然也可以通過在交換機上設置vlan來達到區分,可以有效防止網路arp等的泛濫導致整個網路癱瘓,再交換機上看區域分布無線ap來實現無線上網,IP地址的獲取的話盡可能給伺服器或者總的路由來分配,當然也可以給末端的路由來分配,那樣的話可能就是不同辦公室的區域網不通了。

② 畢業論文 校園網的規劃與設計!!!(高分)

目 錄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校園應用分析,需求分析…………………………………

第三章 校園網的功能與設計原則…………………………………

第四章 設計需要

2.1網管中心…………………………………

2.2 行政管理中心……………………………

2.3 教學樓……………………………………

2.4 實驗樓……………………………………

2.5 圖書管……………………………………

第五章 網拓撲圖……………………………………………………

第六章 設計說明……………………………………………………

5.1系統概述…………………………………………

5.2主幹網路設計…………………………………

5.3技術參數………………………………………

第六章 結束語………………………………………………………

致謝……………………………………………………………………

參考資料………………………………………………………………

查驗下信箱..............

③ 100分求一篇wlan無線區域網設計的論文

無線區域網(WLAN)論文:

寬阻帶低通濾波器和雙頻天線的設計與實現
中文摘要: 無線區域網是21世紀通信網路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而能同時工作於IEEE 802.11 a、b、g標準的小型化「雙頻」產品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這對相關部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對於低....

高速無線系統中的OFDM同步技術
中文摘要: 本文首先闡述了正交多載波調制OFDM技術適用於高速數據傳輸的原理,著重討論了OFDM中的同步問題,對常規的同步方案作了討論,並介紹分析了針對其不足之處提出的,關於符號定時估計和頻偏估計及....

IEEE 802.11DCF模式下的優先順序調度機制研究
中文摘要: 隨著無線區域網(WLAN)的廣泛應用和對實時多媒體業務需求的不斷增加, 在無線區域網中提供質量保證服務(QoS,Quality of Service)已經成為一項重 要的極具挑戰....

IEEE802.11g協議分析及其射頻電路研究
中文摘要: 隨著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的發展,各種標准隨即制定並逐步推出其產品,各類 調制技術和射頻電路的設計也逐漸成為產品設計的重點和難點。基於此,本論文 以IEEE802. 11g無線區域網系....

寬頻無線區域網中的動態頻率選擇技術研究
中文摘要: 隨著通信3G 時代來臨,人們對大規模數據業務以及無縫通信的需求日益擴大,使得寬頻無線通信已經越來越多的獲得廣大用戶的肯定。同時,無線通信設備的廣泛使用,使得相互之間的干擾不可避免。這樣,....

基於IEEE802.11 WLAN QoS機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 IEEE 802.11WLAN是目前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無線網路協議之一。隨著其不斷的修訂與完善其傳輸速率也越來越高。802.11a採用OFDM調制技術,最高傳輸速率可達54Mbps,目....

0.18μm CMOS工藝1.6 GHz低相雜訊LC壓控振盪器的設計
中文摘要: 近年來,無線通信的發展,對射頻收發系統提出了功耗更低、頻率更高、尺寸更小、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的要求,壓控振盪器作為射頻收發系統的重要模塊,其功耗、相雜訊、振盪頻率等方面的改善面臨著重要....

一種保證無線區域網中TCP流公平性的隊列管理機制研究
中文摘要: 無線區域網(WLAN)以其移動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網路速率的不斷提高以及多媒體應用的發展,人們更希望無線網路能夠提供服務質量(Ouality of Service,QoS....

基於網路處理器的千兆防火牆中NAT的設計與實現
中文摘要: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網路犯罪案件的急劇上升,網路安全已經作為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擺在了人們面前,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本文介紹了作者在研究生學習期間就網路安全方面所做的研發工作,主....

無線區域網信號檢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中文摘要: 在過去的幾年裡,人們越來越關注無線區域網(WLAN)的發展情況,無線區域網使用無線電波傳輸數據,具有使用靈活、結構簡單、組網方便等優點,由於無線區域網技術具有的多種優點,其發展十分迅速。....

④ 求關於校園無線網路的論文

推薦去CNKI撒,清華搞的撒,那裡面是論文資料庫,可以隨時下載的。你要搞不定的話,去淘寶的///翰林書店///,能下載到論文的
----------------------------------------------------

⑤ 求個關於校園無線區域網方面的論文!!!!

校園無線區域網的規劃與設計

摘要】 介紹了無線區域網的協議標准與組成,分析無線區域網的優劣,提出了無線網路聯網方式的具體辦法,最後簡要討論了校園無線網路的安全問題。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ce the agreement standard and component of th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LAN),analyzes the adrantages and disadrantages of the wireless LAN,presents the concrete method of connecting the WLAN with the Laternet,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issue of security campus WLAN.
【DOI】 CNKI:SUN:JYDB.0.2007-03-019

這方面的論文比較多,覺得可以與我索取論文批量

⑥ 求個無線區域網的設計畢業論文

通過初步了解,貴方此次網路建設主要是為了無線廠區覆蓋,需要在整個辦公樓附近、周邊建築、半徑3~400米的廠區內可以通過移動電腦、移動終端等設備連接到網路上,根據此項需求,我們在無線設備的選型上進行了分析,特推薦採用SUPER 802.11G無線技術標準的設備。
採用無網路方案有很多優點。與有線方案相比較具體有以下幾點:
�8�3 容易架設。只要在可視范圍內就可架設,採用全向天線的模式,不需要調整任何角度,信號以無線電波的方式傳輸。
�8�3 維護簡單。在網路上任何節點可進行遠管理,配置和軟體升級。
�8�3 成本相對低。採用有線方案實際的成本開銷很大,而且此次工程中的移動網路功能是無線所不能具備的。
什麼情形需要無線區域網絡
無線區域網絡絕不是用來取代有線區域網絡,而是用來彌補有線區域網絡之不足,以達到網路延伸之目的,下列情形可能須要無線區域網絡

�8�5 不易接線的區域 在不易接線或接線費用較高的區域中提供網路服務;
�8�5 靈活的工作組 為經常進行網路配置更改的工作區降低了總擁有成本;
�8�5 網路化的會議室 用戶可在從一個會議室移動到另一個會議室時進行網路連接,以獲得最新的信息,並且可在決策時相互交流;
�8�5 特殊網路 現場顧問和小工作組的快速安裝和兼容軟體可提高工作效率;
�8�5 子公司網路 為遠程或銷售辦公室提供易於安裝、使用和維護的網路;
�8�5 部門范圍的網路移動 漫遊功能使企業可以建立易於使用的無線網路,可覆蓋所有部門。

無線區域網協議(802.11b)詳解
價格便宜的攜帶型計算機、行動電話和手持式設備的日趨流行,以及Internet應用程序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用戶需要隨時進行網路連接。為滿足這些需求,可以使用兩種方法將攜帶型設備連接到網路,而沒有電纜所帶來的不便。這兩種標准就是IEEE 802.11b和Bluetooth。IEEE802.11b是一種11Mb/s 無線標准,可為筆記本電腦或桌面電腦用戶提供完全的網路服務。
IEEE802.11b的特點
�8�5 速度 2.4GHz直接序列擴頻,最大數據傳輸速率為11Mb/s,無須直線傳播。
�8�5 動態速率轉換 當射頻情況變差時,可將數據傳輸速率降低為5.5Mb/s、2Mb/s和1Mb/s。
�8�5 使用范圍 支持的范圍是在室外為300米,在辦公環境中最長為100米。

可靠性 使用與乙太網類似的連接協議和數據包確認,來提供可靠的數據傳送和網路帶寬的
有效使用。
互用性 只允許一種標準的信號發送技術,WECA將認證產品的互用性。
電源管理 網路介面卡可轉到休眠模式,訪問點將信息緩沖到客戶,延長了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壽命。
漫遊支持 當用戶在樓房或公司部門之間移動時,允許在訪問點之間進行無縫連接。
可伸縮性 最多三個訪問點可以同時定位於有效使用范圍中,以支持上百個用戶。
安全性 內置式鑒定和加密。

無線網路原理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普及和國民經濟信息化的發展,客戶/伺服器計算、分布式處理、國際互連網(Internet)、內部網(Intranet)等技術被廣泛接受和應用,計算機的聯網需求迅速擴大。在諸多計算機聯網技術中,無線網(Wireless Network)以其無需布線、在一定區域漫遊、運行費用低廉等優點,在許多應用場合有其他聯網技術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無線通信技術中,基於擴頻技術的計算機無線網具有抗干擾能力強、易於實現碼分多址、安全保密、 無須申請頻率資源等特點,近年來在計算機聯網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地應用。
擴頻通信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擬的優點,近年來在無線通信中得到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擴頻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開始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美軍使用的無線保密通信技術。現在擴頻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包括計算機無線網等許多領域。擴頻通信是一種信息傳遞方式,其信號所佔用的頻帶寬度遠大於所傳信息必需的最小帶寬;頻帶的展寬是通過編碼及調制的方法來實現的,與所傳的信息無關;在接收端採用相同的擴頻碼進行相關解調來解擴及恢復所傳信息。

⑦ 畢業論文:校園網的建設 無線網路技術的應用與實施方案

摘 要 隨著計算機網路通訊的飛速發展和應用的不斷普及,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正成為一種世界性行為,盡快盡早地建設校園網好處將是顯著的和長遠的。然而,管好、用好校園網才是網路建設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校園網 現代教育技術 數字教育
面臨21世紀,社會的高度國際化、信息化使現代教育面臨著深刻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也因此受到沖擊。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必將導致教育教學領域的深刻改變,網路教學、遠程教學、教育資源共享的教育新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校園網路的建設,為建構現代教育新型教學教育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如何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1 管好校園網,發揮校園網的作用
校園網概括地講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頻多媒體網路。也就是利用先進的綜合布線技術構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計算機信息傳輸網路;利用成熟、領先的計算機網路技術規劃計算機綜合管理系統的網路應用環境;利用全面的校園網路管理軟體、網路教學軟體為學校提供教學、管理和決策三個不同層次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和知識的一個覆蓋全校管理機構和教學機構的基於Internet/Intranet技術的大型網路系統。
建設校園網,豐富多彩、健康清新的校園網路文化將成為學校培養學生思維方式、道德品質、創造能力的新環境,成為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嶄新平台。同時對於轉變陳舊教育理念和手段,促進教學內容、方法、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對於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更具深遠的意義。
我國著名的空間科學家奠基人錢學森院士認為:21世紀教育是一個「人腦+電腦+網路」的教育。網路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形成將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內容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學習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同時對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也將帶來巨大變化。然而,網路建成後,管好用好校園網,發揮網路的巨大功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應予以充分地研究和思考。
1.1 莫使校園網成擺設
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硬體,差不多每一年多、有的甚至幾個月就降價50%。有的學校資金短缺,建立一個校園網動輒投資上百萬元,但使用率嚴重不高甚至閑置,眼看著教育資源在浪費。造成這種局面的關鍵可能還是在於管理者的觀念。
一是沒有建立一個校園網教學與管理的環境。信息時代的到來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同時也使教育風格更加精細和個性化,更使教育格局打破時空的局限更具開放性,同樣也豐富了教育手段,使教育更具高效率。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校園網教學與管理的環境是發揮網路功能的基礎。在一個好的校園網環境里人們用計算機和網路進行工作、交流和學習,計算機改變了人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這是對教育的挑戰,也是為教育的改革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二是沒有建立教師利用網路技術教學的評估機制和學生學習的評價機制,沒有合理配置終端設備……。更新觀念,管理者應充分認識教育現代化首先是教育觀念現代化,通過各種手段,強化教師現代化教育意識,確立現代化教育新思路、新觀念,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入教學改革。教師也要轉變陳舊教育理念和手段,促進教學內容、方法、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利用網路技術的先進、快捷充分為教育服務。也鼓勵、培養學生實現網上「個性化學習」,學會從網上獲取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師利用網路技術教學的評估機制和學生學習的評價機制,為促進現代教育的發展、確保網路資源的開發利用,其有相當的重要性
1.2 網管人員的網路技術管理水平
網路功能的強弱、使用效率的高低、作用發揮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依賴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的水平。網路建成後,學校應及時設置網路管理中心,需要安排至少兩個具有良好思想業務素質的網路管理人員來維護網路的正常運行,保證線路設備正常運轉,制訂校園網管理條例,負責網路的系統管理、信息管理、網頁維護,確保網路的暢通和安全,開展各種網路應用的培訓,推動各種管理軟體的使用和數據維護。並不斷對他們進行網路技術培訓,使他們成為網路技術應用和開發的骨幹。校園網路的管理涉及面大,范圍廣、技術要求高,需要學校各方面的配合和共同合作。
1.3 加強網路隊伍建設
要發揮校園網路的巨大能力,培養和培訓大批會使用計算機和網路的人才,加強網路隊伍的建設是確保校園網的運作和教育科研順利進行成敗的關鍵。這些人才應包括:網路管理、軟體技術、視音頻多媒體製作、素材資料收集、培訓維護等人員。要讓每個教師和學生懂得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馳騁,充分享受校園網帶來的方便快捷。學校應為通過信息技術考核的教職工和學生班級優先配置網路電腦,提高教師、學生學習和使用校園網的積極性,並建立教師利用網路技術教學的評估機制和學生學習的評價機制。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校園網路的價值,提高網路的效價比。
2 用好校園網,應用才是它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硬體的建設可以在幾個月內完成,但基於校園網的應用則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去精心組織和實現,這是一項工作量大、技術復雜的長期任務。
2.1 應用方式和發展方向
校園網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學校管理和教學應用兩個方面:
學校管理是辦好一個學校的重要環節。充分利用現代網路技術為學校管理服務,信息化辦公、無紙化辦公,讓每個辦公室通過校園網進行辦公、管理和獲取校內外的信息,同時能夠通過網路進行即時通信和協同工作,加強對學校資源、教師和學生的充分調動和管理,可以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教學應用是校園網最主要應用。電子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教師資源中心、多媒體教室、網上學校、網路教室、課件製作中心、家長訪問系統、網上選課……。網路應用功能多種多樣,有待於不斷開發和完善,它的每一個功能都會使教育產生巨大的、多層次、多方面的變革,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人才觀念、教育結構還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學習方法等等都會帶來巨大的改革。社會在進步,教育同樣在不斷改革。
E-校園和現代遠程教育是校園網應用發展的方向:
「數字教育」是世紀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學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徵和長期任務。要實現教育信息化,必須先開展校園信息化,即數字化校園-E校園。數字化校園的營建將更充分體現「以教育教學為本,以教師學生為本」的思想。
現代遠程網路教育的形式將促使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根本轉變:學歷教育不再是一勞永逸的了;終身學習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人類社會人員提供多層次、多類型的教育服務,開放教學資源,實現校園網與互聯網、教育城域網互聯,共享國內外教育資源,了解教育發展的新局勢、新動態、新信息是校園網應用發展的另一個方向。
2.2 教育教學資源和網站的建設
校園網路的建設,為現代教育新型教育模式的建構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網路的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使教育資源能夠被充分共享和利用。然而,網路僅僅是信息化的形式,豐富的共享信息資源庫才是信息化的實質內容。教育教學資源庫包括教育管理資源和教學資源兩大部分。在校園網平台上,建立教育教學資源庫,確保學校行政和教學管理的網路化,提供學校教師製作課件的環境、備課工具和資訊,確保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和充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讓計算機進課堂,為學生的互動式、自主探索學習提供充分的學習資源。
建立一個強大教育教學資源庫是勢在必行,否則,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校園網使用上巨大的浪費。當然,資源庫的建設也不是容易的,尤其要把所有教材的知識點、文字、圖片、聲音、圖象等等都收集齊,又編輯入庫,真是談何容易,需要做長期的工作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協作,更需領導的組織和支持。
學校網站建設是一個對內提供服務,對外展示學校形象的窗口,也是校園網應用集中表現的地方。校園新聞、教學科研、網上圖書館、視頻點播、資源中心、家長訪問、網上選課、聊天室等等欄目的建設,傳遞信息、了解教育發展動態、反映教學發展變化、為師生提供思想交流的空間和舞台。因此必須加強網站建設的技術力量、加強信息的收集和編輯工作,為網站的信息資源提供保障,並使網站能更好地為適應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服務。
校園網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它的功能有待於不斷的研究、開發、探索和創新。學校領導應以充分的支持和實踐,帶領廣大教師確立現代教育的新思想、新觀念,深入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實踐,建好、管好、用好校園網,推動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桑新民.「網校」遠程教育模式的反思與暢想〔N〕.中國教育報,1999-06-28

論文質詢 [email protected]

⑧ 網路規化設計論文有沒有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網路規劃
[摘要]:本文先介紹了CDMA網路參考模型。然後介紹了交換網路的規劃方法,包括交換網路組織、信令網組織、信令方式、編號計劃和同步要求等。最後介紹了無線網路的規劃方法,包括頻率配置、網路規劃步驟等。

1 概 述
目前,基於CDMA(碼分多址)技術的數字蜂窩系統由於具有容量大、音質好、升級潛力大等優點,經過兩年多的商業化,已在全球(尤其是美國、香港和南朝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內,原郵電部和總參通信部於1995年決定合作發展800MHz的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稱為中國電信長城網,從1996年起在北京、上海、廣州和西安開始建設試驗網。目前,這四個試驗網已開通並完成聯網漫遊測試。北京的試驗網已開始免入網費放號。中國聯通有限公司也於1996年起在廣州、天津和上海建設試驗網,預計很快就可開始聯網測試。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已發布相關的技術體制和技術規范。相信CDMA作為PLMN的一種制式,在不久的將來即可在我國的移動通信領域崛起。

2 網路參考模型
CDMA網路參考模型定義了網中的功能實體和相互間的介面,CDMA網路參考模型與GSM網相似。

MSC 移動交換中心 HLR 歸屬位置寄存器
VLR 拜訪位置寄存器 AC 鑒權中心
MC 短消息中心 SME 短消息實體
PSTN 公用交換電話網 MS 移動台
EIR 設備識別寄存器 BS 基站系統
OMC 操作維護中心 IWF 互連功能

3 交換網路規劃
3.1 交換網路組織
CDMA網採用3級結構,具體為:在大區中心(如北京、上海、廣州、沈陽、武漢等)設立一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並網狀相連;在各省會或大城市設立二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並與相應的一級匯接中心相連;在移動業務本地網中設一個或若干個移動端局MSC,也可視業務量由一個MSC覆蓋多個移動業務本地網。移動業務本地網原則上以固定電話網的長途編號區編號為2位和3位的區域來劃分。

3.2 信令網組織
目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移動通信網信令網都是專門組建的,因為不但要傳送電話用戶部分TUP消息,還要傳移動應用部分MAP消息。
CDMA網的信令網與其交換網路結構相對應,也分為三級結構:高級信令轉接點HSTP、低級信令轉接點LSTP和信令點SP。
HSTP負責轉接本大區內及本大區與其他大區間的信令業務。HSTP可兼有LSTP的功能。LSTP負責轉接本服務區內及至其上級HSTP的信令業務。SP是信令消息的源點和目的點。
信令轉接點STP可採用獨立式設備,也可採用與移動匯接中心合設的方式。
信令網中網路節點間採用中國7號信令。
3.3 信令方式
Um介面(也稱空中介面)的無線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空中介面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布了此規范。此規范基於TIA/EIA/IS-95A—寬頻雙模擴頻蜂窩系統移動台-基站兼容性標准。
A介面的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移動業務交換中心與基站子系統間介面信令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布了此規范。中國聯通頒布的A介面信令規程與EIA/TIA/IS-634的信令規程基本兼容,是其一個子集。
B、C、D、E、N和P介面的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移動應用部分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而了此規范。此規范基於TIA/EIA/IS-41C—蜂窩無線通信系統間操作標准。中國聯通頒布的MAP為IS-41C的子集,第一階段使用IS-41C中51個操作(OPERATION)中的19個,主要為鑒權、切換、登記、路由請求、短消息傳送等。
Ai介面的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與PSTN網介面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布了此規范。此信令規程也稱MTUP。中國聯通頒布的MTUP為與《中國國內電話網No.7信號方式技術規范》所規定的信令規程相兼容的子集,即MTUP不使用NNC、SSB、ANU、CHG、FOT和RAN消息;另外,只接收不發送4個消息:後續地址消息SAM,帶一信號後續地址消息的SAO,主叫用戶掛機信號CCL和用戶本地忙信號SLB。
3.4 編號計劃
(1)移動用戶號碼薄號碼DN
為移動用戶作被叫時,主叫用戶所需撥的號碼。DN由國家碼、移動接入碼、HLR識別碼和移動用戶號四部分共12位號碼組成。中國的國家碼為86,國內撥號時可省略。移動接入碼採用網號方案,長城網為133,中國聯通擬為132。CDMA網與GSM網DN的區別在於移動接入碼的不同。
(2)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SI與移動台識別碼MIN
IMSI是在CDMA網中唯一地識別一個移動用戶的號碼,由移動國家碼、移動網路碼和移動用戶識別碼三部分共15位號碼。中國的移動國家碼為460,長城網各中國聯通的移動網路碼為03。
MIN碼是為了保證CDMA/AMPS雙模工作而沿用AMPS標準定義的。長城網和中國聯通對MIN的定義有所不同,長城網的定義為3H1H2H3××××××,中國聯通的定義為132H1H2H3××××,其中H1H2H3為HLR識別碼。
(3)電子序列號ESN
ESN是唯一地識別一個移動台設備的32比特的號碼,每個雙模移動台分配一個唯一的電子序號,由廠家編號和設備序號構成。空中介面、A介面和MAP的信令消息都使用到ESN。
(4)系統識別碼SID和網路識別碼NID
SID是CDMA網中唯一識別一個移動業務本地網的號碼。SID按省份分配。NID是一個移動業務本地網中唯一識別一個網路的號碼,可用於區別不同的MSC。移動台可根據SID和NID判斷其漫遊狀態。
3.5 同步要求
(1)無線同步要求
CDMA系統對無線定時要求十分嚴格。在IS-95中規定,同一前向CDMA信道的導頻PN序列與所有Walsh序列間的時間誤差須小於50ns;同一基站的不同CDMA信道的發射時間須在±1μs內;所有基站的導頻PN序列的發射時間須在±10μs內,因此,每個基站都需使用GPS作為時間基準參考源。
(2)網路同步要求
網路同步的目的是使網路節點間數字信息流的幀同步,保障話音、信令、網管數據的正常傳送。
長城網和中國聯通CDMA網的技術體制均規定CDMA網內以GPS系統作為時鍾基準,同時以公用數字同步網的同步基準作為備用時鍾基準。
一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和二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的同步基準來自二級A類BITS。MSC、VLR、HLR、AC的同步基準來自二級B類BITS。BSC從MSC來的數據流中提取時鍾。BTS從BSC來的數據流中提取時鍾。

4 無線網路規劃
4.1 頻率配置
中國聯通CDMA網的工作頻段為835MHz~839MHz(基站收)、880MHz~884MHz(基站發),即4MHz可用頻率,上下行頻率間隔為45MHz。CDMA基本頻道為AMPS的384號頻道(836.52MHz),第二CDMA頻道為425號(837.75MHz)。
長城網的工作頻段為825MHz~835MHz(基站收)、870MHz~880MHz(基站發),即10MHz可用頻率,上下行頻率間隔為45MHz。CDMA基本頻道為AMPS的283號頻道(833.49MHz),第二CDMA頻道為242號(832.26MHz)。擴展CDMA頻道依次為201號(831.03MHz)、160號(829.80MHz)、119號(828.57MHz)、78號(827.34MHz)和37號(826.11MHz)。長城網共有7個可用CDMA頻道。
4.2 無線網路規劃步驟
無線網路規劃的目標是在滿足覆蓋要求、容量要求和服務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經濟地設計網路。實際的規劃一個復雜的過程。以下介紹一個較為簡化的規劃過程。
(1)明確覆蓋要求、容量要求和服務質量要求
覆蓋要求包括所需覆蓋的區域。根據地形地貌覆蓋區域可劃分為高密度城區、一般城區、郊區、鄉村和高速公路等。同時需提出需要重點覆蓋的旅遊景點、機場、繁華商業區等。
服務質量要求包括誤幀率FER、無線信道呼損、切換率、小區邊緣可靠性、小區區域可靠性等。容量要求可根據已有話務分布數據(如GSM)和增長預測數據提出。
(2)從滿足容量要求估算基站數量
一個扇區的極限容量可根據以下經簡化的式(1)計算得出。

其中:NMAX為極限容量;W/R為處理增益;Eb/Io為比特能量與干擾功率密度之比;VAF為話音激活因子;f為其它扇區對當前扇區的干擾因子。
典型地,當VAF取0.4,Eb/Io取7dB(對應FER為1%),f取0.85(對三扇區)時,NMAX約為36。
式(1)中的極限容量為移動台與基站塔距離為0時容量。實際容量應考慮扇區負載。扇區負載的典型值為40%~75%。
根據極限容量和扇區負載,既可推算出一個三扇區或全向基站滿容量配置時的最大業務信道數。之後,根據無線信道呼損、每用戶忙時話務量,可估算出滿足給定容量下所需基站數。
(3)從滿足覆蓋要求估算基站數量
使用鏈路預算和適當的傳播模型估算基站的覆蓋半徑,即可估算出給定覆蓋區域所需的基站數量。表1給出了一個典型的鏈路預算。

表1 鏈路預算表 項目 單位 高密度城區 一般城區 郊區 鄉村
(a)移動台最大發射功率
(b)移動台天線增益

(c)人體損耗

(d)移動台有效輻射功率EIRP

(e)基站接收天線增益

(f)基站接收饋線損耗

(g)基站接收器雜訊系數

(h)基站接收器雜訊密度

(i)信息速率(10log9.6k)

(j)Eb/Io

(k)基站接收靈敏度

(l)干擾餘量(對應60%小區負載)

(m)軟切換增益

(n)基站分集增益

(o)衰落餘量

(p)建築物穿透損耗

最大路徑損耗(d-k+e-f-l+m+n-o-p)
dBm
dB

dB

dBm

dBi

dB

dB

dBm/Hz

dBHz

dB

dBm

dB

dB

dB

dB

dB

dB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28

120.7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20

128.7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15

133.7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10

138.7

傳播模型選用HATA模型時,城區傳播損耗見式(2)。

PL城區=69.55+26.16×log(f)-13.82×log(hb)-a(hm)+(44.9-6.55×log(hb))×logR (2)

其中,PL為路徑損耗(dB)
f為頻率(MHz)
hb為基站天線高度(m)
hm為移動台天線高度(m)
R為基站到移動台的距離(km)
a(hm)為移動台天線高度校正因子
對小到中等城市,a(hm)=(1.1×log(f)-0.7)×hm-(1.56×log(f)-0.8)
對大城市,a(hm)=3.2×(log(11.775×hm))2-4.97
對郊區,傳播損耗校正公式為PL郊區=PL城區-2×(log(f/28))2-5.4
對鄉村,傳播損耗校正公式為PL鄉村=PL城區-4.78×(logf)2-18.33×logf-40.94
(4)步驟(2)和(3)可在設計的初步階段快速地估算基站數量。選取兩者中的最大值,並初步確定基站站址。
(5)使用模擬工具針對每個基站進行模擬設計
站址確定後,使用模擬工具(如摩托羅拉的NetPlan,朗訊的CE4,北電的PlaNet)開始模擬。
模擬工具的輸入為:
.系統參數。如碼片速率、尋呼速率等;
.移動台參數。如噪音系數、所要求的Eb/Io等;
.小區/扇區參數。如導頻、同步、尋呼信道的功率,導頻PN偏置指數,導頻檢測門限T-ADD/T-DROP,導頻搜索窗口SEARCH-WINDOW,等等。
模擬工具利用數字化地圖,經模擬後常用的輸出為:
.導頻信號強度圖。此圖為傳播損耗的導頻信號強度分析圖;
.最強導頻EC/IO圖。此圖可分析前向鏈路覆蓋效果;
.移動台發射功率圖。移動台為滿足目標Eb/Io所需的最小發射功率圖,可分析反向鏈路覆蓋效果;
.軟切換區圖。移動台可進行軟切換的區域圖,同時可分析導頻污染的程度。
根據輸出結果,判斷設計是否滿足覆蓋、容量、性能要求,從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
.增加或減少基站;
.改變基站站址;
.調整基站天線的方位角和傾角;
.調整基站的發射功率;
.調整小區/扇區參數。

5 結束語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網路規劃涉及無線通信、交換、信令、同步、計費、網管等多種通信技術,是一個系統工程。科學的網路規劃將為隨後的運營、維護和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對CDMA網工程設計中幾個較為重要的方面作了簡單的介紹,為今後的工程設計作技術積累。

⑨ 哪裡有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的論文

[信息與通信工程]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方法研究
http://tabobo.cn/soft/20/233/2007/04955217459.html

摘 要

在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網和最大的移動用戶數,移動用戶的數量已經超過4億,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快速增長。現有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無論是在頻譜資源,還是在所能提供的業務方面,都已經不能滿足移動通信用戶的需求。
本文所討論的TD-SCDMA是一項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究的3G技術,論文中將從TD-SCDMA的技術特點、無線網路規劃流程、覆蓋和容量規劃、組網方案和小區規劃、以及TD-SCDMA與其他移動通信系統間的干擾及協調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其中對於覆蓋和容量規劃將在理論方法上進行較為詳細地論述;而與其它系統間的干擾問題將通過與WCDMA網路間的干擾分析來進行。
在文章的最後,將通過對自己親身參與的部分規劃工作的敘述來對本論文做一個結束,這個也是本論文中對於自己在實踐中所學比較全面的總結。

關鍵詞:TD-SCDMA,覆蓋規劃,容量規劃,鏈路預算,干擾分析

ABSTRACT

Mobile subscriber's rate of rise goes far beyond the fixed telephone user's rate of rise in our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At present already we had the global biggest migratio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 our country and the biggest mobile subscriber number,and mobile subscriber's quantity already approached four hundred million, moreover this number also is growing fast.The existing secon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gardless of is in the frequency spectrum resources or in the service aspect which can provide,all already could not satisfy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velopment demanded.
Here what the article discusses is the technology of TD-SCDMA which is completely and independently studied by our country,we will study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of TD-SCDMA,wireless network planning flow,cover and capacity planning,network plan and plot plan,disturbance and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etween.For coverage and capacity planning which will be carried out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exposition in more details.As for the issue of interference with other systems,we will talk about it with the WCDMA network.
In the final article, through my personal involvement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to make a conclusion,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practice what I have learnt in my comprehensive review.

KEY WORDS: TD-SCDMA, cover planning, capacity planning, link budgeting, disturbance analysis

目 錄
前 言 - 1 -
第1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的發展[1][5][6] - 2 -
1.1 第三代移動通信的三大主流標准 - 2 -
1.2 TD-SCDMA標準的形成 - 3 -
第2章 TD-SCDMA技術概述[3][5] - 6 -
2.1 TD-SCDMA簡介 - 6 -
2.2 TD-SCDMA採用的主要技術 - 7 -
2.2.1 智能天線技術 - 7 -
2.2.2 綜合採用各種多址方式 - 9 -
2.2.3 同步CDMA - 10 -
2.2.4 聯合檢測(Joint Detection)技術 - 11 -
2.2.5 接力切換(Baton Handoff) - 14 -
2.2.6 動態信道分配(DCA) - 15 -
第3章 TD-SCDMA無線通信系統網路規劃[4][8][10][11] - 18 -
3.1 無線網路初步規劃的流程 - 18 -
3.2 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的內容及流程 - 19 -
3.3 TD-SCDMA網路覆蓋規劃 - 21 -
3.3.1TD-SCDMA 覆蓋規劃理論准則 - 21 -
3.3.2 TD-SCDMA覆蓋規劃的鏈路預算方法 - 23 -
3.4 TD-SCDMA網路容量規劃 - 27 -
3.4.1 TD-SCDMA 的容量規劃流程 - 28 -
3.4.2 TD-SCDMA容量規劃預算的數學模型 - 30 -
第4章 TD-SCDMA的組網[2][7][9][12][13] - 33 -
4.1 TD-SCDMA獨立組網 - 33 -
4.1.1 TDD-TSM 向TDD-LCR的演進方案 - 33 -
4.1.2 覆蓋方式分析 - 34 -
4.1.3 終端移動速度分析 - 36 -
4.2 TD-SCDMA與WCDMA網路聯合組網 - 36 -
4.2.1 雙網切換 - 37 -
4.2.2 網間漫遊 - 38 -
4.2.3 網路版本 - 38 -
4.3 組網方案 - 39 -
4.4 TD-SCDMA與WCDMA混合組網干擾分析 - 40 -
4.4.1 鄰頻干擾分析原理 - 41 -
4.4.2由ACIR計算WCDMA系統容量損失的方法 - 41 -
4.4.3 TD-SCDMA BS 對 WCDMA BS干擾分析 - 43 -
第5章 羅沙島的兩種建站方案 - 49 -
總 結 - 53 -
致 謝 - 55 -
參考文獻 - 56 -
附 錄A 中文翻譯 - 57 -
附 錄B 英文原文 - 63 -

⑩ 寫一篇關於無線網路的論文,重要的是論文中要有下面的要求里的啊!!最主要的是新技術方面的喲!!!急求!!!謝謝

1畢業論文屬於學術論文。
2隻要不是抄的,你寫出全世界最差的一篇論文就 可以。
3比著葫蘆畫瓢,找一篇去年畢業 同學的範文,格式樣式,照著寫就行了。
4畢業論文的實 質是讀後感,選一本書,花一個星期讀一遍。邊讀 邊做筆記。把筆記整理一下,按範文格式條理一下,就是很好的論文了。
5問題的關鍵是:你必須花一周的時間。許多同學不願花費這個時間,那就沒轍了。別的也別談了。 完了。
6有的同學找朋友幫忙,自已不寫,讓朋友替自己寫一篇。 這當然好,但現在的朋友大都靠不住。你讓他寫一篇給你,他滿口答應,沒過兩天就送給你一篇。你千恩萬謝。可是拿給老師一看,原來是從網上粘下來的,亂碼都 還沒改。更可氣者,一稿多用,他還把這篇「論文」送給好幾個人,賺了好幾頓飯,造成「雷同抄襲」、頻煩吃飯。
7結論:只能自己寫,花一周時 間。
8那位問了:「我寫得不好怎麼 辦?」答:「這是偽問題。別管好壞,先寫出來就行。老師還怕都寫好呢:沒法分優良中差了!總之,你寫出一篇全球最差的論文就行,只要不是抄的!」
9隻要硬著頭皮寫,傻瓜都能寫一篇。

第一章 選題
一、選題的原則
(一)有價值(有品位,內行)
(二)有可行性(或操作性,大小適中,難易恰當)
(三)有濃厚興趣(興趣是動力,必須是自己喜歡的。)
《論語·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果你什麼都不喜歡,那就更好辦:讓輔導老師給你一個題目就行。
(四)專業對口(專業專長)
二、 選題的 方法
(一)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填補空白的課題
(三)有爭議的課題
(四)有矛盾的課題
(五)可綜述的課題
第二章 搜集資料
學術研究往往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因此,搜集相關文獻信息,非常重要。要求能快 速、准確地搜集到所需的資料信息。
一、直接材料的搜集
第 一手材料
二、間接材料的搜集
從文獻及網路查取的材料
(二手材料一定要注意核對。)
圖書、期刊,紙本索引及網路檢索GOOGL、網路網等,關鍵詞檢索。
三、材料的分析
讓材料自然分類,類聚法。

第三章 寫提綱
提綱盡可能詳盡,條理清晰,條塊分明。
(鑲玻璃法: 把內容分成幾塊,一塊塊往上填內容就行了。)
一般分為序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論證的形式,縱深式(遞進式),平列式,綜合式。

第四章 寫論文
一、格式及要求:前置部分及主體部分
前置部分:標題、署名、指導教師、目錄、摘要、關鍵詞
(一)標題:對論文重點的直接呈現。准確得體,通俗易懂,簡短精練(不能 簡短,可加副標題),符合規范。
(二)署名,在題下。
(三)指導教師:xxx
(四)摘要(可復制文中關鍵句子,稍作修 飾、連綴即可)
(五)關鍵 詞,一般3—5個即可,以重要程度為序。
(六)目錄
主體部分:
前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致謝
(一)前言(引言,序論,導言,緒言)
(二)正文(本論,主體)
(三)結論
(四)注釋

(五)參考文獻
(文獻名,作者,出版社,版次)

二、具體方法與規 范
(一)寫作的順序
1按照提綱自首至尾
2先寫思考成熟的部分,最後焊接起來。(若不知從何寫起,就這樣寫)
寫此不管彼,只求一意法。
(二)引用材料的方法
1直接引用法
引證。推論,尊重,顯示自己並非標新立異,不乏同道。(拉贊助)
2先斬後奏法
先概述觀點,然後指出某人某文已詳言之(加註參見)
3映帶法
崇山峻嶺,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研究韓愈,不妨提及東坡;研究明清詩,也可上溯到漢魏。
4戒剽竊。學會運用,而不是照抄。
(三)論文的整體要求
准確,概括、簡練,嚴謹客觀,平實,文采。
不可以孤立的看問題,要注意上下影響。
(四)段落、標點規范
(五)語體的要求
要簡約典雅。
第五章 修改、定稿
文不厭改,要改得死去活來。
一、自己反復閱讀, (1)改正錯誤的字、詞、句(筆下誤)。(2)邏輯錯誤
(3)修正完善觀點(4)論據錯誤(5)調整結構布局(完美,圓滿,面團原理,增刪 材料)(6)修飾詞句。
面團原理:你如果原打算寫五個部分,最後只寫成三個部分;那你就說你本來就打算寫三個部分,現在如期完成了,很「圓滿」。因為沒有人知道你的原計劃,也 沒有人想知道,所以沒必要告訴他人。
二、他人審校(吸收他人意見;自己的錯誤往往看不出)。
互相審閱,互相挑毛病。
第六章 答辯
虛心點就行。自己寫的,也不用心虛

閱讀全文

與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辦法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7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0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7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19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5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5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8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99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