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附近景點旅遊景點免費 周邊
東莞夢幻百花洲
幻百花洲主題景區松山湖內,景區全園佔地2000畝,集花卉觀賞、科普教育、機動游樂、燒烤、自行車等休閑元素於一體。春季正是花卉盛開的季節,游 人到此可以踏青、賞花,感受春的氣息。
可玩景點:蝴蝶生態園、荷蘭風車、夢幻長城、七彩花田、游樂園、蝴蝶標本展館等;
2、深圳較場尾
較場尾是大鵬八村中一處擁有海岸線的小漁村,擁有眾多色彩繽紛,造型各異的民宿,被遊客稱為翻版的「深圳鼓浪嶼」,這里主打文藝、小清新路線,住民宿、看海、喝咖啡、吃海鮮、寫明信片、攝影等,已是來這必不可少的遊玩項目。
遊玩推薦:
1)海邊玩水、拍照、看海;
2)在客棧里打牌、喝酒、上網、寄明信片;
3)沙灘玩沙灘排球、籃球、足球,也可散步、游泳、捉魚、劃船;
4)晚上海邊放煙花、放孔明燈;
5)農場田園摘菜。
3、深圳大鵬所城
大鵬所城為深圳八大景點之一,距今約有600多年歷史,原有居民大都移民香港、荷蘭或英國,村民在這個村說大鵬話;著名的歷史文物是龍井,賴府,劉府,四個城門等;遊客到此觀光,一路行走,走街串巷,可以感受深圳原汁原味的鵬城文化以及當地民俗民風。
景點推薦:
城門樓、將軍第、後宮、大鵬倉、民居、煙墩遺址、碉樓、咸頭嶺村;
當地小吃:
元龍、喜糕、煎丸、粽子、豆腐花、發糕、紅茶果、菜頭角、海膽盎等。
4、廣州曼古園
體驗神秘動人的泰國文化,不再需要山長水遠地跨國旅行,在增城周邊有一座泰國文化主題樂園——曼古園可以滿足你對泰國的嚮往!金光燦燦的皇宮建築,濃厚的四面佛氣息,這里有著濃濃的泰式風情,更有地道的泰國美食,趕緊來曼古園來一場泰國之旅吧!
5、江門赤坎古鎮
赤坎古鎮沿潭江而建,主要以清一色的騎樓群體為主,擁有獨特的中西合璧建築風格,使其成為嶺南近代建築的一朵奇葩,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結合的優勢,別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樸味道。吸引眾多電影前來拍攝,有著「中國第五名古鎮」之稱。
景點推薦:南樓、景輝樓、歐陸風情街、圖書館、迎龍樓、影視城、加拿大村、騎樓建築、赤坎古渡口、赤坎五大會館遺址、古祠廟。
6、廣州沙灣古鎮
番禺區沙灣鎮入選「廣東十大傳統美食之鄉」,其中沙灣姜撞奶、泮塘馬蹄糕等100種小吃入選「傳統特色小吃」。在這里,慢步古樸氣息濃郁的古鎮,拋棄手機,拿起紙質地圖細細研究。沿著腳下的麻石路,走進沙灣古鎮,體會嶺南文化的縮影。
美食推薦:雞絲釀芽菜、沙灣別茨鵝、豉椒碌鵝、狗仔粥、牛奶宴等。
7、廣州小洲村
小洲村至今保留著嶺南水鄉最後的小橋流水人家,民居沿河而建,隨處可見的百年古榕濃蔭蔽日,五六百年高齡的蚝殼屋見證著嶺南的曾經滄海,如今的小洲村,傳統的東西仍然得到傳承。小橋、溪流、祠堂、宮廟、民居參差錯落,在綠樹的掩映下,像極了一副嶺南水鄉特點的水墨畫。
景點推薦:
翰橋夜月、小洲人民禮堂、娘媽橋、西溪垂釣、古建築蚝殼屋、簡氏大宗祠、北帝廟、古井、東道、北拱、工藝品店、泗海公祠、瀛苑;
當地美食:
酸蘿卜、綠豆沙、豬腳姜、牛腩豬腸粉、雙皮奶、木瓜西米露、小洲嫁女餅、拉腸、小洲豆腐花。
8、廣州嶺南印象園
嶺南印象園景區內的店鋪、街巷、民居等都體現出濃郁的嶺南文化精華。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嶺南獨具風格的建築、可以吃到嶺南的特色食品、可以了解到嶺南文化的精髓。這就是嶺南印象園,適宜和家人朋友一起來訪古尋幽、文化旅遊之旅的好去處。
推薦景點:
包丞相祠、敬佛堂、天後宮、華光古廟、佛香店、老酒坊、舞獅會館、木雕宮燈、新會葵藝館等。
9、惠州哈斯塔特
惠州有一座驚艷四座的奧地利小鎮——哈斯塔特,小鎮三面環山,內擁17萬平方米原生內湖,建有各中歐式的彩色房子,重點是免費對外開放的,讓你不出國門就能游歷奧地利童話小鎮。
哈斯塔特雖是「山寨」,但整個小鎮把奧地利小鎮原封不動的搬到了惠州!對於出不了國門的朋友來說,不如去惠州過個「干癮」吧!
10、東莞下壩坊
下壩坊有著東莞田子坊、東莞鼓浪嶼、東莞798稱號;是一個集創意、設計、休閑、藝術於一體的生活街區;
景區古樹、古建整齊分布,擁有保存完整的傳統建築以及迷人的嶺南風情,現景區經過改造,建有文藝小店、民宿、酒吧、咖啡廳等,已是年輕人、都市白領、文藝青年的文化休閑熱點。
B. 咸陽市周邊有哪些免費的旅遊景點
咸陽湖是免費的,在咸陽機場看飛機是免費的,還有騎著自行車在咸陽轉也是免費的
C. 周邊游哪裡有免費好玩的地方
周邊游哪裡有免費好玩的地方?一得利於你,你是什麼地方的?如果濟南的華山風景區,大明湖,五龍潭泉城城廣場都是免費的,這個地方推薦您挺好的
D. 甘肅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和政縣鐵溝風景名勝區
鐵溝風景名勝區鐵溝風景名勝區位於縣城南太子山,距和政縣城20公里。景區呈峽谷狀,縱深約12公里。峽口有煉鐵遺跡,故名爐子灘,原藏傳佛教鐵樺寺就建於此地,後被毀再未修復。和鐵公路通過峽谷直至半山。峽內林...
和政縣寺溝
寺溝寺溝是獅子峰和象山之間的峽谷,位於縣城南20公里處蔥花嶺下,在峽谷中建有佛寺,故寺溝又稱小普陀山。峽谷內還有瀑布、"油缸池"、"摸子洞"等景點,瀑布跌三級斷崖而下,水聲如雷、霧氣彌漫。清代進士鄧隆曾...
和政縣柳梅灘風景名勝區
柳梅灘風景名勝區柳梅灘風景名勝區位於縣城以南的太子山腳下,距和政縣城25公里,包括柳梅灘、大灣灘、麻崖等景點。其中大灣灘草原系清代駐河州鎮綠營軍牧馬場,建有馬王廟;麻崖原建有麻崖寺院,戎辰之亂中被毀...
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介 紹 位於和政縣城東,佔地19.2畝,建築面積3850平方米。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和政縣出土了大量珍貴的古動物化石,迄今已徵集到5700多件化石標本。在距今2400萬年~520萬年的中新世紀,臨夏盆地曾是亞熱帶--暖溫...
平川區屈吳山
屈吳山為祁連山東延余脈,舊志謂「六盤山回顧西北,迤邐而來,界靖、海、會三縣」,「以相傳屈、吳二姓所居,故名」。主峰南溝大頂,海拔2858米,為平川區最高峰。山勢雄偉,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宋李憲敗夏兵處...
古浪縣窟窿山丹霞地貌
窟窿山丹霞地貌窟窿山位於古浪縣橫粱鄉境內,其山體由下第三系桔紅色、紫紅色砂礫岩等組成,順砂石路面公路北側延利有數公里,直到大靖峽水庫大壩附近,整體呈「人」字型分布,分布范圍約80餘平方公里。窟窿山頂...
徽縣頭二三灘自然保護區
頭二三灘自然保護區位於東經106度17分-106度34分,北緯33度30分-33度43分,地處徽縣、兩當縣毗連接壤的交界地帶,面積31937.8平方米。
環縣靈武台公園
靈武台公園靈武台公園位於縣城北關,是依託宋代磚塔、靈武古台、宋城牆、烽火台等遺跡和靈武廟規劃修建的縣城綜合性公園。2006年實施了380萬元的一期工程,建成了仿古(宋)牌樓、八卦平台、塔台護坡、登山踏步、...
靈台縣故靈台
古靈台位於靈台縣城內,始建於公元前11世紀商紂時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於今靈台縣百里鎮一帶的密須國後,為祭天昭德、與民同樂所築。唐時,正式定為縣名。原「靈台」坐北向南,台體用土夯築。歷史上,「靈台」兩...
臨夏市臨夏東宮館
臨夏東宮館 ——簡介東公館位於甘肅臨夏市城東南角,佔地面積50餘畝,1945年建成。是原-第四十集團軍副司令、柴達木屯墾督辦馬步青的私邸。館內建築全系磚木結構,四座正院及附屬設施呈「田」字形布局,
@@@@
E. 慶陽旅遊景點
慶城的周祖陵 合水子午嶺 正寧調令關 西峰北石窟寺 南小河溝 鎮原柏山 太陽 白馬 翟(jie)池 華池的南梁紅色旅遊 寧縣桂花園 環縣興隆山等等
慶陽旅遊主要以紅色旅遊和民俗為主 這里有世界上最最後的黃土高原——董志塬 有好吃的雜糧 好看的皮影 精美的香包等等 歡迎您到慶陽來
F. 大田至上泰總公里數
環縣位於甘肅省東部、慶陽市西北部,東臨甘肅華池縣、陝西定邊縣,南接甘肅慶城、鎮原縣,西連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和同心縣,北靠寧夏鹽池縣。東、西寬約124公里,南北長約127公里,總面積9236平方公里。轄33萬人。是早在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區,建立了紅色政權的陝甘寧邊區的一部分。環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丘陵溝壑區,山大溝深,地形復雜,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間。全縣大部分地區屬環江流域,為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多風乾燥,旱、雹、風、凍、蟲五災俱全,尤以旱災為重。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遞減,是全省41個國扶貧困縣和20個乾旱縣之一。
環縣地理位置圖行政區劃環縣轄4個鎮、16個鄉,一個旅遊辦公室:
環城鎮、曲子鎮、甜水鎮、木缽鎮、天池鄉、演武鄉、合道鄉、樊家川鄉、八珠鄉、洪德鄉、耿灣鄉、四合原旅遊辦、秦團庄鄉、山城鄉、南湫鄉、羅山川鄉、虎洞鄉、小南溝鄉、車道鄉、毛井鄉、蘆家灣鄉。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環城鎮,郵政編碼:745700,電話區號:0934。
環縣所有的中學:環縣一中(位於環城鎮老城西北角),環縣二中(位於環縣曲子鎮)
,環縣三中(位於環縣洪德鄉),環縣四中(位於環縣西灘開發區),環縣職中(位於環縣環城鎮)。其中,除環縣三中外,其他的中學均設高中部。環縣職中為民辦類中學。環縣一中無初中部。其他各鄉鎮均設一個初級中學。 [編輯本段]縣區經濟蓬勃發展的農村經濟
環縣歷來是個農業大縣,農村經濟在全縣經濟格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83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半農半牧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夯實基礎,突出特色,發揮優勢,做大做強」的原則,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草畜、洋芋、小雜糧三大特色產業,壯大油料、葯材、苗木、果杏、黃花、花椒等區域優勢產業;以增強發展後勁為目標,加快農田、水利、生態環境三項建設,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主導產業獨具特色
草畜產業 畜牧業是環縣的傳統產業,農民的經濟收入三分之一來自畜牧業。近年來,環縣的畜牧業盡管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超載放牧導致草山退化的問題十分突出,草畜矛盾明顯地制約著畜牧業的長足發展。對此,環縣通過認真調查研究,提出了立草為業、以草促牧的發展思路,把草畜產業開發作為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第一位主導產業來抓,著力實施草畜大縣、畜牧強縣的發展戰略。1999年,縣上成立了草畜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出台了《環縣百萬畝紫花苜蓿基地建設實施方案》,落實了目標責任。在具體實施中,結合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緊緊圍繞種好專業草、項目草、精品草、產業草四個重點,狠抓落實,並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扶持種草養畜戶。從2000年開始,每年投入資金都在300萬元以上。四年來,累計種植紫花苜蓿51.6萬畝,新建羊畜暖棚960處3.02萬平方米,配套青貯窖910眼、氨化池910組,引進良種2600頭(只),發展規模養殖戶1.13萬戶。天池鄉近三年種植多年生牧草4.77萬畝,戶均59畝,率先成為全縣「萬畝種草養畜示範鄉」;木缽鎮高寨溝村拿出300畝川水地種植紫花苜蓿,發展養殖戶86個,成為全縣「耕地種草,舍飼圈養」的「龍頭」村。全縣有220個農戶戶均種植多年生牧草在20畝以上。截止2002年底,全縣種植多年生牧草79.6 萬畝,其中紫花苜蓿76.6萬畝,年飼草總產量400萬噸,年產苜蓿籽1000萬公斤。大家畜飼養量達到 12萬頭,羊飼養量達到 72萬只,養殖大戶達到1.2萬戶。全縣年出欄羊畜30萬頭(只),羊畜肉總產量1.2萬噸,畜牧業總產值6816萬元,人均畜牧業純收入360元。
草畜產業的發展壯大,帶動了一批有前景的龍頭企業,目前,綠鑫草產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已建成投產,金鵬、華茂肉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各種畜肉產品倍受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看好。「十五」期間,計劃每年種植以紫花苜蓿為主的多年生牧草20萬畝以上,到2005年,全縣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積達到100萬畝,羊畜飼養量達到115萬頭(只)。按照「北羊、南牛、沿川豬」的畜牧業發展布局,建好東北七鄉鎮30萬只絨山羊、西北八鄉鎮5萬只灘羊、中南十鄉鎮10萬頭(只)肉牛肉羊舍飼養殖、沿川六鄉鎮5萬頭瘦肉型豬生產等四個基地。到2005年,力爭草畜產業為農民提供人均純收入700元以上。扶持建成10個以上草畜產業加工企業,年產值達到1億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
洋芋產業環縣黃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透氣性好,種植洋芋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洋芋以無農葯污染、不易霉爛、不易變質、貯期長、好保管等特點佔有廣闊的市場。環縣抓住這一優勢,把洋芋產業開發當作振興農村經濟、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又一主導產業來抓,成立了協調領導小組,制定了開發規劃,採取資金扶持、良種引進、科技培訓等切實有效的服務措施,調動農民種植洋芋的積極性,種植規模逐年擴大,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2001年,縣上根據不同的地域條件,確定縣北為高澱粉洋芋生產區,縣南為菜用型洋芋生產區,縣中南部為短生育期地膜種植菜用生產區,每年種植都在40萬畝左右,年產量2億公斤,甜水、山城等6鄉鎮年種植突破2萬畝以上,有12個鄉鎮種植1萬畝以上,涌現出了230個種植超過30畝的大戶。
為了切實搞好良種繁育、貯存和加工等配套工作,環縣建成慶陽市唯一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曲子高科技示範園區,依託中心繁育良種,在園區內和曲子鎮孟家寨村、木缽鎮木缽街村建成全鋼架無蟲網室55畝;在甜水鎮甜水街村建立一級種薯基地100畝;在山城鄉豐台村、秦團庄鄉白原畔村、四合原鄉四合原村、毛井鄉黃寨柯村建二級種薯基地2萬畝,年生產優良種薯1000萬公斤。在曲子、山城等鄉分別建成庫容5000噸、2000噸的大型洋芋貯存庫5個,年儲存鮮薯3000萬公斤。建成金地寶洋芋精粉有限責任公司,並扶持建成5個小型加工廠,年加工能力6萬噸以上。
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洋芋產業化開發已成為西部最具市場競爭力的新興產業。環縣經過廣泛的市場調研,擬建年生產馬鈴薯澱粉4000噸的甘肅興環馬鈴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採取種、加、銷一體化,農、工、商一條龍,「公司+農戶」的新型立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豐收。
小雜糧產業環縣種植各類小雜糧歷史悠久,品種多樣,品質獨特。每年種植的蕎麥、糜子、穀子、玉米、綠豆、豌豆、燕麥、苦蕎等小雜糧達20種,面積30萬畝左右,總產在300萬公斤以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保健和綠色食品著稱的蕎麥、燕麥、穀子等小雜糧開發前景愈加廣闊。環縣蕎麥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所含的「蘆丁」和「煙酸」,是治療高血壓的輔助劑,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選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葯用價值;小米含有多種脂肪酸、維生素,有養腎健胃、消渴利便的作用;豌豆、扁豆、小綠豆、小紅豆等豆類雜糧含有人體所必需的10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長期食用可清熱解毒,抗炎消腫,降低血壓,防止動脈硬化。基於上述認識,環縣提出了「壓夏擴秋,壓主擴雜」的新思路,把小雜糧當作特色產業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並積極組織實施。
第一步是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加大小雜糧種植面積。在土地廣闊的縣北部,夏秋作物面積由原來的6:4調整到4:6,其中小雜糧佔到糧食作物面積的50%。1999年至2001年,環縣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造成小麥大面積減產和絕收,由於採取了決戰小秋、決戰小雜糧的補救措施,全縣三年累計種植的230萬畝小雜糧都獲得了較好的收成,平均畝產在100公斤以上,有效地遏制了糧食減產和農村經濟下滑的局勢。大旱之年,小雜糧豐收的事實教育了廣大幹部和群眾。於是,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提出了實施百萬畝小雜糧工程這一宏偉目標。為使工程順利進行,縣上千方百計引進和培育在當地適種的優良品種,從小塊試種到大田推廣,抽組農技人員進大田進行技術指導,鄉村幹部進村入戶抓落實,及早聯系銷路。2002年由於天幫忙、人努力,100萬畝小雜糧喜獲豐收,總產達到1.2億公斤,創歷史最高紀錄,僅此一項為農民人均增收225元。小雜糧豐收不僅滿足了農民的糧囤子,而且促使一批又一批新型農民走出土地,成為運銷戶,既方便了群眾,又成為廣大農民走向市場的領頭人。
為使小雜糧產業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縣上走的第二步是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興辦小雜糧精深加工企業。目前已建成的企業有年產1500噸「甜龍牌」蕎面系列產品的甜水飛龍有限責任公司;年產650噸「蕎花牌」食醋、蕎掛面系列產品的環縣欣榮食品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550噸「雨林牌」豌豆粉系列產品的環縣鑫泰雜糧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年產400噸「百一牌」黃酒、白酒系列產品的甘肅百一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五穀牌」雜糧產品的長豐糧油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新辦小型加工廠100戶,年加工小雜糧3050噸,完成產值1714萬元,銷售收入1671萬元,實現利潤155.8萬元,上繳稅金71萬元。生產的蕎麥精粉、蕎掛面、蕎香酥、蕎面涼皮、豌豆粉、小米、小綠豆、黃酒、白酒等9個產品投放市場後,供不應求。小雜糧加工業的發展壯大,帶動了當地產業基地的形成,幫助農民實現了農產品與市場的對接,架起了農戶與市場連通的橋梁,為農業結構調整開拓了廣闊的空間。
2003年,環縣繼續在小雜糧產業開發上做文章,種植面積100萬畝,人均3畝,預計總產量1.3億公斤,可為農民人均增收230元。曲子、木缽、洪德、毛井四鄉鎮已建立小雜糧綠色產品生產基地222.5畝,全部採用農家肥種植,並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大田推廣,力爭年底通過綠色認證。 [編輯本段]資源環境環縣地域廣闊,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各項產業的開發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土地勞力資源
環縣土地面積約占慶陽市的三分之一,可供農、林、牧、副、漁業生產利用的土地1194.6萬畝,人均37.3畝,是全國人均水平的3.4倍。山、川、塬、台兼有,小氣候復雜多樣,宜糧、宜油、宜林、宜草,立體開發潛力巨大。有尚待開發利用的荒山、荒坡、荒灘、荒溝等"四荒地"867萬畝,可供興辦牧場、果園和農副產品種植生產。近年來,通過馬蓮河、蒲河流域治理、梯田建設和生態項目建設,水土流失得到了大面積控制,生態環境有了大的改善。揚黃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二期工程即將上馬。環縣勞力資源也比較充足,現有鄉村勞動力16.17萬人,全縣可利用的剩餘勞動力達5萬多個,為發展地方工業和第三產業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基礎。
生物資源
環縣可栽培的農作物有7個大類242個品種。盛產的冬(春)小麥、蕎麥、糜子、穀子、玉米、高粱、洋芋、燕麥等是食品釀造工業的上好原料,其中蕎麥、苦蕎、小綠豆、燕麥等有較高的葯用價值。胡麻、芸芥、葵花、豆類等各類經濟作物產量可觀。全縣養羊72萬只,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灘羊飼養量佔全國十分之一。縣南部盛產優質蘋果、曹杏、桃、梨、核桃、花椒等。還有野生葯材80多種,其中甘草、秦艽、麻黃、遠志等大宗名貴葯材質量上乘,年產100萬公斤以上。農副土特產品主要有黃花菜、羊絨、羊毛、山羊板皮、二毛裘皮、葵花籽和亞麻油等。黃花菜(又名金針菜)果長肉厚,色澤金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酒席上的美味菜餚。綿羊毛細而長,柔性好,吸水性好,保暖性強,貨源充足,是加工地毯的上好原料,全縣年產羊毛58萬公斤。二毛裘皮為馳名中外的"裘中之珍",是本縣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年產羊皮12萬張,其中二毛裘皮3萬張。葵花籽是休閑保健食品,含油量高,營養豐富,是製作味精、餅干、麵包、掛面的主要原料。亞麻油(俗稱胡麻油)是輕化工業和食用的優質油品,被評為省優產品,年產量200萬公斤,曾於1994年在蒙古烏蘭巴托召開的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礦產資源
環縣地處陝甘寧地台主體腹部西側,有石油、天然氣、石灰岩、白雲岩、石英砂、煤、芒硝等多種礦藏。現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億多噸,為全國十大油田之一長慶油田的主產區,原油品位較高;縣境內九連山和石樑地帶有儲量達2000萬噸以上的優質石灰岩,由九連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開采生產;縣西北部已探明有C+D級儲量達679.9萬噸的白雲岩,品位屬特優,是生產金屬鎂的主要原料;車道鄉劉園子有6層厚度330米的優質煤田,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另外,甜水鎮境內的石英砂,山城、耿灣、甜水等地的鉀礦,也極具開發利用價值。
在第十四屆蘭洽會上,慶陽市政府和西安天竣能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合同,中國華能集團能源交通產業控股公司和西安天竣公司合作開發建設環縣沙井子大型煤炭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103億元人民幣。環縣沙井子煤田位於環縣西部的馬坊川流域,總面積386.56平方公里。經國土資源部評審認定,沙井子煤田含煤面積119平方公里,煤炭資源總量16.48億噸。地質詳查從今年3月開始,目前已開鑽15個探孔,總進尺6800米,完鑽11眼。這次蘭洽會簽約的建設項目,將建設年產1060萬噸的大型煤礦和2x60萬千瓦燃煤電廠。
2001年8月,延長油礦管理局在國土資源部依法登記了「甘寧鄂爾多斯盆地環縣—鹽池地區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並取得了該地區油氣資源探礦權。該區域總面積為1046平方公里,其中環縣境內為820平方公里。之後,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克服諸多困難,加大勘探投入,努力推進工作,先後開展了資料收集、非地震物化探、二維地震勘探等大量前期工作,初步掌握了該區域的地層情況。但由於種種原因,真正的勘探開發難以實施。2007年6月12日,延長石油集團公司委託所屬的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與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人民政府在甘肅簽署了《環縣—鹽池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協議》,標志著該區塊石油天然氣勘探進入實質階段。
旅遊資源東老爺山(又稱興隆山)位於環縣東北部的陝、甘、寧三省交界處,海拔1774米,是聞名遐邇的道教名山,自古有「雞鳴聽三省」的美譽,這里,有軒轅黃帝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雞叫鳴、關老爺顯靈、林道士成仙的神奇傳說,有毛澤東、彭德懷、葉劍英帶領紅軍長征留下的歷史足跡。這里,「二龍戲珠」奇特山勢壯觀逼真、巧奪天工,16座元、明、清古建廟宇樓閣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蒼松翠柏櫛比鱗次、映帶左右,優美的自然風光與宏偉的道教宮觀和諧相襯,渾然天成,是休閑觀光、求仙問道、紅色旅遊的絕好勝地,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為保護歷史遺產,挖掘文化內涵,展現人文特色,開發紅色旅遊資源,創造一處環境優雅的旅遊觀光場所,環縣提出了開發建成東老爺山森林公園的目標,並逐年組織實施。90年代為該山送上了農電,2003年修通了三級柏油公路,2005年聘請專家對景區進行了詳細規劃,2006年實施了上水工程。公園總體控制面積475畝,近期規劃180餘畝,總投資1300萬元。依託「二龍戲珠」山體特徵,以祖師山(中峰)為中心,加固維修古建廟宇樓閣,增建牌坊、山門、影碑、紅軍長征紀念館、紅軍窖紀念碑、觀龍亭等景觀;在玉皇峁(北峰)修建玉皇觀;在魁星峁(南峰)修建魁星樓、拾財亭等景觀。擴大植樹綠化,修建游覽道路等。今年,一期工程已開工實施。
G. 保定免門票的旅遊景點都有哪啊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喜歡旅遊,尤其對於現在節奏比較快的生活下,旅遊更是對於生活的調節。在河北保定,有很多值得旅遊的景點,可是很多景點現在都是需要門票才能進去參觀的。但是,也有一部分旅遊景點可以免門票盡可以進去的。而且,這些景點也值得去參觀。那麼,在保定免門票的旅遊景點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給你們推薦幾個吧,他們分別是百里峽、白洋淀之窗博物館以及冉庄地道戰遺址。
第一個:百里峽百里峽是我國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河北省淶水縣。百里峽被譽為“天下第一峽”,是目前國內發現規模最大、景觀最為奇特的嶂谷地貌景區。百里峽景區全長105華里由三條峽谷組成。 最外邊一條被稱作 “蠍子溝”,中間的峽谷因溝內遍布海棠花而得名叫“海棠峪”,第三條峽谷被稱作“十懸峽”,因溝內分布著數十處弧形的懸崖而得名。而且,百里峽還是很多影視劇的外景拍攝首選之地。比如央視版的《三國演義》,《赤壁》《蕭十一郎》等都是在這里進行取景拍攝的。百里峽的生態基本上都是原始生態,而且這里的奇特地貌造就了冬暖夏涼的氣溫。因此,不管是哪個季節,都適合去百里峽。
以上就是保定旅遊面門票的三個比較推薦的景點。希望對來保定遊玩的你有一點幫助。
H. 慶陽旅遊景點大全 八大慶陽旅遊景點
1、南梁革命紀念館:總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其中館藏面積2281平方米。紀念館大門左側豎刻著陳雲同志題寫的「南梁革命紀念館」館名,大門里正對面是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牌坊正中刻著中共中央原總書記-題寫的「南梁革命紀念館」七個大字。牌坊後面是南梁革命烈士紀念塔,碑座東西兩壁及背面刻著劉志丹、謝子長、王泰吉、楊森、楊琪等608位烈士的英名。整個建築群分四組。第一組為門洞,門洞上有涼亭,進洞有石牌坊門。
2、周祖陵景區:位於甘肅慶城縣城東山,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不窋失農官之後,西徙定居今之慶陽,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由於他功績卓著,死後人們把他葬於此山。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蜓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築群用822個石台階連接在一起。
3、慶陽天富億生態民俗村:是西峰區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帶動農民持續增收、由休閑農業向旅遊產業轉變的一個示範項目。該村堅持以工業化的思維謀劃農業發展,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單元。把發展現代休閑農業與建設城市綠地相結合、把安置失地農民與為市民提供休閑、觀光、旅遊相結合,著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4、南小河溝水利風景區:甘肅慶陽南小河溝水利風景區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後官寨鄉境內,依託花果山水利樞紐工程而建,屬於水土保持型水利風景區,規劃面積4.8平方公里。景區內花果山水庫依山傍水,碧波盪漾,空氣清新,岸邊花紅柳綠,遠處層巒疊嶂,鬱郁蔥蔥,風景秀麗,是遊客垂釣、休閑、娛樂、生態觀光的絕佳地點;植物園珍稀植物種類達到40餘種,涵蓋了黃土高原90%的珍稀植物種類。
5、合水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位於合水縣西華北街樂蟠西路1號,成立於2003年,是全省首家以古石刻展覽為主題的特色博物館。2004年建成並對外開放,佔地48畝,建築面積4611平方米,已建成單檐殿展廳、重檐殿展廳、雙層殿展廳、側展廳(東西兩幢)、鍾鼓樓、宋代石雕造像塔地宮、「黃河古象」展廳等設施,設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時期石刻造像展和革命歷史文物展,館藏各類文物3000多件,其中古石刻藝術品436件。
6、東老爺山:東老爺山位於環縣東北部陝、甘、寧三省區交界之處,海拔1774米,是聞名遐邇的道教名山。這里有「雞鳴聽三省」的美譽,有軒轅黃帝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雞叫鳴、狐大仙選址、關老爺顯靈、林道士成仙的神奇傳說。
7、調令關森林公園:調令關森林公園是2004年3月由甘肅省林業廳批建的省級森林公園,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公園位於慶陽市正寧林業總場東南部的中灣林場林區內,因位於子午嶺主峰、秦直道雄關——調令關而得名。公園總面積9300公頃,其中森林面積8812.8公頃,森林覆蓋率95.5%。
8、印象義渠蓮花池:印象義渠全域蓮花池生態旅遊線是縣委、縣政府在挖掘義渠古都人文歷史的基礎上,以創建「全域旅遊示範縣」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實施「旅遊強縣」為戰略,實現多產融合發展,構建的「特色景點集群—產業培育多元—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要素齊備」四位一體的旅遊新格局。
I. 環縣東老爺山財神亭簡介是什麼
環縣東老爺山,古稱興隆山,位於環縣東北部的陝、甘、寧三省交界之處,本縣四合原鄉中部,距鄉政府約6公里,海撥1774米,是聞名遐邇的道教名山。自古有「雞鳴聽三省」的美譽,這里,有軒轅黃帝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雞叫鳴、關老爺顯靈、林道士成仙的神奇傳說,有毛澤東、彭德懷、-帶領紅軍長征留下的歷史足跡。興隆山四周梁峁交錯,溝壑縱橫,山南兩道山樑形若游龍,蜿蜒而上,山頭從東西兩方相向而遇,兩道山樑的頂部極為對稱的排列於主峰腳下,分別是東峰魁星峁和西峰玉皇山。這里,因其同形奇特,故有「二龍戲珠」的說法。這里氣候溫涼濕潤,草茂林密,蒼松翠柏,四季常青,人行其中,頓覺神清氣爽,不由流連忘返。「二龍戲珠」奇特山勢壯觀逼真、巧奪天工,16座元、明、清古建廟宇樓閣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蒼松翠柏櫛比鱗次、映帶左右,優美的自然風光與宏偉的道教宮觀和諧相襯,渾然天成,是休閑觀光、求仙問道、紅色旅遊的絕好勝地,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