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足口病怎麼治
鏈接:
這里收集了5個手足口病的相關視頻,講述一些手足口病的症狀,怎麼區分是不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要怎麼辦,怎麼護理,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怎麼預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貳』 手足口病怎麼治療最快
鏈接:
這里收集了5個手足口病的相關視頻,講述一些手足口病的症狀,怎麼區分是不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要怎麼辦,怎麼護理,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怎麼預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叄』 手足口病如何治療
轉貼:[編輯本段]病原體/ 病徵
發病初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發燒情況可能持續4至5日。手掌、腳掌,有時臀部,亦會出現無痛的皮疹或水。口腔內會有疼痛的潰瘍,導致吞咽困難,因而食慾減退。這些水及皮疹通常會在7至10日內消退。並發症並不常見。在罕見的情況下,此病才會引發病毒性腦膜炎。
[編輯本段]流行環節及流行特徵
[1]傳染源人是本病的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症狀帶毒者為該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糞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
[編輯本段]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主要透過受患者的糞便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亦會傳播病毒。患者 在患病第1周最易把此病傳染他人,而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大人將手足口症傳給小孩的病例並不常見。手足口症一般上是在小孩之間互相傳染開來的。曾患手足口症的小孩,有可能再次患上手足口症,因為手足口症由超過80種病毒造成。
[編輯本段]潛伏期
潛伏期為3至7日。
[編輯本段]治理方法
在大多數情況下,發燒、紅疹及潰瘍會在1周內自動消退,患者通常可完全康復。對本地兒童來說,手足口症是很常見的傳染病。不過至今尚未有預防手足口症的疫苗。但可採用症狀療法,使患者的熱度、以及潰瘍引致的痛楚得以舒緩。處理鼻喉排出的分泌物、糞便及弄污的物品後,須立即洗手。如兒童發高燒,活力減退或病情惡化,家長應及早攜同子女就醫。
[編輯本段]預防方法
預防手足口病最重要是注重個人衛生。
保持空氣流通。
板藍根對手足口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飯前、便後,以及處理尿片或其他被糞便玷污的物品後應洗凈雙手。
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
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口鼻,並妥為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應常常徹底清洗。
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熱度及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結痂後才回校上課。
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預防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三)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實行預檢分診,並專辟診室(台)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導發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台)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採用濕式清潔方式;
2. 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後,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
3. 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間病房內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症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
5. 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後才能繼續使用;
6. 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7. 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腸道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時,要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報告。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
臨床特徵
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狀.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的訴說的症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鑒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可將咽拭子或糞便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測病毒,但病毒檢測需要2-4周才能出結果,因此醫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項檢查。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確診時須有病原學的檢查依據。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數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寶寶。手足口病常常表現為: 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葯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
臨床上不癢、不痛、不結痂、不結疤。
患兒尿黃。
重疹患兒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
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強度大、傳染性很強、傳播途徑復雜特點。病毒可以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
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病,潛伏期一般3-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由於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於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渾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無疼痛及癢感,癒合後不留痕跡。手、足、口病發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現。水皰及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消退[1]。
預防手足口病中葯處方
1.黃芪15克、生薏仁10克、綠豆10克,先煮黃芪取其液,然後加入生薏仁、綠豆,煮粥食用。
2.中葯葯枕:藿香、艾葉、白菊花各60克。將各味葯潔凈處理,去除雜質,製成葯枕使用。
3.中葯漱口法:金銀花10克、荷葉5克。加水煎葯汁漱口。
4.金銀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藍根9克、竹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於平時健康的兒童。
5.黃芪12克、防風6克、炒白術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於體弱易感者。
6.中葯飲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葉10克、佩蘭10克。每30平方米面積場所內,將上述中葯加水1000毫升在敞開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鍾。
『肆』 兒童手足口病該如何治療
孩子也是非常容易生病的,所以我們這個時候也應該注意相關的問題,而且很多小孩子都容易出現手足口病的症狀,那麼爸爸和媽媽這個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而且我們也一定要給自己的寶寶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我們一定要把小孩子帶到醫院去接受檢查,而且醫生這個時候就會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些治療,所以父母也不需要感覺非常的擔心。
我們平時在生活中一定要多關心自己的孩子,而且我們一定要給自己的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而且這個時候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變得非常的健康。大家一定要多關心自己的孩子,而且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