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線路由器Qos功能重要嗎
Qos功能不是很重要 除非是大公司 大集團那些 因為有大量的數據要處理 才會用上這個功能的,個人一般使用上這東西的。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質量)指一個網路能夠利用各種基礎技術,為指定的網路通信提供更好的服務能力, 是網路的一種安全機制, 是用來解決網路延遲和阻塞等問題的一種技術。 在正常情況下,如果網路只用於特定的無時間限制的應用系統,並不需要QoS,比如Web應用,或E-mail設置等。但是對關鍵應用和多媒體應用就十分必要。當網路過載或擁塞時,QoS 能確保重要業務量不受延遲或丟棄,同時保證網路的高效運行。在RFC 3644上有對QoS的說明。
『貳』 請問通信網路中BSC與RNC得區別,謝謝啦!
BSC指的是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它是基站收發台和移動交換中心之間的連接點,也為基站收發台(BTS)和移動交換中心(MSC)之間交換信息提供介面。一個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幾個基站收發台,其主要功能是進行無線信道管理、實施呼叫和通信鏈路的建立和拆除,並為本控制區內移 動台的過區切換進行控制等。
一般由以下模塊組成:
AM/CM模塊:話路交換和信息交換的中心。
BM模塊:完成呼叫處理、信令處理、無線資源管理、無線鏈路的管理和電路維護功能。
TCSM模塊:完成復用解復用及碼變換功能。
具體信息可參考移動通訊相關知識。
基站控制器(BSC):BSC控制一組基站,其任務是管理無線網路,即管理無線小區及其無線信道,無線設備的操作和維護,移動台的業務過程,並提供基站至MSC之間的介面。將有關無線控制的功能盡量的集中到BSC上來,以簡化基站的設備,這是GSM的一個特色。它的功能列表如下:
1. 無線基站的監視與管理,RBS資源由BSC控制,同時通過在話音信道上的內部軟體測試及環路測試,BSC還可監視RBS的性能。愛立信的基站採用內部軟體測試及環路測試在話音通道上對TRX進行監視。若檢測出故障,將重新配置RBS,激活備用的TRX,這樣原來的信道組保持不變。
2. 無線資源的管理,BSC為每個小區配置業務及控制信道,為了能夠准確的進行重新配置,BSC收集各種統計數據。比如損失呼叫的數量,成功與不成功的切換,每小區的業務量,無線環境等,特殊記錄功能可以跟蹤呼叫過程的所有事件,這些功能可檢測網路故障和故障設備。
3. 處理與移動台的連接,負責與移動台連接的建立和釋放,給每一路話音分配一個邏輯信道,呼叫期間,BSC對連接進行監視,移動台及收發信機測量信號強度及話音質量,測量結果傳回BSC。由BSC決定移動台及收發信機的發射功率,其宗旨是即保證好的連接質量,又將網路內的干擾降低到最小。
4. 定位和切換,切換是由BSC控制的,定位功能不斷的分析話音接續的質量,由此可作出是否應切換的決定,切換可以分為BSC內切換,MSC內BSC間的切換,MSC之間的切換。一種特殊切換稱為小區內切換,當BSC發現某連接的話音質量太低,而測量結果中又找不到更好的小區時,BSC就將連接切換到本小區內另外一個邏輯信道上,希望通話質量有所改善。切換同時可以用於平衡小區間的負載,如果一個小區內的話務量太高,而相鄰小區話務量較小,信號質量也可以接受,則會將部分通話強行切換到其它的小區上去。
5. 尋呼管理,BSC負責分配從MSC來的尋呼消息,在這一方面,它其實是MSC和MS之間的特殊的透明通道。
6. 傳輸網路的管理,BSC配置、分配並監視與RBS之間的64KBPS電路,它也直接控制RBS內的交換功能。此交換功能可以有效的使用64K的電路。
7. 碼型變換功能,將四個全速率GSM信道復用成一個64K信道的話音編碼在BSC內完成,一個PCM時隙可以傳輸4個話音連接。這一功能是由TRAU來實現的。
8. 話音編碼。
9. BSS的操作和維護,BSC負責整個BSS的操作與維護。諸如系統數據管理,軟體安裝,設備閉塞與解閉,告警處理,測試數據的採集,收發信機的測試。
RnC 無線網路控制器定義 無線網路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是新興3G網路的一個關鍵網元。它是接入網的組成部分,用於提供移動性管理、呼叫處理、鏈接管理和切換機制。為了實現這些功能,RNC必須利用出色的可靠性和可預測的性能,以線速執行一整套復雜且要求苛刻的協議處理任務。 作為3G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線網路控制器(RNC)是流量匯集、轉換、軟硬呼叫轉移(soft and hard call handoffs)、及智能小區和分組處理的重點。無線網路控制器(RNC)的高級任務包括1) 管理用於傳輸用戶數據的無線接入載波;2) 管理和優化無線網路資源;3) 移動性控制;和4) 無線鏈路維護。 無線網路控制器(RNC)具有組幀分配(framing distribution)與選擇、加密、解密、錯誤檢查、監視、以及狀態查詢等功能。無線網路控制器(RNC)還可提供橋接功能,用於連接IP分組交換網路。無線網路控制器(RNC)不僅支持傳統的ATM AAL2(語音)和AAL5(數據)功能,而且還支持IP over ATM(IPoATM)和SONET上的數據包(POS)功能。無線用戶的高增長率對IP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未來平台必須要能夠同時支持IPv4和IPv6。 RNC在典型UMTS R99網路中的位置如圖二所示。注意,實際網路傳輸將取決於運營商(carrier)的情況。在R99中,RNC與節點B之間通常有一個SONET環,其功能相當於城域網(MAN)。通過分插復用器(ADM),可從SONET環提取或向SONET環加入數據流。這一拓撲結構允許多個RNC接入多個節點B,以形成具有出色靈活性的網路。
RNC網路介面參考點 無線網路控制器(RNC)可使用表1中描述的定義明確的標准介面參考點連接到接入網和核心網中的系統。 由於RNC支持各種介面和協議,因此可被視作一種異構網路設備。它必須能夠同時處理語音和數據流量,還要將這些流量路由至核心網中不同的網元。無線網路控制器(RNC)還必須能夠支持IP與ATM實現互操作,向僅支持IP的網路生成POS流量。因此,RNC必須要能夠支持廣泛的網路I/O選件,同時提供規范、轉換和路由不同網路流量所需的計算和協議處理,而且所有這些處理不能造成呼叫中斷,並要提供合適的服務質量。 介面 說明
Lub 連接節點B收發信機和無線網路控制器(RNC)。這通常可通過T-1/E-1鏈路實現,該鏈路通常集中在T-1/E-1聚合器中,通過OC-3鏈路向RNC提供流量。
Lur 用於呼叫切換的RNC到RNC連接,通常通過OC-3鏈路實現。
lu-cs RNC與電路交換語音網路之間的核心網介面。通常作為OC-12速率鏈路實施。
lu-ps RNC與分組交換數據網路之間的核心網介面。通常作為OC-12速率鏈路實施。
表1. 介面參考點 無線網路控制器(RNC)的要求 兩種有助於開發商滿足嚴格的無線網路控制器(RNC)要求的技術是ATCA和英特爾®IXP2XXX網路處理器。後者基於英特爾互聯網交換架構(英特爾IXA)和英特爾XScale®技術,專為提供高性能和低功耗而設計。 ATCAATCA是由PCI工業計算機製造商協會(PICMG)開發的一項行業計劃。該設計用於滿足網路設備製造商對平台再利用、更低成本、更快上市速度和多元靈活性的要求,以及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對降低資本和運營支出的要求。ATCA通過制定標准機箱外形、機箱內部互連、以及適合高性能、高帶寬計算和通信解決方案的平台管理介面,滿足了以上要求。如欲了解有關ATCA的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www.picmg.org/newinitiative.stm。 英特爾IXP2XXX網路處理器 IXP2XXX網路處理器提供了在任何埠上處理任何協議的靈活性;從ATM到IP網路的平穩移植能力;面向定製操作的線速處理能力;特性升級;以及新興標准支持等。此外,商業化ATCA子系統與IXP2XXX網路處理器的結合,為設計者帶來了使用標准模塊化組件構建無線網路控制器(RNC)的機會。此類設計方法的潛在優勢包括提高系統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進一步縮短了上市時間。 創建功能強大的無線網路控制器(RNC)數據面板系統
上圖體現了一種利用ATCA和英特爾的網路處理晶元創建功能強大的無線網路控制器(RNC)系統的方法。高級無線網路控制器(RNC)功能可以如上所述進行分區,但其它方法同樣可行。本圖表僅作為邏輯或概念範例,並非實際硬體配置的圖例。 在數據面板層,該設計使用三種基本類型的卡。無線接入網(RAN)線路卡、核心網(CN)線路卡和無線網路層(RNL)卡。無線網路層(RNL)卡支持無線網路堆棧,並執行解碼/編碼。同時還包括一個控制和應用卡。 無線接入網(RAN)線路卡和核心網(CN)線路卡主要根據載波需要,處理不同的網路介面類型。典型介麵包括T-1/E-1和OC-3。這些卡採用英特爾IXP2XXX網路處理器設計而成,支持高性能線速傳輸、切換和轉換功能,如ATM分段與重組(SAR)、點對點(PPP)協議處理、POS傳輸等。註:線路卡功能可以協同定位。一個物理卡可以作為Iub、Iur、lu-PS、以及lu-CS邏輯介面。 無線網路層(RNL)卡還可使用高性能IXP2XXX網路處理器,與3G網路聯合一起處理密集型協議處理任務。這些卡沒有通向外部的網路介面,但可作為復雜協議處理引擎,對通過無線接入網(RAN)和核心網(CN)線路卡引入的流量進行處理。無線網路層(RNL)卡還必須按照3GPP Kasumi加密演算法來進行加密處理。 無線網路層(RNL)卡是無線網路控制器(RNC)數據面板中MIP最密集的組件,其性能是決定整體系統容量和性能的關鍵。 系統性能 為了測試帶有IXP2XXX網路處理器和無線網路層(RNL)卡的ATCA外形線路卡的性能,英特爾創建了無線網路控制器(RNC)數據面板參考平台。通過採用源於UMTS 6號報告的流量模型,從而對內部性能指標進行評測(UMTS 6號報告參見http://www.umts-forum.org/servlet/dycon/ztumts/umts/Live/en/umts/Resources_Reports_06_index)。此模型設計了一個流量負載,旨在代表2005年典型的UMTS網路。它將語音和數據流混合在一起,後者要求每用戶具有384 Kpbs的帶寬。利用這種流量模型,一個採用IXP2800網路處理器的無線網路層(RNL)卡可以處理72,000個用戶,產生3,540厄蘭的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流量的混合負載。採用只含有電路交換語音呼叫的低要求流量模型,該卡可處理180,000個用戶。 基於這種設計的無線網路層(RNL)卡可與線路卡及其它ATCA組件相結合,以創建功能極為強大的緊湊型無線網路控制器(RNC)數據面板系統。圖5中的系統展示了一種帶有14卡插槽的標准19英寸ATCA支架。一個支架可以處理500,000個用戶的流量,並支持555 Mbps的分組交換數據吞吐率。眾多機架可以在一個電信機架中互連,從而支持更高的密度。 圖5中的系統共包含12個卡,包括備用卡,可提供電信級可靠性和穩定性。所有線路卡和無線網路層(RNL)卡均使用英特爾IXP2XXX網路處理器,以提供高性能、線速傳輸、切換和協議處理。線路卡具備支持全部廣域網介面的能力,包括從T-1/E-1到同步光纖網路(SONET)和千兆位乙太網速率。 在該範例系統中,線路卡部署於一個2+1配置中:兩個活動線路卡和一個備用線路卡。無線接入網(RAN)端有8個活動OC-3介面,還有8個額外OC-3介面用於故障切換。另外還有2個活動OC-12核心網介面和2個備用介面。線路卡符合同步光纖網路(SONET)自動保護轉換(APS)標准,以便進行故障切換。 這些卡可使用符合ATCA 3.1標準的乙太網交換結構進行互連。其中包含兩個乙太網交換卡,以支持各卡之間的各種連接選件。一種可行的替代設計方案,是使用乙太網交換機作為兩個無線網路層(RNL)卡的夾層卡。這種設計具有明顯的優勢,它可以釋放兩個節點插槽,用於創收型卡。 與替代方案相比,將ATCA和IXP2XXX網路處理器相結合,可以提供重要性能和成本節省。當前的無線網路控制器(RNC)設計通常要求多個機架的設備來支持100,000至200,000的用戶密度。範例設計可通過電信機架中的一個機架支持500,000個用戶,此舉可以顯著節省功耗成本和中央辦公室佔地面積。 設計高密度、小佔地面積無線網路控制器(RNC)數據面板 下一代無線網路控制器(RNC)是新興公共無線網的一個關鍵網元。隨著業界使用標准、模塊化網元的趨勢日益顯著,無線網路控制器(RNC)系統設計的傳統專有方案已經開始被取代。通過使用ATCA和IXP2XXX網路處理器,系統設計師可以將工業標准硬體與功能強大的、可編程網路處理晶元完美結合起來。基於這些技術的無線網路控制器(RNC)數據面板設計僅佔用很小的系統空間,便可達到非常高的密
整體來說,BSC是針對目前GSM網路的叫法,而RNC是針對3G網路的稱呼,都是指代基站控制器。
『叄』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
無線網路因其靈活性強、可擴展、可移動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可以說現階段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無法離開無線網路系統。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無線網路技術及特點,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無線網路的分類
1.無線個域網
無線個人區域網(或無線個域網)。就是在個人工作地方把屬於個人使用的電子設備用無線技術連接起來,整個網路的范圍大約為10米。
2.無線區域網
無線區域網絡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的局部范圍內建立的網路,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的功能,能夠使用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寬頻網路接入。
3.無線城域網
無線城域網路是指用戶在一定的城區多個場所之間建立無線連接,不必花費很高的費用鋪設光纜、電纜和對外租用線路。此外,在有線網路寬頻的租賃線路不能完好使用時,WMAN可以充當備用網路使用。WMAN 的使用是通過無線電波、紅外線光波傳送數據。盡管目前我們正在使用的各種不同技術,如多路多點分布式服務 (MMDS) 和本地多點分布式服務 (LMDS),但負責制定網路寬頻無線訪問標準的 IEEE 802.16 技術人員仍在開發規范以便實現這些技術的標准化。
4.無線廣域網路
無線廣域網路是指用戶通過遠程公用網路或者專用用戶網路建立的無線網路技術。其主要是通過使用由無線服務供應商負責維護的若干天線基站或者衛星系統,可以覆蓋廣大的地理區域。目前的無線網路技術被稱為第二代系統(我們俗稱為2G)。第二代系統(2G)包括移動通信全球系統(GSM)、蜂窩式數字分組數據(CDPD) 和碼分多址 (CDMA)。目前正努力從 第二代(2G )網路向第三代 (3G) 技術過渡。
二、無線網路的特點分析
1.更具靈活性
無線網路可以更方便地照顧到有線網路不能顧及的地方,而且架設很方便。對經常需要變動網路布線結構和用戶需要更大范圍移動計算機的地方,使用無線區域網可以克服線纜限制引起的不便性,對於時間緊、需要迅速建立通訊而使用有線網架設不便、成本高或耗時長的情況也可使用無線區域網。
2.速度只有百兆,但使用更方便
千兆有線網雖然在骨幹網路中早已跨入應用主流,但在實際家庭或小型辦公應用中,百兆有線網路仍是絕對主流。所以從實際應用來看,目前的無線網路已能提供接近與有線網路的速度。雖然這種速度的保障對距離的要求更為苛刻,但便利性和性能間的矛盾對目前的整個網路技術來說,都是需要突破的。
3.安全性已能保障普通應用
現在的無線產品已能提供多重安全防護。支持64/128/152位WEP數據加密,同時支持WPA、IEEE 802.1X、TKIP、AES等加密與安全機制。支持SSID廣播控制,支持基於MAC地址的訪問控制,再配合強大的防火牆特性,可有效防止入侵,為無線通信提供強大的安全保護。
4.價格雖高於有線,但已可接受
對於普通的家庭用戶和小型辦公用戶來說,無線的主要比較對象就是百兆有線家庭網路。同樣以組建一個4台電腦的小型家庭無線網路為例,其投入可分為兩類。組建Ad-Hoc對等網路,不需要投入無線AP,只需要購買無線網卡。以已有筆記本電腦集成有兩塊無線網卡為例,還需要為其它電腦購買兩塊網卡。雖然一些11M的產品60-80元就能拿下,但54M產品仍需要100元以上。
如果組建Infrastructure中心式無線網路,那麼無線AP就是必需。由於市場中單純性SOHO級無線AP已被淘汰,所於集無線AP和寬頻路由器與一身的無線路由器成為必選。
三、無線網路主流技術及特點分析
1.無線寬頻
Wi-Fi俗稱為無線寬頻,就是IEEE 802.11b的別稱,它是一種短程的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幾百米的地理范圍內支持互聯網接入的一種無線電信號。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IEEE 802.11a 和IEEE 802.11g等標準的出現, IEEE 802.11 這個標准已被統稱作無線寬頻(即Wi-Fi)。從實際應用上來說,要使用無線寬頻(Wi-Fi),用戶先要有 與Wi-Fi 相互兼容的用戶端裝置。
1.前言
通信網路隨著INTERNET的飛速發展,從傳統的布線網路發展到了無線網路,作為無線網路之一的無線區域網WLAN(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滿足了人們實現移動辦公的夢想,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由天空。
2.WLAN的概念
WLAN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在一定的局部范圍內建立的網路,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以無線多址信道作為傳輸媒介,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LAN(LocalAreaNetwork)的功能,能夠使用戶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意的寬頻網路接入。
3.WLAN的特點
WLAN開始是作為有線區域網絡地延伸而存在的,各團體、企事業單位廣泛地採用了WLAN技術來構建其辦公網路。但隨著應用的進一步發展,WLAN正逐漸從傳統意義上的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為「公共無線區域網」,成為國際互聯網INTERNET寬頻接入手段。WLAN具有易安裝、易擴展、易管理、易維護、高移動性、保密性強、抗干擾等特點。
4.WLAN的標准
由於WLAN是基於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在計算機網路結構中,邏輯鏈路控制(LLC)層及其之上的應用層對不同的物理層的要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因此,WLAN標准主要是針對物理層和媒質訪問控制層(MAC),涉及到所使用的無線頻率范圍、空中介面通信協議等技術規范與技術標准。
4.1IEEE802.11X
(1)IEEE802.11
1990年IEEE802標准化委員會成立IEEE802.11WLAN標准工作組。IEEE802.11(別名:Wi-Fi(WirelessFidelity) 無線保真)是在1997年6月由大量的區域網以及計算機專家審定通過的標准,該標準定義物理層和媒體訪問控制(MAC)規范。物理層定義了數據傳輸的信號特徵和調制,定義了兩個RF傳輸方法和一個紅外線傳輸方法,RF傳輸標準是跳頻擴頻和直接序列擴頻,工作在2.4000~2.4835GHz頻段。
IEEE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個無線區域網標准,主要用於解決辦公室區域網和校園網中用戶與用戶終端的無線接入,業務主要限於數據訪問,速率最高只能達到2Mbps。由於它在速率和傳輸距離上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所以IEEE802.11標准被IEEE802.11b所取代了。
(2)IEEE802.11b
1999年9月IEEE802.11b被正式批准,該標准規定WLAN工作頻段在2.4-2.4835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1Mbps,傳輸距離控制在50-150英尺。該標準是對IEEE 802.11的一個補充,採用補償編碼鍵控調制方式,採用點對點模式和基本模式兩運作模式,在數據傳輸速率方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間自動切換,它改變 了WLAN設計狀況,擴大了WLAN的應用領域。
IEEE802.11b已成為當前主流的WLAN標准,被多數廠商所採用,所推出的產品廣泛應用於辦公室、家庭、賓館、車站、機場等眾多場合,但是由於許多WLAN的新標準的出現,IEEE802.11a和IEEE802.11g更是倍受業界關注。
(3)IEEE802.11a
1999年,IEEE802.11a標准制定完成,該標准規定WLAN工作頻段在5.15-8.825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54Mbps/72Mbps(Turbo),傳輸距離控制在10-100米。該標准也是IEEE 802.11的一個補充,擴充了標準的物理層,採用正交頻分復用(OFDM)的獨特擴頻技術,採用QFSK調制方式,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p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支持多種業務如話音、數據和圖像等,一個扇區可以接入多個用戶,每個用戶可帶多個用戶終端。
IEEE802.11a標準是IEEE802.11b的後續標准,其設計初衷是取代802.11b標准,然而,工作於2.4GHz頻帶是不需要執照的,該頻段屬於工業、教育、醫療等專用頻段,是公開的,工作於5.15-8.825GHz頻帶需要執照的。一些公司仍沒有表示對802.11a標準的`支持,一些公司更加看好最新混合標准――802.11g。
(4)IEEE802.11g
目前,IEEE推出最新版本IEEE802.11g認證標准,該標准提出擁有IEEE802.11a的傳輸速率,安全性較IEEE802.11b好,採用2種調制方式,含802.11a中採用的OFDM與IEEE802.11b中採用的CCK,做到與802.11a和802.11b兼容。
雖然802.11a較適用於企業,但WLAN運營商為了兼顧現有802.11b設備投資,選用802.11g的可能性極大。
(5)IEEE802.11i
IEEE802.11i標準是結合IEEE802.1x中的用戶埠身份驗證和設備驗證,對WLANMAC層進行修改與整合,定義了嚴格的加密格式和鑒權機制,以改善WLAN的安全性。IEEE802.11i新修訂標准主要包括兩項內容:「Wi-Fi保護訪問」(Wi-Fi Protected Access:WPA)技術和「強健安全網路」(RSN)。Wi-Fi聯盟計劃採用 802.11i標准作為WPA的第二個版本,並於2004年初開始實行。
IEEE802.11i標准在WLAN網路建設中的是相當重要的,數據的安全性是WLAN設備製造商和WLAN網路運營商應該首先考慮的頭等工作。
(6)IEEE802.11e/f/h
IEEE802.11e標准對WLANMAC層協議提出改進,以支持多媒體傳輸,以支持所有WLAN無線廣播介面的服務質量保證QOS機制。
IEEE802.11f,定義訪問節點之間的通訊,支持IEEE802.11的接入點互操作協議(IAPP)。
IEEE802.11h用於802.11a的頻譜管理技術。
4.2HIPERLAN
歐洲電信標准化協會(ETSI)的寬頻無線電接入網路(BRAN)小組著手制定Hiper(HighPerformanceRadio)接入泛歐標准,已推出HiperLAN1和HiperLAN2。HIPERLAN1推出時,數據速率較低,沒有被人們重視,在2000年,HIPERLAN2標准制定完成,HIPERLAN2標準的最高數據速率能達到54Mbit/s,HIPERLAN2標准詳細定義了WLAN的檢測功能和轉換信令,用以支持許多無線網路,支持動態頻率選擇、無線信元轉換、鏈路自適應、多束天線和功率控制等。該標准在WLAN性能、安全性、服務質量QOS等方面也給出了一些定義。
HiperLAN1對應1EEE802.11b,HiperLAN2與1EEE082.11a具有相同的物理層,他們可以採用相同的部件,並且,HiperLAN2強調與3G整合。HIPERLAN2標准也是目前較完善的WLAN協議。
4.3HomeRF
HomeRF工作組是由美國家用射頻委員會領導於1997年成立的,其主要工作任務是為家庭用戶建立具有互操作性的話音和數據通信網,2001年8月推出HomeRF2.0版,集成了語音和數據傳送技術,工作頻段在10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0Mbps,在WLAN的安全性方面主要考慮訪問控制和加密技術。
HomeRF是針對現有無線通信標準的綜合和改進:當進行數據通信時,採用IEEE802.11規范中的TCP/IP傳輸協議;進行語音通信時,則採用數字增強型無繩通信標准。
除了IEEE802.11委員會、歐洲電信標准化協會和美國家用射頻委員會之外,無線區域網聯盟WLANA(WirelessLAN Association)在WLAN的技術支持和實施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WLANA是由無線區域網廠商建立的非營利性組織,由3Com、Aironet、Cisco、Intersil、Lucent、Nokia、Symbol和中興通訊等廠商組成,其主要工作驗證不同廠商的同類產品的兼容性,並對WLAN產品的用戶進行培訓等。 4.4 中國WLAN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信息產業部正在制訂WLAN的行業配套標准,包括:《公眾無線區域網總體技術要求》和《公眾無線區域網設備測試規范》。該標准涉及的技術體制包括IEEE802.11X系列(IEEE802.11、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 IEEE802.11h、 IEEE802.11i)和HIPERLAN2。信息產業部通信計量中心承擔了相關標準的制訂工作,並聯合設備製造商和國內運營商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工作,同時,信息產業部通信計量中心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建成了WLAN的試驗平台,對WLAN系統設備的各項性能指標、兼容性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測評。
此外,由信息產業部科技公司批准成立的「中國寬頻無線IP標准工作組(www.chinabwips.org)」在移動無線IP接入、IP的移動性、移動IP的安全性、移動IP業務等方面進行標准化工作。2003年5月,國家首批頒布了由「中國寬頻無線IP標准工作組」負責起草的WLAN兩項國家標准:《信息技術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區域網和城域網特定要求第11部分:無線區域網媒體訪問(MAC)和物理(PHY)層規范》、《信息技術 系統間遠程通信和信息交換 區域網和城域網特定要求 第11部分:無線區域網媒體訪問(MAC)和物理(PHY)層規范:2.4GHz頻段較高速物理層擴展規范》。這兩項國家標准所採用的依據是ISO/IEC8802.11和ISO/IEC8802.11b,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將規范WLAN產品在我國的應用。
5.WLAN網路結構
一般地,WLAN有兩種網路類型:對等網路和基礎結構網路。
對等網路:由一組有無線介面卡的計算機組成。這些計算機以相同的工作組名、ESSID和密碼等對等的方式相互直接連接,在WLAN的覆蓋范圍的之內,進行點對點與點對多點之間的通信通信。
基礎結構網路:在基礎結構網路中,具有無線介面卡的無線終端以無線接入點AP為中心,通過無線網橋AB、無線接入網關AG、無線接入控制器AC和無線接入伺服器AS等將無線區域網與有線網網路連接起來,可以組建多種復雜的無線區域網接入網路,實現無線移動辦公的接入。
6.WLAN應用
作為有線網路無線延伸,WLAN可以廣泛應用在生活社區、游樂園、旅館、機場車站等遊玩區域實現旅遊休閑上網;可以應用在政府辦公大樓、校園、企事業等單位實現移動辦公,方便開會及上課等;可以應用在醫療、金融證券等方面,實現醫生在路途中對病人在網上診斷,實現金融證券室外網上交易。
對於難於布線的環境,如老式建築、沙漠區域等,對於頻繁變化的環境,如各種展覽大樓;對於臨時需要的寬頻接入,流動工作站等,建立WLAN是理想的選擇。
6.1銷售行業應用
對於大型超市來講,商品的流通量非常大,接貨的日常工作包括定單處理、送貨單、入庫等需要在不同地點的現場將數據錄入資料庫中。倉庫的入庫和出庫管理,物品的搬動較多,數據在變化,目前,很多的做法是手工做好記錄,然後再將數據錄入資料庫中,這樣費時而且易錯,採用WLAN,即可輕松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在超市的各個角落,在接貨區、在發貨區、貨架、中倉庫中利用WLAN,可以現場處理各種單據。
6.2物流行業應用
隨著我國WTO的加入,各個港口、儲存區對物流業務的數字化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個物流公司一般都有一個網路處理中心,還有些辦公地點分布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對於那些運輸車輛、裝卸裝箱機組等的工作狀況,物品統計等等,需要及時將數據錄入並傳輸到中心機房。部署WLAN是物流業的一項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
6.3電力行業應用
如何對遙遠的變電站進行遙測、遙控、遙調,這是擺在電力系統的一個老問題。WLAN能監測並記錄變電站的運行情況,給中心監控機房提供實時的監測數據,也能夠將中心機房的調控命令傳入到各個變電站。這是WLAN在電力系統遍布到千家萬戶,但又無法完全用有線網路來檢測與控制的一個潛在應用。
6.4服務行業應用
由於PC機的移動終端化、小型化,一個旅客在進入一個酒店的大廳要及時處理郵件,這時酒店大堂的InternetWLAN接入是必不可少的;客房Internet無線上網服務也是需要的,尤其是星級比較高的酒店,客人可能在床上躺著上網,客人希望無線上網無處不在,由於WLAN的移動性、便捷性等特點,更是受到了一些大中型酒店的青睞。
在機場和車站是旅客候機候車的一段等待時光,這時打開筆記本電腦來上上網,何嘗不是高興的事兒,目前,在北美和歐洲的大部分機場和車站,都部署了WLAN,在我國,也在逐步實施和建設中。
6.5教育行業應用
WLAN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對教與學的時時互動。學生可以在教師、宿舍、圖書館利用移動終端機向老師問問題、提交作業;老師可以時時給學生上輔導課。學生可以利用WLAN在校園的任何一個角落訪問校園網。WLAN可以成為一種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手段。
6.6證券行業應用
有了WLAN,股市有了菜市場般的普及和活躍。原來,很多炒股者利用股票機看行情,現在不用了,WLAN能夠讓您實現實時看行情,時時交易。股市大戶室也可以不去了,不用再為大戶室交納任何費用。
6.7展廳應用
一些大型展覽的展廳內,一般都布有WLAN,服務商、參展商、客戶走入大廳內可以隨時接入Internet。WLAN的可移動性、可重組性、靈活性為會議廳和展會中心等具有臨時租用性質的服務行業提供了盈利的無限空間。
6.8中小型辦公室/家庭辦公應用
WLAN可以讓人們在中小型辦公室或者在家裡任意的地方上網辦公,收發郵件,隨時隨地可以連接上Internet,上網資費與有線網路一樣,有了WLAN,我們的自由空間增大了。
6.9企業辦公樓之間辦公應用
對於一些中大型企業,有一個主辦公樓,還有其他附屬的辦公樓,樓與樓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需要通信,如果搭健有限網路,需要支付昂貴的月租費和維護費,而WLAN不需要,也不需要綜合布線,一樣能夠實現有限網路的功能。
7.WLAN安全
WLAN應用中,對於家庭用戶、公共場景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用戶,使用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s)隔離、MAC地址過濾、服務區域認證ID(ESSID)、密碼訪問控制和無線靜態加密協議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可以滿足其安全性需求。但對於公共場景中安全性要求較高的用戶,仍然存在著安全隱患,需要將有線網路中的一些安全機制引進到WLAN中,在無線接入點AP(Access Point)實現復雜的加密解密演算法,通過無線接入控制器AC,利用PPPoE或者DHCP+WEB認證方式對用戶進行第二次合法認證,對用戶的業務流實行實時監控。這方面的WLAN安全策略有待於實踐與進一步探討並完善。
;『肆』 路由器的性能指標
選擇路由器時應注意安全性、控制軟體、網路擴展能力、網管系統、帶電插拔能力等方面。 1.由於路由器是網路中比較關鍵的設備,針對網路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路由器必須具有如下的安全特性: (1)可靠性與線路安全 可靠性要求是針對故障恢復和負載能力而提出來的。對於路由器來說,可靠性主要體現在介面故障和網路流量增大兩種情況下,為此,備份是路由器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當主介面出現故障時,備份介面自動投入工作,保證網路的正常運行。當網路流量增大時,備份介面又可承當負載分擔的任務。 (2)身份認證 路由器中的身份認證主要包括訪問路由器時的身份認證、對端路由器的身份認證和路由信息的身份認證。 (3)訪問控制 對於路由器的訪問控制,需要進行口令的分級保護。有基於IP地址的訪問控制和基於用戶的訪問控制。 (4)信息隱藏 與對端通信時,不一定需要用真實身份進行通信。通過地址轉換,可以做到隱藏網內地址,只以公共地址的方式訪問外部網路。除了由內部網路首先發起的連接,網外用戶不能通過地址轉換直接訪問網內資源。 (5)數據加密 (6)攻擊探測和防範 (7)安全管理 2.路由器的控制軟體是路由器發揮功能的一個關鍵環節。從軟體的安裝、參數自動設置,到軟體版本的升級都是必不可少的。軟體安裝、參數設置及調試越方便,用戶使用就越容易掌握,就能更好地應用。 3.隨著計算機網路應用的逐漸增加,現有的網路規模有可能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會產生擴大網路規模的要求,因此擴展能力是一個網路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擴展能力的大小主要看路由器支持的擴展槽數目或者擴展埠數目。 4.隨著網路的建設,網路規模會越來越大,網路的維護和管理就越難進行,所以網路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5.在我們安裝、調試、檢修和維護或者擴展計算機網路的過程中,免不了要給網路中增減設備,也就是說可能會要插拔網路部件。那麼路由器能否支持帶電插拔,是路由器的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 外型尺寸的選擇 如果網路已完成樓宇級的綜合布線,工程要求網路設備上機式集中管理,應選擇19英寸寬的機架式路由器,如Cisco2509、華為2501(配置同Cisco2501)。如果沒有上述需求,桌面型的路由器如Intel的8100和Cisco的1600系列,具有更高的性能價格比。 協議的選擇 由於最初區域網並沒先出標准後出產品,所以很多廠商如Apple和IBM都提出了自己的標准,產生了如AppleTalk和IBM協議,Novell公司的網路操作系統運行IPX/SPX協議,在連接這些異構網路時需要路由器對這些協議提供支持。Intel9100系列和9200系列的路由器可提供免費支持,3Com的系列路由產品也提供較廣泛的協議支持。 路由器作為網路設備中的「黑匣子」,工作在後台。用戶選擇路由器時,多從技術角度來考慮,如可延展性、路由協議互操作性、廣域數據服務支持、內部ATM支持、SAN集成能力等。另外,選擇路由器還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即標准化原則、技術簡單性原則、環境適應性原則、可管理性原則和容錯冗餘性原則。對於高端路由器,更多的還應該考慮是否和如何適應骨幹網對網路高可靠性、介面高擴展性以及路由查找和數據轉發的高性能要求。高可靠性、高擴展性和高性能的「三高」特性是高端路由器區別於中、低端路由器的關鍵所在.
『伍』 什麼是無線網路優化
一、網路優化過程 網路優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貫穿於網路發展的全過程。只有不斷提高網路的質量,才能獲得移動用戶的滿意,吸引和發展更多的用戶。 在日常網路優化過程中,可以通過OMC和路測發現問題,當然最通常的還是用戶的反映。在網路性能經常性的跟蹤檢查中發現話統指標達不到要求、網路質量明顯下降或來自的用戶反映、當用戶群改變或發生突發事件並對網路質量造成很大影響時、網路擴容時應對小區頻率規劃及容量進行核查等情形發生時,都要及時對網路做出優化。 進行網路優化的前提是做好數據的採集和分析工作,數據採集包括話統數據採集和路測數據採集兩部分。 優化中評判網路性能的主要指標項包括網路接入性能數據、信道可用率、掉話率、接通率、擁塞率、話務量和切換成功率以及話統報告圖表等,這些也是話統數據採集的重點。路測數據的採集主要通過路測設備,定性、定量、定位地測出網路無線下行的覆蓋切換、質量現狀等,通過對無線資源的地理化普查,確認網路現狀與規劃的差異,找出網路干擾、盲區地段,掉話和切換失敗地段。然後,對路測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如測試路線的地理位置信息、測試路線區域內各個基站的位置及基站間的距離等、各頻點的場強分布、覆蓋情況、接收信號電平和質量、6個鄰小區狀況、切換情況及Layer3消息的解碼數據等,找出問題的所在從而解決方案。 網路優化的關鍵是進行網路分析與問題定位,網路問題主要從干擾、掉話、話務均衡和切換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干擾分析: GSM系統是干擾受限系統,干擾會使誤碼率增加,降低話音質量甚至發生掉話。一般規定誤碼率在3%左右,當誤碼率達8%~10%時話音質量就比較差了,如果誤碼率超出10%則話音質量不可容忍,無法聽清。因此,通常對載波干擾設置了一定的門限,規定同頻道載干比C/I≥9dB,鄰頻道載干比C/A≥-9dB(工程中另加3dB的餘量)。 通話干擾的定位手段包括話統數據、話音質量差引起的掉話率、干擾帶分布、用戶反映、路測 ( RxQual )及CQT呼叫質量撥打測試。 掉話分析:掉話問題的定位主要通過話統數據、用戶反映、路測 、無線場強測試、CQT呼叫質量撥打測試等方法,然後通過分析信號場強、信號干擾、參數設置(設置不當,切換參數、話務不均衡)等,找出掉話原因。 話務均衡分析: 話務均衡是指各小區載頻應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某些小區擁塞,而另一些小區基本無話務的現象。通過話務均衡可以減小擁塞率、提高接通率,減少由於話務不均引起的掉話,使通信質量進一步改善提高。話務均衡問題的定位手段包括話統數據、話務量、接通率、擁塞率、掉話率、切換成功率、路測和用戶反映。話務不均衡原因主要表現在:基站天線掛高、俯仰角、發射功率設置不合理,小區覆蓋范圍較大,導致該小區話務量較高,造成與其它基站話務量不均衡;由於地理原因,小區處於商業中心或繁華地段,手機用戶多而造成該小區相對其它小區話務量高:小區參數,如允許接入最小電平等設置不合理而導致話務量不均衡;小區優先順序參數設置未綜合考慮。 話務均衡方法1:改變定向天線的下傾角、掛高,調整相應小區參數如基站的發射功率等,改變覆蓋面的大小,以達到調節話務量的目的;對臨時話務量的增加,可通過臨時增載入頻或增大發射功率,改變信號覆蓋范圍。 話務均衡方法2:改變小區載頻數是話務量調節的常用方法之一。從話務量少的小區抽調載頻到話務量高的小區;採用OVERLAY/UNDERLAY層次小區結構或增設微蜂窩基站,降低每信道話務量。 話務均衡方法3:核查允許接入最小電平值ACCMIN,通過小區覆蓋范圍的變化間接調整話務量。注意此值調整過大可能造成盲區,過小可能造成通話質量下降;根據現場重選測試,調整小區重選參數CRO;調整切換偏移和滯後參數,改變切換邊界和切換帶來實現話務分流;啟用定向重試、負荷切換。 話務均衡方法4:雙頻網話務調整,在GSM900和GSM1800系統上採用分層小區結構;考慮小區所在層、優先順序、層間切換門限、層間切換磁滯等參數的設置,使GSM1800小區能成功吸收雙頻手機的用戶。 二、華為網路優化分析工具 為了有效解決網路優化問題,華為開發出網路優化輔助分析工具,可以作為話統分析和診斷分析的工具。 話統台統計結果是以數據表格的形式輸出的,記錄每個統計周期的計數點累計值,具有一定的缺陷:表格形式數據離散,數據變化趨勢不明顯;不提供每天平均指標的計算,手工計算平均指標花費大量工時;不能體現各種指標項間的相關關系,不便於數據分析。話統分析工具的作用就是將用戶從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脫出來,對原始話統數據進行自動處理,以滿足用戶需要、以方便用戶分析的形式呈現出來。華為話統分析工具可以實現對異常值的過濾、異常問題的輔助診斷、日常統計項的直觀顯示、相關統計項的組合顯示及完善的報表等功能,是理想的網路優化輔助工具。 網路診斷分析工具可以及時發現網路中隱藏的問題,通過地理化顯示小區分布狀況、各小區覆蓋狀況、各小區服務質量和歷史數據的回放、網路利用率等,也可以查看小區屬性、覆蓋范圍、利用率等資料,通過動態回放歷史數據,掌握服務質量,將存在問題的小區直觀地顯示出來,以便進一步查看問題的詳細報告。診斷分析工具可對小區的覆蓋做出計算和評估,計算切換嘗試次數(信號質量、時間提前量)、切換嘗試次數、小區間切換成功率、切換時接收電平、接收質量、出小區、入小區切換比率、平均接收電平、接收質量等,分析出小區覆蓋水平。另外,也可對小區干擾進行計算和評估,包括TCH信道在各干擾帶中所佔比率、SDCCH佔用時無線鏈路斷的次數、TCH佔用時無線鏈路斷的次數、未定義鄰近小區平均信號強度、定義鄰近小區平均信號強度、接收電平與接收質量不匹配、上下行不平衡、掉話時的電平和質量等。 三、應用案例 應用案例一:內蒙伊克昭盟東勝市雙頻網網路優 網路背景:東勝市全網為華為GSM雙頻網。 優化項目:話務均衡。 通過普查測試、鄰區關系調整、話務均衡調整等優化操作,使得GSM1800有效合理分擔GSM900的話務,保證了話務均衡,圖1為優化前後網路指標對比圖。 應用案例二:福建漳州雲霄雙頻網路優 網路背景: 華為1800MHz與Nokia 900MHz設備共站址異種機型組建的雙頻網,市區1800MHz與900MHz共同覆蓋,形成多層網,平均站距為700m,達到密集連續覆蓋,建築物密集且無規則,無線環境復雜。 優化項目: 調整1800話務吸收、降低掉話率、優化切換指標。
『陸』 無線上網 802.11a/g/n 和 802.11n 有什麼區別
標准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 術語解釋:Wi-Fi聯盟在802.11a/b/g後面的一個無線傳輸標准協議 在當今各種無線區域網技術交織的戰國時代,WLAN、藍牙、HomeRF、UWB等競相綻放,但IEEE802.11系列的WLAN是應用最廣泛的。自從1997年IEEE802.11標准實施以來,先後有802.11b、802.11a、802.11g、802.11e、802.11f、 802.11h、802.11i、802.11j等標准制定或者醞釀 ,但是WLAN依然面帶寬不足、漫遊不方便、網管不強大、系統不安全和沒有殺手級的應用等。就像當今VoIP應用中一個全新的領域VoWLAN那樣,雖被業內人士看作是WLAN最有希望的殺手級應用,卻因為這四個「不」,很難進一步發展。 為了實現高帶寬、高質量的WLAN服務,使無線區域網達到乙太網的性能水平,802.11n應運而生。 600Mbps的美妙前景 在傳輸速率方面,802.11n可以將WLAN的傳輸速率由目前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供到300Mbps甚至高達600Mbps。得益於將MIMO(多入多出)與OFDM(正交頻分復用)技術相結合而應用的MIMO OFDM技術,提高了無線傳輸質量,也使傳輸速率得到極大提升。 在覆蓋范圍方面,802.11n採用智能天線技術,通過多組獨立天線組成的天線陣列,可以動態調整波束,保證讓WLAN用戶接收到穩定的信號,並可以減少其它信號的干擾。因此其覆蓋范圍可以擴大到好幾平方公里,使WLAN移動性極大提高。 在兼容性方面,802.11n採用了一種軟體無線電技術,它是一個完全可編程的硬體平台,使得不同系統的基站和終端都可以通過這一平台的不同軟體實現互通和兼容,這使得WLAN的兼容性得到極大改善。這意味著WLAN將不但能實現802.11n向前後兼容,而且可以實現WLAN與無線廣域網路的結合,比如3G。 兩個陣營在爭標准 讓人遺憾的是,802.11n現在處於一種「標准滯後、產品早產」的尷尬境地。802.11n標准還沒有得到IEEE的正式批准,但採用 MIMO OFDM技術的廠商已經很多,包括D-Link,Airgo、Bermai、Broadcom以及傑爾系統、Atheros、思科、Intel等等,產品包括無線網卡、無線路由器等,而且已經大量在PC、筆記本電腦中應用。 主導802.11n標準的技術陣營有兩個,即WWiSE(World Wide Spectrum Efficiency)聯盟和TGn Sync聯盟。這兩個陣營都希望在下一代無線區域網標准之爭中處於優先地位,不過兩大陣營的技術構架已經越來越相似,例如都是採用MIMO OFDM技術,而且在8月2日有消息稱,他們已經決定不計前嫌,共同向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遞交了802.11n的無線技術版本。 在2007年上半年已經確定802.11n的2.0草案,可以完全支持日後的正式標准。並且IEEE預計在2008年上半年可以通過正式標准。 MIMO技術: 所謂的MIMO,就字面上看到的意思,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縮寫,大部分您所看到的說法,都是指無線網路訊號通過多重天線進行同步收發,所以可以增加資料傳輸率。然而比較正確的解釋,應該是說,網路資料通過多重切割之後,經過多重天線進行同步傳送,由於無線訊號在傳送的過程當中,為了避免發生干擾起見,會走不同的反射或穿透路徑,因此到達接收端的時間會不一致。為了避免資料不一致而無法重新組合,因此接收端會同時具備多重天線接收,然後利用DSP重新計算的方式,根據時間差的因素,將分開的資料重新作組合,然後傳送出正確且快速的資料流。 由於傳送的資料經過分割傳送,不僅單一資料流量降低,可拉高傳送距離,又增加天線接收范圍,因此MIMO技術不僅可以增加既有無線網路頻譜的資料傳輸速度,而且又不用額外佔用頻譜范圍,更重要的是,還能增加訊號接收距離。所以不少強調資料傳輸速度與傳輸距離的無線網路設備,紛紛開始拋開對既有Wi-Fi聯盟的兼容性要求,而採用MIMO的技術,推出高傳輸率的無線網路產品。 MIMO技術可以簡單的認為多進多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術,是在上個世紀末美國的貝爾實驗室提出的多天線通信系統,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均採用多天線(或陣列天線)和多通道。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MIMO產品多數都不只一根天線。(如上圖)。MIMO無線通信技術的概念是在任何一個無線通信系統,只要其發射端和接收端均採用了多個天線或者天線陣列,就構成了一個無線MIMO系統。MIMO無線通信技術採用空時處理技術進行信號處理,在多徑環境下,無線MIMO系統可以極大地提高頻譜利用率,增加系統的數據傳輸速率。MIMO技術非常適用於室內環境下的無線區域網系統使用。採用MIMO技術的無線區域網系統在室內環境下的頻譜效率可以達到20~40bps/Hz;而使用傳統無線通信技術在移動蜂窩中的頻譜效率僅為1~5bps/Hz,在點到點的固定微波系統中也只有10~12bps/Hz。 「MIMO」一詞泛指任何在傳送器部分具有多重輸入,與在接收器部分具多重輸出的系統。雖然MIMO系統可能包含有線連結的裝置,但整個系統通常是無線系統,例如多重天線系統、3G行動電話系統(無線系統)中所使用的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甚至是使用多條電話線多方通話(crosstalk)的DSL系統(有線系統)。MIMO並不是單一概念,而是由多種無線射頻技術所組成,因此我們必須充份了解MIMO的運作和效能。當應用於WLAN時,有些MIMO技術能與現時的WLAN標准(如802.11a、802.11b與802.11g)相兼容,因而能擴充其傳輸范圍;相反,有些MIMO技術則只能用於與一般WLAN標准不相容的MIMO裝置。 MIMO特色 通過多隻天線同時進行收發,增加無線網路基地台的涵蓋范圍。 利用多重路徑的設計方式,減少基地台數量, 不僅可以增加資料傳輸率,也能夠增加無線網路客戶端服務數量。
『柒』 通信系統的質量指標包括哪幾個方面答的好會追加分
問題過於寬泛,簡單點說吧
1、模擬系統:主要信噪比和線性兩方面指標。主要通過低雜訊傳輸和高線性放大技術保證。
2、數字系統:主要就是誤碼率。主要通過降低傳輸失真,過沖,過陷。減少傳輸多徑時延。以及編碼調制等方式提高。
『捌』 如何評估以及優化無線網路
網路優化評估,大概就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評估網路性能
1)無線信號覆蓋(包括,信號強度,RSSI鏈路狀態,SNR信噪比)
2)AP的接入端負載均衡
3)吞吐量性能測試
4)QoS,質量與服務保障測試
5)無線網路按群性能測試
6)等。。。不同客戶和不同廠商的需求不同。。
『玖』 無線路由信號強度在多少dBm才算正常啊
dbm是無線信號的強度單位。一般在 -90 ~ 0之間。
一般情況下:
-50~0之間信號強度很好,使用感知好。
-70~-50之間信號強度好。使用感知略差,但體驗上無明顯影響。
-70以下 信號就不是太好了,使用上感知就不好。
(9)無線網路服務質量指標擴展閱讀:
無線路由器是用於用戶上網、帶有無線覆蓋功能的路由器。
無線路由器可以看作一個轉發器,將家中牆上接出的寬頻網路信號通過天線轉發給附近的無線網路設備(筆記本電腦、支持wifi的手機、平板以及所有帶有WIFI功能的設備)。
市場上流行的無線路由器一般都支持專線xdsl/cable、動態xdsl、pptp四種接入方式,它還具有其它一些網路管理的功能,如dhcp服務、nat防火牆、mac地址過濾、動態域名等功能。[1]
市場上流行的無線路由器一般只能支持15-20個以內的設備同時在線使用。
一般的無線路由器信號范圍為半徑50米,現在已經有部分無線路由器的信號范圍達到了半徑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