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蘋果無線網路帝國

蘋果無線網路帝國

發布時間:2022-12-13 11:56:13

❶ 喬布斯和蘋果的故事

史蒂夫▪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生於美國舊金山,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1976年喬布斯和朋友「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成立蘋果電腦公司,1985年在蘋果高層權力斗爭中離開蘋果並成立了NeXT公司,1997年回到蘋果接任行政總裁,2011年8月24日辭去蘋果公司行政總裁職位,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逝世。喬布斯讓蘋果產品引領全球科技潮流,2012年8月21日,蘋果以市值6235億美元成為世界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

蘋果誕生: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生,就被在美國舊金山一家餐館打工的父親與瀟灑派的酒吧管理員的母親遺棄了。幸運的是,一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他。

雖然是養子,但養父母卻對他很好,如同親子。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頑皮,肆無忌憚,常常喜歡別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不過,他的學習成史蒂夫·喬布斯績倒是十分出眾。

當時,喬布斯就生活在後來著名的「矽谷」附近,鄰居都是「矽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

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一個惠普的工程師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就在一次聚會中,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一個朦朧的認識。

在上初中時(1976年),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見面,兩人一見如故。斯蒂夫·沃茲尼亞克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有很大的興趣。

19歲那年,喬布斯只念一學期就因為經濟因素而休學,成為雅達利電視游戲機公司的一名職員。借住朋友家(沃茲家)的車庫,常到社區大學旁聽書法課等課程。1974年,他賺錢往印度靈修,吃盡苦頭,只好重新返回雅達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師。

安定下來之後,喬布斯繼續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常常與沃茲尼亞克一道,在自家的小車庫里琢磨電腦。他們夢想著能夠擁有一台自己的計算機,可是當時市面上賣的都是商用的,且體積龐大,極其昂貴,於是他們准備自己開發。製造個人電腦必需就是微處理器,可是當時的8080晶元零售價要270美元,並且不出售給個人。

兩個人不灰心,仍繼續尋找,終於在1976年度舊金山威斯康星計算機產品展銷會上買到了摩托羅拉公司出品的6502晶元,功能與英特爾公司的8080相差無幾,但價格只要20美元。

帶著6502晶元,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他們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介面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裝在上面,通過介面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

喬布斯的朋友都震驚了,但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會給以後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精明的喬布斯立即估量出這種電腦的市場價值所在。為籌集批量生產的資金,他賣掉了自己的大眾牌小汽車,同時沃茲也賣掉了他珍愛的惠普65型計算器。就這樣,他們有了奠基偉業的1300美元。

1976年4月1日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Long Wayne)做了一件影響後世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隨後,21歲的喬布斯與26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在自家的車房裡成立了蘋果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偏愛蘋果的喬布斯一錘定音——稱為蘋果。後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一隻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而他們的自製電腦則被順理成章地追認為「蘋果I號」電腦了。


早期發展:

一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

1976年7月,零售商保羅·特雷爾(Paul Jay Terrell)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熟練地演示電腦後,他認為「蘋果」機大有前途,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台整機,但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喬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

時間太倉促,任務又繁重,喬布斯和沃茲冒著酷暑,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為了公司的生存,他們豁出去了。他們每天幾乎都在揮汗如雨、頑強拼搏中度過,每周工作66小時。終於在第29天他們奇跡般地完成了任務,把50台「蘋果」電腦如數交給了商人特雷爾。

50台整機在特雷爾手裡很快銷售一空,有了良好的開始。「蘋果」公司名聲大振。開始了小批量生產。喬布斯和沃茲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小資本根本不足以應付這急速的發展。喬布斯後來回憶道:「大約是在1976年秋,我發現市場的增長比我們想像的還快,我們需要更多的錢。」為此,他們分頭去找資金支持,包括沃茲就職的公司惠普,但遺憾的是,這些公司都沒意識到這其中蘊藏的商機和市場。

機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萬富翁馬爾庫拉慕名前來拜訪沃茲和他們的車庫工場。馬爾庫拉是位訓練有素的電氣工程師,且十分擅長推銷工作,被人們稱為推銷奇才。由於在股票生意上發了財,他很早就選擇了退休的生活。但看到這兩個年輕人的新產品,馬爾庫拉決心重操舊業,幫助他們把公司大張旗鼓地辦起來。他主動幫助他們制定一份商業計劃,給他們貸款69萬美元,將自己的命運與兩個年輕人聯系在一起。有了馬爾庫拉這樣行家裡手的指導,有了這筆巨資,「蘋果」公司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77年4月,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在西海岸開幕了。為了在展覽會上打出名聲,喬布斯四處奔走,花費巨資,在展覽會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攤位。更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蘋果Ⅱ號樣機,它一改過去個人電腦沉重粗笨、設計復雜、難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輕便、操作簡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鮮明特點,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它只有12磅重,僅用10隻螺釘組裝,塑膠外殼美觀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機。人們都不敢相信這部小機器竟能在大熒光屏上連續顯示出壯觀的、如同萬花筒般的各種色彩,「蘋果Ⅱ」機在展覽會上一鳴驚人,幾千名用戶擁向展台,觀看、試用,訂單紛紛而來。

1980年,《華爾街日報》的全頁廣告寫著「蘋果電腦就是21世紀人類的自行車」,並登有喬布斯的巨幅照片。

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股票公開上市,在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全被搶購一空,當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這個收盤價計算,蘋果公司高層產生了4名億萬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萬富翁。喬布斯作為公司創辦人當然是排名第一。

1983年,Lisa資料庫和Apple Iie發布,售價分別為9998美元和1395美元。Apple成為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公司。但是Lisa的發布預示了蘋果的沒落,一台不合實際、連美國人都嫌貴的電腦是沒有多少市場的,而Lisa又侵吞了Apple大量研發經費。可以說蘋果興起之時就是其沒落開始之時。

因為巨大的成功,喬布斯在1985年獲得了由里根總統史蒂夫·喬布斯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勛章。然而,成功來得太快,過多的榮譽背後是強烈的危機。

由於喬布斯經營理念與當時大多數管理人員不同,加上藍色巨人IBM公司也開始醒悟過來,也推出了個人電腦,搶佔大片市場,使得喬布斯新開發出的電腦節節慘敗,總經理和董事們便把這一失敗歸罪於董事長喬布斯,於1985年4月經由董事會決議撤銷了他的經營大權。喬布斯幾次想奪回權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憤而辭去蘋果公司董事長。

史蒂夫的出走,使他更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吸收教訓,也為今後重回Apple並拯救它做好准備,辭職幾天後,喬布斯又創辦了「NeXT」電腦公司,繼續開始他的事業之旅。

獨立時期:

1986年他花1000萬美元從喬治·盧卡斯手中收購了Lucasfilm旗下位於加利福尼亞州Emeryville的電腦動畫效果工作室,並成立獨立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在之後十年,該公司成為了眾所周知的3D電腦動畫公司,並在1995年推出全球首部全3D立體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這公司已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購,喬布斯也因此成為最大股東。


回歸蘋果:

1996年12月17日,全球各大計算機報刊幾乎都在頭版刊出了「蘋果收購Next,喬布斯重回蘋果」的消息。此時的喬布斯,正因其公司(現皮克斯)成功製作第一部電腦動畫片《玩具總動員》而名聲大振,個人身價已暴漲逾10億美元;而相形之下,蘋果公司卻已瀕臨絕境。喬布斯於蘋果危難之中重新歸來,蘋果公司上下皆十分歡欣鼓舞。就連前行政總裁阿梅利奧也在迎接喬布斯的歡迎詞中說:「我們以最隆重的儀式歡迎我們最偉大的天才歸來,我們相信,他會讓世人相信蘋果電腦是信息業中永遠的創新者。」喬布斯重歸故里,心中牽系「大事業」的夢想。他向蘋果電腦的追隨者們說:「我始終對蘋果一往情深,能再次為蘋果的未來設計藍圖,我感到莫大榮幸。」這個曾經的英雄終於在眾望所歸下重新歸來了!


改革時期:

受命於危難之際,喬布斯果敢地發揮了行政總裁的權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他首先改組了董事會,然後又做出一件令人們瞠目結舌的大事——拋棄舊怨,與蘋果公司的宿敵微軟公司握手言歡,締結了舉世矚目的「世紀之盟」,達成戰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權協議。

喬布斯因此再度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接著,他開始推出了新的電腦。

1998年,iMac背負著蘋果公司的希望,凝結著員工的汗水,寄託著喬布斯振興蘋果的夢想,呈現在世人面前。它是一個全新的電腦,代表著一種未來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裝,一掃電腦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單調,似太空時代的產物,加上發光的滑鼠,以及1299美元的價格標簽,令人賞心悅目……不愧是蘋果設計,標新立異,非同凡響。[1]

為了宣傳,喬布斯把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變成了iMac的廣告文案 I think,therefore iMac!由此成了廣告業的經典案例。

新產品重新點燃了蘋果機擁戴者們的希望。三年史蒂夫·喬布斯來他們一直在等待的東西出現了,iMac成了當年最熱門的話題。

1998年12月,iMac榮獲《時代》雜志「1998最佳電腦」稱號,並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業設計」第三名。

1999年喬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著紅、黃、藍、綠、紫五種水果顏色的款式供選擇,一面市就受到用戶的熱烈歡迎。

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藍黃相間,像漂亮玩具一樣的筆記本電腦iBook在市場上迅即受到用戶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獨特的時尚風格、最新無線網路功能(WLAN)與蘋果電腦在便攜電腦領域的全部優勢,是專為家庭和學校用戶設計的「可移動iMac」。

1999年10月iBook奪得「美國消費類便攜電腦」市場第一名,還在《時代》雜志舉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評選中,榮獲「年度最佳設計獎」。

在喬布斯的改革之下,「蘋果」終於實現盈利。喬布斯剛上任時,蘋果公司的虧損高達10億美元,一年後卻奇跡般地盈利3.09億美元。

1999年1月,當喬布斯宣布第四財政季度盈利1.52億美元,超出華爾街的預測38%時,蘋果公司的股價立即攀升,最後以每股4.65美元收盤,輿論嘩然。蘋果電腦在PC市場的佔有率已由原來的5%增加到10%。

1997年,喬布斯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來越多的業界同仁認同了此觀點。甚至連當初將喬布斯擠出蘋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贊嘆:「蘋果的逆轉不是騙局,喬布斯幹得絕對出色。蘋果又開始回到原來的軌道。」

但是蘋果已經無法挽回通用電腦競爭上的敗局了。

喬布斯成為一個奇跡,但這個奇跡還將繼續進行下去。他總是給人以不斷地驚喜,無論是開始還是後來,他天才的電腦天賦;平易近人的處世風格;絕妙的創意腦筋;偉大的目標;處變不驚的領導風范築就了蘋果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蘋果公司的雇員對他的崇敬簡直就是一種宗教般的狂熱。

雇員甚至對外面的人說:我為喬布斯工作(I work for Jobs)!

2003年,人們預言,喬布斯將第三次登上《時代》雜志封面。

宣布辭職: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向蘋果董事會提交辭職申請。他還在辭職信中建議由首席營運長Tim Cook接替他的職位。喬布斯在辭職信中表示,自己無法繼續擔任行政總裁,不過自己願意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或普通職員。蘋果公司股票暫停盤後交易。喬布斯在信中並沒有指明辭職原因,但他一直都在與胰腺癌作斗爭。2011年8月25日,蘋果宣布他辭職,並立即生效,職位由蒂姆·庫克(Tim Cook)接任。同時蘋果宣布任命史蒂夫·喬布斯為公司董事長,蒂姆·庫克將擔任董事。

❷ 蘋果晶元帝國的崛起:那些被逐一並吞的晶元公司們

在蘋果長達十年的自研晶元旅程中,正式發布以 Arm 架構為主的 Mac 電腦處理器,來取代長久以來的英特爾 x86 架構,是 歷史 性的一頁。

一直以來,蘋果用兩種方式來打造屬於自己的晶元帝國: 一是自主研發,現在蘋果內部的晶元研發團隊已有數千名員工。

其次,是以收購方式獲取新技術,吸收後再整合進入自家的研發團隊中,像是指紋識別晶元 Authen tec 和 3D 體感晶元/臉部辨識晶元 PrimeSense。

從 2010 年蘋果 iPhone 4 發布首款自研的 A4 處理器開始,掀起系統廠自主研發晶元的風潮,也逐漸改變晶元廠、系統公司、晶圓代工廠的產業之間的關系。

蘋果自製晶元除了核心的處理器之外,還擴及到電源管理晶元、顯示屏驅動晶元、GPU、基頻晶元、指紋辨識晶元、3D 體感晶元等,還有基於 Arm 架構的 Mac 電腦處理器晶元,整個來看,蘋果已經建立了一座晶元帝國。

成立於 1976 年的蘋果,已經有 44 年 歷史 ,2007 年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機 iPhone,並將公司名稱從蘋果電腦改名為蘋果公司,為公司未來發展重新定義。

在蘋果成立 44 年的 歷史 中,經歷許多次電腦處理器架構的更換。在推出 Mac 之前的微電腦 Apple II,是採用 MOS 的 6502 處理器,1984 年推出的 Mac,就改用摩托羅拉的 68K 架構。

到了 1994 年,蘋果再從摩托羅拉的 68K 系列架構轉向 AIM 聯盟(蘋果、IBM、摩托羅拉)共同開發的 PowerPC 處理器架構。

最近一次是 2005 年,蘋果從 PowerPC 架構轉向英特爾 x86 處理器架構,開啟雙方長達 15 年的深度合作。

蘋果基於 Arm 架構自研 Mac 電腦的處理器晶元,來取代英特爾的 x86 架構的終極野心,這幾年來在業界已是公開的秘密,今年在 WWDC 上發表後,等於是證實且宣告這項規劃正式上路。

根據蘋果規劃,首款採用蘋果自研晶元的 Mac 將於今年底上市。蘋果並不會立即放棄英特爾的處理器,搭載英特爾晶元的 Mac 晶元也會同步開發,預計從英特爾晶元完全換到蘋果自研晶元,需要兩年的過渡期。

蘋果自研 Mac 處理器晶元計劃的背後,當然是基於 iPhone A 系列手機處理器的巨大成功,以及合作夥伴台積電在技術支持上的全力相挺,傳出台積電有至少 300 位工程師助力蘋果,涵蓋研發、設計、製造、封裝等每個環節。

蘋果 iPhone 處理器的成功,也有一段曲折的 歷史 ,包括初期裁掉內部晶元團隊,打算直接用英特爾 Atom 處理器; 找三星代工、收購關鍵的 PA Semi、與三星關系生變,一直到找上台積電代工。

iPhone 處理器的打造,是從三星與 Arm 開始。其實當時,蘋果曾考慮與英特爾合作。

蘋果最早在開發 iPad 時,曾考慮採用英特爾的 Atom 處理器。當時 Atom 仍在研發階段,但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對於英特爾的技術能力充滿信心; 甚至在 2005 年,決定裁掉蘋果早年為了 Mac 而設立的晶元設計部門。

不過,有「iPod 之父」之稱的 Tony Fadell 則是反對使用英特爾的 Atom。在他的堅持下,喬布斯同意改用設計更簡單、同時也更省電的 ARM 架構。

後來前英特爾首席執行官 Otellinii 曾表示,與蘋果雙方沒有合作移動設備晶元,關鍵原因是報價; 同時,他也認為蘋果的移動設備銷售量頂多百萬台出貨量,不會讓英特爾帶來太大獲利。

最終,蘋果是和三星合作,設計 Arm 架構的 iPhone 處理器晶元。

2007 年,蘋果發布第一代 iPhone,使用三星設計的 Arm 架構 SoC,GPU 是 Imagination 的 PowerVR。

三星這款基於 Arm 架構的 SoC 效能表現不差。因為當時在 Arm 架構上的操作作業系統例如 Nokia 的 Symbian、微軟的 Windows CE、初版的 Android 等,都是功能簡單的輕量系統。然而,三星打造的 SoC 卻能幫助蘋果在 Arm 架構下,執行改寫自 Mac OS X 的 Unix 系統,且有完整的 UI 效果。

蘋果的成功,讓許多業者重新調整了開發計劃,這當中就包括日後 Google Android 陣營的崛起。

但是,三星 SoC 也不是沒有缺點,畢竟它的原始設計只是基於三星的 DVD 播放器裡面架構。

為了能維持 iOS 的優勢與獨特性,蘋果深知必須要自主研發處理器。

因此,在第一代 iPhone 發表不久後,蘋果即與三星、Imagination 簽署 SoC 和 GPU 的開發協定,同時也開始重組自己的晶元研發團隊。

2008 年蘋果招攬曾任職於英特爾和 IBM 的 Johny Srouji,也就是現在的蘋果硬體技術部門的高級副總裁; 更在同年收購矽谷新創公司 P.A Semi,成為日後成為 SoC 技術團隊核心。

蘋果首款自研的 A4 處理器搭在於 iPhone 4 內,首度在 2010 年問世。當中採用 Arm 的 Cortex-A8 為 CPU 核心,以及 Imagination 的 PowerVR SGX 535 作為 GPU。

2010 年,蘋果更收購了專門開發移動設備晶元的 Intrinsity。雖然蘋果是以 Arm 的 Cortex-A8 為架構設計了第一顆 A4 處理器,當中與 Intrinsity 的合作,達成 CPU 架構的優化。

初期,蘋果的自研晶元是交由三星代工,但後來三星把改版的 Cortex-A8 核心用在自家的 SoC 產品 S5PC110 中; 在 2011 年又將 S5PC110 改稱為 Exynos 3,成為三星最早以「Exynos」命名的自家 SoC 產品,使用在一系列 Galaxy 系列移動設備里中。

加上三星陸續在智能手機上顯露頭角,蘋果逐漸將三星視為競爭對手,便開始尋求其他代工廠來取代三星,與台積電接觸便是從當時開始。

誠如文章之前提到,iPhone 處理器的成功,給了蘋果很強的信心與底蘊要自行開發 Mac 電腦的處理器晶元,把英特爾徹底取代。

觀察在蘋果這十年來的自研晶元過程中,一直被很多人視為是「毒蘋果」,一旦咬上一口,會帶來營收和股價飛天。

但合作過程中,也可能會隨時被取代與拋棄,在此也細數蘋果這幾年究竟有哪些自研的晶元產品,以及並購或拋棄過哪些公司。

蘋果在第一代的 iPhone 上就與電源管理晶元供應商 Dialog 合作,由 Dialog 提供電源管理、音頻子系統、快充晶元,以及其他混合信號整合晶元。

Dialog 運營也跟隨蘋果 iPhone 的熱賣一路成長。2007 年 Dialog 的全年營收才 8677 萬美元,到了 2017 年已成長至 13.53 億美元,十年間增長 15 倍,且公司 70% 以上營收來自於單一客戶蘋果。

Dialog 也不是對於運營全押寶在單一客戶的情況沒有警覺心,自身更不斷多元化業務領域,擴充至藍牙晶元、快充技術、LED 晶元等。

蘋果與 Dialog 合作十年也夠久了。約 2017 年左右,業界開始傳出蘋果要自製電源管理晶元的消息,甚至在蘋果自組的研發團隊中,不少工程師都是來自於 Dialog。

後來蘋果與 Dialog 達成協議,先支付 3 億美元資金買下其部分資產與技術專利,以及預付 3 億美元,作為後續幾年采購 Dialog 產品的預付款; 再者,Dialog 也將 16% 的員工,共計 300 名工程師「轉讓」給蘋果,雙方徹底切斷關系。

Imagination 與蘋果也是從第一代 iPhone 處理器就開始合作,同時蘋果也一直是 Imagination 最大客戶。

蘋果在 2017 年也曾宣布要在 15 個月至 2 年內逐步停止使用 Imagination 的 GPU IP 技術; 隨後,蘋果在 2018 年推出的 iPhone X 和 iPhone 8 手機用上自行設計的 GPU 產品,搭載在 A11 晶元中。

被蘋果拋棄後的 Imagination 被迫出售,在 2017 年 9 月由私募基金 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 以英鎊 5.5 億元所收購。

到了 2020 年,Imagination 終於與蘋果達成協議,為公司長達 2~3 年來的運營不確定性劃下句點,協議內容主要是由蘋果支付專利授權費用,以使用其 GPU 技術。

業界認為,蘋果可能無法在短期內處理好與 Imagination 的專利糾葛,這將影響其自行設計 GPU 和自給自足的計劃,因此與 Imagination 達成協議。

蘋果也傳出自研顯示屏驅動晶元,這也是供應商新思運營的隱憂之一。

蘋果一直是新思的重要客戶之一,但這幾年新思來自於蘋果的訂單數量已經大幅減少,主要是因為 iPhone 的 OLED 機種是採用三星的 OLED 顯示屏搭配 OLED 驅動晶元。

新思這幾年在運營上不斷朝多元化轉型,包括收購美滿電子 Marvell 的多媒體解決方案業務部門、音頻處理方案供應商科勝訊 Conexant 等。再者,也於 2019 年底出售 TDDI 業務部門給韋爾。

基頻晶元是看似容易,但非常需要下苦工,以及與每一代通訊協議技術積累。

蘋果在 iPhone 初期用過英飛凌的基頻晶元(後被英特爾並購),從 2011 年 iPhone 4s 開始,高通就一直是蘋果基頻晶元的獨家供應商。

站在蘋果的角度,顯然不想看到核心元件被高通鉗制,因此從 2016 年 iPhone 7 開始,在特定地區的機種採用英特爾的 4G 基頻晶元,這被視為是制衡高通的手段之一。

高通、英特爾雙供應商的策略,一直持續到 2017 年的 iPhone 8 和 iPhone X 系列; 然而 2018 年出現重大轉折。

當時,蘋果因為與高通的技術專利官司,2018 年發布的 iPhone 全都使用英特爾的 4G 基頻晶元,只能說這是當時蘋果的唯一選擇,之後卻出現「信號門」事件,讓很多消費者反彈。

之後在 2019 年,蘋果正式與英特爾簽署協議,以 10 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的基頻晶元事業部門。同時,也收購英特爾相關部門約 2000 名員工,象徵蘋果正式大舉投入開發5G的基頻晶元。

除了自研核心技術外,蘋果也是時不時會收購新創公司來獲取創新技術,接下來要討論的指紋識別晶元 AuthenTec、人臉識別技術 PrimeSense,就是兩個最成功的案例。

跟很多技術的發展路程相似,指紋識別技術也不是蘋果發明的,但卻是蘋果發揚光大的。

蘋果在 2012 年收購以色列的指紋辨識技術商 AuthenTec。這家公司曾為很多 NB 大廠導入相關的指紋識別技術,包括惠普、戴爾、聯想 、富士通等。

蘋果的領軍,讓安卓手機陣營也積極加入指紋識別行列。初期瑞典 FPC 公司的後置指紋辨識就成為救急方案之一,受到華為、小米等青睞,逐漸發展成為當時安卓手機陣營的指紋識別技術主流路線。

之後匯頂的指紋識別技術勢力開始崛起,逐漸侵蝕 FPC 的市佔率。

這樣的發展非常自然。歐美公司在初期技術領先階段,會比較占上風; 到了市場需求大爆發時期,客戶會開始追求品質與成本的平衡,亞洲供應商通常會在這一階段大舉切入,一舉通吃市佔率。

2017 年蘋果新機 iPhone X 登場,全球 科技 產業掀起一陣人臉解鎖的熱潮,這款技術照樣不是蘋果首創,但又是蘋果引發潮流。

蘋果的人臉識別技術來自於收購 PrimeSense,這也是一家以色列新創公司,專注於 3D 感測技術。

PrimeSense 在被蘋果收購之前,也是有一段風光的歷程,其研發產品曾經被微軟體感 游戲 機 Kinect 採用。只是,微軟的 Kinect 第二代改為用自己開發的技術做取代,後來 PrimeSense 也賣給蘋果。

PrimeSense 擁有的是結構光技術,蘋果將該技術用在 iPhone 臉部識別解鎖上,同樣也引發安卓手機陣營跟進,只是技術陣營不盡相同,安卓多數是用 3D ToF 技術為主。

蘋果自研晶元之路,已經建立起一座晶元帝國,其影響力已超越純 IC 設計公司,同時也開啟其他系統公司自研晶元之路,包括小米、Oppo、Vivo 等,紛紛自組晶元研發團隊。

過去,台積電的前幾大客戶都是以全球 IC 設計公司為主,現在蘋果早已經是台積電前兩大客戶之一,這種系統公司自開 ASIC 晶元的商機,更成為所有晶圓代工廠的新生意。

過去業界常以「毒蘋果」來形容蘋果的供應商。意思是,初期啃蘋果一定是又香又甜,為公司帶來營收一飛沖天的效益; 然而,一旦依賴上這個客戶,遲早會面臨被拋棄的命運。

這樣說,算是對一半。能打入蘋果供應鏈對公司運營通常會是一大轉機,但也要不斷加強自身實力、培養更多新技術和多元化產品,為公司中長期發展作準備,不然只能說是被時代淘汰,莫怪客戶變心。

閱讀全文

與蘋果無線網路帝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1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4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74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5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24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33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2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94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31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90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0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1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0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73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