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藝術館都有哪些運行模式
國內民營美術館與國外的情況不大相同。國外的資金來源渠道,相對多元,除了門票收入,衍生品零售收入,基金會和品牌以及理事會成員等等贊助,同時政府還有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等。
但國內真正意義上的民營美術館,也不過十年,所以發展舉步維艱。首先,由於受眾與宣傳等等問題受限,門票收入基本形同虛設。其次,衍生品由於代理、開發以及渠道都不成熟,也不可能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衍生品店可支撐美術館三分之一的資金,這個部分還有待開拓。並且,作為非營利機構的民營美術館,與國立美術館相比,得到的政策支持也很少。雖然伴隨文化產業的發展,美術館作為重要一環,各地都在大興土木,但相比較美術館建設的熱潮,美術館經營就顯得尤為單薄。
民營美術館,基本主要的收入來自於場地租金與贊助。根據不同的情況比例不同,但基本現在都以這兩方面為主。由於美術館也分外來展與自籌展,通常外來的展覽,都是藝術家申請,會帶資金過來做展覽,也有作品好,我們會幫助尋贊助做展覽的。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就是贊助,大部分的贊助都是來自一些大的品牌,或者建立美術館的出資人自掏腰包,品牌贊助美術館,就是為了提升其品牌的文化價值,是作為社會責任的一種回報。但由於國內企業對這方面的認知也比較低,所以這部分的贊助,大部分都來自於一些國際品牌,他們每年都有這部分的贊助資金,美術館可以提交方案來申請其贊助。當然,最近還興起了一些藝術基金會,包括慈善基金與盈利基金。他們由於不用的原因可能會贊助藝術家做展覽。
而負責美術館運營的自然是美術館館長,他的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尋找資金。因為學術方面,我們是有學術委員會來把控,而資金方面,國內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理事會模式,所以重任基本都壓在了館長身上。當然,每個美術館的情況不同,還有可能有一個部門主要負責贊助品牌的事宜,可以說因事制宜。
總而言之,希望用美術館來賺錢的人,還不如去做拍賣或畫廊。但如果看中了其真正長遠的文化價值而言,美術館是恆久的。就如法國和英國,在經濟衰退後,都是依靠文化來再次興起的。這其中就少不了美術館的身影。
B. 也談美術館的基本職能
對於中國當下大批新建的美術館而言,建築或者說是陳列空間已經不再是問題,對於生活在北山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居民而言,藝術展覽對於他們而言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而似乎有點泛濫成災了,但是這種泛濫成災依然是有限的,參與到藝術的居民在一線城市也仍然是少數,或者是從業者和愛好者偏多。對於一個美術館而言,參與者不需要是藝術的愛好者和藝術行業的從業人員,假如美術館是一家公司,其產品所面對的群體應該是盡可能廣泛的城市居民。
已經有很多美術館意識到了公共教育作為美術館的一個基本職能的重要性,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公共教育的嘗試,當下美術館的公共教育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自主開發的課程和講座,多由美術館的公教部門設計方案和聯系授課教師,這種類型有其人員基礎和美術館的運營理念基礎,課程內容多針對更為專業的群體。第二類,依託於美術館自身的館藏,就館藏進行更多是藝術史知識的普及和推廣,這種類型需要美術館自身有著較完善的館藏理念和館藏運作,專業化針對性沒有第一類那麼強,更具有普及性。第三類是依託於美術館展覽的藝術家或策展人的講課人式的公共教育,這種類型的公教活動形式多為講座,周期往往不持續,內容和水平的可把握性不強,往往依靠主講人自身的水平,容易變成講課人自身的回憶談話,教育和普及性層面的意義不如第一類和第二類,其存在更偏向於一場展覽的附庸存在。
三種公教類型都有其存在意義,卻也都有其問題,就公共教育這一職能在美術館中的存在價值而言,如何通過更多的形式和模式增強基礎受眾對於美術館的關注度是現階段美術館在城市中建設的亟需解決的。公共教育是增強美術館的用戶粘度的一種重要的形式,當然其存在意義不再僅僅如此,但是在一個藝術並未理想化被大眾所關注的環境下,這種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難發現三類公共教育中,第一類自主研發的課程多能偏向於兒童教育和少年群體的需要,而依託於美術館館藏的第二類和依託於美術館展覽的第三類所針對的群體其實更偏向於青年和成年人,而且是在這一群體中對藝術有較高接受度和認知度的部分。就美術館本身而言,公共教育所針對的群體和美術館本身所希望服務的群體是在同一個集合內的,但是當兩者所服務的對象都是極為有限的藝術愛好者群體,那麼美術館本身的社會職責便是缺失的,美術館在一個城市中要提供和主動地尋求讓居民能關注藝術的機會,而美術館的公共教育也需要在給予和提供認知藝術機會的同時,增強美術館對於藝術展覽的運作態度和理念的表達。
由於當下美術館,主要是民營美術館存在著運營上的種種難題,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更有著其運作模式上的缺陷,而在公共教育這一職能中,美術館更需要意識到的是,在有限的美術館本體覆蓋區域內的深度開發與合作,加強同美術館周邊的社區、學校以及其他公共機構的聯合,區域內先形成文化影響力,培養區域內的高質量客戶群,這部分會是美術館公共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而公共教育從來都是一項長久而持續的工程,從基礎出發也才會是最恰當的選擇,更是培養美術館覆蓋區域內居民藝術意識的最佳方式。
美術館不再是一個城市的標配,一線城市美術館不呈現一點泛濫的態勢都不好意思自稱是一線城市,硬體設施是齊全配套了,但在我國的慣例往往是用金錢鑄造的都很容易成功,而需要時間來打磨的卻難免失敗,恰恰美術館需要的文化理念、運營模式以及學術建設都是靠時間來打磨的,並非有資金就能堆積出來一座空中樓閣。
在基金會和社會支持等制度不甚完善的背景下,民營美術館的生存是困難的,現在所謂依託基金會制度和社會支持等模式的美術館大多不過是有個好聽的名頭,而背後多依靠的是投資方的資本,單一的資金來源讓民營美術館很難真正在美術館意義本身的職能上有所作為。投資商分兩種,但大體都是希望靠著做美術館撈筆錢的,一種是建美術館為買賣提供便利,不論賣房子還是賣藝術品;另一種是沒想好怎麼辦覺得現在火熱的自己也弄一個抓准時機,以後也有機會分一杯羹。總之真心抱著做美術館心思的商人,這種存在其實本身就是很奇怪的,當前環境還沒有健全的商業與美術館的互惠利民的模式。
商業展覽所產生的費用包括場地租金、展覽策劃以及執行等一系列的活動所產生的費用成為民營美術館維持生計的好方式,盡管主要資金來源還是從投資人處獲得,但至少這為美術減少了部分的開支,也豐富了美術館的展覽類別。但同時也減少了美術館自身展覽和學術發展的自主性。專業人才在整個行業的缺乏也是美術館整體展覽方向偏商業的重要因素,畢竟民營美術館的策展人在一定程度上並沒有展覽決定的權利。
作為新興產物的美術館,在社會意義層面還有很多基礎性的工作時沒有做到的,首先就是給予民眾提供更為開闊和國際化的展覽和學術,對於一個文化公共機構而言,給予民眾基礎的知識普及意味著給予民眾選擇的權利,一群無知的人是無法選擇和判斷喜好與優劣的。引進的展覽也往往更容易受到民眾的關注,無論是K11作為商業機構做的莫奈專題展,還是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首次引進的培根、洛瑞等國際藝術家的展覽,都給予了民眾新的視野。有了這些基礎,才有了機會讓民眾認知後選擇的機會。正如有人批判上海雙年展愈來愈脫離社會一般,離開了民眾的參與,藝術只能成為一群商業寡頭操作和玩弄的把戲。
當無從選擇或者利益在前,選擇引進一些國際性的合作展覽項目,占據一些檔期,低質量或者偏商業性質的展覽是否能在一個美術館的展覽計劃中至少少出現一些,而民眾對美術館的關注度和就展覽本身的參與度也能更高一些。對於一個美術館或者一個藝術行業的人而言,不去折騰自己做些有意思的事,而整天如同商人一般盯著錢,那麼其實還有更多賺錢的行業和領域更適合你。
C. 民營美術館應該努力地賺錢
在股市不振房產唱衰的大環境下,文化藝術品的經濟效益成為了資金關注的新熱點,民營美術館更是在近幾年如火如荼地在各地開建,中國民營美術館更多依賴於投資人的資金支持,無論是劉益謙的龍美術館還是余德耀美術館,其所需的運行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余德耀也在運行上希望節省開支,企圖用通風的方式來減少空調消耗的電費。美術館在中國的整體狀況是表面上幹得熱火朝天,背後卻是大汗淋漓地賠錢賠力。
2013年首屆民營美術館論壇也變成了各個美術館館長抱怨找錢難的一場哀悼會,如今民營美術館基本都是在賠投資人的錢做展覽,就如今日美術館這樣歷經多年建設發展且能較好的援用西方理事會制度的美術館也難以避免找錢這一重頭工作,更不用說大部分投資人當館長,根據喜好亂操作的老闆獨大型美術館了。根據「有錢的就是大爺」這以理論,民營美術館大多數還在資本的控制下為生存想辦法,而只有自身壯大,尤其是在資金來源上尋找到更為有效和健全的模式,才能更為獨立性的履行美術館這一存在的應有職能。
美術館並非建好就能賣掉的商品房,投資人看中的是以美術館的名義從政府獲得多少的優惠來獲利,然而這種方式並不是長久的,對於投資人而言可以說是一錘子買賣,即以美術館為名獲得文化用地的便利,然後實際通過地產業來獲利。雖然理想的情況是美術館會因為區域內地產的發展而同時發展,但如今給人看到的情況是,美術館建好後做過一次展覽便也就再無消息的不在少數,倒是都賣房賣的熱火朝天。須知這種文化地產模式中,文化也就是美術館的運營才是核心板塊。當然這種理想的運作方式是建立在中國民眾有對文化和藝術比較高的普遍消費興趣的前提下的,然而現狀正如余德耀所言:「這么好的展覽,沒人看很難過」。當然僅僅把原因歸結於大眾是沒法解決問題的,而美術館要做的正是要改變大眾的文化消費習慣,並在此階段起到藝術普及的作用。可見當下的民營美術館希望學習西方美術館的模式來運營是比較困難的,盡管如藝術衍生品、藝術書店、藝術作品銷售等等方式都被運用,仍然很難改善資金缺乏的狀況。
當今這個時代,如果不把藝術神聖化,藝術品也不過是商品;如果不將展覽官方化,美術館也不過是公司。民營美術館是現代社會需要的重要文化機構,盡管在名義上,民營美術館具有民辦非營利機構的性質,但是非營利的性質並不是不需要賺錢,反而是需要去賺更多的錢,並將賺來的錢用良好的運營模式來完善和發展美術館,履行一個美術館應有的職責。
美術館其普遍意義上最顯著的功能便是藝術品的收藏與展示,當然其學術研究、藝術教育等職能也十分重要,即使美術館本身相對於其他如當下較活躍的大眾影視、娛樂行業有其特殊性,但在其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必然廣大的受眾群體。對於美術館而言,大眾既是客戶也是產品,中國當下已經有不少美術館已經能夠與企業發掘新的合作互利模式,在活動形式和合作方式上進行全新的開拓,但是整體的比例並不是很高,更多還集中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城市發展水平是其中一條因素,而這些地方的美術館所具有的較高的產品意識也是決定其能夠使得這種形式的合作成功的重要原因。現代企業尤其外企以及需要角逐於國際舞台的企業需要在自身的品牌形象上下一番功夫,而美術館等藝術機構正是他們品牌形象維護所需要的內容的最佳提供者,美術館本身的公共性質以及服務特色可以很好地為企業社會責任所需要做的工作進行互動。
美術館的學術化是需要堅持的,相對於政府下轄的美術館,民營美術館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但是藝術的優勢在於,盡管只有很小一批人在專注,但卻會不惜代價地忠誠於這一特殊的存在,這只不過是假道學似的賣弄。一個民營美術館,缺乏政府的資金支持,僅僅靠幾個投資人的支持能運行得好的畢竟很少,那麼更多的民營美術館需要通過尋找更多渠道來尋找更為多元化的資金來源以保證美術館的收藏和展示,如果連基本的工作都因為資金和人員的問題無法完成,就更不用談學術研究和收藏體系了。
展覽這一形式其實由來已久,對於藝術家而言選擇一個場館進行展覽不單是策展人的理念所定,更可以說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原因,無論經濟、人情、權利等等,那麼如何處理好民營美術館下的展覽這一產品,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決定其能否在商業渠道上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然而從當下的社會現實來看,一個民營美術館的首要任務是生存。在大多數民營美術館當下的展覽是一種比較湊活的狀態,接上一個是一個,當然為了博得眼球要做一下大牌的展覽,順勢還要製造一些炒作事件來讓圈子和大眾關注。無論是劉益謙買杯子還是余德耀捐裝置都是如此,這種做法無可厚非,只是做的還不夠好,說到底他們就像一家商業延展做得還不夠的公司,另外短視的營銷思維與財務觀念都嚴重製約著民營美術館的發展。
對於美術館而言,策展人在展覽的整體策劃之外,還需要在做展覽的產品經理。當下中國大部分美術館還停留在將展覽灌輸給大眾的階段,而要真正溝通大眾與美術館,激發大眾自身的文化索取慾望,這種方式是不夠的,以習慣性的中國教育模式類似的展覽思維也是不可取的,那麼服務性、互動性、多元性也就成為當下美術館所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這三者依然是為了與大眾關系的維護,是公關關系和品牌效應的基礎,然大眾成為一個美術館以及其產品的組成部分,這才是美術館更應努力做到的。通過企業共贏的模式來獲取美術館和展覽運作的資金保障。民營美術館也不宜投入大批經費在高價格的藝術品收藏上,需要量力而行,並做到藏品的深度學術挖掘,這才是學術研究的應有方向。大而全是一種思路,而能做到小而精也必然會是美術館行業里成功的典範。
中國的民營美術館在運營上有很多困難和阻礙,其實很大程度是由於在文化和藝術品相關的政策不夠完善所致。努力向政府爭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幫助是一方面,但是也要看到當下要達到如西方美術館運作的那種比較健全的社會模式,我國的整體政策和文化習慣在短時間內是很難達到的。那麼美術館只有從自身出發,尋找更為切合我國當下社會的運作模式。其實,民營美術館運作這么多年,每個館都頭疼的問題就是錢,當然主要還是缺錢,像龍美術館這樣給人錢多燒得慌的感覺的美術館還是在少數的。
而如今很多美術館是建在感覺如同偏遠山區似的地方,對於一個城市而言好的美術館應該是一個區域的文化地標,美術館的作用不但是在文化意義上給與當代民眾以文化和藝術的普及和藝術品的展示,而從附加上看來美術館完全可以憑借其文化上的附著力給與周邊區域以更高的商業開發價值。在良性的美術館運作中,通過與周邊區域的商業價值的共同開發,美術館是具有持續良好運作的可能性的,關鍵在於美術館是否能建立起一個以自身為文化中心的商業生態環境。
當下我國大多數與美術館的商業合作還停留在一攬子買賣的模式下的,更像一個場地提供方,場租這種創收模式的缺點就在於,美術館會比較難控制館所提供給大眾的產品的質量,美術館的影響力也難免因此而下降,那麼更好的做法無疑是配合周邊商區進行引進、合作、商業開發乃至其他的營收方式。只有形成一個以美術館為中心的地緣商業圈,那麼依託於美術館的商業存在與美術館產生一種生存關聯,這樣才會促使兩者發生更多的商業往來的可能。而脫離了區域的美術館作為文化存在的價值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如今商業地產模式顯然是最為聚人氣的當下,文化地產還是剛起步罷了,如何讓大眾認識到文化地產的價值,則需要在商業地產的基礎上,提高其公共服務的功能水平。
當下中國的美術館的公共教育任務是艱巨的,可以說大部分觀展群體是沖著熱鬧和空調以及見世面進入的美術館,其中還不乏沖著那些動輒幾億的藏品。在這種背景下,美術館要想有好的觀者來與展覽形成更為完整的互動模式,更需要強調對觀展群體的培養和維護,一個觀眾從看熱鬧到入門,可能只是在美術館中經過一套有體系的知識普及課程即可,然而之後卻不是美術館能左右的,然而這種逐漸入門的群體將會是美術館在當下最希望擁有的觀展群體,他們將知道觀展時應注意什麼,減少展覽時的維護成本;他們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展覽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且表達自己對作品的喜好。這種展覽與觀者間的良性互動必然是美術館尋求的一種基礎運行模式,而大量的看熱鬧的群體進入展館更大意義上降低了美術館的展覽質量也加大了美術館的維護成本。尤其是對民營美術館而言,與國營的美術館不同的是,民營美術館的每一分成本都是來源不甚穩定的,國博可以一天接受大量的參觀者,但是民營美術館要做到是很困難的,不止是場地大小的原因,展覽的質量和維護的人員以及活動的執行等等都伴隨著大量的資金成本,畢竟民營美術館是沒有直接的財政支撐的,靠的多還是投資人,那麼投資人的資金狀況可以說是決定了民營美術館的運行狀況的。
作為一個民營美術館針對自身的財政狀況和所處區域的觀眾狀況,來選擇做什麼樣的展覽和進行怎樣的活動是很重要的,在此不得不再強調民營美術館的定位,其實相對於北上廣等大城市美術館的泛濫成災,更多的二三線城市是亟需美術館這樣的文化機構的,而且是不同於國營的美術館的那種自發的民營的美術館,以美術館的名義圈地進行房地產的開發相信是不少人深惡痛絕的,然而沒有利益的誘惑,在如今文化產業在二三線城市可以說低收益高投入的情況下,大部分商人是不願意把自己陷進去的,只有有了地產的誘惑才能使得商人走到這道上來,這樣才在事實上有藝術方面的文化產業的基礎。
作為從民營美術館的這種文化用地模式中獲得了好處的地產商,能在賣完地獲利後還願意好好運作美術館的,且不說其目的為何,若能持續下去對於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是有利的,然而缺乏政策的引導對整體環境進行規范仍然是當下美術館在各個區域發展的主要問題,許多民營美術館最後淪為了當地書畫院、美協或者書協的展覽場地和賣貨商場。這對於民營美術館而言更是巨大的災難,美術館成為一群人的斂財機構,而公眾卻一直被蒙騙。
民營美術館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點,包括經濟發展情況、藝術生態、群體的審美認知狀況都各有不同,而依據這些特點並且從自身的狀況出發,做一些美術館該做的事情那才是正途,現在我國美術館和藝術文化資源的最大問題在於,過分集中於北京上海這兩座巨型城市,而其他城市除依靠底蘊發展而起的成都外,廣州南京也都有發展然而狀況卻多有畸形。二三線小城市應通過與一線城市美術館進行模式結合與合作的模式來提高自身,並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以拓展受眾群體為主的初步運行模式,取得區域影響力才能獲得更多的無論是資金還是政策上的支持。
D. 李自健美術館怎麼賺錢
李自健美術館不賺錢。因為李自健美術館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在李自建美術館建館初期,李自健和妻子就有個三不承諾:永遠不拿工資,永遠不收門票,永遠不拿美術館盈利的一毛錢。分文不取,李自建美術館充分尊重藝術家的個性和作品的藝術美,成為知名的文化旅遊熱點,所以李自健美術館不賺錢。
E. 對於新建的美術館來說,用於立館的資本是什麼
我覺得對於新建的美術館,能夠立館的資本有三個,我們一起來看看:
1.良好的環境
作為展覽館性質的場館,美術館也需要積累一定的人氣,而在開館之後,想要時刻使自己的館子保持鮮活,就應該多組織一些有意思的畫展,比如說造詣最深畫展,人像畫展,抽象畫展,以及私人名家畫展,都可以開設,只要在不違背場館的目的,你能在美術館中做任何有意義的事,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場館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