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媒體的十大類型
新媒體的類型主要有:
門戶網站、搜索引擎、電子郵箱、虛擬社區、網路游戲、博客、播客、維客、手機簡訊、網路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手機報、網路雜志等等。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路、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 從空間上來看,「新媒體」特指當下與「傳統媒體」相對應的,以數字壓縮和無線網路技術為支撐,利用其大容量、實時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線最終得以實現全球化的媒體。
Ⅱ 無線區域網微波技術介紹
微波的發展是與無線通信的發展是分不開的。1901年馬克尼使用800KHz中波信號進行了從英國到北美紐芬蘭的世界上第一次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波的通信試驗,開創了人類無線通信的新紀元。無線通信初期,人們使用長波及中波來通信。
20世紀20年代初人們發現了短波通信,直到20世紀60年代衛星通信的興起,它一直是國際遠距離通信的主要手段,並且對目前的應急和軍事通信仍然很重要。
用於空間傳輸的電波是一種電磁波,其傳播的速度等於光速。無線電波可以按照頻率或波長來分類和命名。我們把頻率高於300MHz的電磁波稱為微波。由於各波段的傳播特性各異,因此,可以用於不同的通信系統。例如,中波主要沿地面傳播,繞射能力強,適用於廣播和海上通信。而短波具有較強的電離層反射能力,適用於環球通信。超短波和微波的繞射能力較差,可作為視距或超視距中繼通信。
微波的發展歷史(一)
微波通信是二十世紀50年代的產物。由於其通信的容量大而投資費用省(約占電纜投資的五分之一),建設速度快,抗災能力強等優點而取得迅速的發展。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產生了傳輸頻帶較寬,性能較穩定的微波通信,成為長距離大容量地面干線無線傳輸的主要手段,模擬調頻傳輸容量高達2700路,也可同時傳輸高質量的彩色電視,而後逐步進入中容量乃至大容量數字微波傳輸。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頻率選擇性色散衰落對數字微波傳輸中斷影響的發現以及一系列自適應衰落對抗技術與高狀態調制與檢測技術的發展,使數字微波傳輸產生了一個革命性的變化。特別應該指出的是80年代至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整套高速多狀態的自適應編碼調制解調技術與信號處理及信號檢測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現今的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全數字HDTV傳輸,通用高速有線/無線的接入,乃至高質量的磁性記錄等諸多領域的信號設計和信號的處理應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國外發達國家的微波中繼通信在長途通信網中所佔的比例高達50%以上。據統計美國為66%,日本為50%,法國為54%。我國自1956年從東德引進第一套微波通信設備以來,經過仿製和自發研製過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在京津之間的同軸電纜全部斷裂的情況下,六個微波通道全部安然無恙。九十年代的長江中下游的特大洪災中,微波通信又一次顯示了它的巨大威力。在當今世界的通信革命中,微波通信仍是最有發展前景的通信手段之一。
衛星通信方面,從1945年克拉克提出三顆對地球同步的衛星可覆蓋全球的設想以來,衛星通信真正成為現實經歷了20年左右的時間。先是諸多低軌衛星的試驗,而1957年10月4日原蘇聯成功發射的世界上第一顆距地球高度約1600km的人造地球衛星,實現了對地球的通信,這是衛星通信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65年4月6日發射的「晨鳥」(EarlyBird)號靜止衛星標志著衛星通信真正進入了實際商用階段,並納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衛星組織INTELSAT的第一代衛星系統IS-I。GEO商用衛星通信以INTELSAT衛星系統為典型,從1965年IS-I以來,至今正式商用的衛星系統歷經八代12種,目前正在研製第九代衛星系統IS-IX,預計2001年發射
Ⅲ 無線網路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相同。
其實這兩種差不多,以下做分別介紹:
(一)、無線網路技術
1、所謂的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
2、採用無線傳輸媒體如無線電波、紅外線等的網路。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
3、無線網路技術涵蓋的范圍很廣,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通常用於無線網路的設備包括攜帶型計算機、台式計算機、手持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PDA)、行動電話、筆式計算機和尋呼機。無線技術用於多種實際用途。例如,手機用戶可以使用行動電話查看電子郵件。
4、使用攜帶型計算機的旅客可以通過安裝在機場、火車站和其他公共場所的基站連接到Internet。在家中,用戶可以連接桌面設備來同步數據和發送文件目前主流應用的無線網路分為GPRS手機無線網路上網和無線區域網兩種方式。
5、而GPRS手機上網方式,是一種藉助行動電話網路接入Internet的無線上網方式,因此只要所在城市開通了GPRS上網業務,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來上網。
6、無線網路並不是何等神秘之物,可以說是相對於目前普遍使用的有線網路而言的一種全新的網路組建方式。無線網路在一定程度上扔掉了有線網路必須依賴的網線。
(二)、移動通信技術
第一代
第一代 移動通信系統(1G)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於20世紀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於1981年投入運營。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是基於模擬傳輸的,其特點是業務量小、質量差、安全性差、沒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於蜂窩結構組網,直接使用模擬語音調制技術,傳輸速率約2.4kbit/s。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的工作系統。
第二代
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2G)起源於90年代初期。歐洲電信標准協會在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於擴展和改進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業務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戶化應用移動網路增強邏輯),S0(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計費,GSM 900/1800雙頻段工作等內容,也包含了與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強型話音編解碼技術,使得話音質量得到了質的改進;半速率編解碼器可使GSM系統的容量提近一倍。在GSM Phase2+階段中,採用更密集的頻率復用、多復用、多重復用結構技術,引入智能天線技術、雙頻段等技術,有效地克服了隨著業務量劇增所引發的GSM系統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適應語音編碼(AMR)技術的應用,極大提高了系統通話質量;GPRs/EDGE技術的引入,使GSM與計算機通信/Internet有機相結合,數據傳送速率可達115/384kbit/s,從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斷增強,初步具備了支持多媒體業務的能力。盡管2G技術在發展中不斷得到完善,但隨著用戶規模和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頻率資源己接近枯竭,語音質量不能達到用戶滿意的標准,數據通信速率太低,無法在真正意義上滿足移動多媒體業務的需求。
第三代
3G技術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也稱IMT 2000,是正在全力開發的系統,其最基本的特徵是智能信號處理技術,智能信號處理單元將成為基本功能模塊,支持話音和多媒體數據通信,它可以提供前兩代產品不能提供的各種寬頻信息業務,例如高速數據、慢速圖像與電視圖像等。如WCDMA的傳輸速率在用戶靜止時最大為2Mbps,在用戶高速移動是最大支持144Kbps,說占頻帶寬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通信標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組成一個IMT 2000家庭,成員間存在相互兼容的問題,因此已有的移動通信系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頻譜利用率還比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寶貴的頻譜資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還不夠高,如單載波只支持最大2~fDps的業務,等等。這些不足點遠遠不能適應未來移動通信發展的需要,因此尋求一種既能解決現有問題,又能適應未來移動通信的需求的新技術(即新一代移動通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高速鐵路移動通信和3G技術
一般來說,在高速移動的物體上,當速度超過時速150千米時,2G/3G的快速功率控制效果不佳,此時就要看哪種通信制式的抗衰落手段多,且衰落儲備量大。TD-SCDMA對高速移動情況不太適應,主要是因為技術性能先進的只能天線沒有在高鐵上全面普及和覆蓋,且系統的增益又不高,再加上使用終端的功率不大,使得在高鐵上,對於覆蓋邊緣由於衰落儲備不足而掉話;到目前為止,GSM制式在高鐵系統中還沒有啟用功控裝置,不過GSM制式只提供語音通話,信道編碼糾錯技術在這種情況下的作用顯著,在通信基站功率達到40W,終端功率達到2W,且基站距離較短的情況下,衰落儲備量發揮作用,高鐵的應用效果還可以。GSM系統中的EDGE制式在高鐵中的效果不好,主要是由於EDGE在高速數據時的編碼效率為1,沒有編碼冗餘度,對應的信道編碼增益相對較低,此外,高階的數據8PSK調制,會使得解調EDGE數據的信噪比較高,導致EDGE邊緣的覆蓋電壓需要更高,其衰落儲備要更大;但在實際的高鐵系統中,兩個基站覆蓋區之間的衰落儲備一般都不足,使得傳輸的數據率會迅速下降。所以,就要尋求新的技術體系來解決高鐵中的移動通信問題。 3G通信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是日新月異。2009年1月7日,我國同時發放了三張3G牌照,即:TD-SCDMA、WCDMA、CDMA200,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了3G時代。3G網路運行的兩年多時間里,在拉動我國GDP增長的同時,還為國內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從技術角度來分析,3G移動通信網路相對於2G網路的優勢在於更大的系統容量和更好的通信質量,且能夠實現全球范圍的無縫漫遊,為通信用戶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和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通信服務。 在國際移動通信領域,國際電聯對3G網路有其最低的要求和標准,即:在高速移動的地面物體上,3G網路所能提供的數據業務為64~144kb/s,要能夠適應500km/h的移動環境。針對該標准,我國現行的3種3G網路中,WCDMA和CDMA2000主要採用「軟切換」技術,能夠實現移動終端在時速500km時的正常通信,即能夠實現在與另一個新基站通信時,首先不中斷跟原基站的聯系,而是在跟新的基站連接好後,再中斷跟原基站的連接,這也是3G網路優於2G網路的一個突出特點;WCDMA技術已經解決了高速運動物體的無縫覆蓋問題;此外,TD-SCDMA也對高鐵通信的覆蓋方案進行了研究。 因此,3G移動通信網路在技術層面上已經具有為高鐵提供通信保障的基本條件,為我國高鐵發展過程中移動通信問題的完滿解決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四代
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的簡稱,是集3G與WLAN於一體並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以及圖像傳輸質量與高清晰度電視不相上下的技術產品。 4G系統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比撥號上網快2000倍,上傳的速度也能達到20Mbps,並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於無線服務的要求。而在用戶最為關注的價格方面,4G與固定寬頻網路在價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計費方式更加靈活機動,用戶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確定所需的服務。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線電視數據機沒有覆蓋的地方部署,然後再擴展到整個地區。 很明顯,4G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4G移動系統網路結構可分為三層:物理網路層、中間環境層、應用網路層。物理網路層提供接入和路由選擇功能,它們由無線和核心網的結合格式完成。中間環境層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變換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網路層與中間環境層及其應用環境之間的介面是開放的,它使發展和提供新的應用及服務變得更為容易,提供無縫高數據率的無線服務,並運行於多個頻帶。這一服務能自適應多個無線標准及多模終端能力,跨越多個運營者和服務,提供大范圍服務。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信道傳輸;抗干擾性強的高速接入技術、調制和信息傳輸技術;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自適應陣列智能天線;大容量、低成本的無線介面和光介面;系統管理資源;軟體無線電、網路結構協議等。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是以正交頻分復用(OFDM)為技術核心。OFDM技術的特點是網路結構高度可擴展,具有良好的抗雜訊性能和抗多信道干擾能力,可以提供無線數據技術質量更高(速率高、時延小)的服務和更好的性能價格比,能為4G無線網提供更好的方案。例如無線區域環路(WLL)、數字音訊廣播(DAB)等,預計都採用OFDM技術。4G移動通信對加速增長的廣帶無線連接的要求提供技術上的回應,對跨越公眾的和專用的、室內和室外的多種無線系統和網路保證提供無縫的服務。通過對最適合的可用網路提供用戶所需求的最佳服務,能應付基於網際網路通信所期望的增長,增添新的頻段,使頻譜資源大擴展,提供不同類型的通信介面,運用路由技術為主的網路架構,以傅利葉變換來發展硬體架構實現第四代網路架構。移動通信會向數據化,高速化、寬頻化、頻段更高化方向發展,移動數據、移動IP預計會成為未來移動網的主流業務。
Ⅳ 5g的特徵
5G主要三大特點
1、高速率
5G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依託4G良好的技術架構,5G可以比較方便的在其基礎之上構建新的技術。未來的5G願景最強烈的一個方面就是用戶體驗到的網路速率。4G現在已經很快了,但是還不夠,5G要做到的目標是最大10Gbps。
現在的移動網路工作在相對較低的頻段,低頻段的好處的是傳播性能優越,可以使運營商用較少的成本(少量基站)達到很好的覆蓋。
在4G LTE中單個載波最大的頻率范圍是20MHz,通過載波聚合技術可以將多個非連續的載波合起來使用達到更高的速率,但是這樣還依然不夠。5G的一個特點就是高頻,受限於高頻的傳播性能,所以很多的高頻段頻率資源沒有被使用,這正是5G可以好好利用的資源。
2、大容量
物聯網這個話題最近幾年來一直占據著熱門,但是受限於終端的功耗以及無線網路的覆蓋,廣域物聯網仍處於萌芽的狀態,伴隨著5G網路的出現,可以預見未來它必將大熱。5G將會通過什麼技術手段來支持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呢?首先看看它將如何解決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問題:功耗問題是困擾著物聯網技術發展的最大障礙,因為物聯網的節點太多,而且由於很多條件的限制,終端沒有辦法充電,只有通過初次裝入電池,寄希望於終端自身能夠節省電能,使用越久越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3GPP專門推出了針對廣域物聯網的窄帶物聯網技術,通過限定終端的速率(物聯網終端對通信的實時性一般不高),降低使用帶寬,降低終端發射功率,降低天線復雜度(SISO),優化物理層技術(HARQ,降低盲編碼嘗試),半雙工使終端的耗電量降低。而5G還會在這個基礎上走得更遠,通過降低信令開銷使終端更加省電,使用非正交多址技術以支持更多的終端接入。
3、低時延高可靠
LTE網路的出現使移動網路的時延邁進了100ms的關口,使對實時性要求比較高的應用如游戲,視頻,數據電話成為可能。而5G網路的出現,將會使時延降到更低,會為更多對時延要求極致的應用提供生長的土囊。
降低時延的技術原理:LTE中的一個TTI是1ms,而5G將通過對幀結構的優化設計,將每個子幀在時域上進行縮短從而在物理層上進行時延的優化。相信在後期5G信令的設計上也會採用以降低時延為目標的信令結構優化。
Ⅳ 無線區域網 802.11bgn速度最高多少
無線區域網的傳輸方式方法都是半雙全:
802.11b 是11M
802.11g 是54M
802.11n是150M或者300M
那麼11M的實際傳輸只有11/8 Mb/S =1.38Mb/S左右。
54M的連接速度為:54/8 Mb/S=6.75Mb/S 左右。
150M的連接速度:150/8 Mb/S=18.75Mb/S 左右。
300M的連接速度:300/8 Mb/S=37.5Mb/S 左右。
當然這是沒有其它損耗的情況下的理想最大傎,實際上,沒有這么大的速度。
(5)大容量無線網路技術擴展閱讀
無線網路上網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無線上網,幾乎所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都支持Wi-Fi上網,是當今使用最廣的一種無線網路傳輸技術。
實際上就是把有線網路信號轉換成無線信號,就如在開頭為大家介紹的一樣,使用無線路由器供支持其技術的相關電腦,手機,平板等接收。手機如果有Wi-Fi功能的話,在有Wi-Fi無線信號的時候就可以不通過移動聯通的網路上網,省掉了流量費。
無線網路無線上網在大城市比較常用,雖然由Wi-Fi技術傳輸的無線通信質量不是很好,數據安全性能比藍牙差一些,傳輸質量也有待改進,但傳輸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54Mbps,符合個人和社會信息化的需求。
Wi-Fi最主要的優勢在於不需要布線,可以不受布線條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適合移動辦公用戶的需要,並且由於發射信號功率低於100mw,低於手機發射功率,所以Wi-Fi上網相對也是最安全健康的。
但是Wi-Fi信號也是由有線網提供的,比如家裡的ADSL,小區寬頻等,只要接一個無線路由器,就可以把有線信號轉換成Wi-Fi信號。
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城市裡到處覆蓋著由政府或大公司提供的Wi-Fi信號供居民使用,我國也有許多地方實施」無線城市「工程使這項技術得到推廣。在4G牌照沒有發放的試點城市,許多地方使用4G轉Wi-Fi讓市民試用。
Ⅵ 什麼是藍牙技術
藍牙技術概述
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與語音通信的開放性全球規范,它以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為固定與移動設備通信環境建立一個特別連接。其程序寫在一個9 x 9 mm的微晶元中。
例如,如果把藍牙技術引入到行動電話和膝上型電腦中,就可以去掉行動電話與膝上型電腦之間的令人討厭的連接電纜而而通過無線使其建立通信。列印機、PDA、桌上型電腦、傳真機、鍵盤、游戲操縱桿以及所有其它的數字設備都可以成為藍牙系統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藍牙無線技術還為已存在的數字網路和外設提供通用介面以組建一個遠離固定網路的個人特別連接設備群。
藍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藍牙的數據速率為1Mb/s。時分雙工傳輸方案被用來實現全雙工傳輸。
ISM頻帶是對所有無線電系統都開放的頻帶,因此使用其中的某個頻段都會遇到不可預測的干擾源。例如某些家電、無繩電話、汽車房開門器、微波爐等等,都可能是干擾。為此,藍牙特別設計了快速確認和跳頻方案以確保鏈路穩定。跳頻技術是把頻帶分成若干個跳頻信道(hop channel),在一次連接中,無線電收發器按一定的碼序列(即一定的規律,技術上叫做"偽隨機碼",就是"假"的隨機碼)不斷地從一個信道"跳"到另一個信道,只有收發雙方是按這個規律進行通信的,而其他的干擾不可能按同樣的規律進行干擾;跳頻的瞬時帶寬是很窄的,但通過擴展頻譜技術使這個窄帶寬成百倍地擴展成寬頻帶,使干擾可能的影響變成很小。
與其它工作在相同頻段的系統相比,藍牙跳頻更快,數據包更短,這使藍牙比其它系統都更穩定。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糾錯)的使用抑制了長距離鏈路的隨機噪音。應用了二進制調頻(FM)技術的跳頻收發器被用來抑制干擾和防止衰落。
藍牙基帶協議是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的結合。在被保留的時隙中可以傳輸同步數據包,每個數據包以不同的頻率發送。一個數據包名義上佔用一個時隙,但實際上可以被擴展到佔用5個時隙。藍牙可以支持非同步數據信道、多達3個的同時進行的同步話音信道,還可以用一個信道同時傳送非同步數據和同步話音。每個話音信道支持64kb/s同步話音鏈路。非同步信道可以支持一端最大速率為721kb/s而另一端速率為57.6kb/s的不對稱連接,也可以支持43.2kb/s的對稱連接。
藍牙系統由以下功能單元組成:
· 無線單元
· 鏈路控制單元
· 鏈路管理
· 軟體功能 Definitions
藍牙技術支持點對點和點對多點連接。幾個piconet可以被連接在一起,靠跳頻順序識別每個piconet。同一piconet所有用戶都與這個跳頻順序同步。其拓撲結構可以被描述為"多piconet"結構。 在一個"多piconet"結構中,在帶有10個全負載的獨立的piconet的情況下,全雙工數據 速率超過6Mb/s。
話音信道採用連續可變斜率增量調制(CVSD)話音編碼方案,並且從不重發話音數據包。CVSD編碼擅長處理丟失和被損壞的語音采樣,即使比特錯誤率達到4%,CVSD編碼的語音還是可聽的。
藍牙空中介面是建立在天線電平為0dBm的基礎上的。空中介面遵循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有關電平為0dBm的ISM頻段的標准。如果全球電平達到100mW以上,可以使用擴展頻譜功能來增加一些補充業務。頻譜擴展功能是通過起始頻率為2.402,終止頻率為2.480,間隔為1MHz的79個跳頻頻點來實現的。出於某些本地規定的考慮,日本、法國和西班牙都縮減了帶寬。最大的跳頻速率為1660跳/秒。理想的連接范圍為10厘米--10米,但是通過增大發送電平可以將距離延長至 100米。
藍牙設備需要支持一些基本互操作特性要求。對某些設備,這種要求涉及到無線模塊、空中協議以及應用層協議和對象交換格式。但對另外一些設備,比如耳機,這種要求就簡單得多。藍牙設備必須能夠彼此識別並裝載與之相應的軟體以支持設備更高層次的性能.
藍牙對不同級別的設備(如PC、手持機、行動電話、耳機等)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你無法期望一個藍牙耳機提供地址簿。但是行動電話、手持機、筆記本電腦就需要有更多的功能特性。
藍牙規范介面可以直接集成到筆記本電腦或者通過PC卡或USB介面連接。
筆記本電腦的使用模型包括:
· 通過藍牙蜂窩電話連接遠端網路
· 利用藍牙蜂窩電話做揚聲器
· 藍牙筆記本電腦、手持機和行動電話間的商用卡交易
· 藍牙筆記本電腦、手持機和行動電話間的時間同步
藍牙是一個獨立的操作系統,不與任何操作系統捆綁。適用於幾種不同商用操作系統的藍牙規范正在完善中。
藍牙規范介面可以直接集成到蜂窩電話中或通過附加設備連接。電話的使用模型包括(可選):
· 通過藍牙無線耳機實現電話的免提功能
· 與筆記本電腦和手持機的無電纜連接
· 與其它藍牙電話、筆記本電腦和手持機的商用卡交易
· 與信任的藍牙筆記本電腦或手持機自動同步地址簿
其它藍牙設備的使用模型包括:
· 耳機
· 手持機和其它便攜設備
· 人機介面設備
· 數據及話音接入點
Ⅶ 4G時代是什麼
一、4G指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我司現目前是TD-LTE加FDD-LTE混合組網形式,兩個網路制式同時存在,TD-LTE峰值最高可達100Mbps,LTE-FDD峰值最高可達150Mbps。
二、4G時代可享受的應用分別有高清視頻、實時視頻傳輸、雲端游戲、多方視頻通話、雲應用、3D導航、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物聯網、車聯網等等,滿足您的高速上網需求。
Ⅷ 「科普」網路從1G到5G的演進歷程
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移動通信技術由1G的大哥大 2G王者諾基亞 3G CDMA 4G LTE 5G萬物互聯,經歷了五代的變遷,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都帶來了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便捷豐富。
這是一段怎樣的通信旅程呢?
1G:模擬語音時代
1G是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制定於上世紀80年代,它是以模擬技術為基礎的蜂窩無線電話系統,如今已淘汰的模擬移動網,在無線通信 歷史 上,它坐上了第一把交椅。1G無線系統在設計上只能傳輸語音流量,並受到網路容量的限制。AMPS為1G網路的典型代表。
火爆「江湖」的大哥大
1G時代 「最貴的仔(售價貴、通訊貴)」—— 大哥大 ,它只能進行語音傳輸,接打電話,還有距離的限制,容易出現串號、盜號的現象,不久就被淘汰了,如今,只能成為很多人的回憶了。
2G:數字語音時代
2G是第二代手機通信技術規格,一改模擬通信方式,以數字語音傳輸技術為核心,開啟了數字通信之路。相較於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第二代移動通信具備高度的保密性,系統的容量也大幅增加,同時比1G多了數據傳輸服務,手機從這一代開始可以上網了,最早的文字簡訊也從此開始。
諾基亞1100,全世界 歷史 銷量最高的手機
3G:CMDA大行其道的時代
3G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2009年1月7日,中國發了三張3G牌照,分別是中國移動的TD-SCDMA,中國聯通的W-CDMA和中國電信的WCDMA2000,中國進入了3G時代。
iPhone3G,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智能手機的開端
在3G 之下,我們有了更高頻寬和穩定的傳輸,視頻電話和大量數據傳送更為普遍,移動通訊也有著更為多樣化的應用。由於無線通信和互聯網的結合,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得以迅猛發展,3G更是被視為是開啟移動通訊新紀元的關鍵。
4G:移動互聯網新高度
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是2013 年才開始正式挺進人們視線里的小鮮肉,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以及高質量圖像。進入4G時代後,全球移動通信標准呈現出進一步融合的趨勢。從影響力上來看,4G可以說是專門為移動互聯網設計的通信技術,不論是從網速、容量和穩定性上來看,4G相較於上一代3G技術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並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於無線服務的要求。
4G網路通信速度的極大提高,高清圖像和視頻等數據得以快速傳輸,移動互聯網開啟了一股新的浪潮,移動支付、滴滴、美團等新興產業和應用的發展繁榮興盛。
5G:萬物互聯的時代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 網路主要有三大特點:
高速率, 不僅僅是3秒鍾下載1部超高清電影這么簡單,VR、AR、雲技術將與生活無縫對接;
高可靠低時延, 毫秒級 通信時延,讓無人駕駛、遠程手術不再遙遠;
超大數量終端網路, 達到 百萬/平方公里 的聯網終端,將形成更廣闊和開放的物聯網,讓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成為可能。
信息隨心至,萬物觸手及 , 在5G網路中,數據傳輸速率是驚人的,速率穩定維持在2Gbps以上, 也就是250MB/s。
為了匹配5G網路,需要新建和升級改造大量的5G基站和高速寬頻環境的數據中心,需要數量巨大的高速通信網線。 因此對擁有萬兆高速傳輸能力,滿足5G時代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 的 秋葉原 七類(CAT7)、超七類、四萬兆八類(CAT8)網線的需求迎來了大爆發。
同時也需要對家用網線進行更新換代, 具有10Gbps傳輸速率,500MHZ帶寬的 秋葉原超六類(CAT6A)網線 , 成為 家庭和企業辦公5G萬兆高速傳輸的 首推 入門 網線。
歷史 的車輪是在泥濘中前進的,不是在高速路上前進的。從1G到5G,主要區別在於速率、業務類型、傳輸時延,以及各種移動通訊等採用了不同的技術,遵循不同的通訊協議, 經歷了 萌芽、成長、修正、提升 一系列過程, 所以,讓我們繼續期待新未來吧!
Ⅸ WiFi7即將問世,網速可達40G比5G更快
近年來,傳輸范圍更廣、靈活性更高的無線網路技術快速發展,大有超過有線傳輸的勢頭。
如今,無線網路技術已經來到了第六代,也就是WiFi 6。
與上代相比,WiFi6的傳輸速度更快,理論速率高達10Gbps,在實際使用中也能達到2Gbps;同時,WiFi 6延遲更低,能偶實現更快的響應;並且,WiFi 6擁有更大的容量,這使其能夠滿足更多用戶的使用;此外,WiFi 6在安全性、省電性等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
由此,WiFi 6設備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銷量增長迅猛。其中,WiFi 6路由器的銷量在整體路由器市場中,已經增長至25%左右。
不過,距離WiFi 6普及還有一大截,由此WiFi 6出貨量還會繼續攀升。
據WiFi聯盟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WiFi 6在PC端與路由器端的滲透率將分別突破50%與40%,WiFi 6設備出貨量有望實現23億。這樣的成績,很是令人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WiFi 6尚未普及,WiFi 7便已經開跑。
為了搶佔下一代無線網路技術市場,各大廠商已經開始WiFi 7布局,高通、聯發科、瑞昱等廠商都已經加入了這場競爭之中。
其中,聯發科率先亮劍,在今年1月份成為全球首家完成WiFi 7技術演示的企業。而高通也不甘落後,在2月15日公布了WiFi 7技術介紹。
按照計劃,二者在今年便會推出相關WiFi 7產品,令人很是期待。
與WiFi 6相比,WiFi 7自然是進步頗大。這一點,在WiFi 7的傳輸速度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據了解,WiFi 7的理論峰值網速在46Gbps之高,商用後最終的現實峰值速度在40Gbps左右。也就是說,WiFi 7的傳輸速度不亞於5G,可見其強悍程度。
更低的延時、更高的安全性等,都將成為WiFi 7的賣點,這令人十分期待。
隨著WiFi 7的到來,用戶能夠享受到更快的上網速度,大眾的使用體驗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當然,WiFi 7技術並不是那麼容易便能夠攻克,為此聯發科、高通等做了不少的努力才跨越了一道道技術難關。實現期待WiFi 7的實際落地。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WiFi 6已經足夠用,為何還要費力氣去攻克WiFi 7?但實際上,更快傳輸速度、更低延遲仍是行業不懈的追求。
從遠處來看,遠程醫療、智能家居、工業互聯網等等,都對數據傳輸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WiFi 7,甚至是更為先進的無線網路技術發揮作用,以此推動 社會 的進步。
而從近處來看,物聯網行業正在快速興起,我國WiFi物聯網市場將以29%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隨著人們家中智能家居的越來越多,對於WiFi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傳輸速度、更大容量的WiFi,無疑是物聯網行業發展的需求。
因此,WiFi 7在未來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令人十分期待。WiFi 7技術即將問世,就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