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4g無線網路規劃與優化論文

4g無線網路規劃與優化論文

發布時間:2023-03-06 04:08:28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篇

以下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無線 網路技術 論文三篇。

無線網路 技術論文一

試想一下,在有線網路時代,用戶的活動范圍受限於網線,無論到哪裡必須要拖著長長的纜線,為尋找寬頻介面而苦惱。為此,無線網路應運而生。和有線網路相比,雖然無線網路的帶寬較小;相對目前的有限網路有較多的等待延遲;穩定性較差;無線接入設備的CPU、內存以及顯示屏幕等資源有限等 缺陷。但無線網路可適應復雜的搭建環境,搭建簡單,經濟性價比強,並且最大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擺脫網線的束縛,更便捷,更加自由的溝通。故自開發之初,就迅速搶占著市場。目前無線網路從覆蓋范圍上可以大致分成以下三大類:(1)系統內部互聯/無限個域網(2)無線區域網(3)無限城域網/廣域網。故本文就此介紹各類無線網路的的應用現狀。

一、無限個域網(WPAN)

無線個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5標准。無限個域網可以看成是無線區域網的一個特例。其覆蓋半徑只有幾米。其主要應用范圍包括:語音通信網關、數據通信網關、信息電器互聯與信息自動交換等。WPAN通常採用微微蜂窩或毫微微蜂窩結構。WPAN是當前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之一,相應的新技術也層出不窮,主要包括藍牙技術、IrDA、Home RF、超寬頻技術和ZigBee技術等,具體介紹如下:

(一)藍牙技術 是一種支持點對點,點對多點語音和數據業務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其基本網路結構是微微網。其優點在於低功耗、具有很強的可移植性,集成電路簡單,易於推廣等。藍牙技術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5GHz ISM頻段,消除了國界的限制,可在短距離中互相連接,實現即插即用,在無線電環境非常嘈雜的環境下,其優勢更加明顯。目前在為3個使用短距離無線連接的通用應用領域提供支持,分別是數據和語音接入點、電纜替代和自組網路。

(二)IrDA技術 是目前幾種技術中市場份額最大的,它採用紅外線作為通信媒介,支持各種速率的點對點的語音和數據業務,主要應用在嵌入式系統和設備中。

(三) Home RF 用於在家庭區域內,在PC和用戶電子設備之間實現無線數字通信的開放式工業標准。

(四)超寬頻技術 是一種新技術,其概念類似於雷達,它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優點將使它成為未來市場的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五)ZigBee技術 是一種新興的短距離、低速率無線網路技術。它是一種介於無限標記技術和藍牙之間的技術提案,主要用於近距離無線連接。

二、無線區域網(WLAN)

無線區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11標准。通過利用空中的電磁波代替傳統的纜線進行信息傳輸,可以作為有線網路的延伸、補充或代替。相比較而言,無線區域網具有以下優點,

(一)移動性:通信范圍不在受環境條件的限制,可以為用戶提供實時的無處不在的網路接入 功能,使用戶可以很方便地獲取信息。

(二)靈活性:無線區域網的組網方式靈活多樣,可方便的增減、移動、修改設備。

(三)經濟型:無線區域網可用於物理布線困難或不適合進行物理布線的地方,可將網路快速投入使用節省人緣費用。

它是目前發展最熱的無線網路類型,具體應用非常廣泛,應用方式也很多,但目前還只能用於不移動或慢速移動的用戶或業務,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開發出適合高速移動的無線區域網。按應用類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固定基礎設施的,一類是無固定基礎設施。無固定基礎設施無線區域網又叫自組網路(Ad Hoc),其中最突出的是移動Ad Hoc網路,它在軍用和民用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它可在任意通信環境下迅速展開使用、能夠對網路拓撲變化做出及時響應。是目前和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一種組網技術。

三、無限廣域網(WWAN)

無線廣域網主要採用IEEE802.20標准。它更強調快速移動性,其連接能力可覆蓋相當廣泛的地理區域。但其信息速率通常不是很高,只有115kb/s。當前無線廣域網多是行動電話及數據服務所使用的數字移動通信網路,常用的有GSM移動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而3G、4G技術也都屬於無限廣域網技術。該技術是使得 筆記本 計算機或者其他的設備裝置在蜂窩網路覆蓋范圍內可以在任何地方連接到互聯網。

四、結束語

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路不但在帶寬、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均取得了極大提升,同時在應用上,基於Wi-Fi無線應用也已從當初「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接入」服務轉變成車載無線、無線語音、無線視頻、無線校園、無線醫療、無線城市、無線定位等諸多豐富的無線應用。以後,無線網路在學術界、製造業、倉庫業、醫療界等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對於無線網路來說,在應優先解決以下問題:(1)加強移動設備管理(MDM)和安全系統;(2)部署大規模語音和視頻無線區域網;(3)無線區域網控制器安裝在企業內部還是外部? 這些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也是決定未來無線網路所扮演的角色。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二

說到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科技,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得到美軍和盟軍的廣泛使用。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一些靈感,在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可以算是相當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LAN)。它包括了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從這時開始,無線網路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從最早的紅外線技術到被給予厚望的藍牙,乃至今日最熱門的IEEE 802.11(WiFi),無線網路技術一步步走向成熟。然而,要論業界影響力,恐怕誰也比不上WiFi。

Wi-Fi (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 的縮寫)為IEEE定義的一個無線網路通信的工業標准(IEEE802.11)。 Wi-Fi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下面介紹一下Wi-Fi聯接點網路成員和結構:

站點(Station) ,網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基本服務單元(Basic Service Set, BSS) 。網路最基本的服務單元。最簡單的服務單元可以只由兩個站點組成。站點可以動態的聯結(associate)到基本服務單元中。

分配系統(Distribution System, DS) 。分配系統用於連接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Medium) 邏輯上和基本服務單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開的,盡管它們物理上可能會是同一個媒介,例如同一個無線頻段。

接入點(Acess Point, AP) 。接入點即有普通站點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統的功能。

擴展服務單元(Extended Service Set, ESS) 。由分配系統和基本服務單元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是邏輯上,並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務單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遠。分配系統也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

關口(Portal) ,也是一個邏輯成分。用於將無線區域網和有線區域網或 其它 網路聯系起來。

這兒有3種媒介,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分配系統使用的媒介,以及和無線區域網集成一起的其它區域網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們可能互相重迭。IEEE802.11隻負責在站點使用的無線的媒介上的定址(Addressing)。分配系統和其它區域網的定址不屬無線區域網的范圍。

IEEE802.11沒有具體定義分配系統,只是定義了分配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Service) 。整個無線區域網定義了9種服務,5種服務屬於分配系統的任務,分別為,聯接(Association), 結束聯接(Diassociation), 分配(Distribution), 集成(Integration), 再聯接(Reassociation) 。4種服務屬於站點的任務,分別為,鑒權(Authentication), 結束鑒權(Deauthentication), 隱私(Privacy), MAC數據傳輸(MSDU delivery) 。

簡單而言,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無線網卡組成的網路。AP一般稱為網路橋接器或接入點,它是當作傳統的有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也是無線區域網絡與無線區域網絡之間的橋梁,因此任何一台裝有無線網卡的PC均可透過AP去分享有線區域網絡甚至廣域網路的資源,其工作原理相當於一個內置無線發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無線網卡則是負責接受由AP所發射信號的CLIENT端設備。

雖然WIFI無線技術在前進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隨著產品技術的進步和技術標準的統一,WIFI一定會帶給人們更大的便利和更光明的前景,無線網路技術也會向著更主流的方向發展。

無線網路技術論文三

一、引言

在人們即將邁入21世紀的時候,網路不知不覺成為每個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用它來查詢所需的資料、瀏覽各方面的新聞、甚至查詢當天出行的路線等等。 然而人們想要完成所有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通過有線網路。對於慢慢發展起來的無線網路,大多數人都對它很陌生,而且目前在國內,如果你要使用它的話,費用還挺貴,因此,一些客觀的原因導致大部分人遠離它,甚至都從不過問它。

其實,無線網路是網路時代的一種進步、一種改革。它可以讓生活變得更便捷,並且也推動著整個社會的進步;所以,為了讓那些不懂它或者不想接近它的人,更多地知道、了解它,讓它們去接觸、甚至慢慢使用上它,下面就從五個方面簡單地介紹一下無線網路。

二、無線網路的誕生

從1969年網際網路誕生於美國開始至今,網路的歷史並不算長;下面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 故事 來說明,故事開始於當年的8月30日,由BBN公司製造的第一台「介面信息處理機」簡稱IMP1,在預定日期的前兩天抵達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克蘭羅克是當時進行這次實驗的教授,還有他的4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生。然而就在10月初的時候,第二台IMP2運到了阿帕網試驗的第二節點,即斯坦福研究院(簡稱:SRI)。

經過數百人一年多時間的緊張研究,阿帕網遠程聯網試驗即將正式實施。那台由IMP1聯接的大型主機叫做Sigma-7,已運至加利福尼亞大學,與它通訊的那台SRI大型主機叫作SDS 940的機器,也在同一時間到達,經過一到兩個月的准備工作,於10月29日晚上,在全球首次實現兩台機器之間的通信實驗,克蘭羅克教授立即命令他的研究助理、加利褔尼亞大學學生名叫查理·克萊恩(英文名:C. Kline),坐在一台名叫IMP1的終端前面,吩咐他要戴上耳機和麥克風,通過長途電話隨時與另外一名負責SRI終端操作的技術員保持密切聯系。

實驗就這樣開始了,據當時克萊恩的回憶,是他的教授讓他首先傳輸5個字母,分別為:L、O、G、I、N。用它們來確認分組交換技術的傳輸效果。並且教授指導它,只需要鍵入其中的L、O、G三個字母,使IMP1機器傳送出去,再由SRI機器自動產生「IN」,最後合成為前面要實現的五個字母組合,即:LOGIN。經過教授指導及克萊恩與SRI終端操作員的配合,就在22點30分的時候,帶著激動的心情,C.Kline就開始在鍵盤上敲入第一個字母「L",然後對著麥克風喊:「請問您收到『L』了嗎?」 另外一頭的回答是:「是的,我收到了『L』。」

他繼續做著同樣的工作……

「你收到O嗎?

「是的,我收到了『O』了,

就這樣一步接著一步地繼續下去,突然出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IMP1儀表顯示傳輸系統崩潰,通訊無法繼續進行下去。克蘭羅克教授與他的四十名學生在世界上的第一次互聯網路的通訊試驗宣告結束,當時僅僅傳送成功兩個字母L、與O、,也就這次字母傳送實驗真真切切地標志著網路的真正誕生;歷史上把這一次事件的發生作為了互聯網誕生的見證。

無線網路的誕生呢?那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的美國在科技方面領先於其他國家,不管是在通信還是網路方面,因此美國的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利用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此技術具有高強度的加密保護功能,開始了他們在戰場上的技術突破。從這一刻起,無線網路也算是正式誕生了。

三、無線網路的概念與安全

(一)概念

所謂無線網路,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不需要通過線纜這種介質來做傳輸而已,另外用戶可以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一種全球語音和數據的網路,它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除了傳輸介質: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之外,在分類上和有線網路也稍有區別,分無線個人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城域網。

在一個無線區域網內,常見的設備有:無線網卡、無線網橋、無線天線、和無線路由器等等無線設備。一旦建立起一個區域網之後,無線網路就會存在著一定的輻射危險,甚至可以說比有線網路在時間以及范圍上顯得更加強烈,所以,為了盡少量地受到輻射,應該把常用的無線路由、無線AP擺放在離我們人體和離卧室遠一些的地方,還要注意避免把一些無線產品過分靠近音響、電視等電子產品,防止它們之間互相的干擾產生的其它輻射。總之,只要我們與它保持較遠的距離,避免長時間呆在無線網路環境中所產生的累積效應,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那麼無線網路的輔射就對人類構不成多大的威協。

(二)安全

在使用無線網路的時候,安全性固然重要,在安全防範方面,與有線網路存在非常大的區別,無線網路的安全主要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把握:

1.採用強力的密碼。談到密碼,是一個讓人非常敏感的東西,足夠強大的密碼可以讓暴力解除成為不可能實現的情況。相反,如果密碼強度不夠,幾乎可以肯定會讓你的系統受到損害。所以,不但要設密碼,而且還要足夠強力才行。

2.嚴禁廣播服務集合標識符(簡稱:SSID)。SSID其實就是給無線網路的一種重命名,假如不能對它進行保護的話,帶來的安全隱患是非常嚴重的。同時在對無線路由器配置的時候,須禁止服務集合標識符的廣播,盡管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但至少可以減輕威脅程度,因為很多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都是採用掃描的方式尋找一些有漏洞的系統作為它們的突破口。一旦隱藏了服務集合標識符這項功能,也就大大降低了破壞程度。

3.採用有效的無線加密方式。相反,另一種動態有線保密方式其實並不算很有效。使用象aircrack等類似的免費工具,就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鍾里找出動態有線等效保密模式加密過的無線網路的漏洞;無線網路保護訪問是目前通用的加密標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使用一些更強大有效的方式。畢竟,加密和解密的斗爭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

4.採用不同類型的加密。不要僅僅依靠以上談到的無線加密手段來保證無線網路的整體安全。不同類型的加密可以在系統層面上提高安全的可靠性。例如:OpenSSH就是一個不錯的加密選擇,它可以在同一網路內的系統提供安全通訊,即使需要經過網際網路也沒有問題。與採用了SSL加密技術的電子商務網站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實際上,為了達到更安全的效果,建議不要總更換加密方式。

5.控制介質訪問控制地址層。即我們所說的MAC地址,單獨對其限制是不會提供真正的保護。但是,像隱藏無線網路的服務集合標識符、限制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對網路的訪問,是可以確保網路不會被初級的惡意攻擊者騷擾的。另外此種 方法 對於整個系統來說,無論是新手的惡意攻擊還是專家的強烈破壞,都能起到全面的防護,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

6.監控網路入侵者的活動。眾所周知,人類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著網路。所以入侵者也隨時會攻擊到你的網路中來,那麼你就需要對攻擊的發展趨勢以及了解它們是如何連接到你的網路上來的進行一定的跟蹤,為了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護依據,你還需要對日誌里掃描到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更有利的部分,以備在以後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通知。總之,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不斷更新,未來,我們更需要對以上十點進行理解性地記憶與靈活性地變通使用。

四、無線網路的技術與應用

目前,在國內無線網路的技術並不算很盛行,與有線網路相比,它還不是很成熟,可是,發展至今,在無線的世界內,新技術層出不窮、新名詞是應接不暇。例如:從無線區域網、無線個域網、無線體域網、無線城域網到無線廣域網;從移動AdHoc網路到無線感測器網路、無線 Mesh網路;從Wi-Fi到WiMedia、WiMAX;從IEEE802.11、IEEE802.15、IEEE802.16到IEEE802.20;從固定寬頻無線接入到移動寬頻無線接入;從藍牙到紅外、HomeRF,從UWB到ZigBee;從GSM、GPRS、CDMA到3G、超3G、4G等等。

在應用方面,其中兩種主要的方式分為:GPRS手機無線網路和無線區域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GPRS手機無線網可稱作是目前社會上一種真正意義的網路,它主要是通過行動電話網路來接入Internet的,所以只要你所在的區域開通了GPRS業務,那麼不管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實現上網;後者呢,主要是與有線網路作比較,突出它的便捷性,因為它是利用射頻技術(即:Radio Frequency簡稱:RF)來實現的一種數據傳輸系統, RF取代了舊式的那種通過雙絞銅線來實現上網的煩索性;另外,除了以上談到兩種主流方式,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形勢下,我國通信方面出現了移動的TD-SCDMA和電信的CDMA2000以及聯通的WCDMA三種無線網路通信方式,所以,未來只要有3G網路信號存在的地方,便可以實現上網。

五、就業前景

一種新型的產業必定會為社會帶來不小的影響,並且推動整個社會走上更穩健的步伐 。例如:在就業方面,它產生了一批新型的就業崗位,比如:3G網路工程師、無線網路優化崗位等等,通信方面,出現堪察、無線網路測試等等,因此而減輕了整個社會在就業上不少的壓力,再者,在另外一種無線區域網標准下生產出的產品技術應用逐漸成為無線網路市場主流的情況下,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網不但在帶寬以及覆蓋范圍等技術上取得了極大突破,而且在應用上,如今的無線網路也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用戶隨時隨地接入網路,甚至已經能更多地參於到行業信息化的服務中來,可想而知,將來出現無線醫遼、無線校園、無線城市等其他行業應用成為無線網路市場的主流也不是夢想。

六、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與無線行業的飛速發展,無線網路將成為推動整個網路市場前進的新生力量,並且在不可預見的未來,紛繁多樣、永遠在線的智能終端技術將會把娛樂、辦公、消費、醫遼、 文化 教育 、生活服務等多種行業區域的全部功能融會貫通,一起服務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使之變得更輕松、更智能。使智能技術與無線網路更好地密切結合,讓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和新的生活方式進入到未來的社會當中。最後,讓我們迎接一個「網聚萬物」、「網隨人動」的無線時代。

❷ 4G通信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探析論文

4G通信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探析論文

一、4G通信技術發展優勢

1.1網路速度更快

4G網路表現出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具備的無線通信速度,根據研究者預測,未來,4G通信系統中的無線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0M-20Mbps,如果是起峰值的傳輸速度則可能達到更高的點,由此為人們應用無線網路提供了較大的便捷。

1.2網路相關頻譜更寬

要想實現4G通信技術,達到更快的網線網路速度,就必須對現有的3G通信速度進行改造及升級處理,由此也就使得4G通信技術中的網路頻譜寬頻要超過3G通信技術,根據研究者表明,對於4G網路通信,每個信道都能夠佔用僅100Mhz的頻譜,而這是3G通信技術無法企及的。

1.3更智能化

隨著4G通信技術的推廣使用,其所表現出的通信網路及終端智能化也不斷升高,這不僅體現在通信終端的設計及操作智能化,同時在體現在網路設備功能的智能化,如根據用戶的環境、時間及其他因素不同,可以通過網路設備終端,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1.4通信方式更多樣化

4G網路支持的手機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電話,其能夠提供更加可靠的語音數據服務,方便人們的語音通話,而在設計及功能方面則有著更大的突破,也就是能夠做成任何可以想像的形狀。

二、4G通信技術的應用

2.1軟體無線電技術

此種技術又被稱為SDR技術,可以對現代化的數字信號技術進行有效利用,結合可編程平台,根據軟體定義無線平台的功能。在軟體無線電技術中,可以採用的技術包括可編程器件、信號處理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同時,通過應用軟體無線電技術,還能夠確保通信系統中各種功能的實現,如軟體可編程、硬體設備重復利用等,以減少資源浪費。

2.2OFDM技術

此項技術是4G通信技術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在無線傳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此項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將通信信道劃分成多個子信道,並對子信道的子波進行調制處理,然後進行傳輸,從而保證信道的頻率選擇性,而且確保每一個子信道都能夠保持平坦。通過子信道實現窄寬的傳輸,在此過程中能夠保證信號帶寬比信道帶寬小,從而對信號波形之間產生的干擾起到有效的抑製作用。此外,此項技術的應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客服了數據傳輸干擾的難題,大大提升了系統傳輸頻率,並簡化了硬體結構,有利於網路傳輸速度的加快。

2.3智能天線技術

此項技術又被稱為自適應天線陣列,即AAA,最初,此項技術主要應用在雷達、聲鈉等軍事領域,主要是為了實現空間濾波及定位,在此項技術體系中,通過應用空分多址技術,實現信號傳輸差別處理,並准確區分系統中的同頻率或同碼道信號,以對信號覆蓋區域產生動態控制,及時將主波束轉移至用戶的所在方向,確保用戶應用網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通過對信號干擾進行控制,並跟蹤用戶及其所處環境,能夠時刻了解用戶所在網路的具體情況,從而為入網用戶提供質量較高的鏈路,以加強對干擾信號的抑製作用,並最大限度的提取可應用信號,確保用戶網路的可利用性。

三、4G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4G通信技術的應用已經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4G通信技術勢必能夠完全取代2G、3G通信技術,成為移動通信發展的主導型技術。首先,4G用戶市場會不斷擴大,實際價值也會不斷升高,這主要是由於其所具備的網路優勢是傳統移動通信技術所不能達到的,因此,未來的4G通信技術發展必然會呈現出多頻段、多模式及多業務應用的局面,而且實現完全的智能化,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廣泛的.用戶市場,並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其次,4G通信技術對於設備需求更高,作為4G通信技術發展的基礎性條件,要想達到其網路傳輸頻率,就必須建設更多的基站,以滿足4G通信技術的傳輸需求。最後,各個運營商展開4G通信業務爭奪戰,由於4G通信技術表現出巨大的優勢,其必然能夠擁有更加龐大的用戶群,而這為各大運營商帶來了甜頭,因此,對於4G業務的開展勢必會有一番較量,而在此過程中也能夠進一步完善此項技術,為用戶提供更為可靠的服務。

四、結語

4G通信技術的萌芽及廣泛應用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更快速的網路服務,同時不斷拓展應用市場,形成更加龐大的受眾群體,其在表現出光明發展前景的同時,也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市場價值,為人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加強4G通信技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未來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應當重視的一個版塊,以實現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

;

❸ 網路規化設計論文有沒有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網路規劃
[摘要]:本文先介紹了CDMA網路參考模型。然後介紹了交換網路的規劃方法,包括交換網路組織、信令網組織、信令方式、編號計劃和同步要求等。最後介紹了無線網路的規劃方法,包括頻率配置、網路規劃步驟等。

1 概 述
目前,基於CDMA(碼分多址)技術的數字蜂窩系統由於具有容量大、音質好、升級潛力大等優點,經過兩年多的商業化,已在全球(尤其是美國、香港和南朝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內,原郵電部和總參通信部於1995年決定合作發展800MHz的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稱為中國電信長城網,從1996年起在北京、上海、廣州和西安開始建設試驗網。目前,這四個試驗網已開通並完成聯網漫遊測試。北京的試驗網已開始免入網費放號。中國聯通有限公司也於1996年起在廣州、天津和上海建設試驗網,預計很快就可開始聯網測試。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已發布相關的技術體制和技術規范。相信CDMA作為PLMN的一種制式,在不久的將來即可在我國的移動通信領域崛起。

2 網路參考模型
CDMA網路參考模型定義了網中的功能實體和相互間的介面,CDMA網路參考模型與GSM網相似。

MSC 移動交換中心 HLR 歸屬位置寄存器
VLR 拜訪位置寄存器 AC 鑒權中心
MC 短消息中心 SME 短消息實體
PSTN 公用交換電話網 MS 移動台
EIR 設備識別寄存器 BS 基站系統
OMC 操作維護中心 IWF 互連功能

3 交換網路規劃
3.1 交換網路組織
CDMA網採用3級結構,具體為:在大區中心(如北京、上海、廣州、沈陽、武漢等)設立一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並網狀相連;在各省會或大城市設立二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並與相應的一級匯接中心相連;在移動業務本地網中設一個或若干個移動端局MSC,也可視業務量由一個MSC覆蓋多個移動業務本地網。移動業務本地網原則上以固定電話網的長途編號區編號為2位和3位的區域來劃分。

3.2 信令網組織
目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移動通信網信令網都是專門組建的,因為不但要傳送電話用戶部分TUP消息,還要傳移動應用部分MAP消息。
CDMA網的信令網與其交換網路結構相對應,也分為三級結構:高級信令轉接點HSTP、低級信令轉接點LSTP和信令點SP。
HSTP負責轉接本大區內及本大區與其他大區間的信令業務。HSTP可兼有LSTP的功能。LSTP負責轉接本服務區內及至其上級HSTP的信令業務。SP是信令消息的源點和目的點。
信令轉接點STP可採用獨立式設備,也可採用與移動匯接中心合設的方式。
信令網中網路節點間採用中國7號信令。
3.3 信令方式
Um介面(也稱空中介面)的無線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空中介面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布了此規范。此規范基於TIA/EIA/IS-95A—寬頻雙模擴頻蜂窩系統移動台-基站兼容性標准。
A介面的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移動業務交換中心與基站子系統間介面信令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布了此規范。中國聯通頒布的A介面信令規程與EIA/TIA/IS-634的信令規程基本兼容,是其一個子集。
B、C、D、E、N和P介面的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移動應用部分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而了此規范。此規范基於TIA/EIA/IS-41C—蜂窩無線通信系統間操作標准。中國聯通頒布的MAP為IS-41C的子集,第一階段使用IS-41C中51個操作(OPERATION)中的19個,主要為鑒權、切換、登記、路由請求、短消息傳送等。
Ai介面的信令規程由《800MHz C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與PSTN網介面技術規范》規定。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已頒布了此規范。此信令規程也稱MTUP。中國聯通頒布的MTUP為與《中國國內電話網No.7信號方式技術規范》所規定的信令規程相兼容的子集,即MTUP不使用NNC、SSB、ANU、CHG、FOT和RAN消息;另外,只接收不發送4個消息:後續地址消息SAM,帶一信號後續地址消息的SAO,主叫用戶掛機信號CCL和用戶本地忙信號SLB。
3.4 編號計劃
(1)移動用戶號碼薄號碼DN
為移動用戶作被叫時,主叫用戶所需撥的號碼。DN由國家碼、移動接入碼、HLR識別碼和移動用戶號四部分共12位號碼組成。中國的國家碼為86,國內撥號時可省略。移動接入碼採用網號方案,長城網為133,中國聯通擬為132。CDMA網與GSM網DN的區別在於移動接入碼的不同。
(2)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SI與移動台識別碼MIN
IMSI是在CDMA網中唯一地識別一個移動用戶的號碼,由移動國家碼、移動網路碼和移動用戶識別碼三部分共15位號碼。中國的移動國家碼為460,長城網各中國聯通的移動網路碼為03。
MIN碼是為了保證CDMA/AMPS雙模工作而沿用AMPS標準定義的。長城網和中國聯通對MIN的定義有所不同,長城網的定義為3H1H2H3××××××,中國聯通的定義為132H1H2H3××××,其中H1H2H3為HLR識別碼。
(3)電子序列號ESN
ESN是唯一地識別一個移動台設備的32比特的號碼,每個雙模移動台分配一個唯一的電子序號,由廠家編號和設備序號構成。空中介面、A介面和MAP的信令消息都使用到ESN。
(4)系統識別碼SID和網路識別碼NID
SID是CDMA網中唯一識別一個移動業務本地網的號碼。SID按省份分配。NID是一個移動業務本地網中唯一識別一個網路的號碼,可用於區別不同的MSC。移動台可根據SID和NID判斷其漫遊狀態。
3.5 同步要求
(1)無線同步要求
CDMA系統對無線定時要求十分嚴格。在IS-95中規定,同一前向CDMA信道的導頻PN序列與所有Walsh序列間的時間誤差須小於50ns;同一基站的不同CDMA信道的發射時間須在±1μs內;所有基站的導頻PN序列的發射時間須在±10μs內,因此,每個基站都需使用GPS作為時間基準參考源。
(2)網路同步要求
網路同步的目的是使網路節點間數字信息流的幀同步,保障話音、信令、網管數據的正常傳送。
長城網和中國聯通CDMA網的技術體制均規定CDMA網內以GPS系統作為時鍾基準,同時以公用數字同步網的同步基準作為備用時鍾基準。
一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和二級移動業務匯接中心的同步基準來自二級A類BITS。MSC、VLR、HLR、AC的同步基準來自二級B類BITS。BSC從MSC來的數據流中提取時鍾。BTS從BSC來的數據流中提取時鍾。

4 無線網路規劃
4.1 頻率配置
中國聯通CDMA網的工作頻段為835MHz~839MHz(基站收)、880MHz~884MHz(基站發),即4MHz可用頻率,上下行頻率間隔為45MHz。CDMA基本頻道為AMPS的384號頻道(836.52MHz),第二CDMA頻道為425號(837.75MHz)。
長城網的工作頻段為825MHz~835MHz(基站收)、870MHz~880MHz(基站發),即10MHz可用頻率,上下行頻率間隔為45MHz。CDMA基本頻道為AMPS的283號頻道(833.49MHz),第二CDMA頻道為242號(832.26MHz)。擴展CDMA頻道依次為201號(831.03MHz)、160號(829.80MHz)、119號(828.57MHz)、78號(827.34MHz)和37號(826.11MHz)。長城網共有7個可用CDMA頻道。
4.2 無線網路規劃步驟
無線網路規劃的目標是在滿足覆蓋要求、容量要求和服務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經濟地設計網路。實際的規劃一個復雜的過程。以下介紹一個較為簡化的規劃過程。
(1)明確覆蓋要求、容量要求和服務質量要求
覆蓋要求包括所需覆蓋的區域。根據地形地貌覆蓋區域可劃分為高密度城區、一般城區、郊區、鄉村和高速公路等。同時需提出需要重點覆蓋的旅遊景點、機場、繁華商業區等。
服務質量要求包括誤幀率FER、無線信道呼損、切換率、小區邊緣可靠性、小區區域可靠性等。容量要求可根據已有話務分布數據(如GSM)和增長預測數據提出。
(2)從滿足容量要求估算基站數量
一個扇區的極限容量可根據以下經簡化的式(1)計算得出。

其中:NMAX為極限容量;W/R為處理增益;Eb/Io為比特能量與干擾功率密度之比;VAF為話音激活因子;f為其它扇區對當前扇區的干擾因子。
典型地,當VAF取0.4,Eb/Io取7dB(對應FER為1%),f取0.85(對三扇區)時,NMAX約為36。
式(1)中的極限容量為移動台與基站塔距離為0時容量。實際容量應考慮扇區負載。扇區負載的典型值為40%~75%。
根據極限容量和扇區負載,既可推算出一個三扇區或全向基站滿容量配置時的最大業務信道數。之後,根據無線信道呼損、每用戶忙時話務量,可估算出滿足給定容量下所需基站數。
(3)從滿足覆蓋要求估算基站數量
使用鏈路預算和適當的傳播模型估算基站的覆蓋半徑,即可估算出給定覆蓋區域所需的基站數量。表1給出了一個典型的鏈路預算。

表1 鏈路預算表 項目 單位 高密度城區 一般城區 郊區 鄉村
(a)移動台最大發射功率
(b)移動台天線增益

(c)人體損耗

(d)移動台有效輻射功率EIRP

(e)基站接收天線增益

(f)基站接收饋線損耗

(g)基站接收器雜訊系數

(h)基站接收器雜訊密度

(i)信息速率(10log9.6k)

(j)Eb/Io

(k)基站接收靈敏度

(l)干擾餘量(對應60%小區負載)

(m)軟切換增益

(n)基站分集增益

(o)衰落餘量

(p)建築物穿透損耗

最大路徑損耗(d-k+e-f-l+m+n-o-p)
dBm
dB

dB

dBm

dBi

dB

dB

dBm/Hz

dBHz

dB

dBm

dB

dB

dB

dB

dB

dB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28

120.7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20

128.7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15

133.7
23
0

3

20

15.5

3

5

-174

39.82

7

-122.2

3.98

3.5

0

5.5

10

138.7

傳播模型選用HATA模型時,城區傳播損耗見式(2)。

PL城區=69.55+26.16×log(f)-13.82×log(hb)-a(hm)+(44.9-6.55×log(hb))×logR (2)

其中,PL為路徑損耗(dB)
f為頻率(MHz)
hb為基站天線高度(m)
hm為移動台天線高度(m)
R為基站到移動台的距離(km)
a(hm)為移動台天線高度校正因子
對小到中等城市,a(hm)=(1.1×log(f)-0.7)×hm-(1.56×log(f)-0.8)
對大城市,a(hm)=3.2×(log(11.775×hm))2-4.97
對郊區,傳播損耗校正公式為PL郊區=PL城區-2×(log(f/28))2-5.4
對鄉村,傳播損耗校正公式為PL鄉村=PL城區-4.78×(logf)2-18.33×logf-40.94
(4)步驟(2)和(3)可在設計的初步階段快速地估算基站數量。選取兩者中的最大值,並初步確定基站站址。
(5)使用模擬工具針對每個基站進行模擬設計
站址確定後,使用模擬工具(如摩托羅拉的NetPlan,朗訊的CE4,北電的PlaNet)開始模擬。
模擬工具的輸入為:
.系統參數。如碼片速率、尋呼速率等;
.移動台參數。如噪音系數、所要求的Eb/Io等;
.小區/扇區參數。如導頻、同步、尋呼信道的功率,導頻PN偏置指數,導頻檢測門限T-ADD/T-DROP,導頻搜索窗口SEARCH-WINDOW,等等。
模擬工具利用數字化地圖,經模擬後常用的輸出為:
.導頻信號強度圖。此圖為傳播損耗的導頻信號強度分析圖;
.最強導頻EC/IO圖。此圖可分析前向鏈路覆蓋效果;
.移動台發射功率圖。移動台為滿足目標Eb/Io所需的最小發射功率圖,可分析反向鏈路覆蓋效果;
.軟切換區圖。移動台可進行軟切換的區域圖,同時可分析導頻污染的程度。
根據輸出結果,判斷設計是否滿足覆蓋、容量、性能要求,從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
.增加或減少基站;
.改變基站站址;
.調整基站天線的方位角和傾角;
.調整基站的發射功率;
.調整小區/扇區參數。

5 結束語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網路規劃涉及無線通信、交換、信令、同步、計費、網管等多種通信技術,是一個系統工程。科學的網路規劃將為隨後的運營、維護和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對CDMA網工程設計中幾個較為重要的方面作了簡單的介紹,為今後的工程設計作技術積累。

❹ "4g/lte無線網路規劃與優化"和"3g網路無線網路規劃與優化"的異同

相同點就是都是為了規劃和優化,不同點就是他們規劃和優化的網路對象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網路
滿意請採納!

❺ 無線網路優化的優化思路

建立在用戶感知度上的網路優化面對的必然是對用戶投訴問題的處理,一般有如下幾種情況: 信令建立過程
在手機收到經PCH(尋呼信道)發出的pagingrequest(尋呼請求)消息後,因SDCCH擁塞無法將pagingresponse(尋呼響應)消息發回而導致的呼損。
對策:可通過調整SDCCH與TCH的比例,增載入頻,調整BCC(基站色碼)等措施減少SDCCH的擁塞。
因手機退出服務造成不能分配佔用SDCCH而導致的呼損。
對策:對於盲區造成的脫網現象,可通過增加基站功率,增加天線高度來增加基站覆蓋;對於BCCH頻點受干擾造成的脫網現象,可通過改頻、調整網路參數、天線下傾角等參數來排除干擾。
鑒權過程
因MSC與HLR、BSC間的信令問題,或MSC、HLR、BSC、手機在處理時失敗等原因造成鑒權失敗而導致的呼損。
對策:由於在呼叫過程中鑒權並非必須的環節,且從安全形度考慮也不需要每次呼叫都鑒權,因此可以將經過多少次呼叫後鑒權一次的參數調大。
加密過程
因MSC、BSC或手機在加密處理時失敗導致呼損。
對策:目前對呼叫一般不做加密處理。
從手機占上SDCCH後進而分配TCH前
因無線原因(如RadioLinkFailure、硬體故障)使SDCCH掉話而導致的呼損。
對策:通過路測場強分析和實際撥打分析,對於無線原因造成的如信號差、存在干擾等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對於硬體故障,採用更換相應的單元模塊來解決。
話音信道分配過程
因無線分配TCH失敗(如TCH擁塞,或手機已被MSC分配至某一TCH上,因某種原因占不上TCH而導致鏈路中斷等原因)而導致的呼損。
對策:對於TCH擁塞問題,可採用均衡話務量,調整相關小區服務范圍的參數,啟用定向重試功能等措施減少TCH的擁塞;對於占不上TCH的情況,一般是硬體故障,可通過撥打測試或分析話務統計中的CALLHOLDINGTIME參數進行故障定位,如某載頻CALLHOLDINGTIME值小於10秒,則可斷定此載頻有故障。另外嚴重的同頻干擾(如其它基站的BCCH與TCH同頻)也會造成占不上TCH信道,可通過改頻等措施解決。 一般現象是較難占線、占線後很容易掉線等。這種情況首先應排除是否是TCH溢出的原因,如果TCH信道不足,則應增加信道板或通過增加微蜂窩或小區裂變的形式來解決。
排除以上原因後,一般可以考慮是否是有較強的干擾存在。可以是相鄰小區的同鄰頻干擾或其它無線信號干擾源,或是基站本身的時鍾同步不穩。這種問題較為隱蔽,需通過仔細分析層三信令和周圍基站信息才能得出結論。 掉話的原因幾乎涉及網路優化的所有方面內容,尤其是在路測時發生的掉話,需要仔細分析。在路測時,需要對發生掉話的地段做電平和切換參數等諸多方面的分析。如果電平足夠,多半是因為切換參數有問題或切入的小區無空閑信道。對話務較忙小區,可以讓周圍小區分擔部分話務量。採用在保證不存在盲區的情況下,調整相關小區服務范圍的參數,包括基站發射功率、天線參數(天線高度、方位角、俯仰角)、小區重選參數、切換參數及小區優先順序設置的調整,以達到縮小擁塞小區的范圍,並擴大周圍一些相對較為空閑小區的服務范圍。通過啟用DirectedRetry(定向重試)功能,緩解小區的擁塞狀況。上述措施仍不能滿足要求的話,可通過實施緊急擴容載頻的方法來解決。
對大多採用空分天線遠郊或近郊的基站,如果主、分集天線俯仰角不一致,也極易造成掉話。如果參數設置無誤,則可能是有些點信號質量較差。對這些信號質量較差而引起的掉話,應通過硬體調整的方式增加主用頻點來解決。 在日常DT測試中,經常發現有很多微小的區域內,話音質量相當差、干擾大,信號弱或不穩定以及頻繁切換和不斷接入。這些地方往往是很多小區的交疊區、高山或湖面附近、許多高樓之間等。同樣這種情況對全網的指標影響不明顯,小區的話務統計報告也反映不出。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於頻帶資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對集中,頻點復用度高,覆蓋要求嚴格,必然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局部的頻率干擾。另一方面是由於在高層建築林立的市區,手機接收的信號往往是基站發射信號經由不同的反射路徑、散射路徑、繞射路徑的疊加,疊加的結果必然造成無線信號傳播中的各種衰落及陰影效應,稱之為多徑干擾。此外,無線網路參數設置不合理也會造成上述現象。
在測試中RXQUAL的值反映了話音質量的好壞,信號質量實際是指信號誤碼率, RXQUAL=3(誤碼率:0.8%至1.6%),RXQUAL=4(誤碼率:1.6%至3.2%),當網路採用跳頻技術時,由於跳頻增益的原因,RXQUAL=3時,通話質量尚可,當RXQUAL≥6時,基本無法通話。
根據上述情況,通過對這些小區進行細致的場強覆蓋測試和干擾測試,對場強覆蓋測試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出RXLEV/RXQUAL之間對照表,如果某個小區域RXQUAL為6和7的采樣統計數高而RXLEV大於-85dBm的采樣數較高,一般可以認為該區域存在干擾。並在Neighbor-List中可分析出同頻、鄰頻干擾頻點。 如果直達路徑信號(主信號)的接收電平與反射、散射等信號的接收電平差小於15dB,而且反射、散射等信號比主信號的時延超過4~5個GSM比特周期(1個比特周期=3.69μs),則可判斷此區域存在較強的多徑干擾。
多徑干擾造成的衰落與頻點及所在位置有關。多徑衰落可通過均衡器採用的糾錯演算法得以改善,但這種演算法只在信號衰落時間小於糾錯碼字在交織中分布佔用的時間時有效。
採用跳頻技術可以抑制多徑干擾,因為跳頻技術具有頻率分集和干擾分集的特性。頻率分集可以避免慢速移動的接收設備長時間處於陰影效應區,改善接收質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均衡器的優點。干擾分集使所有的移動及基站接收設備所受干擾等級平均化。使產生干擾的幾率大為減小,從而降低干擾程度。
採用天線分集和智能天線陣,對信號的選擇性增強,也能降低多徑干擾。
適當調整天線方位角,也可減小多徑干擾。
若無線網路參數設置不合理,也會影響通話質量。如在DT測試中常常發現切換前話音質量較差,即RXQUAL較大(如5、6、7),而切換後,話音質量變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駛通過此區域時話音質量可能很好(RXQUAL為0、1),因為佔用的服務小區不同。對於這種情況,是由於基於話音質量切換的門限值設置不合理。減小RXQUAL的切換門限值,如原先從RXQUAL≥4時才切換,改為RXQUAL≥3時就切換,可以提高許多區域的通話質量。因此,根據測試情況,找出最佳的切換地點,設置最佳切換參數,通過調整切換門限參數控制切換次數,通過修改相鄰小區的切換關系提高通話質量。總之,根據場強測試可以優化系統參數。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競爭的激烈及各運營商的越來越深化的要求,某些地方的運營商為完成任務,達到所謂的優化指標,隨意調整放大一些對網路統計指標有貢獻的參數,使網路看起來「質量很高」。然而,用戶感覺到的仍是網路質量不好,從而招致更多用戶的不滿,這是不符合網路優化的宗旨的。
總之,網路優化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進行網路優化的方法很多,有待於進一步探討和完善。好在現在國內兩大運營商都已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網路質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同時網路的經濟效益也得到了充分發揮,既符合用戶的利益又滿足了運營商的要求,毫無疑問將是持續的雙贏局面。
無線網路優化的目的就是對投入運行的網路進行參數採集、數據分析,找出影響網路質量的原因,通過技術手段或參數調整使網路達到最佳運行狀態的方法,使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同時了解網路的增長趨勢,為擴容提供依據。
移動通信網路主要包括交換傳輸系統和無線基站系統兩部分,其中無線部分具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它對無線網路的影響很大,其性能優劣常常成為決定移動通信網好壞的決定性因素。當然,無線網路規劃階段考慮不到的問題如無線電波傳播的不確定性(障礙物的阻礙等)、基礎設施(新商業區、街道、城區的重新安排)變化、取決於地點和時間的話務負荷(如運動場)、話務要求、用戶對服務質量的要求的增加,都涉及到網路優化工作。
當網路運營商發現網路中存在諸如覆蓋不好、話音質量差、掉話、網路擁塞、切換成功率、未開通某些新功能等問題時,也需要對網路進行優化。通過不斷的網路優化工作,使得呼叫建立時間減少、掉話次數減少、通話話音質量不斷改善、網路擁有較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改善小區覆蓋、降低掉話率和擁塞率、提高接通率和切換率、減少用戶投訴。
一、網路優化過程
網路優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貫穿於網路發展的全過程。只有不斷提高網路的質量,才能獲得移動用戶的滿意,吸引和發展更多的用戶。 在日常網路優化過程中,可以通過OMC和路測發現問題,當然最通常的還是用戶的反映。在網路性能經常性的跟蹤檢查中發現話統指標達不到要求、網路質量明顯下降或來自的用戶反映、當用戶群改變或發生突發事件並對網路質量造成很大影響時、網路擴容時應對小區頻率規劃及容量進行核查等情形發生時,都要及時對網路做出優化。
進行網路優化的前提是做好數據的採集和分析工作,數據採集包括話統數據採集和路測數據採集兩部分。 優化中評判網路性能的主要指標項包括網路接入性能數據、信道可用率、掉話率、接通率、擁塞率、話務量和切換成功率以及話統報告圖表等,這些也是話統數據採集的重點。路測數據的採集主要通過路測設備,定性、定量、定位地測出網路無線下行的覆蓋切換、質量現狀等,通過對無線資源的地理化普查,確認網路現狀與規劃的差異,找出網路干擾、盲區地段,掉話和切換失敗地段。然後,對路測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如測試路線的地理位置信息、測試路線區域內各個基站的位置及基站間的距離等、各頻點的場強分布、覆蓋情況、接收信號電平和質量、6個鄰小區狀況、切換情況及Layer3消息的解碼數據等,找出問題的所在從而解決方案。
網路優化的關鍵是進行網路分析與問題定位,網路問題主要從干擾、掉話、話務均衡和切換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干擾分析:GSM系統是干擾受限系統,干擾會使誤碼率增加,降低話音質量甚至發生掉話。一般規定誤碼率在3%左右,當誤碼率達8%~10%時話音質量就比較差了,如果誤碼率超出10%則話音質量不可容忍,無法聽清。因此,通常對載波干擾設置了一定的門限,規定同頻道載干比C/I≥9dB,鄰頻道載干比C/A≥-9dB(工程中另加3dB的餘量)。 通話干擾的定位手段包括話統數據、話音質量差引起的掉話率、干擾帶分布、用戶反映、路測 ( RxQual )及CQT呼叫質量撥打測試。
掉話分析:掉話問題的定位主要通過話統數據、用戶反映、路測 、無線場強測試、CQT呼叫質量撥打測試等方法,然後通過分析信號場強、信號干擾、參數設置(設置不當,切換參數、話務不均衡)等,找出掉話原因。
話務均衡分析: 話務均衡是指各小區載頻應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某些小區擁塞,而另一些小區基本無話務的現象。通過話務均衡可以減小擁塞率、提高接通率,減少由於話務不均引起的掉話,使通信質量進一步改善提高。話務均衡問題的定位手段包括話統數據、話務量、接通率、擁塞率、掉話率、切換成功率、路測和用戶反映。話務不均衡原因主要表現在:基站天線掛高、俯仰角、發射功率設置不合理,小區覆蓋范圍較大,導致該小區話務量較高,造成與其它基站話務量不均衡;由於地理原因,小區處於商業中心或繁華地段,手機用戶多而造成該小區相對其它小區話務量高:小區參數,如允許接入最小電平等設置不合理而導致話務量不均衡;小區優先順序參數設置未綜合考慮。
話務均衡方法1:改變定向天線的下傾角、掛高,調整相應小區參數如基站的發射功率等,改變覆蓋面的大小,以達到調節話務量的目的;對臨時話務量的增加,可通過臨時增載入頻或增大發射功率,改變信號覆蓋范圍。
話務均衡方法2:改變小區載頻數是話務量調節的常用方法之一。從話務量少的小區抽調載頻到話務量高的小區;採用OVERLAY/UNDERLAY層次小區結構或增設微蜂窩基站,降低每信道話務量。
話務均衡方法3:核查允許接入最小電平值ACCMIN,通過小區覆蓋范圍的變化間接調整話務量。注意此值調整過大可能造成盲區,過小可能造成通話質量下降;根據現場重選測試,調整小區重選參數CRO;調整切換偏移和滯後參數,改變切換邊界和切換帶來實現話務分流;啟用定向重試、負荷切換。
話務均衡方法4:雙頻網話務調整,在GSM900和GSM1800系統上採用分層小區結構;考慮小區所在層、優先順序、層間切換門限、層間切換磁滯等參數的設置,使GSM1800小區能成功吸收雙頻手機的用戶。
二、網路優化分析工具
為了有效解決網路優化問題,各廠家開發出網路優化輔助分析工具,可以作為話統分析和診斷分析的工具。
話統台統計結果是以數據表格的形式輸出的,記錄每個統計周期的計數點累計值,具有一定的缺陷:表格形式數據離散,數據變化趨勢不明顯;不提供每天平均指標的計算,手工計算平均指標花費大量工時;不能體現各種指標項間的相關關系,不便於數據分析。話統分析工具的作用就是將用戶從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脫出來,對原始話統數據進行自動處理,以滿足用戶需要、以方便用戶分析的形式呈現出來。華為話統分析工具可以實現對異常值的過濾、異常問題的輔助診斷、日常統計項的直觀顯示、相關統計項的組合顯示及完善的報表等功能,是理想的網路優化輔助工具。
網路診斷分析工具可以及時發現網路中隱藏的問題,通過地理化顯示小區分布狀況、各小區覆蓋狀況、各小區服務質量和歷史數據的回放、網路利用率等,也可以查看小區屬性、覆蓋范圍、利用率等資料,通過動態回放歷史數據,掌握服務質量,將存在問題的小區直觀地顯示出來,以便進一步查看問題的詳細報告。診斷分析工具可對小區的覆蓋做出計算和評估,計算切換嘗試次數(信號質量、時間提前量)、切換嘗試次數、小區間切換成功率、切換時接收電平、接收質量、出小區、入小區切換比率、平均接收電平、接收質量等,分析出小區覆蓋水平。另外,也可對小區干擾進行計算和評估,包括TCH信道在各干擾帶中所佔比率、SDCCH佔用時無線鏈路斷的次數、TCH佔用時無線鏈路斷的次數、未定義鄰近小區平均信號強度、定義鄰近小區平均信號強度、接收電平與接收質量不匹配、上下行不平衡、掉話時的電平和質量等。
三、應用案例
應用案例一:內蒙伊克昭盟東勝市雙頻網網路優
網路背景:東勝市全網為華為GSM雙頻網。
優化項目:話務均衡。
通過普查測試、鄰區關系調整、話務均衡調整等優化操作,使得GSM1800有效合理分擔GSM900的話務,保證了話務均衡,圖1為優化前後網路指標對比圖。
應用案例二:福建漳州雲霄雙頻網路優
網路背景: 華為1800MHz與Nokia 900MHz設備共站址異種機型組建的雙頻網,市區1800MHz與900MHz共同覆蓋,形成多層網,平均站距為700m,達到密集連續覆蓋,建築物密集且無規則,無線環境復雜。
優化項目: 調整1800話務吸收、降低掉話率、優化切換指標。
網路優化後,網路質量大大提高,圖2為網路優化前後話務吸收情況,切換成功率達到平均97.5%,消除了乒乓效應。優化前忙時平均掉話率為0.60%,全天平均為0.62%。優化後忙時平均掉話率為0.33%,全天平均:0.37%。

❻ 4G通信技術的網路安全問題及對策論文

4G通信技術的網路安全問題及對策論文

一、4G通信技術中存在的網路安全問題

1、由於缺少改造更新通信的基本設施產生的網路安全問題。如果要讓4G通信技術真正的運用到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就必須更新原有的基本通信設施。但現在3G通信的無線基本設備幾乎覆蓋著地球的大多數地方,如果要對原有的通信設備進行改造更新,那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以及漫長的時間。

2、由於4G通信技術的不完善產生的網路安全問題。4G通信技術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容量被限制與技術上的缺陷。首先是容量被限制。在理論上,4G通信能夠達到的速率不低於20Mbit/s,是3G通信手段能夠達到的速率的10倍。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將4G通信系統的容量擴大到理想狀態。其次就是技術上的缺陷。在4G通信的技術層面進行研究,4G通信將在數據的傳輸上高出目前的3G通信一個層次,雖然理論上能夠達到,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很大的困難。另外,4G通信系統所需要的網路架構極其復雜,解決這一問題勢必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3、由於不斷變化的網路攻擊手段產生的網路安全問題。隨著4G通信系統的逐漸普及,我們將面臨更大的安全威脅。相較於以前的網路系統,4G通信系統將具備更大的存儲與計算能力,相應的該系統也就更容易感染一些移動終端。正式因為這個原因,導致4G通信網路的安全遭受到很大的威脅,比如來自手機病毒的威脅。一般來說,手機病毒可以分為簡訊類病毒、炸彈類病毒、蠕蟲累病毒以及木馬類病毒。

4、由於4G通信技術的相關配套措施不完善產生的網路安全問題。首先是服務區域不完善的問題。雖然用戶們都希望自己的終端能夠運用無線網路,但是因為終端的天線尺寸或者其自身功率的原因,實現流暢的上網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其次就是4G通信的收費不是太合理。目前,3G無線網路收費的標準是依據用戶所使用的流量的多少與實踐的'長短進行計費的,如果依舊按照現在的收費標准進行收費,那麼絕大多數的4G用戶將很難承受如此高昂的上網費用。所以現今必須謹慎認真的研發出一套相對合理的收費標准。

二、關於4G通信技術的網路安全問題的對策

1、構建科學合理的4G通信系統的安全結構的模型。在該模型中,應該能夠基本的體現出網路通信系統的各種安全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等。

2、轉變現行的密碼體制。在4G通信系統中,面對各不相同的服務類別以及特徵,最好應轉變現行的密碼體制,即也就是私鑰性質的密碼體制改變成為混合性質的密碼體制,然後創建相應的認證安全的體系。

3、將4G通信系統的安全體系做到透明化。在未來的應用中,4G通信系統的安全核心應該具備相對獨立的設備,能夠較為獨立的完成對終端與網路端的識別與加密,通信系統內部的工作人員應該能夠完全看到該過程的進行。

4、應用新興的密碼技術。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相應的終端處理數據的能力將越來越強,因此應該在4G通信網路系統中運用合適的新興的密碼技術。這些新興的密碼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強系統抵抗惡意攻擊的能力。

5、保證用戶可以參與到安全措施的制定中來。用戶在通過4G通信系統進行上網的過程中,應該有權自行設定安全密碼的級別,相應的那些關於安全的參數應該不僅可以由系統進行默認,而且用戶也可以自行進行設定。

6、使4G通信網路與互聯網能夠相互契合。4G網路系統的安全問題大致可以歸分為移動方面的安全問題與固網方面的安全問題。在關於安全的概念上,固網與計算機的網路大致相同,所以那些針對計算機的網路問題以亦基本在固網上得到了相應的體現,相應的在固網上遇到的那些網路安全問題可以依照計算機的方式進行解決。

三、結語

雖然目前我們國家的某家通訊公司已經開展4G通信業務,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4G通信技術發展的還不夠完善,在很多方面還存在缺陷。在實驗研究階段,我們應該對那些可能會出現的或者已經初露端倪的威脅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同時,我們亦應該加強鞏固現有的安全防範措施,以此保證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4G通信技術早日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

作者:張雯雯 單位: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

;

❼ 互聯網接入技術論文(2)

互聯網接入技術論文篇二
移動互聯網接入 網路技術

摘 要:移動互聯網是當前信息技術領域的熱門話題之一,而接入網路則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基礎設施。對目前的接入網路技術:衛星通信網路、無線城域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個域網、蜂窩網路的特點及應用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接入網路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各種網路的融合演進, 報告 了異構 無線網路 融合的特點及應用。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接入網路技術

中圖分類號:TN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1672-3791(2013)03(b)-0009-02

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是信息技術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兩項技術的發展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新型的融合型網路,是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充分融合的產物。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人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PDA、車載終端等設備通過移動網訪問互聯網,隨時隨地的享受互聯網提供的服務。

2011年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在《移動互聯網白皮書》中指出:“移動互聯網是以移動網路作為接入網路的互聯網及服務,包括三個要素:移動終端、移動網路和應用服務[1]。”簡而言之,移動終端是移動互聯網的前提,接入網路是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而應用服務則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本文詳細描述了接入網路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1 接入網路技術現狀

現有的無線接入網路主要有五類:衛星通信網路、無線城域網(WMAN)、無線區域網(WLAN)、無線個域網(WPAN)、蜂窩網路(2G網路、3G網路等)[2]。它們在帶寬、覆蓋、移動性支持能力和部署成本等方面各有利弊。

1.1 衛星通信網路

1.1.1 概述

簡單來講,衛星通信就是把衛星作為中繼站,在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中)的通信站點間進行通信。衛星和地球站就是衛星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衛星通信新技術主要包括VSAT系統,即甚小口徑終端;中低軌道的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等。

1.1.2 特點及應用

衛星通信具有通信區域大、距離遠、頻段寬、容量大的特點,即只要是在衛星發射電波覆蓋范圍內的任意兩點間,都可以互相通信。其次,衛星通信的可靠性高、質量好、雜訊小、可移動性強,即不容易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但是,衛星通信存在傳輸時延大、回聲大、費用高的問題[3]。

目前,衛星通信主要用於電視廣播、遠距離的越洋電話、軍事通信、應急通信等。衛星通信作為一種特殊的通信技術,其基本定位必然是地面系統的有效支持、補充與延伸[4],對於農村及偏遠地區的通信發揮重要的作用,使實現全球通信海陸空一體化的無縫覆蓋成為可能。衛星通信的廣播與多播等技術優勢,結合現代Internet技術,在地面互聯網路擁塞的狀態下,可充分發揮以IP為基礎的多媒體遠距離傳送與高速連接,將寬頻高速數據業務進行有效地傳送。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衛星通信與3G、4G技術的相互融合將成為衛星通信發展的必然趨勢。

1.2 無線城域網(WMAN)

1.2.1 概述

無線城域網主要用於解決整個城市區域的接入問題,以微波等無線傳輸為介質,以無線方式為主要接入手段,提供同城數據高速傳輸,以及 其它 如圖像、視頻等多媒體通信業務和Internet接入服務[5]。而WiMax是受到較多關注的無線城域網通信技術。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聯接入,是一項基於IEEE 802.16標準的無線接入技術[6],它採用有線方式為企業、家庭提供“最後一英里”的無線接入。覆蓋范圍大於無線區域網,可以覆蓋幾千米到幾十千米的范圍。

1.2.2 特點及應用

WiMax具有傳輸距離遠、覆蓋面積大、接入速度快等特點。WiMax所能實現的50 km的無線信號傳輸距離是無線區域網所不能比擬的,網路覆蓋面積是3G發射塔的10倍[7],最高接入速度70M是3G所能提供的寬頻速度的30倍。此外,WiMax具有高效、靈活、經濟的組網方式,以及較為完備的Qos機制。支持移動和固定寬頻無線接入的特點,使它集成了無線接入技術的移動性與靈活性以及DSL等傳統寬頻接入技術的高帶寬特性,為用戶提供了優良的最後一公里網路接入服務及廣泛的多媒體通信服務。但是,WiMax技術目前無法支持用戶在移動過程中無縫切換。性能與3G的主流標准相比,仍存在差距。

基於WiMax特點,它可以被用於遠程醫療衛生、遠程 教育 、物流、金融、交通等行業,提供一定條件下的高速數據通信服務。從業務應用來看,WiMax在逐步實現寬頻業務的移動化,而3G實現的是移動業務的寬頻化。越來越多的多媒體通信服務大量消耗現有的3G網路資源,使網路的建設投資遠遠超過了收入的增加。WiMAX可以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基礎上,有效降低運營成本。WiMax不可能完全取代3G,但是WiMax在以IP為主的高速數據應用方面的優勢使它成為了3G網路的補充手段,兩種網路的融合程度會越來越高。

1.3 無線區域網(WLAN)

1.3.1 概述

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工作於2.5 GHz或5 GHz頻段,以無線、或無線與有線相結合的方式構成的區域網。它利用射頻技術及簡單的存取架構取代傳統電纜線,以提供傳統有線區域網的功能,是非常便利的數據傳輸系統。簡而言之,無線區域網仍然是以有線區域網為基礎的,它只是在有線區域網的基礎上通過無線HUB、無線訪問節點(AP)、無線網橋、無線網卡等設備構建了無線通信網路[8],是有線區域網的擴展和替換。

1.3.2 特點及應用

無線區域網具有布網便捷,網路規劃調整可操作性強,網路易於擴展的特點。只需要一個或多個接入點設備,就可以搭建覆蓋整個區域的網路,搭建網路所需的基礎設施也不需要隱藏在地下或牆里,便於網路優化配置、改造和維護。只要在無線信號能夠覆蓋的范圍內,用戶都可以在任意位置接入網路,並隨時改變位置,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移動性。由於無線區域網多採用無線電波作為傳輸介質以及其工作在S頻段的特點,使其具備良好的抗干擾性和保密性,不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傷害。但是任何障礙物都會成為電磁傳播的阻礙,任何外部其他電信號都會成為區域網的干擾源。所以,無線區域網在性能、速率、安全性方面還有一定的不足之處。 無線區域網的最大傳輸速率為54 Mbit/s[9],較適合應用於有限空間、小規模網路等,如機場貴賓廳、股票大廳。其次,對於難以進行有線網路布線的環境、需要暫時使用網路的環境、實時通信要求很高的特殊場合,如人跡罕至的邊關、港口等都有較好的應用。無線區域網並不能作為一個完備的全網解決方案,但是隨著無線區域網技術的成熟應用,它可以與廣域網結合為用戶提供移動互聯網應用,成為3G網路有益的補充。

1.4 無線個域網(WPAN)

1.4.1 概述

無線個域網(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是面向特定群體活動半徑小、業務種類豐富、無縫連接的新興無線通信技術,相對於無線廣域網、無線城域網、無線區域網,它的覆蓋范圍更小,進而有效全面解決“最後幾米電纜”的問題。目前,藍牙(Bluetooth)是WPAN應用的主流技術,其它的還有家庭射頻(HomeRF)、紅外技術(IrDA)、射頻識別(RFID)、超帶寬(UWB)等。

1.4.2 特點及應用

無線個域網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體積小等特點。設備與組網都簡單方便、易於操作,且支持點對點、點對多點的應用。WPAN所覆蓋的范圍一般在10 m半徑以內,是短距離、個人專用的無線網路。具有代表性的Bluetooth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可操作性都很強,因為其使用了2.4 GHz頻段在全球都是可以自由使用的有效頻段。通過鑒權、加密等 措施 確保設備識別碼在全球的唯一性和設備的安全性。但是WPAN的技術標准多樣,都需要不斷的完善和創新。

WPAN主要應用於個人、家庭和辦公設備的無線通信,它可以在小范圍內將各種移動通信設備、固定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終端設備、各種數字數據系統(例如數字照相機、數字攝像機等)甚至各種家用電器,使用一種廉價的無線 方法 建立它們之間的信息傳輸[10]。WPAN可以使用戶隨時隨地的進行設備間的無縫通訊,可以通過移動網路、區域網、城域網方便快捷的接入到互聯網Internet。未來,WPAN和WLAN一起為用戶提供完備的短距離無線通信環境。

1.5 蜂窩網路

1.5.1 概述

蜂窩網路是把行動電話的服務區分為一個個正六邊形的小區,每個小區設置一個基站,這樣的結構酷似一個個“蜂窩”。 蜂窩技術是移動通信的基礎,所以把這種移動通信方式稱為蜂窩移動通信。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由移動站、基站子系統、網路子系統組成,採用蜂窩網路作為無線組網方式,通過無線信道將移動終端和網路設備進行連接,使用戶在移動中進行語音、數據通信業務。

1.5.2 特點及應用

宏蜂窩、微蜂窩是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應用較多的蜂窩技術,宏蜂窩覆蓋半徑大,多在1~25 km,但是存在盲區,小區半徑縮小時會產生干擾。微蜂窩相對於宏蜂窩覆蓋范圍小,一般覆蓋半徑為30~300 m,傳輸功率低、安裝方便靈活,主要用於提高覆蓋率和容量,作為宏蜂窩的補充和延伸,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網路覆蓋。它的主要特徵是終端的可移動性,並具有成熟的切換和漫遊方案,頻率復用技術、多址技術、移動性管理技術促進了移動通信業務的發展。伴隨著網路的發展,蜂窩網路從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發展到現在的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系統(3rd Generation,3G),成為實現網路融合和業務融合的統一平台,也是公認的下一代網路的核心網架構。3G網路把語音通信和多媒體通信巧妙結合,能支持更多的用戶,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如HSPA的速率已經達到7.2 Mbit/s。但高成本、低帶寬的問題越發凸顯。

蜂窩系統或許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通信媒體。目前,3G網路可以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應用服務,除電信業務、承載業務在內的基本業務外,還可以提供如呼叫前轉、呼叫等待、多方通話等補充業務。支持的增值服務應用包括網頁瀏覽、圖像、音樂、移動游戲、移動沖浪、視頻會議、視頻點播、各類信息服務等。

2 接入網路技術發展趨勢

目前的接入網路技術能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通信接入手段以及無處不在的接入網路服務,但是各有利弊。例如,蜂窩網路覆蓋的范圍大,移動性管理技術成熟,但帶寬低、建設成本高;相反,WLAN高帶寬、低成本,但其覆蓋范圍有限。為解決此問題,需要充分利用不同網路技術的互補性,網路的融合將成為促進移動互聯網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接入網路正在經歷一個動態的轉型過程,異構無線網路融合應運而生。

2.1 定義

異構網路是一種網路的類型,是不同的計算機、手持終端等網路設備及相關系統組成,運行在不同的協議上,支持不同的功能和應用。異構無線網路融合是將現有的多種無線接入技術有機的進行結合,符合下一代無線通信網路(4G網路)中多系統融合演進的設計思路和發展方向。

2.2 特點及應用

異構無線網路融合技術具有成本低、風險低的優點,它是現有接入技術的融合,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網路資源,降低建設運營成本。其次可以增加網路的覆蓋范圍,利用不同接入技術的特點使網路進行有效地延伸。對於用戶來說,可以享受更加全面、豐富、便捷的移動互聯網服務,是下一代網路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業界和學術界不斷的在進行異構無線網路融合的應用研究,BARWAN計劃提出並實現了多模移動終端在無線區域網和無線廣域網之間的垂直切換方案。ETSI和3GPP對3G網路與WLAN之間的互連互通進行了深入的應用研究[2]。MOBYDICK對IPv6網路中WLAN和移動網路的融合應用進行了探討。國內各運營商為緩解大量數據業務對3G網路的沖擊,也開始進行網路的改造,主要是把3G+WLAN方式應用到網路中,例如將WLAN作為3G網路的一個無線接入網,通過網關連接到3G核心網[2],共享核心網路提供的計費認證功能及信令協議,實現WLAN和3G網路的互聯互通,以促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但是,異構無線網路融合還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各種接入網路的互聯互通問題、無縫切換等移動性管理問題,網路中各個功能實體的位置及網路架構也直接決定了網路的融合程度及實際應用效果。 3 結語

移動互聯網可以提供除傳統互聯網迷你主頁之外的幾乎所有業務,在韓國、日本等應用較好的國家,移動互聯網的ARPU值可以達到10美元[11]。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88億,相比台式電腦上網的3.80億,手機首次超越台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手機視頻用戶規模激增,已經超過一億人。手機微博用戶漲幅明顯,使用率提升5.3個百分點至43.8%[12]。種種數據表明,“無處不在的網路、無所不能的業務”已深入人心。

伴隨著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移動互聯網產業將飛躍式的發展,必將推進接入網路技術的融合演進,各種無線網路接入形式和應用成為研究和開發的 熱點 。相信未來各種獨立的無線網路將與整個有線Internet相互聯,為用戶提供覆蓋范圍更廣,應用更豐富,服務更完善的下一代移動互聯網服務。

參考文獻

[1]移動互聯網白皮書[R].北京: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2011.

[2]羅軍舟,吳文甲,楊明.移動互聯網:終端、網路與服務[J].計算機學報,2011(11):30-51.

[3]張更新.VSAT衛星通信[J].電信科學,1996(7):54-61.

[4]陳如明.衛星通信存在的問題、進展與發展前景[J].世界電信,2001(11):3-7.

[5]王驪波.寬頻無線城域網的設計[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0(9):26-29.

[6]曾春亮,張寧,王旭瑩.WiMAX/802.16原理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7]孫哲.無線城域網通信技術IEEE802.16協議架構及技術特點[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1(22):9-10.

[8]陳錦山.無線區域網的現狀及前景展望[J].電子商務,2007(5):53-55.

[9]李妍.無線區域網技術探討[J].電大理工,2011(6):36-37.

[10]蔡駿.無線個域網(WPAN)協議概述[J].廣東通信技術,2002(12):21-23.

[11]楊慶廣.3G催熟移動互聯網 商業模式 需創新[J].中國電子報,2007(10):5-7.

[12]第3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2012(7).


看了“互聯網接入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 光纖接入技術論文

2. 淺談網路技術的論文3篇

3. 淺議互聯網的相關形勢與政策論文

4. 關於網路資訊理論文

5. 關於網路技術方面的論文

閱讀全文

與4g無線網路規劃與優化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18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69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63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3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45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19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20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07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82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21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0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79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27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09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0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61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1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