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lte兩低設計目標的是什麼
LTE兩低設計目標是指提高LTE網路的數據傳輸速答橡率和網路的拿舉團覆蓋范圍。LTE兩低設計目標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網路的數據傳輸速率,即提高下行傳輸速率和上行傳輸速率,以滿足用戶的高速數據傳輸需求。另外,LTE兩低設計目標還包括提高網路的覆蓋范圍,即提高網路的覆蓋率,以滿足用戶的寬頻服務需求。LTE兩低設計目標的實現需要採取多種技術手段,如提高信號的發射功率、改善網路的結構、提高調制消橘解調器的性能等
㈡ 求《LTEFDDEPC網路規劃設計與優化》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LTE FDD EPC網路規劃設計與優化》百塵手畝度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LrrvbRRuTMVkuq-4KkYsHA
㈢ 高速鐵路場景中LTE系統干擾消除技術的研究分析
高速鐵路場景中LTE系統干擾消除技術的研究分析
【摘 要】 高速鐵路場景中列車高速移動,多普勒頻移嚴重,導致LTE系統的搏桐無線鏈路性能很差,因此需要找到物理層降低干擾的方案。通過對小區間干擾消除以及小區間干擾協調技術方案進行研究,提出了干擾抑制合並(IRC)技術和准空白子幀(ABS)技術兩種方案,並通過模擬驗證了這兩種方案對LTE系統無線鏈路性能的增強。
【關鍵詞】 高速場景 干擾抑制合並 小區間干擾協調
[Abstract] As Doppler frequency offset in high-speed railway scene results in poor wireless link performance for LTE syste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chnology scheme of the inter-cell interference elim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proposes a solution for interference rejection in the physical layer, with two technologies combination of 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 (IRC) and Almost Blank Subframe (ABS). The simulation proves that the schemes mentioned before improves the radio link performance for LTE.
[Key words] high-speed railway scene 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1 引言
高鐵通信傳輸環境一般有彎道弧度較小、環境開闊、列車移動速度快和基站為條形分布等特點,這些環境因素毀銀導致了傳播特性的不同,具體如下:
(1)基站距離鐵路近,基站與列車運行所形成夾角小,列車速度快,導致多普勒頻移大;
(2)由於車速快,信道傳播環境變化也較快,不同的傳播環境導致信道估計的難度加大;
(3)由於列車所屬小區的頻繁變換,小區間干擾就顯得更為明顯。
其中,多普勒頻移校正是突出的一大難題。由於列車的高速移動,多普勒頻移嚴重等因素導致無線鏈路很不穩定,性能變差,所以要找到物理層降低干擾的方案。
LTE系統下行引入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頻分多址)接入方式,使小區內的用戶信息承載在相互正交的不同載波上,因此小區間干擾成為LTE系統的主要干擾來源,小區間干擾抑制技術就顯得格外重要。小區間干擾抑制方案主要分為三種,即小區間干擾隨機化、小區間干擾消除、小區間干擾協調。本文將主要對小區間干擾消除以及小區間干擾協調技術方案進行深入研究。
2 技術介紹
2.1 干擾抑制合並技術
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干擾抑制合並)技術是小區間干擾消除的主要方法。該演算法是通過估計出干擾(認為是有色雜訊)和雜訊的相關矩陣,從而對干擾起到一種抑製作用的分集合並技術。
天線間干擾是相關的,IRC演算法是直接估計出干擾(有色雜訊)和雜訊的相關矩陣來計算。IRC在計算權向量矩陣時考慮了干擾(非對角元素)的影響,合並後提高了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噪比),因此IRC對非白雜訊的干擾有抑制或者對消的作用,從而適用於干擾受限場景。
IRC演算法的關鍵就是計算干擾加雜訊的協方差矩陣,故對於其估計的准纖銀宴確性會對IRC演算法的性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接收端已知干擾信號的信道狀態信息,那麼根據IRC原理,可以較好地減小誤碼率。但由於實際接收端無法已知干擾信號的信道信息,只能採用接收信號的自相關矩陣近似估計干擾與雜訊的協方差矩陣,並進行時域與頻域上的平均或者直接採用干擾與雜訊計算協方差矩陣。
2.2 小區間干擾協調技術
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小區間干擾協調)技術的基本思想是通過管理無線資源使小區間干擾得到控制,是一種考慮多個小區中資源使用和負載等情況而進行的多小區無線資源管理方法。具體而言,ICIC以小區間協調的方式對各個小區中無線資源的使用進行限制,限制時頻資源的使用或在一定時頻資源上限制其發射功率等。
3 系統模型與理論方案
3.1 最大SINR准則
以一個發送端有1根天線、接收端有N根天線的SIMO系統為例,推導權向量的表達式,信號接收模型為:
(1)
其中, y是N×1維的接收信號向量; H是N×1維的信道矩陣; u是1×1維的發送信號向量;x是N×1維的雜訊與干擾的和向量。
設w為N×1維的權向量矩陣,則目標函數為:
(2)
其中,Ruu是雜訊與干擾和向量的相關矩陣。
由廣義瑞利商定理可知,當w為矩陣最大特徵值對應的特徵向量時,SINR最大,即:
(3)
由於H是列向量,故只有一個非零的特徵值 ,此特徵值對應的.特徵向量為,因此:
(4)
3.2 系統模型
本文討論具有兩根發射天線和兩根接收天線的SFBC編碼方式的系統模型。其中,雜訊為高斯白雜訊,並加入一個干擾源,因此系統模型可以表示為:
(5)
其中,R是接收信號向量;H是用戶信道矩陣;X是用戶信號向量;G是干擾信道矩陣;Z是干擾信號向量;N是高斯雜訊向量。
IRC演算法充分考慮了小區干擾,將干擾與雜訊的協方差矩陣估計出來,實現對干擾的抑制。
根據SFBC編碼方式,可以得到:
(6)
其中,、、、分別表示Rx1與Rx2上接收到的第k個及第(k+1)個載波上的符號;H11、H12、H21、H22分別表示Tx1到Rx1、Tx1到Rx2、Tx2到Rx1、Tx2到Rx2的信道狀態。
由此可得,干擾與雜訊的協方差矩陣為:
(7)
根據最大SINR准則,,可得:
(8)
(9)
由此得到了發送信號的估計信號。
3.3 小區間干擾協調方案
小區間干擾協調技術的理論方案是在時頻資源的協調方面,採用准空白子幀(ABS)技術,在宏基站中配置ABS子幀,協調時頻資源,從而降低宏小區之間的干擾。
ABS子幀配置方案有兩種:一種是ABS沖突導頻配置;另一種是ABS非沖突導頻配置。如圖1所示:
圖1 ABS沖突/非沖突導頻配置方案
因此可以通過模擬,對比將干擾小區的子幀配置成常規子幀或ABS子幀時的誤包率曲線,從而得到ABS技術在干擾抑制方面的效果。
4 模擬方法與結果
4.1 模擬平台介紹
本次模擬所使用的是LTE系統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鏈路級平台,該平台的單鏈路結構如圖2所示:
在此基礎上,加入一個干擾小區信號,如圖3所示:
本次模擬所使用的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模擬使用的參數
編碼方式 咬尾卷積碼 碼速率 1/3
信道模型 Jakes模型 天線數 2發2收
分集方式 SFBC編碼 用戶所佔資源 2CCE
信道帶寬 20M 信道估計方法 MMSE信道估計
4.2 模擬結果
本文分別對干擾信號功率為1/4/7dB三種場景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顯示了干擾抑制合並(IRC)技術和小區間干擾協調(ICIC)技術在消除小區間干擾的作用。
通過模擬結果分析,可以得到干擾抑制合並(IRC)技術和小區間干擾協調(ICIC)技術對誤包率增益曲線的改善情況。
由圖4可知:
(1)干擾信號功率為1dB場景下,誤包率曲線的增益約為5dB;
(2)干擾信號功率為4dB場景下,誤包率曲線的增益約為6dB;
(3)干擾信號功率為7dB場景下,誤包率曲線的增益約為8dB。
這說明,隨著干擾信號功率的增加,干擾抑制合並技術對提高誤包率曲線增益的效果得到了增強。
由圖5可知:
(1)干擾信號功率為1dB場景下,加入ABS子幀後,導頻沖突情況下的誤包率曲線的增益約為3dB,非導頻沖突情況下的誤包率曲線的增益約為8dB;
(2)干擾信號功率為4dB場景下,加入ABS子幀後,導頻沖突情況下的誤包率曲線的增益約為3dB,非導頻沖突情況下的誤包率曲線的增益約為10dB;
(3)干擾信號功率為7dB場景下,加入ABS子幀後,導頻沖突情況下的誤包率曲線的增益約為3dB,非導頻沖突情況下的誤包率曲線的增益約為12dB。
這是由於導頻沖突情況下,干擾信號嚴重影響了信道估計的准確性;而非導頻沖突情況下,干擾信號只是對傳輸的數據有較小的影響。因此,非導頻沖突情況的誤包率性能要好於導頻沖突情況。
5 結論
綜上所述,干擾抑制合並技術與小區間干擾協調技術在改善高速鐵路無線鏈路性能上有較為明顯的效果,筆者建議可以採用這兩種方案在物理層上消除干擾,從而增加高鐵通信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沈嘉,索士強,全海洋,等. 3GPP長期演進(LTE)技術原理與系統設計[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8.
[2] 陳其銘,羅偉民,孫慧霞. TD-LTE網路中ICIC技術性能初探[J]. 移動通信, 2010(5): 32-35.
[3] 吳志忠. 移動通信無線電波傳播[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2.
[4] 彭林. 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M].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3.
[5] 啜鋼,王文博,常永宇,等. 移動通信原理與系統[M]. 2版. 北京: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2009.
;㈣ 高鐵lte的enodebid怎麼規劃
和其他lte的網路統一規劃。
㈤ 無線網路規劃與設計需要什麼資質
先去考個網路工程師等相關的證書,然後找個企業實習或工作積累經驗,後面再考慮找個大企業。
你可以去前程無憂等網站搜索,與這相關的企業是很多的,關鍵是你有沒有那個能力讓人家要伍滲喚你。
先不腔凱談哪個通信規劃,先把網路方面喊櫻基礎知識學扎實是關鍵。
㈥ 關於4G通信技術中的LTE鄰區規劃原則
鄰區規劃是無線網路規劃中重要的一環,其好壞直接影響到網路性能。對於LTE網路,由於是快速硬切換網路,鄰區規劃尤為重要,因此,好的鄰區規劃是保證LTE網路性能的基本要求。在LTE協議中,ANR(Auto Neighbor Relation)功能已逐步成為標准協議的內容。在我司LTE產品在eRAN2.0等後續版可以實現ANR,但是初始化的鄰區配置仍然需要現場工程師規劃完成。與其它系統相比,LTE的切換測量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其測量是基於頻點而不是基於鄰區列表的。UE根據測量配置所指示的頻點測量出使用該頻點的小區,然後由UE高層對測量結果進行處理得到切換候選列表發給網路,由網路選擇小區發起切換。鄰區列表存在的主要作用是在切換的時候提供必要的詳細信息,如CGI等,因此對LTE系統來說,可以盡可能的多做鄰區而不必擔心由於鄰區數目過多而影響測量時間和精度。具體的,對於LTE鄰區規劃,有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l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鄰的小區一般要作為鄰區;
l鄰區一般都要求互為鄰區,即A扇區把B作為鄰區,B也要把A作為鄰區。如果在某些場景下,如高速覆蓋,需要設單向鄰區,如A扇區可以切換到B扇區而不希望B扇區切換到A扇區,那麼可以通過將A扇區加入到B扇區的Black list中實現。
l對於密集城區和普通城區,由於站間距比較近(0.3~1.0公里),鄰區應該多做。目前我司產品對於同頻、異頻和異系統鄰區分別都最大可以配置32個,所以在配置鄰區時,需要注意鄰區個數,把確實存在相鄰關系的配進來,不相乾的要去掉,以免佔用了鄰區的名額。
l對於市郊和郊縣的基站,雖然站間距很大,但一定要把位置上相鄰的作為鄰區,保證能夠及時切換。
因為LTE的鄰區不存在先後順序的問題,而且檢測周期非常短,所以只需要考慮不遺漏鄰區,而不需要嚴格按照信號強度來排序相鄰小區。
㈦ "4g/lte無線網路規劃與優化"和"3g網路無線網路規劃與優化"的異同
相同點就是都是為了規劃和優化,不同點就是他們規劃和優化的網路對象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網路
滿意請採納!
㈧ lte網路是什麼意思怎麼改5g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項目是3G的演進,始於2004年3GPP的多倫多會議。LTE並非人們普遍誤解的4G技術,而是3G與4G技術之間的一個過渡,是3.9G的全球標准,它改進並增強了3G的空中接入技術,採用OFDM和MIMO作為其無線網路演進的唯一標准。在20MHz頻譜帶寬下能夠提供下行326Mbit/s與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提高小區容量和降低系統延遲。LTE一開始的定位僅僅是3G的加強版,但是隨著後期的發展,大大超出當初設計者的預期。本來只能稱做3.9G,但是由於不斷的在繼續改善升級,所以後續版本已經成為了真正的4G。
聯通4G用戶打開LTE功能,不換卡不換號不換套餐,拿了5G手機在有5G網路覆蓋的地區,就可以登錄使用5G網路(下行速率最高峰值300Mbps),如果辦理5G套餐可以享受到更高的速率。聯通4G套餐用戶可通過營業廳辦理5G套餐。
㈨ LTE網路詳細規劃設計的流程是什麼
與其他制式網路規劃設計類似,包括信息搜集、預規劃、詳細規劃及小區規劃;LTE小區規劃主要關注頻率規劃、小區ID規劃、TA規劃、PCI規劃、鄰區規劃、X2規劃及PRACH規劃:
lLTE系統網路中,位於小區邊緣的用戶由於使用相同的資源,並且彼此距離比較近,相互之間的干擾比較強,影響用戶性能因此需要通過頻率規劃來盡可能的降低小區邊緣用戶的干擾,目前的頻率規劃主要指啟用靜態ICIC時,頻率分配方案的規劃;
lTA規劃也就是跟蹤區的規劃,類似於2G/3G網路當中的位置區規劃;
lPCI規劃即物理小區ID規劃,類似於UMTS的擾碼規劃或者CDMA中的PN碼規劃;
lLTE中的X2介面是指eNB之間的介面,LTE切換類型包括eNB內的切換和eNB間的切換,其中eNB間切換又分為S1切換和X2切換,要實現X2介面切換,除了必要的鄰區關系,還要求完成X2介面的配置;
lPRACH規劃也就是ZC根序列的規劃,目的是為小區分配ZC根序列索引以保證相鄰小區使用該索引生成的前導序列不同,從而降低相鄰小區使用相同的前導序列而產生的相互干擾;
lLTE中的小區ID規劃、鄰區規劃與以往2G/3G網路均比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