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柞木的「柞」怎麼讀
柞木的「柞」讀zuò。
別名:鑿子樹,蒙子樹,葫蘆刺,紅心刺;大風子科柞木屬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棕灰色,葉薄革質,雌雄株稍有區別。
通常雌株的葉有變化,葉柄短,總狀花序腋生,花小,花梗極短,花萼卵形,花瓣缺;花絲細長,花葯橢圓形,子房橢圓形,漿果黑色,球形,種子2-3粒,卵形,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1)柞怎麼讀擴展閱讀
毛枝柞木本變種和原變種的區別是:葉寬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上面脈上有毛,下面有疏短柔毛;枝條有密長柔毛;花序有密毛。
花期8-9月,果期10月至次年春季。產秦嶺以南和江南各省區。生於海拔500-1100米的山坡林緣。
生於海拔800米以下的林邊、丘陵和平原或村邊附近灌叢中。
柞木為喜光樹種,適應性強,耐火,耐乾旱瘠薄,耐寒性強,能耐-50℃的低溫。喜歡溫涼氣候和中性至酸性土壤,通常生於向陽乾燥山坡。
柞木的根很深,主根發達,但不耐移植。柞木適應較廣的土壤類型,多生長在酸性或微酸性較肥沃的暗棕色森林土和棕色森林土上。人為破壞嚴重的山地,能在乾燥陽坡,土體發育不全的粗骨土上成林,但其地位甚低。
『貳』 柞,這個字怎麼讀
讀音:[ zhà ]/[ zuò ]
[ zhà ]
〔柞水〕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 zuò ]
「櫟」的通稱:柞蠶、柞絲、柞櫟。
組詞:
基本釋義:
柞蠶[ zuò cán ]:中國的一種產絲蠶蛾的幼蟲,取食柞樹葉並產生柞蠶絲。
柞櫟[ zuò lì ]:櫟樹。
柞葉[ zhà yè ]:櫟樹葉。 可飼蠶。
柞撒[ zhà sā ]:舊式榨油用的大木楔。
一柞[ yī zhà ]:猶一迭。柞,約為拇指和食指伸開的距離。
詳細釋義:
〈名〉
水名 。漢水支流
旬水又東,南逕 旬陽縣,與 柞水合。水西出 柞溪。——《水經注》
另見 zuò
柞 [zuò]
〈名〉
櫟的通稱 。櫟屬的喬木或灌木
『叄』 柞怎麼讀
拼音:zuò(聲母z,韻母uo,四聲)zhà(聲母zh,韻母a,四聲)
基本字義:
柞是一個中國漢字,多音字,念Zhà或zuò,櫟的通稱。讀Zhà時,表水名 ;讀zuò時,表柞木,大風子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棘刺。葉卵形或長橢圓卵形。木質堅硬,可和傢具。葉可入葯。可作觀賞樹。
(3)柞怎麼讀擴展閱讀
筆順:
組詞解釋:
1、柞蠶[zuò cán]昆蟲,比家蠶大,將變成蛹的幼蟲全身長有褐色長毛,吃柞樹、麻櫟等的葉子,吐的絲是絲織品的重要原料。
2、柞櫟[zuò lì]柞樹。
3、柞葉[zhà yè]櫟樹葉。可飼蠶。
4、柞綢[zuò chóu]即柞絲綢。
5、柞棫[zuò yù]櫟與白桵樹。
『肆』 柞這個字怎麼讀,柞怎麼念,柞怎麼拼音,柞怎麼組詞
多音字,念Zhà或zuò,櫟的通稱。讀Zhà時,表水名 ;讀zuò時,表柞木,大風子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棘刺。葉卵形或長橢圓卵形。木質堅硬,可和傢俱。葉可入葯。可作觀賞樹。
基本釋義
[ zuò ]
「櫟」的通稱:~蠶。~絲。~櫟。
[ zhà ]
〔~水〕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詳細釋義
柞 [Zhà]
〈名〉
水名 。漢水支流
旬水又東,南逕 旬陽縣,與 柞水合。水西出 柞溪。——《水經注》
另見 zuò
柞 [zuò]
〈名〉
櫟的通稱 。櫟屬的喬木或灌木
另見 zhà
『伍』 柞怎麼讀
拼 音 :zhà、zuò
聲母:zh ,韻母:a;聲母:z ,韻母:uo
一、zhà
柞水(Zhàshuǐ),地名,在陝西。
二、zuò
柞樹,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葉子倒卵形,花單性,堅果卵形,木質堅硬,耐腐蝕。葉子可用來飼養柞蠶,木材可用來造船和做枕木等。也叫柞櫟。
文言版《說文解字》:柞,木也。從木,乍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柞,一種樹木。字形採用「木」作邊旁,採用「乍」作聲旁。
詞語解釋:
1、柞薪
[zhà xīn] 柞木類的柴薪。亦泛指柴薪。
2、柞葉
[zhà yè] 櫟樹葉。可飼蠶。
3、柞撒
[zhà sā] 舊式榨油用的大木楔。
4、柞格
[zhà gé] 設於陷阱中的柞木格。可用以捕獸,亦用以阻礙軍行。
5、槱柞
[yǒu zhà] 積柞木槱燎。借指封禪祭天。
6、芟柞
[shān zhà] 後因以「芟柞」指耕作。
7、腳柞
[jiǎo zhà] 一種木製的腳鐐。舊時流行於四川省西北部一帶。
8、讎柞
[chóu zhà] 亦作「讐柞」。酬酢,應酬。
『陸』 柞怎麼讀音是什麼
讀音:[zuò][zhà]
部首:木
五筆:STHF
釋義:[zuò]:「櫟」的通稱:~蠶。~絲。~櫟。 [zhà]:〔~水〕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柒』 「柞」怎麼讀
柞的讀音為[zhà]和[zuò]。
1、讀音為[zhà]
【詞語】:柞水(Zhàshuǐ),地名,在陝西。
2、讀音為[zuò]
【詞語】:柞樹[zuòshù],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葉子倒卵形,花單性,堅果卵形,木質堅硬,耐腐蝕。葉子可用來飼養柞蠶,木材可用來造船和做枕木等。也叫柞櫟。
(7)柞怎麼讀擴展閱讀
柞有兩種含義,分別為動詞和名詞。
1、本義,動詞:斫削樹木,製作器物。
【出處】:《詩•周頌•載芟》:載芟載柞,其耕澤澤。
【譯文】:又除草來又砍樹,田頭翻耕鬆土壤。
2、名詞:可作樂器、傢具的堅硬麻櫟。
【出處】:《齊民要術•櫟》:「吳越之間名柞為櫟。」
【譯文】:吳國和越國之間的柞樹材質非常好,因用來做成音質很好的樂器而出名。
『捌』 柞字怎麼念 柞蠶絲 念zuo 還是念zha
一、柞的讀音:zhà、zuò
柞蠶絲的柞念zuò
二、漢字釋義:
[ zhà ]
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 zuò ]
「櫟」的通稱。
三、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四、部首:木
五、相關片語:
讎柞、腳柞、一柞、柞薪、柞格
(8)柞怎麼讀擴展閱讀:
一、漢字筆畫:
橫、豎、撇、點、撇、橫、豎、橫、橫
二、詞語釋義:
1、讎柞
酬酢,應酬。
2、腳柞
一種木製的腳鐐。 舊時流行於 四川省 西北部一帶。
3、一柞
猶一迭。柞,約為拇指和食指伸開的距離。
4、柞薪
柞木類的柴薪。亦泛指柴薪。
5、柞格
設於陷阱中的柞木格。 可用以捕獸,亦用以阻礙軍行。
『玖』 老柞樹的柞怎麼讀
柞讀作zuò。
基本字義:
1、「櫟」的通稱:~蠶。~絲。~櫟。
2、〔~水〕地名,在中國陝西省。
組詞如下:
柞蠶、柞櫟、柞葉、柞綢、柞棫、柞撒、柞子、柞格、槱柞、柞薪、芟柞、柞木、柞氏、腳柞、亟柞、柞鄂、五柞宮、柞木飲子
(9)柞怎麼讀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
組詞解釋:
1、柞蠶:蠶的一種。幼蟲綠、黃或天藍色等,食櫟樹葉。吐的絲是絲織品的重要原料。成蟲全體被有黃褐色鱗毛,四翅各有一白色斑及斜條紋。柞蠶業起源於我國。
2、柞櫟:櫟樹。
《詩·唐風·鴇羽》「集於苞栩」 三國 吳 陸璣 疏:「栩,今柞櫟也。 徐州 人謂櫟為杼,或謂之為栩。」
白話釋義:集在柞樹」三國吳陸璣疏:「構,現在柞爍呢。徐州人對櫟為紡織,有人稱之為栩。
3、柞葉:櫟樹葉。可飼蠶。
《爾雅翼》卷二四引 晉 郭義恭 《廣志》:「有柞蠶,食柞葉,可以作錦。」
白話釋義:有柞蠶,吃柞樹葉,可以用來製作錦。
4、柞綢:即柞絲綢。
王蒙 《惶惑》一:「那時候他二十三歲,大學才畢業,體重只有一百零一市斤,穿一身柞綢中山服,自以為是高級衣料了。」
5、柞撒:舊式榨油用的大木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