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哲學
「哲學」一詞源於希臘文「Φιλοσοφία」一詞,意思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19世紀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學傳播者西周借用古漢語譯作「哲學」,1896年前後,黃遵憲、康有為等把日本的譯稱介紹到中國,後漸通行。而在漢語中,「哲」的本義就是智慧,因此在漢語中,「哲學」就是智慧之學或者追求智慧之學。從本義上看,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
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對這個世界會有一個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也就是世界觀。但這些世界觀是零散的、樸素的、是自發形成的,把這些零散的、樸素的世界觀,自覺地用嚴密的邏輯,加以理論化、系統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就成為了哲學。從本質上看,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的最高表現。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一般來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二者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所以,哲學也是關於方法論的學問,也是理論化、系統化的方法論,也是方法論的最高表現。從形式上看,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如何將兩者的有機結合的學問。
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包括客觀世界(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也包括主觀世界(人的思維),具體科學的研究對象是某一具體領域。哲學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具體科學揭示某一具體領域的特殊規律。哲學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具體科學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認識和具體方法的指導。對具體科學進行概括與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就成為了哲學。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的關系,不是整體與部分、多數與少數、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具體科學為哲學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從內容上看,哲學是自然、社會、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探究世界最一般本質和最普遍規律的學問。
思考哲學問題
『貳』 哲學是什麼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叄』 哲學是什麼包括哪些方面
哲學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世界觀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系的認識,方法論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是世界觀的功能,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對稱關系是宇宙的最深層本質,對稱規律是社會的最根本規律,對稱原理是科學的最基本原理,主體與客體(包括思維與存在)的對稱關系是人與自然的最根本關系,所以哲學嚴格來講就是對稱哲學。
哲學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分支有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等。[3]其按其詞源有「追尋智慧」的意思。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為元理,科學是原理、方法、事實,元理與原理劃分並非絕對,實用依據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時刻記著即時可用的元初理論,原理是可以查工具書利用的基礎理論。
『肆』 哲學是什麼
「哲學」最早在希臘文中寫作「philosophy」,本義是「愛智慧」或「對智慧的追求」。現代所說的哲學主要是指那些理論上關於世界總體的分析,包含人生,生活,自然和社會各個層面。因此哲學的內涵也相應的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理解:
1.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和智慧;是對於客觀世界和人生道路的系統反思;是愛智慧以及對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學。
2.哲學告訴人們世界「是什麼」,教人們「怎麼樣」做才能取得成功,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3.哲學給人真誠的人格,教人成為人。哲學教化啟蒙人用最美好的思想智慧去完善人性,以獲得成為人的內在文化要素和精神氣質,由此以本真的方式去規定自身生存與生活。
4.哲學給人真誠的思考,教人以境界;哲學給人以真誠的信仰,教人以超越。
5.沒有哲學的指導,人們的生活和行動將變得盲目,對未來將失去預見性,心靈也將失去寄託。
『伍』 哲學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
哲學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是與通常局限於某種具體對象的知識體系不同的學問。
在漢語中,「哲」是聰明的意思,在希臘文中則意味著愛智慧,所以,按照字義解釋,哲學是一種使人聰明、啟發智慧的學問。
哲學家們對哲學的定義
哲學的定義一直存有爭議,這爭議隨著歷史而不斷地擴張,且根據不同的時代對不同的問題興趣而改變著。一般認同哲學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張、命題或理論。哲學的研究是基於理性的思考,尋求能做出經過審視的假設且不跳脫信念或者只是純粹的類推。不同的哲學家對推理的本質有不同的想法。
『陸』 什麼叫哲學哲學是什麼
哲學是哲學家,往往也是科學家,他們觀察、研究、思考,總結得出關於整個世界最一般和本質規律的學說。
『柒』 哲學是什麼什麼是哲學
「哲學」一詞源於希臘文「Φιλοσοφία」一詞,意思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19世紀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學傳播者西周借用古漢語譯作「哲學」,1896年前後,黃遵憲、康有為等把日本的譯稱介紹到中國,後漸通行。而在漢語中,「哲」的本義就是智慧,因此在漢語中,「哲學」就是智慧之學或者追求智慧之學。從本義上看,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
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對這個世界會有一個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也就是世界觀。但這些世界觀是零散的、樸素的、是自發形成的,把這些零散的、樸素的世界觀,自覺地用精密的邏輯,加以理論化、系統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就成為了哲學。從本質上看,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的最高表現。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一般來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二者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不存在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不存在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所以,哲學也是關於方法論的學問,也是理論化、系統化的方法論,也是方法論的最高表現。從形式上看,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如何將兩者的有機結合的學問。
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包括客觀世界(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也包括主觀世界(人的思維),具體科學的研究對象是某一具體領域。哲學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具體科學揭示某一具體領域的特殊規律。哲學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具體科學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認識和具體方法的指導。對具體科學進行概括與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就成為了哲學。哲學與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的關系,不是整體與部分、多數與少數、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具體科學為哲學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從內容上看,哲學是自然、社會、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探究世界最一般本質和最普遍規律的學問。
思考哲學問題
『捌』 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哲學是以人類的思想認識活動為對象的思想認識活動,是從世界萬物中發現、界定、彰顯和產生人類思想認識活動這個本源事物,獲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識,建立事物一元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滿足人類提高思想認識能力、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需要的本源事物。
哲學從屬於人類的認識活動,是人類認識活動的存在和表現形式之一。
哲學是對個別的規律和特性進行新的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和奧秘。
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的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因此,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玖』 什麼叫哲學
哲學(英語: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其按其詞源有「愛智慧」之意。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
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達、系統構造,這樣的元理系統才適用於闡釋世界或指導實踐。哲學是元理,科學是原理、方法、事實,元理與原理劃分並非絕對,實用依據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時刻記著即時可用的元初理論,原理是可以查工具書利用的基礎理論。
第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源的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
除了這兩種根本對立的回答外,還有一種回答,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持這種觀點的哲學流派屬於二元論。
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於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
『拾』 哲學是什麼意思
哲學,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認識、改造世界的方法論為研究內容的科學。
同時,在著名的科技融合體模型中,哲學處於該模型的頂端,匯聚並指導了具體科學,與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首先,你要明白哲學是一門學術學說,一般人很難理解哲學,其實簡單的來說哲學就是講關於社會生活,關於對世界認識的一門學說。它是對自然界,對社會生活,研究萬物起源發展的過程。萬物皆能夠以哲學的方式研究,哲學也是一門抽象學說。
認識了哲學,我們要了解一下哲學的起源。哲學源自於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philosophia),意即「熱愛智慧」。希臘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兩部分構成,philein指愛和追求,sophia指智慧。
「哲」一詞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 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關於哲學,在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情況下,哲學思想也會有所差異。
知道了哲學的起源,我們還需要知道哲學到底研究了什麼問題,社會中有什麼哲學體系。
哲學是什麼?」許多人都這樣問過。但這並不是一種好的問法。1955年,海德格爾曾在一次會議上把這種問法改換為「What is it to ask——What this thing, philosophy,is?」。於是意思變成了「什麼是這個什麼(whatness)——我們稱之為哲學的東西?」。為什麼要這樣改換一下?因為在西語中,要回答「哲學是什麼?」(what is philosophy?)這樣的問題,總涉及到語言的主謂結構(主詞到底是「哲學」還是「什麼」),主體與屬性的關系這類復雜問題。
這里的「是」字,看起來把主詞與謂詞等同起來,給人一種「個體性即普遍性」的感覺,如「人是動物」,「蘋果是水果」;但我們又知道並不只有人是動物,水果也不僅僅只有蘋果。
所以黑格爾在講到判斷時說,第一,我們常常不能把「有」與「是」區分開來(還有「在」,這純粹與西語中對「to be」的理解有關);第二,我們又以為謂詞是我們從「外面」強加給主詞的一種屬性,不知道屬性只是主詞在自身發展中所顯示出來的一種規定性。而規定性應該是很多的,如「人是兩腿直立無毛、會勞動會說話的動物」,「蘋果是紅的、甜的、好吃的水果」等等。這些潛在的特殊性是說不完的。
所以當我們問任何一個概念(哲學、藝術、人、上帝)是什麼時,都不在於我們把多少謂詞加給這個概念,而在於這個概念自身所逐漸展示出來的規定性。我們古代的哲人,實際上就是通過他們的思維活動,展示出了某種西方哲人們所未曾看到過的規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