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慎獨什麼意思
慎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
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
意思是說,嚴格控制自己的慾望,不靠別人監督,自覺控制自己的慾望。
慎獨:人們在個人獨自居處的時候,也能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違道德的慾念和行為發生,從而使道義時時刻刻伴隨主體之身。
(1)慎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獨處中謹慎不苟。舍棄身體感官對疼痛的知覺,返回自心,謹慎內省。
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
慎相關組詞:慎重,謹慎,審慎,慎獨,失慎,毖慎,忠慎,慎讀,優慎,慎秘,潔慎,警慎,悛慎,檢慎。
『貳』 慎獨是什麼意思
慎獨的意思是:在獨處中謹慎不苟。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
慎獨:[ shèn dú ]
引證解釋:
在獨處中謹慎不苟。
1,《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三國 魏 曹植 《卞太後誄》:「祇畏神明,敬惟慎獨。」
3,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陶谷使江南》:「 熙載 使歌姬 秦蒻蘭 衣弊衣為驛卒女, 谷 見之而喜,遂犯慎獨之戒。」
4,《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我們講理學的人,最講究的是慎獨工夫,總要能夠衾影無愧,屋漏不慚。」
造句:
1,低調是謙遜,是慎獨,是有閱歷而不張揚,是有內涵而不放肆的一種人生態度。
2,有一種說法叫「慎獨」,意即俯仰不作,暗室不欺。
3,為官基於厚德,克己始於慎獨。
4,薄禮面前慎微,盛情面前慎軟,喜好面前慎讒,「隱賄」面前慎獨,「五九」面前慎終。
5,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
『叄』 慎獨是什麼意思,一個人為什麼要慎獨
意思是人要在獨處無人在意時,依然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則,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壞事。人之所以要慎獨,是因為這是一種鍛煉自身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的方法。學會慎獨,就說明人能夠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能夠做到謹小慎微。
此外,一切人們以為不會被發現的卑劣行為,終有一天會顯露出來,因此,學會慎獨,可以避免這種危險,讓自己坐得端行得正,不留任何虧欠。
『肆』 慎獨什麼意思
慎獨是儒家的一種道德修養方法,指在閑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須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准則。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
慎獨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試金石。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不做壞事比較容易,而在獨處時也能一樣不做違反道德准則的事,則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養。慎獨,其實就是「慎心」,要誠其意,在各種物慾的誘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財氣,總歸「吾心有主」,不為所動。慎獨,其實就是「慎始」,做任何事從開頭就要十分謹慎,如果開始時就不謹慎,還怎麼能保證有好的結局。慎獨,其實就是「慎終」,「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意思是說,當事情結束時,要像開頭一樣慎重對待。慎獨還需用禮來約束自己,就不會離經叛道,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慎獨還需克服源自動物性的「利己」性。
『伍』 什麼是「慎獨」
1、在獨處中謹慎不苟。舍棄身體感官對疼痛的知覺,返回自心,謹慎內省。
『陸』 慎獨什麼意思其來源是什麼
1、意思:
指在獨處中謹慎不苟。在閑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須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准則。
2、來源:
西漢禮學家戴聖《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意思是內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到外表上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3、反義詞:
輕率:
意思:言行隨便;不慎重,不嚴肅。
出處:南朝宋明帝《文章志》:尚性輕率,不拘細行。意思是謝尚行為灑脫,不拘細節。
近義詞:
1、審慎:
意思:指周密而慎重。
出處:《漢書·於定國傳》:其決疑平法,務在哀鰥寡,罪疑從輕,加審慎之心。意思是他在斷案執法時,力求照顧鰥夫寡婦,有不能決斷的疑惑處就從輕(處理),(時刻)保持著謹慎的心。
2、慎重:
意思:謹慎持重,謹慎認真。
出處:宋代蘇軾《擬進士對御試策》: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意思是謹慎從事,事情就必然成功;輕舉妄動,事情多半會失敗。
『柒』 慎獨的含義
慎獨的含義:指人在沒有旁人監督休閑獨自待著的時候,更加需要謹慎、慎重從事,自覺遵守該恪守的道德准則。
「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
出處:出自東漢時期鄭玄注《中庸》「慎獨」雲:「慎其家居之所為。」
翻譯: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
(7)慎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慎獨」的蘊義分析:
1、一為律己。此為於大群中求修身之道。強調一己之言行合於社會要求,合於人倫大道的要求,不管在有人監督還是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都能以社會的道德要求約束自己。
2、二為真己。此為於人性中求修身之道。人性本善,但因生而有欲,欲長而善消,人漸失其性,久而不知。故孟子言「求學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求其放心」即求其已失之心性,故「養心莫善於寡慾」。
3、三為完己。此為於個性中求修身之道。「天下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人雖同此一大群,但其個性則千差萬別,各有所思、所想、所慮、所言、所行、所求、所得、所失。但其所本則一,即本於人性,本於人群大道,所以個體人性的充足完善,就是人倫大道的完成與實現。
4、四為超己。此為於崇高中求修身之道。人之為人,所以最為天下貴者,在其具有萬物所沒有的超越性。人總是不甘於為存在而存在,總要尋找一種意義,追尋一種價值。這種意義與價值是自我的充分實現,也是自我的內在與外在的雙向超越,弗洛依德稱之為「超我」。
『捌』 慎獨什麼意思啊
慎獨的意思:
儒家的一種道德修養方法。指在閑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須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准則。
拼音:[ shèn dú ]
引證解釋: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在這種不開通、不文明的地方,身當人師的人,那敢不慎獨?」
慎獨的近義詞:
一、審慎[ shěn shèn ]
周密而謹慎:~地考慮。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從此以後,他對社會上的事,發表什麼看法的時候,比以前審慎多了。」
二、謹慎[ jǐn shèn ]
對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發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小心~。
丁玲 《母親》一:「他也不禁有一陣凄涼之感,當然下葯是更謹慎了。」
『玖』 「慎獨」 是什麼意思
「慎獨」 的意思是:閑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需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准則。
【出處】《禮記·大學》——春秋·曾子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譯文】這就是內心真誠,會流露於言表,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獨自一人時也會慎重。
(9)慎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慎獨的儒家概念
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東漢鄭玄注《中庸》「慎獨」雲:「慎其家居之所為。」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辭源》。
2、《禮記·大學》創作背景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