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糟免費是什麼

糟免費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1 03:40:48

Ⅰ 為什麼說「免費的其實是最貴的」

什麼東西是貴的

「免費的才是最貴」是經濟學的概念,脫離了經濟學來講,陽光、人的善意,這些往往並不需要你付出什麼而去得到——也就是免費的,而這些東西都是「貴」的,甚至是無價的。

2、 那麼回到經濟學解讀這句話,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真的免費嗎?

① 免費只是你不用為此直接付費而已,但並不表示其他人或者全社會為此不支付成本。

如果你是創業人,你的創業項目對接受服務的人免費,就意味著提供服務成本更「貴」。

免費提供的試用品和體驗性服務,其成本都是由受到吸引後掏錢消費的消費者承擔的。

免費的公共服務,諸如醫療、教育甚至是交通,都是納稅人支出,而且由於政府在運行上的低效率和浪費,往往比私人付費更貴。

② 還有一些免費的東西,他們本身不用支付成本。但是在其他方面,會產生更多的機會成本。

免費發放的小禮品,你排隊花費的時間就是花費的機會成本,以及可能產生後續的消費。

甚至有些以免費為誘餌,吸引人群聚集然後詐騙傳銷等惡劣的行為。

3、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免費會造成了多少浪費?

物有所值是不貴的,浪費才是最貴的,而免費的將會造成更大的浪費。

舉個例子,國慶高速免費,於是大部分人都選擇開車出行,最終造成擁堵,浪費更多的時間,而這浪費掉的時間,可產生更多的價值(機會成本)。

如果不免費,很多人就會多思考一下需不需要開車出行,選擇公共交通會不會更好?

其實免費只是我們測量短期利益得出的主觀意識,免費付出的成本,比付出勞動所得的成本高很多。因為免費的東西往往不符合實際需求,為此你將支付沒能利用最符合需求資源的機會成本,得不償失。

Ⅱ 人們常說的「糟糕」為什麼是「糟」而不是別的呢

合理情緒療法是20世紀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國創立,它是認知療法的一種,因此採用了行為治療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這一理論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對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對人的本性的看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無理性的、不合理的。當人們按照理性去思維、去行動時,他們就會很愉快、富有競爭精神及行動有成效;

(2)情緒是伴隨人們的思維而產生的,情緒上或心理上的困擾是由於不合理的、不合邏輯思維所造成。

(3)人具有一種生物學和社會學的傾向性,傾向於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維和無理性的不合理思維。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維與信念;

(4)人是有語言的動物,思維藉助於語言而進行,不斷地用內化語言重復某種不合理的信念,這將導致無法排解的情緒困擾。

(5)情緒困擾的持續,實際上就是那些內化語言持續作用的結果。正如艾利斯所說:「那些我們持續不斷地對自己所說的話經常就是,或者就變成了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為此,艾利斯宣稱:人的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人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這就成了ABC理論的基本觀點。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論則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兩個人一起在街上閑逛,迎面碰到他們的領導,但對方沒有與他們招呼,徑直走過去了。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對此是這樣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別的事情,沒有注意到我們。即使是看到我們而沒理睬,也可能有什麼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個人卻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頂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前者可能覺得無所謂,該干什麼仍繼續干自己的;而後者可能憂心忡忡,以至無法冷靜下來干好自己的工作。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關系。在這些想法和看法背後,有著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這兩個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緒療法中稱之為合理的信念,而後者則被稱之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往往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如果您有興趣進一步情緒療法,請繼續閱讀:

韋斯勒經過歸納研究,總結出了不合理信念的幾個特徵:

1.絕對化要求。是指人們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對某一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信念,它通常與 「必須」,「應該」這類字眼連在一起。比如:「我必須獲得成功」,「別人必須很好地對待我」,「生活應該是很容易的」等等。懷有這樣信念的人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中,因為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就某個具體的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獲得成功;而對於某個個體來說,他周圍的人和事物的表現和發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為轉移。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生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們就會受不了,感到難以接受、難以適應並陷入情緒困擾。合理情緒療法就是要幫助他們改變這種極端的思維方式,認識其絕對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現實之處,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與事物,以減少他們陷入情緒障礙的可能性。

2.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艾利斯曾說過,過分概括化是不合邏輯的,就好像以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其內容的好壞一樣。過分概括化的一個方面是人們對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評價。如當面對失敗就是極壞的結果時,往往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一錢不值」、是「廢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幾件事的結果來評價自己整個人、評價自己作為人的價值,其結果常常會導致自責自罪、自卑自棄的心理及焦慮和抑鬱情緒的產生。過分概括化的另一個方面是對他人的不合理評價,即別人稍有差錯就認為他很壞、一無是處等,這會導致一味地責備他人,以致產生敵意和憤怒等情緒。按照埃利斯的觀點來看,以一件事的成敗來評價整個人,這無異於一種理智上的法西斯主義。他認為一個人的價值就在於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張不要去評價整體的人,而應代之以評價人的行為、行動和表現。這也正是合理情緒治療所強調的要點之一。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達到完美無缺的境地,所以每個人都應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錯誤的。

3.糟糕至極。這是一種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發生了,將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場災難的想法。這將導致個體陷入極端不良的情緒體驗如恥辱、自責自罪、焦慮、悲觀、抑鬱的惡性循環之中,而難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壞事了的意思。當一個人講什麼事情都糟透了、糟極了的時候,對他來說往往意味著碰到的是最最壞的事情,是一種滅頂之災。艾利斯指出這是一種不合理的信念,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有可能發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義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當一個人沿著這條思路想下去,認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還糟的事情時,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極端的、負的不良情緒狀態之中。糟糕至極常常是與人們對自己、對他人及對周圍環境的絕對化要求相聯系而出現的,即在人們的絕對化要求中認為的「必須」和「應該」的事情並非像他們所想的那樣發生時,他們就會感到無法接受這種現實,因而就會走向極端,認為事情已經糟到了極點。「RET認為非常不好的事情確實有可能發生,盡管有很多原因使我們希望不要發生這種事情,但沒有任何理由說這些事情絕對不該發生。我們必須努力去接受現實,盡可能的去改變這種狀況;在不可能時,則要學會在這種狀況下生活下去。」

在人們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3種特徵。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的思維與信念,而那些嚴重情緒障礙的人,這種不合理思維的傾向尤為明顯。情緒障礙一旦形成,往往是難以自拔的,此時就極需進行治療。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人們的情緒障礙是由人們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簡要地說,這種療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療非理性,幫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表不合理的信念,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理的信念給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通過以改變認知為主的治療方式,來幫助求治者減少或消除他們已有的情緒障礙。
治療的第1步,首先要向求治者指出,其思維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幫助他們弄清楚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怎麼會發展到目前這樣子,講清楚不合理的信念與他們的情緒困擾之間的關系。這一步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向求治者介紹ABC理論的基本原理。

治療的第2步,要向求治者指出,他們的情緒困擾之所以延續至今,不是由於早年生活的影響,而是由於現在他們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導致的,對於這一點,他們自己應當負責任。

治療的第3步,是通過以與不合理信念辯論方法為主的治療技術,幫助求治者認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進而放棄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幫助求治者產生某種認知層次的改變。這是治療中最重要的一環。

治療的第4步,不僅要幫助求治者認清並放棄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而且要從改變他們常見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幫助他們學會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犧牲品

這4個步驟一旦完成,不合理信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緒困擾和障礙即將消除,求治者就會以較為合理的思維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從而較少受到不合理信念的困擾了。

在合理情緒治療的整個過程中,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的方法一直是施治者幫助求治者的主要方法。這幾乎適用於每一個求治者,而其他方法則視求治者情況而選用。

合理情緒療法的治療過程中,最常用的技術就是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的技術;其次是合理的情緒想像技術。認知 「家庭作業」以及為促使求治者很好地完成「作業」而提出的相應的自我管理方法。其他一些技術方法,或不作為主要的方法,而作為輔助的方法,或只在治療的最後階段如決斷訓練、社交技能訓練等方面使用。

艾利斯曾指出,合理情緒治療可以傾向於採用多樣的技術方法,只要是將這些方法運用於合理情緒治療的框架之中,這都是允許的。但在治療過程中,應強調改變求治者的認知。如果施治者的工作重點放在改變求治者的情感和行為上,而很少強調認知改變,那就應懷疑這樣的治療是不是合理情緒療法了。

與不合理信念辯論技術為艾利斯所創立。他認為,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技術,使施治者得以用所學的方式,向求治者所持有的關於他們自己的、他人的及周圍環境的不合理信念進行挑戰和質疑,從而動搖他們的這些信念。

採用這一辯論方法的施治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不斷地向求治者發問,對其不合理的信念進行質疑。提問的方式,可分為質疑式和誇張式兩種:

①質疑式。施治者直接了當向求治者的不合理信念發問,如「你有什麼證據能證明你自己的這一觀點?」「是否別人都可以有失敗的記錄,而你卻不能有?」 「是否別人都應該照你想的那麼去做?」「你有什麼理由要求事物按您所想的那樣發生?」「請證實你自己的觀點」等等。患者一般不會簡單地放棄自己的信念,面對施治者的質疑,他們會想方設法為自己的信念辯護。因此,施治者藉助這種不斷重復和辯論過程,使對方感到自己的辯解理屈詞窮,從而讓他們認識到:第一,那些不合理的信是不現實的、不合邏輯的東西;第二,那些信念是不站不住腳的;第三,什麼是合理的信念,什麼是不合理的信念;第四,最終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②誇張式。施治者針對求治者信念的不合理之處故意提出一些誇張的問題。這種提問方式猶如漫畫手法,把對方信念不合邏輯、不現實之處以誇張的方式放大給他們自己看。例如一個有社交恐怖情緒的求治者說: 「別人都看著我。」施治者問:「是否別人不幹自己的事情,都圍著你看?」對方回答:「沒有。」施治者說:「要不要在身上貼張紙寫上『不要看我』的字樣?」答:「那人家都要來看我了!」問:「那原來你說別人都看你是否是真的?」答:「…… 是我頭腦中想像的……。」在這段對話中,施治者抓住對方的不合理之處發問,前兩個問題均可納入誇張式問題一類。這一提問方式由於使對方在這一過程中自己也感到自己的想法不可取,從而容易讓他放棄自己的不合理想法。

如何運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技術呢?首先得找到不合理的信念,並有效地進行辯論。在進行合理情緒治療的過程中,只有真正找到了對方不合理的信念,施治者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否則易在外層轉圈子而難以深入。初學者使用此法往往不得要領,關鍵是找不到不合理的信念,感到辯論無從下手。尋找求治者不合理的信念,可先從ABC模式入手:

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滲發性事件A;

第二,詢問對方對這一事件的感覺和對A的反應,即找出C;

第三,詢問對方為什麼會體驗到恐懼、憤怒等情況,即由不適當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著手,找出其潛在的看法、信念等;

第四,分清患者對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將不合理的信念作為B列出來。而在此過程中,要採用各個擊破的原則,一個個去找,不能指望一錘定音,一了百了。其次,辯論中積極提問的能促使患者的主動思維。在合理情緒療法中,所應用的辯論的方法和蘇格拉底式的辯論同出一轍。

戴爾·卡耐基曾指出:「所謂蘇式回答法,就是使對方作出肯定的回答,以簡潔的問題詢問對方,使他不得不回答『是』,第二句也使他不得不說『是』,接下去每個問題都使他的回答不脫離肯定的范圍。等他感覺時,他原先否定的問題,已在不知不覺中回答『是』了。」兩者所不同的是後者的目的是讓對方作出肯定性回答,而前者更多地是使求治者說「不是」、「沒有」等,作出否定性回答。

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也正是要在這樣的過程中使對方的認知發生某種改變,直至逐步放棄其不合理信念。不過使一個人說「不是」往往比使一個人說「是」的阻力更大,也更困難,因為說「是」僅僅是肯定對方的觀點,而說「不是」時更多是否定自己的觀點。但這一過程比說「是」的過程對求治者觸動更深,也有一個使對方經過更多主動思考的過程。

Ⅲ 糟什麼意思

◎ 糟 zāo
〈名〉
(1) (形聲。從米,曹聲。從米,與制酒有關。本義:古指未漉清的帶滓的酒。後指酒渣)
(2) 同本義 [distillers' grains;draff]
糟,酒滓也。——《說文》
共後之致飲於賓客之禮醫酏糟。——《周禮·酒正》。注:「糟,醫酏之不醫者,醫者曰清。」
稻醴清糟。——《禮記·內則》。注:「糟,醇也。」
鄰有糠糟。——《墨子·公輸》
梁肉之與糠糟。
何不哺其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又如:糟鼻子(酒糟鼻;紅鼻子);糟油(加入甜糟或酒糟調制的油。用來澆拌冷盤或做醮食用);糟魄(酒滓。同「糟粕」);糟壇(飲酒聚會的地方。即「酒壇」);糟頭(酒鬼,斥罵喜飲酒的人)
(4) 指粗惡的食物 [coarse food]。如:糟食(粗劣的食物)
===========================
◎ 糟
糟 zāo
〈動〉
(1) 以酒或酒糟漬物 [be pickled with distillers' grains or in wine]
公不見肉糟淹更堪久邪?——《晉書·孔群傳》
(2) 又如:糟魚(腌後用酒糟漬之,再經烹燒而成的魚);糟腌(糟淹,糟腌。用酒或糟加上鹽及其他調味品腌制食品)
(3) 糟蹋 [insult;ruin;waste]。如:糟趾(糟蹋;蹂躪);糟擾(騷擾)
===========================
◎ 糟 zāo
〈形〉
(1) 俗稱事物敗壞為糟 [in a wretched state;in a mess;bad luck]
這事更糟了,怎麼和尚腦袋上長出辮子來呢?——《兒女英雄傳》
(2) 腐爛 [rotten;decayed]。如:糟朽;這根柱頭糟了

Ⅳ 古代糟的意思是什麼

1,做酒剩下的渣子:酒~。~粕(亦喻無價值的東西)。~蛋。~糠之妻(指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
2,腐朽,腐爛:~爛。~朽。
3,壞:事情辦~了。~糕。
4作踐,損害:~蹋。~踐(「踐」讀輕聲)。

Ⅳ 椒江的民風民俗是什麼

椒江春節活動和全國各地大致相同,相同的部分不外乎貼對聯,放爆仗,互相拜年直至正月十五鬧花燈。

據《海門鎮志》記載,「舊歷正月初一日,家家戶戶均貼春聯。門口設香案,置糕果供神。男女老幼,都換新衣,紛紛到各神廟燒香,鞭爆之聲,轟隆盈耳。各家均以粽子、年糕、湯團充食;糕取高升、團取團圓之義。」因為正月初一忌動刀,故糕須於除夕夜切好,初一早上吃年糕喻「高升」,中午吃湯團喻團圓,晚上吃粽子喻脫去衣服睡個囫圇覺。而嗜賭者卻最忌這一天吃粽子,他怕今年賭運不濟,被剝個囫圇精光。

椒江也和台州各地一樣,從清末民初開始興起春節這天去祖墳上「拜墳歲」的風氣,這大約取自於過去的拜祖先畫像之俗吧。這一天,合家老小帶上祭拜祖宗之物件去郊外或山上的祖墳去向祖宗拜歲。這天野外遊人比肩繼踵,陸繹不絕,蔚成大觀,這活動既對祖宗表示懷念尊敬之情,又去郊外山上活動筋骨,吸取新鮮空氣,真是一舉兩得。

「正月初二日早晨家鄉均用粉蹄酒肉祭供,謂之『開年』,表示迎接新財神,皆爭先恐後,甚有於夜半行之,爆竹之聲,徹夜不絕。新年以後,新親外戚,例須親往叩歲,主家置酒相待,並須還叩」(《海門鎮志·歲時》)。

不過,商家大多以正月初五日祭財神的,相傳正月初五日為財神誕辰,到了初五,凡希望財源亨通的人們,例必備牲接神,商號尤鄭重其事,特於是日開市,金鑼爆竹,牲禮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而迎之。過去,椒江被譽為「小上海」,商業發達,商家特多,故初五日祭財神特旺盛,是日,香案滿街,爆竹震天,人人拱手道賀,句句吉利之言,街上充滿了喜慶祥和希冀之色。

春節最後一項重大活動便是十五夜的燈會,亦即是鬧元宵。正月十五日,俗稱上元,與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合稱三元。又稱為元宵元夕,都含有第一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張燈始於唐而盛於宋,傳至今日實乃一千餘年矣!

椒江正月半夜的燈會與各地大致相同,商家在門口掛上各式各樣爭奇斗艷的花燈以酬神和娛民,並在屋檐下蒙上各色布幔,以保護花燈。椒江地處港口,有大量的碼頭工人和漁民,他們好動,喜鬧,於是,是夜活動重點便是「鬧花燈」,而其中最鬧猛便是「綽小老爺」。過去椒江人把廟里的神像稱為「老爺」,小神像便稱為「小老爺」。椒江百姓向有在正月半夜張燈迎神的習俗,即是所稱的「綽小老爺」活動。

為了正月半夜的出迎,椒江每個寺廟都備有出迎用的小神像。出迎的坐椅是兩支大竹杠中間綁一隻坐墊,像一隻抬人用的過山滑桿,神像就坐在這只墊上,由一名壯健的青年扛在肩上,在一群該廟所在地青年的衛護下參加游迎活動。正月十五晚上一到,大街上的商家戶戶張燈結綵,處處大放光明,把整條大街照得白晝似的。吃罷元宵的老百姓,扶老攜幼紛紛上街,街上則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興高采烈,萬民空巷。

綽小老爺的前導是兩條龍,隨著喧天的鑼鼓聲,兩條大龍在耀目的燈光和震天的鞭炮聲中飛舞,然後是出迎的神像隊伍。不知是什麼年代,也不知是準定下的定例,全海門寺廟中只許十三尊神像可以進入這支隊伍,而第一尊必定是楊府廟的楊府爺。其餘則依次是武聖廟、天後宮、龍翔廟、南門殿、後晏宮、前晏宮、財神廟、石公廟……。按各地一般習俗,武聖廟所祀的關羽已經封為「關帝聖君」,稱帝了,應該是第一尊,然而在椒江,即便是「帝」,在老百姓眼中,還得屈尊讓給保境安民有功的楊府爺。關帝廟的周侖爺為第二尊,為什麼呢?因為關羽已是「帝君」了,帝有帝的尊嚴,故自己不出門,只派他的馬夫「周倉」代他出迎,聊表與民同樂的意思。

抬神像和護神像的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大家都不願自己的伸像落後,每年常常為誰先誰後鬧得不可開交,有時還會發生爭斗,然而,「楊府爺」的首席位置卻誰也不敢來爭,足見楊府爺在海門人民群眾心中的威望。綽小老爺還有一個習俗就是開鞭炮戰。背小老爺和衛護小老爺之人均須赤腳穿草鞋,而沿街的所有鞭炮均不朝天放而往他們的腳下扔,一時炮聲震耳火光陣陣,熱鬧非凡。他們都要以經得起鞭炮炸而保持迎神隊伍之井然而顯示自已是好漢,即使雙腳被炸得鮮血淋漓亦在所不顧。整個行程的高潮是隊伍最後停留在楊府廟前供群眾觀賞的時間,整條南北新椒街這里最闊,觀眾集中得也最多。十三尊披紅戴綠的小老爺在海門主要街道迎游一圈後到這里結束了,這里所有的小老爺均依次排好,供群眾觀賞,街中間是舞龍、舞獅、花鼓、大力士等活動,各廟的鑼鼓隊在這里一起吹打,老百姓把早已准備好的鞭炮集中往這里放,街上掀起一陣陣高潮。行程結束的標幟是楊府爺回廟,則其餘的小老爺亦各自打著鑼鼓回各自的家,整個行程才告結束,楊府廟前鞭炮紙屑可以平到街沿,足見鞭炮數量之多。

正月半夜活動之後,商家正常營業,農民准備春耕,各業小販小手工業者亦都開始了各自一年生計的准備,一個春節的活動才最後宣告結束

有道是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台州雖然地域不大,各地春節習俗可不少。台州人過年過元宵到底有哪些民風、民俗?作為一名台州人可不能不知道。

臨海人過春節、過元宵習俗
春節習俗
在臨海,春節一般從正月初一到初八止。張家渡民間流傳的「拜歲過上八,清湯嘸得喝」就是這個意思。
大年初一天未亮,炮仗連天響。天亮後,各家插燭焚香燒紙錢,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
大年初一的早餐,以前城關吃湯圓,東鄉都吃糯米紅棗粥,沿海漁鄉則吃「長壽面」,西北鄉山民有的吃豆腐粥。杜橋、上盤等地,初一的早飯男人燒,習慣吃「菜頭飯」。初四,民間備牲醴、燒紙馬貼新「灶司」,稱「接灶神」。
初一這一天,臨海過去還有許多禁忌:如不準掃地,不準將水倒在地上,不準動刀,不動針線,不勞作,不經商,不許罵人,不許討債,不許打架,即使在平時有仇的這一天也要和睦相處。
正月初八俗稱「上八」,過去也是張家渡「開市」之日,各家各戶初八早飯都要煮米飯吃,叫「上八飯」。過了上八,民間新年禮拜活動就算告一段落。但正月活動正式結束的,還應該是過了正月十四,因為人們十四夜「鬧花燈」、「接財神」,財神出街後宣告結束。

元宵習俗
臨海人元宵不吃湯圓,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過,而在十四過。
據《臨海縣志》記載,元末農民起義領袖方國珍,怕朱元璋在元宵節前來襲擊,便把元宵提早了一天。
另有說法是方國珍(一說秦鳴雷)母親每逢朔、望都吃素齋,方國珍為了讓母親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節日的口福,就把元宵改在十四過了。
也有說因為方國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所以把元宵提前一夜。還有人說臨海明代狀元秦鳴雷因為十五齋戒食素而提前過元宵。
甚至也有人說是戚繼光在台州抗倭時因作戰機密被泄露而將計就計把元宵提前一夜,等等。
傳說歸傳說。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也無從深挖這個「文化底蘊」,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做羹,臨海人稱之為「攪」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攪成一鍋羹,一般有芥菜葉、冬筍、豬肉末、油泡、豆腐乾、川豆瓣、豆面、香菇、木耳、蟶子及其他小海鮮,煮熟後加入山粉,攪和攪和,調味出鍋。由於原料豐富,這種羹往往一攪就是一大鍋,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的。
十五晚上會吃素羹,與十四的咸羹相區別,稱為甜羹。
元宵活動一般在正月十三至十七間,十四夜為高潮。

黃岩正月半風俗
正月十四間間亮
舊時,每到正月十四晚上,黃岩城裡家家戶戶點上燈火,掛上當地特色的橘籃燈、橘花燈、鳳凰橘燈。而城外每片橘林都點上紅燭,遠遠看去,整個黃岩萬燈競放。同時橘鄉百姓還耍起舞獅、舞龍、花鼓、旱船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活動。這種風俗稱為「間間亮」,據說起源於明朝,與戚繼光抗倭有關。
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有一年的正月十四,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海邊打垮了一股倭寇,餘下的倭寇如喪家之犬向內地逃竄。逃到黃岩時,天色已晚,他們有的躲進橘林,有的闖進民房。戚繼光率軍趕到,兵士和百姓一道,點燈燃燒,搜索殘兵。頓時,整個縣城內外,每間房屋,每片橘林都燈火輝煌。最終,倭寇被一網打盡。為了紀念戚家軍的勝利,「間間亮」的風俗被流傳下來。
不過,自從家家戶戶有了電燈,這幾年城市裡推行亮化工程以後,「間間亮」的效果難以再顯現出來,這種風俗也僅僅局限於一些零星的鄉間舞獅、舞龍表演以及規模稍大的燈會了。

正月十五「放橘燈」
解放以前,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黃岩城外的澄江上都要舉行「放橘燈」的活動。據《黃岩縣志》記載,這種風俗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
傳說,南宋建炎年間,金人南侵,康王趙構從海上逃走,途經台州。那天剛好是正月十五,他晚上登金鏊山觀海,忽然見到椒江(澄江入椒江而出海)上飄來無數燈火,感到十分奇怪。侍從告訴他,這是澄江上漂來的橘燈。趙構來到江邊觀看,並要侍從們跟著湊熱鬧,買了兩船橘子,取出橘肉讓大家吃了,留下橘殼製作橘燈,放在江上漂流。
此後,每到正月十五,黃岩城裡的男女老少傾城而出,澄江兩岸坐滿了看「燈」人,臨時擺的小攤聚集,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仙居花燈
仙居花燈歷史悠久,分布很廣,種類繁多。如橫溪、板橋的板龍燈,高遷上屋村的長旗燈,朱溪、下各的跳跳馬燈,下塘村的鯉魚跳龍門燈、田市鎮水口山村的卷地龍燈,前王村的轎里獅子燈、推蝦燈等等。每逢元宵佳節,仙居山鄉各地花燈競彩,熱鬧非凡。猶為奇妙的是仙居皤灘「針刺無骨花燈」,被人們譽為「燈海明珠」。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起源於唐朝,又稱「唐燈」或「神燈」。傳說唐開元年間,皤灘村有一秀才,夜行深山迷路,被一仙女以一盞「神燈」引路。此燈造型別致,製作精美,小巧玲瓏,古樸典雅。燈身沒有骨架,全由針刺成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粘貼而成。秀才返家後,依樣畫葫蘆進行精工製作。製成後懸掛在自家門口,人見人愛。「神燈」在秀才家落戶後,仙女即變作村姑與秀才結為夫婦,夜夜陪秀才誦讀詩文。大考之年,秀才喜中狀元。後來人們就把這盞無骨花燈稱作「狀元燈」。隨後,狀元又把這種燈進獻到宮里,從此皇宮就有了「無骨小宮燈」。狀元夫人山姑逐漸把這種「神燈」的製作技術傳授給皤灘村的村民,從此,這種神燈的製作工藝就長期流傳在仙居民間。
「仙居花燈」曾先後榮獲縣市花燈大展賽一等獎,「浙江省首屆優秀藝術作品展銀獎」、「浙江省特色燈彩大展金獎」、「1996中國民間藝術作品展金獎」、「1996澳門第四屆國際藝術博覽會金獎」。浙江電視台、上海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眾多媒體對「仙居花燈」都作了詳細的報道。仙居花燈還得到了中外遊客的嘖嘖贊嘆,被譽為「中華瑰寶」、「燈海明珠」。仙居縣因此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6年2月,仙居選送的針刺無骨花燈———「龍鳳燈」入選國家郵政局的《民間燈彩》五枚郵票圖案之一。

天台詞調
「天台詞調」是天台一個古老的劇種,早在清朝嘉慶、道光時期就在全縣各地盛傳,僅城郊一帶就有36個戲班,鄉間則以石嶺、左溪、靈溪、坦頭、榧樹最為流行。「天台詞調」曲牌豐富,共三十來個。有快節奏的像「三五七」,唱起來如行雲流水,適於敘事交待;有慢節奏的像「金鍾慢」、「二樊」,委婉清麗,擅長抒懷陳衷。探其淵源,可以看出它廣泛吸收江西與弋陽腔、東陽的高腔與浙西、南的婺腔和永腔,有南腔風格。
詞調的角色行當與古老的崑曲相同,生、旦、凈、末、丑全部由男演員擔任。小生、小旦以假嗓子念、唱,功力可與京劇相捋。樂器也是管弦絲竹齊全,以適應演出宮廷大戲的需要。「天台詞調」的看家戲有《龍虎鬥》、《姣姣斬獨角龍》、《伐子都》等,還演一些兒女情長的戲,如《拾鐲玉》。建國以後曾演出過《紅燈記》。
以前天台縣城有十大戲台,分別是東門大舞台、妙山佑聖觀舞台、也是園、前殿舞台、東岳宮舞台、映台廟舞台、三井殿舞台、金庭舞台、鏡中花舞台,此起彼落地演出天台詞調節目,深受觀眾歡迎。可惜目前這一劇種只有榧樹、亭頭等村尚能演出。有的山村則與越劇混合演出,只帶些詞調味而已。

大年初一五味粥
春節早餐,各地風俗不一。天台城鄉則是一律吃五味粥。
所謂「五味粥」,就是白米、紅棗、豆腐、番薯、芋艿五種食品合煮的粥。推究起來,原出於佛寺僧侶,新年祈禱「五福」降臨人間,煮此雜羹。天台素稱「佛地」,士民多信佛教,這種習俗也就浸染開來,以此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年到頭,百姓能安居樂業。不過,關於五味粥的來歷,天台還傳誦著這樣一個故事:
元朝末年,朱元璋部將陳祥率領農民起義軍自臨海攻打天台城,在東橫嶺下設營寨。天台百姓痛恨元人殘酷野蠻的統治,紛紛響應,主動幫助義軍探聽軍情,籌糧運草。元至正廿七年(1367)底,義軍包圍縣城,與城裡士民約定於除夕之夜,里應外合,聚殲元兵。時值雪夜,城外積雪足有尺把厚。守將烏黑爾烈估計義軍不會攻城,自去衙門飲酒作樂。到了半夜,三聲鞭炮,殺聲四起。義軍除掉守兵,打開城門,經過一場激戰,殺死守將,收復了縣城。
第二天正是春節,城裡老百姓挨家挨戶湊集了米、番薯、芋頭,商店、作坊送來了紅棗、豆腐,煮成了香噴噴、熱騰騰的大米粥,慰勞義軍將士。軍民同吃一鍋粥,五味齊全,人人臉上綻開了笑容。大家高興地說:「吃了五味粥,就會招來『五福』。」
從此,天台人民每逢春節早晨,不論貧富家家飽餐一頓美味芳香的「五味粥」。

正月十四「糊辣沸」

將正月十四這一夜定為元宵節不是天台獨有,在台州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但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吃「糊辣沸」鬧元宵的習俗,卻是天台的一大特色。

說到吃「糊辣沸」,這里還有一個故事。相傳南宋景德年間,有一年的正月十四夜,華燈齊放,士民興致勃勃地逛街觀燈。這時,一位從金兵鐵蹄下逃難到江南的老藝人,帶著孫女到天台城賣唱糊口。由於長期奔波,勞累過度,昏倒在街道場坦上。附近一位陳老大爺見狀,立即舀了兩碗「糊辣沸」送去。他倆吃後,精神一振,眼前一片明亮,連連說道:「亮眼糊!亮眼糊!」從此,天台有了正月十四吃「糊辣沸」的習俗。

那「糊辣沸」又是怎樣一種食品呢?

這是一種用米粉或「山粉」調成的咸羹,菜餚全部切成小方塊,主料選用精肉、冬筍、荸薺、香乾、油泡、花生米、川豆、菠菜,也有加上豬耳朵、黑木耳、烘鯗的,再調配上一點辣椒粉,燒煮得熱氣騰騰,既能開胃和中,又富有營養,怪不得祖孫倆吃了,人醒志清了。現在「糊辣沸」也有做成甜的。家庭主婦在「山粉」或「番薯粉」中,調配進桂圓肉、紅棗、蘋果片、蓮子,吃起來另有一番滋味。

溫嶺箬山大奏鼓

據《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大全》記載,溫嶺箬山大奏鼓是我國唯一一個漁村傳統舞蹈,多次在中央電視台播放。

大奏鼓演奏由10來個男性漁民組成,但人數並不限定,可以七八人,也可以十幾二十餘人。男扮女裝,臉上塗白圈紅,上身穿桔黃色的斜襟短襖,下穿深藍色的大口褲,衣襟的邊角上綉著桔紅色的魚紋圖案花邊,頭戴橄欖形的黑色羊角帽,耳朵上掛著「黃金」大耳環,套上手鐲腳鐲,全部光著粗大的腳板,走起路來忸忸怩怩,活像戲劇中的媒婆那樣滑稽幽默。兩個扛著大鼓,一個奏大鼓的兼指揮,一個敲木魚,兩個敲小鑼,一個敲大鈸,一個敲小鈸,兩個敲鈦鑼(也是一個一小),他們自由地跳、自由地舞,叉開兩腿,搖曳著身子,兩只大手有力地揮動著鼓槌,左縱右跳,隨著大鼓的節奏,不斷變換隊形,邊敲邊舞,伴以鑼鼓嗩吶,熱烈粗獷,幽默詼諧。既奔放又含蓄,是靈魂的吶喊,又是生命的細語;既體現了大海的多重性格,又展示了漁民內在的情感沖動及征服大海本質力量的自信。

如今大奏鼓早已不再是箬山的「專利」,已成為石塘大奏鼓、溫嶺大奏鼓了。在箬山,二三十歲的青年漁民是這一活動的活躍份子,還有很多十二三歲的小學生跟著七八十歲的老漁民學大奏鼓。最近,一支女子大奏鼓隊在箬山這塊具有豐厚海洋文化底蘊的熱土上應運而生。大奏鼓這一健康的群眾文藝活動,不僅活躍了海濱漁村的文化生活,還挺進了城市舞台。

扛台閣

扛台閣是溫嶺漁區元宵文藝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它與元宵節的「抓財神」、「抓打生」、「拜茅坑姑娘」等活動不一樣,這些活動僅在正月十五進行,而扛台閣這一活動可以延至正月二十幾甚至是二月初。

台閣是將一張方桌、一張長桌拼在一起,反過來桌腳朝天,用各種彩紙、彩布、彩花紮成彩架,成為一個漂亮的小戲台,上面掛著雪亮的汽燈和相應的戲劇場景,裡面有幾個五六歲、七八歲長相俊俏的小孩子,化妝成諸如《樓台會》、《霸王別姬》、《三打白骨精》、《哪吒鬧海》等戲劇造型,由十幾個年輕力壯、熱心群眾性文娛活動的漁民抬著,緊跟著鑼鼓和火,隨著浩浩盪盪的遊行隊伍走街串巷,遍游各村。遊行隊伍未進村,鑼鼓聲和人們的喧鬧聲早已吸引了全村的男女老幼,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熱情好客的漁區人民,還會以觀賞台閣的名義,邀請一些遠地村莊的親屬來家做客。

三門

三門人過元宵節,與台州其他一些地方一樣,是正月十四,而不是正月十五。
三門人過元宵,一般是中午吃「麥焦」,晚上吃糟羹。三門糟羹非常有名。其做法是青菜、蘿卜、筍、粉絲、豆腐乾、臘肉、牡蠣等全部切碎,再放進早米粉一起燒,燒成糊狀,其滋味多種多樣,故而非常好吃。

元宵節,三門人幾乎家家都燒糟羹,且要比比誰家燒的滋味好吃。最有意思的是,元宵節晚上,三門人吃糟羹是全免費的,什麼人都可以到另一個家庭去吃一碗鮮美的糟羹,且主人都以來自己家吃糟羹人多為自豪。這種風俗由來以久,有著古代「天下有飯共吃」大同社會的含義。如果按照現代的話來說,元宵節是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

元宵節晚上,上一年結婚的新娘子,還得燒幾鍋甜糟羹,民間稱之為「新娘糟羹」,以表示日子過得甜甜美美。「娘糟羹」必須由新媳婦親手做,然後放鞭炮請全村的人來吃,如果味道好,大家吃得高興了,那麼這位新媳婦就基本確立了在這個村的地位了。如果做得不好,大家背後就會絮絮叨叨。

除了吃,元宵節晚上就是玩。三門民間過元宵活動非常多,最有代表意義的就是亭旁鎮楊家板龍。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板龍,創造過吉尼斯世界紀錄。

1982年,楊家舞過一次板龍,共138段,全長250米,四五百人的迎龍隊伍步行20公里,在三門縣城海游鎮表演,沿途各村群眾,夾道歡迎,轟動全城。後來,楊家板龍逐年增長,目前整條龍長達450米左右,現已被上海吉尼斯總部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每逢元宵佳節,三聲炮響,迎龍隊伍出發,火燎照明,鼓樂喧天,板龍率領五獸、鼓亭、台閣、演奏隊,獅子先行,白象開路,接著是旌旗、龍筅前導,氣勢磅礴,雄偉壯麗。

楊家板龍曾在1999年的台州民間藝術大薈萃上驚乍全場,獲得惟一的一個特別大獎。

元宵過後,三門人的年也就基本過完了。接下來的,就是各奔前程,大家干各自的活去了。

Ⅵ 糟是什麼意思詞典

【解釋】做酒剩下的渣子;用酒或酒糟腌制食品:~魚;朽爛;不結實:木頭~了;(事情或情況)壞:事情搞~了;作踐;浪費:~蹋。~踐。

【拼音】[zāo]

【部首】米

【筆畫】17筆

(6)糟免費是什麼擴展閱讀:

組詞:糟蹋、糟粕、醪糟、酒糟、糟糠、糟心、糟害、紅糟、糟蛋、懊糟、糟食、污糟、鏖糟、麥糟、糟坊、糟丘、糟朽、糟曲、糟行、焌糟、饢糟、烏糟、搞糟、臘糟、清糟、哺糟、糟魄、糟頭、糟擾、糟床、熬糟、糟穅、鰉糟、糟味、餳糟、糟壇、吐糟、穅糟、糟堤、糟醨。

1、糟蹋

【拼音】[zāotà]

【解釋】浪費或損壞:這陣大風~了不少果子。小心剪裁,別把料子~了;蹂躪,特指姦汙。‖也作糟踏。

2、糟粕

【拼音】[zāopò]

【解釋】酒糟、豆渣之類的東西。比喻粗劣而沒有價值的東西:棄其~,取其精華。

Ⅶ 「糟」的近義詞是什麼

近義詞:差、壞

Ⅷ 請問:糟是什麼意思呢

糟 zāo (1) (形聲。從米,從曹,曹亦聲。「米」指「大、小米」,「曹」指「飼料」。「米」與「曹」聯合起來表示「釀酒作坊的副產品(酒滓)」。本義:酒滓(古時用作牲口飼料)。引申義:未漉清的酒,帶滓的酒。) (2) 同本義 [distillers' grains;draff] 糟,酒滓也。――《說文》 共後之致飲於賓客之禮醫酏糟。――《周禮·酒正》。注:「糟,醫酏之不醫者,醫者曰清。」 稻醴清糟。――《禮記·內則》。注:「糟,醇也。」 鄰有糠糟。――《墨子·公輸》 梁肉之與糠糟。 何不哺其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又如:糟鼻子(酒糟鼻;紅鼻子);糟油(加入甜糟或酒糟調制的油。用來澆拌冷盤或做醮食用);糟魄(酒滓。同「糟粕」);糟壇(飲酒聚會的地方。即「酒壇」);糟頭(酒鬼,斥罵喜飲酒的人) (4) 指粗惡的食物 [coarse food]。如:糟食(粗劣的食物) 糟 (1) 糟 zāo (2) 以酒或酒糟漬物 [be pickled with distillers' grains or in wine] 公不見肉糟淹更堪久邪?――《晉書·孔群傳》 (3) 又如:糟魚(腌後用酒糟漬之,再經烹燒而成的魚);糟腌(糟淹,糟腌。用酒或糟加上鹽及其他調味品腌制食品) (4) 糟蹋 [insult;ruin;waste]。如:糟趾(糟蹋;蹂躪);糟擾(騷擾)

糟 zāo (1) 俗稱事物敗壞為糟 [in a wretched state;in a mess;bad luck] 這事更糟了,怎麼和尚腦袋上長出辮子來呢?――《兒女英雄傳》 (2) 腐爛 [rotten;decayed]。如:糟朽;這根柱頭糟了 糟坊 zāofáng [distillery] 小型酒廠;蒸餾室 糟糕 zāogāo [terrible] 指事情或情況不好 事實比他想像的更要糟糕 糟害 zāohài [(of birds or beasts)damage][方]∶糟蹋使受損害 莊稼常受野豬的糟害 糟踐 zāojiɑn (1) [方] (2) [spoil; ruin]∶浪費;破壞 不能遭踐糧食 (3) [tease; insult; ravage]∶作弄;侮辱 別拿話糟踐人 糟糠 zāokāng [distillers' grains] 窮人用來充飢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過患難的妻子 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傳》 居富貴者不易糟糠。――《東坡志林》卷三 遺其糟糠,別婚士族 糟粕 zāopò [dross] 造酒剩下的渣滓。比喻廢棄無用的事物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糟蹋,糟踏 zāotɑ,zāotɑ (1) [defile]∶凌辱;損毀 (2) [abuse]∶不珍惜,隨便丟棄或毀壞 糟蹋糧食 糟心 zāoxīn [annoyed] 因事情弄壞或情況不好而著急 真糟心,又寫錯了

糟 zāo ㄗㄠˉ (1) 做酒剩下的渣子:酒~。~粕(亦喻無價值的東西)。~蛋。~糠之妻(指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 (2) 腐朽,腐爛:~爛。~朽。 (3) 壞:事情辦~了。~糕。 (4) 作踐,損害:~蹋。~踐(「踐」讀輕聲)。 鄭碼:UFKK,U:7CDF,GBK:D4E3 筆畫數:17,部首:米

Ⅸ 糟心什麼意思

糟心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zāoxīn,釋義:

1、遇到不如意的事而心煩。

(1)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你不說收了心,安分守己,一心一計,和和氣氣的過日子,還是這么胡鬧,喝了黃湯折磨人家。這會子花錢吃葯白遭心。

(2)《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不但你們倆得跟著糟心,連玉格可也就受了大累了,那可斷乎使不得。

(3)聶紺弩《季氏將伐顓臾》:『』糟心的是先生站在他背後,老是不走。『』

(4)梁斌《紅旗譜》十二:『』趕上使拱人的牛,也挺糟心。『』

2、事情壞到不可收拾。如:流落他鄉,又被扒光所有的錢,真是糟心透了。

(9)糟免費是什麼擴展閱讀

不可收拾,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kě shōu shí,意思指事物敗壞到無法整頓或不可救葯的地步。

【近義詞】不可救葯、土崩瓦解

【反義詞】旭日東升、蒸蒸日上

1、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事物破壞得很慘。

2、示例

蒲殿俊輩登台之後,因為縱容兵士的結果,弄到了一個~的地步。(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後》)

Ⅹ 酒糟是什麼

酒糟,別名紅糟、酒醅糟、粕等等,是米、麥、高梁等釀酒後剩餘的殘渣。在某些地方,人們把酒渣叫做酒糟。酒糟也叫做甜酒。
酒廠裡面每天都會產生很多的酒糟,那麼這些酒糟到底是怎麼處理的呢。其實酒糟可以跟飼料混在一起來喂養畜生。酒糟裡面含量有大量的微生物,有助於動物消化,特別的牛。用酒槽來養牛長得特別的快,裡面的微生物被牛吃了以後,在胃裡一起幫助消化。酒糟不失為一種快速生長的輔助劑。
酒槽出來可以用來給家畜吃之外,還可以作為肥料。酒糟可以跟動物糞便混在一起發酵一兩個月,可以分解糞便裡面的有機物。用來培養莊稼可以快速生長。是不錯的肥料。

閱讀全文

與糟免費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31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82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613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4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99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6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74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9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33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70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24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3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44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9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7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8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4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15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7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