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下惠"是什麼意思
柳下惠
拒邪淫者的抱負——柳下惠的節操
柳下惠(亦稱柳下季),姓展,名獲,字子禽。余展無駭為魯國司空(pn qk )。子禽官拜士師(掌管監獄的官)。因他居官清正,執法嚴謹,不合時宜,棄官歸隱,居於柳下(今濮陽縣柳屯)。死後被謚為「惠」,故稱柳下惠。
舊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 裹緊,同坐了一夜,並沒發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也有傳 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裡面擰衣,展獲急忙退出,立於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廟內婦女發覺,躲在門後,忙著濕衣。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
柳下惠「坐懷不亂」,這還是小事情,歷史上坐懷不亂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過古人以柳下惠作標榜,我們也不必再另外舉別人的例子了,而坐懷不亂並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他最高的一面在這里: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作士師,等於所在管刑法的官,勉強比作現代的司法部長或最高法院院長。他三次上台,三次都被罷免下台,於是有一個人對他說,你先生何必一定要在魯國做事,出國去吧!你自己國家不要你,何必一定干,到別的國家說不定有更好的地位。柳下惠答復他說,一個人終身行直道,思想、行為、做事完全直的,走正路來做人家的部下,在任何一個國家社會做事,都是一樣會有問題,都要吃虧,會被擠下來的。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來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貴為榮耀,並不想真為國家社會做事的,那又何必離開自己父母之國呢?祖宗都在這里,一樣可以做事。換句話說,隨便在哪裡,決不走歪路,而走正路,在任何社會都是一樣比較困難的。柳下惠的人品就在這里,為了貫徹人格的思想,為了貫徹傳統文化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處世,忽視於功名富貴,那是身外事,並不在乎,這是他的人格。這里先記載他的事情,後面孔子還要提到他的
2. 柳下惠比喻什麼人
形容那些坐懷不亂的人,比喻一個人的行為端正。
柳下惠是古代的一個人,關於柳下惠有一個故事,就是流傳千古的「坐懷不亂」。據說,他在修道時曾有一個女子對其投懷送抱,但是其不為所動。
柳下惠,原姓展名獲,字子禽,謚號惠,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原本是魯國的大夫,此人為人正直,剛正不阿,在朝廷中經常得罪人,之後就歸隱了,其高尚的品德使得他走到哪裡都很受人愛戴的。
相關內容其他典故
受排擠,卻不肯放棄高官厚祿離開故土。
《論語》記載柳下惠在魯國做士師時。這是一個掌管刑罰獄訟之事的小官。當時魯國王室衰敗,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權貴,竟接連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
柳下惠雖然屢受打擊排擠,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學問卻名滿天下,各國諸侯都爭著以高官厚祿禮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有人問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論語·微子》)。
意思是說,自己在魯國之所以屢被黜免,是因為堅持了做人的原則。如果一直堅持下去,到了哪裡也難免遭遇被黜免的結果;如果放棄做人的原則,在魯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祿。那又何必離開生我養我的故鄉呢?
3. 柳下惠的梗是什麼
柳下惠梗是通過網路途徑傳播而來的,主要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褒義,男子在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風正派,另一種是貶義,形容男孩子表現得十分冷淡。
柳下惠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孔子評價他是「被遺落的賢人」,孟子尊稱其為「和聖」。但是最近關於柳下惠這個梗是比較的流行,這就是網路發展的力量,不想出名都不行,那麼柳下惠梗怎麼來的呢
柳下惠梗是通過網路傳播出來的,這就是網路的力量,迅速成為網路上的熱詞。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像柳下惠這樣面對女色,任能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可以說是相當少見了。後來又慢慢演變出另外一些意思,就是大家平常所說的柳下惠梗。
人物評價:
柳下惠「坐懷不亂」,這還是小事情,歷史上坐懷不亂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過古人以柳下惠作標榜。而坐懷不亂並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他最高的一面在這里: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作士師,等於所在管刑法的官,勉強比作現代的司法部長或最高法院院長。他三次上台,三次都被罷免下台,於是有一個人對他說,你先生何必一定要在魯國做事,出國去吧!你自己國家不要你,何必一定干,到別的國家說不定有更好的地位。
柳下惠答復他說,一個人終身行直道,思想、行為、做事完全直的,走正路來做人家的部下,在任何一個國家社會做事,都是一樣會有問題,都要吃虧,會被擠下來的。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來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貴為榮耀,並不想真為國家社會做事的,那又何必離開自己父母之國呢?
祖宗都在這里,一樣可以做事。換句話說,隨便在哪裡,決不走歪路,而走正路,在任何社會都是一樣比較困難的。柳下惠的人品就在這里,為了貫徹人格的思想,為了貫徹傳統文化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處世,忽視於功名富貴,那是身外事,並不在乎,這是他的人格。這里先記載他的事情,後面孔子還要提到他的。
4. 誰知道「柳下惠」是什麼意思
柳下惠是人名,春秋時期的人吧。有個成語叫坐懷不亂,就出自於他。意思就是說他為人正直,是個君子。但他究竟生理上有沒有缺陷,這就不知道了。
5. 請問下「柳下惠」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據說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他做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孟子》中說
6. 柳下惠是什麼意思
柳下惠是用來贊揚「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
相傳春秋時期有個人叫柳下惠,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柳下惠在一個破廟里睡覺,半夜中進來一個女子,被凍得瑟瑟發抖,柳下惠為了給這位女子取暖就把自己的衣服給了她,還讓女子坐在自己的懷中為她暖身子,同坐了一夜,並沒發生非禮行為。
由此得來「柳下惠坐懷不亂」典故,因此後人常用柳下惠來稱贊為人正直、意志堅強的男人。
(6)柳下惠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展氏,名獲,字子禽(一字季)。因其謚號為「惠」,封地在柳下,故而後人尊稱為「柳下惠」。
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魯國大夫展無駭之子。曾任魯國士師,掌管刑罰獄訟之事。作為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孔子以為「被遺落的賢人」,孟子尊為「和聖」。
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21年),卒於魯地故趙村,享年一百歲,謚號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後人尊稱其為「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7. 柳下惠是什麼意思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
一、柳下惠的故事:
《論語》中記載,柳下惠在做一個小官時,因為性格耿直,不願意巴結其他官員,所以很容易得罪高官權貴。柳下惠因此遭到其他官員的排擠,連續三次被罷官。
柳下惠雖然連受打擊鬱郁不得志,但因為他的才能聞名天下,各國都想請他任職,可是柳下惠卻一個邀請都沒同意。因為柳下惠覺得,他因為堅持了做人的原則,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罷免,這樣就算他到了其他國任職還是會碰到這樣的事,還不如一直留在自己的家鄉。
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最早出現在《荀子》中,這個故事一直流傳下來,至今一共存在兩個版本。
第一種說法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柳下惠在城門旁邊睡覺,遇到了一個前來投宿的女子。柳下惠怕這個女子凍死,就抱著這個女子取暖,又解開外衣裹緊女子,兩個人就這么坐著過了一夜。因為柳下惠並沒有對女子有什麼非禮的行為,所以人們誇他坐懷不亂。
第二種說法,柳下惠外出拜訪朋友時遇上大雨,只好跑到古廟中避雨。但是柳下惠一走進古廟就發現了一個未著寸縷的姑娘,他連忙走出寺廟,站在外面的槐樹下躲雨。這件事流傳出來後,才有了坐懷(槐)不亂的典故。
柳下惠在魯國是個正道直行的人,他是所有美好情操、品行的一個代表,因為他德行很高,才會被人們推為「和聖」,將美談都加到名人身上,而更有說服力和教化效果。如此想來,柳下惠坐懷不亂就有了一個具體的依託,也就導致了這個故事流傳千古。
拓展資料
二、出處
據史料記載,柳下惠,姓展名獲,字子禽,曾官拜魯國士師,相當於現在的監獄長。據說,他居官清正,執法嚴謹,不合時宜,遂棄官歸隱,居於柳下地方(今河南濮陽縣柳屯村)。死後被謚號為「惠」,故稱為柳下惠。
「坐懷不亂」的說法,最早出自《詩經》的「毛詩」版本,且有幾個不同的版本。西漢毛亨的《毛詩故訓傳·巷伯》講了一個獨居男子和寡婦的故事:昔者,顏叔子獨處於室,鄰之厘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至,顏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盡,縮屋而繼之。自以為辟嫌之不審矣。若其審者,宜若魯人然。魯人有男子獨處於室,鄰之厘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托之。男子閉戶而不納。
婦人自牖與之言曰:「子何為不納我乎?」男曰:「吾聞之也,男女不六十不間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納子。」婦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將以吾不可,學柳下惠之可。」孔子曰:「欲學柳下惠者,未有似於是也。」這應該是「坐懷不亂」最早的版本,基本上形成了「坐懷不亂」故事的雛形,但此時距離柳下惠所處的那個年代卻相去了數百年時間。
8. 柳下惠在現代是什麼意思
柳下惠就是他「坐懷不亂」的意思。傳說是這樣的,古時候的展溝西面有一片茂密的柳林,有一個深秋的夜晚,柳下惠路過柳林時,忽遇傾盆大雨。他急忙躲到一個破廟里避雨。
恰在這時,一年輕女子也到此避雨,與他相對而坐。半夜時分,年輕女子被凍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懷中,以溫身驅寒。柳下惠急忙推辭:「萬萬使不得,荒郊野外,孤男寡女處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我懷,更是有傷風化。」
柳下惠再無推託之詞,只好讓女子坐到自己懷中。如注暴雨,一夜未停。柳下惠懷抱女子,閉目塞聽,絲紋不動,漫漫長夜竟不知溫香在懷。天明,雨過天晴,得恩於柳下惠的女子不勝感激地說:「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子,果然名不虛傳。」
柳下惠,名獲,字禽,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他做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
在主要記載孔子言行的《論語》中,柳下惠被認為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聖」之稱。
9. 男人把女人形容柳下惠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形容男性的時候比較多。
柳下惠,是春秋時魯國的人。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於懷中,沒有發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所以也就有了坐懷不亂的典故,就是出自於此。
所以形容對方是柳下惠,應該就是一種對於對方人品的肯定,能夠在男女之間的交往過程中,保持正人君子的一言一行,不會因此有不合適的行為,屬於定力很好,對自己的慾望有很好的自製力,屬於誇贊對方。
10. 柳下惠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柳下惠(亦稱柳下季),姓展,名獲,字子禽。余展無駭為魯國司空。子禽官拜士師(掌管監獄的官)。因他居官清正,執法嚴謹,不合時宜,棄官歸隱,居於柳下(今濮陽縣柳屯)。死後被謚為「惠」,故稱柳下惠。
舊小說多引用「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來贊揚男子之美德。相傳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於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
裹緊,同坐了一夜,並沒發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也有傳
說是:某年夏天,展獲外出訪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廟暫避,但一踏進門檻,見一裸體女子正在裡面擰衣,展獲急忙退出,立於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澆注。此事傳為佳話,故有「柳下惠坐懷(槐)不亂」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