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線網路 > 蒹葭怎麼讀

蒹葭怎麼讀

發布時間:2022-05-06 23:16:13

㈠ 「蒹葭」怎麼讀

  1. 讀音:(jiān jiā)

  2. 本意:蒹葭是一種植物,指蘆荻,蘆葦。

  3. 簡介:《蒹葭》選自《詩經·國風·秦風》,來源於2500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漢族民謠。全詩三章,每章八句。 《蒹葭》這首詩出自《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對於此詩所表達的主題歷代皆有爭議。《毛詩正義》認為是譏刺秦襄公不修禮儀;今人高亨認為是戀者情歌;《那些年,我們讀錯的詩經》則認為此詩是秦穆公求賢士,伊人指大周功臣姜太公。《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4. 原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eí)。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㈡ 蒹葭念什麼

蒹葭念:jiān jiā。

蒹葭:特定生長周期的荻與蘆。蒹:沒長穗的荻。葭:初生的蘆葦。

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喻微賤。亦常用作謙詞。韓詩外傳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鴻鵠,倚是蒹葭。」 清 李漁 意中緣·悟詐:「我雖是蒹葭,現開著玉樹花,難道他烏紗就沒個窮葛瓜。」參見「 蒹葭玉樹 」。2.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 胡惠生 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無限蒹葭意,殷勤對此圖。」

㈢ 蒹葭念什麼字

蒹葭拼音:[jiān jiā]
文獻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盪,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
引證解釋
1.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喻微JIAN。亦常用作謙詞。韓詩外傳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攀由鴻鵠,倚是蒹葭。」 清 李漁 意中緣·悟詐:「我雖是蒹葭,現開著玉樹花,難道他烏紗就沒個窮葛瓜。」參見「 蒹葭玉樹 」。2.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 胡惠生 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無限蒹葭意,殷勤對此圖。」

㈣ 《蒹葭》全文怎麼讀,要注音版

蒹葭(jiān jiā)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
)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
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
,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
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
,宛在水中沚(zhǐ)。

㈤ 蒹葭怎麼讀

[jiān jiā] 。

葭:聲母j 韻母ia聲調第一聲。

蒹:聲母j 韻母ian聲調第一聲。

出自《國風·秦風·蒹葭》,是《詩經》中的一篇。

作品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釋意: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中央。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5)蒹葭怎麼讀擴展閱讀

賞析:詩的象徵,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

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

㈥ 蒹葭這個字怎麼讀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 qī),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㈦ 蒹葭兩個字怎麼念什麼意思出處在什麼地方

「蒹葭」這兩個字的讀音為: [jiān jiā] 。

「蒹葭」的意思:蒹葭是一種植物,指蘆荻,蘆葦。

「蒹葭」出處: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國風·秦風·蒹葭》。

原文節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中央。

(7)蒹葭怎麼讀擴展閱讀

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全詩三章,重章疊唱,後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河水的另外一邊。

從下文看,這不是一個確定性的存在,詩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處,還是伊人像「東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的「南國佳人」。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或者沿著彎曲的水道和沿著直流的水道,都不會影響到對詩意的理解。

㈧ 蒹葭怎麼讀拼音

【詞語】 蒹葭
【全拼】: 【jiān jiā 】
【釋義】: 《詩·秦風》篇名。一般認為是一首情詩,寫對「伊人」反覆追求而終於可望而不可即的憂傷。詩的意境優美深長,有「一唱三嘆」的情致。
【例句】
1、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2、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㈨ 蒹葭怎麼讀

蒹葭的讀音為jiān jiā。

蒹葭出自《詩經》中的《國風·秦風·蒹葭》,指初生的蘆葦,可喻指柔弱微賤之人,也可比喻思慕的人。

原文選段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白話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中央。

(9)蒹葭怎麼讀擴展閱讀

與「蒹葭」有關的四字成語讀音及釋義:

1、兼葭秋水

讀音:jiān jiā qiū shuǐ。

釋義: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2、蒹葭倚玉

讀音:jiān jiā yǐ yù。

釋義:

①比喻兩個品貌極為懸殊的人在一起,顯得很不協調。

②比喻地位卑微的人依附高貴的人。亦作「蒹葭倚玉樹」、「蒹葭玉樹」。

㈩ 《蒹葭》這首詩怎麼讀能否標註上拼音

蒹葭(jiān jiā)蒼蒼
白露霜 所謂伊水 溯(sù
)洄(huí)道阻且;溯游宛
水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謂伊水湄(méi) 溯洄
道阻且躋(jī);溯游宛水坻(
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
水涘(sì) 溯洄道阻且右;溯游
宛水沚(zhǐ)

閱讀全文

與蒹葭怎麼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9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9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609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3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95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5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69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8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30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66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2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28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42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6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5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6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2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12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74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