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什麼意思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李不會言語,下面卻自己出現了小路。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
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意思是說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都走出一條小路,李廣將軍就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南宋詞人辛棄疾在其作品《一剪梅·游蔣山呈葉丞相》也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原文是:
獨立蒼茫醉不歸。日暮天寒,歸去來兮。探梅踏雪幾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白石岡頭曲岸西。一片閑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這首詞作於淳熙元年(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任江東安撫使參議官。葉衡也是當時著名的抗金人物,與作者關系密切。辛棄疾這次在建康任職,也是出於葉衡的推薦。葉衡於是年二月招赴京城,該詞正詠此事。
最後兩句,引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贊頌李廣的話說明葉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們的稱頌,葉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愛戴。
Ⅱ 桃李不言下字成蹊是什麼意思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主動招引人,但人們都來看它們開出的鮮花,採摘它們結出的果實,在樹下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本句話出自於司馬遷的《史記·李將軍列傳論》:「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
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翻譯為:太史公說:《論語》說,「本身行為正,不下命令,人們也奉行;本身不正,即使下命令,人們也不奉行。」這是說的李將軍啊。我見到李將軍,朴實像個鄉下人,不善於言辭。他死時天下無論認識他的或不認識他的,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心地實在使士大夫崇敬,
諺語說:「桃李不能言語,可樹下踩出小路來。」這話雖小,卻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李廣是西漢的名將,他驍勇善戰。自漢文帝、漢景帝至漢武帝,幾十年間,凡與匈奴開戰的,無一次無李廣。他是屢建戰功。匈奴人對李廣是既特別畏懼而又非常敬佩,稱之為「漢之飛將軍」,並曾在內部下令能捉住李廣,一定要「生致之」(活捉他),以便重用。
李廣在漢朝始終沒有重用他,在他60多歲最後一次和匈奴作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當時全軍將士,個個痛哭失聲,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也都不禁流淚。
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代學者顏師古解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等樹,不會說話,從不自我宣傳,但是到桃李樹下來的人卻經常不斷,樹下的野地也會自然地踏出一條路來。做事力求實際,不尚虛聲,就叫「桃李不言」。
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讀音為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原意是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
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言,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論》:「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翻譯:太史公說:《論語》說,「本身行為正,不下命令,人們也奉行;本身不正,即使下命令,人們也不奉行。」這是說的李將軍啊。我見到李將軍,朴朴實實像個鄉下人,口不善於言辭。他死的時候天下無論認識他的或不認識他的,都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實誠懇的心地實在使士大夫崇敬,諺語說:「桃李不能言語,可樹下踩出小路來。」這話雖小,卻可以使人明白大道理啊!
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小路。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艷,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德才兼備,自然能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什麼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樹和李樹不主動招引人,但人們都來看它們開出的鮮花,採摘它們結出的果實,在樹下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