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煬怎麼讀
yáng。煬,形聲字;部首:火。結構:左右結構。意思是熔化金屬。烘乾、烤火。古代謚法,去禮遠眾稱「煬」。
煬字相關組詞:煬器、焚煬、炎煬、煬旱、煙煬、煬和、煬炭、煬灶、煬宮、煬沒、煬蔽、煬煬等。
漢字,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也被借用於書寫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以及派生的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准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現在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⑵ 煬這個字怎麼讀
拼音:yáng,具體解釋如下:
部首:火
筆畫:7
五行:火
繁體:煬
五筆:ONRT
釋義
1、熔化(金屬)。
2、火旺。
(2)煬怎麼讀擴展閱讀
一、煬在象形文字沒有字形演變,煬筆畫如下:
筆畫名稱:點、撇、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如下圖:
二、部分詞語解釋
1、煬器:[yáng
qì]
爐灶。
2、焚煬:[fén
yáng]
焚燒。
3、煬蔽:[yáng
bì]
遮瞞;蒙蔽。
4、煬炭:[yáng
tàn]
舊時畜養妓女營利的婦人。
5、炎煬:[yán
yáng]
火勢熾猛;熾烈的火焰。
⑶ 煬這怎麼讀音
煬
拼 音 yáng
部 首 火
筆 畫 7
五 行 火
繁 體 煬
五 筆 ONRT
基本釋義
1.熔化金屬。
2.火旺。
3.烘乾,烤火。
4.古代謚法,去禮遠眾稱「煬」。
組詞
煬蔽 煬旱 煬沒 煬器 煬宮 焚煬 煬火 煬者 炎煬 煬耀 煬炭 煬和煬灶 煬灶
⑷ 「煬」字怎麼讀
煬拼音:
[yáng]、[yàng]
[釋義] [yáng]1.熔化金屬。2.火旺。3.烘乾,烤火。4.古代謚法,去禮遠眾稱「煬」。
煬 [yàng]
〈動〉
(形聲。從火,昜( yáng)聲。本義:烘烤)
同本義 [roast]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莊子》
向火(取暖);烤火 [warm oneself]
煬,炙燥也。——《說文》
冬則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煬灶口。——《淮南子》
若灶則不然,前之人煬,則後之人無從見也。——《戰國策》
炊 [cook]。如:煬者(灶下燒火的人);煬器(爐灶)
遮蔽,蒙蔽,擋住 [cover]。如:煬沒(湮沒,消失);煬蔽(遮瞞;遮蔽)
〈形〉
熾熱 [hot]
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漢· 東方朔《七諫》
又如:煬火(烈火);煬旱(炎熱乾旱);煬煬(火盛的樣子);煬和(融和;暖和)
另見 yáng
煬 [yáng]
〈動〉
熔煉金屬 [melt metals]
以一鐵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煬之。——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另見 yàng
⑸ 《煬》的讀音應該怎麼讀
煬
【yáng
yàng
】
釋義:
一、yáng
熔煉金屬:以一鐵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煬之。
二、yàng
烘烤: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向火(取暖);烤火:煬,炙燥也。
⑹ 煬字怎麼讀
拼音:yáng,具體解釋如下:
部首:火 筆畫:7 五行:火 繁體:煬 五筆:ONRT
釋義
1、熔化(金屬)。
2、火旺。
(6)煬怎麼讀擴展閱讀
一、煬在象形文字沒有字形演變,煬筆畫如下:
筆畫名稱:點、撇、撇、點、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撇、撇。如下圖:
二、部分詞語解釋
1、煬器:[yáng qì]
爐灶。
2、焚煬:[fén yáng]
焚燒。
3、煬蔽:[yáng bì]
遮瞞;蒙蔽。
4、煬炭:[yáng tàn]
舊時畜養妓女營利的婦人。
5、炎煬:[yán yáng]
火勢熾猛;熾烈的火焰。
⑺ 煬怎麼讀音
煬,煬的繁體字,讀音拼音:yàng、yáng。
釋義:1.熔化金屬。
2.火旺。
3.烘乾,烤火。
4.古代謚法,去禮遠眾稱「煬」。
⑻ 百家姓煬怎麼讀
煬,讀yáng,烤火的意思。百家姓並沒有收錄這個姓氏。
《百家姓》成文於北宋初,總共收錄了568個漢字姓氏(單姓444個,復姓124個),基本涵蓋了當時中原地區常見的姓氏。由於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的融合貫穿於歷史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有新的姓氏產生。加之《百家姓》本身也沒有完全包羅當時的全部姓氏,所以,更多的姓氏並不在《百家姓》中。據近年來的統計,中國的姓氏有12000個到13000個。1996年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共收錄了11969個姓氏。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姓氏不在《百家姓》中。
是否有單姓「煬」的,應該還在調查之中。
⑼ 隋煬帝的煬怎麼讀
"隋煬帝"的"煬"讀【y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