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感測器節點的簡介
節點對本身採集到的信息和其它節點轉發給它的信息進行初步的數據處理和信息融合之後以相鄰節點接力傳送的方式傳送到基站,然後通過基站以互聯網、衛星等方式傳送給最終用戶。
感測器節點是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基本功能單元。感測器節點基本組成模塊有:感測單元、處理單元、通信單元以及電源部分。
處理器模塊是感測器節點的核心,負責整個節點的設備控制、任務分配與調度、數據整合與傳輸等。
㈡ 物聯網的感知層包括哪些技術
物聯網層次結構分為三層,自下向上依次是: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感知層是物聯網的核心,是信息採集的關鍵部分。感知層位於物聯網三層結構中的最底層,其功能為「感知」,即通過感測網路獲取環境信息。感知層是物聯網的核心,是信息採集的關鍵部分。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用於識別 物體,採集信息。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感測器、M2M終端、感測器網關等,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採集信息,與人體結構中皮膚和五官的作用類似。
對我們人類而言,是使用五官和皮膚,通過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和觸覺感知外部世界。而感知層就是物聯網的五官和皮膚,用於識別外界物體和採集信息。感知層解決的是人類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數據獲取問題。它首先通過感測器、數碼相機等設備,採集外部物理世界的數據,然後通過RFID、條碼、工業現場匯流排、藍牙、紅外等短距離傳輸技術傳遞數據。感知層所需要的關鍵技術包括檢測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等。
感知層由基本的感應器件(例如RFID標簽和讀寫器、各類感測器、攝像頭、GPS、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等基本標識和感測器件組成)以及感應器組成的網路(例如RFID網路、感測器網路等)兩大部分組成。該層的核心技術包括射頻技術、新興感測技術、無線網路組網技術、現場匯流排控制技術(FCS)等,涉及的核心產品包括感測器、電子標簽、感測器節點、無線路由器、無線網關等。
一些感知層常見的關鍵技術如下:
l 感測器:感測器是物聯網中獲得信息的主要設備,它利用各種機制把被測量轉換為電信號,然後由相應信號處理裝置進行處理,並產生響應動作。常見的感測器包括溫度、濕度、壓力、光電感測器等。
2 RFID:RFID的全稱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頻識別,又稱為電子標簽。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它主要用來為物聯網中的各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標示。
3 感測器網路:感測器網路是一種由感測器節點組成網路,其中每個感測器節點都具有感測器、微處理器、以及通信單元。節點間通過通信網路組成感測器網路,共同協作來感知和採集環境或物體的准確信息。而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簡稱WSN),則是目前發展迅速,應用最廣的感測器網路。
對於目前關注和應用較多的RFID網路來說,附著在設備上的RFID標簽和用來識別RFID信息的掃描儀、感應器都屬於物聯網的感知層。在這一類物聯網中被檢測的信息就是RFID標簽的內容,現在的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超市倉儲管理系統、飛機場的行李自動分類系統等都屬於這一類結構的物聯網應用。
㈢ 什麼是無線感測技術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將傳統感測器採用點對點傳輸、連接感測控制器而構成感測網路雛形,我們把它歸之為第一代感測器網路。隨著相關學科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感測器網路同時還具有了獲取多種信息信號的綜合處理能力,並通過與感測控制的相聯,組成了有信息綜合和處理能力的感測器網路,這是第二代感測器網路。而從上世紀末開始,現場匯流排技術開始應用於感測器網路,人們用其組建智能化感測器網路,大量多功能感測器被運用,並使用無線技術連接,無線感測器網路逐漸形成。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新一代的感測器網路,具有非常上世紀70年代,其發展和應用,將會給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帶來深遠影響。
無線感測器網路可以看成是由數據獲取網路、數據頒布網路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組成的。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集成有感測器、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節點,各節點通過協議自組成一個分布式網路,再將採集來的數據通過優化後經無線電波傳輸給信息處理中心。
㈣ internet採用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TCP/IP協議
㈤ 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節點定位採用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感測器網路系統通常包括感測器節點(sensor)、匯聚節點(sink
node)和管理節點。大量感測器節點隨機部署在監測區域(sensor
field)內部或附近,能夠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網路。感測器節點監測的數據沿著其他感測器節點逐跳地進行傳輸,在傳輸過程中監測數據可能被多個節點處理,經過多跳後路由到匯聚節點,最後通過互聯網或衛星到達管理節點。用戶通過管理節點對感測器網路進行配置和管理,發布監測任務以及收集監測數據。
感測器網路節點的組成和功能包括如下四個基本單元:感測單元(由感測器和模數轉換功能模塊組成)、處理單元(由嵌入式系統構成,包括CPU、存儲器、嵌入式操作系統等)、通信單元(由無線通信模塊組成)、以及電源部分。此外,可以選擇的其它功能單元包括:定位系統、運動系統以及發電裝置等。
㈥ 網路節點親密度
感測器網路系統通常包括感測器節點(sensor)、匯聚節點(sink node)和管理節點。大量感測器節點隨機部署在監測區域(sensor field)內部或附近,能夠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網路。感測器節點監測的數據沿著其他感測器節點逐跳地進行傳輸,在傳輸過程中監測數據可能被多個節點處理,經過多跳後路由到匯聚節點,最後通過互聯網或衛星到達管理節點。用戶通過管理節點對感測器網路進行配置和管理,發布監測任務以及收集監測數據。 感測器網路節點的組成和功能包括如下四個基本單元:感測單元(由感測器和模數轉換功能模塊組成)、處理單元(由嵌入式系統構成,包括CPU、存儲器、嵌入式操作系統等)、通信單元(由無線通信模塊組成)、以及電源部分。此外,可以選擇的其它功能單元包括:定位系統、運動系統以及發電裝置等。
㈦ 求助!!!計算機專業詞彙翻譯
小錯,瑕疵。應該是指哪個不完美,不妥當的程序吧。
㈧ 無線感測器網路體系結構包括哪些部分
感測器網路系統通常包括感測器節點(sensor)、匯聚節點(sink node)和管理節點。大量感測器節點隨機部署在監測區域(sensor field)內部或附近,能夠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網路。感測器節點監測的數據沿著其他感測器節點逐跳地進行傳輸,在傳輸過程中監測數據可能被多個節點處理,經過多跳後路由到匯聚節點,最後通過互聯網或衛星到達管理節點。用戶通過管理節點對感測器網路進行配置和管理,發布監測任務以及收集監測數據。 感測器網路節點的組成和功能包括如下四個基本單元:感測單元(由感測器和模數轉換功能模塊組成)、處理單元(由嵌入式系統構成,包括CPU、存儲器、嵌入式操作系統等)、通信單元(由無線通信模塊組成)、以及電源部分。此外,可以選擇的其它功能單元包括:定位系統、運動系統以及發電裝置等。
㈨ 什麼是匯聚節點
即sink節點,在無線感測器網路指匯聚結點,主要負責感測器網與外網(如gprs, internet等)的連接,可看作網關節點。
感測器網路節點的組成和功能包括如下四個基本單元:感測單元(由感測器和模數轉換功能模塊組成)、處理單元(由嵌入式系統構成,包括CPU、存儲器、嵌入式操作系統等)、通信單元(由無線通信模塊組成)、以及電源部分。此外,可以選擇的其它功能單元包括:定位系統、運動系統以及發電裝置等。
在感測器網路中,節點通過各種方式大量部署在被感知對象內部或者附近。這些節點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無線網路,以協作的方式感知、採集和處理網路覆蓋區域中特定的信息,可以實現對任意地點信息在任意時間的採集,處理和分析。一個典型的感測器網路的結構包括分布式感測器節點(群)、sink節點、互聯網和用戶界面等.
感測節點之間可以相互通信,自己組織成網並通過多跳的方式連接至Sink(基站節點),Sink節點收到數據後,通過網關(Gateway)完成和公用Internet網路的連接。整個系統通過任務管理器來管理和控制這個系統。感測器網路的特性使得其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其無處不在的特點使其在不遠的未來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