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琴需要用什麼材料做
材質琴身材質是影響古琴音色的首要因素。古琴的面板一般為桐木或杉木製,底板為梓木或楠木製。木材必須風干,否則木質會開裂起翹,且音色不好。木料自然風干需要很長時間,因此斫琴者常搜羅各種陳年古木(古墓敗棺或是古宅樑柱)用來斫琴。 古琴的面板和底板以魚膠膠合。
古琴面板上先要用漆灰作一層灰胎,這樣可以保護木質松軟的琴面。最常用的漆灰是用鹿角霜和生漆調和而成的鹿角灰。古琴表面塗以中國大漆(生漆),大多數情況下用黑色漆,少數用硃色、褐色和紫色。待漆干透後,用油石蘸水細磨古琴表面。
其他附件如岳山、承露、龍齦、雁足、琴軫則用硬木、玉石等堅硬材料製成。
琴徽共13個,多用螺鈿或玉石製成。
琴弦傳統的琴弦為絲弦,現代採用尼龍鋼絲弦。
絲弦是將規定數目的絲線扭成一股,然後繞在框架上浸入裝有弦膠的缸內,以使絲弦不會再鬆散。一段時間後取出晾乾,然後截成合適的長度。 絲弦共有三種規格,「太古」為標准弦,「中清」最細,「加重」最粗且弦外纏絲。按《與古齋琴譜》所述,「中清」琴弦最佳,因為其音色最為細膩清脆。絲弦音色古樸獨特,但音準不穩定、易斷、演奏難度高。
尼龍鋼絲弦是在鋼絲外包裹尼龍層製成的,具有音量大、強度高、音準穩定的優點,逐漸取代了絲線成為了古琴的主流。不過也有人認為鋼絲弦金屬味過重,而傳統絲弦獨特的音色是無可取代的。
古琴的傳統上弦法中,先將琴弦右端用繞在琴軫上的絨剅拴住,向左拉過岳山、面板直至繞過龍齦纏在琴底的兩個雁足上。如果要調節音高,則通過旋轉琴軫來調節絨剅長度來控制弦的張力實現。
為了上弦便利,現代出現了一種古琴上弦器,可以卡在雁足上,然後用調音扳手擰緊,與古箏的琴釘類似。上弦器對於力氣小,拉緊琴弦纏在雁足上有困難的人是很方便的。但是這種上弦多顯累贅,並未普及。
Ⅱ 古琴的琴面是什麼材料
琴面多為桐木所制,琴底多為梓木。因為桐木松軟,製作琴面能使琴的音色更美。 梓木堅硬,製作琴底能使琴堅牢不易變形。
Ⅲ 怎麼區分桐木和杉木 古琴的
梧桐原產於中國,屬於桐科的落葉喬木,種子,花,葉,根。皮等均可如要。它和同名為」桐「的油桐(大戟科),泡桐(玄參科),法國梧桐(懸鈴木科)沒有親緣關系。
梧桐樹高大挺拔,樹干五節,向上直升,氣勢昂揚。樹皮平滑翠綠,樹葉濃密,從干到枝,一片蔥郁,顯得清雅潔凈。 」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把梧桐的碧葉青干,桐萌婆裟的景趣寫得淋漓精緻。
實際使用中,梧桐為可用之面板選擇。多有人梧桐。泡桐你分明,究其原因,是由於二者的重量存在詫異,梧桐雖不甚重,但泡桐卻較輕,成琴之後,可順木紋用指掐分辨,泡桐極軟,梧桐較硬。現存老琴,多為梧桐及其他桐木。梧桐叩之音沉靜而內斂,振動適度而金石韻足,較之泡桐振動過大,放而不收的特性,是有極大優勢的。但梧桐老材難覓,今人多用杉木,亦為極好之選擇。
杉木
杉木是我國分布較廣的經濟樹種,和梧桐一樣,杉木的根,樹皮,秋谷,木材,葉皆可以入葯。除了面板和底板,斫琴過程中使用的灰胎原材料,乃至生漆,在中醫看來,都是可以如要的,這顯示了古人在斫制之外,對自然的一另一種思考。
杉木紋理通直,結構均勻,穩定系數高,且杉木中含有「杉腦」,這也是杉木發出香味的原因,這種物質,是杉木抗蟲耐腐的主要原因。想必傳世的杉木製古琴能留存至今,與此也有或多或少的關系。
在眾多杉木的品種里,作為面板使用以雲杉振動效果最好,雲杉質地輕而硬,聲學性能極佳,傳聲速度可達每秒5116米,對不協調的高音諧波有較好的過濾,發出清晰明亮,純凈優美。
另生長在湖南境內的一種杉木,材重質脆,版面有雨點狀褐色斑點,叩擊聲音清脆如鈴,作為琴材亦為上選。
杉木作為面板,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使用這么多,也沒有像今天這么受到重視。老杉叩之發聲多清越而質密,其出音多細膩秀潤,錦密柔滑,亦有渾厚曠達者。老杉種類繁多,選擇時要根據所有底板正確配用。
泡桐
梧桐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北宋陳翥所著《桐譜》一書,比較全面地記載了古代勞動人民在泡桐栽培和桐木利用方面的豐富經驗,至今人有重要參考價值。1949年以後泡桐造林獲得很大發展,主要產地河南省的蘭考縣。泡桐作為樂器製作材料,多使用於琵琶和古箏等
泡桐作為古琴面板在今天也被廣泛使用,因其較容易解決斫制時的振動問題,正所謂其利即其弊,泡桐製作的古琴,如灰胎不能很好的抑制振動,後期音色易發空燥浮,溫勁不足,扁平過甚。其音質大多遠達性差。穿透力缺失,向下性不好。泡桐與古琴所追求的內斂,含蓄之音色似有相餑,但也有少數的老材適合斫制,應選擇合合適的地板相匹配。
梓木
梓木是我國歷代斫琴使用最多的木材品種,梓木不但是製作樂器的優質材料,也是製作器具之良材。梓木亦可入葯,梓木煎湯,桶上蒸之,可治手足通風,以梓木屑煎濃汁服之,治霍亂上吐下瀉。
古代低窪個下葬時亦多用梓木做棺。此外,梓木還是木胎漆器的胎底良材。和梧桐一樣,梓木是中國人認為的另一種吉祥樹。中國人古代如果生了女孩,會種上一顆梓樹,等女兒出嫁的時候,用來做傢具。古代用梓木雕刻版刻字然後印刷,因此古代書籍出版也叫「付梓」。
梓木無論是斫制理論還是實際斫制中,都是底板的最有選擇,有著其他木材所不具備的有事,擊之聲厚重而有金石韻。這正是梓木作為陰底所暗含的難得陽氣。
金絲楠木
金絲楠木為楨楠屬樹種,在中國約有34種,只要顯現金絲明顯的均可確定為金絲楠木。金絲楠木的名氣很氣,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材,材色一般為黃中帶淺綠,也有些呈黃紅褐色。金絲楠木中的結晶體顯著多餘普通楠木,木材表面在陽光下金光閃閃,金絲浮現,有一種至尊至貴的高雅氣息。
《博中要覽》記載楠木有三種: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帶清香,紋理也很美觀;二是金絲楠,木紋里有金絲,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更為難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結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紋;三是水楠,木質較軟,多用其製作傢具。古代帝王龍椅寶座多選用優質金絲那木製作。另金絲楠木還是古代修建皇家宮殿,陵寢,園林等的特種木材,該樹種自清代起就稀有了。
實際使用中,金絲楠木也是作為底板的一種選擇,叩之其音堅實,發聲沉而不悶。對老杉類中振動略大的面板有很好的抑制,兩者也是不錯的搭配。
Ⅳ 中國古代名貴古琴的材料
做琴第一環節就是選料。據記載唐代斫琴家雷威在刮大風時就去峨眉聽樹,刮大風時風吹樹枝震動和琴弦有同樣的原理。風吹樹梢為弦。
一、古琴面板用材
斫琴的面板木料要求「輕、松、脆、滑」。其實杉木就有「輕、松、脆、滑」的特點。
1、杉木
杉:shan平聲,又讀sha平聲。杉木分很多種,古代說的松木,有的其實就是杉木。古人認為松杉同種,也認為松柏同種。杉和松在古人眼裡不像現在分的那麼清楚,比如古人認為蝙蝠就是鳥,鯨魚就是魚。
杉樹生長在海拔2500到4000米的高寒帶地區。杉樹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樹種,也是最長壽的的樹種之一。杉樹分很多種,有水杉、雲杉、茫杉、油杉、銀杉、紅豆杉、鐵杉、灰杉、柔葉杉、柳杉、松杉等,在我國就有幾十種。
杉樹大多是常綠喬木,有的也落葉。到秋天就落葉的是一種水杉。北京日壇公園就有一株很大的水杉。小時候一有時間就去看那棵樹,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喜歡那棵樹。到現在我有時間回家還是去看看那棵樹,並和那棵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還好我住朝外,離日壇公園不太遠。
杉木屬軟木且由於材質關系如纖維鬆散粗壯,木材易吸水潮濕等因素,在北方乾燥後非常容易裂。其實在南方也裂,但比北方幾率少一些,俗稱「十杉九裂」、「,裂一分深一寸」。,意思就是說杉木大多愛裂,裂1公分的寬度向下就裂10公分的深度,換算裂2公分的寬度,就深20公分了呵呵。
2、梧桐
梧桐原產我國,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梧桐因此又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徵。唐代孟郊有詩雲:「梧桐相扶老,鴛鴦會雙死。」梧桐在我國栽培很廣,桐樹分多種。梧桐又叫青桐,海南梧桐;泡桐又叫白花桐。還有美國梧桐又叫一球懸鈴木,法國桐又叫懸鈴木。泡桐生長速度特快但容易空心。解決空心的辦法就是樹苗長大約2米左右是把樹經和地皮齊消掉反復2次就可以了。泡桐制琴聲音不易掌握:要麼空,要麼悶。不讓它空它就發悶,不讓它悶它就發空,而且聲音還容易燥要多次試驗後才可掌握。
二、古琴底板用材
1、梓木,
梓樹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和及以北的一種樹,有些地方叫臭梧桐。梓木抗腐蝕性比較強,古代帝王的漆棺有的就用梓木做的。據說出土編鍾的支架框架也還是用梓木做的。梓木也是製作木胎漆器的主要材料,特性不伸縮。
2、楸木
楸樹又稱楸子,落葉喬木。木紋密度都和梓木差不多,梓木更脆一些楸木韌度更好一些。
3、其他木材
比較適合做底板的有梓木、楸木、核桃木、杉木、榆木、椿木、柏木、白松、雪松等。其中雪松也是做小提琴的主要材料。現在也有用進口木頭做底板的,如沙比利、紅花梨、草花梨、巴西花梨等。
木材最好乾燥木紋順直無裂縫、無蟲蛀、無結疤,如果結疤太多太大會影響按音,松透程度會差些。
木材新老
木材有新老。新木並不是不好,據記載唐代雷威就用新木斫琴。當然新木是把樹伐來放上幾年干透才可使用。無論新木老木做出來的新琴都會有火氣。相對新木火氣會大一點,也不是絕對。有老木比新木火氣還大,老木這個「老」是有度的,並不是越老越好。
木材的處理
如果是新木最好是自然陰干,木頭怕曬怕風怕潮。在陰涼的地方放上幾年,經過四季的變化木性會穩定很多。南方木頭來到北方要放一段時間,因為南方比較潮濕北方比較乾燥,氣候的差異木頭容易裂。
三、古琴面底板粘合材料及夾具
古琴面板與底板採用膠合的方式,即使用動物膠或化學膠粘接,並需要施加足夠的壓力以保障粘接牢固,可以使用傳統方法如布帶加楔子或現代方法如各種工業夾具(如C夾、F夾等)
膠一般是動物膠。膠分三類:工業用、食用、葯用。膠有米魚和黃魚、牛皮膠、豬皮膠骨膠鹿筋膠等。動物膠用起來比較麻煩,傳統工序復雜,初學者在短時間內不易掌握。
古代合琴有單獨使用骨膠或魚鰾膠或與大漆混合成「法漆「使用;今人用白乳膠及樂器專用膠較多。
四、古琴配件材料
古琴配件包括演奏用結構配件如岳山、齦托、雁足、琴軫、琴徽,這些配件結合琴體構成古琴的發聲體系;裝飾輔助配件如龍齦,軫池板、護軫等,對古琴琴體起到保護和美觀作用。
配件有紫檀、花梨、紅木、棗木、玉石、象牙、烏木、黑檀等。
雁足、琴珍有的用犀角、牛角、象牙、翡翠、白玉、瑪瑙等。
護軫配件一般用普通木料,如與底板材料一致或密度接近等,以便於古琴整體髹飾。
在古代只有小葉檀的,也就是印度紫檀。中國廣東廣西也有少量紫檀,現在也有大葉紫檀也就是非洲紫檀。大葉紫檀我國是在九幾年才開始大量進口的。花梨又分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現在又有巴西花梨、非洲花梨等。
其實配件也是鑒別古琴年代標准之一。唐宋時配件大多用紫檀棗木,明清時大多用烏木紅木等。紅木也就是酸枝,酸枝又分紅酸枝、白酸枝、黑酸枝。白酸枝又叫緬甸黃檀。都屬紅木酸枝主要產在緬甸、寮國、印度、越南、泰國,古代在我國福建廣東雲南也曾出產酸枝。
琴徽
琴徽以白色為上,光潔醒目的同時也比較柔和。大多用蚌殼製成,也有用黃金、象牙、白玉、珍珠、貝珠、鮑魚殼、硨磲、白瓷等。要和漆面平凸起來的是盲人用的,以方便找徽位。琴徽以圓形為正規,不要太大不要太小。太大顯得愚笨,太小顯得太小氣。古代宮琴一般琴徽做的比較大些以顯皇家氣魄。
琴徽還有做成五角形、六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橢圓形等,純屬惡搞。
五、古琴漆灰材料
古琴所用漆灰主要起到保護古琴木胎體並影響古琴之音色的作用,傳統上有不同種類的漆灰如鹿角漆灰、瓦灰、八寶灰等,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鹿角灰,
鹿角灰就是由梅花鹿和馬鹿的角加工成的。鹿的角每年春天長出來,到秋後就會脫落。這也是鹿特有的再生能力,別的動物沒有這樣再生能力的。小鹿從生下來每年的角分一層岔,看鹿幾歲了一般看鹿角幾層岔就知道了。鹿角春天長出來是軟的,那時叫鹿茸。等到秋天就會骨質化,秋後鹿角脫落了再把鹿角加工成鹿角霜。用小鹿生下來第一次長出來的角做成的鹿角霜稱之為血霜又叫胎霜。
二杠角,
什麼是二杠角呢?就是在鹿角分第一個岔是就叫二杠角。鹿角霜的加工方法是水煮去膠質,剩下的渣子就是鹿角霜了。
還有用牛,羊,豬骨頭做灰胎得,加工方法水煮去油脂,要煮到骨頭發酥為止,或煅。煅是一種加工方法,就是用火燒空的砂鍋並把骨頭放進去等溫度達到,把骨頭倒出來,向骨頭上一灑冷水骨頭就開了。
磚瓦灰
磚瓦灰一般用老房磚瓦,老房磚瓦經過幾十年或上百年日曬風吹嚴寒酷暑,火氣會小很多,瓦灰聲音容易發虛也不耐磨損,容易脫落而且可能在短時間內脫落不易修補。
石膏灰,用熟石膏和大漆混合做灰胎。
血料灰
血料灰一般,,用豬血,豬血要經過發酵和大漆混合才可能用,傳世琴中極少有血料灰的
還有就是鹿角灰里摻銅沫瓷粉螺鈿屑、金銀屑,不但美觀而且更添加了幾分金石味絲弦有金石味是很好聽的。
此外在漆面底下灰胎上面撒金銀、銅,就是把金銀銅鉑弄碎做漆面時撒上去更顯得華貴。
八寶灰鹿角灰里夾雜和田白玉、翡翠、瑪瑙、金、銀、硨磲、綠松石、珍珠、紅珊瑚等比較名貴的寶石。
六、髹飾材料
傳統古琴髹飾用漆,主要是大漆;今人也同時使用合成漆類。
漆
漆指大漆,又叫國漆、土漆、生漆、油漆。我國最早三大土特產就是蜂造蜜、蠶吐絲、樹割漆。中國用漆的歷史很悠久,約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有氏族用漆器為食器祭器,早在春秋時期用漆業就已經很發達了,此後又經過千百年的發展。
了解漆要先了解漆樹。
漆樹主要分布在亞溫帶地區在我國分布很廣。漆樹多生長在氣候溫和,陽光充足的地方,在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柬埔寨、泰國、印度都有分布,但無論產量還是質量都不如我國。我國的生漆品質馳名世界每年有大量的出口,歐洲是沒有漆樹的。
俗語說凡漆皆黑但是漆也有相對比較,透明的、黑的、紫的、紅色的、棕色的、栗殼色的不同產地的漆顏色氣味及質量乾燥期是不一樣的。漆的質量和產地漆樹的品種,漆樹的年齡割漆的季節有著緊密的關系。然現在有的給漆樹人工噴葯加催漆劑來增加產量,但是對質量多少有影響了。
還有陽山漆、陰山漆之分。一般頭幾刀漆水分比較大,後幾刀漆也不好。分頭刀漆、中刀漆、尾刀漆。最好是在伏天割的漆當然漆樹是割一年漆休息一年的還要換方位割,讓漆樹的傷口盡可能在短時間內癒合。連年不斷的割漆不但漆的質量不好,而且還會把樹給累死。
安漆的加工,又分毛生漆。毛生漆經過濾成純生漆,在加工經太陽曬至熟漆、精緻漆、推光漆、罩光漆、改性漆、快乾漆、廣漆、亮光漆。
目前我國各地方漆樹品種大約有四五十種有大漆木和小漆木之分,大漆木壽命比較長漆的產量要比小漆木大些也比較耐寒耐旱,下面介紹一些主要品種:
介紹在我國主要產漆的地方,
在我國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廣東、台灣、海南、四川、甘肅、山東、安徽、湖南、湖北、貴州、雲南、浙江、廣西都有分布。
其中山西、湖北、貴州、雲南、四川的產量比較大,下面介紹我知道產漆的地方:
陝西安康:安康漆很出名,稱之為金漆。漆割出來的顏色,比較發黃金色。
四川還有北川平武巫山、青川,當然青川經過地震毀滅了大量漆樹。
湖北毛壩
貴州畢節,畢節漆很出名黑度大硬度高乾燥快,還有光澤好,還有金沙大方鳳崗安順。
目前我國各地方漆樹品種大約有四五十種,有大漆木和小漆木之分,大漆木壽命比較長,漆的產量要比小漆木大些也比較耐寒耐旱,下面介紹一些主要品種:
大紅袍漆樹為小漆木原產陝西,紅皮高八尺漆樹為小漆木原產陝西。陽高漆大樹又叫毛壩大木是大漆木原產湖北;陽高小漆樹又叫毛壩小木,火罐子漆樹為小漆木原產陝西;貴州紅漆樹是小漆木;天水大葉漆樹為大漆木甘肅;雲南鎮雄大漆木樹;白皮小漆木樹原產廣西,沖天小漆木樹原產湖北。
稀釋
生漆的稀料有樟腦油,次之松節油,生漆也溶於酒精煤油、汽油等。它們都是帶有揮發性的溶劑。但是酒精、煤油對漆的破壞性比較大會改變漆性一般不提倡用,,煤油對漆的光澤比較好,非常亮,賊亮賊。,但是這個亮是暫時的一般過,2到6個月以後亮度就會消失,,漆面沒有光澤非常難看。
桐油
桐油是一種天然乾性植物油。又分廣油和明油、生桐油熟桐油。生桐油乾的比較慢,人們常說的油漆,漆是指大漆,油是指桐油。桐油也是天然的塗料,可以和大漆混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
七、結構用材料
麻布(又稱夏布,葛布等),是中國特產的天然織物。使用歷史悠久,自然環保且堅固耐用,裱糊於古琴經過靠木漆髹飾後的胎體之上,可有效地保護木胎防止開裂並對於古琴琴弦振動有傳遞和吸收作用……
八、礦物顏料與有機染料
染料一般染料都是礦物質染料也有生物染料染料,有石綠、硃砂、銀朱、氧化鐵、黑炭、黑墨、油煙黑等;有的硃砂遇見大漆會變色發黑,由於含鐵量大而與大漆產生化學反應,要經過加工處理才可使用。
九、琴弦
琴弦有絲弦、鋼弦尼龍弦、納米弦、銅包絲等。其實新的琴弦無論絲弦還是鋼弦都有火氣。剛上的新弦火氣比較大,彈一段時間火氣會小很多。有些人認為只有琴身才有火氣,那是不對的。現在有的鋼弦含鐵量比較大,所以金屬味就比較濃,弦還容易斷。
Ⅳ 一般古琴的琴面為什麼材料
雖然人們都知道古琴是用木頭做的,但具體用的什麼木,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那麼一般古琴的琴面為什麼材料呢? 由於古琴面板需要滿足「松」、「透」,底板相對要「堅」,「實」,才能發妙音,才能陰陽調和,所以古人在選面板材的時候非常認真仔細,也有很多典故,一般而言古琴的琴面都是選用古舊的桐木,但是雷氏蹊徑獨辟,選用杉木,而歷代評價勝於桐木琴,不得不說是雷氏斫琴的高妙之處。同時,面板要選擇紋理順直的材質。此外木材近地則音易濁,不清亮,不脆,而靠木梢則音易飄,因此取中段最好,也最貴重。可用來斫琴,作面板的木材種類很多,如桐木、雲杉、白松、澀木等都可作面板,不過木質硬的要用料薄一點,而木質松軟的用料則相應要厚一點。舊時個別有用樟木面,也有用桐木。樟木接近鐵梨,色淡,發黃,也有人稱之為硬木,而桐木則發黑,發暗。琴材要年久乾燥才不易變形,其木曲直已定,又加堅燥扣擊其面而聽其聲,聲堅勁清響,因此有人選梁木、樑柱或木電線桿作琴材。這些都適合作面板,也可作底,但作面板尤佳。老木越來越不易得,現在為節省時間琴材多用新木高溫處理來滿足松透的要求,然而這種新木材音質燥,用放大鏡觀察,則木材中纖維已斷,而自然風乾的木材則木紋完整,因此後者音色相對要更好。
Ⅵ 製作古琴的上等木材有哪些
古琴木材介紹古琴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音樂史料。
因古琴琴材的差異性,使得琴音出現蒼老、清亮、渾厚、圓潤、古樸、清靈諸說,而琴的「四善」(蒼、松、脆、滑)、「九德」(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則是前人對古琴琴材及音韻的總結。古琴音色各俱千秋,是古琴音樂魅力之一。正如《夢溪筆談》所言「以琴言之,雖皆清實,其間有聲重者,有聲輕者,材中自有五音」。(1)
古琴琴材通常以桐木為主,面桐底梓最為常見,此外尚有栒木、漆木、松木、荔枝木、伽陀羅木、杉木、楸木等皆可做為琴材。現將所知有關琴材考據略述如下,以為拋磚引玉並冀得同道斧正。
一、桐木
《詩經·定方之中》載:「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定方之中》當作於衛文公的晚年或死後,這篇具有史詩性質的詩作,追敘了當時事情,即公元前658年齊桓公率領諸侯助衛遷都楚丘,及衛文公文治武功,中興衛國的史實。
可見春秋戰國之際,就已知椅、桐、梓、漆四種樹材皆可用於製作琴瑟。《詩經·定方之中》堪為存見最早的史料記載。
《新論·琴道》(2)載:「昔神農氏始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七發》(3)言:「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於是背秋涉冬,使琴摯斫斬以為琴,野繭之絲為弦。」則是漢代有關前賢斫桐為琴的記載。
又《洞天清錄》(9)載:「昔吳越忠懿王能琴,遣使以廉訪為名,而實物色良琴。使者至天台宿山寺,夜聞瀑布聲,正在檐外,晨起視之,瀑下淙石處正對一屋柱,而柱且向日,私念曰:『若是桐木,即良琴處在是矣。』以刀削之,果桐也,即賂寺僧易之。取陽面一琴材,馳驛之開乞,俟一年,斫成,獻忠懿,一曰洗凡,二曰清絕,逐為曠代之寶。」
可見五代之時,斫琴已知選古舊材之道,且以嶧陽桐為佳。
1、梓木
《左傳·襄公二年》:「穆姜擇美檟,以自為梓與頌琴。」
杜預註:「梓,棺也。」梧桐別名。《爾雅·釋木》「梓、梧」,郭璞注「今梧桐」,郝懿行義疏:「棺謂之梓,古者以桐為棺,因而桐亦名梓。」
又《古琴疏》(4)載:「伏羲時,嬰煙貢梓,帝命下相柏皇斲而為琴,一曰『丹維』,二曰『祖戕』,三曰『委文』,四曰『衡華』。
《說郛》(5)載:「祝融取瑤山之梓作琴,彈之有異聲,能致五色鳥舞於庭中。琴之至寶者,一曰『皇來』,二曰『鸞來』,三曰『鳳來』。」
綜上可知梓木作琴古已有之,梓木亦即桐木。古時桐木也用於棺木,而後代棺木亦有用雜木,故棺木、梓木不可等同而論,應細加察之。
2、霹靂木
《霹靂琴贊並序》(6)言:「『霹靂琴』零陵湘水西,震余枯桐為也。始,枯桐生石上,說者言:『有蛟龍伏其穴,一夕暴震,為火所焚,至旦乃已。其餘硿然倒卧道旁,震旁之民,稍柴薪之,超道人聞,取以為三琴。琴莫良於桐,桐之良,莫良於生石上,石上之枯又加良焉。火之餘,尤加良焉。震之於火為異,是琴也,既良而異合而為美,天下將不可載焉!』微道人,天下之美幾喪。余作贊辟,識其越之右與左,以其著事,又益以序,以為他傳。辭曰:『惟湘之涯,惟石之危,龍伏之靈,震余之奇,既良而異,爰合其美,超實火之,贊者柳子。』」
又《廣博物志》(7)載:「列子嘗游泰山,見霹靂傷柱,因以制琴,有大聲。」
可見桐木或其它成材,經自然雷電火焚之後,木液盡失,也為斫琴佳材。
3、木魚
《魚琴賦並序》(8)載:「丁從事獲古寺破木魚,斲為琴,可愛玩,潘叔冶從而為賦,余又和之,將以道其事,而寄其懷。賦曰:『為琴之美者,莫若梧桐之孫枝,夫其生也,附崖石,遠水涯,陰凝其液,陽削其皮,曾無漫戾,而沈實之韻資。噫,始其遇,匠氏也,有幸不幸焉,故未得盡厥宜,其於不偶,若陷於夷,刳中刻鱗,加尾及髻,宛然而魚,曰擊而椎,主彼齊眾之律令,則聲聞囂爾而四馳,粵有好事者,竭來睨之,取為雅器,制擬庖犧,徽以黃金,弦以纏絲,音和律調,乃升堂室,嗚呼,琴兮,遇與不遇,誠由於通窒,始其效材雖甚辱兮,於道無所失,今而決可以參金石之春天焉,無忘在昔為魚之日。』」
木魚晨夕近鍾鼓,為金聲所入,亦為斫琴良材。
「琴雖用桐,然須多年木性都盡,聲始發越」 (10)琴材「以桐面梓底者為上,純桐者次之,桐面杉底者又次之,琴取桐為陽木,梓為陰木,木用陰陽,取其相配,以召和也。」 (11)桐木為落葉喬木,常見有白花桐,楸葉泡桐,川桐等。其材質輕軟,富有彈性,紋理細致,不易為蟲所蝕,且隔熱防潮不易火燒,為制樂器良材,其中以白花桐最佳,若桐木年代久遠,其木質木液盡失,木色全無白色,紫色透里,紋理細密,不翹不裂,堪稱最佳斲琴之材。
如:唐琴「九霄環佩」面桐底杉,(現藏故宮博物院);
宋琴「疊山號鍾」面桐底梓(楊宗稷《琴學叢書》有詳細記載);
唐琴「大聖遺音」桐木斲;
唐琴「玉玲瓏」面桐底杉;
唐琴「飛泉」杉木斲。
二、栒木
《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侯會魯同伐齊,孟莊子斬其栒,以為公琴。」
這是存見最早用栒木製琴的記載。
栒木如椿,又叫「香椿」,為落葉喬木,木材為紅褐色,其木質堅實,紋理細致,不翹不裂,耐濕為其特性。
三、漆木
《唐國史補》(12)載:「李汧公雅好琴,常斲桐,又取漆筩為之,多至數百張,求者與之。有絕代者,一名『鄉泉』,一名『韻磬』,自寶於家。」
李汧公是指唐丞相李勉,曾著有《琴說》一卷。
又《詩集傳》(13)載:「椅、梓實桐皮,桐,梧桐也,梓、楸之理白色而生子焉;漆,木有液粘黑,可飾器物。四木皆琴瑟之材也。」
唐、宋之際已有用漆木斲琴之舉。
漆木為落葉喬木,木材為黃色,木質硬實,紋理細致。
四、松木
《琅嬽記》(14)載:「雷威斲琴,不必皆桐,遇大風雪,獨往峨嵋酣飲,著蓑笠,入深松中,聽其聲連延悠揚者伐之,斲為琴,妙過於桐。」
唐代斲琴高手以蜀之「九雷」(雷儼、雷霄、雷文、雷氏、雷威、雷珏、雷會、雷迅、雷煥)、郭諒,吳之張越、沈鐐,和李勉、馮超等著稱。而用松木斲琴為唐雷威始創。「唐賢所重為張雷之琴,雷琴重實,聲溫勁而雄,張琴堅清,聲激越而潤」 (15)雷琴在唐時已為人所重。
松木為常綠或落葉喬木,常見有紅松、白松、黃花松、馬尾松等。就木質而言黃花松最硬,馬尾松、紅松、白松依次之,從紋理來看紅松最為細密理直,馬尾松、黃花松、白松相序而列。
南宋「片秋」琴,松木斲
清 「玉振」琴,松木斲 (沈草農藏)
五、荔枝木
《文獻通考》(16)載:「荔枝性堅文直,色正而音切,生於南閩,以芳實味美聞,裁之為琴,非古也,唐御史尉遲君與長樂馮端始為之。」
唐代也有用荔枝木斲琴之說。
荔枝木材質堅實,紋理細密,不翹,不裂。
六、伽陀羅木
《夢溪筆談》(17)載:「吳僧智和有一琴,琴瑟徽碧,紋石為軫,制度者韻皆臻妙。腹有李陽冰篆數十字,其略雲:『南溟島上得一木,名伽陀羅,紋如銀屑,其堅如石,命工斲為此琴』。篆文甚古勁。……《報荒錄》(18)雲:『瓊管多烏樠,呿陀,皆奇木。』疑『伽陀羅』即『呿陀』也。」
宋代有前人用「伽陀羅」木斲琴的記載,此為一佐證。
七、杉木
《夢溪筆談》(19)載:「又嘗見越人陶道真畜一張越琴,傳雲古冢敗棺杉木也,聲極勁挺。」
唐張越用杉木斲琴此可為一旁證。
杉木為常綠喬木。木質輕柔,紋理平直細密,森色微白或淡黃,不翹不裂。大致分為油杉(黃杉、錢杉)、灰杉(糠杉、芒杉、泡杉)、線杉(柔葉杉)三類。
唐琴「飛泉」杉木斲(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松雪」杉木斲(南海勞泮擷藏)
明琴「真趣」杉木斲(夏一峰藏)
八、硬木、舊門
《南部新書》(20)載:「韓晉公奉使入蜀,至洛谷,山椒巨樹,縱茂可愛,鳥鳥之聲,皆異下焉,……使還,戒縣尹募樵夫伐之,取其平,載以歸,召良工斲之,亦不如其名,堅致如紫石,復色線交結其間,匠曰:『為胡琴槽,他木不可並』遂為二琴,名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
韓晉公為唐畫家韓滉,據此可知唐代也有用硬木斲琴。
《琴史續》(21)載:「耶律楚材有琴癖,不喜俗樂,嘗得故宮門堅木三尺許,斲為琴,有清聲,大喜,作詩詠之。」
耶律楚材為遼相,據此可知遼代有用木質堅實的舊門斲琴之說。
綜上所述,從史料記載及存見古琴對照,古琴琴材以桐木斲制為主,歷代琴人在斲琴之中,不拘於古,各俱慧眼,漆木、松木、杉木等皆可為之,但擇材以木液盡失、紋理細致為佳,木質輕透其音色清、靜、圓、潤,有太音希聲。木質厚實其音色蒼、松、古、奇,有金石之韻。
琴的音色,除與琴斲制的制式、漆藝、擇弦有關,琴材的選擇至為重要,不可不察。至於瓷琴,晉孫登款「天籟」鐵琴、(22)石琴、銅琴等,雖有琴人見述,因不易為常人所見,非古琴琴材主流,不作本文考議之題。
註:
(1),(10),(17),(19) 宋·沈括《夢溪筆談》
(2) 漢·桓潭《新論》
(3) 漢·枚乘《七發》
(4) 宋·虞汝明輯《古琴疏》
(5) 元·陶宗儀纂《說郛》
(6) 唐·柳宗元《霹靂琴贊並序》
(7) 明·董斯張輯《廣博物志》
(8) 宋·梅堯臣《魚琴賦並序》
(9) 宋·趙希鵠《洞天清錄》
(11) 明·高濂《燕閑清賞箋·論琴》
(12) 唐·李肇《唐國史補》
(13) 宋·朱熹《詩集傳》
(14) 元·伊士珍輯《琅嬽記》
(15) 唐·陳拙《琴書》
(16) 宋元·馬端臨《文獻通考》
(18) 《投荒錄》疑即《投荒雜錄》為唐房千里所著,但現存見的《投荒雜錄》無此引文,待考。
(20) 宋·錢易《南部新書》
(21) 近代·周慶雲《琴史續》
(22) 現代·鄭珉中《對兩張「晉琴」的初步研究》
Ⅶ 中國古琴一般是什麼材質的
傳說伏羲造琴的時候就是伐桐木為琴,往後歷代就以桐木為面梓木為底為標准制式,因為桐木為陽梓木為陰這也符合了陰陽平衡,但是唐代著名的斫琴家族雷家也做過松木的琴,因為他們認為只要是聲音好的材質都可做琴.不必拘泥於古式,但是由於松木有松脂如果在松面上施漆油脂會沁出來.所以歷代斫琴師多以杉木和桐木做琴,現在賣的也基本都是這兩種木材.它們也是最適宜做琴的.而你說的漢木,應該是沒有這一種木材,它應當指的是漢代的木材,現代社會上流傳下了的老琴太少.而老木材倒是偶可見之,以漢代之木所斫之琴,其音色自然比新木強的多
Ⅷ 古琴的琴軫和雁足是用什麼材質做的
主要的工藝材料有老杉木或桐木、紅木、梓木、紫光檀、天然純生漆、鹿角霜、雲母徽、定製尼龍鋼弦等,古琴的面板要桐木或者杉木;底板用梓木和楸木岳山、承露、冠角、龍齦、、雁足、軫等這些用紅木。
主要就是這些,但如果你想自己斫琴,個人不建議自學,斫琴需要有大師級斫琴師親自指導才行,可以先去看看售品牌琴的琴坊是怎麼斫制的,再考慮是否自學斫琴。
Ⅸ 製作古琴木材
為能充分振動,面板多用桐木、杉木等松質木料製成。向內外側呈瓦弧形,與底板膠合而成琴。古琴的周身髹以生漆與鹿角霜粉屑(或瓦灰)調和的底胎,干透磨平後多次擦拭生漆而成。
琴面木材須選料精良,紋理梳直勻稱。若能覓得古桐木、古廟大梁懸鍾之木,或古代棺廓老木更佳。琴面內腹斫成膛腔,在龍池、鳳沼處留有微微隆起的納音。常見設有兩根音柱(天柱、地柱)連接著面板底板,傳導振動。
(9)免費斫琴用的什麼木材擴展閱讀
古琴全部音域寬達為三個半到四個八度。常用的定弦法,最低音是五線譜上大字一組的C,最高音是小字二組的a,七根弦的排列是CDFGACd弦。古琴的音色很豐富,通常演奏多使用低音區,演奏時,右手撥弦取音,有散、泛、按三種音色變化。
彈空弦,古琴家稱之為「散音」,其聲剛勁渾厚、宏亮如鍾;泛音有的輕盈虛飄有的清亮如珠(古琴上有119個可實用的泛音)。按音則圓潤細膩,富於表情,有似歌聲。而琴家稱之為「走手音」的左手按滑音則如絲繞柱樑。
Ⅹ 什麼木材做的古琴音色最好
兩種材質:桐木和杉木製作的古琴音色比較好。其中又有新舊之說,以百年老房梁等材質為最佳,這個時候的木材火氣完全被消除,經過了多年春夏秋冬的歷練,更加有松有馳,出來的聲音也會更好。
一般會認為杉木材質的會優於桐木材質的,是因為杉木本身相較於桐木更加疏鬆,對聲音的傳導性更加,因而是斫琴的良材。但有的斫琴家,就算是採用到普通桐木,通過用心的打磨和斫制,所出來的聲音效果也能夠與一些老杉木古琴音色相媲美。
因而,材質是一種附屬的選琴標准,最好是在比量同一古琴家、古琴廠的琴時,選擇其中的老杉木古琴會具有更高的收藏演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