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台式pc采用的 i/o总线标准是什么急
接口的概述
接口指的是MD产品具有哪些输入输出的接口。首先作为MD产品,耳机的输出接口自然是必须有的。除了基本的耳机输出接口之外,录放型产品还应该具有线路输入的接口,这样才能够把MD和其它播放设备相连接,把播放的音频输入MD并且将其录制到MD片上。而目前的NetMD产品还应具有USB接口,这样才能够和电脑相连接,从而能够进行文件的传输。有的产品还具有麦克风的接口,可以把外部的声音通过MD录制下来。虽然,接口种类丰富能够扩大产品的功能,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应按需进行选购。
接口类型(图)
接口类型是指游戏设备与电视机或电脑主机之间的接口类型。具体有与电视机相连的AV接口,与电脑主机相连的串口、USB接口、PCI接口、I-LINK(四针IEEE 1394接口)、连接声卡的MIDI接口、无线接口等等。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 什么是总线?
所谓总线(Bus),一般指通过分时复用的方式,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是电脑中传输数据的公共通道。
◆ 总线的工作原理
当总线空闲(其他器件都以高阻态形式连接在总线上)且一个器件要与目的器件通信时,发起通信的器件驱动总线,发出地址和数据。其他以高阻态形式连接在总线上的器件如果收到(或能够收到)与自己相符的地址信息后,即接收总线上的数据。发送器件完成通信,将总线让出(输出变为高阻态)。
◆ 总线的分类
按照功能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有的系统中,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是复用的,即总线在某些时刻出现的信号表示数据而另一些时刻表示地址;而有的系统是分开的。51系列单片机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是复用的,而一般PC中的总线则是分开的。
按照传输数据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串行总线中,二进制数据逐位通过一根数据线发送到目的器件;并行总线的数据线通常超过2根。常见的串行总线有SPI、I2C、USB及RS232等。
按照时钟信号是否独立,可以分为同步总线和异步总线。同步总线的时钟信号独立于数据,而异步总线的时钟信号是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SPI、I2C是同步串行总线,RS232采用异步串行总线。
Ⅱ 目前台式PC机采用的I/O总线标准是什么
PCI Express——I/O总线结构的革命
4月17日,AWG(Arpahoe Work Group——PCI-SIG以及由Compaq、Dell、Hewlett-Packard、Company、IBM、Intel、Microsoft等公司组成的)宣布代号为3GIO 1.0的规范已经顺利完成,现在已经移交给PCI-SIG审核,并且已经更名为PCI Express。目前PCI Express正由PCISIG的董事会评估中。如果获得通过,将会很快交给PCISIG的会员再进行60天的评估,最终正式的1.0版规范将在2002年第二季度发布。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PCI总线是非常成功的一种通用I/O总线标准。尽管它并不能满足未来计算机设备的带宽需要,但是它的平行总线执行机制依然具有先进性。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将会出现10GHz的CPU,高速的内存和显示卡,甚至1G bps和10G bps的网卡等其他许多需要无限内部带宽的设备。现在是到了出现下一代多用途内部交互总线标准的时候了。这样就可以保证更新的设备可以被使用,市场也可以成倍的扩大。第三代I/O总线结构PCI Express(3GIO)的出现就是一次革命,它不但能与原来的PCI设备兼容工作,还可以增强原有设备的性能。PCI Express(3GIO)的特点就是高性能、高扩展性、高可靠性、很好的升级性以及低花费,它必然取代现在的PCI总线。
今天的软件应用越来越依赖于硬件平台,特别是输入输出子系统,日常应用中常常会出现从视频源和音频源传来的大量的流数据要处理,甚至有许多的数据是要求实时处理的。比如现在出现的千兆以太网卡就需要极大的输入输出总线带宽,PCI Express就能够满足它的要求。当然对PCI Express还有一些其他更多的要求,比如在应用平台方面,就要求这种新的输入输出架构能够应用在桌面系统、移动系统、服务器、通讯系统、工作站、嵌入似系统等等。在兼容性方面要求与原来的PCI系统相兼容,不管是底层的操作系统还是设备的驱动程序都不能有所变化。在性能方面要求与系统频率和附加设备有很好的相容性,很高的每针脚带宽,较低的传输速度和延迟时间。
最近发展的高速度、少针脚型接口以及点对点等新技术,提供给我们发展更高带宽总线技术的新选择。PCI Express的拓扑结构包括一个主桥和若干末点(对应若干输入输出设备),多点对点联结技术将新的特性——开关技术,引入了输入输出总线拓扑结构。开关技术替代了原来的多接点复用(multi-drop)总线技术,在不同的末点间它提供对等联接的方式,它将各个末点的数据分开传输,最后汇总到主桥内。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处理器系统总线依然延续其本来的频率和电压值,内存总线带宽将逐步提高到与处理器的相同,甚至未来的典型芯片组将会把内存控制中心与输入输出控制中心分开,因为内存的总线速度总是要随着每一代处理器的速度改变而改变,而芯片组的最重要功能就成了将不断变化的处理器和内存总线与稳定的输入输出总线分开。
PCI Express将提供更高速的PC内部终端设备联接速度,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大幅度的提高了传输带宽。PCI Express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益处呢?到时热插拔周边设备将变得极其容易,PCI Express是下一阶段的主要传输总线带宽技术,这些带宽技术也正是显卡当前所需要的,作为老一代的PCI总线技术将何去何从,至少现在PCI或相关的构架还是市场的主流,PCI Express只代表了下一代的发展方向而已。无疑PCI Express是一个很先进的技术,但是其要发展成熟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Ⅲ 在线等回复电脑主机io线上的sw和gj是什么意思
HDD LED 硬盘灯
POW LED 电源灯
REST SW 重启
POW SW 开关
第一种POW LED POW SW HDD LED REST SW 第二种POW LED HDD LED POW SW REST SW 一般彩色线是正极,双色花线是负极。
Ⅳ 电脑Io接口是用来接什么的
IO? Input & Output 输入输出接口的统称,用来连接外围设备。
Ⅳ 电脑中I/O总线是什么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
~~~系统总线上传送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地址信息、控制信息,因此,系统总线包含有三种不同功能的总线,即数据总线DB(Data Bus)、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
”数据总线DB用于传送数据信息。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形式的总线,即他既可以把CPU的数据传送到存储器或I/O接口等其它部件,也可以将其它部件的数据传送到CPU。数据总线的位数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与微处理的字长相一致。例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字长16位,其数据总线宽度也是16位。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的含义是广义的,它可以是真正的数据,也可以指令代码或状态信息,有时甚至是一个控制信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总线上传送的并不一定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
”地址总线AB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由于地址只能从CPU传向外部存储器或I/O端口,所以地址总线总是单向三态的,这与数据总线不同。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CPU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比如8位微机的地址总线为16位,则其最大可寻址空间为216=64KB,16位微型机的地址总线为20位,其可寻址空间为220=1MB。一般来说,若地址总线为n位,则可寻址空间为2n字节。“
“控制总线CB用来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控制信号中,有的是微处理器送往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的,如读/写信号,片选信号、中断响应信号等;也有是其它部件反馈给CPU的,比如:中断申请信号、复位信号、总线请求信号、限备就绪信号等。因此,控制总线的传送方向由具体控制信号而定,一般是双向的,控制总线的位数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控制需
Ⅵ 台式电脑为什么主机前面耳机接口没有声音,音频I/O是设置好了的
1、主机内前面板音频插孔的线没有正确插在主板对应的针脚上。
可以参考主板说明书,检查下音频线是否插好,是否正确。
2、控制面板-高清晰音频管理器-音频I/O的设置没有设置正确。
在音频I/O的设置中,需要勾选禁用前面板检测,这样前面板的插孔才会正常有声音的。而部分主板的I/O设置是需要勾选AC97前面板才行。
如图:
Ⅶ 组装电脑线路怎么连接
电脑组装其实不难,如果细心和耐心一点,那么几个小时完全可以学得七七八八。在组装过程中有一项是必须要进行的,那就是接线环节。
那么主机上需要接什么线路呢?线路基本包含以下几项:电脑主机控制面板上的电源控制线路,USB线,音频线。硬盘线、CPU供电线、主板供电线、CPU散热风扇线机箱风扇线、主板IO线(鼠标键盘等)、显示器连接线、显卡辅助供电线(非必需)、RGB控制线(非必需)、水冷控制线(非必需)……
首先是主板上的接线接口,因为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地基”,所有线路基本上从主板上连接。个人去买一块新主板的话那么都会有配套说明书的,说明书上会有详细图解。这里我拿我自己的华硕B450F为例。
首先看看这块板的结构图,说明书上会标识相应的接口位置,这些位置有部分是需要接线的。接线位置我会在下张图标识。
和上图呼应,接线位置将会用红色标识出来并给予中文说明!
凡带PIN字样的是有接线针脚的,1PIN代表一个针脚!基本上接口带防呆口不要蛮横硬怼。
1,电源 24PIN接口,电源线束最大块那个;左上为CPU供电接线,普遍为4PIN或者8PIN。
3,CPU_FAN是CPU散热风扇线路,CPU_OPT可以接CPU第二个风扇或者冷排风扇,CHA_FAN接机箱散热风扇(可能有多个),AIO_PUMP是水泵接口。
4,华硕神光同步接口(板控RGB光效接口),支持华硕神光同步的风扇、灯条可以接这个接口。技嘉、微星等也有相对应接口。
6,机箱面板USB3.1接口,普遍是蓝色的。
7,硬盘SATA接口,可以连接机械硬盘和SATA固态硬盘。
9,温度传感器接口,基本弃用。
10,主板电源控制接口,上面分别接机箱控制面板的重启、开机、硬盘状态灯、电源指示灯线路。
11,纽扣电池电线,用于清除CMOS设置。
12,USB2.0接线,多数用于机箱控制面板的USB2.0线。
13,加密模块接口,普通用户弃用。
14,老一代COM接口,基本弃用。
15,机箱控制面板前置音频接口。
16,LED灯条连接接口。
另:显卡辅助供电线,一端从电源,一端从显卡顶部或者背部。
另:SATA硬盘供电线和数据线。供电线一端从电源一端从硬盘外端大接口。数据线一端从主板7位置,一端从硬盘内端小接口。两者皆有防呆口。
主板背板IO接口示意:
补充:电源输出线路说明:
电源线束输出线主要有以下六种线路。部分低端电源只有部分基础输出线路。
MB 24PIN_ATX ,用于主板供电,接上图主板1右中。
CPU 4+4PIN,用于CPU供电,接上图主板1左上处。
PCI-e 6+2PIN,用于显卡辅助供电,可以根据显卡辅助供电接口进行8+8或者8+6组合。
SATA,用于机械硬盘或者SATA固态硬盘供电。
Peripherals,也叫大4PIN或D型4PIN供电,以前用于给老式硬盘IDE设备使用,现多用于外设设备供电如机箱散热风扇、灯条,或者通过转换线给硬盘、显卡供电。
Floppy,小4PIN软驱线接口,以前用于软驱供电现基本已淘汰,也可通过转换线给其他设备供电。
因为主板的所有接口都是有相应标准制造,那么所有品牌的接线口大同小异。如开头所言,不知道如何接线一本说明书基本上足矣!
另外接线需要注意一下走线方式,太随意的话线路会乱七八糟变得有灵魂起来。走线方式可以参照网上其他教程。
Ⅷ 目前台式PC上最常用的I/O总线是
PCI总线。
相关介绍: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的缩写,它是目前个人电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接口,几乎所有的主板产品上都带有这种插槽。
PCI插槽也是主板带有最多数量的插槽类型,在目前流行的台式机主板上,ATX结构的主板一般带有5~6个PCI插槽,而小一点的MATX主板也都带有2~3个PCI插槽。
(8)台式电脑io线扩展阅读
总线特点:
1、传输速率高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32MB/s,当数据宽度升级到64位,数据传输率可达264MB/s。这是其他总线难以比拟的。它大大缓解了数据I/O瓶颈,使高性能CPU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适应高速设备数据传输的需要。
2、多总线共存采用PCI总线可在一个系统中让多种总线共存,容纳不同速度的设备一起工作。
3、独立于CPU PCI总线不依附于某一具体处理器,即PCI总线支持多种处理器及将来发展的新处理器,在更改处理器品种时,更换相应的桥接组件即可。
Ⅸ 台式机主板IO代表什么
(input output)输入输出设备
Ⅹ 电脑主板i/o接口是什么
i/o接口简单的说是基本输入输出端口,是为每个设备动作作准备的。
lO 接口是主机与被控对象进行信息交换的纽带。主机通过I/O 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绝大部分I/O 接口电路都是可编程的,即它们的工作方式可由程序进行控制。
(10)台式电脑io线扩展阅读: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接口来完成,通常接口有以下一些功能:
(1)设置数据的寄存、缓冲逻辑,以适应CPU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差异,接口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芯片组成,如果芯片足够大还可以实现批量数据的传输;
(2)能够进行信息格式的转换,例如串行和并行的转换;
(3)能够协调CPU和外设两者在信息的类型和电平的差异,如电平转换驱动器、数/模或模/数转换器等;
(4)协调时序差异;
(5)地址译码和设备选择功能;
(6)设置中断和DMA控制逻辑,以保证在中断和DMA允许的情况下产生中断和DMA请求信号,并在接受到中断和DMA应答之后完成中断处理和DMA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