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i79750h相当于桌面级cpu什么水平
你好,首先我们确定i7 9750H这款芯片的参数,6核12线程,14nm的制程工艺,主频为2.6Ghz,最高睿频到4.5Ghz,三级缓存为12MB,搭载核显UHD630,功耗为45W。
在这个性能参数中,可以看出最近的一个桌面级处理器就是i7 8700K,均是相同的线程规格,都是14nm的制成工艺,主要的区别就是桌面的i7是可以超频使用的,并且基本频率更高,达到了3.7Ghz,轻松超频到5.0Ghz,并且功耗也更高,达到了95W。
那就很明显了,i7 9750H比较接近的参数的CPU就是i7 8700K,用GineBench R15测试中,可以看出单核成绩和核成绩都非常的接近,但显然桌面级的8700K要略高一些。
直接说明了,i7 8700K性能略微强一点而已,也就是说i7 9750H约等于i7 8700K的水平,性能还是非常的强大,但是依然会有很多因素干扰。比如桌面级的i7 9750H会因为笔记本电脑的散热不同,导致不同程度的降频使用,时间使用越长,后面的降频一般会更严重,这就导致了后面性能拉开的差距。
总的来说,目前的移动端处理器已经不如小觑了,曾经i3吊打全部,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性能也越来越强,在未来,笔记本的处理器总会跟上桌面级别。
只是移动端的由于各方面因素,成本就会高出很多来,例如组装一台i7 8700K的电脑,一般7000元左右就能解决,还能有一个不错的游戏显卡,而笔记本7000元你入手i7级别的电脑,各方面的参数都比较落后,并且散热也不是一个级别。
最后我们得出答案,目前比较强悍的i7 9750H移动端的笔记本处理器,相当于目前桌面级的i7 8700K的水平,但是实际体验中,也有所差异,散热的问题,桌面级的体验必然会更棒一些。相当于桌面级CPU i7 8700K水平,当然这只是约等于,因为i7 8700k的性能是要更强一些的,...仅供参考
❷ i7-9750h上了台式机是魔改主板吗
是。
主板魔改就是将修改BIOS微码及IntelManageEngine的方法,刷微码用以支持新cpu的运行,说白点就是修改主板BIOS用于支持新一代处理器。
正常的魔改指手办制作发烧友将量产手办修改为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个人手办作品。简单来说吧就是把平常的手办改造成X体状态,也就是工口状态。
作品多具有视觉冲击性。后引申为对某项产品的大幅改造。国内军迷界也有“魔改59”(59式坦克)的说法。
主要是供电不足
每代主板的供电是不同的,不同的CPU也对主板的供电有要求,否则容易供电不足,而造成CPU故障,甚至直接烧毁CPU,或者主板。为什么供电不足反而会烧毁CPU?因为供电不足,主板会工作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下,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尤其中低端主板,本来供电设计就是刚够的状态。另外我们知道移动端CPU一向都是核心裸露的,为了转换成LGA1150就需要加上顶盖(当然我们也可以“裸奔”,不过就要加装安全装置防止核心被压碎)。顶盖的品控以及顶盖与核心的导热效率极大影响CPU的工作温度。良心的商家可能会给你抹匀硅脂,甚至是上液金并做好绝缘措施。
不过这些毕竟都是人手操作,每个硬改CPU的工艺都相当不稳定,脸黑说不定会买到一个硅脂都上不够的CPU。因此也有很多买家投诉CPU的核心温度极高,这就是核心与顶盖导热效率低的明显表现。
❸ 酷睿i79750h处理器怎么样
i7-9750H的性能还是不错的,默频下的性能差不多和桌面的i7-9700T或i5-10400相当。
❹ I79750h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
笔记本
i7 9750h是笔记本专用处理器,属于酷睿九代高端产品,h代表该型号的高性能版本,同时也代表更高的功耗。
❺ i7 9750h是什么水平的cpu
i7 9750h相当于台式8700cpu。
Core i7-9750H是第8代Intel Core处理器Coffee Lake的更新版本,代号为“ Coffee Lake Refresh”。与传统的Core i7-8750H相比,内核和线程的数量相同,但是基本频率和睿频频率略有增加。缓存也从9MB增加到12MB。即使它是最新的CPU,它也是一个更新的版本,因此差别不大。
cpu温度
cpu温度80度不正常,CPU在温升20到30度的范围内一般是稳定的,cpu的耐受温度为60度,通过物理降温,使用散热垫以及风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软件降温也是一个途径。
能够使CPU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进入深度休眠状态,降温效果还是不错的,这个软件在网上是免费下载的,如果打游戏就不灵了,在相对空闲时才有效果。
❻ 为什么台式机装的i79750H
i7-9750H的性能很高。但是由于笔记本电脑的模具散热和功耗限制,散热差;所以一般选用台式机装。
i79750H是指英特尔_酷睿? i7-9750H处理器(12M高速缓存,高达 4.50 GHz)。
快速参考指南,包括规格、特性、定价、兼容性、设计文档、订购代码、规格代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