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九八四的苹果VS IBM
这个广告的名字是“1984”,是根据一部书名为《1984》的小说为背景来制作的。《1984》是英国着名政治讽刺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部虚幻预言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在虚幻中的1984年生活在一个叫大洋国的极权专制国家,他的世界被“党”和它的领导人“老大哥”所控制。大洋国处处有“老大哥”的头像海报,上面还有文字:“老大哥在注视着你”。“党”和“老大哥”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定量食物,颁发衣服,还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温斯顿由于和自由派女子朱丽娅相爱而被双双拘捕,送去劳改。在饱受饥饿、折磨、毒打和“教育”后,他终于向“党”低头,背叛了朱丽娅的爱,说出了“我爱老大哥”。《1984》给人一种压抑的、毫无希望的结尾。哐,哐,哐,哐……一个昏暗的大屋子里,跑进来一群人,排排坐下,仰头而待,他们似乎是学生,表情木讷。在前面的大屏幕里,一个固化的脑袋,喋喋不休地告诉呆坐的人们什么是PC,他似乎是老师,表情同样的木讷。突然,一个白衫红裤的姑娘冲了进来,将手中的铁锤掷向屏幕,充满了叛逆的激情。这是当时广告的内容情景。这则广告不仅将苹果的Mac打出了更为响亮的名声,而且同时那个玩世不恭的姑娘从此将嬉皮精神四处播散,造就了今天生活在城市边沿的两种人之一的嬉皮士。苹果之所以会选择奥威尔的《1984》为背景来制作广告,是因为当时“苹果 II”系列电脑在经历了几年的热销后正在走下坡路,而1981年问世的IBM PC正值旺市,不断涌入企业和家庭。而在苹果推出首台个人电脑时,IBM并未给予太多的关注,但是在1981年夏天IBM突然以IBM PC重拳出击,并以其倍受企业信赖的品牌推动PC市场迅速成长。在苹果的眼里,毫无疑问这位电脑世界的“大哥”想要控制新兴的个人电脑市场。而这篇小说反映的思想内容正好能够充分表现和体味出1984年时PC世界的格局和苹果的心态,让顾客和看客们在获得视觉效果冲击的同时也了解了IT世界的现时状况,一举两得。当年负责制作苹果“1984”广告的创意导演李·克劳回忆说:“‘1984’表达了苹果的理念和目标:让人民而非政府或大公司掌握操纵技术,让计算机变得普通人可及而非控制人的生活”。这个60秒长的广告仅在1984年1月22日美国超级杯橄榄球大赛的电视转播中播出了一次,却造成了空前的轰动,美国的三大电视网和将近50个地方电视台都在超级杯后报道重放了“1984”,还有上百家报刊杂志评论“1984”的现象和影响,这些都为苹果公司和Macintosh做了免费广告赢得了评论家经久不息的掌声。
2. 苹果正在走向衰落吗
苹果公司( Apple Inc. )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2007年由美国苹果电脑公司( Apple Computer Inc. )更名为苹果公司,在2014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5,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苹果公司在1976年4月1日创立,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设计并全新打造了iPod和Mac 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OS X 操作系统,以及革命性的iPhone和 iPad。苹果公司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在2012年曾经创下6235亿美元记录,2013年后企业市值缩水24%为4779亿美元,但仍然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多个征兆表明苹果可能正在走向衰落
任何历史事物都逃不过由盛而衰的历史轮回,苹果作为一家"改变世界"的公司也不例外。倘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由苹果公司,或者由其人格化象征乔布斯所引发的群体效应,俨然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从世界中心美国兴起并迅速席卷了世界的其他地区。随着这场运动灵魂领袖的逝去和跟随者激情的消退,这场运动正在逐渐走向低潮。
一、人格化象征乔布斯的离世
正如耶和华是基督教的人格化象征,释迦牟尼是佛教的人格化象征,乔布斯则是其亲手所创办的苹果公司的人格化象征,也是这场群众运动的灵魂领袖。群众一旦脱离了领袖的指引,失落感和幻灭感会接踵而来,紧随其后的是无能感的再次回归,并最终走向无目的探寻和式微。
按照码头工人哲学家埃里克·霍弗的说法,乔布斯在这场运动中扮演着三个角色,既理论家、鼓动者和行动人。从历史的角度追溯过去,乔布斯似乎与生俱来带着改变世界的使命,他提出了足以改变世界的理论,并以理想主义的姿态和手法俘获了大批追随者,且近乎偏执的按照自己的意愿(产品理念和审美)设计出了改变手机行业乃至整个世界的产品。三个角色兼具一身成就了乔布斯个人,也成就了苹果这个伟大的公司。
乔布斯的离世对于手机行业和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震动和损失,随之消失的是苹果公司人格化的象征。蒂姆·库克的接任尽管使得苹果公司沿着乔布斯的道路继续前行,但其人格魅力的衰微让苹果公司和苹果产品都失去了以往极具人格化的魅惑力。
二、保守主义的萌芽
蒂姆·库克是个营销天才的事实无可争议,但在产品创新上却饱受质疑。乔布斯时代的每一个发布会,每一款新品都足以让世界为之侧目,而在库克时代这些都消失不见了。库克接任之后,几乎每一款苹果产品都在围绕改进、升级进行修修补补,却没有一款产品足以让用户发出一声惊叹。
形象化的比喻是乔布斯打下了江山,而库克的使命则是守住这片江山。按照群众运动的特征来看,倘若一场运动从最初的大刀阔斧,到取得胜利果实,继而开始固足不前地保护起运动成果,那么这场运动也便走到了尽头。创新是苹果的灵魂,也是苹果得以一次次改变世界的不二法宝,但随着创新精神的消逝,苹果公司也将逐步失去核心竞争力。保守主义的萌芽成为束缚苹果大步前进的羁绊。
库克在销售成绩上造就的奇迹,为其赢得了尊重,但若想让世界对其产生如乔布斯一般近乎膜拜的感情,显然是不可能的。当然库克也不想成为第二个乔布斯,因为他"无法取代"。库克在乔布斯离世之后,以"公司人人都要以创新为己任"为由解散了创新部门,这种理由虽然新鲜,但也难免让人担忧其可行性。
三、跟随者激情的消退
处于群众运动中的跟随者往往具有偏执、易激动、容不下他人意见等特点,他们充满了激情和斗志,为了一个领袖提出的观点和理念而无比激动,为了和意见相左者争个对错而大动干戈,为了一款即将诞生的产品而夜不能寐,亢奋不已。但是今天,这一切正在苹果身上逐渐消失。
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言,处于群体中的个人往往呈现出低智商、无意识、丧失判断力等特点,由苹果产品所引发的狂热几乎是对此番理论的严丝合缝的验证。群体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自我牺牲,在中国,这种牺牲甚至以卖掉自己的肾为代价。但跟随者的这种激情如今正随着运动的式微而走向冷却。
不过,这种激情的衰退也衍生出一些令人遗憾的现象,如今在苹果产品相关新闻的评论中,常常见到苹果的反对者毫不加掩饰地谩骂和讥讽,这也恰恰符合群众运动的特征,一旦群众对曾经支持过的事物失望,就会再度呈现出运动初始的狂躁,继而掀起另一场运动。
四、反对者的出现
一如苹果在世界各地有着数目惊人的支持者,如今苹果的反对者也已不在少数。乔布斯神话的破灭,产品创新的无力,群众辨别和批判意识的觉醒正让苹果一度创造的神话走下神坛。在互联网上,不断有人指出苹果在创新和设计上缺陷和不足,其中不乏一些意见领袖式的人物,这些反对者同样也拥有一帮拥趸。
反对者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群众运动中的"言辞人",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走向瓦解,"言辞人"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反对者的出现并不是出于对第二个苹果的期待,他们反对的只是作为霸主的苹果本身。正如《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言:"人们看上去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如今的世界已经容不下一个无论何种形式的霸主。
五、神秘色彩的消退
几乎所有人都感觉的到,库克上任之后,苹果的保密工作似乎没那么严苛了,在新产品发布之前,各种谍照和产品信息就已经满巷皆知,重要的是这些捕风捉影的传闻最后多半都成了事实。而在乔布斯时代,令人振奋的惊喜总是能够保留到最后时刻。
保密工作的松懈意味着苹果产品神秘色彩的消退,而一次又一次的爆料也消磨着关心者的耐心,甚至让其产生反感。过去充满神秘色彩,近乎宗教仪式般的产品发布会如今充其量成为众多新品发布会中尚且值得期待的一个。神秘色彩的消退让苹果产品不再那么充满诱惑力。
六、运动口号不再蛊惑人心
苹果早期的广告有着极为震撼的效果和强大的煽动力,其最经典的"1984"中,代表着苹果的女人手持铁锤砸碎了屏幕中的正在滔滔不绝发表演说的"老大哥",映射了IBM一成不变的守旧姿态,衬托出苹果敢于打破陈旧思维,用于变革创新的精神。这种包含着强烈价值观的口号和姿态正是苹果俘获人心的武器。
最具代表性的iPhone系列,其宣传口号从过去"再一次,改变世界"带给人的震撼,到如今停留于产品本身的表达,将价值观从产品中剥离,由此失去了对人心的蛊惑力。从这一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能够感受到苹果正在失去以往的自信和大气。
对于一个曾经改变世界,如今依然处于行业顶尖位置的公司而言,通过"玄而又玄"的社会学分析其命运走向,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但鉴于苹果公司和其人格化象征乔布斯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具备了众多群体运动所独有的特征,这样的分析多少也有些借鉴意义。如上几个征兆表明,苹果可能正在逐渐走向衰落。
3. 苹果电脑照片jpg格式怎么弄
1. 打开电脑进入到桌面,然后找到想要更改格式的图片。
2. 双击图片,进入到预览界面,点击界面上方的文件选项。
3.找到导出选项点击打开。
4.再导出窗口中设置格式。
5. 点击格式的下拉框,然后在菜单中选择png,按照操作即可。
4. 如何评价锤子科技的 SmartFinder
SmartFinder更像是一款战略产品。老罗自己也说过,在Smartisan T1的用户中有近一半的人是从iphone转过去的,也就是说使用Smartisan和坚果系列产品的人群大多都是苹果粉,大多都会有至少一台mac电脑。 那么问题来了,从iphone转入android的最大成本在哪里? 本人首先是android用户,而恰巧本人又买了一台macbook,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真的是一款好一点的能在mac上用的android联机设备都没有,这让我企图在mac上整理android手机文件成了奢望。
5. 苹果1先出还是苹果4先出
是iPhone1先出,不过智能机型是从iPhone3GS开始的。
下面是我节选的苹果发展史。
苹果最早期的标志,以现在的眼光看,算不上是个LOGO,但是很典雅啊!类似中世纪的铜版画。
Apple I型
中央处理器:MOStek 6502
中央处理器速度:1 Mhz
协处理器:无
总线速度:1 Mhz
数据路径:8 位
主板内存:8 kb
最大的内存:32 kb
显示存储器:1 kb
最大的分辨率:60.05 hz, 40x24 字符
功率:58 w
开始上市时间:1976 年 4 月
终止销售时间:1977
apple I是苹果公司的第一款机型。1976年四月,在酷哥乔布斯的车库里诞生。模样象个打字机。主板裸露在外,连个像样的屏幕都没有(接电视上看),功能也很有限。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谁看了都会说:“这有什么啊?”别人怎样我不知道,反正在当时,借我仨慧眼我也想不出来。就是这不起眼的玩意儿,开创了微型电脑崭新的一页。
apple I采用的CPU是摩托罗拉的MOStek 6502芯片,而不是通常单板机上常用的Intel 8080 。从这时起,苹果就开始了与摩托罗拉几十年的不解情结。
apple I另外配有一个磁带机做为附件,以存储数据。当时售价666.66美元
——————————————————————————————————————————
Apple II
中央处理器:MOS Technology 6502
中央处理器速度:1 Mhz
协处理器:没有
总线速度:1 Mhz
数据路径:8 位
只读存储器: 12 k
最大的内存:32 kb
显示存储器:1 kb
最大的分辨率:6色280x192
软盘驱动器:可选
声音:单声道
开始上市时间:1977
终止销售时间:1980
价格:1,298美元
——————————————————————————————————————————
Apple IIplus
中央处理器:MOS Technology/SynerTek 6502
中央处理器速度:1 Mhz
协处理器:没有
总线速度:1 Mhz
数据路径:8 bit
只读存储器:12 k
内存:48 kb
最大内存:64 kb
最大的分辨率:6 color at 280x192, 4-bit color at 40x48
软盘驱动器:可选
声音:单声道
开始上市时间:1979
终止销售时间:1983
价格:1,195美元
——————————————————————————————————————————
Apple IIc/IIc+
中央处理器: SynerTek 65C02
中央处理器速度:1 Mhz (IIc)/4 Mhz (IIc+)
协处理器:没有
总线速度:1 Mhz (IIc)/4 Mhz (IIc+)
数据路径:8 bit
只读存储器: 32 kb
内存:128 kb
最大内存:1 M
——————————————————————————————————————————
Apple III型
中央处理器:SynerTek 6502A
中央处理器速度:2 Mhz
协处理器:没有
总线速度:2 Mhz
数据路径:8 位
只读存储器: 4 kb
内存:128 kb
最大的内存: 256 kb
最大的分辨率:80x24 text, 1 bit (B&W) 590x192
软盘驱动器: 143k 5.25"
串口:可
——————————————————————————————————————————
Lisa 型
1983年,注定是一个群雄争霸的年份。IBM在推出IBM PC之后,又发布了新的XT机型。Compaq也在跃跃欲试。外设厂家如惠普、爱普生也在不断有新品发布。软件方面,Microsoft Word、Lotus 1-2-3等商务软件相继发表。这些,都标志着个人电脑市场的成熟。也预示着电脑大战的硝烟正在升起。在这个背景下,苹果发布了其最高档的机型:Lisa。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机型。它巧妙地填补了Apple和Mac机型之间的断层。从界面和功能上,它更接近于Mac。
Lisa首次采用了摩托罗拉的6800芯片,使得电脑的主频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达到了5Mhz。是苹果的第一代16位机型。内存容量也增加到最大2MB。并且首次使用了硬盘。对于习惯了用软盘存储数据的朋友来说,5MB或10MB的容量,无异于是海量存储了。
中央处理器: Motorola MC68000
中央处理器速度:5 Mhz
协处理器:没有
总线速度:5 Mhz
数据路径:16位
只读存储器: 16k
内存:1MB和2MB(MacXL)
显示器: 12" 720 x 360 built-in (B/W)
软盘驱动器:两个:871k 5.25" 和400k Sony 3.5"( Lisa2型)
硬盘: 5 MB(10MB在Lisa 2/MacXL)
串口: 2 RS-232
声音:单声道
功率: 150 W
重量: 48 lbs.
体积: 15.2" H x 18.7" W x 13.8" D
操作系统: LisaOS和Mac OS 6.0.3 + MacWorks (Mac XL)
开始上市时间:1983年六月
终止销售时间:1986年八月
Lisa的电路图
Lisa有很别致的外形。12"显示器和主机一体。界面仍然是图形化的风格,与今天我们所熟悉Mac屏幕显示毫无二致。鼠标依然是苹果独有的备件。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在坚持着它的人性化的理念,以天才的设计思想和强大的功能展现着其面向使用者的亲和力。
Lisa售价高达9,995美元。尽管如此,买它的也不少。在使用者当中,甚至成立了不少类似于“Love Lisa”的用户协会。在刚刚售出100万台Apple II型机的基础上,Lisa依然延续了苹果的成功,赢得了用户。
或许,Lisa只是苹果的一个过渡型产品,它的市场周期并不长,昙花一现而已。但是,在Lisa身上正在孕育着苹果公司划时代的新生儿:Macintosh。
——————————————————————————————————————————
Macintosh 128K 512K Plus型
1984年的新年钟声一敲响,苹果公司便开始了惊世骇俗的大手笔,正式宣布了Macintosh 机型的诞生。
当初,“苹果”这个名称是乔布斯在一个下午拍了拍脑袋想出来的,按照老乔对他那几个创业的伙计说法是:“在天黑之前,大家如果再想不出来更好的名称,就叫Apple吧,至少可以在排名上更靠前点。”而"Macintosh"这个英文单词的意思同样是指一种水果,这种挥之不去的水果情结意味着苹果的人性化、另类和创新。Mac代表了苹果公司的一个新时代。
在发布Macintosh前夜,乔布斯很是动了点心思,打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广告电视片:一个娇美的红衣女郎奔入密不透风的铁屋中,投掷出了一个象征苹果电脑的铁锤,铁锤越过正在接受洗脑的麻木的人群,彻底砸碎了传统的意识和观念,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从此以后,“Mac”、“麦克”等亲切的昵称伴随着六色的苹果标志转瞬间走遍了全球。
Mac Plus加苹果外置20MB硬盘是当时很流行的配置
中央处理器:Motorola MC68000
中央处理器速度:8 Mhz
协处理器:没有
总线速度:8 Mhz
数据路径:16 bit
只读存储器: 64 kb
主板内存: 128kb,512 kb
最大内存:128kb, 或512 kb,或4MB(plus)
显示器:9" built-in
显示分辨率:1 bit 512x384
软盘驱动器:3.5" 400 kb或3.5" 800 kb(plus)
串口: 2
SCSI: DB-25(plus)
声音接口: 单声道8 bit
功率: 60 W
重量: 16.5 lbs.
体积: 13.6" H x 9.6" W x 10.9" D
操作系统: 6.0.8.或7.5.5(plus)
开始上市时间:1984年一月
终止销售时间:1990年十月
曾经闪耀了多年的六彩苹果
为了和以后产生的Macintosh机型相区别,我们习惯上将这第一款机型统称为Plus。它有着很小巧的机身,CPU速度为8Mhz,最高4MB内存,为了适应用户不断增加的磁盘存储的需要,在后期,它的标准配置是外加一个苹果的20MB的硬盘。这样就可以非常自如地在Plus上从事各种商务工作了。在硬件接口上,除了通用的两个串口之外,还首次使用了小型机标准接口:SCSI,这样便增加了连接外部设备的种类,大幅度地提高了存储和打印工作速度。
Plus主板
Macintosh第一款机型发布时的价格为2,495美元,而Mac Plus在1986年发布时的价格为2,595美元。和苹果激光打印机当时的售价6,795美元相比,可以感觉到这款电脑的价格并不贵。
Plus有一个很完善的操作系统:Mac System 6.0。有着良好的图形环境。在此基础上,软件的种类丰富多彩(约有数千个)。例如HyperCard(着名的卡片数据库软件,首次使用了超链接)、Excel(微软在Office之前在Mac上开发的表格软件)、MacWriter(文字处理)、Macpaint(点阵图形软件)、MacDraw(矢量图形处理软件)。还有那个着名的排版软件PageMaker也在1985年满怀信心地向着Macintoshi这片广漠的土地上进军了。
Mac Plus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1987年,那时,香港安托公司首先在北京志华公司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展览会上,国内的人们第一次看见了称之为“大苹果”的Macintosh机型。次年,北京华远技术公司首次批量进口了Plus等型号苹果电脑,几百台Mac Plus沐浴着咸湿的海风在中国登陆了。
为了迅速推广Macintosh在国内办公领域的应用,华远公司集成了一套“小麻雀办公系统“,由Plus主机+苹果外置20MB硬盘+苹果激光打印机以及相关办公软件组成。这套现在看来非常小儿科的系统,在当时却有很先进的性能和很广泛的影响。也使得苹果电脑在中国有了一席之地。
不过,当时苹果电脑的销售在中国不能说是成功,除了市场推广策略等诸多因素外,体积太小似乎也是一个障碍。在美国,Plus是针对家庭和商务活动设计的,Plus小巧的机身是它的优势,使得它在人们的办公桌上只占很小的位置。而这个优势却不适合中国特色。在我们看来,体积的大小和电脑的价值成正比,电脑的价值与个人的价值也成正比。在这个公式指导下,使得许多用户更看重其它的品牌了。
——————————————————————————————————————————
Macintosh SE SE/30
SE机型是苹果第一款安装了内置硬盘的电脑。其中SE/30的硬盘最大可达到80MB。内存最大可达到32MB。SE/30的机型使用了摩托罗拉的68030的处理器,使得电脑速度增加了一倍,达到了16Mhz。也是第一款32位机型,并且使用了浮点运算处理器。这个速度在当时的商用机型中,算是极品了。
Macintosh SE
中央处理器: Motorola MC68000
中央处理器速度: 8 Mhz
总线速度: 8 Mhz
数据路径:16 bit
只读存储器: 256 kb
内存类型: 30 pin SIMM
内存速度: 150 ns
最大的内存:4 MB
显示器:9" built-in
显示分辨率:1 bit 512x384
软盘驱动器:1 或2 800k 3.25"
硬盘: 40 MB
ADB: 2
串口:2
SCSI: DB-25
声音:单声道
功率: 100 W
重量:17 lbs.
体积:13.6" H x 9.69" W x 10.9" D
操作系统:6.0.3到7.5.5
开始上市时间:1987年三月
终止销售时间:1989年八月
Macintosh SE/30
中央处理器: Motorola MC68030
中央处理器速度:16 Mhz
协处理器:68882
总线速度:16 Mhz
数据路径:32 bit
只读存储器: 256 kb
内存类型:30 pin SIMM
内存速度: 120 ns
最大的内存: 32 MB
一级缓存: 0.5 kb
显示器:9" built-in
显示分辨率:1 bit 512x384
软盘驱动器:1.4 MB SuperDrive
硬盘: 40-80 MB
ADB: 2
串口:2
SCSI: DB-25
声音:单声道
功率: 75 W
重量:19.5 lbs.
体积: 13.6" H x 9.6" W x 10.9" D
操作系统:6.0.3到7.5.5
开始上市时间:1989年一月
终止销售时间:1990年十月
SE的内部结构
背部接口
有趣的是在软盘驱动器的变化上。在以往,苹果对于个人电脑一直坚持自己独特的标准。它的软盘驱动器的规格为400KB和800KB。而此时却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在SE和SE/30之间,还曾经有过一种过度机型:SE FDHD。这种机型与SE唯一的区别就是软盘驱动器的名称为:SuperDrive。这种软驱的妙处在于它可以接受400KB、720KB、800KB和1.44MB等四种软盘格式。这种变化意味着苹果电脑从此可以通过软盘读取PC格式的数据了。
变化虽然不大,但却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其实,当时的苹果电脑的销售如日中天,苹果没有必要去巴结PC。乔布斯的心态也许更多的是“拿来主义”吧。
紧凑的内部结构
SE的售价为2,898美元。SE/30的售价为4,369美元。
SE机型几乎与Plus同时进入中国。并且在1989年,由当时苹果公司在中国南方的代理长沙科技大学与长沙铁路局签下了苹果电脑在中国的最大订单:铁路系统的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数量大约有数千台。主要的机型便是SE。
——————————————————————————————————————————
Macintosh II
这是Macintosh第一台主机和显示器分离的专业型电脑,专为印前和图象处理领域所设计。Mac II具有很高的速度和很强的扩展性。使用68020的CPU和68881的浮点运算处理器。可进行32位数据处理。有8个内存插槽,支持最高68MB的内存容量。同时它还具备了6个NuBus总线插槽,可安装各类数据板,如显示卡、视频卡等。
中央处理器: Motorola MC68020
中央处理器速度:16 Mhz
协处理器:68881
总线速度:16 Mhz
数据路径:32 bit
只读存储器: 256 kb
内存类型:30 pin SIMM
内存速度: 130 ns
内存插槽:8
最大的内存:20 MB (68 MB via FDHD upgrade kit)
一级缓存:0.25 kb
音频输出: 多声道
总线插槽:6 NuBus
软盘驱动器:1 or 2 800k 3.25" (可升级到SuperDrive)
硬盘:40-80 MB
ADB: 2
串口:2
SCSI: DB-25
声音输出: 8-bit 立体声
功率:230 W
重量:24 lbs.
体积: 5.5" H x 18.7" W x 14.4" D
可使用操作系统最高版本:7.5.5
开始上市时间:1987年三月
终止销售时间:1990年一月
Mac II使用的是苹果13英寸或20英寸显示器,能够显示一千六百万种颜色。并且可以支持双屏幕以及大屏幕投影显示。
Mac II售价为5.489美元。
Mac II的诞生,标志着印前领域的成熟,配合相关图象处理和出版软件,迅速占领了出版界85%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各类电脑评比中频频获奖。那时,是苹果的黄金时代。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诉说着开天旧事。
随着Mac II的发表,种类繁多的应用软件应运而生,尤其是众多的图象处理软件,在微电脑领域中更是鹤立鸡群。
Mac II进入中国之后,主要应用领域是图象处理和排版。(岁友还记得第一次在Mac II上看见Photoshop把一个靓女转眼变成一个老巫婆时,发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国内许多单位利用Mac II的强大功能制作的图形数据库,代表了国内当时的一流水平。1989年,亚运会组委会使用Mac II和Director软件,制作了一套亚运会吉祥物大熊猫的动画片,被Apple Link电脑图书馆永久收藏。
为了适应中文排版的需要,安托公司于1989年发布了第一套以Mac为平台的“安托字库”,约20种简繁体Postscript字库。
——————————————————————————————————————————
Macintosh IIX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1988年。这一年,苹果的Macintosh电脑只推出来这一款。从性能和种类来说,实在是乏善可陈。也许是因为苹果站在个人电脑的顶端,四顾无人。Compaq的台式电脑刚刚起步,而蓝巨人IBM在微通道上遭遇惨败。苹果在得意之余,不急着开发新电脑了。一门心思琢磨它的新激光打印机去了。
中央处理器:Motorola MC68030
中央处理器速度:16 Mhz
协处理器:68882
总线速度:16 Mhz
数据路径:32 bit
只读存储器: 256 kb
内存类型:30 pin SIMM
内存速度:120 ns
内存插槽: 8
最大的内存:128 MB
一级缓存:0.5 kb
苹果第二任CEO斯卡利(1983-1993)
当年的帅哥乔布斯
Mac IIX的外形与Mac II一模一样。但是在内部结构上做了些变化。使用了最新的68030芯片和68882的浮点运算处理器。内存最大容量增加到了128MB。从而提高了整体性能。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市场的需要,因为出版和图象领域实在太需要高速度和大容量了。
Mac IIX的售价为7.769美元。销售了大约一年多一点便无疾而终。
这款机型没有在中国市场上正式发售。
音频输出: 多声道
总线插槽:6 NuBus
软盘驱动器:1 or 2 1.4 MB SuperDrive
硬盘:40-80 MB
ADB: 2
串口:2
SCSI: DB-25
声音输出: 8-bit 立体声
功率:230 W
重量:24 lbs.
体积: 5.5" H x 18.7" W x 14.4" D
可使用操作系统版本:6.0.1到7.5.5
开始上市时间: 1988年九月
终止销售时间:1990
————————————————————————————————————————————————————————————————————————————————————————————————————————————————————————————————————————————————————————————————————————————————————————————————————————————————————————————————————————————————————————————
ps:网路节选,不喜勿喷。
6. 苹果6p可用锤子打吗
第一种:进入设置,通用,最下面一个是还原,点击还原,选择“还原网络设置”,重启手机之后,就能连接上AppStore了。第二种:如果第一种不可以,那第二种肯定有效。你在设置里面的无线局域网里,连上你的WIFI之后,点你WIFI名字后面的圆形感叹号,进入之后能看到从上到下是:IP地址、子网掩码、路由器、DNS,你把这个DNS后面的所有数字都删除,改成8.8.8.8返回,登陆AppStore,连接成功。绝对个人经验,复制粘贴的也是自己原创答案,两三步就能解决你的问题,望采纳。来自“用户名老TM忘”,谢谢。
7. 苹果 Macbook Pro134笔记本到底怎么样
玩游戏就不要选索尼了,买索尼不过是买个漂亮的外壳。索尼除了漂亮,其它的什么都谈不上。
苹果的机器绝不会有性能上的问题,大型游戏,散热等,你尽管放心,除了THINKPAD之外,恐怕没有别的笔记本能和它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但它的操作系统是MAC OSX,如果要装XP恐怕得先装CAMP BOOT,这个稍微麻烦了一丁点,还不算什么,比较让人感到不如意的是GHOST等软件不大好用,可能无法一键恢复。如果装上XP,系统便复杂了许多,越复杂,故障越多。MAC OSX操作系统是苹果电脑的灵魂,买了苹果电脑又去用XP,银子似乎浪费了些,浪费到软件上了。顺便提一下,苹果网站提供的免费下载的软件相当的全,几乎什么都有,但MAC OSX操作系统与国内常见的盗版软件大部分不兼容。买笔记本似乎不必一棵树上吊死吧。
我的建议是索尼和苹果都不要选,一般认为的国内销售的笔记本品牌的排名依次如下:
THINKPAD,拥有大量专利,绝对的国际大牌,虽然乍一看外形有些呆,但却有一种王者之气,当然,不大适合女用,价格也高,但一分钱一分货,这个你不用怀疑。
苹果,无论软硬件都是世界一流。
惠普,世界出货量第一,性能稳定,散热良好,集中了多家笔记本的优点
富士通,号称日本的IBM,性能和稳定是富士通的特色。
NEC,这个牌子的笔记本一般都是精心设计的,不光外形好看,性能也相当不错,是女性的首选,绝对比索尼强,只看不用除外。
华硕,华人的骄傲,其外观性能,绝不比国际大牌差多少,华硕主板自称不少于8000个件,其性能与稳定性怎么会错呢?各家大牌笔记本电脑的技术精华主要是在主板上,以主板着称的华硕电脑的技术积累不知强过索尼、三星等花瓶多少倍。
东芝,这个品牌是个老牌,有底子,但有点走向索尼三星的道路,前几年还坑过中国人,对它心里总是有点疙瘩,看机器,还不错,但由于一些细节问题,它似乎不大行。我的亲见 :有两台笔记本,一台富士通675,当然是老机器了,CPU 赛扬 750, 稳定地运行,另一台是东芝1800,赛扬1G,这台东芝的经常难以开机,这台机器比前一台还新,不好开机的原因是开机按钮的问题,按钮下经常有污垢之类的东西阻碍它,开机时需要轻轻地左按右按,有时按上五分钟,机器还打不开,不可能每次开机都打开机壳吧。无论怎么抬杠,这就是事实,人家富士通的更旧,为什么就那么容易开机呢?当然这仅仅是细节问题,总体上来说东芝笔记本还是比较强的。
微星,应该称做笔记本制作领域的新势力,虽然过去也做笔记本,但目前来说,在技术上有点后来者居上的感觉。
索尼,非常漂亮,外观上它就是第一,但笔记本是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领域,它与前面几款笔记本的技术差别,主要是在主板上。三星与索尼是一类,但还不如索尼,三星笔记本都是跟台湾人学的,在技术上和大陆的笔记本差不多,而大陆笔记本却更便宜,质保还更到位(神舟除外)
如果论性能外观比较好的,我觉得华硕、NEC、微星都行,价格还算适中。
如果要选国际大牌,那便是THINKPAD和惠普了,如果玩游戏,要选择配置比较高的高价机。
富士通,感觉上真有那么点THINKPAD的意思,铁锤也砸不烂,就是泼辣,就是耐用,性能还挺好,这个牌子绝对值得考虑。
国产机可选海尔的高配机器,重要的是做工好,用料足,乍一看,我觉得联想的机器不如它。当然技术方面比起联想来就未必了。
不要去选美国神舟——戴尔。戴尔号称不进卖场,返修率高,前段时间还传出“戴尔CPU偷梁换柱丑闻”,感觉这个牌子对买家似乎不大负责。
8. 拿锤子砸苹果iPhone X,手机能经得住砸吗
可以的放心吧
9. qq堂铁锤可以砸出来什么东西
我有一个好的,兔子脚印,还有一次是10个中体力药水,你还是去看看银的和金的把,那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