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早的台式电脑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市场
新中国第一、二台计算机是1958\1959年仿制的103、104电子管计算机
Ⅱ 中国的第一台电脑是谁发明的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Ⅲ 中国的第一台电脑叫什么名字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Ⅳ 第一台台式电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所谓个人电脑就是现在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又称个人计算机,区别于早期的用于科学或其他研究领域的大型电脑。个人电脑在机型上分为台式电脑与笔记本电脑,在系统上分为IBM整合制定的IBMPC/AT系统标准,以及苹果电脑所开发的麦金塔系统。
1977年6月5日,乔布斯的苹果公司推出苹果Ⅱ型计算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苹果Ⅱ以彩色图形为特色并用盒式录音磁带存储信息。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那个时代电脑沉重粗笨、难以操作的形象,它具有小巧轻便、操作简便的特点,整机只有5.5千克,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
Ⅳ 中国哪一年拥有第一台电脑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Ⅵ 台式电脑在中国何时出现
中国计算机之父夏培肃
夏培肃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夏培肃(1923年7月28日—)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23年7月28日生于四川重庆,原籍四川江津。1941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45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从1952年开始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设计和试制,是中国最早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人员。她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书,为中国计算机科技界培养了大批人才。19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60年代开始在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曾经创办《计算机学报》,并创办国际性期刊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科技杂志),担任第一任主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Ⅶ 电脑的起源第一台最早进入中国的电脑是哪年
中新社北京9月6日电 (陈颖)作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基地,中国计算机产业规模如今已位居世界首位。
今年7月份召开的“2019世界计算机大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微型计算机产量3.1亿台,服务器年产量达到了295.2万台。
如今的人们很难想象,中国的第一部电子计算机——103机,占地达40平方米,运算速度仅为每秒30次。
1953年1月,华罗庚受命在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组建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小组,清华大学电机系闵大可教授任组长,这个小组的目标就是研制中国自己的计算机。
1956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制定12年科技发展远景纲要时,华罗庚被任命为计算技术规划组组长,负责起草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的蓝图。规划实施的结果促成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诞生。
1956年,中国成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中国第一台小型电脑103机设计完成。国营738厂用时8个月,实现了这部计算机的制造工作。
在计算机的领域,万事开头“大”,新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仅主机部分的几个大型机柜就占地40平方米,机体内有近4000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800个电子管。
1958年8月1日,103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这标志着由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正式诞生。
103机采用磁芯和磁鼓存储器,内存仅有1KB,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仅一年之后,104机就成功问世,运算速度提升到每秒1万次。从30次到1万次,只走过一年多的时间。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计算机研发与制造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还达成了跻身世界前列的成就。
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衡量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自行研制的“银河-I”。它的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以上。
“银河-I”研制始于1978年5月,在1983年12月通过国家鉴定。在1984年,“银河-I”模型还在天安门前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检阅
“银河”之后还有“天河”。2013年6月,“天河二号”摘夺世界超算500强桂冠,中国超级计算机研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016年6月,世界首台峰值运算能力超过每秒10亿亿次、拥有千万核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诞生,此后连续四次雄踞“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
今年6月17日,第53届“全球超算TOP500名单”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国际超算大会上发布。“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位列第三、四名。
而从上榜超级计算机的总数来看,中国以219台上榜系统数位列第一,美国以116台排第二。中国“超算三强”联想、浪潮、曙光分别贡献了173台、71台和63台超算。
“天河二号”副总设计师的肖立权曾说,“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太难!但我喜欢挑战!”中国计算机不断挑战新速度,将给中国经济社会腾飞,不断配上更好的引擎
Ⅷ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是什麽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Ⅸ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什么时候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03机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保存着。103机体积庞大,仅主机部分就有好几个大型机柜,占地达40平方米。它十分精密,在它的机体内有近四千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八百个电子管。
(9)中国第1台台式机电脑扩展阅读:
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1956年,国家成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科研人员得到了M3型计算机的相关资料,并开始对计算机技术快速地消化吸收,国营738厂用时8个月,完成了计算机的制造工作。
1958年8月1日,该计算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虽然起初该机的运算速度仅有每秒30次,但它也成为中国计算技术这门学科建立的标志。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巨型机,这是中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Ⅹ 中国最早的电脑是什么牌的
1992年,是谁在市场上推出了第一台中国家用PC?这个问题一度有过争议。有人认为是目前最大的本土电脑制造商联想公司,有人则认为是最早涉足电脑领域的国内企业长城电脑,还有人甚至认为是90年代初期着名电脑品牌AST。
今天看来,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家用PC应该属于联想公司。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
早在家用PC诞生的5年前,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就在考虑未来的方向是制造大型计算机还是生产小型机?当时多数人意见是做大型机,毕竟联想科技人员多数来自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所已从事多年大型机的研发工作。但柳传志意识到,未来的中国市场肯定是面向个人的小型机,研究开发个人电脑才是要走的路子。这个思路成为后来的联想家用PC的萌芽。
1992年初,联想经过慎重考虑,在国内第一个推出家用电脑的概念,这就是联想“1+1”电脑产品。当时的联想还只是一家小公司,生产能力有限。还记得1993年底,一位谢宏章读者讲述当年的热点时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一些电脑商店,家用电脑的销量直线上升,单是等着买联想1+1电脑的人就排了几百号。联想1+1电脑在市场供不应求,5月份出厂2000台,两个星期就卖光,6月份上市3000台,又是不到两星期就告罄,有的用户干脆带着钱、开着车来厂门口等着提货。”
继联想之后,王码、海华、北方等电脑公司先后推出一批家用电脑。家用电脑商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1996年,联想第一个推出“万元奔腾电脑普及风暴”,用多媒体的概念推销家用电脑,由此带来了家用PC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这段时间,长城、方正、同方先后进入家用PC领域,成为后来国内主要的电脑品牌。
到这个时候,中国家用PC是真正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企业讲述:家用PC发展史的三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