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传统的光纤连接器有哪些
传统的光纤连接器主要分为如下6种:
1、FC型光纤连接器
这种连接器最早是由日本NTT研制。FC是Ferrule Connector的缩写,表明其外部加强方式是采用金属套,紧固方式为螺丝扣。最早,FC类型的连接器,采用的陶瓷插针的对接端面是平面接触方式(FC)。此类连接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容易,但光纤端面对微尘较为敏感,且容易产生菲涅尔反射,提高回波损耗性能较为困难。后来,对该类型连接器做了改进,采用对接端面呈球面的插针(PC),而外部结构没有改变,使得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SC型光纤连接器
这是一种由日本NTT公司开发的光纤连接器。其外壳呈矩形,所采用的插针与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完全相同。其中插针的端面多采用PC或APC型研磨方式;紧固方式是采用插拔销闩式,不需旋转。此类连接器价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损耗波动小,抗压强度较高,安装密度高。
ST和SC接口是光纤连接器的两种类型,对于10Base-F连接来说,连接器通常是ST类型的,对于100Base-FX来说,连接器大部分情况下为SC类型的。ST连接器的芯外露,SC连接器的芯在接头里面。
双锥型连接器(Biconic Connector)
这类光纤连接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研制,它由两个经精密模压成形的端头呈截头圆锥形的圆筒插头和一个内部装有双锥形塑料套筒的耦合组件组成。DIN47256型光纤连接器这是一种由德国开发的连接器。这种连接器采用的插针和耦合套筒的结构尺寸与FC型相同,端面处理采用PC研磨方式。与FC型连接器相比,其结构要复杂一些,内部金属结构中有控制压力的弹簧,可以避免因插接压力过大而损伤端面。另外,这种连接器的机械精度较高,因而介入损耗值较小。
3、MT-RJ型连接器
MT-RJ起步于NTT开发的MT连接器,带有与RJ-45型LAN电连接器相同的闩锁机构,通过安装于小型套管两侧的导向销对准光纤,为便于与光收发信机相连,连接器端面光纤为双芯(间隔0.75mm)排列设计,是主要用于数据传输的下一代高密度光纤连接器。
4、LC型连接器
LC型连接器是着名Bell(贝尔)研究所研究开发出来的,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RJ)闩锁机理制成。其所采用的插针和套筒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所用尺寸的一半,为1.25mm。这样可以提高光纤配线架中光纤连接器的密度。当前,在单模SFF方面,LC类型的连接器实际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多模方面的应用也增长迅速。
5、MU型连接器
MU(Miniature unit Coupling)连接器是以目前使用最多的SC型连接器为基础,由NTT研制开发出来的世界上最小的单芯光纤连接器,。该连接器采用1.25mm直径的套管和自保持机构,其优势在于能实现高密度安装。利用MU的l.25mm直径的套管,NTT已经开发了MU连接器系列。它们有用于光缆连接的插座型连接器(MU-A系列);具有自保持机构的底板连接器(MU-B系列)以及用于连接LD/PD模块与插头的简化插座(MU-SR系列)等。随着光纤网络向更大带宽更大容量方向的迅速发展和DWDM技术的广泛应用,对MU型连接器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
6、MC连接器
2012年国内通讯公司自主研发了一款比LC连接器体积更小,密度更高的MC连接器。日海MC光纤活动连接器是一种高密度单芯光纤活动连接器,适用于各种高密度场合,如大容量中心机房和高密度数据中心。 MC光纤活动连接器密度高,在相同的空间内最高可达到LC连接器的两倍,堪称世界目前体积最小、密度最高的一款连接器。
② 什么是网络连接设备
网络连接设备是把网络中的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各种设备的总称,这些设备包括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中继器:
是一种放大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网络连接设备,通常具有两个端口。它接收传输介质中的信号,将其复制、调整和放大后再发送出去,从而使信号能传输得更远,延长信号传输的距离。中继器不具备检查和纠正错误信号的功能,它只是转发信号。
集线器:
是构成局域网的最常用的连接设备之一。集线器是局域网的中央设备,它的每一个端口可以连接一台计算机,局域网中的计算机通过它来交换信息。常用的集线器可通过两端装有RJ-45连接器的双绞线与网络中计算机上安装的网卡相连,每个时刻只有两台计算机可以通信。
交换机(Switch):
又称交换式集线器,在网络中用于完成与它相连的线路之间的数据单元的交换,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在局域网中可以用交换机来代替集线器,其数据交换速度比集线器快得多。这是由于集线器不知道目标地址在何处,只能将数据发送到所有的端口。而交换机中会有一张地址表,通过查找表格中的目标地址,把数据直接发送到指定端口。
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实现不同网络或网段间的互联互通,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目前,路由器已成为各种骨干网络内部之间、骨干网之间一级骨干网和因特网之间连接的枢纽。校园网一般就是通过路由器连接到因特网上的。
③ 路由器有哪几类接口,都有什么区别
1、RJ-54端口:在这种端口上通过双绞线连接以太网。
10Base-T的RJ-45端口标志为“ETH”,而100Base-TX的RJ-45端口标志为“10/100bTX”,这是因为快速以太网路由器采用10/100Mb/s自适应电路。
2、AUI端口:这是一种D型15针连接器,用在令牌环网或总线型以太网中。
路由器经AUI端口通过粗同轴电缆收发器连接10Base-5网络,也可以通过外接的AUI-to-RJ-45适配器连接10Base-T以太网,还可以借助其他类型的适配器实现与10Base-2细同轴电缆或10Base-F光缆的连接。
3、高速同步串口:在路由器与广域网的连接中,应用最多的是高速同步串行口(Synchronous Serial Port),这种端口用于连接DDN、帧中继、X.25和PSTH等网络。
通过这种端口所连接的网络两端要求同步通信,以很高的速率进行数据传输。
4、ISDN BRI端口:这种端口通过ISDN线路实现路由器与Internet或其他网络的远程连接。
ISDN BRI三个通道(2B+D)的总带宽为144kb/s,端口采用RJ-45标准,与ISDN NT1的连接使用RJ-45-to-RJ-45直通线。
5、Console端口:Console端口通过配置专用电缆连接至计算机串行口,利用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中的超级终端)对路由器进行本地配置。
路由器的Console端口为RJ-45口。Console端口不支持硬件流控。
6、AUX端口:对路由器进行远程配置时要使用“AUX”端口(Auxiliary Prot)。AUX端口在外观上与RJ-45端口一样,只是内部电路不同,实现的功能也不一样。
通过AUX端口与Modem进行连接必须借助RJ-45 to DB9或RJ-45 to DB25适配器进行电路转换。AUX端口支持硬件流控。
7、异步串口:异步串口(ASYNC)主要应用于与Modem或Modem池的连接,以实现远程计算机通过PSTN拨号接入。
(3)lan网络连接器有哪些扩展阅读:
路由器原理:
网络中的设备相互通信主要是用它们的IP地址,路由器只能根据具体的IP地址来转发数据。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
在Internet中采用的是由子网掩码来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都是32位的,并且这两者是一一对应的。
子网掩码中“1”对应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0”对应的是主机地址,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IP地址。
在同一个网络中,IP地址的网络地址必须是相同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网络地址的IP地址之间进行,如果想要与其他网段的计算机进行通信,则必须经过路由器转发出去。
不同网络地址的IP地址是不能直接通信的,即便它们距离非常近,也不能进行通信。路由器的多个端口可以连接多个网段,每个端口的IP地址的网络地址都必须与所连接的网段的网络地址一致。
不同的端口它的网络地址是不同的,所对应的网段也是不同的,这样才能使各个网段中的主机通过自己网段的IP地址把数据发送送到路由器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路由器
④ 计算机常用的网络互联网设备有哪些
计算机常用的网络互联网设备有:
1.中继器 (Repeater)物理层(第一层)
功能: 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传输会由于距离大而导致信号减弱失真,中继器起放大信号作用,以便加长传输距离.
2.集线器(Hub)物理层
功能:提供多网络借口,总线共享,并兼具中继器的所有功能,每个端口平均传输数据量.
3.网桥(Bridge)数据链路层
功能:主要作用是用来分割冲突域,减少网内的广播流量。通常在早期的一些大网络中,当HUB数量过多,冲突域过大,就会造成广播风暴,这时在网络中间适当的放置网桥就能够分割冲突域,减少广播风暴的可能。
4.交换机(Switch)数据链路层
功能:主要作用是用来分割冲突域,减少网内的广播流量。通常在早期的一些大网络中,当HUB数量过多,冲突域过大,就会造成广播风暴,这时在网络中间适当的放置网桥就能够分割冲突域,减少广播风暴的可能。
交换机(SWITCH)理论上来理解它就是一台多端口的网桥。分为直通式交换机、存储转发式交换机和碎片隔离式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交换机的工作特性,即: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共享一个广播域,交换机的每个端口是一个冲突域。交换机不懂得IP地址,但它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5.路由器(Router)网络层
功能:具有连接不同类型网络的能力并能够选择数据传送路径的网络设备。能作出决定为网络上的数据分组选择最佳传递路径,因为它根据网络地址转发数据。换句话说,与交换机或网桥不同,路由器知道应向哪里发送数据。
6.网关(Gateway)
功能: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的结构也和路由器类似,不同的是互连层。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 网关实质上是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
⑤ lan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双绞线(Twisted-Pair)
双绞线是现在最普通的传输介质,它由两条相互绝缘的铜线组成,典型直径为1毫米。两根线绞接在一起是为了防止其电磁感应在邻近线对中产生干扰信号。现行双绞线电缆中一般包含4个双绞线对,具体为橙1/橙2、蓝4/蓝5、绿6/绿3、棕3/棕白7。计算机网络使用1-2、3-6两组线对分别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双绞线接头为具有国际标准的RJ-45插头和插座。双绞线分为屏蔽(shielded)双绞线STP和非屏蔽(Unshielded)双绞线UTP,非屏蔽双绞线有线缆外皮作为屏蔽层,适用于网络流量不大的场合中。屏蔽式双绞线具有一个金属甲套(sheath),对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适用于网络流量较大的高速网络协议应用。双绞线根据性能又可分为5类、6类和7类,现在常用的为5类非屏蔽双绞线,其频率带宽为100MHz,能够可靠地运行4MB、ICME和16MB的网络系统。当运行100MB以太网时,可使用屏蔽双绞线以提高网络在高速传输时的抗干扰特性。6类、7类双绞线分别可工作于200MHz和600MHz的频率带宽之上,且采用特殊设计的RJ45插头(座)。值得注意的是,频率带宽(MHz)与线缆所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Mbps)是有区别的——Mbps衡量的是单位时间内线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数量,MHz衡量的则是单位时间内线路中电信号的振荡次数。双绞线最多应用于基于CMS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sion Detection,载波感应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即10BASE-T(10Mbps)和100BASE-T(100Mbps)的以太网(Ethernet)中,具体规定有:
● 一段双绞线的最大长度为100米,只能连接一台计算机。
● 双绞线的每端需要一个RJ45插件(头或座)。
● 各段双绞线通过集线器(Hub的10BASE-T重发器)互连,利用双绞线最多可以连接64个站点到重发器(Repeater)。
● 10BASE-T重发器可以利用收发器电缆连到以太网同轴电缆上。
同轴电缆(Coaxial)
广泛使用的同轴电缆有两种:一种为50Ω(指沿电缆导体各点的电磁电压对电流之比) 同轴电缆,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即基带同轴电缆;另一种为75Ω同轴电缆,用于宽带模拟信号的传输,即宽带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以单根铜导线为内芯,外裹一层绝缘材料,外覆密集网状导体,最外面是一层保护性塑料。金属屏蔽层能将磁场反射回中心导体,同时也使中心导体免受外界干扰,故同轴电缆比双绞线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噪声抑制特性。
现行以太网同轴电缆的接法有两种——直径为0.4厘米的RG-11粗缆采用凿孔接头接法,直径为0.2厘米的RG-58细缆采用T型头接法。粗缆要符合10BASE5介质标准,使用时需要一个外接收发器和收发器电缆,单根最大标准长度为500米,可靠性强,最多可接100台计算机,两台计算机的最小间距为2.5m。细缆按10BASE2介质标准直接连到网卡的T型头连接器(即BNC连接器)上,单段最大长度为185米,最多可接30个工作站,最小站间距为0.5米。
光导纤维(Fiber Optic)
光导纤维是软而细的、利用内部全反射原理来传导光束的传输介质,有单模和多模之分。单模(模即Mode,入射角)光纤多用于通信业。多模光纤多用于网络布线系统。
光纤为圆柱状,由3个同心部分组成——纤芯、包层和护套,每一路光纤包括两根,一根接收,一根发送。用光纤作为网络介质的LAN技术主要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iber-optic Data Distributed Interface,FDDI)。与同轴电缆比较,光纤可提供极宽的频带且功率损耗小、传输距离长(2公里以上)、传输率高(可达数千Mbps)、抗干扰性强(不会受到电子监听),是构建安全性网络的理想选择。
微波传输和卫星传输
这两种传输方式均以空气为传输介质,以电磁波为传输载体,联网方式较为灵活。
⑥ 50. 大多数企业 LAN 中的双绞线网络电缆使用什么连接器
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作为布线的传输介质来组网,网线由一定长度的双绞线与RJ-45连接器(俗称水晶头)组成
⑦ 网络连接中都有哪些设备
计算机、网卡(网络适配器)、集线器(HUB)、RJ45连接器(水晶头)、双绞线(UTP)、网桥(Brige)、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
防火墙分
硬件防火墙
和
软件防火墙(如:瑞星防火墙)
软件防火墙
不能算作
网络设备
⑧ 网络连接器有哪些
网桥,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Modem,光纤收发器,
第3层交换机,专用防火墙.
⑨ 电脑的网络连接分几种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世界上着名的专业组织,每年出版大量的技术杂志并召开很多会议。IEEE计算机委员会下设的IEEE 802负责制定电子工程和计算机领域的标准,从属关系如下图所示:
IEEE 802又称为LMSC(LAN /MAN Standards Committee,局域网/城域网标准委员会),致力于研究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规范,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下两层。
LMSC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下设工作组(Working Group)、研究组(Study Group)、技术顾问组(Technical Advisory Group)。曾经设立的多个SG已经合并到WG中,目前活跃的WG和TAG如下:
802.1 :高层局域网协议Higher Layer LAN Protocols
802.2 :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802.3 :以太网Ethernet
802.4 :令牌总线Token Bus
802.5 :令牌环Token Ring
802.11: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
802.15:无线个域网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802.16:宽带无线接入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802.17:弹性分组环 Resilient Packet Ring
802.18:无线管制 Radio Regulatory TAG
802.19:共存 Coexistence TAG
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BWA)
802.21:媒质无关切换 Media Independent Handoff
标准通过流程
IEEE 802的标准草案首先在WG内进行投票,当达到75%以上同意后,则视为通过,并提交到LMSC进行Sponsor Ballot的投票。在LMSC投票过程中,如果90%以上同意,则视为通过,IEEE 802就可以将其发布为正式的标准,如IEEE 802.2、IEEE 802.3、IEEE 802.11。IEEE 802一般会将他们的标准提交到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后会以ISO的名义发布,如已经被ISO接受并发布的标准有:ISO/IEC 8802-1、ISO/IEC 8802-2、ISO/IEC 8802-3、ISO/IEC 8802-5、ISO/IEC 8802-11等。
技术标准体系
IEEE 802下设的不同WG研究不同领域的标准,当标准在IEEE 802获得通过后,就可以发布。因此IEEE 802的技术标准体系与它的WG分工是一一对应的。
下面介绍一下主要的工作组情况。
无线通信领域
IEEE 802目前在无线领域主要有四个工作组:802.11、802.15、802.16、802.20。在每个工作组下又设置了任务组(TG)。
⑩ 网络连接器的介绍
利用网间连接器实现网络互连是比较常用的方式。从协议的观点看网桥、路由器及网关这几种网间连接器可分别在OSI参考模型的不同层次上实现网络互连,具体为:网桥--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网络互连。路由器--在网络层上实现网络互连。网关--在运输层或运输层以上实现网络互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