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拉手会议系统是由哪些设备组成的
手拉手会议系统的扩声部分和传统的会议系统相同,所不同的是会议话筒和会议主机部分。手拉手会议系统由会议主机(也称中央处理器)、主席单元、代表单元、分支连接线组成。手拉手会议系统的优点:采用串接连接,接线简单,有互控功能;缺点:中间一个话筒坏了后,其后接话筒可能会失效。
Ⅱ 什么是手牵手的接线方式
...RS-485接口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并不需要对于某个参照点来检测信号系统,只需检测两线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了
这意思就是手牵手
Ⅲ 什么消防设备是手拉手布线
网络拓扑结构凌乱、布线过程中偷工减料、设备摆放不合理,别小看这些网络布线时的疏忽大意、有章不循,它们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发作,随时都会毁掉你的网络、你的工作.
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提前避免.
如同大厦的地基,在网络建设初期,布线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布线工作做好,才能为网络的正常运转打好"基础".由于布线属于隐蔽工程,所以在走线与设计的初期一定要合理规划,只有建立坚实的地基才能让网络大厦更加牢固.那么在布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布线经验,从故障出发为各位读者介绍保证网络稳定、布线安全的六个注意事项.
小知识:什么是布线
顾名思义,布线就是布置线缆、安放线缆.在建设智能楼宇时需要先将网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等信号线接入到每间房里方便使用,铜包银 阿威普铜包银布线产品,无线网卡,因此在布置线缆时是不能随随便便的.在实际布线中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此标准就是结构化布线所要遵循的.只有按照一定的"结构化"来布线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将网络故障发生几率降到最低,也能加快排查网络问题的速度.
根据多年结构化布线和故障排除的经验,笔者总结出布线时的六大注意事项,我们需要在布线设计图绘制、实施布线以及布线后维护三大方面注意这六点,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更顺畅的享受网络.
1.设备要兼容
重要指数:
关键点:设备型号、兼容性
公司网络建设完毕后总是隔三差五地出现掉线的现象,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偶然更换了某台交换机后故障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设备的不兼容是根源.
设备不兼容引发网络故障主要有两种,如何寻找合适的布线方案,一种是两个设备之间的不兼容,另一种是同一个设备的两端相互不兼容.我们先来看"不同设备间的不兼容".
①不同设备间的不兼容
公司配备了一台三层交换机(型号是AVAYA
P580),并划分了9个VLAN,其中有三个端口分别给三个机房,每个机房约有50台计算机,都连接到交换机上.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却出现了某个机房无法上网的故障.网络连接、系统设置都没有问题,查看AVAYA
P580连接该机房的端口发现指示灯熄灭,网线正常.使用替换法用正常机房的交换机连接出问题的机房,发现可以正常上网.进一步检测发现原来连接正常机房的交换机是3COM的高档交换机,而连接出问题的交换机是TP-LINK的普通交换机.
通过分析,笔者最终得出结论,P580属于高端设备,与普通的TP-LINK交换机连接出现了匹配上的问题.由此看出,不同设备间协同工作,特别是不同厂商的高端设备与低端设备配合使用时常常出现不兼容的故障.
布线经验谈:所有网络设备都采用一家公司的产品是避免此类问题产生的好办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端与低端甚至是同等级别不同设备间的不兼容问题.
②同一设备两端的不兼容
办公室一台计算机无法上网,经过简单的测试后发现网关等网络节点都是通的,由于以前有过双机互连因网卡工作模式不符而无法连接的经历,所以笔者马上将问题的根源定位到网卡工作模式上,进入"本地连接"的"属性"窗口,点击"配置"按钮设置网卡工作模式.找到"高级"标签页中的"link speed",将"AUTO Mode"调整到"10M Full Mode"(图1).调整完毕,该计算机就可以正常上网了.
为什么该计算机在此处只能使用"10M Full Mode"呢?用测线器进行测试,发现这段网线的传输速度只能是10Mbps,有严重的质量问题,重新制作信息点并更换网线后问题彻底解决.所以说对于网线这些隐蔽工程中的设备,在安装前一定要确保质量.
布线经验谈:不要为了省几十块钱而选择没有质量保证的或小品牌的网络基础材料,例如跳线、面板、网线等.这些东西在布线时都会安放在天花板或墙体中,出现问题后很难解决.同时,即使是大品牌的产品也要在安装前用专业工具检测一下质量.
2.插线要当心
重要指数:
关键点:广播风暴、端口
公司所有计算机无法上网,而汇聚层交换机上的指示灯狂闪.经过排查确定该问题是由于广播风暴造成的,一条插在交换机上原本多余的网线被公司员工使用后把另一头也插在了交换机上,两端RJ45接口都接到同一台交换机的端口后造成了全网的广播风暴.将该网线拔下后问题得到解决.
这类布线故障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管理混乱造成的(图2),当我们完成结构化布线工作后就应该把多余的线材、设备拿走,防止普通用户乱接这些线材.另外,有些时候,用户私自使用一拖二分线头这样的设备也会造成网络中出现广播风暴,铜包银 0755-83225106,因此布线时遵循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布线经验谈:布线后不要遗留任何部件,因为使用者一般对网络不太熟悉,出现问题时很有可能病急乱投医,看到多余设备就会随便使用,使问题更加严重.
3.防磁是关键
重要指数:
关键点:电磁干扰、屏蔽
公司某台计算机无法连接网络,更换网卡与网线都没有解决问题,拿测线器测试后发现网线传输速度很不稳定.经过寻找,发现网线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大功率的用电器,避开干扰源后网络畅通无阻.
为什么电磁设备可以干扰到网络传输速度呢?因为在网线中走的是电信号,而大功率用电器附近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又会对附近的网线起作用,生成新的电场,自然会出现信号减弱或丢失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干扰除了要避开干扰源之外,网线接头的连接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采用568A还是568B标准来制作网线,一定要保证1和2、3和6是两对芯线,这样才能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布线经验谈:在结构化布线时一定要事先把网线的路线设计好,远离大辐射设备与大的干扰源.
4.布线也要防"中暑"
重要指数:
关键点:温度、散热
高温环境下,设备总是频频出现故障.为什么?综合布线时,你肯定忽略了对设备工作环境的规划.
夏天天气炎热,公司的网络也时断时通,即使在通的时候,网速也很低.经常是早上开机前30分钟通,然后突然就断了.笔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解决都没有能够排除故障.在机房调试时,笔者碰了一下核心设备的外壳,发现非常烫手,看来是因为高温导致交换机出现了故障.添加了降温设备后,网络时断时通的问题再也没有出现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使用过计算机的读者都知道,200米网线,当CPU风扇散热不佳时计算机系统经常会死机或自动重启,网络设备更是如此,高速运行的CPU与核心组件需要在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下运转(图3),温度太高会使它们损坏.
布线经验谈:设备避暑工作是一定要做的,特别是对于核心设备以及服务器来说,需要把它们放置在一个专门的机房中进行管理,并且还需要配备空调等降温设备.
放置设备的机房必须安装
5.按规格连接线缆
重要指数:
关键点:直通线、交叉线
计算机与路由器的连接线路总是出现问题,经过查看发现使用的是从市面上购买来的网线进行连接,原来直接买来的是直通线,而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需要使用交叉线来连接.看来布线时还得注意区别不同线路.
众所周知网线有很多种,如交叉线、直通线、CONSOLE线等,不同的线缆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用途.如果混淆种类随意使用就会出现网络不通的情况.因此在结构化布线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分清线缆的种类.线缆使用不符合要求就会出现网络不通的问题.
布线经验谈:虽然目前很多网络设备都支持DIP跳线功能,也就是说不管你连接的是正线还是反线,它都可以正常使用.但有些时候设备并不具备DIP功能,只有你在连线时特别注意了接线种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故障.
6.留足网络接入点
重要指数:
关键点:信息点、单元盒
"哎呀,怎么办公室没有额外的网络接口?"类似的话,网管常常听到.没有为外来用户或增加的员工预备网络接口怎么行,这会阻碍工作的进行.
确实如此,很多时候在结构化布线过程中没有考虑未来的升级性,网络接口数量很有限,刚够当前员工使用,如果以后来了新员工或公司结构出现变化的话,就会出现上述问题.因此在结构化布线时需要事先留出多出一倍的网络接入点.
众所周知,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几年前还在为10Mbps到桌面而努力,而今已经是100Mbps,甚至是1000Mbps到桌面了.网络的扩展性是需要我们重视的,谁都不想仅仅使用2~3年便对布线系统进行翻修、扩容,所以留出富余的接入点是非常重要的.
布线经验谈:所谓接入点就是网络接入点,理论上要有一倍的富余,这样才能满足日后升级的需求.
由于结构化布线大多数都是由布线工人完成的,增强型网线,这些工人都拥有专业的布线合格证,因此大多数故障都是可以避免的.不过在铺设线路时仍然需要我们对技术把关,只有我们注意到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常见问题才能真正地在结构化布线中做到"少出钱、多办事、办好事、不坏事".
Ⅳ rs485手拉手到底是怎么链接
如图就是RS485的手拉手连接又叫总线连接。
Ⅳ 什么是手牵手的布线方式
手牵手的布线方式是环形拓扑结构布线。
环形拓扑结构是一个像环一样的闭合链路,它是由许多中继器和通过中继器连接到链路上的节点连接而成。在环形网中,所有的通信共享一条物理通道,即连接了网中所有节点的点到点链路。所有的节点公用一个信息环路,都可以提出发送数据的请求,获得发送权的节点可以发送数据。
访问:
环形网络常使用令牌来决定哪个节点可以访问通信系统。在环形网络中信息流只能是单方向的,每个收到信息包的站点都向它的下游站点转发该信息包,直至目的节点。
信息包在环网中“环游”一圈,最后由发送站进行回收,只有得到令牌的站才可以发送信息。每台设备都可直接连到环上,或通过一个接口设备和分支电缆连到环上。
Ⅵ WIFI的无线AP手拉手接力组网。和无线桥接有差别。请高手仔细阅读需求,如果有切实可行方案RMB答谢。
首先你的无线AP手拉手就是无线桥接(所谓无线桥接就是指【与无线设备与AP连接相区别的】无线AP之间的无线连接)。
实际上这样的方案无可行性!原因:1.根据实际测试,在54M时(11G)无线桥接的路由器串接多于5个时,末端连接的设备网络带宽已经难以忍受(有线网络级联的543限制定律在无线桥接时依然起作用)。这意味着你桥接的层数要小于5层,以两个AP距离500米为有效无线桥接距离,那么最远就限制在6X500米=3000米的最远连接距离内,所以无论是AP还是无线终端不可能“任意”移动!
2.而无线桥接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事先将桥接对象的MAC地址写入自己的无线桥接设置中,所以只能事先或者当场设置来指定,而无法“随机”!
但如果限定每个移动基站的移动范围,如每个基站均在某个固定点200米左右移动,那么基本是可以的:如假设共250个移动基站,围绕在主基站周围,第一层可以用5个无线桥接主机站,第二层25个均匀无线桥接上一层(即每5个桥接上层1个),第三层125个桥接第二层,最后余下95个作为第4层无线桥接第三层。这样最远端到主路由的路径最多为4层(即4个无线桥接的路由器,当然最远距离也被限制为2000米了),全部基站构成一个以主基站为圆心,半径2000米的覆盖范围。
至于你后面的想法,全部移动基站构成一个WIFI网络并可连通,目前无线路由器采用WDS桥接就是如此:WDS即无线分布式系统,全部基站采用WDS方式连接后,自然就构成一个WIFI网络并就是连通的!
至于定位的方法,由于无线终端设备的MAC地址是固定的,并在无线连接AP时实时反应在AP的无线连接状态里,即某台WIFI设备连接了某个基站上网,其就会唯一地出现在该基站的无线状态里,当然就可根据该基站将其定位(无线桥接的其他基站被试为一个WIFI设备其MAC地址也同样出现在该基站的无线状态里,可被定位).至于相关程序调取数据方式可能需要其厂商提供相关数据接口!
Ⅶ 手拉手配电模式怎么完成的,最好附图
其实手拉手就是一种串连模式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