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C声卡设置中扬声器的位深度和采样频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一般来说,扬声器采样频率和位深度越高越好。这个问题还涉及到电脑音箱质量。所以关于扬声器设置采样频率和为深度的问题,关键是性能好的音箱,和安装最合适也就是最匹配的声卡驱动程序。
事实上普通用户根本听不出这几种音质的差距,按照系统默认即可,不一定非要个人设置。当然可以选最高的,对系统运行不会造成任何不利影响。在扬声器属性高级选项卡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诸如16位 44100Hz(CD音质)、16位48000Hz(DVD音质)、24位 96000Hz(录音室音质)、24位192000Hz(录音室音质)等选项。
关于声卡:
比特速度指的是数据流每秒可以传递的信息量。它也可以理解为:每秒表示多少位数据。原则上,音频位速越高,质量越好。然而,如果音频是有损压缩,不同的压缩算法,即使位速相同,也会导致完全不同的音质结果。
典型的例子:96kbps WMA音频格式的声音质量明显优于96kbps MP3。由于压缩算法的不同,导致数据利用率的差异。例如,如果MP3被压缩到48kbps以下,这很糟糕,但是如果它是AAC音频格式,在相同的48kbps位速下,声音质量明显好于MP3。
对于无损压缩音频,即使比特速度完全不同,最终的声音质量是相同的。分别压缩相同的WAV文件如FLAC格式和APE格式,得到文件,位速不太一样,但音质却一样。即使使用相同的格式、不同的压缩级别和完全不同的位速,最终的结果也是相同的音质(但编码和解码、CPU使用不同、编码时间不同)。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 声卡
Ⅱ 电脑屏幕多少hz比较好合适
60Hz,对于传统显示器来讲,刷新频率越低,图像闪烁和抖动的就越厉害,眼睛疲劳得就越快。有时会引起眼睛酸痛,头晕目眩等症状。
因为60Hz正好与日光灯的刷新频率相近,所以当显示器处于60Hz的刷新频率时会产生令人难受的频闪效应。而当采用70Hz以上的刷新频率时可基本消除闪烁。因此,70Hz的刷新频率是在显示器稳定工作时的最低要求。
(2)电脑声音位深赫兹设多少好扩展阅读
通常我们的显示器刷新率为60Hz,也就是每秒钟显示器最多会播放60张画面。人眼能够识别的极限帧率因人而异,像主打电竞旗号的高刷新率显示器早已支持144Hz甚至是220Hz刷新率,它的优势是能够让玩家更流畅的进行游戏和浏览内容,每秒多获得的画面反馈信息也是电竞选手决胜的关键。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显示器性能参数是行频,即水平扫描频率,是指电子枪每秒在屏幕上扫描过的水平点数,以KHz为单位。它的值也是越大越好,至少要达到50KHz。
Ⅲ 联想win8系统64位的音频设置为什么好有16位和24位录音室音质以及4800Hz、9600Hz
这些是代表系统声音的质量等级。
只要你的声卡够好,任何Win8系统都会有这个选项,不仅仅是联想的win8系统。
16位/24位 为每一个最小的音乐片段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越大则音质越好。
选16位则声卡在处理时将按照2的16次方,共65535种差别来处理。24位则是2的24次方。
4800Hz、9600Hz、19200Hz是采样率,是指每一秒钟对声音采样的数量。
如果你选择了24位4800Hz,则电脑在放音乐的时候:每秒发出4800次声音,每次发出的声音能有2的24次方种变化。同时电脑电路里面美妙都会产生4800个24位的存储的音频数据流。
也就是对应 8×3×4800 = 115200bit ÷ 8 = 14400byte ÷ 1024 = 14.0625 KB ≈ 14K
看到这个14K我想有时你就知道唱片集上写的14K是什么意思了。不是说唱片的含金量,而是指他的音质就是24位4800hz。
CD音乐的规范是16位4800Hz,但有些唱片公司在使用了特殊的技术后,能把24位4800Hz的音乐录到CD里面,这也就有了14K音乐这一个说法。
Ⅳ 比特深度和采样频率设置多少才是最佳的音效(图)``
44.1K,16bit已够用了,截图中96K,24bit可以不用更改。 网上有许多关于音频采样率与比特深度的文章,可以搜索看看,以下可参考。 所有的声音都以声波的基本形式存在。声波由两个主要成分组成:频率和振幅。频率即每秒钟声波振动的次数,以Hz(赫兹)表示,决定声音的音高和音色;振幅表示声音的音量。声音的这两个特性能够用来描绘出任何声音的音量、音高和音色。 将声音记录成数字音频格式,需要将话筒拾取的声波转变成电信号。这种电信号以正负电压来表示声波振幅的高低。将输入的电信号进行选取样本值,并将这些样本值转化为由1、0组成的二进制数码。把每秒从一个模拟信号中选取多少样本值定义为采样频率。采样频率(采样点)越高,得到的数据越精确,传递和记录的信息就越精确。一般,对于所选的采样频率必须至少是要记录信号中所含最高频率的2倍。假如对一个1000Hz的声音进行采样,每秒至少要有2000个采样值被记录。由于大部分人听不到高于16KHz的信号,所以采样频率一般为44.1KHz。此外,不对高于采样频率1/2的频率成份进行处理,如果这样的信号进入转换过程,高频将会产生失真信号,造成混叠噪声(滤波器派上用场)。 比特深度表示数字采样过程中的振幅划分,即把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的即时电压变换成离散的,由1和0组成的二进制数,以比特表示,即一个采样值由几位数来表示,它决定了信息包的大小或是每个采样数字的位数。当信息包较大,表示输入信号的数字越多,信号的传输就越精确。一般,用于音频的二进制数字长为16比特。 我的看法,由于软硬件及音频处理技术问题,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讨论声音采样效果,也就是吹吹牛皮,对大多数人来说,播放音频时,是靠均衡器等插件来提高播放质量,你就是采样再高,恐怕也没有实际效果。当然,对于一些发烧友级玩家,还是有些作用的。
Ⅳ 扬声器的采样率和位深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采样率(也称为采样速度或者采样频率)定义了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离散信号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采样频率的倒数是采样周期或者叫作采样时间,它是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注意不要将采样率与位速相混淆。 “位”( bit )是计算机存储器里的最小单元,它用来记录每一个像素颜色的值。图形的色彩越丰富,“位”的值就会越大。每一个像素在计算机中所使用的这种位数就是“位深度”。在记录数字图形的颜色时,计算机实际上是用每个像素需要的位深度来表示的。 一般来说当然是采样率越高越好,不过也要视乎你的音箱
Ⅵ 电脑音响输出多少赫兹好
20-20000赫兹
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所以选音响、耳机要包含这个频率范围。
而听到滋滋响,则是噪音的问题了,这个问题主要由另外一个参数决定的: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
信号,来自设备外部需要通过这台设备进行处理的电子信号。
噪声,经过该设备后产生的原信号中并不存在的无规则的额外信号(或信息),并且该种信号并不随原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信噪比一般不应该低于70dB,高保真音箱的信噪比应达到110dB以上。
Ⅶ 赫兹代表多小或多大的声音呀
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1秒钟振动一次就叫作1赫兹(Hz)。
声音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定量。从时间方便定量,指的是周期和频率。从空间方面定量,主要指振幅与波长。
周期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频率的倒数,通常以毫秒(ms)计。例如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周期是1毫秒。
人的耳朵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是从20赫兹到2万赫兹。在自然界也存在着低于20赫兹和高于2万赫兹的振动和波,但它们不能引起我们的听觉。高于2万赫兹的为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
人耳的音域能够高出10个八度音,自C
1
到C
5
(自32到4096赫兹)的声音属于乐音范围。声音达C
2
(512赫兹)列为低音域,自C
3
到C
5
者(512~4096赫兹)列为高音域。
通常人类谈话声的频率范围在500~3000赫兹之间。纯音、复合音和语音的区别也在于频率之不同。纯音系指单一频率的声音,常用于听力测试。语音即人们日常的谈话声。复
合音乐和噪声皆是,它们都含有多种频率成分。
Ⅷ 权盟声卡里的赫兹怎么调声音最好
摘要 20Hz--60Hz:这段低频往往给人很响的感觉,如雷声,是音乐中强劲有力的感觉;如果提升过高,则又会混浊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可以适当的增加一点;(增加与减少都是相对与0dB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