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excel制作曲线怎么求曲线方程
excel绘制标准曲线全图片教程
(老是不会,老是要去找,所以发上来备份,哈哈)
excel绘制标准曲线全图片教程
coolautumn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检验工作者希望能从一些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如:绘制标准曲线、绘制质控图、计算检测值等等。当然借助检验科办公系统理论上是最方便的,但很多单位是没有检验科办公系统的。其实借助microsoft的excel电子表格工具对检验工作也会带来很大的便利。
excel是microsoft
offices系统的重要组成,它是界于word字处理软件与access数据库软件之间的电子表格工具,功能十分强大,特别适合于日常工作使用。使用得好,完全比目前所有的检验科办公系统优秀。
现就先介绍一下如何使用excel绘制标准曲线。
首先,将数据整理好输入excel,并选取完成的数据区,并点击图表向导,如下图所示。
点击图表向导后会运行图表向导如下图,先在图表类型中选“xy散点图”,并选了图表类型的“散点图”(第一个没有连线的)。
点击“下一步”,出现如下图界面。如是输入是如本例横向列表的就不用更改,如果是纵向列表就改选“列”。
如果发现图不理想,就要仔细察看是否数据区选择有问题,如果有误,可以点击“系列”来更改,如下图。
如果是x值错了就点击它文本框右边的小图标,结果如下图:
出现上图后,如图在表上选取正确的数据区域。然后点击“下一步”出现图表选项界面,如下图,上应调整选项,以满足自己想要的效果。
点击“下一步”,现在一张带标准值的完整散点图就已经完成,如下图。
完成了散点图,现在需要根据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绘制出标准曲线。其实这很简单,先点击图上的标准值点,然后按右键,点击“添加趋势线”。如下图。
由于本例是线性关系,在类型中选“线性”如下图
点击“确定”,标准曲线就回归并画好了。
标准曲线是画好了,可是我们怎么知道回归后的方程是什么样呢?这了简单,点击趋势线(也就是我们说的标准曲线)然后按右键,选趋势线格式,如下图:
在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直线相关系数)前点一下,勾上。再点确定。好了,现在公式和相关系数都出来了。如图:呵r的平方达0.996,线性相当好。
可是有时候有的项目是成指数增加的,散点图如下图,
从上图看并不值关,陪薯除了最大的一个点外其余的几乎都成了直线。这不难芦绝者理解,对于10000000而宏前言,10与10000都差不了多少。因此我们平时常使用半对数坐标纸画图。对于excel也可以,先点中y坐标轴,再按右键,选“坐标轴格式”如下图
将左下方的对数刻度选中,确定。完整的一个半对数标准曲线就做好了。
利用excel制作标准曲线简单吧?如果认真调整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大家多研究一下
B. 怎么样让excel得出曲线方程
方法/步骤
首先你得拟合好一个曲线图
拓展资料
excel方程
打开Excel,在相应的单元格中输入相应的方程。(从图中的Excel的编辑栏可以看到,将A2当做x,在B2单元格中输入与方程对应的计算公式,由于A2默认为0,且公式中有A2做分母前判,故B2出现错误提示;注:A1,A2单元格时为了理解而设置的,实际情况下可以不需要。)
输入一个用于迭代的初值。(图中A2单元格输入1后,B2单元格出现了对应的值;注:如果初值为0出现错误提示则无法完成迭代计算,需输入其他值才能迭代计算)
点击“数据”选项卡,找到“数据工具”组,单击“模拟分析”按钮,在下拉选项中选择“单变量求解”。
随后弹出下图对话框,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B2,在“目标值”中输入0(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如果方程尾部为“=2”的形式,则目标值为2),以上两步的意思是告诉Excel求解的方程等式右边的值及其所在单元格的位置,在“可变单元格”中输入A2,目的是告诉Excel变量x的单元格位置。单击确定按钮。
Excel开始迭代计算,求出相应的解。可以看到当前值并不是0,但与0非常接近(注:迭代求解的最终结果与赋予的初值有关,但都是和真值很接近的,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计算完成。如果感觉有怀疑可以用计算器按按,逆向运算验证一下,赶快试试吧!多操作几前悔档次就理解了,要理解了以后才不会忘记哦
C. excel 标准曲线做好后怎么计算
1、录入我们的实知陵瞎验数据后,在“插入”菜单里面找到“图表“选项,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图表类型了。
D. excel如何拟合曲线并输出公式
excel拟合曲线并输出公式参考如下:
工具/原料:联想GeekPro2020,win10,Excel2021。
1、首先在excel表格中输入数据。
E. 如何在excel 里利用曲线拟合的方式求公式
1、首先双击桌面上的excel图标打开excel。
F. 如何用excel画曲线方程图像,比如x^2+y^2=1
1、打开Excel表格,在表格中轮亏裤输入“磷含量”和“吸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