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信号 > 无线与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

无线与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2-08-01 11:42:35

① 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宽带中国”。
各地深刻贯彻落实“宽带中国”国家战略,提升通信基础设施能级,共同推动包括4G移动通信网络、光网城市和宽带乡村的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级机关、企事业、社会团体、民众提供便捷的全地域、立体式的有线+无线宽带接入。积极推动宽带提速降费,扩大WiFi无线网络覆盖,为民众上网提高更多便利。进一步推动三家运营企业开展共建共享的相关工作,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通过租建结合的方式组建4G网络,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②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1无线数据——生机无限
当前移动数据通信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近年来出现的
移动数据通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路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如TACS、AMPS和GSM中的
承载数据业务以及GSM系统的HSCSD,另外一种是分组交换型的移动数据业务,比较着名的
有摩托罗拉的DataTAC、爱立信的Mobitex和GSM系统的GPRS。
目前,无线数据业务只占GSM网络全部业务量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在未来的两年中
这种状况将开始扭转,并大大改变。1999年以后,随着HSCSD、GPRS等新的高速数据解决
方案显露峥嵘,并成为数据应用的新的焦点,无线数据将成为运营商经营计划中越来越重
要的部分,它预示着未来大量的商业机遇。
应用驱动市场
无线数据业务的主要驱动力在于用户的应用。话音是单一的、容易理解、应用的市场。
然而无线数据则不同,无线数据最初的应用重点放在象运输管理这样的专业市场。近期无
线数据业务的目标市场是销售人员或现场工程师这样的用户群。从这些先发目标的应用中
积累无线数据的经验,并从中受益。随着速率的增长,其他更通用的应用将会出现,无线
数据业务将开始影响大众市场。
在过去的十年里,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在迅速改变,人们更经常性地移动,职业和个
人生活之间的分界变得模糊,人们需要不分时间、地点访问很重要的信息。发生在用户身
上的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成为驱动无线数据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特网的影响
和通信的其他领域一样,无线数据业务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来自Internet。根据最
近的研究,未来两年欧洲的因特网用户数量将翻一番。在我国,因特网用户的年增长率将
高达300%。显然用户在运动中接入因特网的需求将会增长。
为了满足接人因特网的需求,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无线应用协议(WAP)应运
而生。WAP为将Internet的信息内容以及增值业务传送到移动终端提供了一种开放的通用
标准,实现了IP与GSM网络的桥接,是一个为厂商提供加速市场增长、避免网络割接、保
护运营商投资的标准,WM确保任何与WAP兼容的GSM手机都能工作。WAP是实现无线数据市
场快速发展的工具。
数据速率的发展
GSM承载业务所提供的GSM数据速率最高只能达到9.6kb/s。国际上1998年引入的高速
电路交换数据(HSCSD)技术将实现57kb/s的数据速率,对要求连续比特率和传输时延小
的应用是理想的,如会议电视、电子邮件、远程接入企业的局域网和无线图象。1999年商
用化的GPRS是第一个GSM分组数据应用,将实现超过100kb/s的数据速率。对较短的“突发”
类型业务是理想的,如信用卡认证、远程测量和远程事务处理。EDGE(增强数据速率GSM改
进模式)使用修改过的GSM调制方式来实现超过300kb/S的数据速率。EDGE会让GSM运营商
特别受益,他们不但可以赢得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经营执照,还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宽带数
据业务。
1.2个人多媒体通信——网络演进的方向
对随时随地话音通信的追求使早期移动通信走向成功。移动通信的商业价值和用户市
场得到了证明,全球移动市场以超凡的速度增长。移动通信演进的下一阶段是向无线数据
乃至个人移动多媒体转移,这一进展已经开始,并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个人移动多媒体通信将根据地点为人们提供无法想象的、完善的个人业务和无线信息,
将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个人多媒体世界里,话音邮件和电子邮件被
传送到移动多媒体信箱中;短信将成为带有照片和视频内容的电子明信片;话直呼叫将与
实时图象相结合,产生大量的可视移动电话。还将实现移动因特网和万维网浏览。象无线
会议电视这样的应用将随处可见,电子商务将蓬勃开展。对于运动中的用户还有随时随地
的各种信箱和娱乐服务。
2网络技术的宽带化
在电信业历史上,移动通信可能是技术和市场发展最快的领域。业务、技术、市场三
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伴随着用户对数据、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增加,网络业务向数据
化、分组化发展,移动网络必然走向宽带化。
通过使用电话交换技术和蜂窝无线电技术,70年代末诞生了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AM
PS(北美蜂窝系统)、NMT(北欧移动电话)和TACS(全向通信系统)是三种主要的窄带模
拟标准。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一大成就就是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第
一次能够在他们所在的任何地方无线接收和拨打电话。
第二代系统引入了数字无线电技术,它提供更高的网络容量,改善了话音质量和保密
性,并为用户引入了无缝的国际漫游。今天世界市场的第二代数字无线标准,包括GSM、D
-AMPS、PDC(日本数字蜂窝系统)和IS-95CDMA等,均仍为窄带系统。
第三代移动系统,即IMT-2000,是一种真正的宽带多媒体系统,它能够提供高质量宽
带综合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2000年以后,虽然窄带移动电话业务需求将依然很大,
但随着Internet等高速数据通信及多媒体通信需求的驱动,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将逐步增
长,而且就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无缝覆盖而言,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将逐步增长,而
且就未来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无缝覆盖而言,宽带移动通信作为整个移动市场份额的子集
将显得愈来愈重要。第三代系统预计在2002年投入商用。
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系统的变化并不象从第一代模拟网络到第二代数字网络那样存在重
大的技术变迁。从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来讲,第二代系统将逐步平滑过渡到第三代
系统,在此演进过程中,移动网络所能实现的数据速率逐步升级;GSM承载业务所能提供的
数据速率为9.6Kb/s,1998年商用的HSCSD技术实现了57kb/s的数据速率,1999年引人的GP
RS将实现超过100WS的数据速率,将在2000年引入的EDGE技术可实现超过300kb/s的数据速
率。2001年后投入商用的第三代系统将能够在广域网上实现384kb/s的数据速率,在办公
室和家中还可以达到2Mkb/s。
3网络技术的智能化
移动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新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广泛应用,促使移动网络得到了
迅速发展。移动网络由单纯地传递和交换信息,逐步向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智能化发展,移
动智能网由此而生。移动智能网是在移动网络中引入智能网功能实体,以完成对移动呼叫
的智能控制的一种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智能平台,它使电信业务经营者能够方便、快速、
经济、有效地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类电信新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方
便灵活地获得所需的信息。移动智能网通过把交换与业务分离,建立集中的业务控制点和
数据库,进而进一步建立集中的业务管理系统和业务生成环境来达到上述目标。通过智能
网,运营公司可以最优地利用其网络,加快新业务的生成;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业
务,向其他业务提供者开放网络,增加效益。
关于移动智能网的研究,早在1995年就已开始,刚开始时并没有具体的标准协议出现,
各厂商各自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并且据此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如Alcatel、Nortel、
Ericsson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初期产品。这些工作为最终移动智能网标准的形成积累了
经验。
1997年末,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TIA)制定了移动智能网的第一个标准协议——
IS-41D协议。1998年1月,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在GSM phase2+阶段引入了CAMEL
协议(移动通信高级逻辑的客户化应用程序),当时的版本是phase1。1998年4月,ITU-T
在新推出的智能网能力集一2标准中描述了移动接入的功能实体,称为CAMELphase2标准。
伴随着移动网络向第三代系统的演进,网络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智能网及
其智能业务是构成未来个人通信的基本条件。
4更高的频段
从第一代的模拟移动电话,到第二代的数字移动网络,再到将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
统,网络使用的无线频段遵循一种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
1981年诞生的第一个具有国际漫游功能的模拟系统NMT的使用频段为450MHz,1986年
NMT变迁到900MHz频段。我国目前的模拟TACS系统的使用频段也为900MHz。在第二代网络
中,GSM系统的开始使用频段为900MHz,IS-95CDMA系统为800MHz。为了从根本上提高GSM
系统的容量,1997年出现了1800MHz系统,GSM900/1800双频网络迅速普及。2000年将投入
商用的第三代系统IMT-2000则定在2GMHz频段。
5更有效利用频率
无线电频率是一种宝贵资源。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有限和移动用户急
剧增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出现了“频率严重短缺”的现象。解决频率拥挤问题的出路是
采用各种频率有效利用技术和开发新频段。
模拟制的早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方式,主要通过多信道共用、频率复用
和波道窄带化等技术实现频率的有效利用。随着业务的发展,模拟系统已远不能满足用户
发展的需求。数字移动通信比模拟移动通信具有更大的容量。同样的频分多址技术,数字
系统要求的载干比较小,因而频率复用距离可以小一些,系统的容量可以大一些。而且,
数字移动通信还可采用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技术,它比模拟的频分多址制在系统容量上大
4-20倍。
CSM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最为成熟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其发展历程就是一部频率有效利
用技术的演进史。GSM采用时分多址制式,其对频率的有效利用主要是通过频率复用技术的
不断升级实现的。从传统的4×3方式,到3×3、1×3、MRP、2×6等新的复用技术,频率复
用的密集度逐步提升,频谱效率快速提高,GSM系统的容量得到逐步释放。
1995年开始投入商用的IS-95CDMA(窄带)系统,以无线技术的先进性和大容量等特
点着称。它以扩频技术为基础,不同用户的信号靠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如果从频域或
时域来观察,多个CDMA信号是相互重叠的,故理论上CDMA系统的频谱利用率比GSM系统更高,
网络容量更大。同时CDMA系统具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即系统具备较容量。
作为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流无线接入技术的WCDMA(宽带码分多址)能够更高效
地利用无线电频率。它利用分层小区结构、自适应天线阵和相平解调(双向)等技术,网
络容量可得到大幅提高,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要求。
6网络趋于融合,走向统一
6.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第三代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将包括卫星在内的所有网络融合为可以替代众多网络功能的
统一系统,它能够提供宽带业务并实现全球无缝覆盖。为了保护运营公司在现有网络设施
上的投资,第二代系统向第三代系统的演进遵循平滑过渡的原则,现有的GSM、D-AMPS、
IS-136等第二代系统均将演变成为第三代系统的核心网络,从而形成一个核心网家族,
核心网家族的不同成员之间通过NNI接口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全球漫游。在
核心网络家族的外围,形成一个庞大的无线接入家族,现有的几乎所有的无线接入技术及
WCDMA等第三代无线接入技术均成为其成员。第三代系统充分显示了未来电信网络的融合特
征。
6.2未来的网络构架
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管理政策的放松将使计算机
网、电信网、电视网等加快融合为一体,宽带IP技术成为三网融合的支撑和结合点。未来
的网络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综合宽带通信网,并逐步演进
为由核心骨干层和接入层组成、业务与网络分离的构架。

③ 目前无线局域网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谈谈未来无线网络的发展前景如何

说到有线网络,人们自然会想到那连接电脑的长长的“脐带”。你想挪个地方上网吗?不行!“脐带”太短,不能断了网线!更难堪的是,你若是个火急火燎的性子,说不定哪天被网线跘个“狗吃屎”!也许连电脑也跟着受伤住院了。 如今,有了无线网络,一切的烦恼都迎刃而解了。任何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你只要凭借自己的上网帐户即可随时随地自由地遨游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在宿舍、在教室、在图书馆、在食堂,甚至在汽车里、在操场上,你都可以粘在网络上。所谓空中教室、空中图书馆、空中聊天室,在无线网络的世界里就是现实! 无线网络的发展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走到今天的。近年来,网络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方面,速率大大提高,可达千兆级。但“接入点的固定和有限”随着“移动办公”日益强烈的需求,有线接入难以为继。同时,众多局域网的互联,使得布线遇到重重困难。无线局域网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所提供的“多点接入”、“点对点中继”(即所谓的mesh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替代有线的高速解决方案。可以说无线网络的世纪已经到来了。正是有鉴于此,国内外众多厂家多瞄准了这一巨大商机。Aruba、Ruckus、Mortolola、 3com、Cisco、华三等知名公司一个个趋之若鹜,甚至连Microsoft最近也宣布收购一家小公司Sendit,作为无线移动访问Internet技术的研发中心,诺基亚等也跃跃欲试在其国内推广基于WAP的无线接入,一场无线网络大战已经展开。 今年是无线网络迅速发展的一年。随着802.11g/b等标准的广泛应用,更大、更快、更广成为新一代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最受瞩目的要数802.11n标准了。和802.11g标准相比,它的信号覆盖范围提高6倍,而传输速率提高了14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802.11g和802.11n并存的局面。虽然3G的冲击力很大,但大面积应用AP组成的局域网仍将是无线网络的主流,因为3G的应用带宽是无法超越的“瓶颈”。 对于国内ISP来说,无线接入的商机正在到来,无线网络的明天一片光明。

④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当代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移动通信最近20年的大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移动通信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1)移动电话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过固定有线电话,成为信息通信产业的亮点

据美国《商业周刊》预测,1997年全球移动电话约2亿部,固定有线电话近10亿部;至2010年移动电话将达到13亿部,年均增长率25%,而有线电话将达到14亿部,年均增长率仅4%。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显示,最近两年,在全球新增电话用户中,有50%以上是移动电话用户,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5%。如今,欧洲许多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过了40%,其中冰岛、挪威和瑞典的移动电话普及率高达65%、63%和57%,列世界前三名。在我国,近年来移动电话年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固定有线电话。

综合外电报道,截至今年6月底为止,全球移动电话使用人数估计有5.7亿人,大约是全球人口的10%,普及率已超过个人电脑。去年底全球个人电脑使用数是4.3亿台,已被移动电话赶上,目前估计增加为5亿台,不过在欧美增长已经趋缓,和移动电话间的差距正逐渐拉大。

可以肯定,移动通信将成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通信工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业务量上,它都将超出有线通信。移动通信正以其高速增长的市场、非凡扩展的潜力,成为未来整个信息通信(infocommunications)产业耀眼的亮点。

2)移动数据业务的比重将日益增长,形成移动因特网 近年来全球因特网与移动网的急剧发展,业已出现移动IP业务的需求,数据传输也即将实现可移动传输。这意味着移动通信赋予人们的自由和因特网的丰富内容相结合,用户将从移动终端上接入IP业务,进行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移动数据业务的比重必将日益增长,近期移动数据量的增长率将达40%~50%。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与WAP(无线应用协议)已成为当前移动数据通信的热点,GPRS可以在现有的GSM基础设施上实现速率高达115kbit/s的数据传输,而WAP是在移动网和因特网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这两种新技术促进了手机上网,可以成为移动因特网新的推动因素。移动终端可以提供个人资讯、移动银行、自动售货、防盗报警及家庭自动化等等信息服务,这类业务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呈爆炸性的增长趋势。手机的下一代产品,将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因特网的媒体电话,其销售量将超过便携式电脑。

日本NTT的DoCoMo公司自从1992年2月22日推出移动Internet业务--I-mode业务(Interactive,Information,InternetandI)后,平均每周增加八万用户,目前用户600多万,预计2001年3月用户将突破1000万。DoCoMo提供约500个网站,另有1万多个自发网站。其中一半是商务类应用,另一半是娱乐类应用。

I-mode的成功以事实说明数据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预测,2005年移动通信的话音业务不再增长。到2010年,移动多媒体业务将超过话音业务。

⑤ 哪些技术代表着移动互联网的最新发展趋势

希望一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


  1. HTML5

HTML5对于移动应用便携性意义重大,但是它的分裂性和不成熟会产生许多实施和安全的风险。然而,随着HTML5及其开发工具的成熟,移动网站和混合应用的普及将增长。因此,尽管有许多挑战,HTML5对于提供跨多个平台的应用的机构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


2.多平台/多架构应用开发工具


大多数机构需要应用开发工具支持未来的“3 x 3”平台与架构,即三个主要平台(Android、
iOS和Windows)和三个主要架构(本地、混合和移动Web)。工具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平衡行动,权衡许多技术和非技术问题,如生产效率和厂商的稳定
性。大多数大新机构将需要一些工具组合提供他们需要的架构和平台。


3.可穿戴设备


智能手机将成为个人局域网的中心。个人局域网由身体上的健康医疗传感器、智能首饰、智能手表、显示设备(如谷歌眼镜)和嵌入到服装和鞋中的各种传感器组成。这些技术设备将与移动应用沟通,用新的方式提供信息,在体育、健身、时尚、业余爱好和健康医疗等方面推出广泛的产品和服务。


4. 高精确度移动定位技术


知道一个人的精确位置是提供相关位置信息和服务的一个关键因素。利用室内准确定位的应用现在使用Wi-Fi、图像、超声波信号和地磁等技术。可以预期的是,使用新蓝牙智能标准的无线信号的应用将增长。从长远看,智能照明等技术也将变得非常重要。准确室内定位技术 与移动应用的结合将产生新一代非常个性化的服务和信息。


5. 新的Wi-Fi标准


新的Wi-Fi标准,如802.11ac、11ad、11aq和11ah,将提高Wi-Fi性能,使Wi-Fi成为遥测等应用更重要的技术部分,并
且使Wi-Fi能够提供新的服务。在未来五年里,随着机构中出现更多的具有Wi-Fi功能的设备,随着蜂窝工作量转移更流行,以及定位应用需要密度更大的
接入点配置,对于Wi-Fi基础设施的需求将增长。新标准和新应用所需要的性能产生的机会要求许多机构修改或者更换自己的Wi-Fi基础设施。


6. 高级移动用户体验设计


领先的移动应用将提供不同寻常的用户体验。这种用户体验是采用各种新技术和方法实现的,如动机设计、“安静的”设计和“好玩的”设计。设计者还创建

能够应对移动挑战的应用,如部分用户关注和中断或者能够利用增强现实等新颖的功能来使用这个技术。领先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将为用户界面设计制定一个高标准。
所有的机构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并且与新的伙伴合作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7. 企业移动管理


企业移动管理(EMM)这个词解释移动管理、安全和技术支持等技术未来的演进和融合。企业移动管理包括移动设备管理、移动应用管理、包装和集装箱化以及企业文件同步化和共享的一些因素。这些工具将成熟,应用范围扩大并且最终解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上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统的移动管理需求。


8. 智能对象


到2020年,成熟市场的普通富裕家庭都会有数百个智能对象,包括LED灯泡、玩具、家用设备、体育设备、医疗设备以及可控制的电源插座等。这些家
庭智能对象将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其中多数设备能够以某种方式与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的应用沟通。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将执行许多功能,包括遥控器、显示和
分析信息、与社交网络配合监视能够发微博或者发帖的“东西”、支付订阅服务费、订购更换耗材和更新对象固件。


9. 测量与监视工具


移动设备的多样性使全面的应用测试成为不可能的事情。移动网络不确定的性质和支持移动网络的云服务能够产生很难发现的性能瓶颈。通常叫作“应用性能监视”的移动测量和监视工具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移动应用监视工具能够提供应用行为的可见性、提供使用哪些设备或者操作系统的统计、监视用户行为以便确定确定成功地利用了哪一个应用程序的性能。


10.LTE和LTE-A


LTE和接替它的技术LTE-A是提高频谱效率的蜂窝技术,从理论上可将蜂窝网络的最大上载速度提高到每秒1GB,同时减少延迟。所有的移动用户都将从改善的带宽中受益。优越的性能和LTE广播等新功能将使网络运营商能够提供新的服务。

⑥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各自的优缺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简要概述一下。

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Internet)、英特网,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而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两者的概念完全不同。

  1. 互联网的优点与缺点:优点是它让我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事物,让沟通变得更方便等。比如说QQ和一些类似的沟通软件,它给了我们更多的信息量,我们可以通过它更好的了解外面的世界,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这主要的是靠进网站浏览网页。当你遇到不动的问题时你就可以像主要到网上问别人,别人可能会给你指点迷津。
    当然事物是有两面性的,互联网也不例外,很多人都被网络迷惑了,成天就想着上网的,导致学习工作没有积极性,正所谓玩物丧志,特别是网络游戏害人不浅啊许多的人都被升级所吸引,成天泡在网吧里只为提高自己的等级,搞得人非常 的堕落啊。身体也严重的受伤害。
    所以建议适时上网适当上网。

  2.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未来的的发展趋势主要表以下四个方面:

    ①搜索是重中之重:无论是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对于搜索的要求都是非常大的,通过搜索可以给企业带来流量,因此,移动搜索仍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应用。

    ②LBS是未来趋势:基于本地化的位置服务LBS将会在未来发挥巨大的作用,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突破性发明,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差别就是后者是非常本地化的,在LBS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企业可以把用户在其位置的信息进行更多的整合服务。

    ③APP进入快死阶段:纵观APP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习惯性的分成,用户寻找适合的品牌;一块是变动性的分成,人们的变动性达到了60%,促使APP应用的生命周期急剧缩短,进入快死阶段,其中最严重的是游戏产业。

    ④移动电商蓬勃发展:现在,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成长良好、发展健康。专家预测在未来两年内,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并且保持高速增长。这也预示着中国已经步入了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市场运作上,移动电子商务主导者包括传统电子商务服务商、电信运营商、新兴的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商等等都已经开始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布局,市场用户进入者增多,服务形式也开始呈现多样性发展,行业结构不断进行良性更新,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具有了新跨越的必备条件。

⑦ 移动互联网发展历史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如何

现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随着我国互联网+计划的开展,彰示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相对应的,计算机人才需求量也进一步扩大。许多IT行业人才月薪都达到了万元以上。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却严重不足。再加上今年特殊情况的影响,以后互联网会发展的更快,互联网行业需要的人才也会更多。

⑧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与别国不同,采用的是WAP协议。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多数采用WAP接入的方式。根据CNNIC的调查,截至2007年3月底,我国WAP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6.5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2.6亿个。根据用户规模、网站数量以及用户特征等方面综合判断,目前WAP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相当于传统互联网2000~2001年间的发展水平。

与别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状况相比,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最感兴趣的还是手机图铃业务、音乐和游戏业务。而2003年前后,别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最感兴趣的业务是图片、音乐和游戏,别国的音乐和游戏类业务也在移动互联网开始起步后的2~3年左右最受用户欢迎。目前别国用户的兴趣点已经从图片和音乐下载类业务逐渐向具备Web 2.0特征、体现移动和固定互联网融合的业务转移。预计在今后的1~2年内,随着我国移动网络带宽的增加,用户对业务的需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信息量少的内容获取类业务向视频类业务、体现移动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业务转变。为了适应未来客户需求可能发生的变化,我们认为移动UGC、内容共享/下载、移动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发展趋势分析

1实现技术多样化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1)网络接入技术多元化

目前能够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大致分成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WiMAX和传统3G加强版的技术,如HSDPA等。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所,使用户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接入相应的网络,这势必要求终端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也就是多模终端。

(2)移动终端解决方案多样化

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手机,也是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常用的设备。2007年11月初美国亚马逊公司发布了电子书阅读终端——Kindle,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从亚马逊网站下载电子书、订阅报纸及博客。

⑨ 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是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三是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2011年,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3.5-4.3英寸,2012年发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
四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五是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
六是大数据挖掘成蓝海,精准营销潜力凸显。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中国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仍然是以位置的精准营销为主,但未来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挖掘的不断深入,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应用服务和营销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它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片蓝海。

⑩ 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1、将成为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互联网正在为全球产业发展构建起全新的发展和运行模式,推动产业组织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全面创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2、将成为世界创新发展的重要新引擎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未来全球创新驱动发展中最为广泛、最为耀眼、最为强劲的创新动能源泉,将成为全球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引领者。

3、将成为造福人类的重要新渠道

科技改变未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正在因为互联网发展得到广泛体验。互联网促进了开放共享发展,泛在化的网络信息接入设施、便捷化的“互联网+”出行信息服务、全天候的指尖网络零售模式、“一站式”旅游在途体验、数字化网络空间学习环境、普惠化在线医疗服务、智能化在线。

4、将成为各国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指尖治国”将成为新常态,“互联网+”政务服务、移动政务、大数据决策、微博、微信、脸谱、推特等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政府传统运行模式,构建起网络化、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全天候政府,精准服务、在线监管、预测预判、事中事后处置、网络民意调查等能力全面提升。

5、将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舞台

互联网正在开启一个大连接时代,网络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全球互联网发展九大趋势

阅读全文

与无线与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共享中心没有网卡 浏览:527
电脑无法检测到网络代理 浏览:1377
笔记本电脑一天会用多少流量 浏览:597
苹果电脑整机转移新机 浏览:1381
突然无法连接工作网络 浏览:1080
联通网络怎么设置才好 浏览:1230
小区网络电脑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1057
p1108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215
怎么调节台式电脑护眼 浏览:720
深圳天虹苹果电脑 浏览:955
网络总是异常断开 浏览:618
中级配置台式电脑 浏览:1015
中国网络安全的战士 浏览:638
同志网站在哪里 浏览:1422
版观看完整完结免费手机在线 浏览:1464
怎样切换默认数据网络设置 浏览:1114
肯德基无线网无法访问网络 浏览:1290
光纤猫怎么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499
神武3手游网络连接 浏览:969
局网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