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信号 > 太平洋电脑网络参数

太平洋电脑网络参数

发布时间:2022-08-31 18:58:36

❶ IPV6指的是什么

1、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译为“互联网协议”,用于替代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2、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❷ 有哪个网站可在看摄影像片的同时可看到拍摄参数: 曝光: 光圈: 快门: ISO: 曝光补

1、太平洋电脑网摄影论坛
http://itbbs.pconline.com.cn/dc/
2、泡泡网摄影论坛
http://dc.pcpop.com/
这两个比较有名。
3、新摄影网
http://www.nphoto.net/
这个比较专业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❸ BT 哪里可以下载怎么用呢

最好是用BitComet0.56,是现在公认的最稳定的版本了,去网络上搜索一下有很多的,最好是去太平洋电脑网下.
论坛中关于BitComet的设置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本文以BitComet0.56(0124)版本为例(以下简称BC),详细介绍一下BC的各参数设置。
有很多人把BC的参数设置看作是BC下载达到理想速度的关键因素,其实并不尽然。笔者认为BC中的大部分的参数调整只是针对不同网络环境所做的微调,并非是最关键性的因素。
影响BC下载速度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在进行BC参数设置之前,至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对系统网络参数的优化:windows操作系统默认的网络参数并不适合所有的网络环境,因此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但优化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不一,建议大家可以选用一些专业的网络优化软件进行优化;
2、 判断清楚自己所处的网络环境到底属于内网还是外网,网络带宽是多少。这点很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你的BC参数是按照怎样的标准来设置;
关于宽带ADSL用户是内网还是外网之完全解析
http: //bbs2.cnxp.com/dispbbs.asp?boardID=101&ID=322913
3、 如果是内网用户,则必须首先要进行端口映射。如果你的软硬件都支持UPnP自动端口映射功能的话,则打开此功能即可;否则就需要进行手动端口映射。
ADSL MODEM端口映射方法详解
http: //bbs2.cnxp.com/dispbbs.asp?boardID=101&ID=296415
4、 进行系统错误的检查和病毒的全面查杀,最好做一下磁盘碎片整理,保证系统运行在一个健康良好的状态下;
(以上文章如果无法浏览或者无法打开,请查阅置顶的技术区版规找解决办法)

OK,做好这些工作,就让我们进入BC的参数设置(以下各图示所显示的都是BC的默认设置,具体的参数调整请看文字说明)。
一、 网络连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 全局最大下载速率:选择“无限制” ;
2、 全局最大上传速率:根据不同的网络情况做不同的设置;
a、 光纤用户:这类用户的网络带宽一般为10M左右,上传速率可能经常会超过1000kb/s。这类用户如果完全不限制上传速度,过于频繁的读写对硬盘会有一定的损耗。对于这类情况,建议合理限制上传速度为600kb/s至1000kb/s之间;
b、 非光纤用户:这类用户主要指ADSL用户,带宽一般为512K、1M和2M几种,这类用户的上传速率本身就是受限的,如2M带宽的上传速率峰值一般为512Kbit/s=64kB/s。对于这类情况,笔者认为如果你习惯单任务下载,此处可以选择“无限制”,只在下面讲到的“任务设置”中单独对每个下载任务进行上传速率的限制即可;但如果你习惯于多任务下载,此处可设置为峰值上传速率的60%~80%之间,如64kb/s的峰值上传速率一般设置在40KB/S到45KB/S之间比较合适;
3、 最多同时进行的下载任务数:可以选择默认的10。但是在实际的下载过程中不建议同时打开过多的任务,一般最好单任务下载,最多以3个任务为宜;
4、 监听端口:BC通过随机选择的监听端口进行数据的传输,所以一定要选择,否则会大大影响下载的速度和效率。需要注意的是:重新安装BC后,监听端口可能会变化,做了端口映射的用户要修改为原来的监听端口号;
5、 代理设置:如果没有稳定的代理服务器,一般不建议使用代理进行下载;但对于一些BT下载受限的网络用户,可以考虑使用代理,利用HTTP通道绕开网络BT管制进行下载;
6、 其它按默认设置;
二、 任务设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 默认下载目录:如果有外挂的USB硬盘或者双硬盘,建议把下载目录选择到外挂的USB硬盘或从硬盘上,这样系统正常运行的读写操作和BC下载上传的读写操作分开,可减轻BC下载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硬盘的读写频率,降低硬盘的损耗;
2、 下载前先分配空间:此选项主要是为了降低BC下载所引起的磁盘碎片。如果选择,那么在BC下载前会花费一些时间进行空间分配。笔者认为此选项可以不选,磁盘碎片的整理完全可以使用专门的碎片整理软件定期进行整理即可,没必要每次任务下载前都花费时间进行空间分配;
3、 给未完成的文件添加.bc!后缀:此选项会直接影响到续传,默认为选择。但BC的官方网站建议取消此选项,笔者也建议取消此选项。但需要注意的是取消后缀后,下载目录中的未完成的文件表面上看是个正常的文件,一定要注意在BC中确认文件到底是否下载完成;
如果选择“给未完成的文件添加.bc!后缀”选项,对续传的影响详述如下:
一般如果我们不移动下载目录,不随意改动文件和目录名,也不删除BC下载的任务行,续传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在文件还未下载完成的情况下,停止下载并删除了BC中的下载任务行(只移除任务,并不删除文件),然后再重新打开torrent文件进行续传时,并不能进入续传状态,而始终是下载状态,此时一开始下载,那么原来下载好的文件会被覆盖并从头开始下载。
这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BC的“选项”中选择了默认的“为未完成的文件加后缀bc!”。而重新打开的torrent文件中的内容文件是没有bc!后缀的,所以BC并不认你原来未下载完成的带bc!后缀的文件。因此,无法进行续传,只能进行下载操作。当下载一开始BC就自动给文件加了个bc!后缀,从而覆盖了原来的文件。
而把“给未完成的文件添加.bc!后缀”的选项取消就不会产生此类续传问题;
4、 当分享率达到百分之多少时自动停止任务:BC并没有提供按照时间来决定何时停止下载或者上传任务,而是根据分享率来决定的;分享率的概念如下:
下载任务:任务总上传量 / 任务总下载量做种任务: 任务总上传量 / 文件总计大小
此选项一般选择默认的“无限制”即可,但也可根据实际要求来进行设置;
5、 当所有任务都自动停止后关闭电脑:任务下载完成时,仅当所有任务都同时满足“分享率达到XX时自动停止任务”和“如果种子小于XX则继续上传”这两个选项而自动停止后,此设置才能实现;
6、 每任务最大上传速度:光纤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600kb/s到1000kb/s;ADSL等上传受限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上传峰值速率来设置,一般的原则是设置为上传峰值速率的55%到75%之间。不同带宽类型的ADSL用户的上传速率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以常见的512kbit/s=64kb/s上传速率为例,每任务最大上传速度设置为35kb/s到45kb/s之间比较合适,这样既可以保证下载速率,也不违背BT精神。笔者所用宽带为512kbit/s的峰值上传速率,此选项选择40kb/s;
7、 其它选择默认设置;
三、 界面外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 最多显示的peer数量:建议选择默认的100。有些人把此项增大为1000,笔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此选项只是决定下载时“用户列表”中到底显示多少用户信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浪费系统资源来显示那么多的peer,而且大部分是没有连接上的peer;
2、 其它选项根据实际要求和个人喜好选择;
四、 聊天设置: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五、 高级设置:默认设置即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有些人在备用tracker列表中添加了一堆tracker服务器,希望能增加连接效率,提高下载速度。笔者认为适得其反!因为目前主流的一些tracker服务器都是需要进行验证的,如果你所下载文件的torrent并未在tracker服务器所对应的发布页发布,那么即使你强制连接这个tracker服务器,服务器也不会授权你使用它来连接其它客户端。在BC的“服务器列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服务器所返回的未授权信息。因此频繁的无效连接反而占用了大量的带宽和系统资源,从而影响了下载的速度。
而且目前主流的发布页如BT联盟的发布页只支持单tracker种子文件的发布,这样我们所下载的torrent本身就是单tracker的种子文件;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不建议添加备用的tracker。对于内网用户,如果没有做端口映射而需要使用内网互联功能的话,可以添加udp://tracker.bitcomet.net:8080/announce内网互联专用的服务器,而其它的最多添加1~2个无需验证就可以使用的tracker服务器即可,如http: //tracker.prq.to/announce服务器等;
2、其它设置选择默认;
六、 高级设置->网络连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 运行打开windows网络共享和防火墙ICS/ICF端口(XP有效):选择默认;
选择此选项将打开windows自带的防火墙(ICF)的BC监听端口,但如果使用其它防火墙,仍然需要在相应的防火墙中打开BC的监听端口;
ICS是Internet连接共享,有些家庭等小型网络采用此方法来实现多机上网,设置非常简单,但由于需要主机服务器常开,所以目前很少有人使用这种方法来共享上网,普遍采用的是NAT和路由的模式,不需要主机服务器,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就可以实现多机同时上网;
2、 允许使用UPnP自动端口映射:根据情况选择;
如果你的路由器支持UPnP功能,而且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或者是windows ME,则选择此选项。并且要在路由器、操作系统以及防火墙中打开UPnP功能和相应的端口,UPnP功能才能生效;
如果不满足以上的任何一项,则可以取消此选项;
3、 每任务最大连接数:建议使用默认的“自动调整”;
此选项在默认状态下,每任务的最大连接数是60,这也是综合各种情况下的适合大多数网络环境的一个比较均衡的连接数。内网用户可以适当增大此连接数为80。但注意不要过分增加此连接的数目,因为频繁的连接会消耗大量的内存和系统资源,反而对下载速度造成严重影响,事倍功半。
4、 最大同时尝试的TCP连接个数:默认为10,建议调整到300,最大不要超过500;
微软发布的Windows XP SP2增加了TCP同时连接尝试的限制并且设定为一个很小的值10,系统的TCP连接尝试超过这个值的时候,系统会因为安全因素而拒绝连接。这样做的本意是为了防止冲击波之类的蠕虫病毒,但这样一来某些p2p软件就遭殃了,连接繁忙时可能导致所有网络连接都无法进行了。你可以在“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系统”里看到来源为tcpip的ID为4226的警告:“TCP/IP 已经达到并发TCP连接尝试次数的安全限制”。这个问题对BC的内网用户的影响尤其明显,因为内网用户只能通过主动发起TCP连接来连上别的客户端。
BitComet0.55及以后的版本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无需任何配置就可以在SP2下正常工作。BitComet会自动检测SP2然后自动设置适当的尝试连接个数。然而SP2默认的过小的连接尝试仍然可能导致任务开始的时候只能连接到较少的客户端,从而导致开始的时候速度比较慢,并可能影响其他网络程序的运行,由于连接发起的速度比较慢,对内网用户而言影响可能非常大,比如Peer很多却很久也没有开始下载。内网用户如果出现常常连接不上半天不能开始下载的问题。仍然建议安装第三方的的补丁。
下载地址:http: //www.lvllord.de/download.php?url=en/EvID4226Patch212-en.zip
5、是否允许通过UDP实现内网互联:外网用户可选择“禁止”,内网用户可选择“允许”或者“自动检测”;
传统bt客户端中,下载同一个任务的公网用户可以帮助内网用户中转数据,但是内网用户互相不能连接上。BC可以让不同内网的用户通过UDP互相连接实现内网互联。对内网用户来说这通常意味着更快的下载速度,因为可以连接上更多的用户。无需任何设置,BitComet将会自动监测网络连接(自动判断是否处于NAT后或者没有端口映射),然后自动开启内网互联,从而加速内网下载。
对于内网用户,如果做了端口映射,BC下载时用户列表中已经有了“远程”,那么就可以选择关闭内网互联,以减少带宽的额外开销,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统计错误,从而获得最大的下载速度;
6、其它选项选择默认;
七:高级设置->IP规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允许向服务器报告内网IP便于子网内连接:外网不选,内网勾选;
2、启动IP过滤配置文件ipfilter.dat:BC安装后的默认ipfilter.dat并未添加任何IP过滤规则,因此选与不选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你在ipfilter.dat中设置了IP过滤规则,则需要选上;
关于如何使用IP过滤规则,笔者也没有深入研究过,电驴在这方面有些相关的文章大家可以查阅一下;
3、部分文章建议“下载任务每IP最大允许连接数”和“上传务每IP最大允许连接数”分别调整为20和5,笔者并不建议这样调整。如果在默认情况下,你的下载和上传速度已经能够达到或者接近峰值速度,就不必调整此参数了,尤其是ADSL等宽带速度受限的用户,不建议调整此参数。而对于光纤用户,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大连接数;
八、高级设置—>磁盘缓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磁盘缓存最大值:光纤用户可以适当增大磁盘缓存来保护硬盘,避免频繁的硬盘读写操作。根据内存配置的大小可以调整到80M到150M之间;非光纤用户一般不用调整此参数,默认即可,如果内存比较宽裕,也可以调整到80到100M之间;
BC下载时在“全局统计”中会实时显示缓存的分配情况,可以根据此状态来调整缓存的大小到最合适的数值;

什么网站可以查看电子产品的性能和价格

比较出名的比如中关村
http://www.zol.com.cn/
太平洋电脑网
http://www.pconline.com.cn/
这些网站有绝大多数电脑硬件和电子产品的比较详细的资料,你可以作为参考,一般产品的信息都比较准确,但是这些网站枪手是很多的,还是自己多分析的好。

❺ 太平洋电脑网看到一台笔记本,thinkpad e系列,具体参数如下

我来说下不好的地方 你自己均衡下
0.i3,i5处理器相差20%左右,价格相差好几百。你平常会使用cpu到100%?
1.Intel Core i5-450M CPU带宽2.5GT/s 内存(粗略):3*8*533=12.7GT/s
一般来说 cpu的带宽与内存带宽相同时效率最高。这个很显然是浪费内存的使用率(不是说不要这么大内存)。
2.内存是1G+2G,你想升级至4g怎么办?先把1G的卖掉,再买个两G/(只有两个插槽),浪费钱。
3.大学生没必要用商务机,他散热的确不错,可是根据摩尔定律,18个月计算机产品降价一倍。大学4年之后,你的笔记本是原来的0.15倍价钱。何必不换个新的呢?
4.Intel GMA HD 显卡太低,尽管他在视频播放时硬解能力不错,不过3D能力很弱!万一你要做3dmax之类的怎么办?如果是男生,你同学过来玩个游戏都。。。如果是女生,考虑下男友也有可能会使用。
5.4芯电池续航能力太差!2个小时。更换电池要1000左右
6.接近2.3kg的机身重量+电池+适配器+鼠标,你想想多重?移动性怎么样?
7.thinkpad e系列是个颠覆传统的THINKPAD作品,一改thinkpad作风,这点不知道是否是缺点。
8.预装了正版win7。你觉得没多收你钱?最好预装dos,盗版的win7才3块钱。

当然这本身是不错的机子,可以买。不过大家都觉得不怎么值。

我的建议:
1.Y460
理由:性价比高,大家都用,都觉得好
2.x200(低端)
理由:轻便,thinkpad传统

❻ 原道W11C的CPU是什么型号

原道W11C 采用的是1920x1200高清视网膜的显示屏,屏幕PPI为224,采用友达原装IPS屏,此外多彩的外壳更增添年轻的活力。机身重量为548g,为轻 松便捷出行提供了方便。搭载英特尔Baytrail–T的四核四线程低功耗芯片,4x1.8Gz超高主频,拥有X86架构和22nm制程。此外原道 W11C还支持联通3G并且拥有64GB存储容量和2GB的内存。

具体参数:

型号别称
W11c

上市时间
2014年

定位
移动通讯平板,英特尔芯平板

操作系统
Windows 8.1

颜色
红、黄、蓝

尺寸
257×171×11mm

主要参数

处理器
Intel Atom Z3735D

处理器类型
四核

处理器主频
1.8GHz

系统内存
2GB

内存类型
DDR3L

存储容量
64GB

存储扩展
支持TF卡(microSD卡),最大支持64GB扩展

显卡芯片
Intel HD Graphics

传感器
重力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电子罗盘,陀螺仪

屏幕参数

屏幕尺寸
10.1英寸

分辨率
1920×1200

显示比例
16:10

屏幕特性
IPS屏

屏幕描述
多点触控,电容式触摸屏

显示效果
178°广视角

网络通讯

网络通信
支持3G网络,联通3G(WCDMA)

WiFi功能
内置WIFI

蓝牙功能
4.0

GPS功能
支持GPS导航,支持A-GPS定位

媒体功能

摄像头
前置200万后置200万

摄像辅助
自动对焦

扬声器
内置扬声器

音频功能
内置音效芯片

视频输出
支持视频输出

格式支持

音频格式
MP3

视频格式
MP4

图片格式
JPEG,BMP,PNG

文本格式
TXT

应用功能

预装软件
随机软件

应用扩展
支持微软Windows Store

接口按键

USB
内置USB接口

其它接口
HDMI接口,3.5mm耳机插孔,直流电源插孔,Micro SD卡插槽,Dock接口

按钮
电源按键,音量按键

其它

续航时间
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

电池类型
8400mAh

电源适配器
100V-240V 自适应交流电源供应器

其它性能
支持U盘、鼠标、键盘等USB设备拓展

客服电话

0755-26582600

质保政策
全国联保,享受三包服务

质保时间
一年保修服务

详细内容
售后服务由品牌厂商提供,支持全国联保,可享有三包服务。如出现质量问题或故障 ,可查询最近的维修点,由厂商的售后解决;也可凭厂商维修中心或特约维修点的质量检测证明,享受7日内退货,15日内换货。超过15天又在质保期内,可享受免费保修等三包服务。

参数来自太平洋电脑网,具体参看链接

http://proct.pconline.com.cn/tabletpc/window/568222_detail.html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❼ 寻求大屏手写单输入手机,注要超大屏的,

多普达S1精英版~详细情况可查看太平洋电脑网

❽ 带宽和网速都是什么意思啊有什么关系吗

在各类电子设备和元器件中,我们都可以接触到带宽的概念,例如我们熟知的显示
器的带宽,内存的带宽,总线的带宽和网络的带宽等等;对这些设备而言,带宽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指标.不过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显示器中它的单位是MHz,这是一个频率
的概念;而在总线和内存中的单位则是GB/s,相当于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而在通讯领域,
带宽的描述单位又变成了MHz,GHz……这两种不同单位的带宽表达的是同一个内涵么
二者存在哪些方面的联系呢 本文就带你走入精彩的带宽世界.
一, 带宽的两种概念
如果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
有通频带,这个概念或许比较抽象,我们有必要作进一步解释.大家都知道,各类复杂
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功能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
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
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
对信号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这种效应与交流电
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
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
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
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大家也许会更熟悉,它所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
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我们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
这些数据传输率的概念被称为"带宽",但因业界与公众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代表数据
传输率的带宽概念非常流行,尽管它与电子电路中"带宽"的本意相差很远.
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设计.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
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电路要高很多.这部分
内容涉及到电路设计的知识,对此我们就不做深入的分析.而对于总线,内存中的带宽,
决定其数值的主要因素在于工作频率和位宽,在这两个领域,带宽等于工作频率与位宽
的乘积,因此带宽和工作频率,位宽两个指标成正比.不过工作频率或位宽并不能无限
制提高,它们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总线,内存部分对其作专门论述.
二, 总线中的带宽
在计算机系统中,总线的作用就好比是人体中的神经系统,它承担的是所有数据传
输的职责,而各个子系统间都必须籍由总线才能通讯,例如,CPU和北桥间有前端总线,
北桥与显卡间为AGP总线,芯片组间有南北桥总线,各类扩展设备通过PCI,PCI-X总
线与系统连接;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也是通过总线进行,如目前流行的USB 2.0,
IEEE1394总线等等,一句话,在一部计算机系统内,所有数据交换的需求都必须通过总
线来实现!
按照工作模式不同,总线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并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可以传
输多位数据,好比是一条允许多辆车并排开的宽敞道路,而且它还有双向单向之分;另
一种为串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只能传输一个数据,好比只容许一辆车行走的狭窄道路,
数据必须一个接一个传输,看起来仿佛一个长长的数据串,故称为"串行".
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的描述参数存在一定差别.对并行总线来说,描述的性能参数
有以下三个:总线宽度,时钟频率,数据传输频率.其中,总线宽度就是该总线可同时
传输数据的位数,好比是车道容许并排行走的车辆的数量;例如,16位总线在同一时刻
传输的数据为16位,也就是2个字节;而32位总线可同时传输4个字节,64位总线可
以同时传输8个字节......显然,总线的宽度越大,它在同一时刻就能够传输更多的数
据.不过总线的位宽无法无限制增加.时钟频率和数据传输频率的概念在上一期的文章
中有过详细介绍,我们就不作赘述.
总线的带宽指的是这条总线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总量,它等于总线位宽与
工作频率的乘积.例如,对于64位,800MHz的前端总线,它的数据传输率就等于
64bit×800MHz÷8(Byte)=6.4GB/s;32位,33MHz PCI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就是
32bit×33MHz÷8=133MB/s,等等,这项法则可以用于所有并行总线上面——看到这里,
读者应该明白我们所说的总线带宽指的就是它的数据传输率,其实"总线带宽"的概念
同"电路带宽"的原始概念已经风马牛不相及.
对串行总线来说,带宽和工作频率的概念与并行总线完全相同,只是它改变了传统
意义上的总线位宽的概念.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并行总线比串行总线快得多,那么,
为什么现在各类并行总线反而要被串行总线接替呢 原因在于并行总线虽然一次可以
传输多位数据,但它存在并行传输信号间的干扰现象,频率越高,位宽越大,干扰就越
严重,因此要大幅提高现有并行总线的带宽是非常困难的;而串行总线不存在这个问题,
总线频率可以大幅向上提升,这样串行总线就可以凭借高频率的优势获得高带宽.而为
了弥补一次只能传送一位数据的不足,串行总线常常采用多条管线(或通道)的做法实
现更高的速度——管线之间各自独立,多条管线组成一条总线系统,从表面看来它和并
行总线很类似,但在内部它是以串行原理运作的.对这类总线,带宽的计算公式就等于
"总线频率×管线数",这方面的例子有PCI Express和HyperTransport,前者有×1,
×2,×4,×8,×16和×32多个版本,在第一代PCI Express技术当中,单通道的单
向信号频率可达2.5GHz,我们以×16举例,这里的16就代表16对双向总线,一共64
条线路,每4条线路组成一个通道,二条接收,二条发送.这样我们可以换算出其总线
的带宽为2.5GHz×16/10=4GB/s(单向).除10是因为每字节采用10位编码.
三, 内存中的带宽
除总线之外,内存也存在类似的带宽概念.其实所谓的内存带宽,指的也就是内存
总线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能力,但它决定于内存芯片和内存模组而非纯粹的总线设计,
加上地位重要,往往作为单独的对象讨论.
SDRAM,DDR和DDRⅡ的总线位宽为64位,RDRAM的位宽为16位.而这两者在结构
上有很大区别:SDRAM,DDR和DDRⅡ的64位总线必须由多枚芯片共同实现,计算方法
如下:内存模组位宽=内存芯片位宽×单面芯片数量(假定为单面单物理BANK);如果
内存芯片的位宽为8位,那么模组中必须,也只能有8颗芯片,多一枚,少一枚都是不
允许的;如果芯片的位宽为4位,模组就必须有16颗芯片才行,显然,为实现更高的
模组容量,采用高位宽的芯片是一个好办法.而对RDRAM来说就不是如此,它的内存总
线为串联架构,总线位宽就等于内存芯片的位宽.
和并行总线一样,内存的带宽等于位宽与数据传输频率的乘积,例如,DDR400内存
的数据传输频率为400MHz,那么单条模组就拥有64bit×400MHz÷8(Byte)=3.2GB/s的
带宽;PC 800标准RDRAM的频率达到800MHz,单条模组带宽为16bit×800MHz÷
8=1.6GB/s.为了实现更高的带宽,在内存控制器中使用双通道技术是一个理想的办法,
所谓双通道就是让两组内存并行运作,内存的总位宽提高一倍,带宽也随之提高了一倍!
带宽可以说是内存性能最主要的标志,业界也以内存带宽作为主要的分类标准,但
它并非决定性能的唯一要素,在实际应用中,内存延迟的影响并不亚于带宽.如果延迟
时间太长的话相当不利,此时即便带宽再高也无济于事.
四, 带宽匹配的问题
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形形色色的总线,这不可避免带来总线速度匹配问题,其中最常
出问题的地方在于前端总线和内存,南北桥总线和PCI总线.
前端总线与内存匹配与否对整套系统影响最大,最理想的情况是前端总线带宽与内
存带宽相等,而且内存延迟要尽可能低.在Pentium4刚推出的时候,Intel采用RDRAM
内存以达到同前端总线匹配,但RDRAM成本昂贵,严重影响推广工作,Intel曾推出搭
配PC133 SDRAM的845芯片组,但SDRAM仅能提供1.06GB/s的带宽,仅相当于400MHz
前端总线带宽的1/3,严重不匹配导致系统性能大幅度下降;后来,Intel推出支持
DDR266的845D才勉强好转,但仍未实现与前端总线匹配;接着,Intel将P4前端总线
提升到533MHz,带宽增长至5.4GB/s,虽然配套芯片组可支持DDR333内存,可也仅能
满足1/2而已;现在,P4的前端总线提升到800MHz,而配套的865/875P芯片组可支持
双通道DDR400——这个时候才实现匹配的理想状态,当然,这个时候继续提高内存带宽
意义就不是特别大,因为它超出了前端总线的接收能力.
南北桥总线带宽曾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早期的芯片组都是通过PCI总线来连接南北
桥,而它所能提供的带宽仅仅只有133MB/s,若南桥连接两个ATA-100硬盘,100M网络,
IEEE1394接口......区区133MB/s带宽势必形成严重的瓶颈,为此,各芯片组厂商都发
展出不同的南北桥总线方案,如Intel的Hub-Link,VIA的V-Link,SiS 的MuTIOL,
还有AMD的 HyperTransport等等,目前它们的带宽都大大超过了133MB/s,最高纪录
已超过1GB/s,瓶颈效应已不复存在.
PCI总线带宽不足还是比较大的矛盾,目前PC上使用的PCI总线均为32位,33MHz
类型,带宽133MB/s,而这区区133MB/s必须满足网络,硬盘控制卡(如果有的话)之
类的扩展需要,一旦使用千兆网络,瓶颈马上出现,业界打算自2004年开始以PCI
Express总线来全面取代PCI总线,届时PCI带宽不足的问题将成为历史.
五, 显示器中的带宽
以上我们所说的"带宽"指的都是速度概念,但对CRT显示器来说,它所指的带宽
则是频率概念,属于电路范畴,更符合"带宽"本来的含义.
要了解显示器带宽的真正含义,必须简单介绍一下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由灯
丝,阴极,控制栅组成的电子枪,向外发射电子流,这些电子流被拥有高电压的加速器
加速后获得很高的速度,接着这些高速电子流经过透镜聚焦成极细的电子束打在屏幕的
荧光粉层上,而被电子束击中的地方就会产生一个光点;光点的位置由偏转线圈产生的
磁场控制,而通过控制电子束的强弱和通断状态就可以在屏幕上形成不同颜色,不同灰
度的光点——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整个屏幕上其实只有一个点可以被电子束击中并发
光.为了实现满屏幕显示,这些电子束必须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个一个象素点进行扫
描,若要完成800×600分辨率的画面显示,电子枪必须完成800×600=480000个点的
顺序扫描.由于荧光粉受到电子束击打后发光的时间很短,电子束在扫描完一个屏幕后
必须立刻再从头开始——这个过程其实十分短暂,在一秒钟时间电子束往往都能完成超
过85个完整画面的扫描,屏幕画面更新85次,人眼无法感知到如此小的时间差异会"误
以为"屏幕处于始终发亮的状态.而每秒钟屏幕画面刷新的次数就叫场频,或称为屏幕
的垂直扫描频率,以Hz(赫兹)为单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刷新率".以800×600
分辨率,85Hz刷新率计算,电子枪在一秒钟至少要扫描800×600×85=40800000个点的
显示;如果将分辨率提高到1024×768,将刷新率提高到100Hz,电子枪要扫描的点数
将大幅提高.
按照业界公认的计算方法,显示器带宽指的就是显示器的电子枪在一秒钟内可扫描
的最高点数总和,它等于"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场频(画面刷新次数)",单位
为MHz(兆赫);由于显像管电子束的扫描过程是非线性的,为避免信号在扫描边缘出现
衰减影响效果,保证图像的清晰度,总是将边缘扫描部分忽略掉,但在电路中它们依然
是存在的.因此,我们在计算显示器带宽的时候还应该除一个取值为0.6~0.8 的"有效
扫描系数",故得出带宽计算公式如下:"带宽=水平像素(行数)×垂直像素(列数)
×场频(刷新频率)÷扫描系数".扫描系数一般取为0.744.例如,要获得分辨率
1024×768,刷新率85Hz的画面,所需要的带宽应该等于:1024×768×85÷0.744,结
果大约是90MHz.
不过,这个定义并不符合带宽的原意,称之为"像素扫描频率"似乎更为贴切.带
宽的 最初概念确实也是电路中的问题——简单点说就是:在"带宽"这个频率宽度之
内,放大器可以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果超出带宽范围,信号会很快出现衰减失真现
象.从本质上说,显示器的带宽描述的也是控制电路的频率范围,带宽高低直接决定显
示器所能达到的性能等级.由于前文描述的"像素扫描频率"与控制电路的"带宽"基
本是成正比关系,显示器厂商就干脆把它当作显示器的"带宽"——这种做法当然没有
什么错,只是容易让人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当然,从用户的角度考虑没必要追究这么多,
毕竟以"像素扫描频率"作为"带宽"是很合乎人们习惯的,大家可方便使用公式计算
出达到某种显示状态需要的最低带宽数值.
但是反过来说,"带宽数值完全决定着屏幕的显示状态"是否也成立呢 答案是不
完全成立,因为屏幕的显示状态除了与带宽有关系之外,还与一个重要的概念相关——
它就是"行频".行频又称为"水平扫描频率",它指的是电子枪每秒在荧光屏上扫描
过的水平线数量,计算公式为:"行频=垂直分辨率×场频(画面刷新率)×1.07",
其中1.07为校正参数,因为显示屏上下方都存在我们看不到的区域.可见,行频是一
个综合分辨率和刷新率的参数,行频越大,显示器就可以提供越高的分辨率或者刷新率.
例如,1台17寸显示器要在1600×1200分辨率下达到75Hz的刷新率,那么带宽值至少
需要221MHz,行频则需要96KHz,两项条件缺一不可;要达到这么高的带宽相对容易,
而要达到如此高的行频就相当困难,后者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而出于商业因素考虑,
显示器厂商会突出带宽而忽略行频,这种宣传其实是一种误导.
六, 通讯中的带宽
在通讯和网络领域,带宽的含义又与上述定义存在差异,它指的是网络信号可使用
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或者说是"频带的宽度",也就是所谓的"Bandwidth",
"信道带宽"——这也是最严谨的技术定义.
在100M以太网之类的铜介质布线系统中,双绞线的信道带宽通常用MHz为单位,
它指的是信噪比恒定的情况下允许的信道频率范围,不过,网络的信道带宽与它的数据
传输能力(单位Byte/s)存在一个稳定的基本关系.我们也可以用高速公路来作比喻:
在高速路上,它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流量就相当于网络的数据运输能力,而这条高速路
允许形成的宽度就相当于网络的带宽.显然,带宽越高,数据传输可利用的资源就越多,
因而能达到越高的速度;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善信号质量和消除瓶颈效应实现
更高的传输速度.
网络带宽与数据传输能力的正比关系最早是由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Claude
Shannon所发现,因此这一规律也被称为Shannon定律.而通俗起见普遍也将网络的数
据传输能力与"网络带宽"完全等同起来,这样"网络带宽"表面上看与"总线带宽"
形成概念上的统一,但这两者本质上就不是一个意思,相差甚远.
七, 总结:带宽与性能
对总线和内存来说,带宽高低对系统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倘若总线,内存
的带宽不够高的话,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再高也无济于事,因此带宽可谓是与频率并立的
两大性能决定要素.而对CRT显示器而言,带宽越高,往往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显
示精度越高,不过现在CRT显示器的带宽都能够满足标准分辨率下85Hz刷新率或以上
的显示需要(相信没有太多的朋友喜欢用非常高的分辨率去运行程序或者游戏),这样
带宽高低就不是一个太敏感的参数了,当然,如果你追求高显示品质那是另一回事了.

❾ 为什么电脑会越用越慢呢

电脑运行速度慢的原因:
1、中毒。
2、系统盘垃圾比较多,需及时清理。
3、开启的服务太多。
4、许多人连接你的机器。
5、同时打开执行过多的程序。
...

电脑运行速度慢的各种原因及解决方法
大家应该都遇到过电脑速度慢 cpu占用率很大的情况吧 我看论坛里面很多人也提出过很多这样的问题 发了许多帖子 那么今天我同意回答一下 介绍一个是什么原因才会导致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次写贴 请大家支持
有这么几个原因会导致上述情况
1. cpu温度过高所造成所以 自动采用了“降频”保护自己(cpu) 摸一下散热器 如果温度正常 会不会是cpu风扇给烧坏了我们可以看一下计算机的自检过程 如果没有什么异常 我们可以基本排除了 硬件出问题 那么会不会是BIOS程序中的设置参数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进入BIOS看看“BIOS FEATURES SETUP”项中的“CPU Level 1 Cache”被“Disabled”了。CPU Level 1 Cache”是一个对CPU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参数!一旦被关闭,CPU性能马上就会下降好几个数量等级。将其调整为“Enabled”,然后保存设置,就会解决这个问题了 如果运行大型软件速度慢的话可以用万能表测试一下电压问题 如果小 cpu也会自动降频 换一个电源就好了

2. 很普通的情况 这是 因为winodws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 频繁的装各种软件所以会
显得比较慢 比较迟钝 可以通过清理注册表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使用《Windows优化大师》等工具软件,删除一些平时不常用的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的方法就是重新装一遍windows 无须格式化 系统盘使用FAT32,它将大幅度减少磁盘的占用空间

3. 配置问题 相信看到缺少足够内存这几个字眼,一定会有很多朋友说这怎么可能呢,我的机器可是有多少多少内存啊。下面就请大家来看一台PⅡ 266的实例,该机使用了流行的AGP显示卡,加装了64MB SDRAM,那么其真正能够使用的内存有多少呢?首先Windows操作系统会用掉大约6~10MB的内存,用于存放其自身的模块;其次第二个杀手便要数 AGP显示卡总线了。诚然使用AGP显示卡总线可以节省大量价格昂贵的显存,但是如果在一台配置了64MB内存的计算机上激活AGP功能,则系统便会分配给AGP显示卡高达32MB的主存(由系统统一控制),如此一来,系统就只剩下20MB左右的内存,这其中还要留有3~5MB备用,以免系统资源耗尽而崩溃,所以你真正拥有的只是不足20MB的内存空间。而且这有限的空间还要被诸多的后台驻留程序瓜分,如反病毒软件realone midea Netmeeting等等。朋友们都知道即使是一个最常用的WORD软件也要求最好有16MB左右的内存,而运行如3D MAX等大型软件时,64MB的内存也不够用。所以此时系统就会自动采用硬盘空间来虚拟主内存,用于运行程序和储存交换文件以及各种临时文件。由于硬盘是机械结构,而内存是电子结构,它们两者之间的速度相差好几个数量级,因而使用硬盘来虚拟主内存将导致程序运行的速度大幅度降低。只需要买两根内存就搞定了

4.Windows操作系统所带来的优点之一就是多线性、多任务,系统可以利用CPU来进行分时操作,以便你同时做许多事情。但事情有利自然有弊,多任务操作也会对你的机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你同时打开了过多的应用程序,即使内存再大,这时候系统的主内存也将会告急,系统资源会被耗尽,从而降低了程序的运行速度甚至导致系统的崩溃。以128MB主内存的机器为例,一次同时打开约50个程序时,在帮助中发现系统的资源已经为0可用空间,此时除非关闭一些应用程序,否则任何操作皆无效。因而如果要运行多任务,就得考虑机器档次够不够高,内存是否充裕,否则其运行速度会比蜗牛爬快不了多少

5.硬件不支持 原因有两个:一是CPU马力不够强劲,尽管它很努力的为你服务,可是往往还是力不从心只能怪intel更新换代太快?二是部件太老,以3D游戏为例,如果你的显示卡不是最新的型号,在运行这类游戏时便会因为显示卡不支持游戏模式(如 openGL、D3D)而不得不采用软件模拟加速,导致游戏速度骤降,让你很郁闷 发誓再也不玩游戏。

6 [FONT=Arial]最最讨厌的原因本人也曾经深受其害。。。。。。病毒发作由于计算机中感染了病毒,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大幅度变慢。其作用机理有两个:一是病毒入侵后,首先占领内存这个据点,然后便以此为根据地在内存中开始漫无休止地复制自己,随着它越来越庞大,很快就占用了系统大量的内存,导致正常程序运行时因缺少主内存而变慢,甚至不能启动;二是因为病毒程序迫使CPU转而执行无用的垃圾程序,使得系统始终处于忙碌状态,从而影响了正常程序的运行,导致计算机速度变慢。及时更新自己的病毒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 不让别人有机可乘 是最重要的!!!
上网速度慢
速度慢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般与线路、设备、环境和用户使用保养,以及微机等终端设备的优劣、操作、设置等有关。但只要我们对故障现象认真观察和分析,找出速度慢的原因,还是很好解决的。
1.网卡绑定的协议太多 这种情况在局域网用户中很常见。网卡上如果绑定了许多协议,当数据通过网卡时,计算机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确定该数据使用哪种协议来传送,这时用户就会感觉到速度慢。解决方法是:用一块网卡只绑定PPPoE协议来连接ADSL
提供上网的外部连接,用另一块网卡绑定局域网的其他协议,从而各尽其职,提高性能,这样客户端上网速度就会提高。
2.ADSL设备散热不良 ADSL设备工作时发热量比较大,平时要注意散热。许多用户把ADSL设备和路由器、集线器等放在一个机柜里,不利于散热,对ADSL的正常工作有影响。 ADSL等设备不可放在柜内,要分开摆放,设备之间留有通风散热通道,机房最好做到恒温,一般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30℃。
3.访问互联网接口错误 这是由于Windows系统的Internet连接向导给IE指定的访问互联网接口错误引起的。EnterNet
300(虚拟拨号软件)使用的是局域网类型虚拟拨号,而IE缺省使用普通拨号。浏览的时候IE首先寻找拨号接口,找不到拨号以后就找局域网里面有没有代理服务器,最后才会找到EnterNet
300的接口,因此会很慢。只需要重新运行一遍Internet连接向导,选择局域网方式,并取消自动搜索代理服务器就可解决。
4.不能绑定TCP/IP协议 不能绑定TCP/IP多为网卡驱动程序未正确安装、网卡质量问题和PCI插槽不良。应先把设备管理器里的网卡驱动删除,重启后安装驱动程序;如果不好,再把网卡换一个PCI插槽;仍不好换一块网卡。
5.电话线路质量低劣 ADSL技术对电话线路的质量要求较高,目前采用的ADSL是一种RADSL(速率自适应DSL)。如果电信局到用户间的电话线路在某段时间受到外界因素干扰,RADSL会根据线路质量的优劣和传输距离的远近,动态地调整用户的访问速度。如访问的是国外站点,速度会受到出口带宽及对方站点线路、设备配置情况等因素影响,需要全网协调配合解决。线路问题主要有施工时未遵循施工标准而遗留的质量隐患,如没加塑料套管导致老鼠咬断线路;配线架或其他材料质量问题导致跳线接触不良;用户在装修时暗敷的室内线损坏等。
6.软件没有重新设置用户装了ADSL后,上网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相应的工具软件没有重新设置,也是造成速度慢的原因之一。如通信软件QQ,就需要对它进行一些设置。从QQ面板中选择“系统参数”命令,点击“网络设置”标签,将原来的“拨号上网”改为“局域网接入Internet”就可以了。
7.微机硬件软件问题硬件故障主要表现在网卡坏或没有正确安装;微机主板和网卡不兼容;微机配置低,尤其内存少导致运行速度慢。软件故障主要是由于用户不了解计算机知识,在使用过程中误操作,导致操作系统出错或拨号软件损坏而无法上网;用户浏览一些网页后,系统出现问题,在处理时不慎将备份的拨号软件删掉;微机重装系统后,没有安装拨号软件等等。这些软件故障只要重新安装拨号软件即可排除。
8.某一网站长时间网页打不开。 原因是在上网高峰期,许多用户访问同一个热点网站,由于该网站服务器处理不过来,或带宽较窄
会出现网络速度慢、长时间网页打不开的情况,请您最好避开高峰时段上网或改访问其它站点。
9.由于互联网节点故障,网络系统自动进行路由迂回,产生网络速度慢。请您耐心等待系统恢复。
10.由于"猫"的自身品质问题,引起的上网速度慢。请您更换优质"猫"。
11.电话线路的电气指标过低,引起的上网速度慢,请您更换优质线路。
12.外"猫"和主机的连接速率低,引起的上网速度慢,请您重新进行接口参数设置。
13.在低档机上运行高级操作系统,引起的上网速度慢,请您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电脑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
14.由于浏览器的设置不当,引起的上网速度慢,请您重新设置网页的保留天数,把浏览器的缓存目录设置在传输速率最高的硬盘上,并适当增加容量。
目前大多数拨号上网用户的电脑都用Windows系统,很多时都听到用户抱怨上网速度慢,但我们发现有一种情况是:当认为慢的时候其实是已经断线了,不过此时上网的图标仍然存在,这就造成了还在上网的假象。如你身边有电话可拿起电话来鉴别,还可以将鼠标拉至上网的图标上,按右键选择“状态”,观察有否收到数据,如在一段时间内都未有数据收到则可认定线路已断开,只能重新拨号。

目前的互联网速度普遍下降,这归因于现时网络软件的路由选择算法。现时的大多数网络软件的路由选择算法是:不停地发送数据包以测试路由速度,一发现更快的路由,就马上更换现时的路由。当用户很少时,这种算法的确可以提高效率;但问题是,如果有许多用户同时在线,那么,速度较快的路由很快就会被堵塞;这时,软件就会再次更换路由,再次造成堵塞,再次更换路由……不断恶性循环,导致整个互联网速度变慢。

❿ 重装系统要几长时间啊

首先买张碟子,番茄花园和雨林的都不错,最好买XP的,兼容好,操作好,占用C盘少,千万不要防VISTA主题的XP碟子,最好买原版,盗版的也就不过10元吧。 装系统的过程可以在BAIDU视屏里边找到视屏,里边的第一个就是,一步步的教你如何装,这个视屏也是教学用的,简单易懂,网址如下(版主也可以自己在BAIDU视屏搜索) :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7%F6%CF%B5%CD%B3 图片教程在太平洋电脑网可以找到:http://pce.pconline.com.cn/specialtopic/20060727_windowsxpinstall/ 如果非要用文字来说的话:(装系统前下载好声卡、网卡、显卡驱动,这个型号在电脑说明书或配置单上有) 一、准备安装 1、准备好系统盘和驱动盘。 2、将要装系统的C盘中你认为有用的数据保存到其它分区盘中。 3、将驱动程序备分到D盘备用。 4、对磁盘进行扫描--我的电脑—右击要装系统的磁盘驱动器(C)—属性—工具--开始检查—开始—检查后确定退出。 二、光驱启动 1.启动计算机,并按住DEL键不放,直到出现BIOS设置窗口 2.选择并进入第二项,“BIOS SETUP”(BIOS设置)。在里面找到包含BOOT文字的项或组,并找到依次排列的“FIRST”“SECEND”“THIRD”三项,分别代表“第一项启动”“第二项启动”和“第三项启动”。应该选择“FIRST”敲回车键,在出来的子菜单选择CD-ROM。再按回车键。 3.选择好启动方式后,按F10键,出现对话框,按“Y”键(可省略),并回车,计算机自动重启,证明更改的设置生效了。 二.从光盘安装XP系统 在重启之前放入XP安装光盘,在看到屏幕底部出现CD字样的时候,按回车键。才能实现光启,否则计算机开始读取硬盘,也就是跳过光启从硬盘启动了。 三、预前安装 1、扫描后进欢迎安装程序,选安装--回车; 2、检查启动环境--回车; 3、协议,同意,按F8; 4、指定安装到那个分区,C--回车; 5、指定使用文件系统,用XXX格式化磁盘分区--回车; 6、进安装程序格式化,创建复制列表,将文件复制到WIN安装文件夹; 7、开始初始化XP相关文件和配置,保存初始化参数,重启。 四、安装向导 1、区域和语言选项—下一步; 2、姓名、公司名称—下一步; 3、产品密钥—下一步(盗版碟子有密匙或者没有这个步骤) 4、计算机名、管理员密码,下一步; 5、日期和时间设置—下一步; 6、安装网络,选典型 –下一步; 7、工作组和计算机域—下一步; 8、复制文件,安装开始菜单,注册组件,保存设置,删除安装的临时文件,重启。 五、完成安装(这步可以跳过,等以后安装) 1、自动调整分辨率; 2、启用自动更新—下一步; 3、连接到IT—下一步; 4、激活WIN—下一步(盗版碟子没有这步) 5、谁使用这台计算机—重启。 六、设置计算机 1、重启后即进入XP桌面,这时的桌面只有回收站快捷图标和任务栏,在桌面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桌面”--“自定义桌面”--勾选“我的电脑”、“网上邻居” 等--“确定”,返回桌面。 2、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选择“硬件”选项卡,选择“设备管理器”,里面是计算机所有硬件的管理窗口,此中所有前面出现黄色问号+叹号的选项代表未安装驱动程序的硬件,双击打开其属性,选择“重新安装驱动程序”,放入相应当驱动光盘,选择“自动安装”,系统会自动识别对应当驱动程序并安装完成。(AUDIO为声卡,VGA为显卡,SM为主板,需要首先安装主板驱动,如没有SM项则代表不用安装)。安装好所有驱动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至此驱动程序安装完成。 如果版主没有驱动盘或安装不来驱动的话,可以下载驱动精灵,让起自动下载。
希望采纳

阅读全文

与太平洋电脑网络参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共享中心没有网卡 浏览:527
电脑无法检测到网络代理 浏览:1376
笔记本电脑一天会用多少流量 浏览:595
苹果电脑整机转移新机 浏览:1380
突然无法连接工作网络 浏览:1077
联通网络怎么设置才好 浏览:1230
小区网络电脑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1054
p1108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215
怎么调节台式电脑护眼 浏览:717
深圳天虹苹果电脑 浏览:953
网络总是异常断开 浏览:617
中级配置台式电脑 浏览:1012
中国网络安全的战士 浏览:637
同志网站在哪里 浏览:1420
版观看完整完结免费手机在线 浏览:1464
怎样切换默认数据网络设置 浏览:1113
肯德基无线网无法访问网络 浏览:1290
光纤猫怎么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496
神武3手游网络连接 浏览:969
局网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