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信号 > 手机和网络成瘾有感

手机和网络成瘾有感

发布时间:2022-11-25 01:49:02

㈠ 怎样看待网络成瘾等现象该如何预防和对待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政策保障三者结合形成的社会效应,是扭转青少年网瘾的关键。那么对上网成瘾的孩子该采取怎样适当的家庭教育呢?不同的孩子虽然上网成瘾的原因也有不同,但作为家长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拥有成人感,他们渴望能与家长进行平等的对话,而多数家长通常对青春期的孩子采用对待儿童的态度,从而造成了与孩子间沟通的障碍。“要相信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孩子要觉醒,父母首先要觉醒,即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1、和孩子平等对话
孩子上网成瘾,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尊重孩子,设立教育底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孩子说话,应将自己摆在一个“参谋”的位置上。在作出有关孩子的决定时,多引导孩子发表看法,家长则以建议的形式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同时,在引导孩子自我决策时,家长也应设立一个教育底线。比如,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上网时间段,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家长的考核;在管理孩子上网时,家长应结合孩子的个性和爱好,跟他们一起聊聊网上的轻松话题,将他们的兴趣引到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网络信息上来等。

理性、平等、友好地和孩子对话。让孩子戒网瘾的诀窍就是同孩子沟通。作为家长,要保持理性的态度,慢慢与孩子沟通并从各方面切入他的盲点,这样做就是水到渠成。我们孩子上网成瘾是一个果,不是因,是很多的不良因素造成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造成的。不要先问孩子为什么上网成瘾,这样是错误的。大部分家长说你怎么天天上网,不学习,孩子反感透了。我跟他们聊天根本不谈网络的问题,谈你多大了?哪个学校的?是重点班吗?就是自然的聊天,就是问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病”的孩子一开始也是被骗来的,根本不理我,不看我,说话的态度非常不好。很多父母和老师会问孩子:“你怎么这个态度?”孩子就不说了。你不能光说孩子有问题,家长也有问题。我是从事教育的,所以要保持我理性的态度,慢慢地走进他的心里,慢慢谈,从各方面切入他的盲点,这样会比较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
通过大量帮助青少年的工作,探索和总结出了“五心”(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关心)“两律”(纪律、自律)、“三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心得体会。我们很多做思想工作的,往往一开始就直指人家的缺点,哪壶不开提哪壶,直戳痛处,叫人难以接受。上网少年首先是心智发育不健全的孩子,甚至是问题少年,而我们一些家长、老师和其他做思想工作的人,往往用简单的方法,以不变的方法应对万变的孩子,这样怎能有效果呢。
2、培养孩子爱好,转移兴趣点
常听到很多家长反映,为什么我的孩子大道理都说得头头是道,可就是偏偏知错而为,其实这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反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说教,但却并不能理解其中深远的内涵,他们更关注的是眼前快乐与否和得失。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温暖和爱心,应首先明白这个道理。当孩子沉迷网络后,家长不应采取放任或暴怒的极端方法,而应以包容、客观的态度。家长可在生活中对孩子的一些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淡化,对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针对性的把他们对上网的兴趣扭转到生活和学习中来。
3、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流
对待青少年上网成瘾现象,应以预防为主。家长和老师都不应强行排斥孩子接触网络,这样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应在有效的监管下,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将他们在网上单纯玩乐的兴趣,转移到对这一科学技术的兴趣上来。
对于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不要急切地逼着孩子迅速扭转,而应给他们一个自我觉悟和转变的时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家长应根据与孩子沟通的程度、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接受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如果家长感到孩子自控力不足,或无法找到家庭教育的障碍时,可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这类专业人士来对孩子进行指导,鼓励并设法为孩子营造出与同龄人现实交往、展现自我的交流环境。当孩子逐渐产生改变自我的想法后,便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培养另一个兴趣点。
同时,迷恋上网的孩子通常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愿与人交流、对网络以外的事物反应冷淡、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对这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为他们建立一个全新的、相对独立的转变环境,家长可让孩子参加一些夏令营、素质培养班之类的同龄人团体,让他们在无法接触网络的环境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试着与人交际,尝试体验网络以外的同龄人群体游戏的乐趣,使孩子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摆脱出来。
4、心理咨询专家建议
心理咨询专家陈智雄提醒部分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长,要作好“八年抗战”式的长期“爱的支持”的心理准备。他认为,青少年网络成瘾,部分责任在他们自己,也有部分责任在亲友和社会。

㈡ 研究青少年手机网络成瘾的心理及解决对策

研究青少年手机网络成瘾的心理及解决对策

摘要: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明显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而当前由于通讯的发达,智能机的流行,学生中又衍生出了手机上网成瘾的理由,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理由形成的理由,以及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手机;网络成瘾;解决办法

手机网络成瘾在当前很多学校都成为了一个理由。学生上瘾后具体表现为离不开手机,手机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而离开了手机学生则怅然若失,无法正常生活;并且由于长时间玩手机,无法专心学习,上课爱睡觉等理由;而且此类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网络对自己的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一、造成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理由

造成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孤独感;学习能力欠缺;从众心理等。下面分别分析以下理由:

1.学生的孤独感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因而部分学存活在孤独感较强的理由,不愿意过多的与他人交流。而且容易造成这部分学生的沟通能力偏弱,无法有效的排解内心的孤独,也许拿着手机什么也不干,但是相当于给学生自己找一个心灵的寄托。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进而成瘾,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

2.学习能力的欠缺

这是造成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欠缺,导致其无法安心的完成自己的学业。然后就需要干一些事情消磨时间,很多学生选择了玩儿手机。继而造成对手机网络的依赖。如果能够把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理由也许就能够得到一定的解决。

3.从众心理

由于当前智能机的普及,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机,这是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又一大诱因。很多同学拿手机并不是为了和家人联系,而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大家都带了,自己不带很没有面子。带了自然就要玩儿,于是久而久之,也就有了手机网瘾。

当然,手机网络成瘾的诱因远不止这些,但是类似互联网一样,手机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如何合理使用,如果借助手机网络,弄明白自己没有弄懂的知识,未尝不可,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意志力薄弱,无法合理使用。

二、手机网络成瘾的预防策略

手机网络成瘾是一个很严重的理由,但是关于手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目前尚未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体系,这里简单的谈一下笔者的经验。

1.思想教育

对于大多手机网络成瘾的学生,并非不可救药,这时候老师和家长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直接没收手机进行强行干预,达不到帮助学生戒掉手机网瘾的目的,反而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要用说教的方式使学生学生明白过度依赖使用手机,会导致睡眠不足影响身心健康等,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上网,是由于学习动力不足,无法有效的搞好学习,导致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成就感不强,因而玩手机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如果能够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发生转移,可能就会戒掉手机网瘾。

3.心理辅导

这是治疗网络成瘾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形成手机网络成瘾的理由基本相同,由于学生孤独感强,比较不自信,需要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信心,因而可以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使学生戒掉手机网络成瘾。(1)团体辅导。以青少年的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彩的具有心理指导作用的活动形式,让青少年对自我深层次的内在需求得以觉察,并用积极的策略得以满足和实现,以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在互动中让青少年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人生价值观,认识自己现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从而更好地建立自信、接纳自己、转变自己,特别是体会到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产生感恩的思想。(2)个体辅导。针对不同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进行个别辅导。一个网络成瘾青少年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理由的家庭,因而在对青少年进行个体辅导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家庭治疗,通过举办“家长课堂”,帮助、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网络依赖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促其改善家庭关系,让每个家庭成员认识各自的责任和目标,从而改善孩子的行为。

当然,面对日益严重的手机网络成瘾理由,会引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希望可以通过共同努力,使学生能够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不至于沉迷于手机网络。

参考文献:

[1]金伯利,网虫综合症一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陈斌文,新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症[J]社会,2000年第6期;

[3]颜世富信息时代与心理调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㈢ 手机成瘾的大学生心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该怎么预防呢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3-22

㈣ 如何看待中小学生暑期沉迷网络调查显示:玩手机精神焕发,提作业萎靡抗拒

●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成为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长期沉迷于电子产品,会直接导致注意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此外,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过早或较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极易影响孩子身体发育
●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的同时,家庭、学校也应该采取措施来帮助孩子形成自主性,以防其因自制力差而掉入网络成瘾的陷阱中
又是一场追逐战。拿着手机跑在前面的是4岁的女儿莹莹,她嘴里念叨着“就看一会儿”,妈妈岳彤则在后面追,想要把她的手机夺下来。这样的场景每天几乎都要上演5次以上。
岳彤发现,莹莹在两岁时便会用手指滑动手机屏幕,最开始只是看一些照片和视频,现在已经会玩一些简单的手机游戏。在岳彤看来,这犹如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上了一年幼儿园小班,好不容易快戒了平板电脑,可一放暑假就又打回了原形”。
“暑假期间,孩子吃饭、上洗手间、睡觉前都离不开手机。我们提醒她一次,她就把手机放下一会儿,然后趁我们不注意又偷偷拿起来了。”北京市民吴先生也向记者抱怨,她读四年级的女儿每天都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对于手机和网络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亲戚来家里串门也爱理不理,“我准备请假带孩子到北京郊区玩几天,希望能有所改善”。
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成为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兴起,互联网触角无处不在。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孩子们日渐养成了“不移动”的生活方式,不少人的课余生活基本都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
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预防中小学生沉迷其中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长期沉迷电子产品
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管不住,根本管不住!只要让玩手机,她饭都可以不吃。”河南省正阳县幼儿园中班学生家长刘颖(化名)一边安抚因为想玩手机而正在哭闹的女儿涵涵,一边摇头叹息,“平时上学还好,这一放假,玩手机玩得更疯了,不给玩就哭,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计算机行业工作的焦海却不这样严格。她的儿子从两岁便开始玩父母的智能手机,当他可以拿得动iPad时,其他玩具都黯然失色。儿子通过App学会了唐诗、成语、三字经。有一天,儿子突然对着屏幕唱起了“小燕子穿花衣”。“这个暑假我已经给他开始上录播类型的网课,效果不错。”焦海说。
在我国,像这样的“小网虫”已成为互联网大军的重要成员。《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增长,2020年已经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4.9%。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数字时代发展,孩子们首次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手机沉迷低幼化趋势也越发明显。
使用时间过长、频率较高以及使用电子产品时表现异常兴奋,是未成年人沉迷电子产品的主要表现。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孩子一玩手机,便精神焕发,但一提到学习、写作业,便精神萎靡,十分抗拒。
在问到涵涵最常观看的内容时,刘颖说:“一般看动画片比较多,还有就是刷短视频平台上那些唱歌跳舞、动物类的短视频。”
据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略有不同,聊微信、玩游戏、看小说等门槛较高的娱乐项目,主要受众大多是中高年级的学生。
正阳县高级中学班主任孙梦介绍,在她的班上,至少三分之二的同学长期随身携带手机,或有过携带手机出入校园的情况,“玩手机的学生中,大多是在网聊、玩游戏或者追剧,用手机来学习的基本没有,认真学习的同学也基本不带手机。”
近日,有媒体记者在拥有467名家长的“昆明市家长联盟”QQ群里调查发现,389名参与回复的家长中,近九成表示自己的孩子暑假期间迷恋电子产品,且多数为小学生、初中生;只有不到一成的家长称自己的孩子基本不玩,但前提是家长有大把时间带孩子出门旅游,或者孩子的时间已被补课占满。
采访中,不少孩子称,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是正常的生活、学习方式,如果自己不用会落伍,且暑假期间玩手机、电脑的时间比平时多一些,对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在受访的老师以及家长看来,未成年人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长期沉迷于电子产品,消耗较多学习时间以及个人精力,会直接导致注意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此外,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过早或较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极易影响孩子身体发育。
孙梦告诉记者:“因为学校老师管得比较严格,学生们只有在晚上放学后才有时间玩手机。我在查寝的时候经常发现,半夜一两点还有同学不睡觉,在被窝里偷偷玩手机,第二天上课萎靡不振。时间一长,孩子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容易出现问题。”
此外,家长还担心孩子在网上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更害怕孩子受人诱骗,被人怂恿参与违法行为。

㈤ 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三小时,长期看手机有哪些危害呢

现在很多人一有空闲时间就看一看手机。长时间看手机使人容易上网成瘾,脾气变得古怪。比如,一个人经常看视频,看电影,看电视剧,他看的时候你打断他,这样他就容易变得脾气暴躁。会对你发火。别人看到他的表情,很容易就会害怕。甚至在亲戚之间。你会突然发现感受到亲人的可怕。你绝对想不到,与你关系如此密切的人也会生气。这让你的灵魂受到伤害。


长时间看手机,手机屏幕上的蓝光对眼睛和都是有害的,然后长时间盯着屏幕,然后整个心脏血压都不好,然后如果要借手机,可以选择其他方法,比如说通过阅读或者听音乐,或者读书,呃,把这种时间花在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要玩游戏,或者你可以在手机上安装一个Pomodoro,这种时间管理软件 ,然后你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嗯,选择一个手机上有统治模式的手机,打开统治模式,然后手机就会被锁定,然后,嗯,除了打电话和拍照,其他都可以。不,重启手机是不行的,也不能关机,只是要等到时间到了才能关机。这也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完成,呃,这款手机有一定的限制。

㈥ 手机过度依赖网络会有什么影响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过度依赖网络,会造成身体状况发生影响,作息时间不规律,没精神做事

㈦ 如今的人们都得了手机依赖综合症,你认同吗玩手机有什么危害

感谢您的阅读。手机只是一个物体,并不是有智慧的东西,所以当手机对我们有卫害时,那是因为我们自己长时间的玩耍手机造成的,所以手机能不能对于我们有害处全靠我们自己的使用的习惯,使用手机要养成好习惯很重要,这才是我们要做的。

别我们创造了手机,到头来如果手机却毁了我们,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不好笑的笑话。

工作中的手机: 基本功能打电话,也是最原始的功能,就算现在有了很多聊天软件能实现即时通讯,但也无法取代这种简单而又强大的打电话的通讯方式,当然还有发短信。

下载聊天的软件:除了有这方面不如打电话以外,比如通过发送文件、图片、语音及视频聊天都是非常棒的。

还有我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购物、订外卖也是十分方便的,我们通过手机做了这些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我们用省下来的时间干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日常休闲中的手机: 看视频和小视频,手机尺寸小视觉体验差是缺点,但也因为手机体积小,它的移动性更加方便快捷。还可以买各大视频网站的VIP会员,使得广告能远离我们,而用电视机上的看剧,广告我们不能花钱去除,只能苦恼的看着我们宝贵的休息时间被各种烦人广告给占据了, 做这些事情要知道自我克制,不然后悔的就是自己。

再次感谢您的阅读,哪里写的不好欢迎大家留言指正。手机只是一个物品,觉得手机坑人的只是因为自制力不足,要反思自己。手机没有好与坏,关键要看大家怎么使用它了,凡事都有两面性,心若光明,便是光明,反之亦然。

玩手机危害巨大,重则伤极性命,轻了把眼睛搞近视了,手机虽好,但也不要老玩呀!!!

非常认同题主的观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有手机依赖综合症。


美国苹果手机之父斯蒂文乔布斯就严禁家人过度使用手机,一个手机之父却限制自己的家人过度使用手机,看来他深深的明白手机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危害。到底是什么危害?那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流失了。


虽然手机已经强大到无所不能,包揽了衣食住行所有的功能,可是如何让手机真正的为我们创造价值,而不受手机的束缚才是每个人要面对的课题,让手机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减少 娱乐 的功能,我个人就把所有带 娱乐 和购物的APP给删除了,除非要买东西,临时下载,也不会让这些APP占有我的时间和内存,这个办法还是有点效果的。


虽然现在人的生活压力很大,放松和 娱乐 是一种缓冲的良药,适当的 娱乐 是必须的,但是过度的 娱乐 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和时间。设定一个清晰的限制,哪些时间段可以刷视频,看新闻,而哪些时间段严格遵守时间的约定,坚决不碰触手机,一开始可能有点困难,但是慢慢就会习惯。


现在的社交圈太小了,智能手机没有出现前,我们的社交圈与我们小时候相比就变小了很多,集中出现在人类以小区(高楼大厦)生活开始,我们小时候多以村落,乡镇聚集,那时候的我们,认识的都是发小,身边的也是邻居居多,父母亲人也都在身边,打工潮出现后,很多人都不住在一起了,或者说因为住的左邻右舍根本不认识,出于父母和书本上写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慢慢的大家都龟缩在自己狭小的空间


等我们长大了,上班了,工作压力大,快节奏,等多重原因,每天下班了都只想休息,或者看看电视打发这些时间,慢慢的很多人就变得更宅了。也更不愿意出去社交了


生活所迫,年轻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等有了家庭后,出去唱K,吃火锅,蹦迪,溜冰,聚餐这些热闹费钱的活动越来越不想参加,慢慢的也就自然而然的宅在家里了。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 以往只能通过电视观看的节目,现在一台手机就可以搞定,接着网购的出现,让购物变得更简单和方便,人们连去商城购物的想法都没有了。


短视频,朋友圈,微小博客,论坛的出现,让更多人碎片化的时间再次有了去处,除了这些,现在人们的很多衣食住行玩乐,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我们的帮手,助手,智能管家。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手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参与社交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书友会,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旅行等等。

认同

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各种应用软件应运而生,手机作为一种智能化的通讯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使得人际交流极为方便,也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手机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什么是手机依赖综合征?

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化,“手机依赖”逐渐发展成为类似“网络成瘾”等行为成瘾的一种异常的行为方式。

有学者称其为“手机综合症”、“手机依赖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成瘾”。

“手机依赖”被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手机依赖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1.身体与心理 健康 方面

低头看手机的时间过久会引起颈椎的不适感以及头疼等疾病,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人视力;

用耳机听音乐、看视频、通话等,也会对听觉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有些人不分场合玩手机,在过马路时还在看手机,威胁到自身生命安全。

在心理方面,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会使一些人在手机没电或者手机不在身边时变得焦虑而急躁。

2.人际交往方面

手机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人们摆脱了距离的影响,可以随时随地视频和语音交流,对于当面交流时可能出现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是,目前人们在日常沟通与交流中对于手机过度依赖,大家已经习惯了通过QQ、微信等方式去联系对方,使得交流虽然即时但是却忽视了现实交往的重要性,反而使彼此的感情越来越淡薄。

如何“治”你的手机依赖?

日常生活中合理利用手机,必须得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1.学会自我管理

正确认识手机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和地点,在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要理性看待,不能转移至对手机的依赖上,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在现实中要制定好目标,努力在实践中去实现自我。

如果发现有离不开手机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试着将注意力转移,慢慢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2.学会调节与求助,提升心理素质

大学生由于 社会 经验不足,心智还不是很成熟,经常会出现一些心理冲突与困惑,如果应对不当,就会形成对手机的依赖。因此,要着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首先,要学会调节情绪,将负面情绪及时通过合理的途径宣泄;

其次,要有积极的心态,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安排中,多参加一些文化和实践活动,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在遇到心理困惑与压力时,调整心态,增加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属于自己的 社会 支持系统。

在必要时,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从而减少对手机的极端依赖。

手机没有危害,关键看你怎么去用好现代通信工具。(主观在人嘛)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现在无论大人小孩都是低头族!

还是很多,认同

这个问题还是比较认同,由于 科技 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了,这在以前真的是无法想到的。巴掌大的东西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所以说大家也免不了对它产生依赖。相反如果不是正确利用它,也是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是大家不容小觑的,还有很多沉迷网络 游戏 ,网络赌博和对非法网站的浏览,这些都是会对人们的身心有不好的影响。希望人们减少得了手机依赖综合征。[我想静静]

㈧ 随时想要玩手机可能是网络成瘾,还可能是精神疾病!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授KIMBERLY S. YOUNG提出的,他在1996年对396名严重上网成瘾的人做了调查研究后,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临床心理障碍。

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络购物等都属于网络成瘾的范畴,但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要从职业、使用习惯、性质等多方面去专业地界定和诊断网络成瘾,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国际公认的疾病诊断及分类标准中,尚未将网络成瘾正式定义为一种疾病。

然而,随着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对心身健康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学界对网络成瘾相关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也对形成了基本的共识。

根据国家卫健委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的定义:

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等问题。

其中,持续时间是界定网络成瘾的一项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和问题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界定为网络成瘾。

虽然网络成瘾还没有100%被认定就是一种病,但现有国际诊断体系已将网络游戏成瘾纳入了疾病范畴。

在国际上,目前针对网络游戏成瘾有两种诊断标准,不管是哪一种诊断标准,都指出了“病理性游戏行为”的2条核心表现:

第一,游戏成瘾的人不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游戏上,更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现实生活,无法再承担以往的社会角色,也不想再参与社会生活;

第二,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让游戏完全支配了生活。

大数据显示:网络成瘾与精神疾病关系密切

虽然说目前网络成瘾算不上病,但并不能忽视它带来的影响,尤其业内有研究提示网络成瘾与睡眠质量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抑郁甚至自杀问题都有关系。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曾对某大学里30000+名大一新生做了身心健康状态调查,结果发现,44.46%的同学都可能有网络成瘾的问题;随着网络成瘾程度的加重,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的风险显着增高。

这些同学们在刚入学后接受了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44.46%的同学可能存在网络成瘾的问题,其中轻度网络成瘾占比为37.93%,中度网络成瘾为6.33%、重度网络成瘾为0.20%。

同时,心理专家们根据这些同学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划分了四种严重程度等级(无、轻、中、重度成瘾),进行了四种精神病理综合征(严重躯体症状、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精神病质、偏执)、严重精神疾病、自杀意念、计划及行为的共患比例及风险的比较。

发现在没有网络成瘾问题组中,出现这些心理或精神病理现象的共患比例及风险是低于四个组平均水平的,而轻度网瘾组则处于平均水平,中度和重度网瘾组的风险就明显升高。

拿抑郁来说,研究发现没有网瘾问题组里的学生,抑郁的患病率仅为1.01%,而轻度网瘾组抑郁的患病率增加到4.85%,在中度及重度网瘾组中直接飙升到了24.8%及58.73%。而在严重网络成瘾组中,至少共患一种精神病理综合征的概率接近70%。

由于这四个精神病理征还不包括其它一些较常见的精神病理现象(如焦虑、强迫、注意缺陷-多动等),所以在这组人群中实际存在精神病理综合征的概率还会更高。

为了更科学地得出结论,在距离第一次调查12个月后,华西心理专家又开展了第二次调查。这次发现,抑郁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的确紧密,常常一起出现,或者一个先出现,另一个紧随其后。

比如,入学时存在网瘾问题的学生,一年后抑郁的风险显着升高,而入学时存在抑郁的学生,一年后成为网络成瘾者的风险也显着升高。不仅如此,抑郁和网络成瘾可能比牛皮糖还粘人,第一年跟着你,第二年可能也还跟着你。

同时,华西心理专家还比较了网络成瘾及单纯游戏成瘾与多种精神病理现象(强迫、抑郁、焦虑、严重躯体症状、睡眠质量、精神病特质及自杀风险)的相关性,发现网络成瘾比单纯的游戏成瘾更凶,因为它和这些精神病理征的关系普遍更紧密。

为什么会导致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其发生可能涉及(但并不限于)以下四种机制:

1.认知行为模型

由于自身原因难以建立现实人际关系,从而更倾向于虚拟环境,在其中获得满足。比如平时不善言辞、不擅交际的人,在学校单位甚至家庭里没有存在感,一旦发现自己在网上发帖引起了关注,或者游戏打得好获得了认同和满足,那这个人肯定就更愿意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2.神经心理学模型

每个人都喜欢追求愉悦,逃避痛苦,这是人的天性,而网络的使用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获得愉悦和满足,这种感受可以促使这个人持续地使用网络,一旦成瘾形成,这种感受就会转化为一种习惯状态,从而把上网变成一个固定行为。

3.补偿理论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学习好=好孩子的单一评价系统,这也就导致许多年轻人需要在网络线上活动中找寻“精神补偿”,通过参与网络活动找寻自尊与自我身份认同。

4.情景因素

网络可以帮助我们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比如刚经历离婚痛苦的人可能上网寻求帮助,考试失败的学生可能通过游戏寻求安慰。

此外,网络还可以帮我们应对孤独感,比如在家寂寞的老人通过上网找寻热闹或者亲情,比如有人新到一个单位不适应,跟同事不熟悉,下班后就会把时间投入到网上缓解孤独感。 

测一测有没有网络成瘾?

很多人以为爱上网、爱打网络游戏入迷了,不想上学、不想上班,才算是网络成瘾,但其实网络成瘾通常起病较为隐匿,不容易被发现。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评估,这里为大家准备了Dr. Young 研发的网络成瘾测试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一共20道题,做完加一下得分,看看网络成瘾严不严重。

正常使用:0~30分

轻度成瘾:31~49分

中度成瘾:50~79分

重度成瘾:80~100分

根据研究,如何得分符合中度以上成瘾,存在精神病理综合征的可能性就接近4成了!

化解网瘾要找对方法

在网络成瘾的人群中,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想要让问题得到解决,找对方法是关键。

1. “戒瘾学校”封闭式管理不靠谱

不管是已经被曝光的一些网戒机构,还是隐藏得深,号称能戒除网瘾的什么书院、游学营,把孩子丢进去只会遭受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摧残。

当然,也有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在进入这些机构后,真的听话了,但从心理专家的角度来看,这种听话只是孩子更加懂得隐藏自己,他们的内心深处,也许只剩下了麻木和仇恨。

2. 暴力断网或者没收手机等电子产品也没用

这样的方法想必不少家长都用过。以为把网断了,把手机、电脑收了,孩子接触不到这些东西,就可以把网瘾戒了,但这样的方式只会引起孩子激烈的情绪反应,甚至有新闻报道这样的行为导致孩子跳楼自杀,或者伤害家人的惨剧……

3.及时寻找专业的帮助才是正解

关注可能存在的抑郁、强迫、焦虑等共患精神障碍,及时到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处评估、诊断和治疗,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此外,可针对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心理创伤与应激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防治心理干预与调整。由于“缺少关爱“可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得到家庭成员的足够重视。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干预和调整难以进行或效果不佳,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或咨询。

㈨ 手机成瘾的危害和摆脱方法

开车玩手机撞亡人 手机成瘾如何摆脱

开车玩手机、等红绿灯时发信息、过马路时也不忘刷微信……这些玩手机的“低头族”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日益增多,一项调查显示,2成的接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有开车时使用手机的习惯,其中超过70%的网友,曾经在开车时发过微信或刷过微博,而开车看手机时发生事故概率是正常驾驶的23倍,开车打电话时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的2.8倍……凡此种种,问题都出现在日趋发达的手机上,而人们的“手机依赖症”已经很普遍。

传播学研究者曾经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之于我们,几乎像身上新长出的器官,手机的功能早就超出了单纯的通讯意义,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终端,一个人体与社会接壤的剖面,成了人们须臾不可离开之物,真的如此吗?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虽然医学不断发展,但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并没减少,甚至于疾病开始花样翻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这个压力又相关于日益丰富、快捷的信息,后者是人们欲望提高,压力增大的帮凶。

尽管有如此多的事故在全世界发生,但大家使用手机的频率却没有一点减少。近日,一则《男子过马路时被撞身亡死者边上手机还在放视频》的消息更是让人震惊。现代人对手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一种“病态”。

正因如此,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发起了对“手机罪状”的声讨,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下面来看看国外都有什么高招帮人们戒除手机依赖。

意大利:饭店用餐先交电话

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便利,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包括用餐时间。用餐时,人们往往只顾着拍照、晒照片。为了让顾客找回“用餐的初衷”,专注享受美食,和亲友共享美好时光,越来越多的意大利餐厅发起“禁用手机”运动。

据报道,位于意大利摩狄纳郊区的露比亚拉小馆已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该饭馆有个特别的规定,顾客在进餐馆时,必须把手机放在门外的更衣柜内,以确保客人用餐时不受打扰,专心享受地道的传统美食。

位于米兰的“修道院自助餐厅”,装潢极其简约。为了让客人细细品尝食材的天然风味,与好友共度美好的用餐时间,餐厅建议客人吃饭时不要使用手机。还有位于意大利中部恩伯利亚自然保护区的艾瑞米托饭店,它是由修道院改建而成的休闲农庄。在这里,移动电话收不到任何信号,顾客在此可以摆脱世俗的羁绊,享受宁静、放松的氛围,专心品尝中世纪的菜色,以及古老的修道士素餐。

此外,意大利北部的乌汀内的市政府和商业局联合发起了“无手机”就餐计划,加入该计划的餐厅和咖啡馆,可要求客人就餐时不要使用手机,其后很多餐厅纷纷刮起了一股“宁静风”,还会在餐厅显眼处张贴宣传海报(如上图)。其中一位餐厅管理者马里奥表示:“这不仅是对用餐同伴的尊重,也减少了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

韩国:政府专办戒瘾学校

最新调查显示,韩国有1/4青少年属于智能手机“中毒”危险人群。他们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并由此带来成瘾、叛逆等日常生活障碍。为此,韩国政府已制定相关计划,准备强化应对网络和智能手机“中毒”。

韩国教育部、法务部、文化体育观光部、女性家庭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制定了《2014互联网中毒预防及缓解推进计划》。根据该计划,将义务对韩国714万名小学、初中、高中生进行网瘾预防教育。并将无偿实施“网络游戏文化教室”的受惠者,由目前的17万人增加到22万人,并新增20家“智能媒体清净学校”,以推动学生们自我预防网络和游戏“中毒”。

这些“戒网瘾学校”训练非常严格,就像军训一样。为防止孩子们用手机上网,“学校”会限制其上网时间。而且,每天都要参加跑步、骑马等团体活动,增加与外界的沟通。有的“学校”还会让父母全程陪同参与,目的是让孩子们走出虚幻的网络世界,增加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据调查显示,在“戒网瘾学校”中受过训练的孩子,普遍减轻了对手机、iPad、电脑的依赖。

美国:五管齐下治网瘾

你是不是每天抱着手机过日子,没了手机就毫无安全感?2013年,美国演员查勒妮拍摄了一段短片,记录了主人公没带手机的一天。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病态迷恋。科学家指出,对手机的心理依赖,也是一种网瘾,这已经成为了令全美头疼的顽疾。

最早给网络成瘾下定义的美国网络成瘾中心执行主任金伯利·杨博士指出,网络成瘾大致和赌博成瘾等行为类似,都属于“冲动控制失序”范畴。他认为,如果具有以下4个特点,便有网络成瘾的嫌疑:强迫性的使用网络,对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丧失兴趣,生活被网络活动所占据,上网冲动无法控制。上网的时间长短并不重要,总的来看,上网成瘾者的生活已完全被网络所主宰,与现实的距离则越来越疏远。

鉴于此,金伯利教授表示,要治网瘾,尤其是孩子,最好“五管齐下”:1.老师和学校管理者要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并规范管理学生上网,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2.在课程中添加“网络成瘾”内容,告诉学生网络成瘾危害无穷。3.一旦发现学生有上网成瘾的`苗头,老师和家长就要及时疏导。4.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兴趣,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交流。5.让学生全面了解互联网的利与弊,共同讨论究竟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金伯利教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网络成瘾者重新认识网络,而不是彻底与网络“断交”。网络及电子产品只是工具,而不是我们的朋友。可以开发一种不涉及网络的兴趣爱好,例如打球、游泳,或帮家人准备晚餐,饭后聊天、看电视;每次玩手机时给自己设个闹钟,从而更好地分配时间。

法国:换回老式手机

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及各种推陈出新的现代通讯工具,许多人在其中无法自拔。但据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刮起了一股“断网”热潮,人们常常用“断网”的方式让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所谓“断网”,就是指摆脱网瘾,不让上网取代生活的一切。如今,很多法国人将“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换成只能发短信、打电话的老式非智能手机,关掉无休止的消息提示,假期及闲暇时间尽量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法国小伙肖恩就是“断网”族中的一员,他表示,“过去,每当假期到海边度假时,我都会顺其自然地拿出手机、平板电脑,浏览‘脸谱网’、上视频网站,第一时间与网友分享度假心得,可我的亲人、朋友就在我的身边,我却都忽略了,真是太可笑了。所以,我下定决心‘断网’。而且,这并没有让我感到手足无措,生活反而更加充实了。”

电脑工程师克鲁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他由于网络焦虑症而住进医院,一到医院还立即要用手机上网。这时,他才突然意识到是网络主宰了自己的灵魂和意识,自己已经成了网络的奴隶。于是,他下定决心半年不上网,终于治好了网瘾。他为此还写了一本书,受到热捧,许多人表示愿意向他学习。

如今的法国,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与朋友聚会时尽量不看手机,以表示对朋友的尊重;度假时还上网的人,绝对是傻瓜。断网,才是明智的选择。

如何戒掉手机依赖症

(1)让家人、朋友监督自己,少发短信或删掉多余的手机应用程序。

(2)对手机很依赖说明你感觉无聊,没什么可以干的所以才玩手机。学会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活动,比如做运动、健身、郊游等。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出去。

(3)如果对手机上网上瘾,可以尝试断网呀。

(4)试着不带充电器,逼着自己减少手机上网(这个很耗电)的时间,这个办法很有效。

(5)换一个非智能手机,功能单一、无复杂操作……对手机依赖的毛病或许慢慢就没有了。

㈩ 手机上瘾是一种精神病

手机上瘾是一种精神病

手机上瘾是一种精神病,如果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无法抵制电子设备的诱惑,他们可能无法集中精力做事,从而影响他们的日常学习和工作。那么手机上瘾是一种精神病吗?

手机上瘾是一种精神病1

手机上瘾是一种精神障碍

对许多人来说,智能手机就像身体的延伸,像始终固定在手上的额外器官。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

许多人每5分钟看一次手机,如果手机丢了或忘在了家,就会感到不安。这种行为,常被大家称为上瘾。用手机社交、网购、游戏都会上瘾。

针对游戏上瘾,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有了比较明确的界定:首次在《国际疾病分类》修订本中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和行为障碍。“游戏障碍”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不过,世卫组织并未对此提出具体的治疗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游戏的人都具有“游戏障碍”。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

“大多数玩电子游戏的人不会受这种障碍影响,就像大多数喝酒的人不会受酒精使用障碍影响。但是,在特定情形下,使用过度会导致不良影响。”世卫组织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司弗拉基米尔·波兹尼亚克博士表示。

大人成瘾更严重

手机成瘾问题最严重的,不是年轻人与儿童,而是中年人和婴儿潮世代。

美国 35-49 岁的族群,差不多属于 1966-1980 年出生的 X 世代,每周使用社交媒体时间,比 18-34 岁的人多 40 分钟,婴儿潮世代更糟糕。X 世代的人花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上的时间,都超过 1980 年后出生的千禧世代。但是边驾驶边看手机的时间没有千禧世代多,但仍然超出该有的水准。

为何中年人特别爱看手机?

分析指出,这个年纪的人也是最需要与外界沟通的阶段,在核心家庭中,X 世代是最重要的中介角色,是来自一家老小讯息的交会点,相较 30 岁以下的人大多喜欢自拍,上传 【I】nstagram 等社交媒体与朋友分享,中年人要与孩子、学校、父母透过他们习惯使用的沟通管道,进行各种讯息来往。

警惕!手机上瘾易使人抑郁

宾厄姆顿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182名大学生,根据他们日常使用手机的频率分为“深思熟虑”“经常”“密切”“狂热”和“上瘾”5个等级。

7%的调查对象用手机“上瘾”,12%“狂热”。这两组调查对象都因内心迫切需要手机而遭遇个人、社交和工作问题,且都有抑郁、社交孤立、社交焦虑、冲动和自卑症状。

女性对手机上瘾现象持续增长

如今网购的便捷,加上手机上各式各样的娱乐项目,例如很火的短视频,都在成为女性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

而过度使用手机之所以容易令人抑郁,是因为智能手机能够便捷、快速地令人得到满足,且会缩短注意力持续时间,让人越来越容易感到厌倦。

那么你对手机上瘾吗?

研究人员说,如果有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你可能需要专业帮助:

1.你把手机当作逃避问题或者缓解无助感、罪恶感、焦虑和抑郁的途径。

2.你更关注虚拟世界发生的事情,反而忽略现实世界。

3.你经常查看手机,即便它并没有发出提示音。

4.一旦手机不在身边,你就神思不属、度日如年。

手机上瘾是一种精神病2

据国外媒体报道,对智能手机的问题性使用(或者智能手机成瘾)现在被视为一种精神障碍,平均有23%的儿童和年轻人被发现患有这种疾病。

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对40多项研究进行了整合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在2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中,有10%到30%受此影响。这项研究论文11月29日发表在英国医学委员会(BMC)精神病学杂志上。

该论文写道,“智能手机于2011年开始变得普及,通过分析自2011年以来发表的文献,一系列研究表明,10%-30%的儿童和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出现功能失调,这意味着平均有23%的儿童和年轻人存在智能手机问题性使用问题(PSU)。”

“PSU被定义为任何与智能手机相关的具有成瘾特征的行为,比如当无法使用手机时感到恐慌或不安,感觉很难控制在手机上所花费的时间以及使用手机对其它令人愉快活动的.损害。”

对41项研究进行的分析,涵盖4171名儿童和青年。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称,PSU和精神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着“一致的联系”。

该论文表示,“研究人员还调查了这类智能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发现PSU与心理健康指标之间存在持续的关联,包括抑郁情绪、焦虑、压力、睡眠质量差和受教育程度低等。”

“行为成瘾会对心理健康和日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英国智能手机的使用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我们的审查评估不仅只着眼过度使用手机所产生的影响,而且还评估了智能手机使用出现的功能失调影响,并通过对智能手机的“成瘾”行为模式进行观察,我们已经建立了这种功能失调行为与较差的心理健康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该论文称,智能手机“上瘾”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概念,被列为PSU问题。但是论文得出的结论是,有足够的损害证据证明这是一个临床精神病问题。

“PSU一直与精神健康不良相关,特别是与抑郁、焦虑、压力、睡眠质量差以及受教育程度不高所显示的日常功能障碍有关。”

“研究了不同性格和情绪因素对PSU的影响,发现有些自相矛盾的是,具有更大风险承担特征(如低自我控制、冲动性、情绪不稳定性和开放性),以及与避免冒险相关特征(如完美主义和尽责性),在智能手机有问题性使用的用户中更为常见。不安全的依恋风格、孤独和自卑都与PSU有关。”

该论文的结论是,“迫切需要”需要进一步开发面向PSU的评估工具,以便能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针对智能手机上瘾问题,苹果以及其他公司已经表示担心。苹果在iOS 13中推出了Screen Time,让家长能够控制自己孩子使用iPhone的时间。但是,这确实删除或限制了使用“危险”方法访问数据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其中一些建议意味着官方的Screen Time API将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手机上瘾是一种精神病3

为什么会导致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其发生可能涉及(但并不限于)以下四种机制:

1.认知行为模型

由于自身原因难以建立现实人际关系,从而更倾向于虚拟环境,在其中获得满足。比如平时不善言辞、不擅交际的人,在学校单位甚至家庭里没有存在感,一旦发现自己在网上发帖引起了关注,或者游戏打得好获得了认同和满足,那这个人肯定就更愿意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2.神经心理学模型

每个人都喜欢追求愉悦,逃避痛苦,这是人的天性,而网络的使用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获得愉悦和满足,这种感受可以促使这个人持续地使用网络,一旦成瘾形成,这种感受就会转化为一种习惯状态,从而把上网变成一个固定行为。

3.补偿理论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学习好=好孩子的单一评价系统,这也就导致许多年轻人需要在网络线上活动中找寻“精神补偿”,通过参与网络活动找寻自尊与自我身份认同。

4.情景因素

网络可以帮助我们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比如刚经历离婚痛苦的人可能上网寻求帮助,考试失败的学生可能通过游戏寻求安慰。

此外,网络还可以帮我们应对孤独感,比如在家寂寞的老人通过上网找寻热闹或者亲情,比如有人新到一个单位不适应,跟同事不熟悉,下班后就会把时间投入到网上缓解孤独感。

阅读全文

与手机和网络成瘾有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共享中心没有网卡 浏览:521
电脑无法检测到网络代理 浏览:1374
笔记本电脑一天会用多少流量 浏览:575
苹果电脑整机转移新机 浏览:1376
突然无法连接工作网络 浏览:1058
联通网络怎么设置才好 浏览:1224
小区网络电脑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1033
p1108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212
怎么调节台式电脑护眼 浏览:695
深圳天虹苹果电脑 浏览:932
网络总是异常断开 浏览:612
中级配置台式电脑 浏览:990
中国网络安全的战士 浏览:630
同志网站在哪里 浏览:1413
版观看完整完结免费手机在线 浏览:1459
怎样切换默认数据网络设置 浏览:1110
肯德基无线网无法访问网络 浏览:1286
光纤猫怎么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473
神武3手游网络连接 浏览:965
局网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