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移动网络部具体的工作是什么
我们怎么做网络优化的呢?确定TD优化的管理思路,首先我们分析TD网优的特点,从省公司层面、从市公司层面、从员工的技术培养层面开展一系列工作。首先看看TD网络优化的特点,TD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功能性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通常与多个网源相关,涉及到研发层面,单纯依靠常规的优化手段无法解决,必须联合核心网、设备厂家、终端厂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第二,新技术应用比较多,TD网络优化中新技术较多,不要拘泥于2G网的优化思路,要大胆创新,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质量;第三TD网络优化工作需要全盘考虑与2G的关系;第四技术侧重点不一样,TD网络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对优化人员要求、技术、侧重点有所不同。
把握TD优化的特点是做好TD优化的前提。从省公司管理层面来讲,为了打造TD精品网络,省公司专门组织成立了TD专家组,把各地市的专家 统一组织起来,针对难点、热点进行攻关。建立了TD网络优化信息共享制度,建立了周报报送制度,网络深度测试,积极开展与设备供应商、终端测试厂商的技术交流活动,积极参与TD规划和建设工作,结合优化经验提出工作思路和建设原则,河北还有八个城市下半年是三期建设城市。从市公司层面,各地市公司为了规范优化的进行,提升网络优化效率,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了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比如网络参数管理制度,工程优化管理制度,投诉处理管理制度等。另外培养我们的员工队伍,实践中学习理论,工作中积累经验,带动员工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积累,毕竟设备供应商在优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第二部分组织培训,鼓励各分公司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员工进行TD网络理论知识、优化案例的学习,并且编了很多实用性教材,另外我们组织了一些专题研究,鼓励各分公司积极探讨TD优化的深入,并进行专题测试研究,将成果积极向集团公司报告,并且及时向全省推广。河北公司除了组织员工培训之外,还下发了大量电子版书籍,提高大家对TD技术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大家主动学习。
㈡ 关于中国移动网络部
移动,手机无线网络等是移动自己的;固话网络是原铁通的,只是08年进行了合并。
打10086说信号不好,但却是京信通信过去维修这些室分线路,那说明这个公司是移动的合作单位。只是不知道是移动的工程公司还是代维(代理维护)公司。
这些不会影响到您---终端用户的使用
㈢ 中国移动实习心得....
一、关于读书
读研,里面有个“读”子,毋庸置疑读书是第一位的。虽然现在社会学术风气浮躁,有很多研究生当初考研也就是为了混个文凭,但我对此风不以为然。毕竟研究生是学术金字塔接近塔尖的部分,必须要有宽广的知识面、雄厚的知识基础才能配得上这个称号。而且,我本人是转专业过来的,以前是学化学的,所以更觉得基础薄弱,要比别人多学一些。在这其中,除了我们日常上的课以外,经济学的古典名着不可不读。张五常教授曾经说过,“漠视了前贤之见,处理经济问题就会脱离现实了”。我想,斯密、费沙(费舍尔)、马歇尔、李嘉图、凯恩斯(这个比较有难度,因为写得颇为晦涩)这些事一定要读的,另外还有一本,弗里德曼的《价格理论》,也是wonderful(我们上财外文书库里面有,但是好像很少人借,几乎是全新的)。
说到名着,顺便提一提中文书和外文书的问题。作为中国人,自然读中文书更容易理解,但是由于某些翻译上的谬误或是受翻译者自身水平所限,一些翻译的着作读起来甚至比原着更为晦涩,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价格理论》。所以,要领会原着的精髓,看来还是要下苦功夫去看原版。记得张尧庭教授曾经在一次报告上面说,他到图书馆的外文书库借书,发现这个国内大学少有的藏有众多经济着作的外文书库居然人丁稀少,更有甚者,他翻了几本书,手上沾满了灰,这个书库的利用率之低可见一斑。
我的这个观点也许和学校某些决策者不谋而合(?自夸了,不要扔我鸡蛋),因为我们的高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全是原版教材,和国际接轨了,内容也是难得不得了(当然出版社为了赚钱也除了中文版,但是那个质量@#$%&*),我们老师自豪的说,国内硕士生的经济学教学水平能到这个份上的,财大是首屈一指了,诚然。反正就我知道的,复旦的经济学也没有那么难(他们是到博士才学的,不知道今年怎样了)。另外,某些专业如会计,几乎所有的课全是英文教材,我看过几本,当然看不懂,而且那厚厚的一大本我看了就发怵。
说到教材,就提一下我们的日常课程。一般我们基础课是大课,而专业课就是小课了。研究生上课很少点名,所以出勤率不高,尤其是第一节,常见大家在8点29分30秒提着馒头包子牛奶豆浆之类进教室,让我颇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因为此处明显是一幅食堂景象。老师也不大管,反正都靠自觉罗!上课的方式仍旧沿袭了中国的儒家传统,老师在高堂上讲,我们在下面听。个别的小课,也有所谓的互动形式,但我们却认为这是老师籍以偷懒的借口,因为老师只需要在这门课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站在讲台上,其余时间都是我们在上面讲。这也许是我们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毒害太深吧!老师讲课的时候也可以不做笔记,因为很多都是投影、ppt,会打印讲稿的。但是,就上课内容而言,老实说,除了个别很有水平的老师(比如当时教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位女教师,厉以宁的博士,属于令我们“欲逃不能”的那种)以外,其余的都不是很有收获。所以,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以后上了研,千万不要觉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原来是如此之大哟!
二、考试
这个好像没有什么可说的,学生嘛,学完知识以后总是要考试的。研究生考试除了一些基础课,比如经济学是闭卷考以外,一般都是写文章,这就为Ctrl+C/V提供了用武之地。更有甚者,有人居然一镐多投,拿相同的文章去应付几门课的老师。一般而言,老师是不大会追究你这文章究竟是抄来的、自己写的,甚或一稿多投的,况且现在天下文章一大抄,按照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即使这文章是你自己所写,老师也不会给你多家一些分数,呜呼哀哉!不过,还是那句话,要是你想对得起自己,就不要去做那些苟且的营生,因为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老师,是为了自己对不对?
三、论文
这个论文指的是毕业论文,而学期的考试论文则不在此列,不过对于参考文献的检索,似乎也可以借鉴一下。我的论文从规划到初稿5万字完成,一共用了3个月不到一点的时间。其中前期准备就用了1个月,主要是搜集资料。在这里我有几点建议给大家:
第一,比较研究的论文最好写。这倒不是说你需要花的精力会比其他类型的论文少,其实所花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是因为比较研究的理论是建立在许多事实的基础上的,而搜集事实远比你提出若干观点然后证明要来的轻松,一般都是四段式:1提出观点2经济学分析3提出比较例子4对我国的意义。虽说它简直像八股文,但是经过实践的证明是屡试不爽的。
第二,资料搜集一定要多看外文文献。要说到写论文,大家一定首先想到了中国期刊网,但我认为那个东西和垃圾差不多。可能这话有些严重,但是就其中大部分的文章而言,其学术价值是很低的,用来应付学期论文可以,但是毕业论文就差得远了。我一般通过我们学校图书馆的ebsco搜索ecnolit的文献,然后如果没有原文下载,就去上海图书馆调原文(反正我家离上图只有10分钟自行车路程),然后把查到的论文按照你拟出的提纲归类,钉成很多本,就OK了。至于如果你要写到中国的政策,那就稍有麻烦。很不幸,我的论文里就有很多这种东西,不得已我在3月底,还不明SARS真相的时候,到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去了一次,查到了很多以往外经贸部已经废止的条例,从中可以分析出我们政策演变的趋势。回来的时候在火车上感染了感冒,得病一星期,还好那时候SARS真相还被掩盖着,否则我今天就没有这么太平了。
第三,论文最好早写完。因为我们导师要出国学术交流,所以我是被迫提前半年把论文交出来。但是对于其他的同学来说,我也觉得应该早点写完,毕竟那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按照我的观点,研究生的水平,关键就在于这一篇东西,如果马马虎虎,就对不起这张文凭了。如果到9月再写,那时候一边找工作、一边实习,一边还要写论文,哪能静得下心来写文章呀!
四、实习
因为我还没有找工作,所以先谈谈实习了。我一共做过4次实习,一开始在一家财经杂志社做,于是发了20多篇文章,同时解决了发文章的指标(还帮同学发了一些,都是不收钱的,稿费大约80块每千字),后来做了一个国际论坛会议的volunteer,再后来在上海电视台作了一段时间,再后来就是现在,在一家跨国市场研究公司里做研究,些分析报告。我觉得实习这个事情,完全就是机遇,可遇而不可求得,而且最好是一周去一二次,浅尝辄止即可,否则会影响学习,就因小失大了。至于实习的地方,最好要与你今后的理想挂钩,如果万一你发现这个地方不适合的时候,那就及时跳出,不要浪费时间。毕竟实习不同于就业,灵活性比较大。关于实习的报酬,社会上现在掀起一股盲目实习的风气,大家对于一些有名的企业,没有钱也照样去,我觉得很不好。这样时间长了,你马上就会没有积极性的,其实报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吊起工作激情的催化剂,你说对吗?
好了,先写到这里,手也打得酸了。我说的仅仅是和学业有关的几件事,至于入党、恋爱之类,我没有经验,或者说只有失败的经验,我就不说了,相信大家一定比我有经验啦!
㈣ 中国移动公司网络部、技术部、应具备哪些能力
网络部的话:网络编程肯定是需要的啊,部分通信知识等等。其实到了公司,对个人的实战能力要求很强,不是说你在大学会做什么这里就用得了什么。我在移动实习,总结出来的就是——要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很快地投入移动的业务项目开发工作中去,不懂的尽快学吧
技术部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
㈤ 中国移动网络部下面的部门哪个比较好呢网络中心怎么样哈哈,想进入移动,不知它里面的部门怎样。。。
移动公司网络部不能说哪个部门比较好
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又想以后在移动比较有发展最好哪个部门都去呆呆
多学多看
网络部说的简单点岗位上分内外之分
内就是机房
外就是基建也就是网建
大同小异
个人感觉网建就是网络建设比较重要的,维护在牛也要先建起来你说是吧
移动的网络部也就是原来的工维部很多领导都是从网建升上去的
㈥ 中国移动公司业务员转正问题
不会的,一般来说,只要进了公司,有转正名额下来了,你一样可以报考。说老实话,如果你跑跑关系,或者考试过硬,你直接就进了。我进移动公司都是直接考取的企管制员工。以前移动公司有这样不成文的事,临时工满7年,可能就不会给你签第8年了。不过貌似现在是没有这个规矩了。我刚进公司的第一年就看到营业厅有个大姐做的好好的,就走人咯。一问,都说是干了7年了,三方公司不签了,再签满8年就得签终身制劳务合同了。
还有提醒你一下,看你所说的应该是属于招聘的C类工,也就是社管制员工。这种类型的员工你的劳务制合同并不是与移动公司签署的,而是跟一个第三方公司签署再被这个公司派遣到移动公司上班。比如四川的那个第三方公司叫什么成都人力资源公司。移动电信联通石化石油烟草等等等等,好点的国企临时工,合同都是跟这公司签的。等转正才会把劳务关系真正的算到单位上。只是工龄是一直都算的,不分临时正事。
㈦ 中国移动网络部实习
大公司的烦恼
㈧ 中国移动转正
看你是从哪一级公司招聘的了!如果你是省公司直接招聘的,那应该跟正式工的待遇差不多。如果不是,那劝你就别再想了,因为想也是白想。
㈨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69亿户,普及率为20.8%。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84.4%,意大利为92.65%,卢森堡为101.34%;当时,中国为16.09%。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㈩ 移动总部网络事业部怎么样
摘要 2020年1月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在原网络部的基础上成立网络事业部,网络事业部作为全网运营的统筹者、集中能力的构建者、客户服务的支撑者,承担全网网络运营统筹指挥、生产调度、集中运营与客户响应等职责,加快建立高效、智能、简洁、协同的网络运营体系,全面赋能5G、智慧家庭与智慧政企等市场发展,为中国移动数智化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