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altium designer绘制PCB时如何手工连接网络线
你说的是新建网络吧,你可以点击Design---Net list---- Edit nets(编辑网络)就可以手工连接新网络线
❷ 关于在pcb板上增加焊盘和连线的问题
1,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将需要增加的焊盘放在你要连接的网络连线上,不管它是否违反规则,放下去时它已经和这个网络点同网络号了,这时再将它移到你需要移到的地方即可;
2,任意地方放置焊盘,然后双击焊盘,在属性里选择NET,这样它就自动连接上对应的网络点了。
❸ 怎样设置PCB元件的网络属性
1 网络表定义及功能
网络表是设计电路板过程中所需的非常重要的文件,它是连接电气原理图和PCB板的桥梁.网络表是对电气原理图中各元件之间电气连接的定义,是从图形化的原理图中提炼出来的元件连接网络的文字表达形式.在PCB制作中加载网络表,可以自动得到与原理图中完全相同的各
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NET为后缀的网络表由以下2部分组成:
1)元件表.描述原理图中元件的三大属性,其描述信息都在方括号中,分别为:
① 元件标号,电路中各元件所设置的符号;
② 元件封装形式,即在PCB板中使用的元件;
③元件型号,对元件自身属性的描述,不同类型元件在元件
型号中的表明方式不同,可以根据需要指出有效值的大小,也可以指出其芯片类型.元件描述格式如下:
[ 元件定义开始
C1 元件标号
RAD0.2 元件封装
O.1uF 元件注释、型号
三个空白行,系统保留,可以省略
] 元件定义结束
2)连线网络表.包含原理图中所有电气连接网络。网络信息都在圆括号中,分别为:
① 网络名称,若在原理图中的连接线上定义了网络标号,则在网络表中以网络标号命名此网络,若没有定义网络标号,则在生成网络表时由软件按顺序指定名称;
② 网络中的节点信息,节点信息包括元件标号和管脚序号;
③ 在同一网络中的所有元件管脚均相连,即网络名可以网络内任意管脚定义.网络连接描述格式如下:
( 网络定义开始
NetC1.1 网络名称
C1-1 元器件标号及管脚号
Q2-1 元器件标号及管脚号
R3-2 元器件标号及管脚号
) 网络定义结柬
显然,这是以元件c1的1管脚命名的网络连接表NetC1_1,在连接表中c1的1管脚、Q2的1管脚、R3的2管脚相连接.同理,以NetQ2_1、NetR3_2命名,也能得到同样效果.
2 网络表生成过程中的常见错误
在PCB图中装入网络表时常常会产生各种错误。现就装入网络表时产生的常见错误及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在原理图中未定义元件的封装形式.
错误提示:FOOTPRINT NOT FOUND IN LIBRARY.
错误原因:在原理图中未定义元件封装形式,PCB装入网络表时找不到对应的元件封装.
解决办法:打开网络表文件查看哪些元件未定义封装,并直接在网络表中对该元件增加封装,或者在原理图中找到相应的元件,双击该元件,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的FOOTPRINT栏中填入相应的元件封装.
2)PCB封装定义的名称不存在.
错误提示:FOOTPRINT *** NOT FOUND.
错误原因:在原理图中定义的元件封装在PCB元件库中找不到,装入网络表时找不到对应的元件封装;PCB文件中未调入相应的PCB元件库;PCB库中的元件名与原理图中定义的名称不同.
解决办法:确认所需的PCB元件库是否调入,确认原理图中定义的元件封装和PCB元件库中的是否一致.
3)元件的管脚名称与PCB库中封装名称不同.
某些元件的标号、封装名称都一致,但由于原理图中元件库定义的元件管脚名称与PCB封装定义的管脚名称不同,导致装入错误.如原理图库中的Miscellaneous Devices.Lib库中的二极管和三极管,其管脚的定义与PCB库中相应封装的管脚的定义不一致而导致出错.如二极管中管脚定义为:A、K,若使用PCB通用库PCB Footprints.Lib封装diode0.4、diode0.7,而封装焊盘号定义却为:1、2,所以装入此元件时就会发生二极管连接关系丢失现象.
解决办法:修改原理图库的管脚号或PCB库中的元件的焊盘号,使之相互对应.
4)原理图中元件的管脚与PCB封装管脚数目不同.
如果原理图库中元件的管脚数目与PCB库中封装的管脚数目没有一一对应,在装入时也会出错.这种错误主要发生在自己做的一些器件或一些特殊的器件上.例如电源变压器的接地端在原理图库中存在,而在制作相应的PCB封装时未能给它分配焊盘,则在装入此元件时就会发生错误.
解决办法:根据元件实际属性,作相应修改.
3 巧用网络表设计电路板
通常网络表的准确性受原理图制作的影响.设计者频繁修改原理图电路,以保证网络表的准确性,从而影响设计PCB进程.下面介绍一种简单快捷的PCB设计方法.首先,手动制作网络表.由于在电路板自动布线过程中,必须加载网络表.网络表中含有两大属性——元件表和连线网络表.因此可以根据电路元件配置情况及连接关系,手动书写网络表,再加载到PCB中进行自动布线,从而保证PCB制作的高效性,同时省掉了原理图复杂的设计.具体作法如下:
① 检查元件储备情况,是否需要在PCB元件库中新增元件,原理图元件管脚是否与PCB焊盘号相对应,若不相对应修改使其对应.
② 新建一个空白文件,将其后缀保存为.net.根据电路元件配置情况,先书写元件,再根据各元件管脚间的连接关系,逐级书写连接关系表.
③ 将NET文件用Protel 99打开,在PCB中加载网络表,手动调整元件布局,最后进行自动布线
❹ PCB布线的步骤是怎样的怎么规划走线啊!(新手请多指教!)
1、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2、定位孔、标准孔等非安装孔周围1.27mm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螺钉等安装孔周围3.5mm(对于M2.5)、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3、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
4、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5、贴装元件焊盘的外侧与相邻插装元件的外侧距离大于2mm;
6、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7、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8、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
规划走线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 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2、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8mil~12mil;电源线为50mil~100mil。对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 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不能这样使用)
3、可以用一些孤岛铜,然后将其连接到地平面上。
4、在PCB板内部数字地和模拟地实际上是分开的它们之间互不相连,只是在PCB与外界连接的接口处(如插头等)。数字地与模拟地有一点短接,请注意,只有一个连接点。也有在PCB上不共地的,这由系统设计来决定。
5、实在没地方布线,可考虑布在VCC层,其次考虑GND层。
6、标准元器件两腿之间的距离为100mil(2.54mm),所以网格系统的基础一般就定为100mil(2.54 mm)或小于100mil的整倍数,如:50mil、25mil、20mil等。
一般布局时选择50mil网格,布线选择5mil网格,孔距和器件距离设为25mil(让器件之间可以走线)
7、板边的铺铜要距离板边20mil。
8、PCB 板上延时为 0.167ns/inch.。但是,如果过孔多,器件管脚多,网线上设置的约束多,延时将增大。
9、线径越宽,距电源/地越近,或隔离层的介电常数越高,特征阻抗就越小。
10、PCB板上的走线可等效为串联和并联的电容、电阻和电感结构。串联电阻的典型值0.25-0.55 ohms/英尺。并联电阻阻值通常很高。
11、如果采用CMOS或TTL电路进行设计,工作频率小于10MHz,布线长度应不大于7英寸。工作频率在50MHz布线长度应不大于1.5英寸。如果工作频率达到或超过75MHz布线长度应在1英寸。
12、任何高速和高功耗的器件应尽量放置在一起以减少电源电压瞬时过冲。
(4)只有pcb怎么设置网络和连线扩展阅读:
PCB布线的常见规则
1、连线精简原则:
连线要精简,尽可能短,尽量少拐弯,力求线条简单明了,特别是在高频回路中,当然为了达到阻抗匹配而需要进行特殊延长的线就例外了,例如蛇行走线等。
2、安全载流原则:
铜线的宽度应以自己所能承载的电流为基础进行设计,铜线的载流能力取决于以下因素:线宽、线厚(铜铂厚度)、允许温升等,下表给出了铜导线的宽度和导线面积以及导电电流的关系(军品标准),可以根据这个基本的关系对导线宽度进行适当的考虑。
3、电磁抗干扰原则:
电磁抗干扰原则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例如铜膜线的拐弯处应为圆角或斜角(因为高频时直角或者尖角的拐弯会影响电气性能)双面板两面的导线应互相垂直、斜交或者弯曲走线,尽量避免平行走线,减小寄生耦合等。
❺ 画pcb板连线时有什么技巧
Protel布局布线经验与技巧
1.元件排列规则
1).在通常条件下,所有的元件均应布置在印制电路的同一面上,只有在顶层元件过密时,才能将一些高度有限并且发热量小的器件,如贴片电阻、贴片电容、贴IC等放在底层。
2).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前提下,元件应放置在栅格上且相互平行或垂直排列,以求整齐、美观,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元件重叠;元件排列要紧凑,输入和输出元件尽量远离。
3).某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电位差,应加大它们的距离,以免因放电、击穿而引起意外短路。
4).带高电压的元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5).位于板边缘的元件,离板边缘至少有2个板厚的距离
6).元件在整个板面上应分布均匀、疏密一致。
2.按照信号走向布局原则
1).通常按照信号的流程逐个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进行布局。
2).元件的布局应便于信号流通,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多数情况下,信号的流向安排为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与输入、输出端直接相连的元件应当放在靠近输入、输出接插件或连接器的地方。
3.防止电磁干扰1).对辐射电磁场较强的元件,以及对电磁感应较灵敏的元件,应加大它们相互之间的距离或加以屏蔽,元件放置的方向应与相邻的印制导线交叉。
2).尽量避免高低电压器件相互混杂、强弱信号的器件交错在一起。
3).对于会产生磁场的元件,如变压器、扬声器、电感等,布局时应注意减少磁力线对印制导线的切割,相邻元件磁场方向应相互垂直,减少彼此之间的耦合。
4).对干扰源进行屏蔽,屏蔽罩应有良好的接地。
5).在高频工作的电路,要考虑元件之间的分布参数的影响。
4. 抑制热干扰
1).对于发热元件,应优先安排在利于散热的位置,必要时可以单独设置散热器或小风扇,以降低温度,减少对邻近元件的影响。
2).一些功耗大的集成块、大或中功率管、电阻等元件,要布置在容易散热的地方,并与其它元件隔开一定距离。
3).热敏元件应紧贴被测元件并远离高温区域,以免受到其它发热功当量元件影响,引起误动作。
4).双面放置元件时,底层一般不放置发热元件。
5.可调元件的布局
对于电位器、可变电容器、可调电感线圈或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的结构要求,若是机外调节,其位置要与调节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适应;若是机内调节,则应放置在印制电路板于调节的地方。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SMT线路板是表面贴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之一。SMT线路板是电子产品中电路元件与器件的支撑件,它实现了电路元件和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随着电子技术发展,pcb板的体积越来越小,密度也越来越高,并且PCB板层不断地增加,因此,要求PCB在整体布局、抗干扰能力、工艺上和可制造性上要求越来越高。
印刷电路板设计的主要步骤;
..1:绘制原理图。
..2:元件库的创建。
..3:建立原理图与印制板上元件的网络连接关系。
..4:布线和布局。
..5:创建印制板生产使用数据和贴装生产使用数据。
..PCB上的元件位置和外形确定后,再考虑PCB的布线。
..一、有了元件的位置,根据元件位置进行布线,印制板上的走线尽可能短是一个原则。走线短,占用通道和面积都小,这样直通率会高一些。在PCB板上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导线应尽量避开相邻平行,最好在二线间放有地线。以免发生电路反馈藕合。印制板如果为多层板,每个层的信号线走线方向与相邻板层的走线方向要不同。对于一些重要的信号线应和线路设计人员达成一致意见,特别差分信号线,应该成对地走线,尽力使它们平行、靠近一些,并且长短相差不大。PCB板上所有元件尽量减少和缩短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PCB板中的导线最小宽度主要由导线与绝缘层基板间的粘附强度和流过它们的电流值决定。当铜箔厚度为0.05mm,宽度为1-1.5mm时,通过2A的电流,温度不会高于3度。导线宽度1.5mm时可满足要求,对于集成电路,尤其是数字电路,通常选用0.02-0.03mm。当然,只要允许,我们尽可能的用宽线,特别是PCB板上的电源线和地线,导线的最小间距主要是由最不坏情况下的线间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决定。对于一些集成电路(IC)以工艺角度考虑可使间距小于5-8mm。印制导线的弯曲处一般用圆弧最小,避免使用小于90度弯的走线。而直角和夹角在高频电路中会影响电性能,总之,印制板的布线要均匀,疏密适当,一致性好。电路中尽量避开使用大面积铜箔,否则,在使用过程中时间过长产生热量时,易发生铜箔膨胀和脱落现象,如必须使用大面积铜箔时,可采用栅格状导线。导线的端口则是焊盘。焊盘中心孔要比器件引线直径大一些。焊盘太大在焊接中易形成虚焊,焊盘外径D一般不小于(d+1.2)mm,其中d为孔径,对于一些密度比较大的元件的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1.0)mm,焊盘设计完成后,要在印制板的焊盘周围画上器件的外形框,同时标注文字和字符。一般文字或外框的高度应该在0.9mm左右,线宽应该在0.2mm左右。并且标注文字和字符等线不要压在焊盘上。如果为双层板,则底层字符应该镜像标注。
..二、为了使所设计的产品更好有效地工作,PCB在设计中不得不考虑它的抗干扰能力,并且与具体的电路有着密切的关系。
..线路板中的电源线、地线等设计尤为重要,根据不同的电路板流过电流的大小,尽量加大电源线的宽度,从而来减小环路电阻,同时电源线与地线走向以及数据传送方向保持一致。有助于电路的抗噪声能力的增强。PCB上即有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使它们尽量分开,低频电路可采用单点并联接地,实际布线可把部分串联后再并联接地,高频电路采用多点串连接地。地线应短而粗,对于高频元件周围可采用栅格大面积地箔,地线应尽量加粗,如果地线很细的导线,接地电位随电流的变化,使抗噪性能降低。因此应加粗接地线,使其能达到三位于电路板上的允许电流。如果设计上允许可以使接地线在2-3mm以上的直径宽度,在数字电路中,其接地线路布成环路大多能提高抗噪声能力。PCB的设计中一般常规在印制板的关键部位配置适当的退藕电容。在电源入端跨线接10-100uF的电解电容,一般在20-30管脚的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源管脚附近,都应布置一个0.01PF的磁片电容,对于较大的芯片,电源引脚会有几个,最好在它们附近都加一个退藕电容,超过200脚的芯片,则在它四边上都加上至少二个退藕电容。如果空隙不足,也可4-8个芯片布置一个1-10PF钽电容,对于抗干扰能力弱、关断电源变化大的元件应在该元件的电源线和地线之间直接接入退藕电容,以上无论那种接入电容的引线不易过长。
..三、线路板的元件和线路设计完成后,接上来要考虑它的工艺设计,目的将各种不良因素消灭在生产开始之前,同时又要兼顾线路板的可制造性,以便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批量进行生产。
..前面在说元件得定位及布线时已经把线路板的工艺方面涉及到一些。线路板的工艺设计主要是把我们设计出的线路板与元件通过SMT生产线有机的组装在一起,从而实现良好电气连接达到我们设计产品的位置布局。焊盘设计,布线以抗干扰性等还要考虑我们设计出的板子是不是便于生产,能不能用现代组装技术-SMT技术进行组装,同时要在生产中达到不让产生不良品的条件产生设计高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的SMT生产线有各自不同的生产条件,但就PCB的大小,pcb的单板尺寸不小于200*150mm。如果长边过小可以采用拼版,同时长与宽之比为3:2或4:3电路板面尺寸大于200×150mm时,应考虑电路板所受的机械强度。
..2:当电路板尺寸过小,对于SMT整线生产工艺很难,更不易于批量生产,最好方法采用拼板形式,就是根据单板尺寸,把2块、4块、6块等单板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适合批量生产的整板,整板尺寸要适合可贴范围大小。
..3:为了适应生产线的贴装,单板要留有3-5mm的范围不放任何元件,拼板留有3-8mm的工艺边,工艺边与PCB的连接有三种形式:A无搭边,有分离槽,B有搭边,又有分离槽,C有搭边,无分离槽。设有冲裁用工艺搭国。根据PCB板的外形,有途等适用不同的拼板形式。对PCB的工艺边根据不同机型的定位方式不同,有的要在工艺边上设有定位孔,孔的直径在4-5厘米,相对比而言,要比边定位精度高,因此有定位孔定位的机型在进行PCB加工时,要设有定位孔,并且孔设计的要标准,以免给生产带来不便。
..4:为了更好的定位和实现更高的贴装精度,要为PCB设上基准点,有无基准点和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SMT生产线的批量生产。基准点的外形可为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并且直径大约在1-2mm范围之内,在基准点的周围要在3-5mm的范围之内,不放任何元件和引线。同时基准点要光滑、平整,不要任何污染。基准点的设计不要太靠近板边,要有3-5mm的距离。
..5:从整体生产工艺来说,其板的外形最好为距形,特别对于波峰焊。采用矩形便于传送。如果PCB板有缺槽要用工艺边的形式补齐缺槽,对于单一的SMT板允许有缺槽。但缺槽不易过大应小于有边长长度的1/3
❻ 用altium designer直接画PCB,将一段连线标记为GND,如何设置与之相连的线的网络都为GND
你好!你的想法完成可以实现,首先选择对象,右键——第一项“查找相似对象”——根据具体情况筛选条件,比如位于的层、Net、线宽,都选择same,点应用之后确定,然后就可以批量将选择的线段的Net改成GND了!
此法,适合批量操作!
有问题我们再交流!
❼ pcb板子上两个元器件没有电器网络,怎么把他们连起来
第一把你画的这器件存在零件库中再从中调出来,画上电气线就行了,第二你就比着你原的PCB板在相应的地方放上相应大小的焊盘,再按原连线的地方给连起来就行了。如没网络不给连你就去给它设一个网络标号就是了。不过的99中好象没有这个要求的。
❽ 直接在PCB里画图怎么设置网络
1.点击desigh-->netistmanager-->(Netsinclass下面的)Add-->
在对话框中NETname输入网络,例如:NetR1-1-->Add-->网络
2.点击元件的焊盘--Advanced中NET加入网络。
3.连接线
本人文采不行,若看不懂加我QQ:779051212
❾ 请问如何在pcb板上的rule上添加gnd和vcc就是gnd和vcc网络的连线应该要宽些,如何设置呢
rule上添加两种线宽,一种普通的细线,第二种gnd和vcc用的粗线可以设置线宽优先宽度,画不同线宽时可以在rule里勾选线宽,就可以画出想要的线宽,也可以多设置几种线宽,随时调用。见下图。 也可以直接点击画线工具的图标:粗线或细线,可免去进入规则勾选的麻烦。
❿ 如何用AD10将PCB不同的网络线怎么连接在一起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手工布线的方式直接将两个不同网络的布线连接到一起,这种情况下软件会报错。忽略掉就好了。
复杂一点的办法是在原理图中画上一段连线,在两侧分别放上需要连接的两个网络,然后更新至PCB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