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诈骗行为的发生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但是,网络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犯罪分子不断更新网络欺诈手段。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它也对人的生活观产生负面影响。网络欺诈对人们的网络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避免网络诈骗行为的发生。
Ⅱ 防范网络诈骗的常识和措施有哪些
一是要在平时多看新闻,多了解骗子的套路,了解了他们的套路,他们就骗不了你。
二是陌生的来电陌生的连接等等不要轻易打开或者点击。
四是自己的个人信息一定要保护好,不要轻易在网络或者各种平台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免被有心人利用。
四是一定要修改自己各种卡的密码,不要用简单密码,设置不同组合的复杂密码。
Ⅲ 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多,有哪些防骗小妙招吗怎么帮助家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电信诈骗的套路越来越多,国家也立即开发了一个国家反诈APP,并要求全民下载在手机上。在面对电信诈骗时,大家一定要记得一点:骗子与你非亲非故,他不会突然来找你赚钱的。同时也不要相信网络上“高佣金”等兼职工作,这些都是犯罪嫌疑人提前挖好的陷阱。同时对家中一些容易被骗的老一辈们,年轻人们也要通过一些案例、视频,让他们注意防范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总的来说,电信诈骗的现象越来越风靡,我们要牢记自己身上的每一项责任,身为家中的一员更需要给家中的成员进行科普。同时,遇到事情时不要急躁,不要想着去贪小便宜,一个非亲非故的人是不会来找你赚大钱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下载国家反诈APP哦。
Ⅳ 反诈骗的知识有哪些内容
一、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二、电信诈骗的特点
1、犯人不会直接接触受害人,而是通过网络手段(如QQ、微信等)与受害人联系,诱导受害人进行转账。他们假借国家公关、公司、医院、朋友等名义,向受害人索要骗取钱财。
2、作案目标广泛,侵害对象除地区集中外无其他特点,受害者包括各个社会阶层,受害面非常广。
3、犯人通常团伙作案,将赃款快速分到多个账户内,有些作案团伙甚至在境外,因此破案难度极大。
4、赃款流动快,受害人若未能及时发现被骗,则无法通过账户冻结来保护自己的财产,而且更加难以找回。
三、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段
犯人的诈骗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防不胜防,在这里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给大家分享。
1、“公检法”等机关要求协助:冒充公检法机关,用犯法震慑受害人,骗取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后,要求事主将资金转移到指定“安全账户”。
2、“航空公司”提醒航班取消/改签:冒充航空公司,要求提供的姓名、航班等信息都是正确的,并要求事主转账支付手续费。
3、亲友“出事”急需汇款:冒充亲友,用车祸等紧急事故“借钱”。
4、中奖啦!手机号码被抽中:提示受害人中奖,向其索要手续费等费用。
5、网络购物诈骗:犯人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微信、淘宝等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以各种理由要求其汇款,或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6、高薪招聘诈骗:犯人以每月高额的工资诱惑受害人,随后向其索要培训费、服装费等费用。
四、防范方法
1、避免个人信息外泄,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2、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电话和短信。切勿轻易转账,不要相信网络刷单等暴利的赚钱方式,公安部门不会有转账或者设置密码等要求。
3、接到陌生人的电话、短信或者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或电信监督部门举报。
五、追回被骗钱财
1、立即到所属公安局报案,说明被骗的经过,提供犯人的手机号、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等资料。
2、快速到金融部门冻结账户,防止犯人将钱财转走。如果知道犯人账户冻结就更方便了,可以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或者在网上银行,输入账号后连续5次输错密码,便可以使账户冻结24小时,第二天继续该操作即可。
3、在发现被骗后切勿想要与犯人私了,索要自己的财产,这样会打草惊蛇,使犯人有所警觉,更快地将钱财转账。
(4)网络安全及反诈防骗小知识扩展阅读:
网购诈骗主要有以下8种方式:
一是谎称其货品为物品或海关罚没物品,要求网民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押金,定金;
二是谎称网民下订单时卡单,要求网民重新支付或重新下订单;
三是谎称支付宝系统正在维护,要求网民直接将钱汇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中;
四是谎称购物网站系统故障,要求网民重新支付;
五是谎称网店正在搞促销,抽奖活动,需要交纳一定的手续费等等;
六是网民在网购飞机票时,嫌疑人谎称网民提供的身份信息有误,要求网民重新支付购票款;
七是谎称需要进行资质验证,要求网民支付验证资质费;
八是谎称店内无货,朋友的店里有货,于是推荐一个看似差不多的网址。
Ⅳ 防诈骗小知识十条是什么
1、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来源的电话或短信,以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下陷阱的机会。
2、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等,尤其是在公共场所。
3、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汇款或转账。如果您必须汇款或转账,您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验证对方的信息。
4、不要贪小便宜,毕竟世上没有免费的东西。
5、注意科普,给家里的老人科普诈骗知识,让你平时更加警惕。
6、不要让家里的老人单独携带大量现金,这样就会容易引起犯罪分子的注意。
7、不要在家里放太多贵重物品或现金。如果一定要放在家里,一定要妥善保管。
8、家里的存折、信用卡、银行卡等密码一定要保密,不要随意泄露给他人。
9、相信科学,不要盲目相信迷信。如果生病了,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相信所谓的巫医和旅行医生。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必须及时报警。
10、如果有人用大钱换零钱或主动用零钱换全款,一定要多加注意,防止上当受骗。
Ⅵ 防诈骗知识顺口溜
防骗常识顺口溜一
冒充银行和电信,欠费透支骗您信;
冒充公安和法院,通过电话来办案;
冒充中介能放贷,冒充专家会理财;
手段纵然千千万,让您汇款都是骗。
防骗常识顺口溜二
账户、座机欠费了,快递包裹违禁了;
亲朋好友出事了,Q友微友借钱了;
航班临时取消了,代办克隆号卡了;
遇到此事要冷静,未经核实切莫信;
防骗常识顺口溜三
丢包分钱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
兜售抵押全都假,别听骗子说瞎话。
家庭情况要保密,不明来电多警惕。
贪图便宜要不得,千万不能换外币。
短信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
网络购物要小心,反复要钱是圈套。
飞来大奖莫惊喜,让您掏钱洞无底。
专利转让别轻信,全面验证多核实。
汽车退税有猫腻,骗取存款是目的。
看病消灾讲迷信,不要相信陌生人。
买药看病到医院,保您平安不被骗。
遇人向你借手机,始终留意别远离。
防诈骗
延伸阅读: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1年7月14日,反诈预警短信12381正式上线,首次实现了对潜在涉诈受害用户进行短信实时预警。该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分析发现潜在受害用户!如果收到来自12381的短信,请保持高度警惕。
Ⅶ 预防电信诈骗安全知识有哪些
一、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打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试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简言之,骗子通过各种手段,而且在不跟受害人见面的情况下骗取钱财。如何应对电信诈骗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Ⅷ 10条防骗小常识是什么
生活防骗小常识:
1、相信每个人,不相信每件事。再熟的朋友,如果不是面对面交流,你都要严格地按流程处理事情,因为你不知道网线另一端或者电话另一边是人还是鬼。
2、不要轻易相信有那么多幸运会降临在你头上,凡是所有中奖通知、优惠公告,都必须坚守一个原则,拿到之后再支出。
3、了解一些最基本的财务知识,例如你应该知道网上银行是可以预定时间转账的,当别人给你截图说已经转账的时候,你应该确定到账之后再操作。因为当你操作之后,别人随时取消转账。
4、认识一个有丰富网络经验的朋友,在决定某件事情之前,多咨询一下朋友的意见,有时候会让你少交很多“学费”。
5、当你接到一个非常紧急的电话或者网上通知,首先应该确定这条信息的真实性而不是事情本身是什么。
6、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宁愿多听到、多看到不好的一面,也不要轻易相信渲染得过分美好的事物,不让容易冲动的大脑代替理性的判断。
Ⅸ 防骗小常识10条有哪些
防骗小常识10条:
一、刷单就是诈骗(网上兼职,购物充值返利等活动都是诈骗)。
二、网上投资理财就是一场空,最终血本无归。
三、网上贷款前收取任何费用的(流水费、手续费、解冻费等),都是诈骗。
四、网上购物,客服打电话说要退款的都是诈骗。
五、领导、亲朋好友打电话、用微信或者QQ等通讯软件发信息要求汇款,一定要电话、视频或者见面核实。
六、冒充公检法要求您汇款或者让您转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七、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交资料费、二维码、向您借钱的一定要电话或者视频核实。
八、非官方网站买卖游戏装备或者游戏币的都是诈骗。
九、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您入群,让您下载或者点击链接进行投资、博彩、赌博的都是诈骗。
十、勿将银行卡、电话卡、对公账户、营业执照出借、出卖给他人。
Ⅹ 防诈骗小知识有哪些
防诈骗小知识有:
1、防范银行卡诈骗
一些骗子常把自己伪装成学校管理人员、本校师生或遭遇不幸者等,以骗取同学们的信任或同情索要钱财;或以发生意外、紧急需要接收汇款为由,借用同学们的手机或存折、信用卡并套问密码,以达到骗财的目的。
2、“借盗”手机
无论是在校园或是校外,遇到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向你借用手机时,应婉言拒绝;如果对方真有事,可帮助报警,防止有人出于盗窃、诈骗目的“借”得手机后借故溜走。
3、警惕手机短信诈骗
一些骗子向学生手机发短信,以中奖或者告知你在某超市或商场有大额消费等为由,骗取同学们的现金或银行账号、密码。
4、警惕诈骗学生家长
常有骗子冒充学校的老师、同学给外地学生家长打电话或发短信,谎称学生在校生重病或发生意外,利用家长的焦急心态以骗取钱财。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学生家长要马上与学校取得联系。
5、谢绝宿舍非法推销
学校不允许任何人任何时候在教学楼、宿舍楼内从事商业推销等活动,凡进入上述场所进行的推销,都是违反学校规定的活动。所推销商品一般都是次品、假货,且不可因贪图小便宜受骗。
6、不要贪占小便宜
一些校外人员谎称商店倒闭、存货处理、家庭困难等,骗取学生信任,借机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或者施以小利诱骗学生钱财。
7、防范各类代办、代理业务诈骗
购买车票要到车站或代售点购买,不要相信类似代订车票小广告。办理银行卡等业务要到银行办理,不要相信一些非法人员冒充金融机构人员所做的代办、代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