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地在落实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刘向东:各地落实数字经济发展不能一哄而上,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不能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被列入经济 社会 发展20个指标。这一考核目标凸显出“十四五”时期要着重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这就要求地方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问题,在数字经济布局中注意减少重复和低效建设,避免出现产能过剩和高端产业低端化问题,而且对数据基础质量也要高度重视,避免积累的海量数据要素垃圾化。
二是各地在引入和发展数字化平台经济时要处理好隐私保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以及数据要素治理问题。随着数字经济中数字化平台地位的日益凸显,部分数字化平台开始利用优势地位和不对称的数据信息优势滥用数据甚至侵犯消费者隐私,实施损害消费者的垄断性定价行为,如利用大数据“杀熟”,从而造成消费者剩余损失,扭曲市场公平竞争机制。
三是各地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日益加剧。从目前发展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仍是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和一、二线城市。这些地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而且财力相对雄厚,可以超前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逐步培育有竞争力的数字化产业。而相对落后的地区或城市则面临投入资金有限、人才匮乏、互联网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难以推动经济整体实现数字化改造,反而使其发展数字经济与领先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除此之外,数字服务门槛和成本偏高,城乡、大中型企业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较大。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币大学校长 于佳宁:各地在落实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紧紧抓住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针对“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数字化发展,同时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加快制度构建,引领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换。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各地需根据自身特色做好顶层战略设计,补齐短板,锻造长板,从而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数字产业生态。
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数字经济发展的节奏与传统产业不同,过去的法律法规可能不适合目前的产业现状和技术特征。若要更好地促进新业态的发展,还需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进行更新和修正。因为只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数字经济才能真正实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最后要注重对数字经济相关人才的培养。尽管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但长期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关键在于人才。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区对数字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视,其他部分地区数字人才则相对匮乏,各地需加强数字化教育的投入,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夯实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黄大智:一是数字经济中的治理问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完善、良好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完整的治理体系至关重要。这既包含宏观层面的制度问题,也包含微观层面的数据要素治理。例如当前被广泛重视的垄断问题、数据信息保护问题、“大数据杀熟”问题等。
二是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是数字化的基础,没有网络安全就谈不上数字经济安全。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络安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广泛和庞大。这些网络安全问题还需要前瞻性、系统性地部署研究,也对构建网络安全防护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要避免重复建设。由于各地区的分别规划和部署,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可能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要从更高层面进行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四要重视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技术创新,避免出现“重应用、轻基础”的现象,打造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魏 桥 )
㈡ 北京江苏等多地推数字经济促进计划 三六零积极布局数字安全市场
在持续加码的稳增长政策刺激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近期,包括北京、江苏、江西、云南、武汉等地纷纷出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条例或措施,擘画出各地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行动线路图”。据中国日报网报道,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0%。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在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也用单独的篇章对数字经济安全提出明确要求,计划通过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数据治理和合规运营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来筑牢数字经济的安全屏障。
对此,三六零(股票代码:601360.SH,以下简称360)安全专家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国家经济、 社会 、政府等方方面面,也让安全风险遍布所有数字化场景,不再局限于网络安全。这就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把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建设面向数字化各大场景、应对数字化复杂安全挑战的数字安全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各地积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眼下,各地正在积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抢攻经济发展新高地。
其中,《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近日公开对外征求意见,拟将北京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上升为法规制度,从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经济安全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通过制度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法制保障。
江苏省在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数字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5%左右。
此外,江西省日前也发布《构建包容环境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的若干措施》,推出18条具体举措,对数字经济领域市场主体实行2年发展“包容期”管理,积极营造数字经济发展一流生态。
云南省也于近日正式印发《关于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应用、支持创新发展、支持数字化人才培育和引进等六个方面提出23条政策措施,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刚刚出炉的《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6年)》则提出,到2026年,武汉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4%;力争到2035年,建成国内重要的数字经济技术策源地、数字产业集聚地,建成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事实上,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显示,2020年有13个省份的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了1万亿元。即使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了9.7%的高位增长。
数据安全成数字经济的缺口 360首推大数据安全能力框架
但难以忽视的是,网络攻击已成为我国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之一,网络威胁也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大的威胁。
360安全专家对此表示,数字化的本质是软件重新定义整个世界,在数字经济时代,整个 社会 的运营、治理和经济都架构在软件之上,安全风险也遍布关键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能源互联网、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各大场景,极其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尤其是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勒索攻击、网络战、APT攻击等网络威胁层出不穷,数字化的安全威胁已超越虚拟世界,延伸到现实世界,影响国家、国防、经济、 社会 乃至人身安全。安全保护的对象正在从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360安全专家对此表示:“这就需要我们以数字化思维重塑安全理念,推动各行业、各单位建设以安全大脑为核心的数字安全体系,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
360不但推出体系化的数字安全能力框架,帮助国家、城市、企业构建以安全大脑为核心的数字安全体系,来应对安全挑战,还率先在数据安全保护领域推出应对方案,即大数据安全能力框架。
360安全专家介绍,该框架是针对当前企业数据安全的关键痛点而打造的,也是继《数据安全法》以来,由中国首个创新推出大数据安全能力框架。它也带来了面向不同场景的整体数据安全保护方案,能够汇聚全网全维安全大数据,建立全局视角,达到攻防兼备、内外兼修的效果,实现监管单位常态化监管、企业防护能力提升、城市数据安全管控相统一。
㈢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在安全领域存在哪些短板今后应如何更好保障数字安全
首先是数字安全的法律基础不够坚实。数据运营者作为数据活动的处理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承担数据安全责任。随着数字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服务更广泛、更深入,其安全问题的后果将更加严重。面对日益增加的网络风险,单兵已无力应对。确保数字安全,需要打破相互对立的局面,实现协同联防。数字安全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业务、管理、流程、团队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多利益相关者模式的挑战。数字经济引发的冲突很容易出现分歧并成为政治问题。在商业扩张和经济发展方面,这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但在国际政治博弈中,却很容易被描述为数字空间新殖民主义。全球数字服务格局快速发展演变,数字市场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竞争日趋激烈,网络空间立法竞争空前激烈。
㈣ 我国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
未来应重点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完善激励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开发的基础制度。中央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隐患。完善激励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开发的基础制度,是解决制约数字经济发展核心技术难题的重要抓手。
重点是建立健全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激励制度、加快数字经济统计与核算制度、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基础性制度、建立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相关制度、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标准制度体系。
二是健全数字经济时代的法律体系。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现行基于工业经济所形成的法律体系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健全数字经济时代的法律体系,着力破解“个人数据与企业产权”的矛盾,平衡“数据安全与数据利用”的冲突。
重点要加快修订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改变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定;加快制定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与修订向“信息弱者”倾斜,维护其数字消费权益。
三是加大数字风险治理。数字经济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数字风险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加大数字风险治理。
关键是探索形成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格局,提升政府管理部门的数字化监管水平,明确平台企业的责任,加大惩处力度;着力构建数字安全新生态,完善数据治理规则,推动形成维护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数字经济文化。
四是加快弥合数字鸿沟。虽然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不同群体、区域、企业之间,在数字素养、数字化应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弥合数字鸿沟。
重点应加大对中西部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投入,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多主体数字素养培育体系,实施老年人数字能力计划;加快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须以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数字红利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目的,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构建数字合作格局,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要强化数字技术基础研发,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数字技术成果转化。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先进、开放、高效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
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全面深化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进重点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服务生态。
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要推进数字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快数字产业链现代化,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智能经济。
有效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水平,促进数字经济规范有序发展。要进一步健全数字经济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探索建立适应平台经济特点的监管机制,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持续增强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要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加快社会服务优化升级,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融合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㈤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是怎么样的
近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创新创业活跃,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提升经济发展空间。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美两国处于领跑地位。据浪潮信息联合国权威机构IDC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十分密切,调查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并且AI计算占整体计算市场的比例每年都在提高,从2015年的7%增长到2019年的12%,专家预测到2024年将达到23%。而中国在全球对于数字经济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尤其是2015-2019年期间,在样本国家的AI计算市场支出增长中,有近50%来自于中国的贡献。
数字经济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它能够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突破障碍,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虽然中国没有抓住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但是幸运的是,我国抓住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㈥ 我国发展数字经济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数字经济在其他产业领域的应用带来的效率增长和产出增加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提升经济发展空间。
数字经济的概括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
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㈦ 什么是数字经济,怎么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 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
发展数字经济:
第一,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要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示范。
第二,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要保障数字化供给,推动资源和能力共享,分行业培育一批数字化示范标杆企业,带动更多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第三,推动其他产业和领域数字化发展。推动智慧农业建设,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推动智能交通建设,打造“畅行龙江”信息服务体系,提升交通出行服务品质。
第四,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完善产业顶层设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哈尔滨新区要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数字产品制造业核心区。
第五,做优做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鼓励专业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加快提升软件业设计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平,要面向企业数字化赋能需求大力发展数字服务业。
第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打造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装备制造、原材料、食品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场景的应用及其服务能力。
㈧ 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1、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并采取灵活的监管措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商业模式的出现与发展采取了先发展、后监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灵活监管策略,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正确方针。
2、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建立起庞大的市场规模,并拥有数量众多的消费者。
基于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一有利条件,在庞大消费群体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来,由此促使我国互联网企业及其商业模式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梅特卡夫效应,是一种依靠规模化实现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的经济形态。互联网企业通常采取免费的模式推出服务,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引发梅特卡夫效应,即网络价值与用户规模的平方成正比,进而使企业价值实现指数级增长。
㈨ 享受美好数字生活,数据“安全锁”不可少 | 人民时评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 加强数据治理、保护数据安全,为数字经济持续 健康 发展筑牢安全屏障,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中国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按下了“加速键”。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陆续施行,《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近日又向 社会 公开征求意见,与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享受美好数字生活,数据“安全锁”必不可少。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0亿,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 社会 。但大数据时代各类数据迅猛增长、海量聚集,也相伴而生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点开手机上的APP,强制索权的使用条款中潜藏着个人信息过度收集的风险;从网络购物到旅行交通,用户被大数据精准“画像”,同时也可能遭遇大数据“杀熟”;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攻击等造成的数据泄露,轻则带来不胜其烦的骚扰电话、短信,重则诱发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 ……可以说,数据安全已成为满足人民美好数字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也要看到,数字技术和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数据安全也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 社会 发展的重大课题。比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 社会 运行的“神经中枢”,但也面临着依然严峻的网络安全角势。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将经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予以制度化提升,数字生活的“基础设施”有了更坚实的法治保障。再比如,大量数据频繁跨境流动带来了对数字治理能力的考验,更关乎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建立和完善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今天,数字治理需要不断向着更深处延伸。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没有数据安全, 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 社会 的运行将失去防火墙;没有数字经济与数字 社会 的蓬勃发展,数据安全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厚植数字经济创新创造的土壤,营造数字 社会 健康 发展的环境,离不开数据安全高效流动,这一切都有赖于规范有序的法治护航。实践证明,当法律法规或执法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市场就容易掉入野蛮生长的发展陷阱,侵蚀产业长期 健康 发展的基础,破坏数字生活的安定有序;当我们坚持把法治作为基础性手段,给予市场明确稳定的预期,达成平衡发展与安全的最优解,市场主体就会吃下“定心丸”,数字红利就能充分释放,数字生活将更加美好。
数据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独善其身。 放眼当今世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但规则缺失是当前全球数字治理领域面临的突出挑战。 应对数据安全风险,需要凝聚全球数字治理合力。中国去年发起的《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全球数字治理规则制定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回应。共商应对数据安全风险之策,共谋全球数字治理之道,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共创数字时代更加安全、繁荣、美好的未来。
㈩ 数字经济时代 安全科技如何为经济“保驾护航”四位专家这样说
当今时代,大数据、AI算法等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生产效率,数据已经成为了数字时代的“石油”。但大数据的存在也意味着海量的用户信息被用来发掘产生价值,信息泄露、黑灰产攻击等问题层出不穷,安全似乎已经成为了数字经济发展木桶上的那一块“短板”。
企业技术发展和用户信息保护的平衡上,存在哪些难点?在不断发展的 科技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面前,现有法律框架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如何让安全为数字化发展“保驾护航”?
8月6日,2021新京报贝壳 财经 夏季峰会——数字经济时代的风险防控线上论坛举行,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蚂蚁集团安全事业群总裁赵闻飙就上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当人变成“电池人” 保护信息安全难在哪儿?
AI时代,不少APP都需要收集足够多的用户数据,才能支持其运营。如短视频平台的视频推送,电商平台的商品推荐等都需要收集用户数据后才能让算法正常运转,在此过程中,用户也往往面临着暴露隐私的潜在风险。
“互联网时代,人慢慢变成了‘电池人’。”朱巍表示,“每个人在互联网时代中通过算法、人工智能、数据采集后都变成了手段,而不是目的。消费者和用户在很多平台中,通过自己的数据为这些平台‘蓄能’,这种生态到底可不可取,利弊关系到底在什么地方,我觉得需要予以好好解决。”
在朱巍看来,要解决技术发展与用户信息保护平衡点的问题,需要明晰大数据产权问题,“目前,从中国的法律体系来看,《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二审稿等相关法律里对个人信息的概念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但并没有对大数据的性质做出具体的规定。《民法典》最后一审稿出来之后,曾经把数据信息纳入到《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的课题里面,对此我们曾提出反对,因为数据信息里既包括大数据,也包括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隐私权,不能转化成大数据,至少一定程度上是不可以的,因为有巨大的争议,《民法典》后来把这条删掉了。”
“所以我们能发现,个人信息和大数据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行业适用领域中,大数据的产权问题还没有明晰。现在,国家正在出台关于数字经济的指导意见,有一些还没有向 社会 公布,公布的时候我相信数据信息的概念至少在产权领域会变明晰。”朱巍称。
此外,朱巍认为,当个人信息与其他法律交织在一起,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刑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都有对敏感信息范围的相关规定,且内涵和外延完全不一样,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当我们研究的时候提到敏感信息,我们要先问一下是那部法律中的。所以是不是应该有一个统领,至少在概念上能够说清楚,但是目前为止看好像还没有。现在当我们研究一些法律问题,不单纯是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而是个人信息保护和其他法律关系相互交叉的问题,这就让问题本身变得复杂了。比如说我们天天讲的金融广告,你的行为产生了数据采纳之后给你推金融广告,表面看是广告法的相关内容,但实际上是完完全全的基础大数据和个人信息产生的法律关系。”
从企业到国际 社会 数字化转型风险几何?
事实上,每个用户贡献的数据最终都将汇成一道数据洪流,个人、产业、国家、国际 社会 由此交织在一起。除了用户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对着什么样的风险?
“什么是‘数字化’背后的风险?它指的是——数字经济生活中,用户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与普惠同时,所面临的、伴随而来的风险。例如,对于行业商户来说,羊毛党造成的‘营销资金风险’,足以让商户精心打造的营销活动毁于一旦。对于个人用户而言,网络欺诈、账户盗用等问题,更是成为了数字经济中高发的、危害性极大的安全问题。如今的黑产作案越来越趋于多平台、多链路、团队化和智能化。这使得对抗黑产、防范智能化风险,已经转化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赵闻飙表示。
赵闻飙透露,早在六七年前,蚂蚁团队就已经在平常应对黑产攻击中,发现了AI的痕迹。“不可忽略的是,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加持,这一风险仍将持续加剧,并且演变为‘智能化’背后的风险。”
那么,当我们把视野从个人用户、企业再扩展到国际 社会 ,数字化的风险又有何变化呢?
在吴沈括看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经济构成、民众生活方式、 社会 治理甚至是国家层面和全球治理层面都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吴沈括认为,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三个复杂性,“第一个是参与数据活动当中主体的复杂性,从用户个人到产业、国家甚至国际 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结构的复杂性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国的存在,而这使得数据处理和数据活动过程中面对的场景更为复杂,而且在快速的迭代更新中,这就是第二个场景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一些传统的场景中归纳总结出来规则,面对新场景的时候,或许面对着非常大的适用的困难。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第三个复杂性,就是诉求的复杂性。”
如何保护数字经济发展?用AI对抗AI
针对如此之多的复杂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专家们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首先,是充分的激励机制。
在吴沈括看来,数据业务和数据流转利用过程中,知识、能力的不对称导致很多情况下透明度不足,进而导致了信任度不足,“国内国际跨部门跨行业的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信任度,是我们对数字化生活给予有效的信赖的基础。在有了充分的信用度之后,我们需要一个必要的激励度,目前来看,以数据驱动的各类创新在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励在数据流转利用等各类数据活动中做出了贡献的主体的价值,给它必要的推动,是我们需要特别重视的点。”
“我们欣喜地看到《数据安全法》以及未来要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给数字经济的发展制定一些规则,这是市场急需的,但不是事无巨细的,可能只能做到原则性的。至于如何落实,可能需要细则,需要透明度,需要让企业实际有动力落实这个机制,例如对其声誉有显性化激励,这就需要配套的措施,而不只是惩罚。” 魏凯表示。
此外,通过技术来帮助解决安全问题也是专家们共同的观点。
在魏凯看来,前几年,大数据的应用侧重于做报表,做大屏幕,给决策者直观的相关数据。但是现在大数据的技术的应用往往不是这样,而是已经深入到决策闭环里去了。“以前的报表,看了以后采取决策仍然要靠人拍板,而现在很多大数据的风控,大数据的精准广告,其实人都不在闭环里面,人只要把规则定好,数据驱动就可以闭环自动执行。”
“现在,一种新的模式正在崛起,如区块链的技术允许我们不再把数据集中起来也能够享受数据融合的红利,当前这类技术正在快速的升温,这就有可能创造一种新的大数据的应用模式。”魏凯表示。
赵闻飙表示,传统风控受制于技术成本、数据规模和算法效能,许多场景还是专家经验驱动,而不是数据智能驱动。“支付宝每天有数亿笔交易,面对如此庞大的计算量,一旦决策产生延迟,就给了黑产可乘之机。因此,发展面向可信人工智能技术的下一代风控技术体系成为了我们的必由之路。”
他举例称,通过人工智能与金融风控的深度融合,支付宝的AI大脑AlphaRisk能够在零人工干预的全自动模式下,对风险进行毫秒级的响应。例如,在网络欺诈风险识别场景下,当系统识别到用户遇到诈骗风险时,AI机器人会以小于0.1秒的速度向用户呼出“叫醒电话”。此外,在快速响应当下风险的同时,AlphaRisk还具备自学习、自适应的能力,从而将安全从静态的被动防守,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对抗。
“以前我们发展任何产业的时候都是包容审慎,而现在更多的是审慎包容。以前是效率优先,安全其次,先发展起来再说。现在看来,安全可能就是木桶上的短板,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技术发展已经很大很快了,如果追求安全问题,一定会牺牲市场,一定会牺牲效率,但从长远的角度看,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没有问题的。”朱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