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培养孩子专注力和耐心三大要素:习惯、激励、和适当的目标。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围绕这几点去做,可以避免孩子陷入“专注力缺失”的恶性循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
以下是培养孩子注意力非常有效的5种方法:
孩子越小注意力持续时间越短。
2-4岁孩子的注意力在7~10分钟左右,5-7岁约15分钟;7-10岁约20分钟。家长要掌握孩子的注意力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在孩子写作业、阅读甚至是游戏的时候给孩子设定一个时间,在这期间内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也不要突然的打断他们。
我儿子三岁多的时候喜欢看动画,我和他约定好每天只能看20分钟,到时间就关电视,在这期间我从来不打扰他,小家伙也没有因为要关电视而哭闹过。
环境对孩子的注意力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突然被其他声音或色彩打扰,极易分散孩子注意。
所以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简单的环境,孩子的书房尽量离过道远一点,同时家长也要尽量避免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
孩子做游戏时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此时家长不要去打扰、干涉。给孩子讲故事时,不要直接照着念读,最好加上一些表情或动作,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提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另外,家长不要同时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或者图书,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给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鼓励孩子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事情,目标不能太高或者太简单,要让孩子花一定的时间去完成。当孩子完成了目标,应及时鼓励和表扬。
我家小宝喜欢玩积木和拼图,那我就告诉他,如果你能拼成完整的图形,我就给你一个小小的奖励。孩子最后完成了来找我要奖励的时候很有成就感。
兴趣是孩子进行活动与探索的内在推动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可以先通过玩具、游戏、绘本阅读或者听故事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因为孩子对于玩乐的兴趣更大一些,先从孩子更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而不是直接强迫孩子做不愿意的事情,那样会适得其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少安全感,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受到情绪干扰,都会使得注意力无法集中。而这些问题多数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和在不良环境中成长造成的。
❷ 该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能够注意到一些孩子就是上课走神,听课听着思绪就已经飘到了很远的地方,甚至还会犯困,打哈欠,而有的孩子一堂课能紧紧的跟着老师的步伐,集中注意力去理解老师所讲内容,之所以有这两种不同的表现,真是因为孩子专注力的不同。所谓专注力,就是我们将自己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方面感觉集中到某件物品或从事某件事情中。那么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提高孩子专注力呢?
另外,我们要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孩子们总是很乐意地去做,甚至可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个时候,父母也不要着急,等孩子从沉浸在兴趣中慢慢解脱,而不要急急忙忙呼叫孩子,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在无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除了以上一些方法,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制定任务,通过一些定时定量的任务,来达到培养专注力的目的。此外,作为家长,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承担,当孩子心中有责任感时,那么他对一件事情自然也会十分专注,因为造成的后果,需要他自己负责。
❸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我常听家长这样抱怨:“现在的孩子太不听话,除了上网、看电视好像什么都不上心”“我们家那个总是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就是改不了”“我家那个,看一会儿书就走神,根本看不进去,你说他,他还大发脾气,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学校的老师也是对班上的这类学生怨声载道,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老走神。
这些孩子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注意”的习惯。“注意”在心理学中把它称之为“有意注意”也就是要专心致志的做好选定的事情。那么,在家庭中和学校里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有意注意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家长、老师都应该把握住培养方向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选取对孩子成长有利的重点事物或学习内容,才能实现有效的培养。那么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孩子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对于网络、电视等媒体传播的信息也不能一概排斥,可引导他们选取健康有用的东西加以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老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比较明显。比如要求孩子看书写字眼睛离书本一尺距离,上课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大方的与同学交流。教师就在学校的教学区时刻做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作为家长,要求孩子专心地吃饭、走路、看书、不无节制的玩手机、打游戏、不熬夜,你首先得做到。凡是与孩子们共
❹ 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应该这样做
链接:
❺ 怎样培养孩子专注力
针对孩子的专注力培养问题,日本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综合科学研究科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脑神经外科和脑力开发权威——林成之教授在《儿童专注力培养方法》中提出了是个建议:
01
培养“兴趣”,对事物保持好奇心
专注力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对事物抱有“感兴趣”“喜欢”“有趣”等情绪。从这一点出发,就需要培养孩子的“喜爱能力”。
如果孩子总说“看起来不是很有趣”“这个好无聊”“那个无所谓”等,那么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向孩子传达事物是多么有趣,“真的很有意思哦!”,让孩子感受自己能乐在其中。
02
不用否定的言语
一旦使用“做不到”“不可能”“辛苦”等否定词汇,神经系统就会给所有这些信息贴上“讨厌”的负面标签。一旦被贴上负面标签,只要涉及这个信息,大脑就不再会积极运转,不再会去理解、判断和思考。
大脑不会产生“想要进一步理解”和“想要进一步思考”的愿望,也就不能产生专注力。
为了不让孩子说否定词语,可以夸奖孩子做好了的事情或者正在努力的事情:“这里做得真棒!”也可以鼓励孩子:“这里,这样会不会更好?”
03
不要习惯把事情“推后”
一旦养成“把现在应该做的事情推后”的坏习惯,大脑就无法通过做成事情感受愉悦,报偿性神经系统慢慢就不起作用了。大脑没能得到褒奖,就不能产生“自己来做”的愿望。
所以,当孩子正在看电视或打游戏,把该完成的任务推后的时候,他/她如果说:“现在正到有趣的时候,停不下来啊!”父母可以先重复一下孩子的话,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共情:“是啊,确实现在挺有意思的啊!”
然后在此基础上询问孩子:“但是,现在不去写作业,就得很晚才能睡,起床就很痛苦了哦。所以,你打算怎么办?”或者“现在做作业的话,你吃完饭之后就可以好好玩了。吃完饭之后你是想做作业,还是玩游戏?你想选择哪个?”
父母要想办法促使孩子说出“现在做”。
04
不要只考虑效率,却忽略了质量
学习、运动、技艺等都需抱着“既然要做,就要全力以赴”的坚定决心才能做好,拿出成绩来。
父母如果过于考虑得失,一味要求孩子“如何做更快、更高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追求效率而不注重质量”的习惯。
大脑已经发育成熟的成年人凡事考虑效率,比如,要高效地做家务,这倒无可厚非。
可是父母告诉孩子“效率优先”,只会影响大脑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的成长。正因为孩子处于成长阶段,所以要好好培养孩子“单纯地”全力以赴的能力。
05
凡事都要有始有终
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底”的习惯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另一要素。孩子养成这个习惯之后,可以产生“无论什么事情我都能做好”的自信。
“基本上完成了”“哎呀,差不多了吧”……一旦开始这样想,报偿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就会当场停止运行,大脑就再也无法拿出更多的脑力了。
做事不半途而废,无论在育脑或是在培养专注力方面,都非常关键。做事常以“哎呀,差不多了吧”结束的孩子,往往家庭也是这种氛围。因此,要重视全家一起养成做事做到底,凡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06
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倾听”这一行为,如果不全神贯注,是办不到的。换句话说,认真听别人说话,可以提高专注力。
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不少是从父母认真倾听自己说话那里学到的。因此,父母要首先养成认真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
07
坦然地表达失败
大脑通过明确“何时做、做什么、如何做”来发挥作用。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大脑就会正常运转。
失败、失误和没做成的事情意味着当时的自己有不足之处。因此,重要的不是去反省,而是在攻克下一个目标时改变方式,弥补不足就可以了。
父母要告诉孩子,所谓的失败和失误都不是坏事,“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办很重要哦”,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今后坦然地说出自己的失败和失误。
08
不要轻视别人
再啰唆一遍,“感兴趣”和“喜欢”是提高专注力的第一步。孩子通过获得“喜爱能力”,从而使注意力集中。“喜爱能力”不仅指对待事物方面,对待人也是如此。
如果孩子轻视别人,父母就应该引导他/她去关注积极的、好的方面:“是吗?但是妈妈觉得这一点还是挺棒的!”“我觉得这正是别人无法模仿的厉害之处哦!”。
09
创造可以集中精力的环境
如果不给孩子创造可以集中精力的环境,那么,父母就不可能要求孩子集中精力。
建议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孩子学习期间不允许开电视。也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张小桌子,告诉孩子:“这个地方是个特别的地方哦,只有你才能碰。”
父母一旦赋予孩子“独立做”的愿望,就能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以,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努力,给孩子创造能够集中精力的环境。
10
反复深入思考
培养孩子脑力的时候,让孩子形成“对同一件事进行反复思考”的习惯也非常重要。有了这个习惯,孩子做事就不会停留在“大体明白了”“已经差不多了”的状态。
孩子渐渐就可以独立表达想法:“妈妈,那个不对,应该是这样的。”“爸爸那么说,可我却这样想。”最终,孩子会成长为一个敢于表达、有卓越能力的人。
❻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链接: